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国际流动日趋频繁,直接投资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本生产要素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迅猛发展,FDI在弥补资本形成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资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由此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产业发展和出口扩张,但是由此导致的副产品――污染排放也为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和原因分析

从近代经济史来看,人类社会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而中国巨大的成本优势和潜在的庞大市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

1.1 低廉的劳动成本

一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最初,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化纤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而本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发达国家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困境。与此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最初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城市中涌入大量从农村走出来的低成本劳动力。由于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操作简单机械,不需要很高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积累,因此一般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低廉的诙力成本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宽松的政策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推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弥补我国资本形成不足的缺口,我国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免交土地使用费,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在环境管制方面,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标准。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从事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要承担高昂的治污成本,特别是石油加工、造纸、金属冶炼等行业,污染控制费用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的30%左右。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许多跨国公司都将这些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在国际产业转入国和转出国生产执行不同的双重环境标准。据悉,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美国也转移了40%以上。

1.3 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庞大市场

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后恢复和其后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后,发达国家开始将国内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里的边际产业可以是指在投资国已经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可以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如研发、加工、营销、售后等属于边际性生产环节。由于投资国在技术、资本上的领先优势,这些“边际产业”对于投资国来说是即将被淘汰的夕阳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企业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发达国家通过将“边际产业”依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保留发展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得到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随着上世纪末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和产业特点

在投资区域方面,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如表1所示,从2010年到2015年间东部地区集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接受外商投资较少,几乎不足10%,中部地区外商投资额有所增加,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产业分布上,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底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442249个,占所有FDI项目的7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88.68万美元,占全部FDI金额的62%。由此可知,制造业是我国FDI的主要投资对象。而事实上,工业是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第一、三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比较少,因此,为了探究FDI是否由于大量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效应,下面将继续观察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情况。

2.2 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

在参考夏友富(1999)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严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可计算出在各个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包括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外资的投资比例。在我国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份额都达到了40%以上。其中,在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52.58%,在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44.17%,这两个行业属于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污染防治困难,环境成本很高。平均来说,在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外商投资份额已经超过30%。另外,从2006年到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显示,除了个别行业外,大多数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投资份额呈明显增加趋势,总体投资份额提高了5.08%,部分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总的来说,FDI在我国污染型产业中的投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

3 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环境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通过污染性投资给中国的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外商直接投资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其传导机制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3.1 过分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质量

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告诉我们,污染一旦形成,治理成本很高。FDI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在评价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GDP。作为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GDP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危及到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GDP是“灰色”GDP,因为它只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同样惊人,据中国科学院统计,每年新增的GDP中至少有13%是通过生态环境透支实现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然而传统的GDP核算在衡量经济增长时,忽视了污染所导致的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对人类健康、财富的影响,甚至于有时用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也被当成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入核算,但事实上,这些费用只应当成为社会成本的增加。只有扣除生态环境损失之后的“绿色”GDP才是真实的GDP,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使我们在引进外资时,过分的追求GDP的数字,而忽视了环境质量。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政绩,往往给外商直接投资方很多优惠的政策待遇,其中自然也包括对环境质量下降的容忍:一方面对污染工程不重视,不给予积极的治理;一方面盲目发展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时一种政府的短视现象,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往往为了短期形式上经济增长的目的,而牺牲了长期的环境利益。

3.2 过于宽松的环境标准引致污染性投资

根据环境比较优势理论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成为污染避难所。首先,若将低环境标准看作一种生产所需的要素,一般的,假如有国家A和国家B,国家A的环境标准相对低,则国家A具有低环境标准比较势,将生产和出口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而国家B将生产和出口非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污染产业的FDI会从环境管制严厉的国家转移到管制宽松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越来越严厉的环境管制,污染密集型的生产正在成为其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这就吸引发达国家将污染性产业转移出去。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要求下,FDI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型投资,制造业吸收了60%以上的投资,其中大多属于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于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很少。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2013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30582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40%,其中投资于高度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17740家,占一般污染性投资的一半以上。这组数据说明FDI对于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高度污染密集产业有较大的投资偏好。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有害生命健康,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并且污染防治较为困难,需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立合理的污染防治和处理系统,营运成本较高。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出现了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生产结构,即中国进口原料(如石油、铁矿石)经加工后出口成品(如化纤服饰、化工和电子产品),污染性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在中国进行,中国从事的是生产链底端的“边际环节”,也是经济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被喻为“世界工厂”。中国只赚取一点菲薄的加工费,而这些加工费与治理污染所需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3.3 对外资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监管不力

在污染发生后,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促使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缺乏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难以进行监控和测度。其次,缺乏合理的企业环境污染披露机制,当环境破坏发生时,往往难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规制体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对短期经济业绩的追求,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的环境政策非完全执行,对所辖的外资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惩罚不力。

综合看来,传统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过分追求引资规模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于是在较低的环境标准下,外商投资者具有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倾向,进而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改善FDI造成的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Amdreoni,J&Levinson.The simple an alyties of the environmen talK

uznets curve[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739,1998.

[2]Gentry,B.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oon or Ban for the Environment[J].Pollution Management discussion note:InFocus,2000,(09).

[3]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4]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04):19-26.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析 中国企业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对策 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对避税港的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法律壁垒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机遇中的风险 中国企业对加拿大直接投资分析 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条件与策略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知识探索视角的中国企业逆向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REUTERS .分析:给投资者――朝鲜的政治风险.2009-10-28.

.

[11]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3.2012: 220-221.

[12]【韩】 Kim Hwa seop.外资对韩国投资环境分析.KIEP产业经济[J],2004(67):30.

[13]【韩】 Jung Hwanu.中国企业对韩投资减少原因与启发点[M].首尔:韩国贸易协会.2007.5.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 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分析 新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和谐社会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提高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民营企业在营销市场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低碳发展视域下建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浅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社会责任风险防范研究 电视娱乐节目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光大银行: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对我国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启示 我国《合伙企业法》入伙债务承担责任的缺陷及其完善 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刍议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政府应承担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责任 公共政策讨论中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 我对同居的她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

[4] 梁煜璋:也谈提“包容性增长”有何深意[EB/OL].,2012.

[5] 王晓珍、汤丽萍、贾娇娇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09(10).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OFDI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2014年,我国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对外投资净额的规模从2002年的299亿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6604.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1位。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规模大,但距离发达经济体有差距

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的增加状况:其总体趋势是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和流量规模呈递增趋势。经过多年的对外投资,我们的海外投资存量规模依然较小以2012年各主要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例,该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日本、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分别为51911亿美元、18082亿美元、14968亿美元、15472亿美元、13098亿美元、4336亿美元、5319亿美元,我国的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仅为同期美国的10.2%、英国的29.4%、法国的35.5%、德国的34.3%、中国香港的40.6%、日本的50.4%,差距巨大。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于集中于主要经济体和地区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香港、欧盟、东盟、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这六个主要经济体占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六至八成的份额。就对外投资流量而言,从2007-2010年,中国对这六个经济体的总直接投资合计分别为169.5亿美元、443.4亿美元、449.6亿美元、524.5亿美元、548.1亿美元、704.6亿美元,分别占据了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64%、79.3%、79.6%、76.3%、73.4%、80.3%。就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来说,2007---2012年,中国在这六个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别为804.1亿美元、1330.9亿美元、1917.7亿美元、2414.3亿美元、3270.7亿美元、4019.9亿美元,分别占据了中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68.2%、72.3%、78.1%、76.1%、77.0%、75.5%。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进了东道国的利益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和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我们以就业和税收这两方面为例,来说明这一情况。在2010-2013年间,在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雇佣员工分别为110.3万人、122.0万人、149.3万人、196.7万人,其中,雇佣外方员工分别为78.4万人、88.8万人、70.9万人、96.7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在2011-2013年间分别为10万人、8.9万人、10.2万人。2011-2013年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分别带去220亿美元、221.6亿美元、37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四)对外并购日益活跃

传统上,绿地投资(创建投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方式。近年来,海外并购、股权置换、风险投资等投资方式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积极采用。我国海外并购的金额从2004年的30.0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29.0亿美元,十年间增加了16.6倍,这十年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达2266.5亿美元。2013年,中国并购投资占据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达到49.1%并购领域也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采矿、电力、文化娱乐、交通运输建筑等多个领域。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

据裴长洪等(2012)统计,美国自1949年即建立了保障投资者对外投资的法律,其通过多达1856个BAT(双边投资协定)和1982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保护其海外投资者。纵观美、日、欧美、等对外投资强国(地区),他们无不是建立了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并与时俱进,在适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为此,我们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投资保障促进体系,助力我国对外投资跨越发展。

(二)积极进军发达欧美经济体

一方面,欧美发达经济体与我方的“制度距离”差距较大,所以,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能够优化我方的海外投资结构。另一方面,技术寻求型投资和市场寻求型的对外投资都能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而欧美发达经济体科技较我方有优势,其大多是传统的科技强国,其消费市场特别巨大,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欧美地区增加以技术寻求和市场寻求为动机的投资,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总之加大对欧美地区的投资力度是我国海外投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发挥海外华商网络的作用

汪占熬,张彬(2013)实证测度了社会关系网络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表明社会关系网络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充分利用同种同源等有利因素,通过血缘、亲缘及宗族等加强与海外华人网络的联系。

(四)均衡东道国权益和投资者利益

我们的政府一直通过各种努力,为我国的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如,近年来,签订了多个自贸协定,目前已经签订14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相关投资条款为我们进入对方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有双方政府背书的协定也将降低投资的政治、安全等风险。我们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需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便利;通过内部的律师、研究部门、外部的国家相关投资信息服务,避免侵犯当地劳工权益、触犯东道国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投资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不能以破坏东道国环境为代价去谋取收益;以收益的适当比例反馈东道国为东道国的发展贡献力量,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五)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金融类投资和非金融类投资都是以美元计价结算居多,这会产生汇率风险、运营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跨境投资的计价结算货币必将使我方对外直接投资汇率风险和运营成本降低以及核算便利化。2011~2014年,年度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20208亿元,其中,我国OFDI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3321亿元,年度直接投资、OFDI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从2011年的1066亿元、15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486亿元、1866亿。与2011年相比较,OFDI人民币结算增加了10.7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CIPS)、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清算行等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支持力度。

参考资料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区域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06602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国内外各个学者的理论,比较有价值的包括海默、巴克利与邓宁等理论。从中可以看出直接投资是一种本国的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种优势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给其他国家带来经济与社会的需求。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会产生效应的。我国正处于新时期的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而言还处于初期,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和标准,这就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其精髓进行探索和加工,应用于我国的现状。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建设,并将其理论来指导我国对外投资的健康发展。由此,我国正处于稳步地发展阶段,但由于对外投资的基础还不强,还需要在国内外的环境来发展和壮大,能够在世界经济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

投资区域:从对外投资流量的区域来看,亚洲和拉丁美洲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非洲落后的投资环境和动荡不安的政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对非洲投资数量的增加。近年来,中国对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投资增长迅速,原因主要是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恢复性增长和我国对外投资布局的合理调整。

总体来说,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企业实力、国际竞争力等距发达国家市场竞争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投资的严格规定限制了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亚洲作为中国投资重点区域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非洲、拉美、大洋洲、北美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性及特点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不甚合理,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因为遇到了某个投资机会,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的减免。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事实上,我国具备更多的是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实行“梯度转移”的条件,这种投资在与利用各国贸易政策如普惠制的相互结合中,更能发挥现有比较优势;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地区,则应建立研发机构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合资企业以达到跟踪和开发高新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效果。在投资方式上,应借鉴跨国公司的做法,克服传统的国内条块分割、单打独斗的思想,树立共赢的竞争理念,积极主动地构建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谋求更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利益。

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在投资区位的选择方面,首先,应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软、硬环境两个方面,例如东道国的法律,政府对FDI的鼓励限制政策,当地资源以及劳动力状况等各方面,以便确定是否在该国进行投资。其次,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要有充分的认识,例如,对此投资项目是否为该国适用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相适应,能否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并且有利于突破第三国的贸易壁垒,易于进入第三国市场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结合我国实际,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目前应突出以下地区。

3.1东南亚国家

当前东亚及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应成为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地处亚洲,与许多国家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渊源,与这些国家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减少进入障碍。其次,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大,再加以这一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投资机会较多,有利于我国不同层次的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再次,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各自的经济运营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大部分国家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了宏观管理和调控,经济日趋健康,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发展潜力更大。它们的投资环境好,实施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地缘上的邻近性及文化背景方面的类似性,构成了东盟国家的区位比较优势,可以减少投资的进入障碍。以越南为例,越南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大外资的优惠措施,包括大幅减免税收、降低土地使用费等。8年前选择越南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第一站”的广东TCL集团,眼下已经在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尼等东盟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3.2美日欧等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我国企业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投资,并努力发挥其“窗口”效应,通过在这些领域兴办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企业,把掌握的高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最新科技动态等反馈回国内,装备自己的新兴产业,使我国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样既可以获取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又可以抓住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相同之处。从不同的方面看:其一,我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经济和内部化优势不明显。据统计,我国海外投资项目的投资额约100万美元,而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其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技术或市场,而非劳动力资源,到发达国家投资是为了寻求技术与市场,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是为了寻求市场与自然资源。从相同的方面看,我国也在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走向高级化。

3.3非洲

我国与非洲诸国的关系一直很好,非洲大部分国家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我国的很多产业在许多非洲国家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另外,我国的农业技术在非洲也具有比较优势且市场巨大,我国在非洲的农业中也有成功的直接投资经验。非洲是最大的发展中大陆。中国与非洲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业已存在的良好政治关系、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相互交流,拓宽双方合作的渠道与领域,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推动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关注非洲个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在保持原来投资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非洲的技术转让和产品组装等业务,扩大投资规模。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升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压力。

4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效应的经济影响

我国属新兴市场国家,这种大规模利用外资已有20多年历史。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不仅仅是一般的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更是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其资本效应与外溢效应,以保持中国经济以一定速度稳定增长。

通过对各国在中国投资的市场战略的差异分析发现,长期占领中国市场是影响美国和欧洲在华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其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和国内配套产业的投资也是围绕基本的市场战略展开的。因此,与投资相关的研发和配套投资的本土化战略都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研究表明,占领中国市场也成为影响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最重要的因素。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在华投资中具有明显的贸易互补性或者重视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生产因素,当前在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其全球销售,造成技术转移规模和程度较低。资本来源国或地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同步性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5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区位选择的基础上,如何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和建议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下将结合我国投资的现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投资,如果东道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企业可以与当地合作开发;如果对方某些产品依赖进口,而我方又具备该产品生产技术,我们可在必要时与之合资生产,填补其工业布局上的空白;如果某些产品在该国出口不受限制,而在我国出口受进口国贸易壁垒限制,我们可以直接投资方式转向当地生产该产品,再向进口国出口。对外直接投资除对目标国家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外,还须把拟投资的项目放在目标国家的具体环境条件下进行投资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和环境评估互相结合、相辅相成,对投资决策来说是缺一不可的。投资项目研究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逐步深入的分析认识过程。假设企业有多个海外投资机会,究竟到哪个目标国家去投资设厂?投资的内容、范围、规模等如何正确决策?这些都是项目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概括为投资机会选择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但我们也很重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那里的市场机制和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值得学习和演练,它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在演练中更快地成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联性将会不断发展,我国应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立起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梁曙霞.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

[2]李建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

[3]戴金平,冯蕾.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竞争力[J].南开经济研究,2003,(5):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