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小实验以及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学期,实验项目可达到14~16个,包括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普遍问题。下面针对我系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1.1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与物理化学理论内容的不同步
《物理化学实验》开设的各个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较多专业理论与实验不同步,指导教师在实验演示前要花双倍的时间及精力给学生讲述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是,每堂课只有30min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完全接受该部分的理论内容,结果就是学生实验后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达不到培养的目的。
1.2物理化学实验某些仪器设备较少
鉴于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与其他基础实验课程不同,除了基本的玻璃仪器外,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到较多其他整套精密设备,如精密控温仪、压力计、磁化率测定仪、电动势测定仪等,成本一般较高,需要较多的购买资金,导致某些仪器设备数目较少,学生分组后人数较多,使得有些学生实验过程处于没事做的状态。
1.3课程教师全程指导所有实验项目
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知识面广,实验项目多,都是由一个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精通所有实验项目的内容、详细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验前准备各实验项目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这样的上课方式,不利于实验项目的更好进行,毕竟每个老师都不是全才,严重增加了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完全弄懂每个实验项目,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1.4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
一般在实验的第一节课已经向学生说明实验前要预习,进实验室时要有预习报告。但是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预习报告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写的,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教师进行原理、实验内容讲授时,少部分学生属于游离状态,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学生没有认真注意细节内容,真正到他们进行实验时,问题出现了,不懂得如何解决,而一味的在书本上找答案,还是没能最终解决问题。遇到此类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不思考,任由错误的发生。由于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小组中有个别学生基本都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很不积极。
1.5学生抱应付心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数据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探究实验机理、剖析实验内容的必需步骤。有部分学生完全不理会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只是一味凭感觉简单处理;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真正明白原理,引起处理数据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查阅后采用软件进行处理,但是由于不知所云,所以很多也都只是给出了图形。比如在三液系组分相图的绘制中,很多采用了某些理论课提供的软件画图,只是纯粹的画图,当问到三角坐标中每个点具体代表什么,学生没法回答。基于以上的情况,主要的根源还是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的任务,只能这样的应付了事。这对培养学生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基于现状,有些事情无法完善。因此,某些时候,针对这些好学又不是很明白处理原理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指导,注重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6简单的考核方式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一般都是考查课,通常采用平时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进行综合给分。但是实验报告都是组员之间相互讨论给出,甚至有些都是抄袭过来的,并且对于平时的表现也不好衡量,该课程考核结果不是很满意,所以应该思考下能否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介绍了Claroline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优势,并以《3D MAX》课程为例,总结了在Claroline环境下应用JiTT教学模式给课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 Claroline平台;JiTT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教学会科研规划课题“Claroline环境下JITT模式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LZY15159)。
Claroline全名是“Class RoomOnline”,起源于国外的e-Learning和e-Working系统,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经过8年的开发、尝试,最终完善出来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环境。Claroline平台主要的优点和特色是提供了一个高效免费的、可实时交流的网络学习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适合目前大专院校的网络学习特点,并且为学术提供一个自学的学习环境。
1 Claroline学习平台的特点
1.1 学习资源丰富
在Claroline平台中,无论哪一门课程都能提供非常多的学习资源和资料供学生查阅使用。包括该门课程的课程简介、学习计划、课程的相关公告、教师授课的讲义、课件,还有详细的实验视频和微课程等资源。学生学习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测试和在线考试功能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1.2 平台功能强大
目前国内使用的Claroline平台,不仅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当前网络平台所需的及时在线交互功能,而且还具有内置WIKI功能,WIKI可以让每一个来平台学习和交流的人参与到数据平台的维护和更新工作,更可以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来给平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实施方法,使Claroline平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吸引更多的人来Claroline平台学习和交流。
1.3 平台的维护简单
Claroline平台采用的是可视化模块设计,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视觉效果更改系统的页面和菜单模块,页面和功能模块的添加和修改非常简单,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维护,普通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操作十分简单。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平台的功能和应用人群来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主题平台。
2 JiTT教学模式介绍
JiTT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全称是Just-in-Time Teaching,在国外的高职教育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JiTT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模式变为积极主动的自学模式,在自学过程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得,而且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和答疑解惑都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就是: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学校场所,只要通过网络在哪里都可以学习。而且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法,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
JiTT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十分完善的,而且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也是没有办法实施的,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使用Claroline系统平台,不但解决了JiTT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问题,而且平台本身强大的功能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帮助。
3 实例研究
下面就以《3D MAX》课程为例,来说一下Claroline环境下JiTT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D MAX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课,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自己练习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的兴趣不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尝试使用了Claroline环境下的JiTT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总结一下,在实践中应用了Claroline环境下的JiTT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1)学习资源丰富,总类繁多。采用了Claroline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在3D课程中的实例教学视频、3D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和3D课程教学大纲等。有了这些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问题和困难可以查阅平台资料或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实例演示视频来找出解决方法。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手把手指导,在课后就只能靠学生自己了。
(2)学习效率高。Claroline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提供学习资源,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时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它的参与者进行在线交流,彼此交换经验和学习心得,遇到困难还可以一起探讨,来解决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小问题,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如果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直接与在线教师联系,通过教师的指导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反馈及时。教师可以通过Claroline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学习任务,规定学生的上交作业和完成任务的时间。通过学生的上交情况和反馈的结果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不会拖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4)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显著。3D MAX课程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型的制作并按照要求进行建模设计,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场景的设计和后期渲染效果。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到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实例操作,而没有一点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能力。而通过Claroline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掌握3D MAX在当前社会上应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来练习自己的三维建模,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学生们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互动,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应用到的好方法彼此分享,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4 结语
经过在《3D MAX》课程中的实际应用,Claroline环境下的JiTT教学模式在实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最终的测验,实验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班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直接动手设计3D模型的实际案例,而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所不能达到的。所以,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推广和借鉴,应该在教学中取其精华,并且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下转第61页)(上接第26页)和提高对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林霄,马林.基于Claroline平台的中学教学资源共享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2.
[2]杨世生,方运纪.论任务型教学法的中国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0.
【关键词】实验 设计能力 培养
近几年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乃至整个实验方案(包括原理、装置、器材选择、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等)的设计。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和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设计性实验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这给我们物理教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重视基础——创新之源
创新之根源在于基础,而扎实的基础不仅来源于牢固的知识基础,更来源于知识所体现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这些都为我们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抓好课本上基本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
例:有两杯不同的液体,现提供以下器材:(1)托盘天平;(2)弹簧测力计;(3)两个质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烧杯;(4)拴着细线的物块(密度大于这两种液体);(5)刻度尺。请你用两种方法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要求写出:所选用器材的序号,并简要说明比较的方法。
分析:本题涉及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法的设计与表达,注重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本题可以从密度、浮力等知识入手进行解答。
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来判断密度大小。相同体积的判断上,可用刻度尺测量,质量的比较用天平,此方法实质是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的迁移。
用浮力的知识比视重的方法,分别测出物体浸没在两种不同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为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视重就越小,所以视重小的液体密度大。此种方法实质上是浮力中称重法的一个具体应用。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基本实验的教学,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各类实验的设计思想和认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运用,同时还要注意实验方法的拓展,培养实验中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重视实验问题设计,有的放矢——创新之法
新教材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提出的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更多,这些问题大多要亲自设计和动手实验才能解答。由于设计性实验具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完成中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通常会卡壳。因此,教师不能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理解为“完全放纵”,而应充分理解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有的放矢地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化。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允许学生在实验中走弯路,犯错误,但老师要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才能稳步提高。
有的放矢作为一种创新思考方法是指思考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时,在掌握了一定的有关情况之后,首先应当弄清,需要紧紧盯住和瞄准的目标是什么?在设计实验中,这个目标就是实验目的。它可以引发我们的定向思维,在实验目的的引领下,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运用储备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相关物理情景,精心构思实验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安排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程序,最后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的实验设计时,如果教师不给以恰当的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实际教学中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逐层分析,化解难点。
(1)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通过哪些物理量的变化反映出来?
(2)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3)物质的吸热能力与温度的变化及其质量的大小等因素都有关,因此要研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时,要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实现这些方法?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实质上只需要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材,加热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可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根据这些条件学生即可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实验。
三、重视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
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延续和补充。要想真正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仅在课堂内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生动活泼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学了“光的色散”一节知识后,可以增设“室内彩虹的形成”这一课外小实验。学了磁场后,可增设“指南针制作”这一课外小制作等。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手脚充分解放,思维充分活跃,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灵感,实验技能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地开发和提高。
虽然教科书中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但仅有书上的这些还不够,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适时的补充一些。如主要利用矿泉水瓶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可自行设计完成哪些实验,说明了哪些物理原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脑思考,设计出几十种实验方案,涉及到力、热、光等的许多知识点。通过类似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在实验中,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整理、概括等能力。
四、重视科学调查
加强实验设计能力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设计一些只知实验目的不知实验结论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和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并独立得出实验结论,将使学生克服对老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提高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形成,同时会养成科学而严谨的思维习惯,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这可以通过分阶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学生科学调查来得以实现。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课后可布置学生对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现象进行调查,调查玻璃幕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或危害?如何预防光污染?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科学调查活动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成立若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2)教师要经常性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
(3)将教材中设置的和教师自己补充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内容,按教材知识的编排特点分阶段以各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要求学生在课外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产品更新换代制作。
方法一、迁移运用,答好中低档题
中低档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模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解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夯实基础和熟练识记生物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的基础上,作答时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并快速的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
在作答基础再现题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概念上宜“小”不宜“大”
生物学概念很多,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导致张冠李戴,甚至把大概念当做小概念用。在用概念性术语回答生物学问题时,适合小概念的不宜用大概念。如回答叶绿体的功能时,不宜答进行新陈代谢。
2.结构上宜“细”不宜“粗”
生物体的结构有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细胞结构又可分为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在答一些生理反应得位点、代谢场所、分泌部位、物质存在的具体结构时都必须具体到更细微的结构。如答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时,应答叶绿体基质,而不能答叶绿体或叶肉细胞等 。
3.功能上宜“多”不宜“少”
生物体的某种结构或某种组成物质往往有多种功能,但这些功能往往又分述在不同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对此加以归纳和总结,在陈述这些结构和物质的功能时,要力求全面和完善。如下丘脑的主要功能: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相应效应。
方法二、全面分析,突破综合题
图像综合题的解答主要体现在“细”上。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题干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和干扰因素。二是细看图形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三是细看多个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若干图解能否形成相互补充说明或提示,谨防解题时因视野狭隘而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思维偏差或知识遗漏。四是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衔接、综合,通过分析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复习时要加强题型训练,尤其要强化解答简答题、图表资料信息题和实验探究题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解题瓶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方法三、提炼信息,巧答信息题
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遵循“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练习材料组织答案”的解题思路。针对此类试题,没有必要专门去复习相关的生物学新成果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只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联系教材,答题时力求规范,尽可能用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原理、生物学专业术语等规范作答。
方法四、明确目的,准答实验题
实验题常常考查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相关问题,所以能够全面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实验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重点,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得实验者得高分”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一个有效的科学实验中所包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对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就目前学校的现状而言,许多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并未受到重视。有的学校的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有的学校是否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则是视教师的兴趣而定;而有的学校则缺乏必要的、标准的实验室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对科学实验教学的不重视所致。其实,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并训练了他们相应的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势在必行。
二、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注重实验的演示
就科学实验而言,确实比较耗费时间及精力,因而在科学教学中,难免有的教师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然后以“讲实验”来替代“做实验”,使科学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此,笔者认为科学实验切不可以讲代做,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的演示,且在进行实验演示的同时务必达到演示的相关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实验的演示。如果实验的目的明确了,且层层深入地进行,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如,教学“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摩擦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通过进行实验演示来导入。教师通过对吊盘上物体重量的调整,让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再往木块上加一个物体,就会发现,要是木块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相应增加吊盘上物体的重量。从而让学生明确“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这一结论,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滑动面的光滑程度来让学生明白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受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
2.尽量让实验现象直观化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演示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怎样才能便于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进行观察,因为观察实验演示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务必尽量让实验现象直观化。具体表现为:实验仪器尽量简单,避免复杂;实验过程简洁明了;尽量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若演示实验复杂、模糊,学生不能从中观察到确切的实验结果,弄不清楚实验所演示的相关规律及原理,不仅于教学无益,还会适得其反。
3.注重实验的启发性
实验的演示能通过各种感性材料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相关的规律及原理,从而产生实验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演示过程时,务必重视其启发性。如,进行“惯性现象”的实验演示,在杯口上放一块小硬纸板,纸板上放一个鸡蛋,快速将纸板抽开,鸡蛋没有随着纸板滚到地上,而是原地落入杯中。这一现象必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相应的原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如果失败,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更会让学生们对相关规律及原理产生不必要的怀疑。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探究
1.优化实验方案,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通过优化实验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科学实验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尤其是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科学实验的知识,积极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既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进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演示实验,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改编课本上的用带有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肤的演示实验,变吸皮肤为吸气球,这样,同样能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明确相关知识点。
2.进行游戏化实验,寓教于乐
一直都在提倡教育要寓教于乐,就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而言,
将实验游戏化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在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验,而这些实验,是可以将其游戏化的,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得到技能的锻炼以及学到相关的知识。如: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变为一个小魔术来进行演示:
用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小纸板,将杯子倒过来,里边的水不会溢出。这就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急于知道原因何在。
3.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科学实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以及清楚地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不仅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实验观察中。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实验过程按照要求将步骤进行简单化或者详细化的展示,利于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可以说,多媒体的实验演示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大有益处。
4.让学生动手实验,增强其求知欲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动手能力,而实验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甚至对那些能将实验操作顺利完成并能讲明相关注意事项及原理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当一回小老师。就实验操作而言,动手的同时更多的是动脑,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相关实验现象及原理等的了解及掌握,能有效地锻炼其观察能力、动手及动脑的能力。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其兴趣自然更加浓厚。可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在是一举几得。
此外,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其他的许多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性,教师要极为注重其起步教学,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相关科学历史知识,配上科学教材中的插图,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故事,如阿基米德是如何验证黄金王冠的等等。这样,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实验的时效性,提高实验效率
科学实验通过其有趣的实验过程及相关原理,固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的时效性,避免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实验演示的趣味性上,导致本末倒置。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实验的时效性,以促进实验效率的提高。
1.注重实验的全过程
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实验时,务必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掌握整个实验的主体及相关的条件、现象、结论等,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某个特殊或者有趣的现象上。毕竟实验是为相关的科学知识服务的,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整个过程及现象的观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或规律,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要善于透过实验现象来明确相关知识原理。
2.严格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时,一定要确保让学生严格按照相关实验要求来进行操作。学生进了实验室,不能还未明确相关实验要求就胡乱操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及指令下进行实验。在遵守实验室纪律的前提下,通过教师针对整个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内容、操作方法等的讲解后,再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操作,严禁在实验室不听指令地胡乱实验。实验操作是规范性很强的操作,学生不能抱着毫不在乎、毫无顾忌的心态进行,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及方法是有所固定的,学生切不可任意妄为。否则,不仅影响了整个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注重实验时三思而后行
上文说道,实验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很明显,行动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因而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先想好具体步骤,再动手实验,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的相关任务,才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有序地进行。学生切不可不加思考就胡乱动手,对整个实验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先思后行的良好实验习惯,还可以在规范、安全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实验。
(四)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内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些材料,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要遵守实验的相关纪律、不损坏实验仪器、安全进行实验操作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我国的科学史或者是相关的环保现状等,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史如造纸术的发明、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等;环保现状,如:温室效应、绿色食品、低碳生活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则是值得广大初中科学教师积极探究的问题,相信通过大家的潜心探索,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必定能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孝长.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J].双语学习,2007(8).
[2]秦国成.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