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第1篇

一、以生活为基础,开展趣味化学实验

很多化学理论、现象都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学习化学的目的也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化学实验,缺乏一些趣味性的引导,使化学实验与生活脱节.同时,教师忽略了对化学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化学实验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入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化学实验.比如,“水加热沸腾”实验和学生的生活就密切相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这个现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沸腾的现象,并利用沸腾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在开展这个实验时,我提出问题:“所谓‘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句话是真的吗?”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并引导学生去听声音的变化,动手绘制表格、图象.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并能从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到相关的化学原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化学实验和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跃化学课堂气氛

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到学生心情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化W实验,能活跃化学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并不是盲目的.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方向,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感受实验乐趣的同时,掌握重点知识.比如,在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时,我组织了一个“比赛吹牛奶”的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对其润色,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比赛吹牛奶(变浑浊的水形如牛奶).利用这样简单的小实验,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对一些常规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当然,在改进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切忌盲目追求新颖,而引入一些错误的实验原理.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的质量和安全性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第2篇

1魔棒点灯

方法:在蒸发皿上,放些研细的高锰酸钾晶体,向晶体上滴几滴浓硫酸,轻轻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取一根长玻璃棒或金属棒,蘸上述混合物,用蘸药的一端去接触灯芯,灯芯便会着火。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性极强的Mn2O7,一遇到乙醇等易燃有机物,便立刻燃烧。

2导向实践型趣味实验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可以生活应用为题材,设计一些应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作为家庭实验。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方法: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玻璃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3制作“叶脉书签”

方法:①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②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③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原理: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书签。

4系列专题型趣味实验

根据一定思路,设计一组趣味实验,再附一些有趣的情节,构成一个系列或专题,此类实验适于搞集体趣味联欢。例如,身陷“地雷阵”趣味实验:

方法:称取1~2g粉末状的碘于400mL烧杯中,注入50~100mL浓氨水,用木条做搅棒,使碘能与浓氨水充分反应。反应2min后,过滤,过滤时应尽可能使不溶物聚集在滤纸的圆锥中央。过滤一次后,烧杯内仍残留许多未反应的碘,为此应将滤液再次倒回原烧杯,以使浓氨水与未反应的碘进一步反应,然后再摇动烧杯,倾出上层滤液过滤。重复以上过滤过程,直至碘与浓氨水充分反应。最后,将烧杯中所残留的固体,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当漏斗中仅剩余少量液体未滤出时,即可将滤纸从漏斗中取出,平辅于一块木板上。这样,“地雷”就制备完成了。用木条将滤纸上的滤饼拨撒到要进行表演的水泥地面上,晾干30~60min后,即可进行,试验者将发现,当脚踩到该药品时,会发出清脆的爆炸声,并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这种爆炸声将持续不断,使试验者不知如何是好,犹如身陷地雷阵,正是“进亦难,退亦难”。原理:在常温时,碘跟浓氨水反应生成一种暗褐色的物质,通常称之为碘化氮(实际上带有不同数量的氨),当碘化氮干时,极轻微的触动即引起爆炸。如:受振动,碰撞或脚踩时,极易分解发出爆炸声,由于有热量放出,从而使生成的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5创新前沿型趣味实验

设计可行的前沿型趣味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今的生活相关的前沿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容易实现的前沿型实验,让学生了解新型功能材料,感悟化学中的神奇现象。

5.1“污水变纯净水”

方法:取1烧杯自来水,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由红色变为无色透明。

原理:墨水显示一定的颜色只因为含有有机色素,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可以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挥其自身的催化作用,将有色物质降解为无色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

5.2透明的“铝片”

方法:将1片高纯铝片洗净、抛光,在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实验,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经过除铝基、扩孔即可得到透明的“铝片”。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铝片”上出现了规则的孔结构,孔的直径在100nm以下。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从物理实验教学出发,结合本人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兴趣,并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趣味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或现象,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物理实验怎么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呢?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实验教学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准备充分

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不要怕麻烦。所需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2.要操作规范

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演示中教师必须操作规范、步骤正确,仪器放置合理得当,切忌粗枝大叶、草率操作。实验时,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望远镜、照相机等精密器材的镜片不能用手擦,要用专门的镜布擦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要增强实验的直观性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要使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对一些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电学实验中,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此方法特点是学生观察明显,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管理,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

只有教师示范,不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对学生实验非常重视。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结果到实际操作时,就出现了盲目混乱的现象。又如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缺少仪器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有困难的学生常因得不到及时指点而呼喊教师;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又因提前完成了实验而未得到很好安排,就无事可做,互相谈论,影响别人操作等等。因此,要上好学生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应充分准备好器材,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最后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2.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个别操作示范,投影出注意事项。再组织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对所要探究的实验过程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如: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有时会出现这样几种问题:(1)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2)光屏上没有呈现清晰的像就记录像距;(3)在u

三、积极运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的情感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对新奇的现象或问题特别感兴趣,教师应“投其所好”,利用趣味性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而趣味性实验的设计和开展也有一定的要求:

1.紧扣教材

教材上的课外小实验、阅读材料,我们都可以作为开展趣味小实验活动的好素材,利用趣味小实验,完成一项以课本知识为主线的活动内容,初二教材里的趣味实验:烧不死的小鱼、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瓶吞鸡蛋等,都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物理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了。例如:学习《大气压强》这节时,让学生尝试动手做实验: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硬纸片将杯口倒过来,学生会惊讶地发现: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洒不出来,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将教学推上。

2.联系生活

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找来的材料和器物,就可以轻松地将看不到、摸不着的科学原理亲自实践一番,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学生既玩得高兴,又可以在玩中学到有用的科学知识。例如: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气球会爆炸吗?再如,把家用自来水开关调到有一股细流,把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笔杆)接近此细流,会清楚看到水流向塑料棒的方向弯曲。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综上所述,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趣味性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方面的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劂轩.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娄进.开发巧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习得性无助 直观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Formation

――Play Effici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GUO Qingying

(Zhejiang Quzhou No.2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visual, interesting, crea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y of high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stronger vita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scientific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are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udents "acquisition helplessnes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intuitive; interest; practice; creative

动机理论指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涉及的就是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缺失。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教师能否将实验教学发挥高效性成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具体措施及想法总结如下:

1 “慧眼识珠、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可能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使学生觉得科学学习内容如此简单,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驱动,最终会有效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传统的教学是从基本的光路图一步一步引入到成像规律及应用,这样的教学学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总是很模糊,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最后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情绪,笔者针对此种情况,搜集已经淘汰的照相机和幻灯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其构造原理,经过小组同学的分析、讨论、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最后学生总结出其工作原理,这样通过变废为宝的实验改进,学生通过用熟悉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消除了对实验的神秘感,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科学学习保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预防了学生消极心态的形成。

2 “另辟蹊径、灵活变通”,最大强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如果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就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有效预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敢于“另辟蹊径、灵活变通”,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工作。比如在《温度的测量》一节中,课本中设计了将两个手指分别伸入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水中,片刻后再将两个手指同时伸入同一杯水中,让学生感受同一杯水水温不同,进而得出仅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根据课本的实验教学,学生感觉这个实验很无趣,因为两个手指插入同一个杯水中,已经默认温度相同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将实验细节做了调整,先挑选几位同学来感受水温,但要将这些同学蒙上眼睛,第一杯和第三杯所装的水与课本实验相同,然后在其他学生的注视下,将一个大烧杯中的水倒入另外两个小烧杯中,这时两小烧杯中的水温相同,再做之前的实验,结果做游戏的学生都认为中间两个小烧杯中的水温不同,通过这样成功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感觉学习会很有趣,增强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3 “行针步线,水到渠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创造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实验情境,真正做到“行针引线”,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而“水到渠成”,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才有可能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课本中设计了两个气球相互挤压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将其完成,但是学生是被动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笔者深入思考,教学情景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具体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小轿车,小轿车给大家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时不小心会出现两车相撞的意外,幻灯片上出现有两车相撞的照片,能够明显看出两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继而让学生猜测可能是哪辆车惹了祸,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多种猜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设计用气球模拟小轿车相撞的实验来证实猜测,这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的感觉和效果是有很不一样的,充分发挥了实验的创造性,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度提高。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最大力度地让学生感受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科学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尽力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比如教学内容中有关于长度的测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初步的掌握,缺乏的是与实践的联系和应用。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实施,那么学生的知识必会停滞不前,对实际生活中的长度也是被动地记忆,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效颇为理想,那就是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真正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出去,动起来。具体操作如下:课堂上利用适当的时间将本节内容的重点予以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自行选择20项左右不同数量级的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让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并汇总,根据学生对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不同物体的测量,最后推算一些其他物体的长度,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一些物体的长度有了较深的体会,给予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机会,学生为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非常乐于学习,乐于实践。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通过发挥实验教学的高效性,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越来越发现科学的魅力、科学的魔力,有效地预防了科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丽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观察 教学探究 实验操作 培养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化学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们探索世界和认识事物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观察,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法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高涨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而且可以使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直观化、趣味化,最关键的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端正学生的观察态度,明确观察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化学反应会同时伴随多个实验现象,学生应该仔细观察与实验目的相关的现象,要抓住重点,不能间断,从始至终,从主干到细节都必须认真观察,例如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时,学生用五个字,即“浮”、“熔”、“游”、“响”、“红”总结该实验的现象,从这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钠密度比水的小,熔点低,反应放热,有气体和碱生成。因此,全面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不仅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

试管是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反应容器,座位离讲桌远的学生不容易观察清楚试管中实验现象的变化,从而使后排学生渐渐对实验乃至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将实物投影仪用于实验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实物投影仪具有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可见度的功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在演示实验中使用投影,能够使实验效果更加直观明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选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选做实验,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选做实验,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实验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选做实验,培养学生严密的探究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例如: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海带中确实存在碘元素呢?采用“引导―探究”模式(即教师引导: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的形式存在,H2O2可以将I-氧化为I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验证)证明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探究,从而形成严密的思维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可见巧用选做实验,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确保实验安全的情况下,应该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实验安全顺利进行,在没进实验室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原理,知道实验条件及相关参数;教师应该将主要操作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严肃实验纪律。例如:“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喷泉形成的原理是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喷泉实验中的“三不能”:①装置不能漏气;②烧瓶内壁不能湿润;③烧瓶中不能充一部分气体。学生在搞清楚喷泉原理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分组实验,有可能由于装置的气密性不良好或烧瓶内壁湿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时应该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重新规范操作,以便获得预期的理想实验效果。学生只有经常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更加熟练的操作技能。实践表明,通过分组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和一丝不苟的良好品格。

四、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只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摸索,从而收获新知识、新技能、新发现等。课堂上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学生只能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这不能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课外教师应适当开展一些趣味实验并引导学生完成,例如让学生以家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材料为原料,设计方案并独立完成一些家庭趣味实验,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