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的实验探究

化学的实验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的实验探究

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第1篇

(一)诱导学生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首先,要改变观念,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变“教会学生实验探究”为“教学生会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资料收集、讨论分析等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增强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一课中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时。引导学生分别进行以下探究:①无二氧化锰和有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的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要的时间;②向上述实验中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不断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③分别加热无二氧化锰和有二氧化锰的两分氯酸钾,观察现象同时记录申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时间。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将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能较快的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加热氯酸钾不管有无二氧化锰都能放出氧气,但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的多。进而明白利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均能制得氧气,且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都只作为催化剂。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其次,努力创设条件,尽可能的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促进探究,同时探究又促长兴趣。莱特兄弟正是因为对航空技术有着痴迷的兴趣,才不断的探究,最终为人类搏击长空和太空行走开了先河。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促长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时学生已知道一些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①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②人和动物的呼吸能生成二氧化碳③酒精燃烧、蜡烛燃烧也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这些都不利于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此时学生迫切找到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的方法,自然会从实验台上找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质量守恒定律作基础)如碳酸钠粉末、碳酸钠溶液、碳酸钙固体、碳酸钙粉末稀盐酸、稀硫酸、酒精灯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有加热固体的、有将固体和酸溶液混合的等)并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接触。使学生在不断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无形中促长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次,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对事物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学生正处在慢慢走向成熟的阶段,对好多事物有一种

朦胧的感觉,尚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对教科书和资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容

易产生思维定向。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探

究。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按课本中提供的

方法(用白磷、t磷、烧杯、热水、氧气、薄铜片等)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尽管

可以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时,就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如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将坩锅中燃着的松节油放入冰盐水混合物中(火焰熄灭)、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火焰熄灭)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是否乐于实验是化学教学成败的

关键所在。趣味实验在诱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面的

作用是任何其他实验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

的环节,例如可在第一节化学课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

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性; 优化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则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所以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提倡“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调化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我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班进行实施,收集了多方面的反馈信息,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

1.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引导和探究必备能力的培养。。3.探究实验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4.探究实验教学设计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注重多方资源的整合。。5.探究性实验后的评价、交流、和反思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6.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描述准确,问题要具备适应性、目标性和驱动性。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以下是我在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一个案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其实验教学设计如下:

1.以生活中的馒头、面包疏松多孔的原因引入二氧化碳的生成原理。通过对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和大理石的反应现象及操作性方面的考虑,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对应的装置的选取,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需要考虑的因素。学生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的分析,以及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的分析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考虑的因素:

A、产生的气体纯净、便于收集。B、装置简单操作容易。C、取材容易、安全无污染。从以下仪器中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仪器并组装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从每组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通过讨论、反思的形式组装出了如下反应装置:

(2) 引导学生从取材途径、操作性等方面考虑,分别对以上A——F七组发生装置进行评价:

A装置简单易操作;B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D两套装置能随时控制梵音的发生和停止,但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且不易找到注射器这种材料;E装置一控制反应速率,但实验室的圆底烧瓶较少,不能满足分组实验的要求;F、G两套装置能很好地控制反应速率且所需器材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综合上述信息反馈,学生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最终确定选择如下两套发生装置和一套收集装置进行实验来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 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当的实验操作。(4) 学生实验完毕后,总结出如下检验二氧化碳和对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4.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选择合理、可行的实验原理。(2)根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从而选择相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制取气体。(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5.反馈练习:下边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右哪些错误?为什么?

6.成效与反思: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与学习,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认为:本探究活动是成功的,一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另一方面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以后的化学学习也充满了期望。 以上案例是我在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性教育模式下的一个教学设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我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年03期.

[2]刘英琦.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学科教育;2001年08期.

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第3篇

1.大观《考试说明》,领悟题型示例

《化学考试说明》强调了化学科命题以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立意,将化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我们所说的依纲扣本就是《考试说明》和课本,是我们备考必须牢牢抓住的东西。

1.1《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一是认知层面的,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是运用层面的,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1.2题型示例示范了化学实验题的立意角度和难度

示例13为2007年海南高考题第17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应用,以及对化学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示例14为2012年海南高考题第17题。试题的立意在于利用已经学过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如何实验产生的尾气,实现安全环保,以及对产品的分离提纯的相关实验操作问题。

2.细观全国高考,凸显试题变化

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试题,以正确理解实验原理为出发点,对实验进行拓展和迁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命题特点。

2.1 2014年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设置

考查的方式是让学生回归教材,再次思考酯化反应的特征,认知球型冷凝管及其重要作用。其中,球型冷凝管与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导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是本实验的创新点。

通过反应物和生产物的有关信息的提炼,为产品的分离提纯找到可行性的操作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它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化学教材中,成为化学知识的必要组成部分。

2.2 2015年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设置

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探究 方案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早已成为共识。但在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体系下,为了实验考查,为了考实验知识,而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成了验证书本知识正确性的工具,学生动手实验成为教师演示实验的机器重复。实验教学忽略了对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功能作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与能力的协调性发展,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基本理念。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为目标。而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我们广大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探究活动而最终达成。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优化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根据现行教材和教学的需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了探究性方案的设计:

一、注重激发兴趣,培养探究意识的实验设计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每堂课我总是注重趣味实验的应用。例如:给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我用“白纸显字”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化学奇妙时,做了“白开水变牛奶”“空中生烟”“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秘的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前,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鸡蛋跳舞”的实验,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设计一个“燕子飞来飞走”的实验。在演示这些实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通过问题启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

二、基本操作的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可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在这部分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探究中,激烈的讨论中,探索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用探究性实验研究化学的方法。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参观实验室时带上本子,记录下看到的常见仪器,回去后通过查资料,小组讨论等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再次上课时边演示边讲给其他同学听。从学生们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到得出结论的过程的中浓厚兴趣,就可看到探究实验带来的好处。

三、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

在讲解物质的性质时,课本上设计的一些实验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认为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束缚学生们的思想,而是应该为他们提供方便,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们大胆尝试,这样既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在又可培养他们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到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汽水中真的溶有大量气体吗?这些气体真的是二氧化碳?于是学生们买来了汽水,将从汽水中得到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又将气体通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检验了这一事实。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复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机。

四、制备的实验设计

物质的制取通常是综合性实验,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同时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这样的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兴趣也浓厚,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化学实验。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率和结论的正确性。因此这类实验设计,应首先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在将大实验化成若干个小实验,分别探究。最后再总结出完整的实验方法。

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就可按以下步骤去做:

[课前准备](1)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复习,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2)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哪些反应得到?

[课堂探究]碳酸钙、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比较。

[讨论]学生讨论几种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条件,确定反应原理。

[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结合课本提供的信息,选择仪器,设计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讨论各种设计的优缺点(学生之间点评),操作步骤、检验方法等。

[实验探究]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课后延伸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五、化学联系生活的实验设计

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课本有很多的知识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会由课本知识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产生很多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的课本知识,又能丰富课外知识,还能极大的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时,我就为学生提供“胃舒平”的药物让学生来探究,该药物的酸碱性,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就让学生从家中找来净水器的说明书,并鼓励他们动手制作简易净水器,

通过对这类实验方案的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化学并不神秘。

探究性实验教学,重在探究,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学生们提出的假设,不怕麻烦,多为学生提供方便,提供器材和实验场地,能在课堂上经常运用此模式,就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化学的实验探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实验;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题在历年的中考题中都占有一定的分数,也是让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和开发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一、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踏入化学之门的学生,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先会让学生多动手做家庭小实验。例如:“厨房中的苏打与食醋混合会有什么现象?”“蜡烛燃烧有什么现象并由此提出什么问题?”“水壶底部的水垢加入白醋会产生什么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和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

兴趣。

学生怀着好奇心在化学之旅中探索、学习,等他们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会再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实验,例如:“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案”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验、查看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将活动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小组间交流共享,得出最佳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但加深了实验知识的巩固,而且对实验结论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楚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小化学家”的乐趣,对探究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也会得心应手。

二、以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实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例如:镁带燃烧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光的颜色。实验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中,要求学生观察铁锈颜色和铁锈变化,溶液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再观察铁钉表面现象。总之,要求学生观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观察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成分是什么?”“怎样治理河水污染?”“过春节用的染料与酸碱指示剂有没有联系?”“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等生活小知识。学生不由自主地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以“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大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学生猜想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实验时可借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镁、氯化铁溶液等,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享受着实验带来的收获与喜悦,体验着化学家的实验过程,同时也培养了探究能力。

四、以“实验”解决难点知识

实验是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一种手段,在实验中获得明显现象,使理论知识现象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便于理解。例如: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由于此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在一次教学中我特意用软塑料瓶装满二氧化碳,再倒入氢氧化钠浓溶液进行实验,塑料瓶变瘪,现象很明显。此时,有部分学生就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论,而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二氧化碳溶于水也出现类似现象,立刻,我用创设的这个情境提出问题,怎样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学生带着问题很快投入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中,从实验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是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探究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会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究化学的奥秘,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