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本文结合国际贸易课程,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创建模式、小组成员的分配方式及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监督与检查等方面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化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国际贸易课程;小组合作;模式;组合方式
小组合作模式多用于中学课堂以增添课堂趣味性,但该学习模式在大学国际贸易课程中的运用能够缓解学生理解压力,提高合作意识,帮助入校大学生更快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降低国际贸易学这门理论性强,信息量大,可拓展性高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的授课难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此外,该模式应如何运用于大学课堂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小组合作模式运用构想
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以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课程趣味性,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拓宽课外知识面。
1.1 国际贸易课程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1.1 课程内容繁杂,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杂,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记忆需借助模型与案例,公式推导过程复杂,理解难度大,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于实践,在本科学习阶段,由于学生的经济理论知识储备有限,学习材料仅限于课本,且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对课本内容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材中有限的讲解及简化的推导过程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快速缩小学生差距,拓宽学生知识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1.1.2 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差
国际贸易专业的的课程知识容量大,且教学时间有限,仅靠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但由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独自查询资料、钻研难点难免显得枯燥且信息接收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不能灵活运用经济模型及公式,对其理解程度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案例,不能运用理论模型分析现实问题,造成学习内容孤立,无法借助实践加强理解和记忆,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亦是教学研究者面临的一项任务。
1.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越性
1.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按照某种组合方式建立学习合作小组,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对具体任务进行细分,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自我主体地位得以突显,因而学习积极性被强化。并且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果,这将增强小组各成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组间竞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深度的课前准备工作,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分工模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授课质量。
1.2.2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且通过意见交流了解其他组员的观点,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兴趣和灵感。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发挥很强的推动作用。并且,多人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快课程进度,提高学生对相关领域实例的关注度。
2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
2.1 合作小组的创建
2.1.1 静态组合模式
静态组合模式是最常见的方式,因其操作简单,不需进行定期调整,被不少课堂运用。该组合方式采取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如:教师按照自身经验进行随机分配、学生按照学号随机分配、学生自愿组合等),在分配时具有随机性,但由于后期不做组员调整导致组内成员单一,并且由于组间长期处于竞争状态,不利于组间同学的有效沟通。此外,长时间的固定组员合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创新,还有可能导致组内长期任务分工不变,不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削弱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静态组合方式虽简单、易操作,但不适用于长期的学习,应定期做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
2.1.2 动态组合方式
动态组合方式是指组内人员可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变更或重新组合,如:个别组员有特定需求在组间调整;因小组的学习效果不佳而进行的个别小组的微调;定期的小组重新组合等。通常动态组合方式是对静态组合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改进。可通过动态组合改善初始分组中出现的小组成员个性搭配不当、兴趣取向过于趋同、学习能力差异过大或普遍较低等组员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此外,还可通过组员的调整来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性,为学生扩大交际范围,倾听不同同伴的意见提供了可能。因此合作小组的创建应采取静态组合与动态组合结合的方式,以静态方式提高分组效率,以动态方式保证分组的质量和长期效果,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础。
2.2 合作学习小组规模及角色分配
合理的小组分工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成员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五到七人的组合效果较好。组内应有具体的分工,并明确各自职责。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位组员拥有各自职责,并且定期对组内每位成员进行角色调整,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任务,并拟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增强组内成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2.3 合作成果汇报及评价
经过一定的研究讨论,小组成员根据具体的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交于报告者准备发言汇报研究结果。报告者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结果通过PPT等形式生动地展现给教师及其他组同学。这样,各组成员不仅能够在研究本组话题过程中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倾听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的同时接收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结合教师对小组成果的评价正确掌握问题要点,加深对问题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 国际贸易课程中合作学习面临的问题
3.1 学生参与度不平衡问题
在分配的各小组中,几乎每个组中都有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学习任务仅由那些程度较好或较活跃的成员负责。造成学生参与任务的机会不均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长期以来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很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难从听讲转换为主动探索。二是由于学生性格各异,对任务满意度不同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参与团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
3.2 任务完成质量差异性问题
由于组员水平不同,缺乏合作经验,造成组员任务完成质量存在差异,容易给汇报者选择材料和得出结论带来困扰。在组员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情况下,由于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理解与讲解难度大,仅凭借个别同学的努力很难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导致部分组员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加大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难度。
3.3 合作过程的控制、检查、指导难度大
在国际贸易课程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由三部分组成,即分配任务,小组成员合作研究及汇报,教师指导。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收集资料探讨问题的合作过程很难控制,任务的检查工作也因课堂时间的限制,难以全面深入地指导每位成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这些问题也影响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有些小组学习最终流于形式。
4 提高国际贸易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对策
4.1 充分运用实例分析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主要的学习任务是了解并掌握大量的贸易学理论知识及相关模型,但传统的授课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为减弱理解难度在讲述理论过程中穿插简单的实例。如,将CFR贸易术语与实际的实例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参与这种运输方式带来的利弊分析。通过运用实例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思考及讨论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4.2 适时适量分配小组学习任务
国际贸易课程的知识量大,但每学年课时量有限,在短时间内学完所有的内容非常困难,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时量选择重点内容并合理地将任务分配至每个学习小组。每位组员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此外,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掌握了充分的相关资料的同时,组员可以通过网络或当面会议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并开展讨论,得出最佳的结果,交由报告员进行汇报。适时适量的学习任务能够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4.3 优化小组合作监督、检查及成果评价方案
小组学习成果的检验应突破传统的评价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的监督、检查及成果评价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最终成果优劣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突破传统的量化评价,重视质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提问内容对组内任务不同的环节进行检查,其次,为更准确有效地对小组合作成果作出评价,教师可以采取即时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合作学习成果和缺陷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再次,要重视学习小组自身的评价。可以采用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方式,提高小组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加强组间的竞争性。教师可以在课上当面对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积极评价,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提出建议。此外,应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集体合作,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达成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亚男.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黄洁. 小组合作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1:38-39.
[3]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
[4]徐小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J]. 科技信息,2012,16:455-456.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立足于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体现出自主互助的教学目的,从而有效利用科学实验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生活化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具备着好奇心强、接受能力高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开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鉴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当在贴近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地拉近科学与小学生的距离,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展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生活的科学实验。要时刻注重小学生的参与过程,要积极地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活化。例如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周边着手,选取贴近小学生的蚕宝宝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我们教师对小学生讲解蚕宝宝从卵中孵化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养殖的注意事项,接着在班级里设立科学实验角。让小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从而真正体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科学实验教材的生活化
科学实验离不开探究材料的有力支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验材料,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小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贴近生活的教材操作起来比较便捷,获取的渠道较多。比如在“声音”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对学生们讲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音叉的实验教学,让小学生们寻找生活周边可以产生声音的材料,这时,教师可以先带头选择小学生们必备的“直尺”来作为实验器材,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这样使得小学生的参与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加深了小学生的教学记忆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中重要一部分环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积极地拓展教学环境,将科学实验的教学范围扩展到课堂教学外,利用教学课堂外部环境中的优势特长,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科学实验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身边,只有积极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效的结合,架立起一道连接的桥梁,将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满足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种凤仙花是一种有效的课外实验活动,当我们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凤仙花的种植过程里,小学生一方面掌握到了种植植物的具体方法,学到了实际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参与到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模式
(一)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的有用,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科学,并逐步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革新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将单一的文本教学转变为直观形象的音频教学,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着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和通俗化,但还是存在科学严肃性的特点,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作用较低。鉴于此,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科技,将所要实验教学的科学,转化为有趣的图文教学,加人适当的音频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比如对常见的岩石的讲解,单一的文字和图片讲解,并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因为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地搜集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的视频资料,配合我们老师的基础讲解,加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记忆点。在对植物的繁殖传播过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同样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三)强化自主互助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师可以对小学生分组,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鼓励小组成员互助合作完成科学实验项目,并逐步在小组内开展组内竞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要注意的是,科学教师在对学生分组的时候,要注重男女性别的搭配,避免出现多个女生或者多个男生的情况,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的差异性,做好优化组合工作,使得组合发挥最大优势,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实验;培养;教育功能;实现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时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实践性人才,创新性人才和适应性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实践性。但当今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其表现为学生只是注重课本知识,过多的关注解题思路,并不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从我们的检验标准上来看学生是学到了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现状,为扭转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实行科学实验教育。
一、科学实验的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实验的教育已经有了空前的发展,现今,刘良华在《西南师大学报》中将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概括为四大家族,即学导式教学实验家族、目标教学实验家族、情境教学实验家族、创造教学实验家族。我国科学实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实验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在科学实验教育中因为缺少专业指导老师而不能有效的开展科学实验,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队伍转变观念,那就需要我们系统正确的认识到科学实验的诸多教育功能。
二、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推行以来,人们在亲身体会之后对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关于实验教育功能的总结,但是很多总结过于零散,没有进行系统的概括,以下是对现今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系统阐述。
(一)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才能够对自然事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的设计能力。一个科学实验的成功,不一定是使用了最好的实验仪器,而是将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设计的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科学仪器,使科学实验的结果达到空前的精度。并且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对实验仪器的要求,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实验投入。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树立一种成本、效益的意识,这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会做事的标准之一。
(二)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科学实验中,开放的研究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动脑思考,利用实验仪器来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再在这些信息中来筛选、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重“劳心”而轻“劳力”、重“思辨”而轻“实践”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科学实验可以协调学生手脑的发展这一功能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现在教育的一大热点,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学生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够不断攀登科学的巅峰。在科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会伴随着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效果,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假如能够有效地使用教学策略,让学生自觉地观察、分析、总结和反思实验,达到科学实验的教育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还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需要的产生。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布鲁纳认为,发现的兴奋感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亲自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规律,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体验到的,它极有力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热情,从而为发明、创造预备了条件。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看学生是否具有科学态度,就要看他是否能够尊重事实,突破定式思维;是否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能够客观、全面的对科学实验做出合理的评价。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过分依赖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完全不在乎已经改变了的实验条件,最终把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归因于误差,而不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分析。这样不仅削弱了科学实验的价值,而且可能会使学生失去一个重大科学发现的机会。长此以往,所培养出来的人也不具有创新精神,难以从事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科学实验中帮助学生突破定式思维,尊重客观事实规律,勇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2.培养学生因时施宜的科学态度。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老是根据书本理论一步一步的往下做实验,不敢对书本内容有一点点的逾越。我们在科学实验中要培养学生因时施宜的科学态度,即就是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结论准确的基础之上,发现并应用最便捷、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达到实验目的,做到高效实验,从而节省一部分时间。3.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科学态度。一节成功的理论课程需要反思,一节失败的理论课程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相同,一个成功的科学实验需要反思,一个失败的科学实验更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科学实验中的反思还与理论课程的反思不同,它不仅需要对实验结果、结论进行反思,还需要对整个实验中的各个步骤进行反思,看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科学实验现象是否不同,科学实验结果是否出入过大,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解决问题。
(五)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科学实验之美揭示了实验领域的劳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呈现出美的本质、人对科学的美感、科学艺术的特征等。科学实验之美一面是科学,一面是艺术,二者携手共建人类的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新思维方式。1.领略实验仪器之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科学实验仪器本身就拥有美感,从外形上来说,它们具有直线美、曲线美以及造型美,从质地上来说,大多数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给人以晶莹剔透的美感。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实验仪器外形的美,再在使用科学实验仪器的过程当中感受它们的性能美,让学生加深对科学实验仪器的认识。2.感受实验变化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科学实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动态的美。在科学实验进行过程当中,会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让我们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展开想象。在一些科学实验中,可以体会到颜色的骤变、物质的产生与消失、物态的变化,还可以体会到科学实验当中的发光、发热、发电、发声等现象。在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当中,不仅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科学实验是纠正“前概念
”的重要途径简单的说,“前概念”就是“前科学概念”,具体的来讲,“前概念”就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非科学概念。在学生群体中,“前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纠正“前概念”,就是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来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但这并非易事,然而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最典型地概括呈现一般经验事实,克服学生片面经验的不足,并且由于其鲜明的针对性和直观性,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建立新的表象,形成新的正确概念。
三、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提高科学实验教育地位,实现科学实验教育功能
现在,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具有明显的附加特点。我们要将科学实验的教育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提高科学实验的教育地位。从小学开始进行科学实验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另外,利用实验室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放开学生的双手,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小制作中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科学的魅力,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解决了困惑。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和小发现,把美妙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引领学生在化学世界里放飞梦想,从而为创造文明埋下了种子。[1]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加大对实验课程考试的比重,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制定好科学实验考试的考察形式以及评分标准,以免走进误区。
(二)加大对科学实验的教育投入,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我们科学实验教育开展不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能够用于科学实验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在科学实验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药品以及仪器,而有一部分仪器和药品价格比较高昂,学校无法承受。科学实验的教育与普通的理论教育不同,在科学实验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步骤及其动作。因此,在科学实验的教育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硬件设施,还需要有专业的科学实验教育工作者来引导科学实验教育工作。可以断定,在完善了科学实验的硬件设施之后,一大批实验教育专业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之日,就将是科学实验教育更加兴旺之时。
(三)改革科学实验的教育内容,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在我们现在的科学实验教育中,大多实验都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并且有些实验过于陈旧。在一定意义上对科学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拘束性。所以,我们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本中改革一部分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或者在验证性实验后面附加一个探究性实验;将过于陈旧的实验内容进行变化,使之更加适应科学实验教育的规律,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育目的,而且还可以使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随着科学实验教育的推行,教育工作者们在科学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未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将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实验的一系列方法以及模式的普遍应用,通过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丰富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开阔思维。
四、结论
通过分析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要性。在推动科学实验教育发展之前,首先要对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国现在科学实验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即就是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只有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我国的科学实验教育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对我国当前科学实验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解决科学实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措施主要有提升科学实验的教育地位、加大对科学实验的教育投入、改革科学实验的教育内容。当然这些都是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角度来说的,具体要落实到全国各个学校,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健.浅谈中学化学实验的素质教育功能,教育教学论坛[J]2014.5
[2]蒋景华.科学实验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科学[J]2006.8
[3]李国俊.科学实验的价值实现[J]2003[4]代雪娇,朱团.论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J]2011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课;问题;加强;有效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20-01
1.当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过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中考无疑是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所以更多的教师往往将科学教学判定为完成中考的一个指标。殊不知初三的科学教学是为以后的高中甚至是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这些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上,一味地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造成了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局面,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严重缺乏实验教学的意识。甚至有些学校安排了实验教学,教师却是草草而过,只为应付教学安排。还有些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只是由自己演示一遍,再向学生讲解其原理。这样的实验教学,完全达不到其真正的效果,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不能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验课是"好玩"的,让学生自己玩玩就够了。因此,根本不认真备课,随意进行实验教学,导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低下。
1.2 学生的松散。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肯定会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想去探索和发现,尤其是喜欢科学实验这样可以亲自动手的活动。很多学生都满心期待着做科学实验,而科学实验课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就比较少,所以学生就对这难得的实验课感到兴奋,不能自控,甚至于忘了做实验的目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根本不重视,认为实验课是"好玩"的地方,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科学实验课堂。这就导致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教师管理起来也十分困难。一般情况下,科学实验是分小组进行,有时候教师在指导这个小组时,其他的小组就开始嬉戏玩耍,完全无视课堂秩序;而有时候教师在讲台上面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下面的学生却也是毫无秩序,随意操作。
1.3 实验安排不合理,趣味性不够。实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去发现未知的东西,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却过多地强调验证实验,而忽视了探究实验。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演示实验去验证一个原理的真实性,这样的实验缺乏趣味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验证实验是无需进行探索的,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学生只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或者有些教师直接自己动手实验去检验理论,学生根本不曾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探究的全过程。因此,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发散思维,也毫无乐趣。
2.如何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1 做好实验教学准备。科学实验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尽情地挥舞自己的双手,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进步,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经过新课改后,初中科学课的宗旨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学习如何掌握这门知识,对科学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探究性教学的过程。要想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一定要检测所有的仪器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科学液体,有些科学液体带有很强的腐蚀性,要保证学生操作的安全性。此外,教师还必须提前做一次实验,确定实验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时间是否合适等等。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初三科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会出现种种错误,真是可以用"千奇百怪"这个词来形容。即便是教师事先在课堂上已经"千叮咛,万嘱咐"了,却还是无法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有时候,我们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看到学生的答题非常标准,对于题目中各个实验的操作要点,也能够流利地回答上来。但是一到了实验课堂上,当学生真正地自己开始动手操作时,就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尽管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还是应当在实验课前,详细地讲解操作要点,有时候还需要做些示范性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实验。
2.3 增添实验的趣味性。针对现阶段探究实验少,验证试验多的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实验教学的安排。尽量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指导,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有趣味性的科学实验能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
科学里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与此同时,要想证实这些理论,也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所谓"实践见真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科学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实验与教学并重。
参考文献
[1] 冯爱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探析[J]. 考试周刊,2013,62:159.
[2] 吴丛亮.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问题探究[J]. 中学时代,2013,16:30.
[3] 陈志伟. 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3,05:202.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做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1 正确的实验质量观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才能学会自己进行实验和探究。教师要学会批判、选择、吸收、创造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要求出发去引导,最现有的科学实验理论与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科学实验,提高实验的质量,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预设科学课堂实验活动,是教师备教材时必有的步骤,虽然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中,出现的都是较易操作、难度较小的实验,但教师不能掉以轻心,而且科学实验也有其严谨性,要保证课堂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就要有正确的实验质量观,在质量和成功率上下功夫,实验的质量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实验质量观,学生们将无法预期顺利完成实验,科学的严谨性也体现不出来。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练习实验了,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实验要达到的效果,实验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2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科学实验课中我们更多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为了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成绩状况,尽量做到合理搭配。通过合理的调配和激励,大家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完成实验。一方面,在科学实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点拨。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各小组组长的作用,让各小组的组长来安排实验过程中的各自任务,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3 重视实验评价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保证
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即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在《蚂蚁》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蚂蚁的身体小,还到处爬动,怎么观察呢?有同学提出了用火烧,有同学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学提出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最终有一位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放在一张白纸上,放上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通过教师有意识讨论、示范、引导,评价,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会越来越强,进而逐步达成共识。
4 自制实验器材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方法
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取材容易,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自制实验器材活动,不但巩固书本上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的情操,而且在具体制作中,还要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身心得到陶冶,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可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从而建立牢固的师生关系。
5 发挥自身优势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