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一、高中化学实验重要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实验将化学反应的过程更为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化学现象和基础化学知识,使其更具形象性,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以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导,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来推测化学反应的过程等相关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使其能够更好的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在兴趣的带动下,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好奇,使其主动探求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感性认识教学手段,通过验证性实验及探索性实验的应用,能够使化学问题得到证明或者得出相应的结论,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通过一些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最后,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化学学习及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为其思维能力及其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带动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化学现象,将化学只是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现状

实验对于高中化学的积极作用为许多教师和学习所认识,并且在高中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贯彻执行。但是,就当前教学实践而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与新课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就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配置而言,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实验设备的配置上相对不健全,甚至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对于化学试剂及仪器等的管理也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使实验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其次,教师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其引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填鸭式教学仍较为常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也是多见的。高中化学知识的抽象性等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教师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师资配备的不足也使得无法给与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认识的不足及指导上的缺乏,使得化学实验被淡化,无法实现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最后,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不足,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之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作用认识不足。学习实验室建设的不完善,使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而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不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上存在任意编写等现象,这都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使其化学学习能力无法提升。

三、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措施

为了实现高中化学实验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创新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化学实验中,从实验的准备、实验目标以及实验的操作等方面为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其能够从实验目标出发来进行试验设计,撰写相关实验方案,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案。这样能够是学生的实验更有目标性,保证实验的效果,而实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主的探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使其寻求更好的实验控制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学生在实验方案的选择上,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从而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探究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更好的去思考相关化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思考,并将其思考结论总结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和总结,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化学知识,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从实验出发进行知识的关联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扩展和完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将试验与生活有机联系。高中教学中,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化学实验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学生从化学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生活实践作为教学的引导,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验,从而将化学有机应用,增强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第四,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一些经典实验、易出错实验的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化学理论。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开展案例实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学生智力的开发及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结语:新课改下,实验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出发,不断完善高中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伟.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东方青年・教师,2013(15)

[2]温永红.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快乐作文,2011(6)

[3]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应用

高中化学中对探究实验的应用,其实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保证学生独立开展化学问题的假设,接着对化学实验进行设计,对化学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探究问题的分析

实际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分为理论性问题、事实性问题、策略性问题。其中理论性问题指的是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化学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仪器进行科学讲述,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如老师让学生开展三价铁离子的氧化实验;事实性的问题指的是老师要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知识的联系,挖掘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化学萃取章节时,老师可以举鸡尾酒分层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策略性的问题指的是针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度问题,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如在二氧化氮可以被水吸收这一知识点的教授中,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手段,从而研究何种方法可以使二氧化氮最大限度被水吸收,同时在学生学习皂化反应时,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制作肥皂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在举实例的基础上表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应用

在实际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实例方式表现探究实验的应用。如在对干燥的氯水、氯气这两种物质的漂白性进行探究时,老师需要对探究实验进行合理设计,具体步骤可以为:使用二分之一被蒸馏水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入装满干燥氯气的玻璃瓶子内,接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只有在红色布条的湿润处出现褪色时,才能说明干燥氯气具体漂白性,否则说明其不具有漂白性。在实验结束之后,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总结,即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红色布条干燥的部分未发生褪色,而湿润部分发生了褪色,则实验结论就是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而氯水具有漂白性。如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用的染发剂时,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染发剂的特点、种类及对人体伤害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积极性,为之后化学学习、化学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因材施教,营造探究氛围

老师需要在掌握不同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好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均可以接受到与自己相适合的化学探究实验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化学老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遵循梯度性教学原则,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问题,合理设计训练模块,保证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参与至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在设定化学实验探究性问题时,老师要遵循由浅至深、由难至易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实验活动进行探究。一般营造探究氛围的主要顺序为:从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着手,至让学生展开实际探究学习活动,再至老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问题进行相应指导,最后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此同时,老师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均得到相应收获。强化学生反思自己假设实验结构的素养,帮助学生在之后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得心应手地处理学生的化学问题,对于自己提出的假设更有信心,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4.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老师的教学思想与实际教学成果息息相关,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被视做教学课堂的主体,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只能在下面观摩缺乏相关自主思考空间及时间。若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化学学习,则只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高中时期作为一个人自主学习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需要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摒弃对老师的依赖。鉴于此,需要在实际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及时转变落后、传统的实验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帮助每一位学生均开展相关化学探讨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切实享受到化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老师只是学生自主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地对实验环节可能涉及的难点、疑点教学设定,尤其针对大多数学生都会犯的错误进行设定,科学引导学生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合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进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在这种有效化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合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素养。

5.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简析在探究实验教学理念的渗透下实验探究问题的分析、举实例的基础上表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应用、因材施教,营造探究氛围及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目的是更好地让高中化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浅析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1(2):39-43.

[2]王真林.浅析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2(5):111-114.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能力

为适应教学和时展的需求,高中课程改革及相关的教材编写将教学内容的编写方式和编写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以苏教版高中化学为例,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教材实验选取方面,实验内容更加注重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联想分析归纳等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能力是当前时期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基于新教材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讨论和分析。

1.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特点

相较于传统教材而言,新教材淡化了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直接性、呈现性描述,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进行自主分组探究的方式,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进而获得符合实际的实验结果。总体来看,苏教版新教材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实验形式多样

新教材将原有的、过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分类,改为如探究性实验、实验实践活动等板块和内容,以更加灵活,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实验形式的多样化特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2化学实验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改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为适应生活化编写要求,新教材中添加了部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模块,将原有的实验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进行联系,更加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实验研究。这种实验生活化特性可以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时的亲切感,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现象。

1.3实验内容开放化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实验步骤、实验物品、化学药品用量、化学反应条件方面均具有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说明,而新教材设置了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确定实验方式、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这种实验内容的开放化特性对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动手能力,便于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开展探究性教学。

2.新教学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这就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模式。

2.1改变教学观念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教学方式和过于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模式,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操作、错误的背实验编数据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实际实验探究结果进行实验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推动多元化化学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2改变教学过程

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的活动。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倚重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情况,这种教学过程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参照新教学理念,应该将原有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过程,将化学实验教学侧重点转移到学生动手实验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研究实验、应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若遇到障碍或者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应该就内容实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相关现象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

2.3演示实验转向探究实验的变革

传统高中化学教材侧重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就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弱化其他化学实验方面的训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往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局面,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将大量的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试验,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方式获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以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为例,由于产生的一氧化氮有毒,故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该实验内容是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的。但是按照苏教版课改要求,若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变为安全的学生实验。具体实验方式为:选取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为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铜丝、塑料针筒、小烧杯、橡皮塞;首先将针筒中的活塞拔出,在针筒中放入铜丝;然后吸入少量的水,赶走针筒中的空气;进一步在针筒内吸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后在针头插上橡皮塞将针管进行封闭性处理,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再进一步利用针头的空气扩散缓慢特性将橡皮塞拔下,吸入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将针筒中的化学物品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完成这个实验过程。

按照课改要求改进的实验不仅消除了原有的实验步骤中危险的因素,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获得更清晰更明了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实验背后的理论知识。

2.4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的转变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需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该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融入日常的教学中。综合分析化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完成实验习题,尤其是与理论联系更为密切的实验习题如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实验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这虽然不会影响学生习题的完成度,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故按照新课改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对学生的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转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订和实施实验计划。当然,该过程的前提是实验方案可行,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设计如何在粗盐中提纯MgSO、CaSO;在“铜、铁获取及应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设计如何对红砖中含有的FeO物质进行检验。利用课后小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的一体化发展需求。即便学生课后实验可能失败也不会削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总结失败原因,优化实验方案,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制定更为完善和具体的实验内容。同时,课后实验的提出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方案和实验效果的比较,体现新教材“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5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结构和主要用途,并对化学仪器的使用方式进行掌握,如在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时,应该先对这些仪器进行检漏;让学生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观察了解常用化学药品的特性和保存方法等,如钠的保存等;对于基本的操作技能要进行训练,以防发生危险或者损坏仪器,如在对试管加热时要先对试管进行均匀加热,再进行局部加热等。教师要向学生做好示范操作,让学生参照学习。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学生逐渐熟练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等,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顺序等进行求异性思考,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对思考方案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印象,还能够将学生的实践与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苏教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拓展能力,通过实际实践获取所需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更容易实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新课标要求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讲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洪敏.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小议[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12).

[2]张海珍.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2).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第4篇

一、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简介

1.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内容

实际上,探究实验指的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己或协作对某未知的问题提出猜想,之后再对实验进行设计出相应方案,并进行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得出结论,再对结果进行思考的一种主动学习方式.

2.探究实验操作的步骤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其步骤如下:

(1)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从不停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一般这种问题的提出来源于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第二,学生在本身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经典、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问题.

(2)猜想假说.当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后,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由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想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资料方面的阅读学习,与其他的同学一起讨论并对实验方面的设计思考,进而作出操作上、现象上等方面的预测.

(3)设计相应的方案.方案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之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并整理讨论结果,更进一步完善实验的设计方案.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可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找到自身实验设计上的缺点和不足,整合大家的方法得到最好的实验方案.

(4)对实验进行验证.经过实验的设计方案的步骤,取得了事实与相应的证据,在正确无误的操作过程中保证实验可以有效并顺利地进行,以科学的方法记录与实验相关的现象、数据.教师在此过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

(5)得出结果和对实验的思考.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问题

高中化学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种:

(1)策略性的相关问题.(2)理论性的相关问题.(3)与实际相关问题.

2.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相关类型

(1)知识型的实验.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探究实验中提取旧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消化.

(2)操作型的实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用法,以此来加深对所要记忆知识的印象.

(3)能力型的实验.能力型的实验一般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能力为主要的实验.

(4)创新演示型的实验.以现在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以改进后的演示实验重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通过运用这种新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知识.

3.学生对于探究的问题进行预测

学生依照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对探讨研究问题进行预测.

4.让学生学会提出相应的猜想与实验设计的方案

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预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对探究实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明确所需要操作实验的目的;(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相应的猜想;(4)明确相应学生的分工;(5)预测实验完成的时间;(6)设计实验的相关步骤.教师需要对每一个方案进行分析,对于可能出现正确结论的方案给予肯定,而对于可能出现错误结论的方案可以鼓励学生再进行优化修改,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5.通过实验对结论的猜想进行验证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步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通过交流学习,发挥集体的作用,帮助每个学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

6.评价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指示,对高中的常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是为了让实验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化学实验的改进要以科学性、简约性、合理性、趣味性、直观性为原则,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效果的提高.比如,在进行检验苯酚的化学性质时,为了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苯酚钠溶液在试管当中出现浑浊的情况,同时为了减少课堂时间的占用,许多教师会在开始实验之前往吹气管中部添加剂量较少的稀硫酸,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苯酚钠溶液在试管当中出现浑浊的情况,但无法证明碳酸的酸性超过了苯酚,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其性质的准确判断.实验作为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多重视化学实验的操作,对化学实验的改进要从实验方法与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出发,多关注化学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选择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特别是在对实验的研究时遵循既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先要确定需要解决的化学实验问题,然后根据所提的问题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方案,接着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同时要观察实验内容,最后要正确处理实验得出的结果。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此以高中化学涉及的两组实验为例,对其进行改进,这两组实验分别是“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原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玻璃管口固定气球不太方便,很容易漏气;选用广口瓶,体积太大,吹起气球消耗的试剂比较多,尤其是当加入的浓酸盐不够时,中途难以补加.对此提出的改进方案是:用试管代替原装置中的广口瓶,由于制作单孔胶塞要比双孔胶塞简单,所以可以考虑将双孔胶塞改为两个单孔胶塞,然后将气球连接在支管处,用单孔胶塞作气球和支管连接过渡.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实验中气球容易脱落和漏气的不足,不但节约了试剂,还非常环保,很容易受到预期的效果,遵循了简约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原实验基本步骤是:在塑料薄膜袋中加入氢氧化钙粉末和氯化铵晶体,待二者发生反应后,用手触摸塑料薄膜袋来感受因反应吸热而温度降低的现象.但是,用氢氧化钙粉末和氯化铵晶体进行反应,生成的氨气很少,反应不容易进行,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夏天的室温下,用手并不容易感受到因反应吸热而温度降低的现象.对此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在塑料薄膜袋中加入氢氧化钙粉末和氯化铵晶体后,再滴入约1mL的水.这个改进只增加了一个步骤却能够保证实验的成功.

二、注重实验观察,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过程和相关的实验原理,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找到有力的依据.有些教师在展开实验教学时都没有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实验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些都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十分被动,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就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起.学生如果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就会对实验原理有更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区分相关物质的性质.例如,“鉴别苯、乙烯、甲苯三种液体”.这道题的常规解题思路是先让三种液体分别与溴作用,能褪色者为乙烯,余者为苯和甲苯,再进行鉴别.然而有些学生只用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就能将三者区别.他们认为,很快褪色者为乙烯,缓慢褪色者为甲苯,不褪色者为苯.从这些思路分析,由于他们动手做过甲苯和乙烯跟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实验,而且认真细致观察过这些实验的全过程,并能把观察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使解法更加简便.这体现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发挥积极效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深化对于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合理拓展延伸,丰富实验教学

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的合理拓展与延伸,要善于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点展开深入挖掘.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实验课程更加丰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就课堂上一些引发学生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过程的设计验证自己的想法与结论.这是一种发散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探究的内容与主题要有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例如,在探究“乙烯的性质”时,通常会将乙烯通入溴水,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溴水褪色,但少数学生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使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样才能检验乙烯?如何设计这个实验?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研讨话题,每一个问题的探究都是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培养.只有不断求索,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占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需要从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对促进化学教学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玉涵,周芳,周力.精心设计实验绽放化学之美[J].化学教与学.2013(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