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1篇

一、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具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编排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化学实验主要有实验设计、科学研究、思考讨论以及各种实践等基本形式,没有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之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开发新的教具,选择合适的辅助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完善,有效补充教材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深入研究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组织有效教学,拓宽教学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一定影响到高中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实施教学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演示型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先讲解、再演示、后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渐渐失去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规律,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型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虽然探究式教学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但是能够使学生相对牢固的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复习节省了大量时间。当然,我们在设计实验时,没有必要将所有演示实验都设计成探究实验,只要将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精选出来即可,相对简单一点的知识还是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因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核心知识和基础概念与规律,就大致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并有利于形成拓展知识结构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实验教学

如果脱离实际生活来解释化学知识,会让学生的学习不切实际,增加其学习难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形成自身感性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材中的各个章节都使用了较为浓重的笔墨来描写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思想。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得来,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就可以从学生身边着手,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实例出发,将学生引入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轻松性和愉悦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化学知识的广大用途。

五、提高学生认识,引导主动参与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决定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走向。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性的化学材料,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态度。所以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化学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进行化学规律探索的一种实践方式,化学实验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借助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认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进来。

六、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2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是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学生自我创新的机会太少。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很少,这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将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地呈现给学生,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再把实验现象、结果和对应的知识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概括。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时候“严格”地要求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书上或老师所讲的相吻合,否则,就认为自己的观点有错误。这样下来,做实验和观察实验只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书写实验报告也只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实验的目的最终演变成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当前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来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2

高中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性和推理性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被划归为理科门类。新课改实施后,在化学教学上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演练,较之以往注重以理论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是明智之举。化学实验教学既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引导,也离不开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

在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既有教师方面的问题。如教师上课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实施后,没有做出相应的改进;教师上课讲解理论知识多于实际操作,甚至以学校实验器材缺乏为由,很少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有的教师自身对于实验的操作把持不准,最终导致所讲理论与实际实验结果不相吻合等。学生方面也有自身的不足,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做笔记、与教师的互动性差、做实验不按照顺序或者是先把实验结果照本宣科的写在报告单上而对于实验的严谨性缺乏必要的认知等。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也占据很高的分值。如何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对化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如何在平时的课堂实验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是新课改实施后,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把握的基础上,又联系自己长期地教学反思和教学日记,简要总结了几种比较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改进以往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教师最好能使用PPT等多媒体对学生开展实验讲解。当然,针对学生的教学我们不宜采用陈旧的教师主讲方式,也不能一味地进行纯粹的理论宣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时,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课堂上,教师所进行的实验流程和姿势一定要规范。中学生正处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生成的初期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模仿性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讲课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在实验授课的过程中要边讲边操作,并要及时告知学生酒精灯、试管、漏斗和烧杯应该怎么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化学药品应当如何储存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向学生进一步讲解酒精灯、烧杯等工具使用不当会造成的后果及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随机选几个学生,让其当堂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其实验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实验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针对性点评。当然,在学生未能将化学基本元素以及基本的化学公式、化学物品认扎实的前提下,为了安全起见,尽量不要让学生立即进行具体实验操作,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高中阶段,以往教师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次数并不多,仅仅是酒精灯的使用或者烧杯的使用,以及一些非常简单的实验教学中,才会在教室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而针对一些其他的内容,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的讲完就算了。化学课程本身是需要实验支撑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下,教育部门提出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而其中又注重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好每周专门上一节化学实验操作演练课,让学生能够在实验里具体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跟进、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总体监督和指导,一定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比如天秤如何正确的称量物品、烧杯应当如何放置、酒精灯应该如何盖灭、漏斗应当如何使用。化学物品一定要按照实验内容要求的具体数量和重量进行使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加倍小心,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有一个,不可能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具体发现到所有同学的实验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会存有小心思。最常见的做法是在具体实验操作开始之前,学生首先按照课本内容将实验结果和实验流程填写完整,然后在具体进行实验操作时就应付了事。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在烧杯里放什么就跟着放,其他学生在酒精灯上加热他就跟着学,然而因为模仿的姿势或者在称重中所加的化学物质的分量不等而最终导致实验失败或者与实验结果有所偏差。因为教师没能及时发现而想蒙混过关,这种心理是不可取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具体行为,对于那些上课表现不积极的或者过于沉默的学生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格外予以关注。为了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具体提问学生对某种物质或者公式等问题,向学生暗示“我盯住你了”等信息,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认真对待。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4篇

一、改M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改进,包括仪器装置的改进和实验设计的改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实验仪器,就无法开展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合适的化学仪器装置以及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实验,才是正确、安全的实验方式.那么,如何在仪器装置上进行改进呢?比如,用牛皮纸信封做成漏斗,再涂以蜡或树脂涂料,实用且不易摔碎.用胶卷暗盒制作的酒精灯增温护焰罩,能使酒精充分燃烧,焰高是原来的1.5~2倍,其他一些代用品如输液管塑料瓶等在实验中均可派上用场.关于实验设计,主要是改进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危险或缺点.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方便学生更加安全地操作化学实验.在高中教材中,有一个实验是氢气与氯气混合见光爆炸,教材中显示的方案是分别收集氢气和氯气,并将两者拿在手中进行混合,运用镁带照射的距离也比较近,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再加上混合后的气体是用塑料片盖上的,很难保证其气密性.因此,针对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将锌粒和高锰酸钾分别放进干燥的Y型管中,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将其固定,然后在Y型管中滴加0.5mL左右的浓盐酸,塞上橡胶塞,利用照相机的闪光灯对其进行照射,就能完成这一爆炸实验改进之后的实验,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安全系数.实验方法的改进,能帮助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进操作人选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原理简单、实验材料普通的演示实验,可以进行操作人选的改进.在一般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演示实验都是教师进行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看起来简洁有效,但是实际上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的学生只是记得这个实验,但是并不记得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这就需要改进实验的操作人选.将那些简单却必要的小型化学实验交由学生去操作,既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丁达尔效应”的验证实验,教师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首先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将这个实验交给学生来做,有利于学生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意义.同时,对于丁达尔效应的作用,学生也有深刻理解.改进操作人选,也就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三、改进实验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42

传统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受到新教学理念的严重冲击,单调的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改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为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创造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期,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化学过程进行体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论述。

一、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重视

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明显区别就在于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哪一个化学理论,都是在无数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化学实验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创造了一个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化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

生动、形象、真实是化学实验的主要特点,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学生的好奇心被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在最大程度上被调动。将化学实验引进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课堂演示实验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无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何种形式的实验,都要为学生提供亲自进行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亲手操作。实验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分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分组实验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及产生的化学效果,同时,多人合作,有助于学生有效总结出实验数据。不管是简单的实验,还是复杂的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入的观察与理解。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是一种现象,学生只有在观察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实验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有效进行观察,就难以达到实验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组建化学实验小组

化学实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化学实验,不仅有效解决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化学兴趣。化学小组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的社会调查,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例如:化学兴趣小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化学成分及对社会的危害,同时,深入了解污水是如何得到有效处理的,化学知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对污水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化学的重要性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更加坚定。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深入钻研,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将学生带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境界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学习技巧。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实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生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对实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做适当提示,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化学知识,又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一举多得。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使用的化学教材包含大量化学实验,并配有详细的化学实验步骤,因此,学生只要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就能顺利得出实验结果。但是,这种实验模式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验。

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设置。学生在进行实验设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已有的化学知识,并将其进行有效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新意的化学实验。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在设计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对于一些存在危险的实验,学生不要独自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