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培养“思想品德优秀,文化基本扎实,能力发展全面,身心健康,*各具特长的创新人才”,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和特长,充分展现我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果,特举办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二、活动内容

1、现场书画比赛。

2、校园“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评比

三、活动时间:2011年4月3日至4月9日。(第8周)

四、组织领导:

组 长:章志坚

组 员:平国民 盛建兔 *沈志勇 陈国林 钱永泉 王巧玲 黄飞洋

五、具体活动

(一)、现场书画比赛方案

1、参加对象:初一、初二年段每班推选3名学生。

2、参加地点:食堂

3、比赛时间:4月8日(周五)第七节课开始

4、参赛形式

(1)、书法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

(2)、绘画类:国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漫画、儿童画、装饰画等。

5、作品规格

(1)绘画作品四开铅画纸,国画不超过四尺对开。

(2)硬笔作品16开,软笔作品不超过四尺整张。

6、参赛要求

(1)作品要求:要求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结构完整、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纸张和一切书画工具均自备。(书画用纸由班主任向总务处领取)

(3)参赛者需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题目、班级、姓名。

7、评奖方法

按绘画、书法分别设奖。8、现场负责教师安排

绘画类:郭丽、茅益敏;*书法类:王胜东、黄飞洋。

(二)校园“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活动方案

1、参加对象:

初一、初二年段各班级,每班“十佳小歌手”“

十佳小演奏家”各报两名选手。

2、时间、地点:具体时间另定。地点:报告厅。

3、报名时间:

3月30日之前将参赛曲目名称、参赛者姓名、伴奏形式等上报音乐组。

4、参赛要求:

(1)参赛者自备参赛节目的碟片或伴奏音乐, “十佳小演奏手”选手自备乐器。

(2)参赛人员演出的服装、化妆、道具等都要求到位。

(3)参赛内容要求能够体现中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学校、年段将对演出节目进行评奖*,每个年段设十名十佳小歌手,十名十佳小演奏家,优秀选手将去学区以及县里参加比赛。

六、活动要求: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于六年制本科生的校园文艺活动初中生起点的大学生需要快速、平稳地适应大学生活,校园文艺活动是个很好也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何谓校园文艺,即在我们的校园所展开的文艺活动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行为,可视为校园文艺。开展六年制本科生的校园文艺活动目的何在?一是提升素质,二是促进心理融合,三是促进适应能力提升。校园文艺活动触及到每个学生,对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具有巨大重要。素质的提升,对培养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有促进。学生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当代大学生。总的来说,开展六年制本科生校园文艺活动研究,将有利于学校优化六年制本科生管理规范;有利于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和涵养;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六年制本科生文化艺术素质现状

(一)学习目标比较明确,但方式方法存在缺失

六年制本科生自进校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成为人民教师,为农村和偏远地区贡献青春与热血,职业理想很伟大。但作为普遍只有15-16岁入学的“准大学生”(实际是高中生心理层次),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很多学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实现人格自我学习和完善。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如何去学习、去创造,去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社会放心的园丁,他们还存在许多迷惑和不解,这些都需要正确的引导。

(二)对校园文艺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整体艺术素质有待提高

笔者通过多次对学生校园文艺活动的参与度、表演情况摸底调查发现,这类学生由于刚刚从初中毕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在艺术表演等方面缺少专业的水准,对如何参与、组织、策划、协调大型的文艺演出等方面的基本认识欠缺,对如何协助教师组织好一次文艺演出、文艺活动还处于学习起步状态。

(三)校园文艺活动数量较多,但艺术性、学术性有待加强

现有的文化制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前卫、流行、庸俗、商业化的选秀、歌舞比赛等方面,缺乏高雅和具备较强教育引导功能的活动,一些校园文艺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继承也渐行渐远,偏离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三、六年制本科生开展校园文艺活动的基本原则

开展好校园文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好的校园文艺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也可以作为尺度,从一方面来衡量学校整体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还能作为院校、师生的幸福指数的测量仪。开展活动,有时就要走出校园,走进街市、工厂、农村。况且,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教职员工也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等等都会在校园之外表现出来。这些与社会、校园有关的文艺活动,人与人产生了社会关系,各种复杂情感产生,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情绪。如何保证通过文艺活动来使得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乐观等良好方向发展呢?这时候,文艺活动组织就需要一定的原则来保障。作为特定群体的六年制本科生的文艺活动同样需要原则保障。

(一)开展校园文艺活动基本原则的标准

在开展文艺活动时,应坚持是否有利于培养国家人才、是否有利于学生德业健全、是否有利于院校师生共赢的标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六年制本科生身心处在成长阶段,对外界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对各种庸俗或低俗的东西还缺乏甄别的能力。学生的品德和学业都能达到良好或者优秀,既体现了学校的良好发展,又从一个层次上促进了社会的良好发展。1.坚持是否有利于培养国家人才。这是大前提,国家通过教育来选拔培养人才,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富民强。当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有差异。但总的方向就是人才当为国家、社会所用。他们的才能能够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作出贡献。因此,开展六年制本科生文艺活动,应把是否有利于培养国家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2.坚持有利于学生德业健全。当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讲究以人为本,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德业均衡发展,品德塑造与专业修养两者并重。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文艺活动)都要秉着这个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德业培养,实现两者健康有序发展。3.坚持是否有利于院校师生共赢的原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壮大是随着师生的成长、院校的发展而发展,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开展本科生文艺活动应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院校师生共赢的原则,达到院校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要坚持主导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里所说主导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从文化意识形态来讲。意识形态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反映了学校等社会团体、组织能不能寻求长期有效的机制在现代思想潮流中体现主体的同时突出自我保证之一。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现代中国思想潮流的主线,六年制本科生的文艺活动应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元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先进文化。同时,大学是思想者的乐园,各种奇思妙想,百家争鸣,层出不穷。大学应对多元的文化特征保持批判性吸收的态度。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坚持主导性,但要学会适当吸取一些科学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多元文化,充实主流文化,发展和壮大主流文化。所以,开展六年制本科生文艺活动,应当考虑到活动背后升华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结果。

(三)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普遍意味者是大众的、常规性的,一般都是积累了多年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按部就班,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程序化。因此,开展普遍性的活动,有助于实现学生广泛参与,加强沟通。如合唱、普遍性的文体活动等。但是光有文艺活动的普遍性还不够,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特点和亮点,容易忽视学校、师生发展的客观性,容易导致活动普遍但收效甚微的局面。应在许多普遍开展的文艺活动的时候,适当注意当前校园文艺现状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得文艺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突出亮点。

四、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六年制本科生校园文艺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既体现着师生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教育的品位。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六年制本科生的校园文艺活动,有助于学生们保持心态过渡的通畅和接受能力的逐步提高。加强对六年制本科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教育的探讨和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面。

(一)第一阶段:入学适应阶段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开端和基础,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大一学生(年龄上相当于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是校园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通过校园文艺活动,增强新生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文化的科学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流能力的学生具备重要意义。当然通过分析这阶段六年制本科生,其年龄较小、思想还未成熟,这个阶段开展的活动主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类文艺活动,爱院爱系爱班主题文艺活动,榜样力量以及普及各种安全、诚信、职业规划设计等教育类文艺活动为主。注重培养新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院、荣院意识;科学设计职业生涯,明确成才目标;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升文明素养;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我从初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寝室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二)第二阶段:逐步融入大学生活阶段

丰富的大学文化艺术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完善稳定、成熟的人格,提高全面的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这个时候的学生主要以大二、大三学生(年龄上相对于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学生)为参与主体。他们已经可以基本摒弃初中时候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逐步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当中。当然,毕竟他们绝大多数年龄还是偏低,对未知充满好奇,心智处于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不稳定时期。这个时候,校园文艺活动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要注意把握活动的开展逐步向体现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以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正能量为目的。可以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文艺互动或具有一定爱好基础的各种文艺演出类、演讲类、正能量事迹宣讲类、特色活动展出类、才艺展示类等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文艺活动,帮助学生们活跃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国与家、社会与自己、学校与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这些文艺活动,锻炼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并展示学生才艺,提高他们对未来的自信心。

(三)第三阶段:实习和就业期阶段

他们中绝大部分已充分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生理和心理方面日渐成熟,他们的专业素养、爱好、综合素质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各种文艺活动当中实行从生疏到娴熟的转变。但是,需要充分认识到的是,六年制本科生本质上来说是定向生,他们的就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也就是说他们在进入大四大五的时候极可能会存在学习懈怠,参加活动不够积极等不良现象。同时他们的精力也主要放在了学业和个人兴趣等方面,这个时候,针对这个阶段的六年制本科生组织策划的校园文艺活动应从数量上相应减少,逐步以精、少、优的文艺活动为主。在这个阶段,如何通过这些精、少、优的文艺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保持提高和进步的态势,是值得重视的。因此,这个时候的校园文艺活动,可结合各专业特色,以实习、毕业汇报演出、专业教学比武、新老生交流、三笔字比赛、感恩、就业规划等主题文艺活动,强调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肯定活动的举办意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唤起学生对大学生活时光的珍惜,不浪费光阴,奋发图强,树立远大职业目标,并为之奋斗,为即将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六年制本科生的校园文艺活动与其他普通本科生的校园活动,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点,相同的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积极到懈怠。不同点就是,年龄层次不一样,对活动内容、形式、支持、参与程度都有很多不同。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六年制本科生活动时,注意把握两个层面,一是从六年制本科新生入校开始,应本着简单到复杂,二是从量多而粗到量少而精的思路,逐步开展校园文艺活动。这是比较符合六年制本科生成长需要的,有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参与校园文艺活动积极性,确保校园文化有序发展和繁荣。

五、开展特色校园文艺活动和其他各种活动对接的方式方法

这里面就有两个对接问题,一个是以六年制本科生为参与主体,其他专业情况的学生为辅助的特色活动的对接问题;另一个是以全校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文艺活动,六年制本科生作为一份子参与的对接方式。

(一)采取“准确定位、统筹兼顾、精心策划、反复认证”的宏观思想来制定校园文艺活动

所谓定位要准确,就是说在开展文艺活动之前,有必要明确这次活动的主体,是针对全校学生还是特别院系、特别专业的学生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是不是有助于丰富六年制本科生校园文化生活?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说既要充分考虑到特色活动的特殊性,也要照顾到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保证活动的特色和亮点。精心策划,是每次活动策划组织者需要做到的必备条件,精心意味着周到、细心。反复认证,就是要求文艺活动组织策划者,应理顺活动流程,对活动前、中、后的所有布局和安排进行反复论证,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问题,设计预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二)采取“有调查有研究有反馈”的方式对接

现代社会是一个适合个性张扬的大环境,可以张扬但不乖张,学生在参与校园文艺活动方面拥有自己许多的看法和想法。这些想法有些是学生对自己才华显露的一种渴望,可以说,在制定特色文艺活动的时候,制定者如果一味追求上级领导或其他单方面的效应,忽略学生希望在活动的才能展现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或者一味地追求完成任务,不计效果的态度,是很难把活动组织好,很容易打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出台方案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普遍听取师生,尤其是基层教师、学生的意见;经过论证后,再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六、总结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大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依照法律或校规校纪,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一定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相对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范围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大致可分政治类、学术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服务类、商业类等七种类型。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

1.有利于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大学生社团中的政治类社团,集理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政治理论、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社团以征文、讲座、辩论、演讲等方式开展对政治理论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社团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各种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通过参加社团能逐步提高思想素质,培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目的,从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团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社团文化活动具有整体引导、潜移塑造的功能,社团活动需要学生把从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不仅能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提高自己。在大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这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团活动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自信、开朗的个性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塑造校园精神

大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又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建设。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逐步解决“四信”问题。社团活动有利于凝聚学生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智能、身心素质、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对塑造校园精神,促进校园建设具有导向性。社团活动以沟通学生们的思想情感、融合学生们的信念情操,有利于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整合和促进功能。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团入口管理松懈,社团活动指导缺乏

目前,各高职院校社团成立随意性较大,社团成立入口管理松懈。各种社团相互交叉,设置不合理。一些学校文体类、休闲型社团过多,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社团偏少。同时,有些学校只对社团成立时审批备案,对社团开展的活动缺乏管理,大部分社团没有配备指导教师,或者指导教师只挂名而对社团的活动从不参与或很少给予指导。大部分社团无年度工作规划,每次活动也大多缺少周密的策划,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虽然活动较多,但内容形式枯燥、毫无创意的局面,这不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

2.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之间协调不够

在社团管理方面,存在多头管理或校系两级管理机构不协调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社团是由校团委和系团总支组织管理,也有些学校由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管理,管理的部门过多,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相互支持配合不够,有时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较多,但是各个社团之间横向联系和交流较少,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情况。社团之间争场地、抢时间,相互碰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社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影响了正常的校园秩序。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上不了档次、出不了精品的原因之一。

3.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社团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严重不足。由于经费不足,许多社团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有些社团只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社会上拉赞助,采取为企业做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等方式来筹集活动经费。有些社团成立之时设想很好,但由于缺乏经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或是社团活动质量不高,从而导致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建设的深度,很多具体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内涵,最终显得层次不高,效果不好,降低了社团本身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主要对策

1.做好社团制度建设,规范社团管理

社团制度是社团内部运行管理和开展活动的总体框架和依据。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要规范社团的章程,明确学生社团的主要任务、成员加入和退会的条件、主要活动方式,组织机构的设置、负责人产生办法、成员参加活动的要求和纪律条例、活动资金的筹集及管理办法等。同时,对社团的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进行规范管理。高职院校的社团联合会作为各社团的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理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社团工作机制畅通。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内涵发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外资源的效益。

2.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努力打造品牌社团

社团活动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搞“花架子”,要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要重点建设运行良好、活动成效显著的优秀学生社团,加大对优质社团的鼓励支持力度,打造有影响、有特色、高质量的品牌学生社团。一是要配备好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把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纳入其年度考核范围,对工作突出的指导教师要表彰奖励。二是要为学生社团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是注重品牌社团的网络建设,营造社团虚拟家园。通过网络,展示自身的风采,同时加强各社团间的联系,促进交流与沟通,有助于相互学习与借鉴。通过品牌社团建设的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的社团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以便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体性;专业人才成长;主导性;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24 — 03

当前,转变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高等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已成为众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向。很多专家、学者就实践育人的组织领导体制、大纲计划、基地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们深入考察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的破解路径及其实施保障,无疑会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高校实践育人瓶颈的冷静思考

1.从实践育人的地位、作用看,全体性学分化的全员瓶颈

实践育人不同于知识本位的理论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作为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主要平台,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深化专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高校实践育人学时学分评价标准的确立,意味着要以学时学分硬性指标来衡量每个学生,参与面与受益面的全体性要求,正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2.从实践育人目的定位看,专业人才成长的全程瓶颈

目前,部分高校对实践育人目的定位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其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导致实践育人与专业人才培养脱离的现象。有的把实践育人仅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为只要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校园环保、社区献爱心等种种社会实践活动,就已经完成实践育人任务。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本专业的政策法规、思想道德有所认知。或者把实践育人仅仅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认为开展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就完成了实践育人任务,忽视了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弱化了实践育人功能。[1]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训、实习、就业创业等专业人才成长全过程。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训、实习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的思想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今后要面临的工作环境、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适时的、有针对性加强职业生涯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法规教育。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不能只追求单次轰动效应,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将实践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专业要求,在育人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要求有机契合,围绕育人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3.从实践育人现实困境看,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全方位瓶颈

目前,有些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结果是随意性较大,目的性、系统性不强,导致实践育人活动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社会调研课题、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活动、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思想鲜明主题突出,对学生个体、社会效果显著。但它们都必须依托企业、社区、乡村的特定实践基地,因为学校经费不足和企业等单位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责任义务不明确,所以这些基地建设难以常态化,以上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持续进行下去,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点”。

许多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最后仅限于认识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等实践形式,表面上也兴师动众、轰轰烈烈,但形式内容简单浅显,对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力、感染力不强。在参观、考察活动的策划阶段,没有深度挖掘主题,导致学生抱着敷衍应付的目的,甚至带着旅游或加分的心态。在参观、考察活动的实施阶段,基地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走马观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参观、考察活动的后期阶段,学生思想汇报、评比总结的假话、大话、空话很多,甚至抄袭网上材料出现很多雷同报告。

二、努力探索、力求创新,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瓶颈

1.以构建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实施路径,以《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员瓶颈

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学分化的新形势下,为适应参与面、受益面全体性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校园媒体推广——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由于实践基地及其经费、安全保障等条件限制,全校(系部)只能是有选择地、少数学生代表参加。如学院“爱心社”的青年志愿者们每年定期来到淮安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延伸爱心,共享阳光”为主题的系列爱心志愿活动;学院“厚德杯”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校园实践活动品牌,为财院学子铺设了一个能够展示雄辩风采的舞台。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根据课堂教学全面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结合教学计划安排,指导老师组织班级主题活动,汇报交流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如参观纪念馆后,老师组织“学习恩来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班级主题活动,活动前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分工:搜集资料、参与研讨、制作PPT、撰写演讲稿、准备演讲发言等,活动中有学生记录、拍照,最后教师点评考核计分。) 校园媒体推广:发挥校园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生动直观的特点,根据实践活动方案,利用校园画廊、校报、广播、学院、系(部)及课程网站,向全院师生报道实践活动实况,宣传学生优秀作品(如 “科学发展 聚真知”——纪念国庆60周年学院大学生获奖征文画廊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制作了学院“厚德网”,设置了网上课堂、新闻快递、公告快讯、时事经纬、实践创新、名师讲坛、学子风采、师德师风、心灵驿站、厚德在线、网上纪念馆等栏目,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平台,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占领学生的思想空间);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遵循“理论认知-实践体验-新理论认知”思想认识飞跃,将实践活动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如编制了学院“厚德杯”大学生演讲比赛画册与“百人进华西 领略新农村”——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报告集,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炼升华。 )

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个层次实践育人体系,将课堂实践归于课程学习考核,不低于总成绩30%,将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纳入学院教学部门的《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从新生入学起,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各系部及社团等实践活动组织方协助配合教务部门完成考核。以论文、报告、心得等实践活动成果为主,不忽视学生不同角色分工、参与度及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实践活动过程的核查、实践活动成果的评比,认真总结大胆探索出一套学分化模式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考核体系,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学时、学分的完成。

2.以共享基地建设为实施路径,以校企合作育人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程瓶颈

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场文化有机地渗透到专业建设中去,整合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就业、创业中心建设,打造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共享基地,努力克服专业建设同质化的倾向。学院有省级会计、电子商务两个实训中心、中央新亚管理学院、今世缘营销学院、紫金保险学院三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财经职业素养培育中心、用友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全面设立宣传画廊、广告栏、标志牌等,张贴悬挂企业发展理念、行业权威专家的名人名言、画像图片、职业素养与岗位关键能力培养的结构图、流程图等,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的的职场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不断磨砺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

着力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优化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开展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出台了《预就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现了专业课与基础课学习的统一;技能训练与理论积累的统一;职业素养与政治素养培养的统一。学院开办了“职业素养大讲堂”、“杰出校友大讲坛”,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劳动模范来校报告演讲、开设讲座。2012年度组织企业进校园专场宣讲31场。要求学生聆听一场专家报告,剖析企业行业的发展理念;联系一位实习师傅,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提交一份实习思想汇报,保证了学生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的培养考察。08级旅游管理班同学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实习服务,钟后梅等同学在实习思想报告中普遍反映自己从职业技能到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再到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能力都得到很大锻炼提高。10级机电、电子专业的海尔订单班同学从青岛海尔工业园区顶岗实习回校后,也开展了班级主题交流活动,大家畅谈了海尔企业文化、指导师傅的做事风格、为人品德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未来职业规划。

3.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为实施路径,以编制实践育人方案为实施保障,破解高校实践育人的全方位瓶颈

充分发挥党委与党总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一支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整合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等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工作——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着力推进管理与实施、教育与教学、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资源统一及合理配置,工作机制并轨,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校范围内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途径和数育力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整合。

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育人功能,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实施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了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实践育人工作也因此得到学院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前期设施投入经费70多万)、管理考核(学院素质教育讲座、公选课由学院教务处统一负责学生选课、教师授课、学生考核)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学院实践育人方案。提出实践育人四大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授课方式与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遵循思想政治课自身发展规律与兼顾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并对实践育人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实践育人的类型与方式、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三、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积淀

近几年来,我们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着力构建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个层次的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实践育人机制,开拓“学生代表参加实践活动——班级主题汇报交流——校园媒体推广——汇编成册充实教学资料”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实践育人的效果得到了推广与提升;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共享基地,服务高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整合宣传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门等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工作——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自主活动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育人功能;加强实践育人制度建设,《素质教育积分手册》考核、出台预就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编制实践育人方案等,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实践育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近三年来,组建了学院大学生爱心服务社,走进市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地,开展“延伸爱心,共享阳光”为主题的系列爱心志愿活动;2010年开展“清江儒韵”清江浦2010孔子文化活动周,“校地携手弘扬孔子文化 仁爱同行倡导现代文明”;组织并指导部分优秀学生担任清浦区黄码乡“大学生村官助理”、清浦区“社会矛盾纠纷服务中心助理人民调解员”;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淮安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组织部分学生服务清河生态园……引导学生在学好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将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内化为自己的“德”与“行”。

2012年度邀请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时云来校和青年大学生 “与信仰对话,共话十”。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纪念建团90周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运河文化、支持大运河申遗”等系列活动。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女大学生之家,会计系学生党员工作站、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大学生党员先锋队。组织学生赴华西村开展“百人进华西 领略新农村”实践教学活动。郑海燕同学获、全国学联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学院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学院还被评为全省大学生“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