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nTs;金融发展与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9-0007-03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含义和起源

REIT是英文“Real Estate lnvestment Trust”的缩写,国内理论界和房地产界一般译为“房地产投资信托”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其复数形式为REITs。它是一种集合不特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建立某种专门进行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基金或机构,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并共同分享房地产投资收益的金融工具,是信托制度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应用。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起源于美国。其正式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截至2004年1月31日,美国REiT行业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390亿美元,其中权益型REITs的市值为2190亿美元,约占总市值的九成:根据NAREIT的统计,全美REITs拥有的商业类房地产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在机构持有的房地产中,REITs占到10%-15%的份额。136只REIT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310亿美元。

正是鉴于REITs对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从20世纪后期开始效仿美国在本国的金融市场中引入REITs,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不动产投资信托”;我国香港特区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因各国房地产行业的用词习惯不同各自名称有所区别,但在实质上都是一种投资于房地产的信托投资基金。戴德梁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12月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5家,总市值超过355亿美元。从2001年11月到2005年12月的4年时间里,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增长了21倍,市值增长了17倍。亚洲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HEITs市场。

近年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逐渐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各种业务关系。比如2005年新加坡的房地产信托墓金――凯德置地(Capitaland)斥资约18亿元人民币购买北京中环世贸小心:2005年下半年,小国香港地区连续推出三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领汇信托,泓富信托、越秀信托。尤其是由广东越秀集团发起设立的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联交所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成为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极为关注的投资方式。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美国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起源地,其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美国的REITs足一般采取公司或者信托的组织形式,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收购并持有收益类房地产(如公寓、购物中心、写字楼、旅馆和仓储中心等)或者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美国人部分REITs采取公司形式,其股票――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其基本运作模式见下图。

(三)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属性与特征

1.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资产证券化属性

从理论上进,REITs,可以属于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中抵押型REITs是房地产债权的证券化产品;权益型REITs是房地产权益的证券化产品(见下图);

2.REITs的合作性和信托性。

资本市场中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在储蓄方式之外,可以将资金投向利润较高的房地产领域。但个人单独进行投资势单力薄,风险较大,于是投资者们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取签订信托契约的形式,或类似股份公司的形式成立某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委托对房地产市场具有专门知识和经营经验又可以信赖的人从事这方面的投资:

(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种类

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以组织形式的特点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种;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RE-ITs;按照REITs的资金募集和流通方式,又可以将其划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其中公募REITs又分为上市交易和非上市交易两种;从盈利模式的区别,可将其划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三种:

二、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小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名著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于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般呈割裂状态,大量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绝,各种资产(金融资产或实物)报酬率相差很大,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使之趋于一致。

2.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缓慢。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致使这些企业融资困难,不得不依靠自身积累的内部融资进行投资。

3.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导致国有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在资金使用成本极低、需求过盛和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金融体系只能在政府控制下,以配给方式提供信贷,这又导致金融业之间缺乏竞争,资金被企业低效甚至无效利用。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思想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金融中介(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作用,扩大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利率既反映资本的稀缺性,义反映资本的时间价值,以沟通储蓄与投资,挖掘社会闲置资金,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不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目标和主观愿望,而是其管制和干预金融的后果。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就应该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

(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通过对金融发展史和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现状的比较分析,建立了研究金融发展的新理论――金融结构理论,并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而“金融结构即是

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即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化程度等”。他指出:“对于经济分析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金融工具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与相应的经济变量(例如国民财富、资本形成和储蓄等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为资本转移提供便利来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来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能使储蓄和投资分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化职能,并为经济单位进行储蓄和投资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分散的储蓄和投资得以重新有效地结合。因为如果没有金融工具的创造,每单位的储蓄就必须等于投资,投资者就难以摆脱自身储蓄能力的限制,而一旦金融工具出现,单位投资就可以大于或小于其储蓄。而金融结构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越多样化,为人们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他还指出金融机构的创立导致金融资产范围的扩大,可以将既定的储蓄资金更有效地分配给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因为在一定的资金总量下,金融活动越活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会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投资项目上,从而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社会资金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而且这种有效的资金配置对经济增收所产生的引致增长效应对储蓄和投资总量所产生的效果更有意义。

(三)关于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推动力量,它表现为通过对金融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金融上层建筑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经济主体为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进行的新的生产函数的创新活动,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方式以及新的金融组织机构与管理方法等内容。

对于金融创新活动,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加以解释,如西尔伯的约束诱导理论、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制度学派的制度变革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交易成本理论和技术推进理论等。无论何种理论,从微观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内外动因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都是金融家在逐利避害本性下的创新活动。从内因上说,创新主体有“获利性”需求因而会产生“获利性创新”;在逐利本性下,又会产生“避管性”创新;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会诱发“避险性创新”;从外因上说,由于经济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金融主体内部竞争加剧,诱发“扩源性创新”。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理论解释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是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产物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表明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房地产行业的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自身资金积累的能力,而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又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资金的规模和期限结构需求的情况下,随着新的融资方式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房地产金融领域为满足投资者对资金增值和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而进行的金融获利行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这样一种新金融组织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创立也为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一种新的机制。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本身是一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它的出现带来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改善了经济体系所原有的金融结构,提高了金融中介化比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将社会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巨额资金,同时将那些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资产转化为更具流动性的证券,降低了金融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了金融交易中的成本,增强了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过程中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于储蓄投资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因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制度的产生,本身表现为金融深化过程和金融创新过程。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推动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REITs组织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多样化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产品。RElTs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将中小投资者原先难以涉足的规模化房地产投资通过小额金融工具而转化为一般投资者均可以参加的标准化产品,充分发挥了联系中小投资者与公司融资者的金融中介职能,吸引了众多的中小投资人参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投资,从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REITs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业务中的垄断地位。在资金来源上通过开发对储蓄者更具吸引力的各种信托产品,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相竞争,使信托凭证成为银行存款的极具竞争力的替代品。同时,REITs极大地活跃了房地产金融市场,使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在需要资金时不再单纯依赖于银行而转为直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3.改善和优化了金融结构。从金融市场构成结构上来说,REITs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非货币性房地产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市场呈现出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投资信托同时存在的金融机构多元化格局。从金融资产结构上来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适应资金供求双方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信托产品,在使投资信托本身的信托资产多样化的同时,也促使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的金融工具多样化,商业银行也为应对挑战而不断开发出各种金融工具,从而促进了金融资产多样化局面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4.推动了发达市场金融管制的解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制度不仅有助于金融抑制现象的弱化,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削弱发达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过度管制现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金融业也是受到管制严重的一个产业,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对利率的管制、银行业经营中的创新动力不足等,使发达市场上金融资源的价格也不能完全反映资本的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到影响。REITs的发展对银行经营业务的渗透和造成的冲击,金融业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竞争的时代,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使金融市场有着强劲的创新动力,这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托,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

一、当前信托公司金融业务分类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信托公司是一类金融机构,其从事的金融业务分类目前没有权威的方法,监管机构、信托公司、社会中介机构各有标准。传统的分类方法有按投资人个数不同分单一和集合类;按委托人交付信托财产的形态不同分资金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权信托;按受托人在运用信托财产时行使权利不同分委托人指定类和受托人代定类;按信托财产投资运用的领域分房地产信托、证券投资信托、基础设施信托等;按信托财产运用的方式分股权信托、贷款信托、受益权购买加回购结构化信托等。

这几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信托财产的来源与运用,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对监管层而言,最大的局限在于没有区分信托业务的金融特性,不同类型信托业务,其服从和满足的相应市场、监管规则是不同的,而信托投资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这些分类方法都没有从信托产生的原始节点出发高度概括信托业务的金融本质区别,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无法准确描述信托计划的基本收益风险特征,不利于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由于受托人在各信托计划中承担的角色不同,信托资金运用的性质千差万别,投资者无法根据标准化分类判断信托计划风险基本特征,于是将信托计划风险和发行信托计划的信托公司信用等同考虑。

2.监管机构监管所依据的监管文件和信托公司业务特征不匹配,监管找不到关键症结。比如指定和代定的边界在哪里没有准确定义,信托公司展业时无所适从。用资产管理类市场与监管规则来衡量约束具有基础金融产品融资服务特点的行为,显然会发生监管行为错位以至无法对信托投资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活动作出正确判断和监管选择。

3.不利于信托业务模式及时总结归纳,信托产品结构、监管、业务模式无法标准化,业务无法规模化。

因此,有必要从引导信托业务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设计具有本质性、针对性、概况性、前瞻性的分类框架。

二、信托公司金融业务的分类框架

(一)信托公司金融业务分类的方法论

本文分类方法从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的金融特征出发,以信托公司展业时在金融服务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和委托关系为依据,并根据金融机构从事业务时的利益取向不同对信托业务进行粗线条划分。

我们可以从社会生产和金融机构服务链开始分析,链条的左端是资金和财产的所有者,具有未消费完的可投资资产;链条的右端是吸收社会资金以进行社会生产的实体经济。各类金融机构一般在这个链条的某一点、某一段提供金融服务,即使是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金融控股集团,也是通过不同的子公司或有防火墙隔离的不同部门,以不同的业务规则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来完成业务。在服务链的左半部分是财富所有者的人,为财富增值寻找投资标的构建投资组合;服务链的右半部分是资金使用方的人,为融资方设计金融产品并出售获取资金。在链条中还有从事促进竞争提高市场效率的中间人衍生服务(描述如下图)。这三类角色由于利益取向适用不同的准入资格、业务规则、风险控制和监管方法。

(二)信托公司金融业务分类框架和信托公司职能分析

根据业务实践和思考总结,我们认为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主要金融业务可分为三大类:

1.财富/资产管理类信托。是指以资金(或资产)盈余方的财富管理需求为起点设计信托计划,主要为寻求信托财产的保值或增值而进行管理,资金信托多以金融产品为投资标的,多采用以分散化投资和资产配置为手段的管理方法。体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宗旨,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收取信托报酬。

2.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是指以资金需求方的融资需要为起点设计信托计划,信托公司募集信托资金投向是信托成立时已经事先指定的特定公司或项目的管理方法。

3.中间信托。是指非以财富增值为目的,也非为特定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为目的,而是发挥信托制度的平台优势,由信托公司作为中间人提供纯粹事务管理服务的业务,如职工持股信托、股份代持信托、表决权信托等。

其他围绕以上三类业务的咨询、顾问等服务业务非信托公司可专营,随业务发展无法以以上三类划分的新业务可归为其他类。以上三类业务的完成需要除信托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参与。

金融服务领域专业分工日趋精细,业务外包日趋普遍,除了混业经营环境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外,各类专业金融机构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无法完成全部的工作,需要会同社会外部金融服务资源共同参与。根据信托投资公司在各类业务中承担的角色不同也可分为三大类:

受托人+投资管理人/日常运营管理人:在财富管理类信托业务中采用,即所谓主动管理模式;

纯粹受托人:在三类信托业务中均可采用,即所谓被动管理模式;

受托人+其他角色:在三类信托业务中均可采用。

此种分类方法是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一类金融机构如何发挥直接投融资功能的独特优势,以在混业趋势和全球化趋势下信托公司可涉足业务领域为立足点进行的分类,有利于从最根本节点把握信托业务实质。

从目前绝大部分信托产品的特征看,信托公司似乎横跨整个金融服务链通过信托计划将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直接联系起来,是彻底的直接金融服务提供商。但仔细分析可发现绝大部分信托计划都是以资金需求方为业务触发点,基本为融资方设计融资方案,然后通过信托计划直接私募出售给资金所有者,本质上是创造了一个基础金融资产—信托计划并自身作为承销机构作营销。从利益取向上看基本上是融资方的利益人,从事的是公司金融和投资银行业务。内部组织架构和项目决策机制基本都是围绕项目展开。而监管机构似乎在作为保护资金所有方利益的人,通过严厉的监管措施来制衡信托公司,使信托产品尽量在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可以发现作为投资者人的财富管理业务缺失使信托市场缺乏内生的生态平衡机制。因此应当将信托公司业务按其承担角色不同分类,并建立内部的包括防火墙在内的利益平衡机制,财富管理类信托计划和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计划应当分别设立,适用完全不同的准入、决策程序和风险措施。允许财富管理类信托计划投资于自身和其他信托公司的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计划,并对外开发其他投资标的。对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计划初期应仅限机构投资者,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个人应通过财富管理类信托计划投资于此类信托计划。

三、分类框架对监管制度建设和行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有效监管建立参照系

目前所有的行业管理办法和监管文件都是参照国际惯例来拟订。国际上投资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以投资信托为主,相应的法规都是要求受托人如何勤勉尽责作好受托人和谨慎投资管理人,即分类框架中的财富/资产管理类信托(投资信托)。但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类别和国际上不一样,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和独特的金融体系,信托公司实际上在从事直接金融的所有三类业务,以监管财富/资产管理类信托业务的思路来监管具有以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业务为主的信托业务难免出现药不对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指定管理方式和代定管理方式是针对财富管理类信托业务的,在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业务中用此类标准区分和制定监管政策逻辑上不顺。例如某一个具体项目通过信托计划融资,由于项目确定按理应属指定方式,但项目和融资方式又是受托人推荐和设计的,受托人似乎又有代定的嫌疑,无法按一个统一标准衡量。

2.私募的定位和公募的要求相矛盾。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的发行实际是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产品特征不同需要募集手段和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同,由于对信托产品没有科学的分类,虽然目前信托产品是作为私募产品定位,但监管机构却选择最稳妥安全的公募监管标准要求信托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3.分类监管的激励监管体系无法建立。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分类由于没有从业务角度出发,很难将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规模做得大的公司和财富管理类信托规模不大但收益率高的公司在同一标准下比较。专注于一类业务的信托公司和综合经营三类业务的公司也无法在统一标准下比较。

4.产品无法标准化。当前各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千差万别,无基本规律可寻,信托产品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基本分类框架的缺失导致信托产品无法标准化,业务无法集约经营。

因此,监管层有必要以三大业务分类为座标系,重新梳理监管文件,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制定相应的监管办法,对各类业务中不同的管理方式作明确的定义。比如可以把出台的监管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文件整合,按监管财富/资产管理类信托的标准出台“金融产品投资信托业务管理办法”,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比较成熟的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业务按金融产品发行的监管标准出台相应的“公司/项目融资类信托业务的风险指引”。对中间类业务信托公司纯粹提供平台和法律结构服务的业务出台“保管类信托业务指引”等。

其次,对各信托公司从事不同类别的信托业务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比如以基础金融产品的投资信托计划普遍授予资格,但对高风险权益类和衍生证券类投资业务区别准入。对有银行担保的成熟模式项目融资普遍授予资格,但对证券化、动产质押信托融资、证券融资等新业务区别准入。

最后,对不同类别信托业务建立不同标准的绩效评估机制和从业人员专业从业资格标准。

(二)有利于信托产品的标准化和信托公司走上集约经营之路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工程,金融工程,区别,联系

一、前言

在西方的理财实践中,有很多人认为财务和金融是一个词,用英文表示都是FINANCE,因此对财务工程和金融工程的理解和应用也陷入了误区,在本文中,笔者对二者概念进行详细阐述,以便区别与联系。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也对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程的思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即在企业内部构建一种以价值为导向,以现有的财务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循环为主体,有效融合多种管理技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的财务管理运作平台。

金融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在风险管理和资金运动等方面的有效运用,使得其在金融业的发展甚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二、工程的定义

要充分理解财务工程和金融工程,就先要理解什么叫做“工程”,“工程”即“系统工程”,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系统科学的实际应用,可以用于很多有着庞大系统的方面,比如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现象、组织管理等,它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而财务工程和金融工程则分别是系统工程在财务领域和金融领域的细致应用。

三、财务工程与金融工程的概念辨析

“财务工程”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但直到21世纪以后财务工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我国学者认为财务工程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活动、一切价值管理活动。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财务工程=金融工程”,如张求真(1996)发表的《现代企业再生的新途径——“财务工程”》,及蒋屏(1999)发表的《财务工程理论对企业融资工具定价的作用》,都是认为财务工程即为金融工程。

冯巧根在其《21世纪财务管理的新发展》中,将财务工程定义为“以价值工程思想为核心,结合金融工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技术或新方法”。冯巧根认为财务工程是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新技术或新方法,它属于财务管理范畴。这个定义概括了财务工程的核心思想、运用的管理工具,即以创造价值为核心,通过借助于金融工程、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工具,创新性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法。

目前,对财务工程定义比较明确的是吴江龙,吴江龙认为:财务工程是指运用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组织行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等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工具,以目标集聚战略为指引,以优秀核心经营循环业务程序和严格的内控制度为基础,以合理的财务组织结构、特有素质的财务经营者及团队为基本保证,以预算技术、业绩评价,风险评估、信息技术和内部审计为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在企业集团创新搭建一种有效融合多种管理技术,确保企业战略实现的一种经济循环战略财务系统的理论实践。在吴江龙对于财务工程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财务工程是对企业的统合管理,这种统合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统合,更重要的是加入了人的因素,如组织机构、财务经营者及团队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工具,如预算管理、业绩评价、风险评估、信息技术和内部审计,最终达到信息流、价值流、物流和会计流的统一。

金融工程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分解,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它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它将复杂的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工程等全方位导入金融领域,使金融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出现了更广阔的外延与内涵。它将现代工程方法和高新技术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的、信息的方法,对金融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操作,从而实现规避风险、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各类金融问题。

所以,从一定层面上讲,金融工程的内容大部都是财务工程的内容,金融工程是包含于财务工程中的。

四、金融工程在财务工程中的运用

根据冯巧根对财务工程的定义,我们可以认识到财务工程的主要任务是:①研究企业内部的现金流动和资金运筹;②如何适应国家金融形势的变化,搞好财务与金融的协调与配合,使企业效率达到最大化。冯巧根认为财务工程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资金筹集工程、资金运用工程和资金调控工程。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工程发挥了其在财务工程中的核心作用,在资金筹集工程、资金运用工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一)资金筹集工程

资金筹集主要应以金融工程技术方法为支柱,分为内、外两项具体工作,就外部而言,资金筹集工程是依据金融工程思想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

一是围绕金融工程创新,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目前,基于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所创造的新型金融工具已有数百种,从远期利率协定、指数期货直到合成证券等都属此列。

二是配合金融工程,努力寻求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筹资渠道和方式。企业通过对资本成本的加权对比分析,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以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并且利用有限资金寻求新的利润资源。

(二)资金运用工程

金融工程在资金运用工程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恰当投资,有效利用财务资源。投资的目的是选取并运作合适的投资策略以达到利用闲散资金,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工程,将自身持有的股票、基金、债券、优先股等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最大化的整体收益,这样,使得企业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这也是实施财务工程的目的。

五、总结

笔者认为财务工程与金融工程是有联系与共通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区别,因此我们不能将财务工程和金融工程等同看待。从微观上来说,金融工程是包含在财务工程中的,财务工程可以利用金融工程为企业服务,特别是有关筹资、融资的部分是以金融工程思想为依据的,但两者在其它诸如资金的运用、调控、效益等方面,两者又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1 陈宏.财务工程与统合管理.经济与管理.2004年(9)

2 范长缨、苏英民.公司理财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 彭莉.企业财务工程与财务管理创新.财会月刊.2003 (7)

4 万正晓.财务工程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2003(3)

5 周立.论财务工程的发展条件与障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

6 李贵波.论财务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西安金融.2002(2)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第4篇

股权投资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资本市场得到发展以后,股权投资成为一些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财务会计十分重视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涉及股权投资的有长期股权投和金融工具两个准则,足见股权投资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新准则中的股权投资核算规则存在值得改进之处。

一、《准则》中股权投资的主要计量规则

股权投资的过程分为取得、持有和处置阶段,所以会计计量也分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计量三个阶段。根据《准则》,股权投资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中计量,两者计量的规则不一样。在金融工具中,三个阶段的计量都遵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要求,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规则比较复杂。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区分为合并和非合并两种情况。在合并形成的长期投资又区分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两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则上按照支付的成本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区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其中适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有两种:(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2)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投资状况发生改变也可能发生权益法与成本法及金融工具核算转换。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相关金融工具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二、《准则》中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的长期资产。资产计量的重心是资产的价值计量,判断资产计量规则的优良性在于该规则是不是能够合理提供投资者需要的资产的价值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长期股权计量规则存在值得探讨。

1.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工具没有直接明确的划分标准

根据《准则》中的计量规则,股权投资被划分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两类。《准则》只是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而没有直接明确界定哪些股权投资纳入长期股权投资,这可能就会给实务操作和投资者理解带来困难。投资企业可能就借助这种模糊,利用人们通常认识的偏差,来实现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工具之间的任意变换,而金融工具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以历史成本模式计量为主,两者对同一股权在财务报告上的价值表示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为粉饰财务报告埋下伏笔。

2.初始计量存在不一致

根据《准则》同一控制条件下的合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而非同一控制条件下的合并和非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显然这两种操作方法不一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避免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利用合并行为粉饰财务报告,但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也可能存在利用合并行为粉饰财务报告,此外合并中投资一方付出的资产、承担的债务或者让渡股权的价值会被在投资当前和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导致资产负债总量的减少。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难于理解合并中这种不一致处理产生的信息的差异。

3.后续计量存在逻辑矛盾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控制力量的大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投资方都可能从被投资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得某种利益。但是根据《准则》在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而控制和没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这样就形成一个逻辑矛盾:控制力最强和最弱中的一部分采取成本法,中间的一部分采取权益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改进建议

金融工具中的股权投资已经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需要改进的是长期股权投资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应该改为战略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主要问题根源之一在于长期股权投资这个名称涵盖的范围不明确。显然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股权投资对象可以是上市公司股票,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流通。使用长期股权投资这个名称很容易使人认为时间长短是划分标志。长期股权投资从字面意义理解是指长期持有的股权,那么没有长期持有的股权就不算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是一种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那么长期股权投资中强调的长期不是过去已经发生的长期,而是未来的长期,即准备长期持有。那么可以用是否长期持有、能否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等因素将全部股权投资分为四种情况,如表1。

其中:A表示长期持有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权;B表示长期持有不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权;C表示短期持有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权;D表示短期持有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应该包括A、B、D三种情况,金融工具报告C一种情况。但是A与C之间的界限很模糊;而且D作为短期持有确被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只要使用长期股权投资这个名称,就难于区分直接明确这个范围。实际上,以持有或者准备持有时间长短来作为投资资产是流动性质资产还是长期性质资产的区分标志显然不能符合企业投资的本意,也难以被外界所观察。如果使用战略股权投资这个名称相对来说能够更好界定核算范畴。尽管情况下企业基于战略投资需要会长期持有某些股权,但是长期持有某些股权并不一定是基于战略投资需要。基于战略需要所形成的股权投资是为了形成对被投资企业某种程度的控制力量,而某些非战略需要的长期持有股权只是未来获取投资企业的丰富的分红或者其成长性带来的证券市场交易收益。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必须形成相应的董事会决议等文件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形成判断某具体股权投资是否属于战略股权投资的客观依据。这就为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利用战略股权投资这个名称可以增强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可见,战略股权投资这个名称应该更好一些。

2.战略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应该优先考虑股权的公允价值

股权投资是两个独立财权主体之间发生了资产、负债和股权的交换。对于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价值来说以获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是最优的。但是某些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那么投资成本是次优的计量。如果作为获得股权代价的资产、负债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那么被投资方股权账面价值就进入人们股权初始计量的范围。股权初始价值计量的优良顺序是:公允价值――投资成本――账面价值。不管是同一控制下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或者非合并形成的战略投资,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都应该优先考虑获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如果不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应该在财务报告中予以特别说明。

3.战略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取权益法

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其价值是企业剩余权益。从公司法及相关法规与惯例都要求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尽管在控制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大股东和小股东存在很多差异,但是从分享收益来看,他们没有区别。成本法核算以初始计量价值作为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直至处置该项股权投资;权益法要求根据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根据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变化调整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显然权益法符合股权权益的特点。在过去采用了成本法,究其原因只不过考虑计量上的简便。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很轻松处理这些数据。此外,如果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计量都是公允的,那么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也是公允的,也就是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在会计期间得到实现并体现在财务报告上,采取权益法将会使股权账面价值在权益调整中靠近公允价值。

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 改进杜邦分析体系

一、传统杜邦分析体系

1.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概述

杜邦分析体系,因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应用,所以得名。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

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

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 1 ÷(1 - 资产负债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净额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额÷资产平均净值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成本总额+其它利润- 所得税

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

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驱动因素

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1)从杜邦体系图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它是杜邦体系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正是反映了股东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营运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

(2)权益乘数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筹资情况,即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如何,同时也揭示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3)资产报酬率是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综合性也极强。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周转速度以及资金占用量等各种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资产报酬率的高低。

(4)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增加销售收入,企业的净利润也增加,但是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方面要提高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必须降低各种成本费用,这样才能使净利率的增长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提高销售净利率。

(5)结合销售收入,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资产周转速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资产周转较慢,就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资金成本,减少企业利润。

综上所述,杜邦财务分析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即运用全局观点进行综合财务分析,以权益净利率为主线,将企业在某一时期的销售成果以及资产营运状况全面联系在一起,层层分解,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通过杜邦财务分析图这个工具把各项基础财务指标系统地组织起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原因分析。在具备整体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各个局部子指标的构成因素,使其整体性能得以强化。该体系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揭示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指明方向。

3.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1)计算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

总资产为全部资产提供者所有,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但净利润专属于股东,两者不匹配。为改善该比率,要重新调整分子和分母,区分不要求分享收益的无息负债债权人和要求分享收益的股东、有息负债债权人,重新计量两者的投入的资本,得出合乎逻辑的资产净利率。

(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金融活动是净筹资,而不是投资,筹资活动不产生净利润,却支付利息费用。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投资活动后的剩余,是尚未投入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其与经营资产相区别。与此对应,金融损益也应与经营损益相区别,才能使经营资产和经营损益相匹配。因此,正确计量基本盈利能力的前提是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3)没有区分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

既然要把金融活动分离出来单独考察,就需要单独计量筹资活动成本。负债的成本仅仅是金融负债的成本。因此,必须区分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利息与金融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此外,经营负债没有固定成本,本来就没有杠杆作用,将其计入财务杠杆,会扭曲杠杆的实际效应。

二、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

1.区分经营和金融类资产、负债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要求对资产和负债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性和金融性两类。经营性资产和负债,是指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例如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金融性资产和负债,是指在筹资过程中或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额外现金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短期借款、带息票据等。根据会计科目的重分类,调整资产负债表。左侧为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为经营资产与经营负债之差,右侧为净负债和股东权益,净负债为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之差,左右两侧账面平衡。

2.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有息负债有资金成本,财务杠杆作用强,利息支出构成企业财务费用的一部分,也是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中,通常以财务费用作为金融损益,调整的利润表中,将财务费用剔除,由此得到税前经营利润,上缴所得税得到税后净经营利润,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盈利成果。由于财务费用具有抵税作用,因此,常用税后财务费用(净利息) 衡量企业的有息负债成本,税后经营净利润与税后财务费用相差得到企业的净利润。

3.改进杜邦分析的核心工具

杜邦分析的核心工具是权益净酬率,该指标最终反映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为股东实际带来的报酬。因此,对股东来讲,它的结果重于总资产报酬率。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围绕权益净酬率指标进行,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其它财务指标:

权益净酬率 = 净利润/ 股东权益

= (税后经营净利润- 税后利息费用) / 股东权益

= (税后经营净利润/ 净经营资产) ×(净经营资产/ 股东权益)- (税后利息费用/ 净负债) ×(净负债/ 股东权益)

=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1 + 净负债/ 股东权益)- 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 ×净财务杠杆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反映企业经营资产的回报率,是实业投资回报率,税后利息率反映企业的金融活动的净成本价格,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与税后利息率的差被称为经营差异率,是衡量企业是否再进行负债融资经营的标准线。经营差异率与净财务杠杆的乘积被称为杠杆贡献率,衡量企业负债经营为股东带来的净超额报酬率。

4. 改进的杜邦分析的应用角度

改进的杜邦分析更好适用于股东回报分析,真正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是总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利用可控制或支配的资源进行资产增值的能力,如果企业财务杠杆非常高,而总资产收益率一般,反映的股东回报率仍可能会很高,不过,这种高的股东回报率是建立在高风险而不是高的盈利能力之上的。因此,在进行杜邦分析时,应注意净财务杠杆的大小,分析一下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新的杜邦分析体系的自身因素决定了改进的杜邦分析只适合进行股东回报能力的分析,并且要注意指标的波动性以及净财务杠杆大小和企业的偿债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