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余光中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散文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富有节奏性,“无论韵文、散文还是口语,只有运用优美的节奏表达思想感情,才能使言语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1],余光中的散文便把握住了优美的节奏与动人的旋律,用蓝墨水谱出了一首首天籁之曲。本文以散文《下游的一日》为例,从文中大量运用的双声叠韵、重字叠词和押韵情况,以及排比和顶针等辞格的角度欣赏余光中散文透出的音乐之美。
一、用词之美
“适当地运用重字叠词和双声叠韵,可以协调音调,使语言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2],余光中的散文和他的诗歌一样,都在用词方面颇为考究,词语中音色异同相间,形成一种回环往复、回味无穷的声韵之美,在突出表达情感的同时,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他作为诗人敏感的特质。
(一)双声叠韵
①“此刻,潜在他意识深处的,是一个含糊的,有点隐隐发痛的欲望。”
②“于是自豪之中,又感到深沉的哀伤。他的生日就是这样:名义是登高望远,慷慨逍遥,但脚下是不幸,是受苦受难的大地。”
①例是余光中在进行演讲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想要去自然中与真诚的朋友谈些真实的想法。面对着眼前这些听众,他渴望那盯着自己演讲的不是像希腊神话中令人心悸的百眼兽,不是失了灵魂只寻求获取表演乐趣的看者,但这在他看来似乎是种奢求。双声词“含糊”读音上给人一种类似联绵词的感觉,而“适当运用同声或同韵复叠的方法可以增添语言的音乐性,因为同声或同韵复叠犹如音乐中的和声,能产生音响和谐美”[31],富有很强的音乐效果,与叠词AABC式的“隐隐发痛”一同很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失望和心痛无奈的心理情绪。②例中双声词“慷慨”,叠韵词“深沉”和“逍遥”,以及叠词ABAC式的“受苦受难”同样犹如一把大提琴缓缓流出的相似而低沉哀伤的几个音符,加强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过往战乱年代回忆的忧伤之情与痛苦之感。
(二)重字叠词
①“湛湛的江水,巨幅长玻璃外自在地流,蓝悠悠,几只水禽在晚秋的艳阳里闪着白羽。”
②“上星期六他经过一方水池,见一朵孤莲在秋日的金阳里抵抗十月底的凉风,不禁立定了怔怔而视,直到他打出一个喷嚏。”
③“到现在他仍清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森森,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①例中作为典型优美的环境描写,“湛湛”和“蓝悠悠”不仅在画面上呈现出晴朗洁净之感,还在音乐节奏中给人一种重复与延长之味,使情感绵延不断,令人沉醉其中。在歌曲《历史的天空》曲谱中,有两个小节是 | 6 1 1 12 | 3 5 5 0 |, AA式与ABB式的叠词,相当于分别对应的1 1和3 5 5,颇有言不尽之意。且“流”和“悠”押韵,有信手拈来便成趣的意味,更有十足的声韵之美,读来更觉余音绕梁。②例中一朵凉风中的孤莲将作者的思绪固定在这偶然相遇的瞬间,惊异于它的孤独与顽强,竟在此季节如此安静地在自然中生存着,或许想到自己的生活现状,或许想到这世间的纷扰,作者竟“怔怔而视”。这个词非常准确地再现了作者彼时的姿态、情绪与心理,令人读之即深入其境。③例中作者回忆幼年因战争随母亲奔波逃命,躲于佛寺中害怕又恐惧的心理,“阴影森森”ABCC式有种笛曲中吐音略略停顿却相互连接的感觉,类似于《葬花吟》四小节中 | 1 - - 76 | 2 2 0 76 |和| 3 - - 63 | 2 2 0 62 | 中的76 2 2或者63 2 2,情感非常形象展现了出来,音乐感油然而生。
二、韵律之美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作品,这就是。”
②“在苏州发高烧,劫后和桥的街上,踩满地的瓦砾,尸体,和死寂得狗都不叫的月光。”
③“这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建筑,设计人的品位显然倾向纯净主义,那样豪爽地大量使用玻璃,引进几乎是泛滥的光。真的,现代建筑是雕塑的延长。整座校舍像一颗坦然开放的心,开向天光。”
从古至今,作文常用句尾押韵的方式使阅读更顺畅,不仅达到了作者所要追求的传情达意之效,而且使读者对下文产生了相应的阅读期待,正是因为“押韵是使句子形成声韵律节奏周期的重要手段,它使句与句之间形成了同音色与异音色相间往复的韵律美”[4],所以大量的押韵方式的使用,令余光中的散文呈现出自然而然、巧夺天工的独特美感。现代诗文中,常有的押韵方式有随韵、抱韵、排韵、交韵等,不同的方式所表达的效果也各有差别。①例中“天”和“蓝”,“金”和“品”,随韵的使用,前后压了两个韵脚“an”和“in”,转韵正是避免了一韵到底的僵硬无趣。此处不仅有声音上相继而行的顺序美,而且有不同颜色在同一画面上的映衬之美,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现实与油画相融的晴天美景,安静而又悠远的情绪随之展开。②例中所用的是典型的抱韵即押韵方式为ABBA,前后的韵呈环抱之势,从而产生前后相接、回环往复的节奏之美。“上”和“光”,“砾”和“体”,前后压了“ang”和“i”两个韵,且句中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声韵律与长短律复合的美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回忆战争时的痛恨与孤独无言,在深层结构中也强调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反思与对世人的惊醒之意,犹如一曲低沉直击心灵的哀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正是作者心中抹不掉的伤痕。③例中“义”、“璃”都压“i”韵,中途转韵“光”、“L”和“光”为排韵,都压“ang”韵,使整段话合乎阅读美感,自然地如流水一般,缓缓流动,“i”韵脚清晰短促,似一个石子掷入潭中,感情一步到位;“ang”韵脚较余味悠长,似山谷回响,或似钟声长鸣,感情悠悠然。此处情感丰富,节奏快慢协调,具有余光中独具特色的风格。
余光中的散文除了在用词和押韵方面富有节律之美外,在辞格的运用上也丰富多彩,比如排比、反复和顶针等,更加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话语与情感,从而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音乐美感。
三、辞格的运用之美
(一)排比之美
①“站在台上的,当然也是他自己,至少是他许多自己中的一个,那个自己为他赢得许多掌声,许多笑靥,许多眼睛的骤然发光。”
②“因为这也是诗和酒的日子,的日子,茱萸的日子。”
③“有一把梳子,要收割他的落发。一柄剃刀,要刈尽他忧烦的髭须。几百亩的稿纸,要派克二十一去开垦。”
排比有成分的排比也有句子的排比,相同的形式,相似或逐步递进的意思或情感,三个或三个以上依次排列,形成节奏感极强的话语形式,增强语言整体的旋律美。①例中三个成分的排比,推进了情感的抒发,作者极不愿做那个自己,也不喜欢那个自己,那些“掌声”、“笑靥”和“眼睛的骤然发光”正是说明自己是“驯兽师”的有力证据,其中隐含的深深的讽刺与无力感正与无灵魂的“百眼兽们”的表现呈鲜明的对比,颇具现实意味。②例中三个“……的日子”,作为一个诗人,余光中时刻铭记重九的意义,这天不仅是自己的出生之日,还是古今中国文人登高饮酒怀人之日,此处的排比,传达出作者客居他乡思念故土、思念母亲,但也为过往登高却为避难为逃过大劫的深深哀思,如此复杂与难言的情愫,尽含在诗中酒中中茱萸中,言有尽而意无穷。③例中为典型的句子排比,三句内容形式整齐划一,条理清晰,便于传情,音乐感倍增。作者厌倦这样每天无休止的烦忧的生活,文中还连续用了八个“因为”,和“通知通知通知”词的反复强调自己的厌恶情绪,形成强烈的节奏。厌烦这样令人窒息无一丝清爽的风的大都市,反过来考虑便是作者渴望生活于一个充满田园风与古典意味的小城,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想必这也是当下生活中部分人的诉求。
(二)顶针之美
顶针,一般后一句或后一节的首字为前一句或前一节的尾字,首尾相接,句意相连,产生奇特的音响效果。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样品,这就是。”
②“那是一双年轻的眼睛,里面有很多水,水面有很多光。”
③“兽有大有小,愈大的愈像兽,而愈像兽的,驯起来,也就愈加刺激,富于冒险的意味。”
《下游的一日》中运用了多处顶针,同时隐含了许多比喻,非常形象地传达了他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有很强的音乐性。①例在上文有所论述,是纯粹风景的优美描写,画面感油然而生,配之顶针手法的使用,前后相接,如动人的乐曲流入人的心底。②例中是作者在演讲时发觉的一双年轻的眼睛,水是灵动的\自由的,不受形式束缚的,运用顶针既突出了作者对这双眼睛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增强,又体现了作者平静安然的生存状态,年轻的日子已经过去,同样的情感也是回忆,类似于小提琴在温柔地低语,感怀那已经走过的青春。③例中的自然停顿大致遵循了首尾相接的法则,在意思上一层一层递进,一点一点生发,非常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戏化与讽刺意味,使情感顺着节奏一步一步爆发,类似于歌曲《鸿雁》中前两句 | 3 16 5 - | 5 6 1 6 - | 6 53 12 53 |22 2 - - |,具有前后承接、音不断意不断情亦不断的美感。
正是因为在遣词造句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余光中的散文才具有突出的节律美和很强的音乐性。除此之外,余光中作为一个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想必是其散文具有音乐性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4]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第一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90,99.
[2]郭怀玉.游走在研究的边缘(第一版)[M].郑州:新华出版社,2011.6:152.
一、品读:培养文学语感
叶圣陶曾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教学现当代散文时,引导学生细读深品简洁、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语言,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因为优秀的散文是以语言的精粹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取胜的。如鉴赏《江南的冬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就能充分感知其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种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意趣。当然,引导学生品鉴此文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这篇散文的关键处、精要处反复品读,力求一课一得,长期训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学语感。比如,(1)抓住几个精彩的画面进行品读,体味作者描绘的各幅画面的情致与韵味:A曝背谈天图;B午后郊游图;C寒春暮雪图;D江南雪景图;E旱冬闲步图等;(2)抓住某个语言优美动人的文段进行品读,体味作者赋予江南冬天植被勃勃生机的表达技巧。
二、品读:积累文学语言
散文是典型的语言艺术。散文的语言是最能反映作者“言为心声”的创作个性。不仅如此,较之于戏剧、小说等,散文的语言更加凝练精美。况且,每位作家都有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比如,老舍散文的语言以纯朴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如《想北平》;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以笔触细腻、清新欧化著称,如《荷塘月色》;余光中散文的语言以文言文、口语和欧化句式互相穿插、连贯自如著称,比如《听听那冷雨》等。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为例,其语言极具跳跃动荡的思维美和非凡奇特的想象美。这是因为作者用“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笔触又掺入文字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的缘故。朱自清在其《荷塘月色》中,最为人称道的语言莫过于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光与影”。这种兼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技艺。高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阅读、诵读、鉴赏、品味、背诵、记忆现当代散文中的优美语言,不仅可以遨游于散文语言艺术的天空之中,激发奇特的想象与联想,兼采众家散文语言之长,有效积累文学语言,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品读:接受美的熏陶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中,美学因素可谓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品读诸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现当代散文时,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其审美经验,以美学艺术的眼光去发现文本中的美、去欣赏文本中的美、去品味文本中的美,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美的情感、美的心灵融入具有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诸多美学特质的散文之中,学生定能在品读过程中情思奔涌、激情洋溢,定能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画面、美的意境的文章熏陶,继之达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不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交!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自来摘果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这种事,总是里应外合才成功的。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
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现在是轮到我来开车。好多年来,我已经习于和五个女人为伍,浴室里弥漫着香皂和香水气味。沙发上散置皮包和发卷,餐桌上没有人和我争酒,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戏称吾庐为“女生宿舍”,也已经很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监,自然不欢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但自己辖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稳”的现象,却令我想起叶慈的一句诗:一切已崩溃,失去重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我在亮处,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只怪当初没有把四个女儿及时冷藏,使时间不能拐骗,社会也无由污染。现在她们都已大了,回不了头。我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他们了。先下手为强,这件事,该趁那四个假想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予以解决的。
至少美国诗人纳许劝我们如此。他在一首妙诗《由女婴之父来唱的歌》之中,说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沫,却注定将来会抢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亲的每次在公园里看见婴儿车中的男婴,都不由神色一变,暗暗想:“会不会是这家伙?”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盐撒进他的奶瓶,把沙撒进他的菠菜汁,再扔头优游的鳄鱼到他的婴儿车里陪他游戏,逼他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而去,去娶别人的女儿。足见诗人以未来的女婿为假想敌,早已有了前例。
不过一切都太迟了。当初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措施,像纳许诗中所说的那样,真是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书上常见的话,已经是“寇入深矣”!女儿的墙上和书桌的玻璃垫下,以前的海报和剪报之类,还是披头,拜丝,大卫・凯西弟的形象,现在纷纷都换上男友了。至少,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记得我们小时,这一类的照片仍被列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头套里,贴着梦境,便是夹在书堆深处,偶尔翻出来神往一番,哪有这么二十四小时眼前供奉的?
这一批形迹可疑的假想敌,究竟是哪年哪月开始入侵厦门街余宅的,已经不可考了。只记得六年前迁港之后,攻城的军事便换了一批口操粤语的少年来接手。至于交战的细节,就得问名义上是守城的那几个女将,我这位“昏君”是再也搞不清的了。只知道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之间,总有十几次脑震荡。那些粤音平上去入,有九声之多,也令我难以研判敌情。现在我带幼珊回了厦门街,那头的广东部队轮到我太太去抵挡,我在这头,只要留意台湾健儿,任务就轻松多了。
信箱被袭,只如战争的默片,还不打紧。其实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可怕的还是电话中弹,那一串串警告的铃声,把战场从门外的信箱扩至书房的腹地,默片变成了身历声,假想敌在实弹射击了。更可怕的,却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不再是假想了好玩的了,就像军事演习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来了一样。真敌人是看得出来的。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嗫嚅密谈,即使脉脉相对的时候,那气氛也浓得化不开,窒得全家人都透不过气来。这时几个姐妹早已回避得远远的了,任谁都看得出情况有异。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平时鸭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这时像在演哑剧,连筷子和调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来。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谁晓得宝贝女儿现在是十八变中的第几变呢),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将熟之瓜,终有一天会蒂落而去,却希望不是随眼前这自负的小子。
当然,四个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时候,在恼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快出现,把她们统统带走。但是那一天真要来到时,我一定又会懊悔不已。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宋淇有一天对我说:“真羡慕你的女儿全在身边!”真的吗?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羡之处。也许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也跟着假想敌度蜜月去了,才会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长沙发上,翻阅她们小时相簿,追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桌上,热气蒸腾,大家共享的灿烂灯光。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这么一想,又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生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