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一、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
分析2014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
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考生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为此,考生要注意平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同时,试题往往利用一些小切口,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清晰的答题思路。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4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 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 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 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 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提醒您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高考政治主要分为: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几大块儿知识内容,主要占分比值分别为生活与哲学占30%,文化生活占20%,政治生活占24%,经济生活占26%。在政治的考试中,一般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
2、对题目的理解,答非所问;
3、解题能力欠少学科思维;
4、答题不规范,无意识失分。在政治的学习中,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占高考总分的55%。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一、以主干知识为依托
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关注社会热点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复习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
“探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它同时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题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鼓励考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体现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轮复习中要正确认识高考与课程改革的关系:高考应渗透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1.哲学与生活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的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它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类型。
猜你感兴趣:
1.高三政治三轮复习计划
2.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3篇
3.高三学生政治复习计划
【关键词】考点 基础 能力 高效备考
2013年是我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纵观推行新课程省区的高考试题,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的重要信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推行新课改的力度和发展新课改的深度以及高三备考复习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分析2012年宁夏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合理高效,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2年的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研究方法,熟练运用
(一)抓主干知识,抓实抓细
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文综政治卷强化了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与导向。因此,要求考生既要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视时政热点、政治导向、知识能力以及三者的关联度。
(三)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把握方向,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学会运用经济和政治常识分析某个问题(现象)形成的原因,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某种做法(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指导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
(四)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培养文综答卷良好习惯,控制训练难度,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工夫,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实施复习的精细化学习管理,要精选习题,优化训练;精心批改,指导激励;精讲习题,提升水平;精细分析,全面掌握。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一)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建议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紧扣教材,单元、模块过关,加强落实;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辐射热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① 注意教材的变化。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主题入手,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不要把新教材强行纳入教师所熟悉的旧教材体系中,克服自觉不自觉地回归老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具备课程整合概念,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③适当关注“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立足于夯实基础,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全面把握《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考试说明》规定了“考查的知识范围”,这是政治高考考试内容的依据。目前,2003年政治科《考试说明》已经修订完成,针对原考试说明中对于考查知识范围的说明太过笼统、不易于复习过程中实际把握的情况,本次修订将《说明》中的知识点逐条细化,将原有的二级标题形式扩充到了三级标题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知识点。此外,由于2003年普通高考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进行,“人教基[2002]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删减部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相应地,2003年政治科高考试卷中也对这部分内容不作要求。
《考试说明》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是与一定的教育认知层次相关联的,“能力要求”第1、2、3、4条规定了考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具备的、从“再认知识”到“综合认识和评价”的各层次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层级”基本上是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此外,“能力要求”的第5条“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不仅属于文科类考试的一条特殊要求,而且,从考生参加考试、回答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考生在表述中所反映出来的专业性(使用术语情况)、条理性、逻辑性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考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因此高考政治考试也一直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评分标准中在两道论述题设置的“综合评价分”,也有针对性地对考生回答的条理性、逻辑性作了要求。
切实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在记忆、领会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增强可持续性的、在高等学府继续发展的能力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它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它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开设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都是有着丰富的学科内容和严密的学科体系的。今后考生进入到高等学府,会接受到更多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学的日常学习中夯实根基、打好基础,会为今后在更高阶段的持续性发展做好铺垫;同时,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学习课本基本知识与联系实际问题思考的辩证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知识的认知不是最终目的,但离开一定的知识准备去思维与实践则容易导致盲目性。要处理好“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热爱和体验现实生活,是在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后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的。如果不切实际地、过高地要求中学生紧密联系过多的“实际”,则这种联系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能力发挥和所谓的“创新”也只能是原地的重复。当然,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不可能要求学生熟知学科内的每一个细节。在中学学习阶段,主要以准确理解、掌握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主干知识作为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渗透;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历史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基本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各种事物构成的,各个事物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各个事物的变化发展也是相互影响的。当部分以无序的、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要素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具体到文科综合教学中,政治、地理、历史三门学科知识也是一个整体,当三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就会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文科综合能力,实现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然而,历史、政治、地理又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学科,各学科又各有自身特征,三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三门学科有一个共同属性--都是社会学科,也就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历史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及规律;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侧重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环境的变迁关系;政治主要侧重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历史讲述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地理和政治则以现实中的人和事为主,但三门学科之间既有交叉、渗透的因素,又有综合的因素。
从教学目标来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历史、地理、政治三门学科都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学生运用发展的、辨证的观点去认识自然和社会。从教育目标上看,三门学科都在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理解,要使学生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社会,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在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要求上看,他们具有一致性。
二、历史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几种类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历史为主的两门学科之间的渗透;
二是以历史为主与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三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明显的内容,可以明确、直接地进行学科间的"明"渗透与综合;
四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不明显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暗"渗透;
五是以其它学科为主,政治、地理等学科兼顾历史学科知识的渗透。
三、如何利用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构建历史基础知识库,通过横向迁移进行跨学科渗透
高考文科综合已不是简单的知识考试,而是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实现这一创新实践活动,关键在于掌握历史、地理等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基本事实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否则创新就只能是口头之谈。
中学历史是一门记忆量较大的学科,所以,教师不应对单个知识点抓住不放,而应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揉碎之后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和线索。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需对历史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脉络重新进行归类、组合,形成自身合理易记忆的知识库,比如可以把历史知识点归结为概念、线索、事实、过程、结论等几个方面。其次,根据学习需要,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提取和利用,以此为基础横向迁移拓展新知识。再者,把各学科知识点相互联系,找出其中的某些契合点来实现学科渗透。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文科综合考试题目中,文字材料类题目所占比例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材料题目只不过是各学科基本知识点的综合,这也促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点教学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向转变。在学习和答题方法上,教师应进行帮助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掌握各学科内部以及各学科之间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从未曾学习过的材料中发现并提取、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训练学生识别并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中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解析地图中所包含的的历史地理知识点。再者,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材料中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把各个历史知识点贯穿起来,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规律。
(三)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发现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征就是学习的概念、理论、方法必须由学生自己发现,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学生不仅需要把课本知识内化,让知识成为自己知识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能力以及一般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再现历史的过程,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并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寻找原因、得出结论。
(四)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进行学科研究的兴趣
在高级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学习资料和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研究性课堂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课堂学习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还可以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发现并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更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纵向联系。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应当适应当前变革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采取新的教学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正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文科综合能力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学科渗透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脉络;时政热点;复习效率
高考政治内容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内容并不复杂,形式也较为简单,如果在复习中可以掌握其根本,就能够轻松应对政治考题,获取良好成绩,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考政治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一、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考查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其内容都同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在复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政治科目考试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内容有四个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较为庞杂,学生识记起来存在困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压缩重点,提炼精华
高考政治知识点较多,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善于为学生压缩重点,提炼精华,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内容在整体上有宏观的掌控,自行筛选并背诵知识点,同时加深记忆,领会其本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将其进行压缩、归纳、整合。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文化生活”就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国家(性质、机构、制度、政体)、政府(性质、宗旨、地位、职能)、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等方面。
2.借助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
老师应把政治内容中较为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关联,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精确地记忆相关内容。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分辨错误知识点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内容
政治科目具备较强的时代特点,在复习期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重大社会问题深入了解。
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调控物价、分配公平、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正能量”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今年高考这些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2014年“两会”的有关精神。
在课程复习期间,需要在课堂上引入重大焦点、热点内容及新鲜的材料,让学生由多层面、多角度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件热点事情中,可能包含多个政治知识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寻找重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在高考中获取良好成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个途径掌握社会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其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三、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要着重加强学科能力、应试能力训练: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应注重答题思路、审题(审题干、题肢、材料)、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规范化训练,理解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就需要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工夫,做到“既快又准”。
四、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及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选题、做题的针对性
2.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方式、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真题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方法,并且为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转变。政治课程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重视政治复习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有选择地进行真题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取优异成绩,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