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1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被老师所表现的艺术美所感染。
音乐是一种艺术美,音乐教学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取得,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如果音乐老师特别精通弹拉跳唱中某一样甚至某几样,在教学示范中深深陶醉在音乐美中,必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羡慕并无意识地学习模仿。
1.2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被教师的才华所吸引。
音乐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艺术,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那就是作品后的大文化背景。因此,在让学生体验理解音乐时,教师常常要结合文学诗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特点、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知识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借助这些文化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在信息时代,音乐教师紧跟时代步伐,除了及时了解社会音乐信息外,还掌握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使之服务于音乐教学。在音乐课上,播放CD、VCD、DVD,可以大大提高录音录像的质量,把最美最好的艺术形象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授课软件,图文并茂,音画同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密度,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速度;尝试利用音乐软件辅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打开思路,让音乐教学向更广、更深、更精的领域延伸,使学生通过音乐课更多地开阔视野,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这样,学生必然会对这个老师产生钦佩并且愿意学。如此,学生怎能不被教师的才华所吸引,怎能不发自内心地钦佩教师和服从管理呢?
2.注重培养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1背景引导法。
音乐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脱离主题胡乱想象,任何一个作品、一首音乐都是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如华彦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单是让学生聆听,就会觉得很乏味,曲子再不断地重复,让学生只想快些结束。但是如果了解音乐背景,再去聆听,学生就可以正确地进入到想象的世界里,而且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惨的生活,领悟到作者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对无情社会生活无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选材于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决战,汉军以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历史事实,将其集中概括写成,是我国古代壮观的战争场面典型而具体的生动写照。学生了解到背景后,便会从中体会战场激烈紧张的场面,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力。
2.2自由想象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时,不要限制过死,而要允许学生多方面思考,驰骋想象,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常请同学们把欣赏过的音乐作品的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等,但有些学生却用了灰色或黑色,并说出用这两种颜色的理由,这是允许的,应该给予鼓励。教师不应该轻易地对学生给予否定,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如在学唱歌的时候,按一般规律,唱到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才应该换气,但有个别学生经常胡乱换气,虽然和老师的引导有所出入,但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该师生一起分析,指出这种唱法虽然有特点,但感觉像是一个结巴的人在唱歌。
3.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一般来讲歌曲、乐曲都有一定的意境、情境,只要曲目合适,就应该予以关注。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可以让学生视、听感触的环境、氛围,创设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境,师生共同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创设情境可以借助语言、绘画、光线、服装、道具等,更可以借助影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比如在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就可以考虑根据歌曲创设情境。可以用一些油画、水彩画、图片、大海的相关视频、电子琴模仿海浪、海鸟的叫声,还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模仿海浪的起伏(一人的多人的),给学生展示出一个形象、直观的大海,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对故乡、大海、母亲的深情。
创设情境也是为感受体验服务的。音乐的学习方法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感受体验是必需的。没有感受到、体验到,再美的音乐也只能是噪音、浪费时间,有了感受与体验才可以算是真正听懂了音乐。当学生感受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然而然上升为一种审美情趣,即通过审美育人。我们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去感受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往往老师讲得多,讲得好,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感受,体验不到。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关键。音乐这门课程在考试中不占分数,但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还是感兴趣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中不是单一地教给学生音乐的音谱知识等,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读懂音乐并能陶醉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推动整个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这种情感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
我校由于是一所农村中学,因条件受限,音乐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课改环境下所追求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音乐课的轻视等不良情绪致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很难再教学中得到体现而造成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而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为此,我提出了《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下面就谈一点我的分享:
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情感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全过程的心理线索,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兴趣是学生逐步开始认识音乐价值的形成,这样的教学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形成,人的内在需要和音乐追求的价值目标就会不断的完善。
3、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与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人格的伟大,伟大的作曲家们不但传播操作音乐的技术,也在用他们的爱、热情、爱国主义、团结奋进的情感陶冶塑造者创造音乐人。
4、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讲解音乐的相关知识,相关的音乐背景文化,相关的音乐要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理解音乐的功能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理论依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音乐的情感教育必须放到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位置。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响、来激发人们的情感,是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
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感知和领会美事审美教育的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值入比其他任何艺术都要有力,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3、音乐教育论
只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才有精彩的表现和创造。情感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学会聆听优美的音乐,等于走进了音乐的天堂,在那里能发现无数的音乐宝藏。
三、实验假说
音乐课采用情感教学: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和培养学生,是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同时采用情感教学策略还可以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审美施教力,使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达到“师”与“范”的贯通,“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最大的特点与弊端就是,它过度地专注于对音乐曲目本身的教唱,而忽视了音乐想表达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模式无非是直奔主题地对选定的曲目进行一句句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不仅仅没有将音乐教学的精髓表达出来,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更加不符合豆蔻年华的初中生们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地以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音乐教育的效果,反而容易扼杀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准备与实验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注重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表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内、课外学习气氛融洽: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生越来越多,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表现,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研讨,
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常常都有着或者有趣,或者意境深远,再或者独具人精神的文化背景与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学生进行关于这些信息的传达比教授他们音乐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与宝贵。所以应该首先将初中音乐的教学内涵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艺术化和实用化。而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最能体现课堂内涵,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以及老师的教学激情与创造力,做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音乐教学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遵循音乐的体验性原则
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离不开体验。在音乐学习中一定要时刻的让学生真正的去体验感受音乐,这样才能直观的好好的感受音乐作品。
2、遵循音乐的活动性原则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遵循音乐审美性原则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学一定要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审美教学时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4、遵循音乐主体性原则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5、遵循音乐愉悦性原则
初中音乐课不是一门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课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多媒体 优点 制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51-02
多媒体弥补了教师的不足。对于戏曲类、器乐类欣赏,通过多媒体弥补了教师讲解及聆听的不足。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提高教育执行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初中音乐课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1 多媒体为音乐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
1.1 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中学音乐课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了全面的感性材料;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简化知识点难度,让知识更形象生动,更易理解。课件制作一定要站在学员的认知和思维角度去制作,才能更易理解,另外,还要从互动性上做设计,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1.2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分年级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多媒体技术为中学音乐课带来了新的契机。例如:七年级上册欣赏演唱《牧歌》,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悠长、宽广的歌声与多媒体同步展示的美丽风光:奔跑的骏马、成群的牛羊、蔚蓝的天空、劳作的牧人……随后教师提问导入蒙古民歌的长调歌曲《牧歌》的教学。这样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创设情景环节导入课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演唱情绪。
1.3 启迪学生思维,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显示,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速度更快、更准确的掌握教学内容。改变理性抽象为具体感性。学生在借助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到其中,启发思维,逐步探索知识的形成,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例如:高一鉴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我通过播放迪尼斯的动画片,这一动画片是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而创作的,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们直观的了解作品体味音乐语言带来的艺术享受,有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适当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纵观古今,传统的教学方式之所以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固然有其中的道理,古人没有一台电脑,投影机,也创造和延续了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扮演了传道授业的角色。如果多媒体教学取代了其他所有的教育手段,将使人类的教育能力大大下降。所以,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课件来完成,不管有用的和无用的都使用多媒体是错误的,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制作移动课件平台
现在每个学生都有手机,通过这个趋势,制作移动课件平台,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并且有测试,答疑,交流等教学组件。教师可以百度搜索速课,它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免费制作,通过链接,二维码就可以传播给需要学习的人,制作方便,有模板套用。将知识点放入模板框内就能形成移动微课件,运用到教学当中。
4 教师要学习多种多媒体制作软件
比如EduOffice音乐教学备课软件,它是为广大普教系统音乐教师量身打造的一款实用、易用的音乐教学备课软件。软件具有五线谱课件编辑制作、简谱课件编辑制作、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制作、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混合编辑排版等功能;乐谱播放支持128种音色,任意位置播放,及移调播放等;特有的乐符字符化功能可以方便地编辑制作乐理教学课件;与Word、Photoshop等软件无缝连接,并能导出mid、png、doc等多种格式。同时也为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曲谱创作的便利,以创作带动学习,通过自由编辑乐曲、修改和试听,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认清课件制作中各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在课件中的作用
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素材,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选择使用各种媒体素材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素材的优点和缺点,使教学资源实现最优化。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视频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我们对这些素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也是由最难理解的文字到容易接收信息的视频。这里要做以强调的是,不是f越容易掌握的素材就一定越好。对于数学积分公式的计算应该采用文本的形式,若要采用图像素材则难以展现。又例如,化学中水分子电离过程,用3D动画能按照我们的教学要求可实现完美体现。若采用视频素材的形式,不但制作费用昂贵,而且不能按照教学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媒体的表现力、投入成本等,综合选择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最优化的呈现。
6 课件制作中在注意版面设计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干扰信息的呈现
一门课件如果从头至尾页面元素没有一点变化且表现形式单一,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的视觉疲劳。画面色彩是否丰富,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界面操作是否简便,交互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吸引学习者的重要因素。即在课件开发时要注意课件的版面设计。
注意版面设计也不是使页面中什么都有。课件中色彩和动画等因素能够引人入胜,然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色彩元素和动画同样也会吸引你的眼球。这会使学习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无关信息上。多媒体课件本身信息含量比较大,无用信息的呈现必定会给教育信息的的传播带来极大的干扰。阻碍了学习者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接收。最常见的干扰方式有:在画面的边角加入动画、图片;以色彩鲜艳的图片作为背景;版面色彩对比强烈等。
7 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
(1)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及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导致更多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文字总结,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3)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多媒体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在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从源头上上使学生学习学的快乐,教师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1] 卢媛婷.舒兰市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 2010.
[2] 高丽萍.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苏州吴中区角直中学,江苏苏州215127)
【摘要】构建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至关重要,体现课堂互动,师生间的关系能够适当地互相转换,达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效果。文章主要指出构建互动模式的原则,并对如何构建互动模式的课堂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拓展思维;课堂效率;综合能力
传统的上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课堂发展的需要。构建互动式课堂主要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能够在拓展思维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堂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互动教学模式作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了课堂的授课模式,师生角色的转换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一、构建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发展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平台。尊重学生差异性,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由发挥,教师适当给予辅导。其次,在坚持主体性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更多地开展自主性较强的活动,例如开展音乐欣赏、音乐小组学习、歌唱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由发挥。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才能够在行动上进行主题活动。
(二)民主性原则
在初中音乐课中,师生间要保持和谐的平等关系,体现课堂的民主性。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尊重学生个体的意见,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通过各式民主活动展示,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等各项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可以从学生信念、意志、情感等人格方面开展,更好地为音乐课堂营造一股和谐民主的音乐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放性原则
音乐作为一门专业性课程,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完全跟上教师的节奏。因此,开放性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同步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这也为开展开放性课堂提供能力支持。音乐不分国界、不分你我,通过音乐兼容性,增加了同学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课堂凝聚力。
(四)活动性原则
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易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习拟设某种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坚持活动性原则。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地位能够实现适时转变,为构建互动模式课堂带来一定帮助。
二、对构建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学习目标,展开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前,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开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和动机。教师在了解民意的情况下能够设计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课堂内容。例如在学习《草原放歌》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天堂》这首曲子,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接着对《天堂》这首歌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提问:“请问歌曲中的天堂主要指的是什么?”此时学生就在歌曲中思考,在一片抢答中得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较为熟悉的曲子,延伸教学目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围绕目标展开联想,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二)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环境可以影响教学效果,相对于沉闷乏味的氛围,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活跃轻松的环境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模式教学。例如在上《龙的传人》这门课时,在开课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律动、速度和情感。教师可以适当地围绕《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这首歌被许多歌手广为传唱?”“这首歌表达什么样的民族情感?”通过课前一些热身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之后再可以进行乐理教学,由于乐理知识专业性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时,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方法,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理解较慢的同学学习,再通过小组歌唱竞赛的模式,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歌曲更深层次的思想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活跃课堂方式上,可以通过师生间互相交流、小组间互相学习和竞赛得以实现。
(三)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教师单纯地将知识完整传授给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惰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偷懒”,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奥林匹克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资助感受作品的情感,通过了解作品背后故事,让同学意识到体育与奥林匹克在人民心中的重要性,教师再通过适当地指导带领同学学习歌曲,该作品难点在于切分音节奏的唱法,但是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聆听,尝试掌握该节奏的歌唱技巧,教师适当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将歌曲情感和节奏把握到位,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在互动教学模式的长期培养下,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掌握各种综合能力。因此,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同学、教师和学校的支持,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明.浅谈初中音乐唱歌教学的兴趣培养[J].音乐时空,2011,(7).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实践
引言
为了响应我国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这一理念,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歌唱是音乐教学课堂上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结合新课改,采取一系列改良措施。通过在全国不同范围内进行试点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歌唱实践的课程,使大部分中小学生在音乐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说明,歌唱实践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概念
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概念就是结合传统的中国音乐,在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新体系的“新”还注重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学生作为音乐教学的主体,通过将文化课与艺术课的结合,对音乐进行鉴赏、审美和创作。初中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过分在意成绩,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应该着重关心的方面,情感的流露是一个音乐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所以音乐教育新体系就是教师应该在音乐课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感性的思维为主。
二.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以让学生认识音乐美为宗旨,通过初中音乐教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鉴赏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
2.1营造音乐的歌唱环境和歌唱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改造教室环境。创造一个优雅的教学环境是营造歌唱环境的第一步,教室可以通过彩图、黑板报等多种手段对教室精心布置,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声的音乐美感。第二步,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音乐气氛。第三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小环节,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境[1]。
例如,某中学音乐教师要交到学生《给未来一片绿色》这首歌,于是在上课之前播放一系列视频,视频内容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对未来环境问题的规划以及由动画制作未来环境的绿色畅想,然后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这首歌的视频也是通过轻快的动画向学生展示绿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唱这首歌曲。
2.2坚持教师演唱激发学生情感
有了环境作为铺垫,第二步就是需要音乐教师的动情演唱,不论教师的歌唱功底,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用情感来演唱教学课程,即使教师的演唱水平
好,但是学生一定能在教师演唱的歌曲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并且感受到音乐的情感[2]。当然,在教师的演唱中,音乐伴奏一定不能少,优美的伴奏能够扩大音乐中的情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例如,某初中音乐教师在为学生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这位教师是来自苗族,而这正好又是一首苗族民歌,教师通过深情演唱,深刻表达了教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原本有些喧闹的学生在教师演唱的时候都安静下来了,教师的演唱太动人了,以至于台下的学生都沉浸其中,忘记了喧闹。教师演唱完以后,开始教导学生演唱,通过教师动人的歌声,学生学习的热情都高涨起来了。
2.3挖掘歌曲本身的美
经典歌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歌曲,其原因就是因为歌曲本身。歌曲本身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中组成部分,都是歌曲美的体现。音乐教材中很多都是经典歌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歌曲的美,让学生体会歌曲多角度不同的美,才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歌曲的美,从而发自内心地歌唱[3]。
例如,某实验初中教师教导音乐教材中《茶花女》这一课程时,教师通过“茶花女”这本小说,从中摘取经典片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诵,朗诵时注意吐字清晰、文章断句以及文中的感情,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体会歌曲的美,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学生谈论这首歌曲中的语言措辞,使学生通过文学素养提升音乐的审美。
结语
综上所诉,针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传统音乐教学与新课改的相互配合,通过对学生进行歌唱实践教学,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音乐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音乐感悟上增强对音乐美感的理解,就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歌唱方面得到了学习,是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贾林探.寻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轨迹[J].音乐生活,2010,0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