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2002年10月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然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垄断中国的金融系统,它们也是整个系统风险的来源;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范围狭窄、国有企业表现不佳、沉重的税负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而资本水平则很低。四大银行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核销自己的不良贷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强调,如果单纯依靠银行自身的经营,四大银行很难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偿付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谁应当为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买单”的问题,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损失也已经形成,要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显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来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国有银行对于金融体系偿付能力的支持水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评价。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资金的同时又不能给国有银行形成预算软约束的预期和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的不少银行的负责人反复强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预期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将国有银行转变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商业实体的目标显得有些过于乐观。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判断:我们的监管机构陆续宣布的一系列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中国银行业在2002年可圈可点的改革进展并不多,无非是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意识到来自中国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将来会逐渐消失,有的国有银行采取了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有的还退出了无利可图的产业,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银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机制也相对较为灵活,穆迪公司甚至乐观地认为这些上市银行可能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些银行的成功在穆迪看来甚至也有可能引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经营业绩、以及新桥集团入主深发展之后发出的“随处可见可以改进、创造价值的空间”的感叹,我们认为穆迪公司确实是高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可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具体的银行业务领域看,穆迪的研究报告特地提及了中国的银行业在2002年的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增长的亮点,但是穆迪认为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个人信用数据的积累而制约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可能寻求到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空间和立足点,只是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来把握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特地强调说2002年中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认为相关政策和定价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确是重要原因,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银行业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方面也显著地放松了管制,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到,如果价格的管制能够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在2003年会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判断与许多媒体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整个银行业的自由化,而且这些影响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体现,但是,穆迪公司也坚持认为,外国银行的竞争则要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对本地的银行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这些国际银行会带来资本和专业技术。穆迪公司没有看到的现实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劣势,中国的银行业在客户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边缘化;规模十分有限的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就是中国银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客户、最为优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媒体刻意炒作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银行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趋势。

二200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银行业洗牌还没有展开

在比较中国的银行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时,中国的银行界人士经常强调银行业改革是落后于工业改革步伐的,现在这一判断也出现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在此基础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政府五年内将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但是穆迪公司还是认为会有一些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的表现将会优于其它银行,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是在2002年这个洗牌过程并没有充分的展开。

首先看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强调认为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坚持认为国有银行要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其别建议要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注入资本金。这显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及其可能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银行依然垄断了整个系统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目前四大银行占整个系统存贷款的份额分别为67%和61%,贷款市场份额的下降(1998年为68%)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不佳,而这些国有企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与国有银行在保持垄断地位下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照,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增长空间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4家上市,这些银行目前看来盈利能力更强,不良贷款率更低,其关注的客户重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而且这些银行也易于吸引外资银行的合作。穆迪公司还强调,中国的城市银行增长很快,一些银行,如上海银行、南京城市银行,已经获得了外资银行的投资,但城市银行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其在目标客户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界定、已经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外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倒是这些股份制的银行和城市银行将更多地承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这一点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时重点关注。

至于政策性银行,基本上是主导政策性贷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来,国家发展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当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市场上,尽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区别、政策性业务究竟应当控制在多大的规模之内、多大的范围之内?都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银行法”,这是制约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可惜这一点在穆迪的报告中没有提及。

随着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8亿农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自于38,000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信用合作社大约占整个金融系统资产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注意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活动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穆迪公司预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国有金融机构,但从稳定角度出发,穆迪认为政府会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关联贷款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如果由于考虑稳定的原因就过多地给予这些机构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隐含的担保,实际上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会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对银行业的业务和地域限制。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与本地的银行合作,这样运作的成本更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的冲击实际上在直接推动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走向边缘化。

三中国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何在?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他们的进入。具体来说,中国金融市场为银行业的增长创造了多方面的业务空间。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来,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不少的银行已经宣称就业务增长的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放贷者。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所谓“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增长显著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根据穆迪公司的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的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还有电子支付、资金转移及购买与出售投资产品(如银证通等业务)等方面获利。

第三,穆迪公司关注到中小企业与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满足程度问题。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改进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服务,如鼓励银行向部分企业放贷,修订法规,对中小企业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机制等,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过穆迪公司考虑到这些客户的信息透明度与资信质量问题后,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笔的贷款。实际上,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没有注意到一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次融资难并不仅仅是贷款难,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创业资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场的建立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对于贷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中国银行业当前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中国的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这一问题在国有银行中尤为严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难进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责任制,国有银行的官本位导向,使得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有如政府内部的官僚体系,被委派的高级管理者任期短,多强调短期目标而非持续性的改革。同时,缺乏管理激励机制也会阻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归结穆迪公司的分析,国有银行的治理问题,无非是官本位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行动。(2)会计与披露标准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改善银行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新的会计准则。2002年起,中国的银行必须公布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不良资产水平做出计提准备并向人行做出季报。但国有银行被豁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计提准备。同时,穆迪公司注意到财政部对计提准备的限制放宽,但财政部对坏帐冲销仍严格控制。显然,这个领域是有一定进展的,但是进展十分有限。(3)如果说前述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两个老问题的话,穆迪在研究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的问题。穆迪公司强调,由于经营规模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要比股份制银行高。这主要是因为四大银行有广泛的网络与官僚体系。内部信息不流畅,决策机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还需要好几年,目前为止,部分客户信息还通过手工获取与传输,易发生错误。同时,穆迪公司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的不恰当的管理责任制赋予高层管理者极大的决策权,导致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穆迪公司认为过去国有银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础,责任不明确,导致低效率和操作风险,目前国有银行正在机构扁平化、责任与权力分工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认为长远来讲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风险与提高效率。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的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使得总行对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况。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层级过多、授权不当等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网络的支持问题,这一点是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网民价值造就营销主阵地

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受金融行业青睐呢?华通明略机构的《理财人群理财行为理解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理财人群涵盖了20~55岁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的所有人群,按照40岁和本科为分界点划分为年长高学历,年轻高学历,年长低学历和年轻低学历四大人群。在这四大人群中,年长高学历、年轻高学历是金融营销的黄金消费群,他们在接触新鲜事物和尝试创新金融产品上意愿强烈,且消费能力高。而这部分人群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大多通过网络获取金融产品信息。

可以说,互联网上汇集了金融营销的目标消费群,是与金融营销覆盖用户重合度最大的媒体。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表示,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礼,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和敏感。金融品牌要想赢得消费者青睐,就必须与客户建立稳固的关系,在品牌形象塑造、情感利益沟通、客户利益传递、服务承诺保证上下工夫,树立和促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这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极大的忠诚度和信赖度,阻隔同质化产品的竞争。

情感互动奠定“变脸”营销

如何调动起网友的参与热情,并在互动参与中植入品牌主张和产品信息,这是金融品牌营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个性化的消费时代,金融产品一贯严肃、理性的面孔,很容易给用户带来压抑和沉重感,最终导致用户吸收信息的效率较低。

好耶广告网络(华北区)总经理张伟表示,金融客户的产品对普通大众来说,往往缺乏吸引力,很难让受众有深刻的认知。互联网受众中年轻人较多,他们通常不愿意接受常规讲述式或教育式的传达方式,他们更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金融行业的网络营销需要把企业的产品功能点和利益诉求点植入到轻松娱乐的载体当中,使受众在快乐、娱乐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加深认知,从而获得品牌加分。

民生银行电子银行“精彩无限”在新浪网上的营销就是典型代表,该案例采用了“视频+游戏”的营销方式,用9个精彩视频详细介绍电子银行产品,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动画型宣传。活动还采取了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吸引网友。2008年11月25日到2009年1月13日,“精彩无限”总体曝光量达到51.7万次,游戏参与人数突破1.4万人,调查人数高达3685人。活波、可爱、健康向上的游戏人物和情节体现了民生银行的品牌内涵。

同样,建信基金在新浪推出的“幸福笑脸照片征集活动”就充分发挥了微笑的魅力,借助新浪强大的博客平台,构筑“幸福笑脸墙”,让参与者可以把家庭成员幸福笑脸特写照片上传到网上,让公众评比,参与人员也可自己拉票,为上传照片评级。在网上秀出自己的幸福,向更多人传递积极、向上、乐观、成功等信息,这也恰恰符合建信基金“成功、幸福、欢乐、可靠”的品牌定位。

公信力成为网络营销必备条件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品牌 房地产品牌 房地产品牌管理

一、我国房地产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缺乏对品牌的系统性认识和完善的识别系统

我国绝大多数开发企业缺乏对品牌的系统性认识和完善的识别系统,几乎每一家房地产公司都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企业标识和口号,注意力仍然集中在销售和盈利上,认为品牌就是广告、Logo,但是未认识到品牌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品牌建设策略,建立有效的品牌管理机制。许多企业只注重某一具体项目的包装与宣传,不注重持续管理,忽视了品牌的一贯性,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对企业和项目的统一印象,所以,很难维持品牌的长期领先地位和品牌无形资产的积累。

2、品牌粗制滥造,缺乏个性

我国房地产企业市场上的品牌传播很多,但低效、粗制滥造、缺乏个性的品牌不胜枚举。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似乎特别喜欢那种滥用概念的文字游戏乐,在房地产项目的宣传册中,“洋房、花园、别墅、豪宅”等一些毫无意义和个性的词汇屡见不鲜,也会用一些如“维多利亚、西班牙风情、欧洲宫廷”等外来语词,来赚取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又难以从建筑风格、社区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找到相匹配的事物,在这些华丽的外衣下,我们无法想象出究竟是哪家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这对品牌的所造和传播毫无意义。即使,有些项目取得了成功,但是都只是昙花一现,很难形成长远的品牌效应。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动辄投入数千万,过分地依赖于广告、宣传册轰炸的烧钱行为,不顾及消费者的意愿,盲目泛滥的诉求,完全忽视了品牌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留给消费者的则是一个非常粗糙、模糊且毫无个性的品牌形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品牌传播。

3、企业品牌空心化现象严重

企业品牌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品牌定位空心化和品牌形象空心化,主要表现是,单纯的品牌符号化,缺乏个性化和文化内涵,定位同质化和模糊化严重,导致目标受众对品牌的认知与品牌知名度严重不对称,品牌与产品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影响力较弱,无法将品牌对消费者承诺的利益以具体的产品来实现。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

1、资源整合,形成产业联盟

近几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土地的文件和规定,重点调控房地产行业,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获取土地的门槛和融资成本,使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破产、淘汰将无法避免,那些实力强、资本雄厚、管理先进、规模大的房地产企业将会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为了保证项目开发成功,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整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与相关产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产业联盟的方式共同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取得1加1大于2的效应,从而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共同获益。

2、规模开发,实现跨区域扩张

房地产行业也存在规模经济。由于房地产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和众多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它不得不在众多环节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假如分散开发小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在分散管理的状态下,必然会导致个管理环节上的人、财、物的重叠,管理成本将会大大超支,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规模化开发,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理环节上的重叠,既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又能很好地保证项目的质量,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实现规模经济。未来房地产市场将由那些实力雄厚、理念领先的品牌企业掌控,实现向跨区域区域扩张势在必行。

3、金融创新,品牌制胜

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金融把握着是房地产行业的命脉,融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品牌则是金融机构评价房地产实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品牌信誉能够助推房地产企业在融资中获胜。我国的房地产业已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以品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忠诚度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模式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机构投资+银行贷款”为主。我国的一些风险投资者、投资机构以及金融机构都非常看好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监管和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房地产金融创新是解决目前房地产企业金融出境的最佳出路。品牌成为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三、房地产品牌建设的意义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经营之路。地产品牌建设对房地产企业的意义。(1)有助于获得品牌溢价收益品牌不仅仅是楼盘的标识,也是房地产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者情感化标签。房地产品牌价值最直接表现为产品定价,消费者一旦认可了某个品牌,将会趋之若鹜,房地产产品可能会供不应求,从而使该企业获得非常高的利润。(2)有助于提高销售速度,节约营销成本知品名牌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初期就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营销,使得其销售速度往往快于那些小品牌房地产企业,营销的成本也比较低。(3)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房地产行业资金周转慢、对资金依赖程度高,融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新开发项目时,资金往往成为瓶颈。品牌能够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美誉,较容易获得银行的提供的融资机会。产品牌建设对消费者的意义⑴节省了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成本、认知成本面对琳琅满目的楼盘,如果缺乏足够的房地产知识,消费者很难做出准确的购房决策。获得对一个品牌的认知,消费者要为之付出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品牌的广告宣传、市场率、营销推广,减少了消费者搜集信息的时间、成本和精力,缩短了其决策过程。(2)降低了消费者的投资风险房产的投入金额巨大,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是通过选择品牌做购房决策的。品牌口碑良好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打造一个经典楼盘,往往支付很高的成本,来保证房屋的质量和配套服务体系,消费者选择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四、结束语

本文着眼于国内关于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和研究成果现状,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我国房地产品牌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意义。希望能为想了解房地产品牌建设相关信息的人提供一点点帮助。由于本人的知识和阅历有限,研究水平欠缺,论文有所不足,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完善和探讨。真诚希望各位有识之士批评指点。

参考文献:

[1]2011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高盛还判断,奥运会将增加主办国民众信心,由此提升消费,相关的各类设施投入及效率提升也将持续增长。这些可能以显著增长的总体需求影响到中国股市。

高盛在比较了美国和日本股市后认为,美国股市发展的基础更扎实,企业业绩的增长推动了股市的稳健。而这种增长更有持续性,引起的市场波动也小。

而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日元升值和银行、企业交叉持股,引发了日本经济的泡沫和股市快速增长。8年时间里,日经指数增长了4倍。不过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央行出台紧缩货币政策后,日本股市迅速跌去60%的市值。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拖累了日本经济,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

高盛认为,对于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长期来说由企业业绩增长带来的股市发展将更为扎实。

对于中国如何预防日本股市和经济的泡沫,高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及时、适当地收紧货币和金融政策,控制过快的信贷增长,培育股市长期投资的氛围,支持创业和高增长的行业,以及通过管理层激励来提高公司业绩。

另外,通过对奥运会主办国的历史研究,高盛还发现奥运会将增加主办国民众信心,由此提升消费,相关的各类设施投入及效率提升也将持续增长。这些可能以显著增长的总体需求影响到股市。而以往11届奥运会的经验显示,在奥运会前一年举办国的股指平均增长了25%。

高盛认为,有两类公司将从2008年奥运会受益,一是具主场优势的企业,即位于北京的公司;二是具奥运会营销优势的企业。奥运会合伙伙伴或赞助商将获得品牌推广的大好时机。此外,布局于银行、消费和优选的周期性行业股票将能最好的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

根据往届奥运会的影响来看,消费服务业在股市的奥林匹克景气中表现最为突出。悉尼和汉城奥运会的前3年整体表现最好的行业集中在金融、零售、旅游等消费服务性行业;同时,建筑、交通运输等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有良好表现。根据长江证券研究表明,奥运会的主要机会将集中在北京,而主要的受益行业将集中在交通、旅游、通讯、基础设施、安保、环保、体育产业等相关产业。

“但即便是这些行业,也没多少是在参与奥运中直接获得的收益。”魏纪中说,“以中体为例,在其产业布局中,与奥运直接相关的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也是很少,对于中体而言,房地产等其他行业是企业的主要收入。”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一、消费信托的利益主体

消费信托涉及了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消费者、产业方和信托公司,三者通过信托制度这一契约化的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1.消费者消费信托能够将消费者的零散资金有效集中起来进行集中采购,从而让消费者以最优的价格享受到最好的商品或服务。参与本计划的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消费价格基本上都能达到低于市场价格的20%左右;并且在消费权益的有效使用期限内,消费支付的价格没有变动,实际上达到了抵御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购买力贬损的效果。在现有的交易模式下,消费者作为个人,由于知识平均占有量的限制,很难与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家进行平等协商,因此在签订有名或无名的消费协议时,大多数时候处于弱势地位;当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发生纠纷时,即便能够求助于外界力量帮助维权,也十分耗时耗力。信托公司作为机构受托人,拥有更加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够为作为受益人的消费者争取到更为优惠的价格,而且能够通过业务操作模式的设计更好地监督商户对客户资金的使用。

2.产业方对于产业方而言,生产、销售、物流等各环节分离的商业模式虽然使产业方得以专注于商品或服务本身,但也使产业方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分销环节的增多不仅加大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而且也让产业方越来越无法清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以及消费者群体的规模大小。这一点即便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电商也难以完美解决,即消费者的“真实性”问题。但这正是传统金融,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优势。经过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要求的筛选,信托公司的客户资源不仅普遍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而且一定是真实的客户。这一优势对于产业方的帮助在消费信托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参加消费信托的产业方,借助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和营销渠道,能够直接对接消费者,也就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群体的规模,从而实现以销定产,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节约生产成本。由于消费信托产品以消费卡为消费权益凭证,消费者必须以预付资金的方式获得未来的消费权益,因此产业方基本不需要等待销售资金的回笼,即能够实现当期收益;而由于消费权益的实现都有使用期限的安排,发行信托产品所归集的资金无论是当期返还产业方,还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资金冻结期后返还产业方,都包含了产业方的未来收益,意味着消费信托实际为产业方提前锁定了一定的未来收益。消费信托的委托人与受益人需要首先成为信托产品的投资者,然后才能成为享有特定消费权益的消费者,这意味着消费信托产品的发行实际上能够为产业方分担部分甚至全部的营销工作。因此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等销售成本,既可以直接减少产业方的资金压力,也能够使消费者间接获益。

3.信托公司消费信托属于主动管理的事务类信托,依靠信托公司较强的谈判能力,能够获得对于销售信托产品所形成资金池的主动管理的权利;而对于消费者与产业方只需要支付固定收益,这就意味着信托公司能够获得较高的风险溢价,从而改变一般信托产品以固定报酬为主、浮动报酬为辅的收益格局。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一般信托产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并且这些客户都是具有中等以上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这些客户对信托公司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对于消费的品质和消费的体验普遍高于一般收入人群的要求。如果消费信托的各种产品能够满足客户从快消品到奢侈品、从养生到养老等诸多方面的生活需求,让一般信托产品的客户能够不必自己劳心费力就找到了可供选择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最终令客户无论有投资需求还是有消费需求,都信任甚至依赖信托公司的相关业务,自然能够有效增强现有客户的黏性。另外通过消费信托业务的开展,业务人员将对相关行业进行深度了解;而相关知识的互动和反馈,也有助于信托公司对其他信托产品的开发和控制,从而在消费信托和其他信托业务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消费信托的独特优势———产融结合

我国的产融结合基本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业方由于融资困难,于是自己涉足金融业、为自己做资本腾挪,但德隆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条道路并不容易走得通;第二个阶段是产业方投资金融机构的股权,为资产配置提供方便;第三个阶段是产业方依靠金融方式发展业务,例如三一和中联重工依靠融资租赁、担保和保险的方式销售产品;第四个阶段就是互联网金融,因为传统金融业的客户,包括企业和个人,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和资产管理。在消费信托之前,传统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式不外乎是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但金融业本应发挥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企业想通过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也是困难重重。虽然信托贷款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起到了一定的补充融资作用,但融资成本也为融资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不够完整和真实,造成审贷成本高、贷款风险大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但与金融业缺乏主动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深度了解也息息相关。

对产业方而言,交易成本始终是决定交易的重要因素。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与产业方无法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即做到B2C密切相关,即产业方无法通过准确掌握消费者的偏好而以销定产,目前各种电商如阿里巴巴等,为产业方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但产业方开拓了市场后所需的资金支持又成为发展的掣肘。阿里小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虽然阿里小贷微金融通过公开发行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解决了部分贷款资金的来源问题,并准备在将来引入战略投资者,但这种产融结合也依然局限于以融资为基本方式;而搭建电商平台帮助产业方与消费者对接,实际上是产(产业方)产(电商)结合、而不是产融结合。2012年8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一份研究报告里描述了一幅互联网金融模式完全取代现有金融模式的未来构想: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该报告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此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可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期限匹配、风险定价等交易成本会降低,流程会简化。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在当时看起来还遥不可及的理想图景已经初现雏形。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创新,互联网金融正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形态和新模式,开始与传统金融正面交锋。就信托行业而言,不仅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其他传统金融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呈现逐渐升级的状态。根据麦肯锡和平安信托2013年的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信托行业收入贡献度达39%的通道业务将趋于萎缩乃至消亡;而贡献度达49%的私募投行业务也逐渐受到来自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争抢和挤压。

三、消费信托的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