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综合体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下空间;
1.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西安形成了以明城区为核心的中心城区,这里人流密集,交通拥挤,地面建筑无法满足高密度人口的需要。因此,利用地下空间将部分商业、交通、娱乐、仓储功能转入地下,既可以缓解中心城区商业、交通、人口拥挤的现象,又可以增加城市使用面积,提高经济效益。伴随着东大街地铁建设的发展,地铁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日渐显著。本文就是坐着通过对东大街地下空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建设,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东大街地下空间发展潜力分析
东大街是西安市商业繁华地段之一,产业集中,交通拥堵,人车混行,城市问题突显。东大街两旁汇集各种名牌的服装店、餐饮、娱乐等场所。而在东大街沿线的各色小吃更是络绎不绝。另外购物方面除了临街的各种品牌的专卖店之外,还有开元、民生以及在建的万达购物广场等大型综合购物场所。金融机构、教育、医疗设施配套齐全。城内多数是老建筑物,无法成片拆迁,可供开发的土块都很小,所以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住宅建筑较少,多数将来会外迁,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条件。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地质、土壤等工程设计的因素,还要考虑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在功能、空间关系,以及与周围建筑和城市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地下空间的开发带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根据现场调研的结果,将地下空间的面积和名称进行整理得出(如表一)。
3.东大街地下空间开发动因
3.1消费群体广泛
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商业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商业街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西安市最著名的精品专卖店大都汇集于此,因此东大街成为西安最繁华、最主要的购物区。东大街周边高校、住宅众多,消费群体广泛。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新型功能需求兴起,迫使东大街全面改造和整合。基于消费群体不断扩展,探索东大街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东大街的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2商业、办公及酒店建筑众多
东大街原有一批发展繁荣和附有特色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包括商业、餐饮、停车、住宿、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这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逐渐将地上人流引入地下空间,实现人车分流,发挥地下空间的资源优势。目前,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东大街处于发展变化的活跃期。其原有购物功能逐步衰落和弱化,急需进行结构性调整。
3.3地下交通及人防工程
随着西安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建地铁六号线途径东大街,长41.08千米,共设车站26座,长乐门地下通道已经建成。东大街地下人防工程繁多,布置也较分散,地铁建设应该考虑结合现有地下人防工程进行,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优势。开发时应尽可能地兼具防护功能,增强城市的防灾能力,城市人防工程应与城市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3.4保护古城风貌
西安是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使这里的地面建筑的高度和容积率有很大的限制。在东大街的建设中,为了不破坏古城风貌,建筑高度有一定限制,钟楼和长乐门附近建筑高度和层数都有明确规定。在开发地下空间时,应该避免在视觉上造成对古建筑的影响,保留古城风貌的完整性,开发地下空间为其提供了可供发展的有效措施。
4现状存在问题
4.1开发力度不够
1)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不够
东大街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包括单建式工程和附建式工程,西安的单建工程少,附建工程多。目前东大街还缺少比较有规模的地下街、地下快速路。开发层次主要还是以地下一到二层为主,缺少长远规划,基本是运营者或投资者独立开发,缺少统一和系统的规划意识。开发规模比较小,无法形成系统的地下商业体系,阻碍地下空间长远发展。
2)地下空间分布不均匀
东大街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呈现由西向东依次减少。西侧大型商业综合体较多,地下空间总面积也较大,这里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向东人流和车流则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3)地下空间开发面积小
地下空间开发面积主要在1000~5000的居多,5000以上的大型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数量相对较少,例如开元商场、兴正元商场、万达广场(在建项目)、新天地尹时达地下面积超过5000以外,许多建筑地下空间的面积还保持在1000以下。地下空间难以形成规模,对以后地下空间的全面开发造成阻力,造成资源的浪费。
4.2地下空间利用率低
地下空间根据功能的不同使用率也不同,东大街地下空间一般为宾馆、酒店、商业及地下停车场,根据使用情况的调研,得出不同形式地下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如表二)。即使有地下空间,由于使用不方便和设计的缺陷,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仍然不高。
表二 东大街地下空间利用率
4.3独立分散开发
东大街商业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设计和规划,开发商自行开发地下空间,往往缺乏对该地块及其该地段和周围建筑之间关系的合理的认识,导致地下空间开发相对分散。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混乱,缺少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共享意识。
4.4人车混行
东大街交通量和人流量很大,这里东郊车站较多,人们往往拥挤在车站周围,造成地面交通的拥堵,形成安全隐患,由于地铁建设还不够完善,地面交通状况仍然相对混乱。
4.5功能单一
东大街地下空间功能主要以商业、停车场、库房及设备用房为主,这种单一的功能布局不能打破传统的地下空间的束缚,没有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缺少文化建筑,例如博物馆、图书馆在东大街的数量相对较少,对这些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完全可以将其放在地下,更能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
4.6管理混乱
东大街地下空间的管理比较混乱,许多地下空间的归属不明确,经常出现有很多投资者共同使用地下空间的现象,还有些商家将地下室作为居住空间出租给别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商业街区繁荣发展的保障。
4. 与地铁建设相结合
4.1地铁建设与周边建筑的结合
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相结合,正在修建的地铁六号线贯穿东大街,将地铁与周边大型地下空间通过地下通道连接,例如在开元商场和兴正元,人们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直接抵达这些建筑的内部,不仅可以缩短路径、节约时间,还可以将一部分人流引入地下空间。
4.2形成地下空间体系
地下空间作为特殊条件下的人工环境,与地面空间相比,在空间环境的创造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处理不当,容易使购物者甚至身处地下的经营者产生许多消极的心理反应,。地下商业街应注意相互连同,结合地上建筑的功能和空间形态,将建筑与建筑的地下空间通过通道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道的地下空间网。
5.建议
5.1分层开发
根据调研,东大街即将在东大街设置钟楼、大差事两座地铁站,根据现场调研的结果,东大街地下空间的功能和地面建筑功能的不同,其开发措施也不同:
1)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该结合地面道路的状况进行,结合城市地面道路统一规划。
2)大型的地下公共建筑往往结合广场、绿地进行,满足人流的疏散要求。例如骡马市
广场。
3)地下通道结合地下空间进行,形成地下交通系统,在大型建筑地下空间形成连接。
5.2多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的特点之一是环境相对安静,利用这一特点,将博物馆、图书馆等这些采光要求不高,同时需要环境相对安静的建筑布置咋地下空间,可以较好的解决地上空间不足的状况,又可以提高东大街的文化品位,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
5.3地上与地下建筑协调发展
地下空间开发结合地上建筑,地下空间的规划要与地面建筑使用相关,要与环境协调发展,在城市繁华地段建立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和大型娱乐场所。要根据地上建筑的不同特点,规划建设地下建筑。
5.4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明确地下空间产权归属、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价格等问题予以科学界定。制定相应的地下空间技术、环境、安全、防火疏散等规范。
6.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对城市现有地下空间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以及长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安东大街地下空间现状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时结合现有状况,作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建设方案,实现地下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的发展更优化。
参考文献:
[1]童林旭. 地下建筑学[M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2]常 伟 张道宏 邬连东 基于消费行为特征的商业街功能定位问题研究――西安市东大街调研为例2008年第1期 上海经济研究
[3]胡 璇 王健麟 西安明城区地下空间发展前景的探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年12月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2卷 第7期
[4]李波 浅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
“舟畅川岛 平安相伴”是江门海事局台山海事处、台山市山咀港务局、台山市川岛船务公司三方共建的党建品牌工程。共建三方将通过党建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合力。发挥海事专业优势、政府管理优势、公司执行优势,以“共同创建促合力、软硬并举抓规范、客运管理智能化、船舶适航保安全”四大工作措施为依托,创新制定“高速客船实时风力浪高开航制度”,实行高速客船“一船一档”闭环管理制度和转化“川岛海域陆岛客运船员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应用成果,从船舶管理、船员培养和航线运行3个角度,共筑川岛客运安全管理新常态。
“微笑服务”是这里的招牌
“您好,请从这边上船”、“请小心脚下”、“欢迎来到川山群岛”……美丽大方的导向小姐,彬彬有礼的服务员,到川山群岛旅游,处处可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开车来到山咀港停车场,有专门的服务人员进行引导,走进售票大厅,游客服务中心的咨询台小姐满脸洋溢着微笑,为方便游客,除了窗口式购票,这里还提供微信直接购票的服务。走到检票口,热情的工作人员在前边带路,登船时候,服务人员会小心地帮你把行李提到船上,在山咀港乘船的每一个环节,你都可以享受到这里招牌式的的微笑服务。
“为乘客提供舒适、优美的侯船场所,建设旅客乘船安全通道,方便老、弱、病、残、幼及孕妇上船,这是我们在保障船行安全之外最关注的事情。”台山市川岛船务公司总经理李伦斯介绍,公司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培训员工,要力所能地为游客提供主动服务、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尤其是在三方共建“舟畅川岛 平安相伴”品牌后,公司对员工的微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服务员进行统一培训,要让服务员都能够了解我们主动服务、微笑服务的意义,要保证每名服务员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安全成为第一“硬指标”
川山群岛隶属“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地处中国南海,主要由上川岛、下川岛、漭洲岛以及众多离岛组成,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旅客来岛游玩,岛上常驻居民3.46万人,因为没有桥梁,乘坐高速客船往返陆岛之间成为旅客和本地居民唯一选择,2015年,全年发送旅客量208万人次。同时,随着台山市旅游经济发展和台山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开展,2015台山在五邑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力图以川岛为中心区,赤溪半岛、北陡半岛和镇海湾配套发展,打造滨海旅游产业园,“客运安全”成为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核心民生需求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飞沙滩因景色秀丽自发形成了旅游点,那时候川山群岛并无统一规范的管理,当地居民及游客使用的渡运工具主要为慢船,到了九十年代,渡运工具也不断发展,改用快船“大飞”。“那时候的渡运都是非法营运的,而且航行不规范,一方面航渡安全没保障,另一方面抢客宰客等情况非常严重。”台山市山咀港务局局长陈苗璋说道,2000年以后,山咀港成立了港务局,到了2003年,因行政区域划分,上下川岛两个镇并为川岛镇,随后对川山群岛进行了统一规范化管理,把区域内的个体船只统一合并成立船务公司,进行统一排班管理,随后川山群岛的旅游秩序才终于慢慢规范起来,据统计,2004年川山群岛的年运客量已达到80万人次。
虽然川山群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因该处通航环境复杂,船舶流量大、风浪影响大、浅滩礁石多、航线多且在此交汇、渔船作业频繁等原因,2014年,江门上下川岛至珠海荷包岛长约42海里,宽30海里的水域范围被广东海事局定为辖区十大风险水域之一。如何保障该水域大运量的航行安全,如何做好航运管理工作,是摆在江门海事局台山海事处、台山市山咀港务局和台山市川岛船务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陈苗璋表示,保证航行安全,把安全作为第一硬指标,是山咀港的核心任务。为此,山咀港通过共建来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强化旅客人数统计控制工作,防止船舶超定额运输,实现船岸港口三方每航次人数通报机制;继续完善实时风力浪高开航制度和川岛旅客滞留应急疏散预案,促进川岛旅游业的发展;配合川岛镇政府优化应急夜航工作制度,解决突况下高速客船夜航安全管理问题;建立三方突发事件处置协作工作机制,完善高速客船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船岸应急演习,提高各方应急管理水平;建立船方和海事通航安全隐患通报机制,及时处置通航安全隐患,维护高速客船航线水域安全畅通;争取上级部门制定川岛高速客船航线航行规定,促进高速客船航行安全有序;实行高速客船精细化管理,落实“一船一档、专人负责”工作机制。
特殊天气预防有“绝招”
据了解,当前山咀港共有27艘高速客船,每艘座位在99~139座,总座位数达到2797个,2015年发出的航班高达22000班次。目前由山咀港发航到上川岛、下川岛的航线各一条,日常发船间隔为半小时一班,重大节假日为十五分钟一班,单程需耗时30分钟左右。
江门海事局台山海事处处长陈汉林介绍,虽然川岛水域属于广东十大风险水域之一,但是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各司其职,注重安全航行管理,因此辖区并无发生过航行事故。而此前发生的险情,最早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正值大年三十,从山咀港开往下川岛的王府3号客船,当航行到川岛以北海面时,受大雾影响,偏离航线搁浅,船上赶回家过年的92名岛民和9名船员被困船上,后来各单位迅速救援,最终事件没造成人员伤亡。
“大风大雾、雷阵雨等恶劣天气对航行的影响很大,也是导致航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精确预测天气,是航行安全的前提。”陈汉林介绍,过去山咀港参考广东全省大范围的海面风力预报,经常出现预报风力与川岛实际风力有较大偏差,预报大风出现时间与川岛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有较大出入,导致高速客船停航,游客滞留。为此,台山海事处积极协调气象部门在川岛客运航线水域设立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预报客运航线气象信息,更加精确地预报川岛气象变化,让渡运变得更安全,更有效地避免了危险情况发生。
陈汉林表示,为做好安全航渡工作,台山海事处通过共建,加大对山咀港的科技投入。“一方面我们加快完善港口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提升管理效能,整合各路数据,接入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的功能,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智慧海事监管平台,加强对高速客船航线电子监控和电子巡航等。”他说道,台山海事处还积极加强川岛船务公司岸基通信建设,对高速客船航线进行全覆盖,推进高速客船航线无线通信基站信号覆盖,实时掌握高速客船航班信息。并提高危险货物智能检测水平,防止旅客夹带危险品上船。
下一步要打造港口综合体
“目前我们一年的客流量超200万人次,但是在2000年期间建好的山咀港的建设规模跟新的形势不太适应,山咀港也无法容纳更多的游客。”山咀港务局局长陈苗璋介绍,目前山咀港分为两部分,主体包括码头及售票大厅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而停车场面积有18000平方米,因此下一步规划将把这两个区域合并起来,升级改造为一个集售票、旅客休息、商业、停车等概念于一体的综合体,目前台山海事处、山咀港务局、川岛船务公司三方通过共建,逐步把改造项目落到实处,与相关的开发商进行意向沟通,目前已有初步合作计划。
此外,由于山咀港有27艘客船,而泊位只有5个,所以经常会造成游船加油和与游船的上下客冲突,同时因游艇加油也在港口进行,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山咀港计划在相隔200米远的地方搞一个岸基加油站,解决高速客船加油难问题。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医院、开敞空间、景观设计、信息化、自动化、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加坡与我国同属亚洲,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温湿热。其国内华人比例占到了人口组成的76%,加之历史文化渊源的相似性,使新加坡国内的大型综合医院在总体布局、功能、床位、科室以及管理模式上与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的综合医院有很大程度的类同。但由于两国经济、人口多元性等原因,也使该国的医院设计呈现出特有的地域特色,能够很好的启示我国现代化城市大型医院的建设及发展,丰富医疗建筑设计的思路及手段。
新加坡经济发达,医疗保健系统较为完善。其公立医疗体系由新加坡保健集团和国立保健集团两家大型医疗集团组成。新加坡国内声誉显赫、实力雄厚的大型综合医院均附属于以上两家保健集团。本文的陈述及分析主要来源于陈笃生医院、竹脚妇幼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樟宜综合医院四家医疗机构,其中陈笃生医院属于国保集团,其余均属于新保集团。
新加坡整个国家国土面积较小,城市化程度很高,因此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高,大多数的综合医院都采用高层集中式布局,较少设置采光通风井。医院的裙房部分多为规矩的几何图形占足建设用地,内部设置门急诊、医技等功能单元,上部则为形体丰富多变的高层住院部,建筑形象简洁而不乏味,稳重而不单调,充分体现了医疗建筑形式追随于功能的原则和理性的设计构思。在交通组织上通常是利用建筑平面的多个方向结合城市地形,设计上下行车道通往设置在不同楼层的出入口,以实现门诊、急诊、住院、供应、污物各类车辆的分流。在门急诊、住院等主要入口处设置可供多辆汽车停靠的大雨蓬方便患者通行。其实上述医院的选址与国内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牌医院所处地域十分类似,但是新加坡的医疗集团充分挖掘了城市公共资源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他们引入市政资金在医院和商业综合体两者间架设空中连廊及传送带,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为医院和商业设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图1)。
由于建筑裙房基本占满了建设用地,院区内除设置必要的道路交通外基本已无空间用于地面景观。因此,新加坡建筑师在内庭、开敞空间、裙房屋面等节点做足了文章,设计出诸多可供患者、家属和员工使用的景观。由于地处热带,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非常有利于浅覆土植物的生长;同时,此种气候也为医院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不设置集中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利用开敞庭院、外廊形成进风通道,利用中庭、内院的“烟囱效应”引导气流组织,形成自然、生态的内部循环系统。走在医疗楼里可以观赏开敞主街外美丽的花园;驻足在屋顶庭院,水吧、餐饮散落其中,阵阵轻松的休闲气息油然而生(图2)。此类案例可作为优秀典范,启示我国的南方城市医院设计创造出多层面、空间化的立体景观和生态的微气候组织模式,从而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新加坡虽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提倡小病能够在就近的社保诊所治疗,并由此分流了大量患者,但是需要到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的人数仍居高不下,这与国内目前的就医模式基本类似。在国内,患者早已习惯了大医院挂号难、等候久、人满为患的医疗环境,但这一切似乎在新加坡医院里很难看到。得益于其内部的高度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及人性化软件系统的合理运用,使医院这一庞大复杂的机构运行得井井有条。患者在挂号大厅入口处通过自助取号、电话预约、或是刷卡登记后便可到挂号大厅内等候休息,待大屏幕显示所取号码时前往挂号窗口办理。挂号结束后,患者可直接前往分布在各楼层科室外部的等候厅候诊,待大屏幕上显示出患者号码和诊室门号时,便可在护士的引导下进入诊区就诊。每个诊室的门上方都能显示就诊患者的号码,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门边挂有在岗医生姓名的卡槽,以方便复诊患者(图3)。挂号厅、候诊厅等区域也按服务人群的不同分为普通和贵宾两种等级。令人欣慰的是,上述信息系统在国内某些新建的大型综合医院内已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值得大力推广。
新加坡医院的病房设置和我国的区别较大,基本分为 A、B1、B2、C四个等级。其中C级为8~10人的无门、分隔墙的大空间开敞病房,仅靠相邻两排病床头部间的矮墙来分隔连续的柱网开间。因此,护士站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监护可谓是一览无余,但也由此导致患者只能通过拉起滑帘来保护个人隐私。此类病房室内没有空调系统,只安装吊扇或小的风扇,通过开启的外窗进行通风和降温,因此层高通常会增加至4.8m以上来改善自然通风效果。B2级病房为6人间,每个柱网间均设置分隔墙,病房入口方向除门洞外还设置了完整墙面提高了患者的隐蔽性,此类病房也采用自然通风(图4)。B1级病房是在一个柱网内设置4张病床,各单元间设置分隔墙,入口处设置围墙和门的病房类型。从此类病房开始,室内采用空调系统,因此层高也恢复到通常的3.9m左右。A级病房基本上和国内的2人间病房条件相当,在必要时也可取消一床作为单人病房使用。某些医院设有少量的A+级病房,基本等同于国内的单人病房或套间。在新加坡,政府对A、B1、B2、C的津贴率分别为0%、20%、65%和89%,而病人应选择哪级病房是根据其收入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低收入的病人应住条件相对低的病房而产生更低的个人费用,而高收入人群则有义务去投入更多的资金选择高档病房,从而在保护了低收入人群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体现了高收入者的社会地位。目前,国内公立大型综合医院(享受医保)住院部普遍配置为三人间大量、两人间为中、一人间少量,床位总体不足,经常出现患者抢床位的现象。曾经有院方戏称,同样是配备独立卫生间、电视等基本设施,医院二人间病房日总收入还不及快捷酒店标准间价格的一半。如此看来,我国医院建设的投入产出比的确很高,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尤其是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还不及新加坡,并且目前医疗资源明显不足且分配不均衡,过多的提高建设标准,其实就是给医疗保险体系、社会资源分配增加更多的负担。在此提前下,新加坡的分级制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创作出能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医疗建筑提供线索和启示。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以及全市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全面实施园林绿化增量提质、环境容貌综合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着力改变面貌、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城市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净、绿、亮、序、美”的生态宜居城市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城乡规划管理。建立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实施机制,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并通过省市审批。完成鲜虞街商业街、伏羲公园北侧文体中心、伏羲大街、东名街、京新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5项重点地段详细城市设计。落实全省“双百工程”要求,重点打造南环路景观街道、新华路地道桥景观节点和灰姑娘城堡精品建筑。
—园林绿化建设。举全市之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突出抓好增绿、提质两大任务,综合运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立体绿化等手段,确保绿地率达到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2平米,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环境容貌整治。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容貌“三治”活动,在城区建筑治违、环境卫生治脏、容貌秩序治乱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再打造育才街、礼堂街、新华路、东名街4条样板路,城市“违脏乱”现象得到有效整治。高标准建设新开路标志性街道以及西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
—县城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着力提高城管队伍综合执法水平,大力推行网格化、规范化、人性化执法;加强夜景照明工程建设,确保亮灯率达到98%以上,提升城市夜景亮化水平。继续推进违法违规房地产项目处置,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城市燃气、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
—住房建设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争创一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集中供热面积的20%以上。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投融资平台建设。完成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组建工作,加大与上级发改、建设、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和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奖补、扶持及金融借贷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现100%入库。
—工程质量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20%以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
—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监管,提升城市供水、供热保障能力,开展燃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规范水、气、热、桥等重点领域防范措施,确保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园林建设步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1.合理布局公园建设。注重功能与景观并重,历史与现代并存,高标准、高效率抓好占地200亩的伏羲公园、占地161亩的西环公园、占地286亩的高架桥森林公园、占地700亩的动漫公园、占地36亩的新华东路公园,力争6月底前伏羲公园、西环公园、高架桥森林公园、新华东路公园等工程竣工投用,7月底前动漫公园初具规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90万平米以上。
2.加快绿道绿廊建设进度。严格按照《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等技术性文件要求,高标准抓好全长5公里的北环路绿道绿廊建设,栽植乔灌木2.5万株,地被植物3.3万平方米,铺装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紫藤廊架38处,合理设置驿站、坐椅、标识等服务设施,确保6月份竣工投用,打造绿化迎宾线。
3.抓好街道、公园提升改造。以“一园一景、一街一景”为目标,采取分层次、高密度补栽补种等形式,对现有南环路、礼堂街、新华路等主干道及花园广场、百福园等公园绿地进行高标准绿化改造提升,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区域配置法桐、国槐、木槿、海棠等各类乔灌木,对缺株的一律进行补种,对露土的一律进行补植,对私自设立的出入口一律破硬绿化,4月底前栽植国槐、法桐等乔灌木4.5万株以上、地被植物1.9万平米以上,切实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4.开展对标行动。严格按照《省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和《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认真对照5大类42项验收标准,明确任务、标准、时限,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绿化“六进”等工作,逐项整治、逐项完善、逐项提高,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指标。
(二)深化容貌整治,提高管理水平
5.突出环境容貌综合整治。以解决主次干道两侧、公园广场、车站周边、城乡结合部、出入口、城中村等部位的“脏乱违”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容貌整治。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停车场,构建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违脏乱”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积极创建育才街、礼堂街、新华路、东名街等4条样板路,高标准建设新开路标志性街道以及西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大环卫保洁资金投入,环卫工人增加到220人,环卫人员待遇按保洁面积核算,每月人均不低于1000元,建设桥西垃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新购置2台清扫车、2台摆臂车、1台洒水车,新增12个垃圾收集站点,推行机械清扫主街主路、人工清扫小街小巷的全覆盖保洁方式,力争机械清扫率年底达到47%以上,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大力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系统,逐步淘汰市医院西侧、孝德小学东侧、一中东侧等地上垃圾点,增加果皮箱、垃圾箱、清运车辆等基础设施,解决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过程中的脏、臭和遗洒等问题。
6.提高环卫保洁覆盖面。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每天7:00前完成第一次普扫,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不间断巡回保洁。严格按清扫保洁标准作业,新开路、礼堂街等样板街街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他主次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30分钟。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重点对建新街、新兴路、邮电街、幸福路进行治理,充实主干街道、背街小巷环卫管理力量,力争年底前,主干道、重点区域以及内街小巷、“城中村”、沿街门店清扫保洁质量基本达到“六净五无”标准。
7.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城市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定标准、定奖惩”五定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继续扩大“五包”签订范围,加强对沿街门店和单位的检查、监督与考核。依托公安、交警监控平台,把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纳入系统,配齐监督员队伍,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8.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制定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行业服务标准,把价格标准、报修服务、投诉反馈等作为公开承诺的重点,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职能、服务承诺及监督电话,确定违反承诺处罚措施,提高投诉办结率、维修及时率、抢修及时率。
(三)加强规划管理,塑造风貌特色
9.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尽快完成交通、工程管线及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改,6月底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查工作,同时完成南环路景观街道、新华路地道桥景观节点和灰姑娘城堡精品建筑设计方案的申报;9月底完成城市全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与审批;年底前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的审批。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景观风貌规划(城市总体设计)、综合交通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工程管线及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按照《全省规划展馆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加快规划展馆建设,力争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覆盖城市全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编制、申报工作,建成数字规划系统。
10.增强规划执行和监督能力。按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编制与审批工作,并在总体城市设计指导下,完成南环路、新华路地道桥等景观节点的详细性城市设计。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动漫文化,通过设置雕塑、园林小品、栽植乡土树种等形式,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当中,重点建设一批体现羲皇圣里、创意之城、空港城市特点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理清规划执法的职能分工,强化规划局、综合执法局、国土局等部门职责分工与协调。开展规划执法专项检查活动,对突出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加强工业用地规划许可管理。强化厂房总图技术审查,严格落实工业建设用地标准和控制指标,切实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11.抓好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8月底前竣工投用新华路地道桥,年内完成新华路、路西延,建新街南延,新华路、新兴路改造等工程,实施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县城扩容提质,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加快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比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20%以上。加快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推进下沉式绿地、透水性道路、重点部位调蓄池等设施建设。加强县城夜景照明管理,对路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提升亮化水平。
12.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2.4亿元的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年内完成厂内首站建设及部分路段的高温热水管网铺设,根据热网工程进展,科学建设热水换热站,改善居民供热质量。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完善供热计量价格及收费政策,新建住宅小区一律实行供热分户计量,对达不到标准的,任何单位不予立项、审批、验收,力争到2014年底住宅计量收费面积占住宅集中供热面积的20%以上。鼓励使用燃气、地热、工业余热、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进行供热,提高集中供热能力。延伸城市供水管网,铺设北环路、新华路(轻贸街—京新大街)、长杨路(东环路—经一路)、建新街等路段供水管道。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完成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合理配套建设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积极争取省级健身活动中心项目扶持资金用于建设。实施城建便民工程,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游园绿地、健身娱乐、报栏书亭、水冲公厕等方便百姓生活的设施。
13.提高县城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积极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国家城镇污水处理配套奖补资金为依托,争取污水处理配套专项资金1500万元,年内完成新华路、路等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按期完成核定的“十二五”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任务。强化污水处理运行,年内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同时加强第一污水厂运行管理,完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确保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推广地沉式垃圾池和压缩式中转站,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实施动态管理,7月底前完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级评定工作。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两费的收缴率达到80%以上,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五)推进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14.推进城中村改造。组织开展城中村调查摸底,详细摸排土地性质、产权归属、住户人口、房屋情况等内容,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规范实施”的思路,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年内启动路以南、礼堂街以东的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高城市的居住条件。
15.全面实施保障房并轨。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工建设步伐,年内完成800套限价房、192户棚户区改造任务,6月底,项目的开工率达到50%以上,竣工率达到30%以上;8月底,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竣工率达到60%以上,入住率达到50%以上;10月底前项目100%开工且手续齐全,11月底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四房”并轨工作,实行梯度保障、共有产权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并轨工作顺利推进。并轨后要坚持保租控售、先租后售,实行差别化租金、分档补贴;对购置型保障房,探索完善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同时加强县城物业管理,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管理覆盖率达到60%。
(六)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互动
16.促进产城融合,提高产业聚集。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优化整合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市集中,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将产业园区用地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用地范围,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建成新型的产城融合区。着力培养医药化工、食品轻工超十亿元的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医药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食品轻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203省道拓宽改造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203省路南侧、京石高速西侧主、次道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开发框架。着力抓好区内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的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服务档次。提高产业聚集度,科学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商业设施由线性开发向块状开发转变,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商业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七)推动改革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17.推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加快现有城建平台公司资产、资源整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建设。积极争取省住建厅、财政厅资金支持,确保每年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
18.拓展投融资渠道。依托省发改委建立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发行工作推进机制,探索企业债发行“种子”培育制度,争取扩大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融资比例。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财政补助、市场运作”的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的市场化建设新途径,大力破解土地、资金、管理等制约因素,形成政府、企业的双赢局面。
(八)强化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品质
19.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工作意见》,构建从市场到现场、从设计到验收的闭合式管理制度。开展工程质量巡查,全年工程质量巡查暗访不少于3次,单位工程不少于100项。重点工程全部纳入质量巡查范围,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督信息共享。加强对施工现场量化考核,加强企业信用评价的督导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5%以上,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效果。
20.深化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标准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工程的日常监督检查。开展工程文明施工和标准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工程文明工地。推行绿色施工,打造绿色施工示范工地。每季度组织不少于2次施工现场观摩会,抓典型、树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1.抓好施工扬尘治理。规范施工工地管理,严格落实《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抓启动、全推开、建长效。5月底主城区内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达标率达到97%以上。完善扬尘治理突出企业投标加分制、扬尘治理承诺制、治理措施费计取、信用评价挂钩等政策,推进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各级督导责任,组织不少于2次现场观摩,确保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工作扎实落到实处。
22.推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新建建筑100%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强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执行严格的监管问责制。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年内力争获得3项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加强县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指挥部及办公室、工作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精干力量,负责县城建设及创园工作的日常组织、工作调度、督导检查、信息汇总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实行四大班子领导责任分包制,实行“一个工程、一位领导、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推进、狠抓攻坚克难、狠抓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包领导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顺利扎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