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与家庭教育

诚信与家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信与家庭教育

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诚信;家庭;教育

影响儿童诚信品质发展的三要素,通常我们认为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然而家庭教育对儿童诚信品格的培养却显得更为直接和深刻,其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生活和接受教育第一步都是在家庭里,而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诚信教育,为下一步儿童走向社会奠定好基础。

近几年,各科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人家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儿童大脑的结构由他早期在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影响下的早期经验决定,并且会对他以后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神经元结构的密度和效率由大脑敏感期接受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所以,在婴儿初出生起,就要开始诚信教育。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也”。”正所谓“早谕教最急”方能“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

家庭教育之长期性。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早期优势,从儿童出生之日甚至是出生之前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代杜会中,各种形式的胎教和“0岁方案”,标示着家庭教育的启动。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家庭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成家立业,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儿童在不断长大,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是不管他们远在何处,都割不断与家庭的联系,都要聆听父母的教导。所以,对儿童的诚信教育,既是一个早期工程,又是一个持久“作战”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延续性又可以叫做继续性。大人在小的时候从自己家庭里接受了家长的教育,长大后,大人也在用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自己的后代,所用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是从长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所以说,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造就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感染性也可以称为渗透性。这一性能是指儿童平时生活的家庭各方各面的因素,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对儿童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通过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由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统一性决定。家庭成员这宰的生活习惯,文化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家长的爱好等等都会在儿童的心灵里在耳儒目染的渗透感染。所以,家长对诚信品质的践行程度能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对诚信行为的效仿度。

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家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天天的生活当中教育孩子。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伴随着家庭生活的进程展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只是同孩子谈话,教导,吩咐。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当父母不在的时候,都可以影响到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怎样穿衣服,怎么样跟人说话,如何表示喜欢和不喜欢,如何对待朋友和敌人,如何笑,如果吃饭,如何读书……所有的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都会起到教育意义。”

诚信教育的客体和实现诚信行为的主体都是儿童,在家庭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即生活之中进行着一种具体的真实的实践活动。诚信教育是以家长用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对子女影响,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样的时间,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或者有计划或无计划;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高度融合性,才能使家庭教育的这种影响成为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系列,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发展子女的诚信品质。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就是这种所谓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就迈进了2017年。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向广大读者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被视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体系,而其中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最基础教育。曾以穿衣服扣扣子槔,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家庭教育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强调:“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如何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根本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要时时处处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倡导良好的家风家教,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要在孩子心中从小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长大后接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需要广大家庭和家长的努力,但它也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家庭教育纳入了国家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同时,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家庭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亲爱的读者和家长朋友们,新的一年,新的任务,家庭教育事业已走向新的征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构建幸福和谐家庭、发展功德无量的家庭教育事业而奋斗!

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一、用爱心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对周围的人存在恐惧或敌对心理,处处设防。班内曾有一位叫健强的同学,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头脑非常聪明,但讨厌身边所有的人,对谁都看不顺眼,逆反心理特别强,让他写时他乱画,让他读时他的语调非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不可。他这样表现时,老师若是严厉制止他,他会气鼓鼓地说不上学了,假如老师处处哄着他,他会更加肆无忌惮,随心所欲。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采用“两面真”的教育方法——他表现好时,真心地疼爱他,真诚地表扬他;他出现问题时,我巧妙地批评他,就事论事,循序渐进。通过反复的疏导、磨合,他才渐渐接受了我的教育,慢慢地成为一名阳光男孩。亲身教育经历使我感受到,师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更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二、环境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温床

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内在的心理。如教室布置得整洁、干净;教学气氛轻松、和谐,都会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创造条件。因为人的心理和情绪会随环境变化。中队长郝率同学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课经常闭紧嘴巴,眼睛往下看,闷头沉思,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方法,让多彩有趣的课堂活动占据她的心,还请她担任组长,组织同学讨论交流,长此以往,渐渐地就培养了她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因此,班级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能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创造外在条件。

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其乐观、自信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孩子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压抑、低落的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上课时虽然听懂了也不敢举手回答;写作业时,一点也不相信自己,非看一眼别人的,才能相信自己是对的,才敢下笔,而且长期封闭内心。我班学生东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原来经常打人,或者故意吃零食来发泄自己的内心压力。针对他的情况,我常常找他谈心,解开东凯的心里疙瘩,表扬他有犯错后能主动承认的好品质,慢慢地,各科老师开始表扬他有进步了。在班级管理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就能逐渐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品格。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载体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要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拔河比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别小看一场比赛,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李君同学从小失去母亲,家境不太好,体质也比较弱。她不会跳绳,所以不愿意参加班级的跳绳活动。我以此为切入点,发动全班同学想办法教她,当李君能连续跳三个时,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起掌来。从那以后,她开朗了很多,而且也积极参加了班级举行的树叶贴画、绘画、写字、作文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但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适应现实环境,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

五、责任感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内动力

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家庭关心程度

大多数中学生从高中开始住校生活,由于面临的是高考,所以高中阶段是学生时代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同时,高中生的年龄恰好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加上中国国情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解决高中住校生的心理状况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的调查,以及家庭关心程度对其影响做了分析,旨在为改善高中住校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做出理论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对山东省实验中学及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高一至高三住校生共769名以及走读生657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为无精神疾病并自愿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调查学生1426名,其中男生923名,女生503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76±1.12)岁。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陪伴时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频率、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次数等。

(2)焦虑自评量表(SAS)。SAS含有20个项目,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每个症状按出现频度分为4级评分。正反向计分,将所得总分乘以系数1.25为标准分,按照国内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重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调查方法。本调查符合伦理道德委员会要求,并同意学生随时退出调查。调查安排在不影响学生上课和考试的学期中期,在调查开始前,由调查人员将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学生讲述清楚,要求学生独自完成问卷,并由调查者集体回收。共发放问卷142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96%。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对父母相关因素与学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以P

二、调查结果

1. 1397名学生焦虑发生情况

1397名高中生焦虑发生率为26.33%,其中住校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2.41%,走读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0.25%,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所有学生中轻度焦虑发生率为20.3%,中度焦虑发生率为5.7%,重度焦虑发生率为0.33%。

2.住校生父母相关情况

调查学生父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426人,占55.39%;高中及以下343人,占45.61%。母亲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216人,占28.08%;大学及以下550人,占71.52%。

3.父母关心程度与住校生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获得父母对住校生关心程度的信息,将其中父母的关心程度包括生活关怀、互相沟通、表扬与鼓励,陪伴时间分别赋值进行相关分析,详见表2和表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关心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P

结论:高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相比,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住校生,父母的各种方式的关心可以显著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由此家庭关心程度可以有效改善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

三、讨论

焦虑是情绪的一种,焦虑的发生通常与紧张性事件有关,医学概念上的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焦虑在通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对于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高考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质的飞跃,年龄在15~18岁之间,这正是个体生理、心理开始趋于成熟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相对于初中阶段,压力骤增,学习任务繁重,并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开始住校生活,住校生活使学生面临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就餐、住宿、与室友的相处,作息纪律的约束,都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压力和困惑。离开父母使得住校生的精神寄托减少,很多事情自己面对,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本文研究中,住校生与走读生的焦虑情绪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研究通过我们对父母各种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及时沟通、鼓励、表扬,每周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可以显著缓解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示父母要尽量在孩子周末回到家中时,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尽量多陪伴孩子,聆听、沟通、排解、鼓励,可以有效地缓解高中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本研究为如何减轻住校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幼儿健康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教育理念一、家庭环境教育理念的讨论

幼儿从出生到三岁左右是接受事物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之中,是在父母的关照和影响之下成长的。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时候就要求家长格外重视家庭环境氛围的营造。

1.家庭诚信教育

孩子的诚信状况,相对于外部因素,只有家长掌握地最清楚,所以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弱点。当幼儿首次出现不讲信用的行为时,他自己心中也满是恐慌,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及时与孩子交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在培养幼儿诚信品质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尊重孩子

家庭教育最忌讳家长用命令、威胁、讽刺甚至暴力来管束孩子,这样极易损伤幼儿的自尊心,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相反,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则保证了孩子可以得到足够的理解与尊重。

(2)培养责任感

从小养成责任心的好习惯是保证孩子拥有诚信品质的内在要求。责任心强,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但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还能让孩子的诚信品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3)在实际行动中培养诚信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感受一些关于诚信的生活经历,让孩子亲身体会,从而对诚信有深入的理解。

2.家庭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到孩子的素质培养,比如“诚信”的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等,都需要家长用心观察用心培养。

3.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是家庭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是幼儿的素质培养还是行为习惯培养,都离不开父母所树立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就是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天真的思维。要想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需要父母一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家长就不要找各种借口熬夜赖床;要想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家长就要及时清理个人及家庭卫生。这些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孩子的发展,家长一定要重视。

4.家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

赌博、电视音响、生意、夫妻关系不和等一系列家庭软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模仿能力极强的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效仿,而且一旦幼儿时期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很难改正,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能因为自身或者其他因素而忽略放纵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的持续。

5.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一种严而有度、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爱是教育的基础,父母要在情感生活上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对于幼儿过度任性、极度过分的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并对幼儿讲解道理。至于严格要求,是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孩子的,要对幼儿有科学方法地进行诱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学校环境教育理念的讨论

幼儿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样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有极强烈的自主渴求,自主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在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时,绝不能有教师的操纵,相反,教师要去引导和迎合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自主活动、引导自主活动、启发教育幼儿来诱发幼儿自主欲望、培养幼儿自主习惯、发展幼儿自主能力。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和思维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培养自主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幼儿与小朋友之间的尊重能力、分享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来达到培养目标。

(1)尊重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文明交往,通过游戏比如角色互换等来深刻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要尊重他人。

(2)分享意识的培养

幼儿最珍视的东西不外乎食物和玩具,教师可以诱导幼儿在享受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时,与小朋友共同分享。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诱导方法,不能强迫不能欺骗,要耐心向幼儿讲明白和朋友“分享”的快乐。

(3)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需要大家参与的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的教室布置等带领幼儿共同装扮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提醒幼儿要有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幼儿与老师、父母之间的交往能力,通过不断的交往训练和游戏训练,反复强化,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下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