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最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泸州地处川南,长江上游,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城市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年来,泸州以实施大城市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努力推进大城市建设、特色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及“和谐城市”建设,把泸州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创业、政通人和的魅力城市。
一、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规模适度的大城市
通过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我市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城市化率为34%,建成区面积上升到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6万人,提前5年达到2010年的规划建设规模,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半岛为中心,由六大组团构成的大城市雏形。以此为基础继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川、滇、黔、渝毗邻区域的现代化大城市是泸州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是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来带动大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各组团内部道路网络日趋完善,已建成长江一桥、长江二桥、沱江一桥、沱江二桥等四座城市桥梁。在建的绕城公路环线、泰安长江大桥、沱江龙西大桥和进入前期工作阶段的沱江一桥复线桥、茜草长江大桥的实施,将实现与城市六大组团的紧密联系。即将动工的宜、泸、渝高速公路将实现与成渝经济圈的密切沟通。在建的川黔铁路和即将开工的川黔高速公路,将加强与泛珠江三角地区的交流往来。长江航道的疏通,使千吨以上轮船可常年通达,与华东和长江三角地区紧密相连。开通了北京、广州、贵阳、昆明等重要城市的航班,成为四川第二大航空港。城市供水、供气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分担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公用行业全部实行特许经营。
二是加强城市功能分区建设。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先行发展城北和城西新区,舒展中心半岛城市功能,完善和提升主城区服务功能,强化城市核心区的地位。加强城市延伸区建设,依托现有各组团产业基础,发展工业、第三产业等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形成各分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东西相连、南北互动的城区格局,努力把城市打造成为全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务中心、现代服务核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增加泸州在川滇黔渝毗邻地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三是做大做强建筑产业。大城市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建筑产业作支撑。目前,我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增加值20亿元,有建筑企业236家,从业人员约22万人,占总人口的5%,保持了年均建筑劳务输出18万人的规模,施工队伍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和老挝等国。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转变。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优化行业结构,促进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平衡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资本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建筑业对外发展战略,以总承包带动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以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辅助总承包。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建筑劳务输出开拓力度,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外、省外、海外的市场占有率,打造泸州建筑品牌。鼓励建筑业企业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组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企业和集团。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勘察设计市场、监理市场,为建筑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深化规划编制和管理,建设山水特色城市
泸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东接重庆,西邻云、贵,长(江)沱(江)两江交汇,拥有独特的山水风貌特色。泸州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闻名中外的酒城。将现已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的泸州,建设成为一座有特色的精品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新的主要方向。
一是规划编制向纵深突破。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的特性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滇、黔、渝毗邻区域的中心城市,四川省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城市。在总规指导下,相继完成了各片区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区提供了规划依据。同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等专业规划。今年,我们又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总体规划,制定了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准则。目前,正在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对泸州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挖掘提升,赋予新的内涵。即将开展沱江两岸、西干道概念性城市设计,展现滨江风貌,描绘城市建筑风格和干道特色;编制城市色彩、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勾画多彩泸州、畅通泸州。
二是科学管理城市规划。健全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规委会,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实施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控制滨江地区风貌特色、城市建筑高度、建筑风格与干道风貌。加强对土地出让、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论证的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围绕港口城市、西部化工城及工业园区建设搞好规划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推行“阳光规划”,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和规划听政制度,实现网上规划公开。
三是开展旧城包装整治。编制旧城包装整治规划,逐步实施老城区包装整治。探索旧城改造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核心区形象。
四是突出港口城市特色。泸州是四川省唯一列入全国28个内河港口的城市。我们抓住泸州港作为我省长江出海第一港的地域优势和经济价值,加强了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引导港口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大型集装箱泊位和专业化深水码头。利用水运优势,引进项目,发展沿江产业,打造临港产业园区。发挥港口工业扩散效应,推动产业向腹地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以扩大辐射功能为重点,以中心港区为核心的协同竞争、错位发展的港口群落,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
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泸州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江滨江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大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金诺・御景山居工程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开发项目。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又确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
一是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建立了创建工作机制,实行创建目标管理。通过抓城市道路绿化、抓单位和居住区绿化、抓立体绿化、抓公园绿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绿化认建认养活动以及推动园林绿化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等形式,加快城市绿地建设。深化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划定城市绿地,严格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管理办法。力争3-5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二是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注意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确保住宅小区上规模成片开发,强化小区配套和环境建设,提高住宅小区的品质。抓环境景观和园林绿化设计,将其纳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建立完善试点小区的竣工验收公示制度,让开发产品接受市场监督。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强实力、提高素质、做大做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在全省率先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健全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切实稳定住房价格。规范物业管理,建立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制度,规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完善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拆迁行为,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实行拆迁补偿资金监管制度,严格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四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国“六条”,控制住房结构比例,保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供给,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需求。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建立廉租房制度,以租金补贴方式解决了1000户城市特困户住房问题,切实保障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正在实施已编制的住房建设规划。
四、有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
近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市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推进建设领域科技进步,探索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路子。
一是全面推行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节能标准规范,加强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核准等环节的节能监督管理,实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备案。抓示范小区,以点带面推广住宅工程节能技术和经验。金诺小区运用十多种建筑节能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加强建设科技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大膜板、房屋节能保温等新技术。建设商品混凝土预拌站,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及新型墙材。逐步推广改善城市供水管网、分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净化污水的技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已着手开展与园林城市创建相关的课题研究。
三是加快城建信息化建设。利用世行贷款建立的GIS系统已广泛运用到规划、房管、建筑、市政和园林绿化等重点行业。正在建立以GPS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集成智能公交系统和城市天然气远程监控系统。
五、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建设涉及面宽,社会影响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较多。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维护好群众利益,解决好遗留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