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音乐的魅力

古典音乐的魅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音乐的魅力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艺术是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形式中最为充满灵性的伟大创造。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明产物、一种文化,其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语言、宗教、生产生活方式及审美理念等有着重要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典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在人类的艺术空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不仅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波动,而且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引导作用也是巨大的。

一、新世纪古典音乐的发展现状

据全球各大唱片公司对其所发售的古典音乐唱片销售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古典音乐的市场消费能力不足,市场发展形势日趋低迷。在我国,古典音乐的市场消费情况令人堪忧,各种风格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发展状况日益严峻。各大歌剧院、音乐演奏厅中,青年消费者所占比重很少,以中老年人为主。因而必须拓展青年消费群体,拓展青年消费市场需求,吸引更多的古典音乐年轻消费群体,为古典音乐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才能够促进我国古典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古典音乐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

1、音乐教育思想的落后

在我国,古典音乐的教育向来不是以审美和欣赏为主的,多数学校之所以开设古典音乐课只是应对素质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育的主要课程为主,并未给予音乐课以应有的重视;而多数孩子在童年时期就接受古典音乐教育,也是出于竞争、获奖、应试的考虑,片面追求功利性,偏离了正确的古典音乐教育方向,造成资源浪费;许多年轻人对于古典与流行音乐缺乏基本的鉴别与欣赏能力,只是沉迷于流行音乐肤浅的歌词之中,丧失了对美的基本理解。

2、古典音乐的时代距离感

现代社会是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的社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同时摒弃过时信息,事物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流行音乐就是在这样快速运转社会节奏中产生出来的,它不断的推陈出新,紧随社会前进步伐,以缓解人们所要面临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古典音乐则是人们所创作出来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保留下来的音乐精华,它不以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任何形式的变化,其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的背景,因而也就难以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产生时代距离感。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创作,最初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以表达作者对于大革命所寄予的理想,歌颂翻天覆地、摧枯拉朽式的资本主义革命带给人们的精神振奋感。如果现代社会的人对于这首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不甚了解,就很难把握其所具有艺术价值。

三、新世纪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展望

1、立足于青年消费群体,增加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量

古典音乐的市场需求拓展,必须立足于青年消费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人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古典音乐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古典音乐的青年群体市场的开拓,要紧密结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抓住青年音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时期,古典音乐的市场拓展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宣传,扩大古典音乐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古典音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青年人在奇妙的旋律中舒展身心,沉浸于古典音乐中,培养其高尚的音乐情怀,让浸透着人文精华的古典音乐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古典音乐的聆听与欣赏,能够使得人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实现精神的交流与沟通;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大师的创作理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净化和升华人们的心灵,进而对古典音乐产生更好的憧憬和幻想。

2、加大对古典音乐的宣传与推广,拓展年轻群体的市场需求

古典音乐的欣赏不同于流行音乐,它如同一项充满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及娱乐性的游戏,在不知道游戏规则及玩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感。但在熟悉了游戏的运作环境、游戏规则之后,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典音乐亦是如此,起初,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是费力的,是很难接受的,它不能够像现代流行音乐那样为年轻群体带来节奏的与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当年轻群体感受到古典音乐的内在美之后,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继而保持持久的兴趣。因而,加强古典音乐的市场宣传,借鉴现代流行音乐的包装手法,是古典音乐适应年轻消费群体所作的必然性选择。在对古典音乐的音像制品营销及宣传方面,要进行现代化的包装和改进,可在各大音乐艺术院校进行古典音乐的宣传与推广,邀请知名度高的影视形象代言人或音乐艺术家为古典音乐代言,实现古典音乐营销和宣传手段的创新。

3、要培养起年轻消费群体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古典音乐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年轻群体的支持与发展,才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必须培养起年轻人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实现古典音乐的创新性发展。我国在进行古典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掺杂了太多错误的思想,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作为古典音乐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古典音乐教育过程中对美的欣赏和感知,也就难以做到真正有效的完成古典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更不可能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对年轻群体进行古典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在开发年轻群体市场中,都必须始终正确对待古典音乐的内在价值,去除多余的复杂成分。

新时期,年轻群体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与流行音乐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立足于古典音乐本身的内涵与价值,从唯美角度欣赏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的宣传方面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让古典音乐更加贴合实际,从而让年轻人享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起自己高尚音乐道德和审美情操。

结语

总之,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它所体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和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是其他流行音乐所无法代替的。随着新世纪人们对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古典音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审美元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但古典音乐在宣传和包装,年轻消费群体的拓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古典音乐的宣传者与推广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古典音乐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费元洪.对古典音乐现状的一些思考[J].音乐爱好者,2006,(02).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第2篇

一、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关系

古典音乐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历史悠久、价值持久的音乐称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深厚意蕴和宏大架构。古典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历经时代变迁,能够传承下来,说明其中必定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价值。与古典音乐相对的则是现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在现代音乐书籍中,通常情况下,人们把通俗易懂、流传范围广泛的大众音乐定义为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比较起来,流行音乐更加强调情感描述的现实性、简单性和质朴性,具有短小精悍、音域不宽、容易传唱等特点。虽然古典与流行二者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基本构成、情感表达方面具有一致性,因而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从当前的音乐创作来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明显的融合趋势,一方面,部分古典音乐家不断创新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式、音乐形式及表达技巧等,把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因而使得一些古典音乐显示出融会流行音乐元素的全新面貌。另一方面,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流行音乐时更是融入了很多古典音乐的元素。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他的一些音乐在歌词、旋律中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这种把古典音乐现代化的新式流行音乐创作,不仅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有利于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当前,大学音乐教学内容都涉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但二者是分离的,还未实现有机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因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结构。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音乐知识,而且可以明确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方面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当前,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太过高雅、严肃,因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古典音乐教学中。而如果教师能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古典音乐却提不起兴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不高,对古典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因而无法学习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面和欣赏面较为狭窄。对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地给学生讲解相关音乐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忽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外,还要为学生挖掘更多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了解深层次的音乐知识。此外,在当前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古典音乐,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古典音乐。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古典音乐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肖邦的《夜曲》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水平。但教师要注意,在这个强调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也要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最好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让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例如,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控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投入自己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使演唱具有灵魂,才会引发观众共鸣,从而使学生不断自觉督促自己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学生欣赏音乐”的被动接受模式。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音乐课堂效率低。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一些活泼的教学活动,并注重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为教学内容(众所周知,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是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典范),让学生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梦中的婚礼》《茉莉花》等钢琴曲,然后找出其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痕迹。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过欣赏和探究,不但能够了解更多音乐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魅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除此之外,大学音乐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音乐表演的机会,如举办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汇的机会。这些音乐实践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应用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影音乐 古典音乐运用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具有抒情、剧作、背景气氛、贯穿结构等美学作用和功能,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它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有的电影音乐因其在影片中的特殊魅力而超越了电影本身,从而单独分离出来灌制成唱片而独立发行销售。在电影音乐中除了片头配乐、片尾曲和主题歌以外都是“提示音乐”,简短的悦耳音乐,有时只有几秒钟,他们只是为了配合场景和场景过渡,为了分散观众对剪辑效果的注意力。但有时这种作用却胜过了电影故事、场面和演员的表演。

古典音乐是指中世纪的格利高利圣咏至19世纪末叶创作的音乐。古典音乐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被理解为一种带有古典风格的音乐。古典音乐有着极其复杂的配器及和声走向,一般有庞大的交响乐队演奏。巨大的乐幅篇章使得其它风格的音乐无法比拟。由于大师们的高超技巧及其呕心创作,更使古典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无声电影时代,古典音乐是唯一的电影音乐。

电影与古典音乐的关系可以追溯至电影初生之时。在电影刚刚诞生时,为了摆脱在看无声电影时的憋闷感,甚至采用在银幕后说话的办法,但终因这种尝试过于天真而很快被另外一种形式所代替――现场器乐伴奏。这种现场器乐伴奏的出现,据说是为了掩盖放映时机器的噪音。伴奏乐队的形式有大有小,大则几十人,小则几人。最早的器乐伴奏十分随意,均由乐师根据画面上的情绪自己选择成品音乐。这些作品很多即是古典音乐。后来,出版商们出版了各种电影音乐伴奏曲集,音乐伴奏有了较为固定的乐谱。他们还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对音乐进行分类,如进行曲、抒情曲、小夜曲等,以供乐师们在配乐时选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乐》第二乐章,常被用来表现明快流畅的情绪和田园风格:肖邦的夜曲被用来表现爱情场面: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用来表现追击场面等。许多电影出版商为了降低成本,还将这些曲谱灌制成唱片。可见,此时的器乐伴奏和唱片的播放已不仅仅是为了掩盖机器的噪音,而且极大地填补了听觉上的空白。也正是这两种音乐伴奏形式,伴随着电影走过了30年的默片历程。

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从头至尾不断,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了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使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得到了解放,开始能够更符合音乐艺术规律地、合理地使用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与普通音乐的审美方式有着众多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电影音乐的非独立性,这就是说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所以,电影作曲者要关注的东西简直是太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音乐创作的难度,画面、音响、人声、节奏、基调、影片的情绪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一个优秀的电影作曲者所必须考虑的。一个优秀的在艺术上力求完美的电影作曲者,他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像一个纯粹的传统作曲者那样。全身心地甚至是疯狂地肆意在个人情感的感性世界中忘情地表现独特的自我:他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般,考虑着电影音乐进程中的其他种种元素,考虑着音乐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电影意图的传达,是否有利于这种意图的传达,甚至在时间长度上都没有完全的自由,而必须受到来自画面长度的精确的束缚。因此,从根本上说,电影音乐本身并不具有音乐原本所有的独立性,它必须也只能在同画面、音响乃至人声等元素的相互融合中,来完成电影整体的艺术意图的传达。与此同时,电影音乐受电影蒙太奇的限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因而每个音乐片断的时间长度,均受到严格限制(误差通常不能超过半秒钟)。为此,在音乐的写作和处理上,必须作特殊安排。例如,可能采取自由或不完整的曲式,甚至出现一个动机、一个和弦、一声打击乐:在乐思的发展上有时必须很快推向,或直接过渡,迅速结束等。这使电影音乐的创作成为一种特殊的课题。同时,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出现形式的片断性与自身整体性的诉求存在矛盾。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是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例外)。但电影音乐又必须有整体的构思和布局。因此,解决片断与整体的矛盾以求统一,是电影音乐的特有课题。而纯音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它通过旋律和节奏等音乐元素唤起听者内心的情感感受,引起听者的某些联想和想象,并进而达到表现相关的主题的目的。极端一点说,音乐可以直接唤起人类的情感或者表现情感。当然,也有更为简单的看法,“说到音乐,我不觉得音乐能表现什么。比如说表现了什么画面和场景。音乐有时就是音乐,它不需要表现别的,它就要展示自己的美。”不论是引起听者的联想和想象也好,还是直接唤起人们的情感也好,还是纯粹展示音乐本身的美也好,纯音乐都不存在同另一个外在的艺术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的作曲家从来都不需要考虑音乐以外的任何东西,他只需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当中。尽情地听凭他的才华挥洒音乐的激情,直抒胸臆,简单而强烈。

在电影艺术中,把大段的古典音乐运用的独具匠心、丝丝入扣的是澳大利亚优秀电影《闪亮的风采》。这部影片描写了犹太钢琴家大卫・赫尔夫高特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影片不仅探讨了音乐。也探讨了爱的意义。爱,可以毁灭一个人,亦可以拯救一个人。大卫因变态的爱而疯狂,又因得到真爱才在疯狂中生存下来,最终焕发出生命的光芒。为配合剧情需要,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名曲。影片一开始,少年大卫演奏了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表现出他对音乐的挚爱和天赋的音乐才能。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影片中出现了肖邦的“雨点序曲”、“C小调序曲”、李斯特的“钟”、“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多首观众所熟悉的古典音乐名曲。这些古典音乐在影片中配合大卫的成长过程,除表现他天才的演奏技巧外,也深刻地刻画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起到了渲染气氛、抒 感等作用。尤其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作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曲贯穿始终。在影片的处。大卫在音乐会上演奏着这支曲子。在跌宕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中。乐曲艰深的内涵诱使大卫长期潜伏的心理压抑爆发了出来,最终导致大卫精神分裂。在影片结尾处,在爱人吉利安的精心照料下,大卫的精神状况日趋正常。曾是祸因的拉氏“第三钢琴协奏曲”使他从毁灭中重生又回到了舞台,仿佛是凤凰涅榘。灿烂的生命之光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这部影片中。古典音乐的魅力得到完美的体现。

今年来,随着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发展。电子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在电影音乐中长期占领着主导地位,古典音乐在电影音乐中逐渐式微。甚至有消失的迹象。在电影艺术中,古典音乐面临着双重困境。第一是电影音乐自身的问题,当然也是所有电影音乐形式必然面临的困境。音乐和电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音乐是时间艺术。它被认为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因为它与人类的内心情感最接近,并且常常是从人类的潜意识里影响我们的情感:第二是古典音乐在自身的诸多特性方面与电影格格不入的问题。首先,那些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交响乐主义诗歌。它们与电影的叙事性、紧凑性和观赏性难以契合。电影音乐所需要的音乐是短小精悍的。与歌剧中拘谨、小气冗长的音乐是完全相反的。其次。所有的歌剧齐奏乐,尤其是较典型的那部分,都带有修辞的音乐标准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它们镌刻的是当时代的文化历史语境。它们无法被真实地、完全地置入特定电影的特定文化历史语境之中,因为两者的文化历史语境永远不可能完全契合。由于这种双重困境,古典音乐在电影艺术中举步维艰。

但是,古典音乐由于其独特魅力,仍具有极大的市场的,不能断然抛弃。改造是重生之道,只有改造才能使之更具适应性。更有活力。在不影响古典音乐内涵的前提下,适当的改编会使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更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在古典音乐的应用上力求大胆创新而不拘泥于生搬硬套。也有助于将古典音乐的魅力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电影音乐人对所选取的古典曲目一般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改编,这样可使人们所熟知的曲目听起来更具感染力。也就是说,古典音乐在影片中的应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对古典音乐进行的再创作。在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及其之后的年代里,将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叙事性的改造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电影音乐实践活动:在电影《珍妮的画像》中,蒂奥姆金和赫尔曼都改变了德彪西的部分作品:在影片《西部的执法者》中,维克多・杨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更加舒缓地引用和模仿到了其中。有些时候,完全可以依据影片的需要将古典音乐予以变形。在《金耳环》中,维克多・杨使得瓦格纳的音乐更显讽刺化。在《虎胆龙威》中的《欢乐颂》,作曲家迈克尔・凯曼就引用了贝多芬的曲子来描写和强盗。原来的音乐在这里被赋予了明显的节奏,成为了不断变换的声音元素,一段不完整的乐章。最后当赃物被发现时,音乐又变成了管弦乐的合奏。接着在影片《纽约大劫案》中,凯曼和麦克蒂尔南又联手对传统的《集合到国旗下》男儿们澈了不少改变,如同在音乐中做了一些游戏。使之更生动具体。更好地为电影服务。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第4篇

一、古典音乐的概述

从传统意思上讲,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方的古典音乐,但我国的音乐形式中也包含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不同于其他民间及流行音乐的深厚内涵及复杂技巧,因而使得其虽在电影艺术中应用范围较窄,但其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古典音乐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

电影诞生之初是以无声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为了摆脱这种无声电影的烦闷感,电影播放时的幕后说话、现场伴奏等形式开始出现,现场伴奏时,乐师对乐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这些所谓作品就形成了后来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在电影艺术中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电影艺术本身的问题,第二个则是古典音乐与电影艺术间的问题。音乐和电影是两种独立存在的艺术,相比较而言,音乐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门类。此外,古典音乐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及修辞标准,因此其通常难以与电影需求相适应,因而使得古典音乐难以在电影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古典音乐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是想要使其在电影市场中取得良好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与修整。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古典音乐的修整与改造时,要把握好古典音乐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影需求进行一定的修改。

三、古典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随着电影对音乐运用情况的多元化发展,古典音乐也在电影中获得较为充分性的运用,以下就是根据古典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所展开的讨论与研究。

(一)声音与画画相对应,渲染影片的主题。目前,影片多会选择能够与自身画面结合在一起音乐,例如在《教父Ⅲ》中,所选的歌剧具有强烈的声音,其恰好与黑帮血拼的野蛮画面对应,这就在无意间使影片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渲染。这种手法不仅可以振奋人心、渲染主题,同时还能够使观众对影片具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创造虚实相生的音乐空间。音乐在影片中主要担任配乐的作用,而在音乐剧《和你在一起》一片中,陈凯歌导演将音乐和剧情完美的结合,为观影者创造一种虚实相生的音乐空间,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小春在车站寻父这一节中,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小春喊着爸爸并冲下楼梯的那一刻突然响起;当父子相见后,音乐又变的激烈短促、节奏加快,此时将父子相见的激动心情表达的恰到好处;紧接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又将画面拉回到小春被抱养时的车站。影片中的音乐时而真切,时而虚幻,加上前期的铺垫,将影片中的所有画面巧妙地联合在一起,在增加影片艺术气息的同时,使想要表达的感恩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作为电影艺术的道具。在影片《时光倒流70年》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为一种道具而存在,两者之间因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使得观影者难以察觉到音乐及影片中的过渡处。该影片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主人公理查德费尽心思回到68年前找到爱丽丝,两人冲破各种阻碍坠入爱河,两人在美丽的湖上泛舟时,理查德哼唱起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爱丽丝开始喜欢并了解该歌曲。这首歌曲诞生的时期是爱丽丝没有经历过的,而正是这首由理查德从未来带来的歌曲成为了她一生所珍惜的礼物。通过《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导演将男女主人公的心连接在一起,它跨越了时空、打破了世俗、沟通了心灵,不仅给予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勇气,同时也给观影者带去生活的激情,使其回味无穷。

四、总结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古典音乐 娱乐载体 精神内涵

古典音乐①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精华。美妙的古典音乐,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却遭遇了尴尬:在学术界和学院派眼里古典音乐被奉为经典,在中小学校里却不能被学生广泛喜爱。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似乎学生感兴趣的只有《江南style》或《小苹果》等流行音乐,后者甚至取代了一些学校校园体操音乐的位置。

探究当下古典音乐的存在状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都面临着古典音乐艺术发展日趋低迷的危机。有观点质疑,古典音乐对于尚在基础教育阶段学龄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很难了解作品内在的精神表达,好比小学生们背诵古诗词一样,不能即时理解,只在其口未入其心。难道因为古典音乐内涵深刻,讲解耗时就要避重就轻?殊不知,即刻见效的益处多不长久,构筑精神城堡的基石却需长时积累。不是所有的功效都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否不“见影”其价值便不存在?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已经低迷到了一定程度。更令人痛心的是,当下在中小学校园里,口水歌肆意横行,虽谈不上“毒害”学生,但其终究没有任何的营养。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谈话,其中讲到他很不赞成把书本里的中国古代诗词都给删掉②,他认为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让学生们从小就学,继而建立受用终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古代诗词与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相似的不堪境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③,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学、聆听古典音乐,即便仅能收获对于内容的记忆,这样也是有意义的。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些记忆自然而然就会被重新触动,彼时的眼中物、胸中情、脑中事高度相互共鸣而豁然开朗,这便是早时学习的功用。

古典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已如此不被重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媒体又是否做了积极引导呢?

在现代的电视与网络平台上,古典音乐也被大量真人秀、生活类、婚恋类节目扭曲,沦为这些节目的娱乐载体。例如,2011年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年度亚军获得者“菜花甜妈”,她将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一首经典男高音独唱曲目《今夜无人入睡》填入新的中文歌词,演绎成蔬菜市场版的《送你葱》而博得观众的捧腹大笑。当我们看到该电视节目拥有很高的点击率和很强的娱乐效果时,也会为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被无情剥离而扼腕叹息。在这类节目里,古典音乐作品内涵中的精神导向层面、能够表现出的精神愉悦与艺术审美的真善美被完全抽掉,取而代之的是纯粹娱乐、追求轻松的大众性消费方式。是因为古典音乐作为人类精神精华存在的小众性,还是因为现当代各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纯娱乐化制作使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被无情剥离?众所周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龄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强的鉴别能力,他们需要媒体节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方向性引导。

古典音乐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吸纳现代音乐文化中有价值的、能体现当代精神风貌的音乐元素。不断创新的音乐家也不在少数,理查德・克莱德曼和马克西姆等人就在此方面做得很有成效,集古典和现代之长的音乐作品使我们眼前一亮,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古典现代相融合的音乐天空,让人感受到二者结合的无穷魅力。为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找到新的途径,不让其沦为娱乐节目的附庸,也不是成为基础教育中的摆设。

未来的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要怎样存在?古典音乐常被类比为展厅里的高雅艺术展品,神圣却不可触及。要改变古典音乐的发展状况,要让其走下展台融入我们的音乐生活。或许未来,古典音乐会成为学生们精神领域的信息共享活动,与听者不再是以施与受的形式存在,而是双方相互作用完成共通的一种精神对话。对于学生们来说古典音乐到底是鸡肋,还是佳肴?也将由他们自己去甄别、去选择。

从我国教育的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基础教育中,小众性的古典音乐被某种商业音乐弱化是必然的,被社会娱乐节目扭曲利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解释了缘何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的窘境中一直发展不善。但是我们不必担心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音乐符号,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会被弱化而消失。因为,更具持久生命力的古典音乐有助于此阶段学生规范严谨的求索态度的形成,也有助于多元思维形成,有助于学生们艺术素养的发掘与完善,还能鼓励那些思想敏锐者敢于超越自身传统文化的界限,去发展、去发现。

(注:本文为2014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交叉学科理论的古典音乐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B054)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古典音乐包括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和当代严肃音乐。

②人民网消息指出2014年8月27日,上海市教育局将该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全部删除,仅以听力朗读形式保留。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术史资料选编(上册)[M].中华书局,1980:12.

参考文献:

[1]吴文瀚.当代古典音乐传播的景观式存在辨析[J].现代传播,2013(5).

[2]海德里希・盖格.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历史与未来[J].曾金寿,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