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哲学的基本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会计账户;自然语言符号;人工语言符号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自有文字、数字以来,可观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计算均采用语言符号形式。
19世纪末,弗雷格(G·Frege)把语言问题提到了哲学研究的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题,引发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陈波2000)。无独有偶,20世纪60年代,以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将符号学引入人文学科并发展成为人文学科流行的方法论,形成了人文学科的符号学转向(张斌峰 黄华新,2004)。人文学科的符号学转向是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发展。
会计记录和会计计算的语言符号形式,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文学科的符号学转向,这些给当代会计学的启示是,传统会计抑或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加以研究。为此,本文对现代会计系统的构造基础——会计账户作语言学分析,以提供一个基于语言学视角的会计研究新视野。
一、基于语言学视角的会计账户性质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可以用T形账户简约表征。
T形账户——会计账户基本结构简约表征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账户自其初始构造迄今,所有会计账户均为T形,无一例外。
以T形为基本结构的会计账户,其结构构件是“符号”。对构造会计账户的结构构件——符号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文字符号;数字符号;T形符号。
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自然语言也称日常语言,是人们进行和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人工语言是人类为特定目的,通过严格定义的方式专门创立的语言(陈慕泽余俊伟2003)。例如,数学语言是一种典型的人工语言。人工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前者排除歧义。基于“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观点,考察会计账户的构造符号:构成会计账户的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属于自然语言符号;构成会计账户的T形符号,属于人工语言符号。就整体而言,会计账户是一个以人工语言符号T形为架构,内含自然语言符号的一个语言符号串,称其为会计账户语言符号串。
着眼会计账户体系,一个会计账户语言符号串是整个会计账户体系的构成个体,因此,可以认为会计账户个体是会计账户体系的一个语言符号单位。
对照语言学人工语言定义,作为一个语言符号单位的会计账户:文字符号是为簿记特定目的专门构造;数字符号有其严格的定义并为会计界认同和遵守;T形符号其运用约定俗成,排除歧义。因此,会计账户符合人工语言符号特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作为语言符号串的会计账户,其符号串整体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整体。简单地说,会计账户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是为基于语言学的会计账户新定义。
二、基于人工语言符号定义的会计账户功能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反映客观对象。
会计账户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会计账户体系是由会计账户人工语言符号个体构造的一个人工语言符号系统。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体系反映客观对象。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体系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会计对象”。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体系与 “会计对象”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由此,即可逻辑推出: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体系具有“反映”功能。与当代会计学认为的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反映”相契合。
基于会计账户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还可以从语言符号的“语形”角度对会计账户加以研究。从语形角度看,所有会计账户均为T形。会计账户所构造的T形,将会计账户分为左方和右方。在采用印度计数制度和十进制下,会计账户左方、右方的数据在纵向上是分别可以直接相加的一个计算“式”。同时,左方与右方相加后的总量可以相减,可以计算左右两方的“净量”。受计算式的制约,计算式中的量必须统一计量单位,经验地,会计选择了货币计量单位,即使选择其他计量单位,在同一账户(计算式)下,也需是口径相同的计量单位并同时记录货币计量单位。由此,会计账户T形结构构造了一个主要以货币计量的可以连续记录和连续计算的“式”,且连续不受限制。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账户的连续记录和连续计算,则形成了永续货币记录和永续货币计算。由此,会计账户具有“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两种基本功能。会计账户的“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功能,与当代会计学的“永续盘存制”相契合。
综上所述,以语言学为基础理论,可以得出会计账户的性质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由会计账户是一个人工语言符号的性质可以逻辑推出会计账户的基本功能是“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这是本文的直接结论。不仅如此,基于会计账户的基本功能是“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因会计账户是会计账户的个体,其整体是会计账户体系,因此,可以得出会计账户体系同样具有“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功能;又因会计账户体系是现代会计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现代会计“永续货币反映”和“永续货币计算”基本职能,是会计反映和会计计算区别于其他反映和其他计算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 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宗明.符号世界(张斌峰 黄华新 序)[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32-03
Abstract:
Keywords:
说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课程的理解,系统而概括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通过流利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教学研究人员、领导、同行阐述某一课程的教学过程,重点阐述教什么,教学对象是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情况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笔者对高职高专针推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的设计,主要从七个方面阐述,即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重点及难点的处理、说体会,现介绍如下。
1说教材
11教材概况我校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选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吕文亮、徐宜兵,出版单位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供高职高专中医学、针推等专业使用。
12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学习中医类各专业的入门课、必修课和主干课。
13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共有九章34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术特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以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哲学基础主要阐述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藏象主要阐述了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主要阐述了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经络学说主要阐述了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正经的命名、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以及循行部位;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特点、循行部位和功能。第六章体质主要阐述了中医体质的概念、体质的生理变化、体质的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第七章病因主要阐述了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为外感病因包括六和疠气,第二类为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第三类为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痰饮、瘀血和结石,第四类其他病因。第八章病机主要阐述了发病、基本病机、疾病演变。第九章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主要阐述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养生,如何防止疾病,得病后要遵循那些治疗原则和康复原则。
14教材特色 突出重要的知识点,不求全面;突出基本概念,不做深入阐述;突出对成熟理论的介绍,对未有定论、学术见解不一的观点不做介绍;这三个突出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大专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本科有五年,所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求泛泛而谈,以适度、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本教材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材中增加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教材还有网络增值服务,包括模拟试题、教学案例、扩展阅读资料等,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
15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部分概念不准确,比如肺主宣发肃降,本应该是肺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本教材中却写为肺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学生对肺主宣发肃降的理解。还有章节编排不合理,比如在哲学基础中分为三节,第一节精气学说学生最难理解,第二节阴阳学说学生最容易理解,第三节五行学说难易适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学生不容易接受,本人讲课时先讲阴阳学说,然后五行学说,最后精气学说,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接受。
2说目标
2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掌握目标,第二理解目标,第三了解目标。
第一掌握目标,主要有概念,内容。概念包括阴阳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基本概念、病机的基本概念、治则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阴阳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内容、藏象的基本内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内容、经络的基本内容、病因的基本内容、病机的基本内容、治则的基本内容。
第二理解目标,主要包括一分布,两应用,三个致病特点,四大功能。一分部是指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在人体的循行部位。两应用是指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个致病特点是指六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四大功能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基本功能,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基本功能,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了解目标,主要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体质学说、疾病的预防等。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体质等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23素质目标树立中医学思维,坚信中医,热爱中医,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提高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说学情
31教学对象笔者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从高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已经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的高考分数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刚步大学的新生,他们对专业的学习都有兴趣,但是兴趣不够足,原因是专业前景不明确,或者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
32学习态度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是热情的,认真的。因为他们对新学科感到很神秘,人本性就有探索精神,他们很想知道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4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1教学方法根据本门课程以理论为主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一讲,二练,三讨论。一讲是指直接讲授法,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可以直接接受相关的知识点,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授课方法;二练是指案例教学法,举出临床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点;三讨论是指讨论教学法,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讨论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42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本门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互联网等方面。
5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步:一退,二进,三回顾,四布置,五预告。一退是指每堂课在讲新的内容前,用两到三分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对上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复习记忆。二进是指每堂课的主要部分,即每节课要讲的新的内容,用时大约30min;三回顾是指讲完新的内容后,要给学生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回顾,用时4min;四布置是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课后复习,用时1min;五预告是指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查找与重点内容相关的医学进展。
6重点难点
对于重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五步法:一剖,二析,三总结,四强调,五歌诀。一剖是对重要知识点的解剖,比如阴阳的概念,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把这个概念剖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自然界中,第二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第三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具有对立性,第四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二析是对剖开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三总结是对重点知识的总结,很多重点知识太多,纷繁复杂,学生很难背诵,这时要给学生总结,比如在讲病机时,阴阳失调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学生很难记住,也不好理解,通过总结帮助学生记忆,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可以总结为热、红、数、干、乱,热指身热,红指面红、目赤、尿黄,数指脉数,干指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口干舌燥,乱指心烦,甚者出现神昏谵语。四强调是指强调重点知识对以后学习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如阴阳学说,《中医诊断学》强调“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中药学》中每味药物要分阴阳,《方剂》中每首方剂要分阴阳,临床各科的各种疾病的证候要分阴阳,比如《中医内科》的黄疸,要分阴黄和阳黄。五歌诀,通过编写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知识点,比如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可以编为“阳主热来阴主寒,阴阳寒热想周全,想不周全要人命,想的周全赛神仙。”对难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两步法:一补、二简。难点是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产生难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储备的知识不能解释他所面对的知识点,所以需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同时需简化知识点,把抽象的、晦涩的、深奥的知识点变成具体的、易懂的、浅显的知识点,让学生容易学习。
7体会
在十年的教学中,笔者的体会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讲的好与不好,精彩与不精彩,和平时的积累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需博学广识,与时俱进;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既要讲授正确的知识,同时也要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哲学哲学
当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管理显得空前重要,这引发人们研究管理的热忱,并将其上升到管理哲学的理论高度。黑格尔曾指出:“哲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1哲学根植于各门具体科学理论之中,凭着自身的开放性、批判性的特点不断吸进新养料而得到充实;它又超越各门具体科学,指导具体科学向前发展。管理哲学的产生的发展正是哲学在具体运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哲学是“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反思”,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自然成为管理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只是二者所研究的层次有所不同:管理学一般是从“科学”层次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管理哲学则是从“哲学”层面对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从哲学层次探讨管理问题,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管理的“世界观”层面的问题;其二是方法论问题。中国管理哲学应当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哲学是管理活动的总的理论基础,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一、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哲学“世界观”
由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传统文化背景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中国人对管理的界定不同于西方。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克己复礼”的“德性”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信奉“个人中心主义”,强更多地调人应当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在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平等社会契约,之后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中国和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管理本质的不同理解。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克己正身,恪守礼法,身体力行,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使人民心服,才能上行下效,上善则民善,人民有了道德自觉性,就会接受统治管理。在管理场中,管理者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管理者正气凛然、公平正直。以此作榜样,谁还敢走歪门邪道呢?“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础。“正人”是“正己”的效果和收获。从这一意义上,中国管理学既讲“道”,又讲“技艺”,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哲学。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意思是说能战胜别人者是有力量的人,而只有能首先战胜自己的缺点、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成功的管理者得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资格去管理好他人。要战胜自己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就要求管理主体具备高尚品格和修养,才能够做到“自胜”。
中国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把管理的本质规定为一门大写的“人学”。“人”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管理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是人、财、物、信息和技术等,但中心是人,因为财、物、信息、技术等都要靠人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才能在管理中发挥作用。因而管理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人的本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人有七情六欲,有伦理信念,有价值观,有人生观,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我们在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时,就应该以人性为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本性要求,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管理的中心或核心,要关心、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要按照人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设计和进行管理。古典管理科学不是以人为本,而主要是以物为本,以经济效益为本,以机器设备和技术为中心,按机器和技术的需要来设计管理,并且只关心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不关心人和重视人的其他需要,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结果却不能真正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和人的价值,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管理,才能真正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最终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有利于人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中国管理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的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中国管理哲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研究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当代中国管理哲学,就必须虚心地学习西方的科学管理,但决不是走全盘西化,照抄、照搬的道路。如果按照西方管理学的框架,塞进中国的哲学名句和管理案例,是不能把它错误的说成中国管理哲学的。在研究方法上,要从中国现代的国情、民情出发,研究适合于中国现代国情、民情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这是研究中国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文化管理资源,又要从西方管理学中吸取适于中国社会实际的文化营养,不能盲目排外。只有在中国社会实践基础上,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管理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地研究形成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74―04
植根于社会与人的发展诉求之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回应,也为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之路,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如概念、本质、功能、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制的贯彻落实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活动的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又必然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认识并积极适应这种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方式应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
从人的活动的视角来看,由于人们有更好地生存并发展自己的需要,尤其是有德行修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刚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于是就成为人们发展自己,尤其是发展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本身的一个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育功能之所以能够展现和实现,根本在于人有德行修养的需求”。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为共同的活动客体结成了“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交互式主体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构建活动的动力系统、导向系统和调控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由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思想品德构建活动。而且,当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完成后,教育者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也能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对教师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思想品德构建的活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在与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相互作用中不断构建其精神世界和价值生活的过程,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外在的思想道德文化、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身思想品德发展并创造新的思想道德文化的过程。
因此,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再也不能以单子式主体开展活动,而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和自己的一种生存和活动方式,在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教育共同体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对话、竞赛等交往教育实践,关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并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单一的主体观都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主体一客体”的模式中,使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一种“工艺性”的工作流程而产生机械化模式倾向。为什么以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欢迎,实效性不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只知道“我打你通”式地单向灌输,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本质应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本质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宣扬满足了阶级统治的需要而成为工具。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确保本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就要像支配物质生产资料一样,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也就是发展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出于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的需要,任何阶级社会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的政治功能就认为它的本质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或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才是最根本的事情。这种以人为目的,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内在价值,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所在。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以及它对人实行精神引导,促进人的发展,才使其具有根本目的性。也就是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既需要考察其满足阶级与社会需要的一面,更需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去追求它的属人性,既要看到它的工具性本质,也应该看到其目的性本质。
表面上看,工具性与目的性是对立的,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在实质上,两者是统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具性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表现,目的性本身就包含有工具性的成分。两者的区分只不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角度与层次不同而已,“相较而言,工具性是低层次的属性,目的性是其终极属性”。强调工具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所表现的阶级实质,不会因为全球化、社会化的趋势而消失;而以人为本、建设人自身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之使然,是其教育职能的深层应用,这不仅没有违背工具的效能,相反却使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放置于目的性基础之上。工具性正因为有了目的性而有了发展的根基,目的性正因为有了工具性而有了社会的支撑。
综上所述,只有工具性(维护阶级统治需要)与目的性(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或忽视、淡化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本质上是疏离社会生活,只是满足政治需要、服务政治要求的工具的“传声筒”、“社会代言人”角色,转而从“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出发,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站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向受教育者宣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理论的宣讲者;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从“传声筒”角色向“宣讲者与引导者”角色的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新要求。
三、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功能和价值应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其活动的功能和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决定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定义,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
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作为人与社会中介的教育,其基本功能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这两个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教育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素质;教育为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社会能提供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而且两者是统一的。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实现或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服务的同时,也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与精神引导,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这基本上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时呈现出来的“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管理”等功能和价值。的确,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看,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在社会大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维持现存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社会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其“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独立的和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时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社会的人、满足人的政治文化需要,固然有维护一个阶级政治统治的现实,但对人的发展与完善的推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提升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其目的性本质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引导个体思想和行为、激发个体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调控个体思想和行为等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只能是通过其个体功能来实现。“德育的个体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个体的、本体的功能就在于人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教育实践上,人们却总是更加侧重其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相对忽视了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片面性,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实上,尽管侧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是历史地形成的,但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只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相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能持久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要求来讲,还是从借鉴历史经验来讲,或是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来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哲学范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人为本,通过引导、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受教育者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旨归。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实现其活动的方式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活动的本质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发展,活动的功能和价值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就是要与受教育者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均衡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
[参考文献]
[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鲁洁,等,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近代大学诞生近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大学的规模、功能、社会使命、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上,大学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19世纪初,由德国洪堡大学引发的大学革命。当时,普鲁士教育大臣、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后改名为洪堡大学。他奉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原则,摆脱了宗教、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使大学具有了真正的办学自。他主张大学应以完全的知识和纯粹的学术为目的,大兴科学研究之风,使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展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确立教学与科研合一、全面推行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这种崭新办学理念的推行,打破了长期沿袭的修道院式的办学传统,改变了大学僵化保守、停滞不前、危机重重的局面,不仅使大学焕发出巨大生机,而且带动德国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迅速步入世界前列,使德国一举成为工业强国。因此,洪堡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办学模式很快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众多大学效仿的榜样。执掌北京大学期间,正是参照了“洪堡模式”,实现了北京大学从旧式学堂向现代大学的转变。
大学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美国。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的大学在参照“洪堡模式”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一是推崇民主化、个性化的理念,要求大学尊重个性权利,保护个性自由,充分发挥个体价值,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二是积极拓展大学功能,推动社会服务,促进大学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密切结合互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依托大学而建立的“硅谷”、“大学城”、“工业园”的异军突起,大学也从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中获益无穷。
这一轮大学改革的创新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象牙塔式”的办学模式,把大学的社会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两大基本功能,扩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功能,把原来实行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大到教、科、经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使美国一些大学超越欧洲的老牌大学,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活力最大、实力最强、财力最旺的大学,并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革命的排头兵、知识经济的领头羊。美国大学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使大学第一次从社会舞台的边缘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大学不仅只是知识的殿堂和学术的圣地,而且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一支先锋力量。像哈佛大学等大学形成的这种英才荟萃、学术繁荣、硕果累累、服务卓越、影响巨大、财源茂盛的景象,是以往的大学难以想象的。
在由德国和美国引领的这两次大学改革中确立的理念和积累的经验,无疑应当在大学精神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大学的历史中,也经历过经学院哲学主导、宗教神学主宰科学的黑暗时期,经历着政治强权粗涉,摧残知识、摧残人才的不幸年代,出现过大学与世隔绝、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问题,发生过大学急功近利、流于世俗的庸俗化倾向,这些失误也应在今后的大学发展中切实纠正。大学精神应当反映出大学的特质,服从服务于大学的社会使命,体现出教育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凡是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的理念,就是符合大学精神的正确理念。对大学来讲,大学精神就是核心,是灵魂,是生命线,是奠定优良校风学风的基础。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普照和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而且对每一个师生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发挥着持久的作用。如果没有共同遵循的大学精神,大学就会失去航标;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一所大学也不可能立世扬名。
大学精神,不只是大学独有的思想财富,而且应当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文明。民主的制度,宽容的环境,开明的政府,这是大学兴旺、学术繁荣的必要社会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想造就出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师、一流的科技文化成果,那就应当对大学精神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科学知识,尊重各类人才,尊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环境,尊重大学的办学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前提出,近几十年我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卓越的科技文化人才?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大学就是大学,它有着与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与军队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把大学当成政府的附属品,把“官本位”引入大学;也不能把大学视同企业,让商品交易、赢利至上的原则支配大学的活动;更不能把大学当成军队,要求处处整齐划一,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大学中经常冒出来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人物,那些“离经叛道”的想法,那些挑战权威、不守规矩、不满现状、不合时宜的现象,只要无碍大局,不妨多一点忍耐,多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