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音乐教育;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但是父母离家,缺少看管,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学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单一人员监护或长期外人监护,甚至无人监护,使留守学生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不能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快乐的成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内向、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不依赖甚至怨恨父母,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作为一名基层的专职音乐教师我认为,在农村这片妙趣横生的土地上,我们这些音乐老师们需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应该扎实地开展好音乐教学,从而提升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让这里的孩子们也插上音乐的翅膀去流人里翱翔).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引导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一、音乐课堂上,能给孩子们充足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要求和能力,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都为了学生,切实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展出来的,才能真正的触动内心。”在我们的音乐课上,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浅浅的鼓励都会给与学生情感上的关怀。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和交流,很多儿童渐渐的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进而产生焦虑并且深深的自卑。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的互动,使他们能在音乐中放开自己、释放自己,把自己长期积压的情感通过课堂的律动和歌声表达出来,
进而理解自己父母的难处,化压力为动力,奋发富强。如在上一年级的《春来了》一课时,我收集了春的资料,(图片,音乐等)让学生一进课堂就沉浸在春天的美丽景色中,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聆听春天里的各种声音,然后我带领小朋友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让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成儿歌,边唱变跳,无论好与不好,我都会在他(她)的音乐书旁画一朵花表示奖赏,小家伙们的兴致可高了。回到家还可以表演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从而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去一点温暖。
二、开展有特色的音乐兴趣小组
人类的千万种情感都可以通过乐符表达出来,冼星海对此有过精彩的描述,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课堂的延伸,课外的音乐兴趣小组可以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是学生紧张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把对父母的思恋也融入到要表现的作品中,从而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教育,他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弱小,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影响,抽烟喝酒打架滋事等不良习气,从而无心上学,成绩下降。而作为我们情感教育为主的音乐教育正好弥补这一缺口,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专门为留守儿童建造一个留守儿童音乐教室,活动项目包括合唱训练,基本形体训练、乐器的学习等,每节课都要注意一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师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得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学习舞蹈来表演音乐,创造音乐;使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诠释音乐释放自己,从而能从根本上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
三、让学生在大型活动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那么我们在音乐教学和演出的活动中要对音乐表达出来的积极的情感音乐引以重视,加以放大,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的方式,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每年市县教育局学校都会举行大型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主题出来之后会尽力的向留守儿童倾斜,使他们能把等待、思念亲人的思绪转移到活动中,老师确定了大体的主框架之后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学生一起学习揣摩,体会,感悟音乐,进而进行创编,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正确的地方也避免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生。
有人说,音乐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他的人生必定绚烂多彩。而对于我们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音乐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安慰,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必定占有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能够完善留守儿童品格的形成,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的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音乐素质来影响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喜欢音乐,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更美好。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3-1对我们来说,音乐几乎在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电脑甚至走在路边,都有可能会有音乐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从小就听着音乐长大的我们,可想而知,音乐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而良好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始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然而,如今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资源配置却极为不合理,城乡之间音乐教育差距过大,可能会导致城乡居民素质修养的差距,进而阻碍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本文针对于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城乡音乐教育现状
在城乡音乐教育中,首先是设备上的差距,一般在城市中,教育设备都比较完善,音乐教育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有配备良好的音乐设备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来学习和了解;而农村音乐教育中因为资金原因,可能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多媒体教室,这些教师根本不舍得或者不足以用来给学生上课,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没有多媒体教室也许根本无法进行教学。
其次,城乡之间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般城市中各学科教育的课程都是经过严格安排的,除了老师生病、事假,基本不会有调整,就算调整但课程总数却不会少,该上的课还是会上完;而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因为音乐教育不是考试、升学的主课,所以,一旦到了学业紧张的时候,音乐课就有可能被数学、语文课代替了,甚至包括美术、体育、劳动课等等都会被取代。
最后,城乡之间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在城市中想找到一名高质量的音乐老师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城市中音乐教育质量都相对较好;但是在农村,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到乡村学校教书,从而使乡村处于缺少音乐教师,甚至没有音乐教师的尴尬境地,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取消这门课程或者变的空有形式,没有实际作用的课程。
二、 解决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性
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陶冶情操,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素质的培养,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调节竞争的学习生活,调节和疏导学生心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淤塞,因为学生一般认知还未成形,良好的音乐教育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性情。
其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有很大帮助,相对于善于逻辑思考的右脑而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的左脑,这对于长期学习语文、数学、化学等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备的调节课程,充分挖掘人体的智慧潜力,也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
最后,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为任何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没有感情为基础,都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而音乐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来树立学生的理想,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音乐中寻找到鼓励和共鸣。
三、 实现城乡音乐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对策
对于乡村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于音乐教育不够重视,那么无论多好的教学设备、多完善的师资力量也不足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因为音乐教育关系到的不止是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涉及到思想境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关系重大,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所以需要各级领导对于乡村音乐教育设立审核制度,确保乡村音乐教育是在正常进行,而不是被其他“主科”替代。
(二) 改善学校音乐教育设备条件、环境条件
乡村音乐教育设备环境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校领导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提高,学校自然就会将资金使用在设备之上。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一来是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增加学生认识以及有兴趣,二来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高质量教师愿意过来教学。只有良好的设备基础,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高效的展开。
(三) 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如何拉近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差距,资源配置是关键,首先是不能因为学业紧张和忽略了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其次是乡村基础设备不完善或者音乐师资力量不足而影响教学。在教师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良好的设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政府的鼓励政策或者学校更好的待遇来吸引高质量音乐教师来乡村工作,平衡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苏同芳.浅谈农村与城市音乐高考生的对比[J].东方青年・教师,2012,(12).
[2]蒋李彬.浅谈城乡中学音乐教育的差异[J].神州(下旬刊),2013,(03).
[3]刘琰.浅析偏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城乡差异[J].才智,2012,(09).
[4]田向弘.缩短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0,(02).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一、教学视角的转变
基于以上的理念,笔者针对城市学生对乡村缺乏了解,对学习歌曲《绿藤儿爬满小窗口》兴趣一般的情况,引申出“乡村与音乐”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音乐文化与农村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宽视野,体会音乐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美好感受。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课题去学习,他们探究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从课内到课外。为了让学生实际地体验,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到乡村游玩,收集课题“乡村与音乐”的音源、物品、特产、图片等,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之中。
(二)从本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每个组收集的不同的资料,分组讨论,运用综合性艺术表演,根据学生特长分工,策划表现出学生对歌曲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对情感的再现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课堂上,学生在创设情景、服饰设计和环境布置、歌舞、创编歌词等方面的表现中,涉及了表演、美术、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学会了将不同的艺术门类在音乐学习中的协调和融合。
(三)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注重发挥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主张儿童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本民族的母语歌唱,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如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都从不同的角度实践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柯达伊曾说过,一个民族如不把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其结果最终是消失在国际的半文化中。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一堂课要上得学生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教师就要创造种吸引,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叫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因此,我特别珍惜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听、唱、说、舞、演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课堂教学应充分抓住儿童对音乐活动的浓烈兴趣,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这堂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参与乡村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自己去寻找乡村中和音乐有关的事物,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讨论、设计乡村服饰、创编歌词、用乡村物品表演、最后的汇报展示,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学生体验,提供了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课堂上,学生运用各种音乐方式创设了乡村的自然情景和生活场景,还根据场景创编了相应的歌词。果园:孩子提着果篮摘瓜。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有节奏地摇着拨浪鼓卖瓜;竹乡:孩子吃着竹筒饭,跳着竹竿舞,在竹林里捉迷藏,欣赏竹器演奏的竹乐;山乡:孩子在草地上打虎跳、玩泥弹子、随着石头敲击出的节奏学小鸟唱歌;水乡:孩子,划着船员、打水仗,赤膊在小胸脯上拍出无拘无束的节奏。
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现象,自寻音源材料,并制作成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如:果园的孩子拍打瓜果;竹乡的孩子用竹竿、竹斗笠、竹匾等竹器演奏竹乐;山乡的孩子学鸟叫、敲打石头;水乡的孩子玩水、光着膀子拍打身体。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了适当的乐器和音源,设计了一定的音乐情景或生活情节。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并与音乐表现联系了起来。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要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演出中陶冶这种情操。
这堂课,因为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合作的地方很多,收集音乐材料,与他人交流,共同设计,共同创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表演。培养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并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结合了起来。
本课巧妙地抓住农家庭院旁的小窗口这一生活的“窗口”,课堂学习后,可以请班上农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生活变化,课后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询问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农民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要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进一步体验了音乐与生活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熟悉了乡土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认识了文化传统,扩展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了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表演能力的提高要领带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使学生明确在表演中的优缺点。教师不必苛求其艺术水平如何,但要求学生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