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声乐教学 问题 解决办法

前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便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于工作岗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技能加教育的双向培训。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除了注重学生声乐理论教育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声乐实践教学。高职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深入培养,毕业之后既拥有很好的舞台把握能力还具备了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高职院校办学所重视的,他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每个学生毕业之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可以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1.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简而言之就是声带发生震动而产生有节奏的音律,它是根据乐谱的旋律来吟唱从而使人产生美感的一种艺术表达。声乐不等同与唱歌,它是将音律音色等系统化调节从而发出声音的,这便需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因此对于声乐的教授而言,便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当下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专业水平要求高的声乐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声乐教学同普通的课程教学相比,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能力以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通常要比其他课程更高一些。目前,一部分的教师是从音乐类院校毕业经过笔试面试之后在学校任教,他们由于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通常对于声乐类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知,但是在实践经验上却有所欠缺。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是那些具有多年登台经验的演唱者,他们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教育,通常是通过发掘自身的天赋从而不断练习得带的经验,对于教授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两者便给教授学生声乐带来一定的阻碍。

1.2声乐教学缺乏改进和突破

由于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往往容易忽略掉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突破。而高职院校之中,教学方法往往经过各个教师的反复议论拍板决定使用一套教学方案之后,整个教学环境便大致相当,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创新和改变。同时,对于课本教材的选定也比较单一。学校对于声乐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反复练习,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缺乏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声乐教学的课程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1.3声乐理论缺乏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中的音乐教师而言,他们很大一部分毕业于音乐类院校。他们拥有较强的文化理论能力,但由于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具体培养学生过程之中还会出现一些经验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但是最为严重的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认为声乐教学是实践教学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这样单一的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它会严重阻碍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声乐能力的养成。

2.对于正确培养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采取的主要措施

2.1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授课能力

声乐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之中注重知识理论和实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的效率。学校加强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拥有较强理论知识的教师要加强他们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同时加强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交流,从而吸取一些合理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加工改良投入到现实教学之中。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保证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正,学生提供的一些良性的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调整的参考。对于那些理论知识欠缺的教师可以使他们定期的参加培训,从而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为更好的更系统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做准备。

2.2教师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

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不同,声带的大小厚度都不同,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一个阶段之中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声乐练习。这样既可以将学生至始至终的声乐练习又一个明确的目标,又可以参照学生不同阶段的适应能力来适当的调整训练方案,从而保证学生在一个适应阶段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声乐训练的阶段性顺利进行也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前行,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样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既可以突出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从学生出发的特点,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声乐基本理论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教学能力。

2.3改变教师授课模式

高职类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教授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之上,也要求我们的声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声乐类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精简知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教师在一旁做好点拨指导工作。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登台机会来锻炼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唱等训练方案,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不断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1]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12).

[2]王鹏远,方景明.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06).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表演艺术 声乐教学 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崛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趋向综合化、多元化。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普通高校扩招的强大压力下,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地做出宏观和微观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培养人才的方式要有别于一般的高等院校,以声乐表演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的就业趋势,培养出的人才的主要能力是为了能够融入社会;普通院校的声乐专业培养的人才一般学术性较强,艺术性较强。因为教学的目标是有差异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就应该具备自己的一套教学流程,而不是单纯地照搬普通院校的教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契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

一、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而学生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而目前教学的书籍大多是艺术类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内容通用性很强,并没有针对性。如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次出版发行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选》(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材内容在课程量上是既多又杂的,在内容的学习上没有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量,就会抛弃对质的追求,如此循环下去,既让老师产生厌倦和排斥,又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负担,产生迷茫感。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其实对教材进行一点的删减和调整是必要的,一是为了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防松心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学的学习时间,可以按照时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选取短小精悍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训练,如《花非花》、《在那遥远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上》等,进行系统的声乐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基础的发生方法和技巧,掌握声乐的呼吸方法和如何安放自己的声音位置;其次是要对第一学年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发生的技巧进入深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加入与工作相对应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最后要做的是单独培养,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重点地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二、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人才培养对象及模式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人才的发现的培养,首先要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定位,达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优化课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人才的使命,这些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较高的技能,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是“技能型”的人才,这与研究型大学致力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宗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目标几乎是依据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目标来制定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承袭了中国高等教育一贯的作风,对培养对象的要求往往盲目模仿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造成了很严重的人才培养重叠,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相悖的。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以就业为培养目的,针对就业单位的现状和要求进行技能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自己所学技能的工作的能力;二则是要遵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声乐教育的培养中,对其音乐、文化和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创造和适应能力。

针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对口就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应该是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声方法,应该是走进社会前最基础的专业技能生存能力。在此期间,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要明确的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要投入社会,学生要具备设计和组织的专业能力。

三、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单一,从练声到唱歌再到布置新歌,三个主要的流程构成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步骤。有经验的声乐教师认为,一对一传授式的教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也是唯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途径。在琴房中,老师面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辅导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变得有些陈旧。首先的原因是因为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时间上无法满足,老师这种授课形式只会造成超负荷的教学任务,由此出现的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解决了时间上的问题,却不得不面对自身条件参差不齐下,吸收和接纳知识的阶梯式不平衡。老师在同时面对几个同学时,自然而然会将重心放在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其他的学生在这种区别对待中,会更加排斥并且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其次,普通的音乐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要其成为音乐家,但是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歌唱的能力,还要拥有培养教育的能力,这样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适应岗位的要求,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表演,更要兼具策划、表演和教学的能力。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对一的教唱无法满足这个目标。盲目地模仿高校音乐教育手法同样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教学效果的。

四、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要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符合人才市场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的学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上升,三年的在校专业技能培养,声乐教育和艺术实践能力是重点,学生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要有登台演唱和策划设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需求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这样的能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传授是不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被调动起来,科学地安排实践性的活动,让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和艺术实践的多样性。

高职声乐课将课堂搬出琴房以外,这样的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的教学内容得以在舞台和讲台上完成,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堂的二合一教学发挥效力,二者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要按照步骤尽量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歌曲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尝试着对一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编写和制定教材,在对各类型歌曲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有选择地教唱和交流,在欣赏音乐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指导和学习歌曲。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教学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发挥优势,规避不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达到课程效果。

实际训练项目中,教学应该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增加新的形式,要改变传统模式中教师一教、学生练的单一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从旁协助学生参与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唱等流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配合、协作、指导别的同学,每次活动后及时写心得体会并归纳总结,在交流经验,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总结

本文从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调查和了解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挖掘出了目前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立足于现状,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未来高职表演艺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简单的新构想。其实,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算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它的现状和发展,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和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水平提升上去,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万文君.新世纪社会需求目标下江苏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1.

[3]黄芳.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课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36).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多元化民族声乐高等音乐院校

1.研究我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音乐文化根基,为民族多元化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是推动我国民族声乐多元文化的基石。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西方多元音乐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众多清唱剧、音乐剧、歌剧受到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追捧和喜爱,同时,如何把我国民族声乐推向国际舞台,是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值得思考的问题。

2.我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诸多高等院校增设了民族声乐专业,招收了大量民族声乐演唱专业学生,但全国已形成了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而淡化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民族特色。从文化遗产角度来审视,民族声乐教育没有形成符合我国民族多元化特点的教育体系,多元化民族声乐特色存在严重的流失,独特的地方戏曲、民间民歌等未能得以延续和流传,正是由于这种长时间的流失,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从民族声乐教育角度来审视,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还存在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偏离了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教育理念,忽视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继承,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体裁不断被淡化。

3.我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民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正是这种注意力的提升,使得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舆论关注不断增多,同时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也呈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从招生生源上分析

第一,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习俗各异,地方戏、民间音乐广为流传,在招生中,本省计划持续增长,而外省计划过于缩减,限制了我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和传承,我国特有的多元民族声乐未能在高等音乐院校进行普及和宣传。第二,招生录取不科学,体制机制不健全,个别招生还不符合规程,打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导致众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考录音乐院校,使高等音乐院校学苗质量严重下降,考取音乐院校像跟风一样形成了一个潮流,甚至有的艺校、高中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学唱几首歌曲,参加相关考前培训等方法混入了高等音乐院校,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导致我国多年来没有出现世界一流的歌唱家和艺术团体的现象,从而丧失了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培养一流音乐人才的渴望。

3.2从课程设置上分析

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课程安排还不够科学。第一,对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重视不够,严重脱离了传统民族声乐的理论教育,长期以来,高等音乐院校学生追求的新鲜时尚的产物,而淡薄传统音乐知识体系,偏重于声乐演唱而缺少传统理论知识结构的理解,对民族民间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第二,重视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在声乐课程设置中,“重洋轻民”的思想难免存在,主要以西方声乐教育体系为主,民族声乐教育体系为辅,对至关重要的民间歌曲、地方戏曲方面的教育知识传授不多,学生视野受到一定的影响。

3.3从教育教学上分析

从教学过程中审视,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学习热情较高,民族唱法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传统民间民歌、地方曲艺等歌曲的演唱掌握不够灵活,把握不住演唱风格和特点。从研究方法中审视,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授课为一对一教学,主要是对教师演唱,学生模仿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授课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4.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变革

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要创新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强化音乐院校在民族音乐的主导作用。

4.1推进民族声乐教育体制建设

第一,探索新的培养方案,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高职高专等院校民族声乐培养目标重叠,教育体制结构不够清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没有层次,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要在思想观念上积极创新,合理布局定位,为培养出一流的专业歌唱演员或歌唱家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二,探索新的办学规模,创新音乐类招生体制改革,扩大外省招生和留学教育。据了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学生生源不断减少,导致今后一段时间里,我省各大高等院校将面临招生难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等音乐院校,生源不断缩小,因此,加强外省招生规模和招收来华留学生是未来高等音乐院校发展的趋势,这样能控制学校的生源情况,并实现了地域的优势,实现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多元化短缺的现状,对推广我国民族声乐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第三,探索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外合作办学和国外音乐团体合作,积极探索国内音乐院校与国外音乐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使之“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2构建民族声乐教育课程体系

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思考,声乐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以民族多元化音乐为基础,在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的今天,民族声乐教育要在最大限度内保留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充分认识和体现这一点。从民间特色的角度思考,在学习经典民族声乐作品时,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声乐作品,多种视角来理解民间特色歌曲的内涵,并从中感受歌唱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形成学生自己的演唱风格。

4.3创新民族声乐教育实践教学

创新民族声乐实践教育是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最根本的实践教学方法。从实践方法上看,加大校外实践的课程安排,民族声乐教师走出校门,聘请地方民间歌唱者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开设专门课程对民族声乐的学生进行授课,形成多元化互动,让教师和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真正的民族民间唱法,体会到民间歌者的演唱方式和风俗习性。从教学模式上看,学校要提供更多参加音乐会或校外演出的机会,加强学习交流,特别是学校与学校、学校与音乐团体、学校与民间团体、国内学校与外国学校互访等方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启迪创新实践教育思维模式,拓展实践教育新的视野。

4.4科学选取实用性教材

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材不应仅限于曲谱教材,要利用音像音响教材和曲谱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供学生参考,这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5探索民族声乐教育合作机制

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要想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注重学校与社会对接,充分利用资源与歌舞团、艺术团、歌剧院等相关行业建立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定向培养及合作意向,研究行业的需求是否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也可以按行业的需求来制定学校的培养方案,有效与行业接轨,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了学校的就业渠道。小结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是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瑰宝,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精髓,民族声乐教育需要借助我国悠久的民间音乐中的宝贵元素来丰富充实自己,利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改变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本着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王霭林.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J].文化学刊,2007

[4]冯坚.对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的思考.歌海[J],2009

[5]周丽娜.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研究[J].艺术百家,2011

[6]夏毅,马琰.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7

[7]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6

[8]蔡多奇.民族声乐的困境与未来[J].艺术百家,2011

[9]赵金霞.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0]石惟正.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J].人民音乐,2003

[11]解丽,刘明健.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

[12]孙晔.民族声乐的现代化[J].艺术教育,2012

[13]刘婕萍.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音乐生活,2010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 小组课 共性 个性

一、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校扩招后,师资普遍紧张,各师范类高校大多改变“一对一”的传统声乐授课模式,采用声乐小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管怎样改,都必须遵循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我们一直强调师范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扎实广博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和深厚的音乐教学理论修养和技能,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合格人才。因此,声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尖子和专业演唱人才,不是培养歌唱家和演奏家,而是更注重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否具有辅导群众文化歌咏活动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小组课可以在这些方面不断充实内容,发挥小组课更广泛的作用。

二、小组课训练与传统声乐“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比较

声乐小组课的实行,打破了传统声乐“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出现了“一对二”,“一对三”等多人一组的声乐小组课。通过声乐小组课的实行,使单位学生数容量加大,的确可以节省教师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效果,但在嗓音训练方面,同样带来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认为小组课可以提高整体的声乐水平,扩大训练范围,但学生“个性”发展不如“一对一”的形式好,声音指导的不细致。

应该说,传统声乐教学历经百年,在嗓音训练中,学生“个性”差异性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这种授课形式最适合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否则,费时费力、效果不大。如今在师范类的招生中,条件好的一般是占少数,大多数是一般条件的学生,还有少数条件较差的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说,声乐小组课也是一种实际的选择。

“二对一”声乐小组课,从练声环节方面来看,每个学生平均可以得到20多分钟的训练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因此教师施展对学生个体教学手段空间比“三对一”要大,但多于三人,声乐课很难对个体学生发挥细致的指导作用,指导感到时间紧张,从训练声音的角度来讲,“二对一”的授课比较好。

笔者承认,小组课在嗓音方面的发展不如“一对一”的形式,但如果从嗓音发展的规律出发,找出其“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进行科学训练,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础阶段的“共性”训练

高师声乐教学从本质上与音乐学院是一致的,都必须寻求嗓音科学发声与歌唱、声乐训练规律,并将之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嗓音发展的科学性,一般是按照美声方法的要求,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运用嗓音在人体的各个共鸣器官达到良好的混合共鸣效果,这种效果的获得,是要经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

声乐课的嗓音训练,历来是个重点,对于嗓音的训练,可以分为由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开嗓”,目的是加强声带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机械练声法,将一些练声曲进行十分钟的练习。第二个部分为嗓音“美音”训练,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训练,如在练声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为主,个别为辅的形式,但要针对个别反映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强调课余时间多练习。笔者将第一部分视为“共性”训练过程,第二部分为“个性”训练过程。“共性”训练的种类有很多,如笔者采用的“共性”机械式的“开嗓”过程,常用放录音的形式,就是将一系列包含各种功能的练声曲集合在录音或磁盘上,进行放音练声,方便有效,学生也可以在业余时间,集体按时进行,一般三十分钟为宜,也可以独自在宿舍或琴房进行自习练声。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导这些练声区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对于做不到位的学生,则应进行改进方法的重点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嗓音得到了加强。

嗓音训练与听力有关,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的音准是个大问题,对于音高的判断和发音存在音不准的现象,这样就大大阻碍了声乐的进步。耳音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不容忽视,就这个问题,声乐小组课进行和声方面的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师范专业的学生中,基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中,一般中等程度的占多数,因此,教师应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作为声乐小组课训练的重点,制定可行的教学大纲和训练计划。“基础”性的学生如同白纸,思想大多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训练相对容易。对于这些基础性学生的训练,小组课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为了实施“共性”的训练,在小组课的编组上可以考虑男女生搭配,或根据声部男女生各分为一组,在唱法上也可以将,民歌、美声进行分组,并由相应的专业教师指导训练,方便练声,容易达到声音统一效果;而针对练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如有的男生声音位置低,找不好假声,这样可以调整适合的女声让其一组,男声可以通过女声的练声,模仿女声以便找到假声,获得高音唱法的有效方法。在小组课中,有的学生嗓音不怎么突出,但其他方面也许不错,如有的钢琴很好,这样就可以把唱的好的同学与弹的好的同学进行组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这个弹琴好的为其伴奏歌曲,在进行歌曲处理上得到更大优势,双方都能得到特长的发挥,这样学生双方也能得到相互影响,认识到歌曲伴奏对歌唱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也能重视伴奏学习。

四、提高阶段的个别指导

为了使一些有条件的学生进步更快一些,教师可以定期对小组学生中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示范课,通过观摩达到学习的目的。

声乐课的嗓音训练,历来是个重点,对于嗓音的训练,可以分为由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开嗓”,目的是加强声带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机械练声法,将一些练声曲进行十分钟的练习。第二个部分为嗓音“美音”训练,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训练,如在练声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为主,个别为辅的形式,但要针对个别反映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强调课余时间多练习。笔者将第一部分视为“共性”训练过程,第二部分为“个性”训练过程。“共性”训练的种类有很多,如笔者采用的“共性”机械式的“开嗓”过程,常用放录音的形式,就是将一系列包含各种功能的练声曲集合在录音或磁盘上,进行放音练声,方便有效,学生也可以在业余时间,集体按时进行,一般三十分钟为宜,也可以独自在宿舍或琴房进行自习练声。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导这些练声区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对于做不到位的学生,则应进行改进方法的重点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嗓音得到了加强。

声乐小组课,教师要重点强调方法的训练要领和动作的规范要求,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能听出学生的整体声音效果,对他们中的个体声音出现的毛病很难听辨,即使能听辨出他们声音毛病,如果单对一个学生进行纠正,时间也不允许。实际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不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如果控制不好时间,就容易拖堂。训练原则是,尽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如在歌曲的处理方面,教师可以把歌曲的难点找出来重点处理,对一时难解决的,可以分几次课解决,并且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进行练习,教师只能在课上提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并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自己去练习和体会。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现今在培养声乐教师的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声乐教学不够完善,尤其在理论建设上较为滞后。本文论证了现今建立声乐教育学的意义、可能性和迫切性。

一、声乐教育学的定义、内容和培养目标

1.定义

“声乐教育学是研究和阐明声乐教育的结构、过程、原则、方式等规律的科学。’‘声乐教育学是声乐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声乐学是音乐学的分支。是研究、解释所有与声乐相关的知识的一门学科。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研究声乐的教育规律.揭示声乐教育的本质及特征,使之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声乐教育学隶属于音乐教育学范畴,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2。学科内容

声乐教育学的内容包括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声乐文化教育、声乐教育文化和声乐教学法等。“在探讨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时,我们还应从声乐文化的整体中去认识声乐教育的特殊性。’’⑦

3.“声乐教育”和“声乐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声乐教育”是指与演唱教学有关的一切行为的总和。广义的声乐教育包括所有学校的声乐教学,也包括社会上。如社区、文化宫、单位、群众艺术馆、声乐培训班举行的各种声乐教学和培训。狭义的声乐教育仅指学校的声乐教学。“声乐教育学”是指研究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的一门专业学科.目的是培养具有声乐教学能力的教师或从事声乐教学的专门人才。

4_“声乐教学”与“声乐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声乐教学”是指进行演唱教学的行为,或指代一种职业,如,“刘老师是搞声乐教学的”就是指职业。“声乐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或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声乐教育过程的总和,声乐教学是声乐教育学的一个子项。

二、当前我国在声乐教学人才培养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培养声乐教学^才的专业概念不准确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声乐教育层次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种。音乐院校和师范类高校里本科的表演专业都设有“声乐”或“声乐表演”或“声乐演唱”,目的是培养歌唱演员。另外。各高校的音乐教育本科都开设有声乐大课,个别学校开设声乐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声乐教学水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中有表演专业“声乐”或“声乐表演”等,如中央音乐学院等校.目的是培养歌唱演员;再就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声乐教学专门人才的专业——“声乐教学与研究”或“声乐演唱与教学”等.如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

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目的是进行声乐教学,但“声乐教学”多指教学的一种行为,声乐教学多指职业,代替专业名称在含义上有点偏颇。培养声乐教学人才达到授以“声乐教学”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演唱技能、伴奏技能、授课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有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声乐文化教育、声乐教育文化、声乐教学法,以及文化知识、品德修养、教育学知识等等。“声乐教学”这一名词无法表达该专业如此庞大的学科内容。所以,用“声乐教学”来指代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专业名称不妥帖。笔者认为培养声乐教学专门人才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名称.如用“声乐教育学”就更为贴切。

幺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够健全,特别是声乐理论教学欠缺

现今.我国的声乐教育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声乐教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由于声乐教学是门新的专业,许多声乐教学经验和理论还没有被整理真正应用于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学科理论中,理论课程仍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本科层次上教学内容大都还囿于一对一的声乐演唱课的单一模式,课程设置上重技能轻理论现象较为严重。从国家“声乐教育”最高层次的“声乐教学”方向的硕士生培养情况来看。如。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O5级“声乐演唱与教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有:声乐演唱、论文写作、音乐会、歌曲钢琴伴奏、中西方声乐发展简史、声乐教学法、作品分析、美学文艺学、西方歌剧鉴赏、中外作品演唱鉴赏、歌剧重唱训练、西方文学史(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南京艺术学院“声乐表演及教学研究”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根据本校O5级使用的《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t)2oo3年版):艺术美学、学位论文写作、声乐演唱及教学研究、音乐美学、声乐艺术史、专著导读与研究、音乐分析、音乐文献检索及利用、音乐心理学、音乐表演美学、歌剧艺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教育学、自由作曲、数字录音技术。以上两所学校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上都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我国其学科发展都较为完善.课程设置也比其它院校正规,具有典型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专业的教学还没有上升到“声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高度.教学内容没有含盖声乐生理教育、声乐心理教育、声乐表演教育、声乐审美教育等。

可见.我们目前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单一的声乐技能小课充当着主要角色.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和完整性的“声乐教育学”学科理论。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建立声乐教育学的可能性

1.我圈的声乐教育得到了憾毛的发展

20世纪初随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破土萌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声乐教育也与此诞生。在近1oo年的声乐教育历史中,通过一代代声乐教育者的努力。声乐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根据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统计,截止2004年止。全国设立音乐专业的高校猛增到388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音乐院系不下900多个,其中,以声乐学生的人数最多。”‘确§着音乐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声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到2007年全国设置招收音乐学硕士的高等院校达到65所。其中招收“声乐硕士”的高校有62所。在这62所招收“声乐硕士”的院校中涉及到“声乐教学”的有30所”。

2声乐理论建设成果斐然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近些年来大量声乐教学理论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行。比如,余笃刚编著的《声乐艺术美学》,范晓峰编著的《声乐美学导论》,李维渤的《西洋声乐发展概略》,李晓贰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李维渤选译的《训练歌声》,作者[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刘朗主编的《声乐教育手册》,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的《声乐教学论》,尚家骧的《欧洲声乐发展史》,《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中石惟正的《声乐学基础》、邹长海的《声乐艺术心理学》、还有《西方声乐艺术史》等等,这些对声乐教学理论的完善和课程的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声乐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准备了较为充足的基础。

3.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呈现多元化态势

声乐艺术积淀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当今世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精彩纷呈。人们对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趋向多元化。这些都为学校的声乐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领域,也为学校的声乐教育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声乐教育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近些年来我国在民族声乐教学和西洋美声唱法教学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这些演唱和教学实践上的成果都丰富了声乐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为声乐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四、建立声乐教育学的意义

1.培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一个科学的专业名称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搞清声乐教学人才培养这一专业的概念,把声乐教学人才的培养和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混为一谈.

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专业的授课模式、方式、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一直效仿音乐院校的“声乐表演”教学.这是我们学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专业上的严重失误,限制和阻碍了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孔子说“名不正,言不顺”,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的专业上应该有个专业的学科名称,然后才能摔开当前该专业的教学受音乐院校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束缚,走上学科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声乐教育学”是培养声乐教学人才这一专业的最佳名称.它是“声乐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有别于“声乐表演”又有别于“音乐教育”。这个准确的名称给了该专业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内涵。将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