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第1篇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景,在教学中添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将英语教学引向生活。

一、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分析

新时代下,各方面各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单纯掌握教材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学会将教材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才能算是真正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尤其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就更加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活化。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寻找学习的内容和进步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几点途径

1.在教学中添加生活化的内容

新课程英语教材本身就有许多体现生活化的内容,例如逛公园、游乐场,吃冰淇林,喝牛奶;和同学老师打招呼等许多内容都是十分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生活化仅靠教材上这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实际实际生活中挖掘内容以作补充。可补充的内容包括:

(1)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内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结识新的朋友,认识新的事物,并且与进行接触。在学校的大环境下,许多内容肯定是学生渴望了解的,比如学校里随处可见的办公室、校长室、路灯、垃圾桶等设施用英语该怎么说;该怎样用英语分别跟同学、打招呼等等。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扩展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有用知识。

(2)学生在家庭的生活内容。家庭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归属感的地方,与家庭有关的教学内容必然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比如如何用英语对家庭成员性格、外貌、职业的介绍,是很多学生都想学习并且相互交流的。再比如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房间,使用“welcome to my room”表示礼貌欢迎等等。

(3)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学生最了解的可能就是自己了。与自己有关的生活内容也必然最想用英语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自我推荐等方式让学生依次介绍“What’s my name”“What’s my favorite”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扩展了学习内容。

2.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要想使英语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的生活化气息,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更加真实可见的场景中学习。例如,在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购物时,可以将课堂临时搭建成一个小型卖场,将学生的铅笔、直尺、橡皮等都拿出来摆做商品,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店主,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对话。并且要求店主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This is a …….It is…….”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时都要使用学过的礼貌用语和购物用语,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How much is it?”“Here you are.”等等。

3.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体培养问题意识读书能力

想像能力

信息获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在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探索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表现之一就是能自己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能促使积极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不会提问意味着不会创造。我国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生疑”。疑是思之源,而思则是智之本。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开启少年儿童好奇爱问的天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勇于质疑,善于质疑。

1.1启发鼓励,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首先,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打消一切顾虑,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要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环境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之所以有时不敢问问题,分析原因有两点:①缺乏自信,怕问错了,有失体面;②懒于动脑,未发现问题。针对上述原因,老师必须注意:态度亲切,温和,语言真诚、宽容,无论学生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奇怪,都不能嘲讽,一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1.2积极引导,教学生善于探究,提出问题。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往往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教给学生方法。首先,言传身教。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特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并促使学生产生敢于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其次,创设质疑解疑的机会。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浪娃娃》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真有浪娃娃么?”“大海里到底有多少种东西?”“浪娃娃是怎么发电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和我们的眼泪一样?”“大海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等等。对此老师并不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就像这样,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反驳,允许标新立异、鼓励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敢于向约定俗成的东西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选择、参与、创新。

1.3适时点拨,激励学生乐于探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锻炼过程。老师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问,读书时间。使学生有选择余地,这时学生会产生独立钻研的兴趣,再加上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热情鼓励的话语,真诚赞扬的眼神,幽默巧妙的点拨……学生必将主动探究,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解决问题。

2 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

2.1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享受快乐。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喜欢的内容多读、多记、多背、并与同学交流、读给大家听听。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在讨论和背诵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像更丰富,记忆更牢固。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给予了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范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感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这种阅读的快乐和满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2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对课文感悟的程度都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要让学生参与读书,参与评价。教师不妨提出“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能读出不同的理解?”“假如你看到了这样景象,你会怎么想?…‘谁愿意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等等。这就是允许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感受,宽容学生在读书中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感受,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鼓励学生自由奔放的想像,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拓展自我的机会。

2.3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书中体验成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幸福和快乐,信心和勇气都来自成功。布鲁诺说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是做为教育者的责任。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进而获得全面、主动、多样的发展。

3 创设愉悦融合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保证

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头、课的重点段、课中突破难点时、课的结尾……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想像空间。如:一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乌鸦喝水》一课,老师先创设了一个问题:乌鸦是很渴呢,还是有点渴?(很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到处找水喝)后来又启发学生想象:乌鸦这么渴,好容易找到水了又喝不着,多着急呀!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小组讨论)孩子们热情都很高,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后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充分地展示了丰富的想象,使主体性的发展得到了保证。

4 创设自由开放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实现了远距离、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4.1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广开信息资源。对小学生而言,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知识的学习相比,理应以课内知识学习为主,老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完成好每一课的教学任务。使课内外相结合,广开信息资源、扩展知识范围。

4.2注重体现个性特点,激励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别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们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积极鼓励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努力提高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加工的能力。这是发展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浪娃娃》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重建

动态地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发展的系统。现实地看,在庞大的内容体系中,诚信诉求一跃成为重中之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增加诚信关照、着力增强教育效果,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扫描

1.诚信期望过高,行为自律不足

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在落实到诚信行为的过程中发生了“短路”,诚信行为受到条件和环境的明显影响。如考试作弊、毕业设计无中生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诚信认识还没有转化为自律行为,不能做到“慎独”。

2.评价标准多重,诚信层次较低

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他人的失信行为反感,但在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发生不诚信行为时,他们往往会考虑到友情或亲情而予以原谅。对人与对己的两套评价体系,反映出大学生一种不统一的诚信道德标准,其诚信观念还处于较低层次。

3.诚信危机四伏,失信缺失惩戒

大学生群体诚信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考试、就业、家庭条件等。由于大学生个人不注重道德诚信的修养,再加上全球化思潮的冲击让大学生产生了很多错误观念,造成大学生失信行为屡禁不止,越演越烈。同时,很多大学生尝试失信之后没有受到任何惩戒,于是失信行为在他们看来没那么严重,更加重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

1.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当下,传统的义利观遭到批判,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又不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在义利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徘徊在“重利轻义”和“重义轻利”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利”与“义”之间合理的度,因而会出现诸如“金钱万能”“干活该不该讨价还价”等困惑。

2.教育形式表面化

由于德育方法不恰当、内容枯燥、效果不易量化以及教育者本身不够重视等原因,大学生德育收效甚微。诚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也一直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边缘化。诚信教育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教育结果互斥化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也不可否认家庭、社会以及同伴等的潜在教育力量。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相互消解,使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生存土壤。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体系重建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改善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现状,树立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从根本上讲,必须在社会诚信建设这个大背景下重建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

1.标准与内涵:重构诚信教育的观念体系

重建诚信标准是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知识体系的首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诚信标准进行反思并重新修订。因此,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失信问题与特定的历史阶段、与人的发展程度以及所属范围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制定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和指导力的诚信标准显得尤为切迫。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赋予诚信以新的释义。

2.机制与惩戒:打造诚信教育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对诚信的判断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人对失信行为的评价和反应,惩戒机制的缺乏正是当前大学生失信行为屡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科学的评价机制会促使大学生正确看待诚信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容易诱导大学生的价值观走向歪曲。同时,市场经济在转轨时期,自身缺陷性暴露,不断消解社会的诚信传统。由于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意识薄弱,加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道德自觉的缺失,导致社会的失信成本不高,人们宁愿冒着付出较小的失信代价的风险去换取更多的失信收益。可见,确立适当的失信成本是完善惩戒机制的重要步骤。

3.制度与系统:完善诚信教育的保障体系

诚信教育应服从并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弥补较长时间以来学校德育身陷被动、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缺陷,当前应着力完善制度建设,同时加强诚信教育的系统性建设。首先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诚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其次是家庭教育制度的积极配合。家长应树立言行一致的诚信观,以身作则,以高尚的诚信人格感染子女,发挥楷模作用。最后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接受公众的随时监督。唯有借助诚信教育的系统而全面的应用体系的建设,方能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与有效推力。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第4篇

一、教师千方百计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感受美。如:文章的语言美,文章主旨提示的道德美、行为美等。有了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还可以通过有感情范读去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抑扬顿挫,把文章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启迪学生,把他们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潜移默化积极主动去阅读,使其感受到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大量新知,因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觉阅读的兴趣。

二、准确把握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之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正确认识和投入新课程改革当中,并积极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实践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效果,让课堂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本。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学改革要努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就要像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再进一步放手让他试着自己走,在旁护着他,最后完全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为此,教师必须是“授之以渔”,教给他们的方法,而不应是“授之以鱼”,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正字正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其次,要掌握最基本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懂得朗读时应在什么地方停顿,哪些词句应重读,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读,朗读的速度应如何变化;再次,要着重表达朗读的情感性,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倘若说“正确、流利”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地读,则是“悟”出来的,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在阅读声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身临其境,感受语言之美,如有一位教师指导朗读《再见了,亲人》中大嫂背着熟睡的孩子送别志愿军这一部分时,学生凭直觉加重了“看,睡着了”等词句的语调,他没有直接讲解正确读法,而是巧妙地引导“咱们别把孩子吵醒了”,学生马上心领神会,用舒缓、轻微又饱含关爱之情的语调重新朗读,朗读中自然能“悟”到军民在依依惜别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角度,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学会朗读,自主读悟,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堂上,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抛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朗读的形式多样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赛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让学生入境,深入体会;配乐诗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带领学生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读,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要贯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积大,掌握的词汇多,作文时才有话可写,下笔如有神,对于写作文大有裨益。读的要求要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字语文美的感情;读出神 ―― 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音,让人领略中国语言之美。

四、提高阅读质量,指导理解性阅读,领略阅读教学的无限风光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诚信 诚信教育 德育 中职生

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培根也说过:“没有一个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从毒奶粉、过期月饼馅到恶意拖欠民工工资、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事件,一个个有失诚信的事件令人深思。现实中,我们不少人往往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接受诚信方面的教育,把它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其实已经晚了,因为这时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中职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会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变化,作为一个奠定他们人生迈向职业道路的基石,职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是相当关键的。在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诚实守信教育是我们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企业输送人才,而企业最需要诚信的人才,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就应该从教育抓起,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丧失了“诚信”,经济发展会随之窒息。建立社会主义“诚信”道德体系,从学校做起,从我做起,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做诚信教育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开展诚信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追求,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坚决杜绝各种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用爱和真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其次,青少年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诚信意识,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学校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影响,而现在的学生已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我们教师应在学生和社会的负面事件之间搭建起“过滤镜”、“防火墙”,担当起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责任,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亲戚或父母的朋友有时不讲诚信也赢得了事业一时的发展,还在同学面前炫耀,这时教师有必要让其明辨是非,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不讲诚信的人虽然发财了,但发财的风险和成本太高了,那不过是昙花一现。即使“财”发了,其人品仍穷得可怜;即便“贵”起来,其人格仍低贱得要命。现实生活中因不讲诚信而的例子不是屡见不鲜吗?别人会上你一次当,不会上一千次当;表面上你骗了一个客户,实际上会失去无数个客户。

二、让诚信成为校园时尚

首先,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营造和谐的氛围宣传诚信,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方面要溶入诚信教育。虽然学校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成为真正的一方净土,职校学生中有的人长期以来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更有甚者,家长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讲诚信的弊病,作为教师要意志坚定,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

其次,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这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每个教师都有职责。要求学生做到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成功与否,要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要严格按照《学生操行品德考核细则》等来要求学生。

最后,开展各种活动,针对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问题,可以开展 “诚信离我们有多远”、“如何讲诚信”、“讲诚信如何从自己做起”等主题讨论;也可以举办诚信讲座、座谈会、班团队会、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使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诚实,对自己负责;讲信用,对他人负责。不讲诚实和信用的人,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诚信于己是道德品质问题,于人则是一种社会责任。从小处出发,可以要求学生做好值日工作比如打扫教室、包干区以及排自行车等;在食堂吃完饭必须把快餐盒放到指定地点;自来水龙头随开随关;不开长明灯无人灯等等。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持和制度保障,只有让校园成为和谐校园,走出去的学生才会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无恩不立,无信不立。感恩与诚信,是人生的立脚点,是人生永久的伴侣。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关键在于心怀感恩、拥有诚信,能缓急与共、生死相托。一个经常怀着感恩、诚信之心的人,胸怀自然宽阔,会自觉自愿的给人以帮助,他的成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教育,比如有学生病了,有学生车子坏了,有学生体育课上摔伤了等等,对于伸出援手的人要表扬,但是对于得到帮助的人要教会他们感恩。其实,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学生忽视的值得感恩的东西太多了: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你既然有意无意间接受了别人为你的付出,接受了别人予你的恩惠,那你的第一个反应就该是今后自己该怎样做,怎样用实际行动去感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回报心理,然而,如果人人怀有这种心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是非常有意义的良性循环,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一种契约。

“教书容易,育人难。”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要坚持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基本精神,做好诚实守信的行为表率,以水滴石穿的坚毅渗透学生,以春风般的胸怀感召学生!让他们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诚信之流的滋润下,越发美丽,让沐浴在诚信阳光中的莘莘学子的人生因诚信而灿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