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第1篇

建筑行业建设与发展中融合绿色建设技术,发挥建设设计的最优应用作用。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现代资源应用与设计结构的科学性发展,达到现代建筑结构的规划与分析应用实际作用得到完善与增强,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现代科技

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为社会的完善提供了更全面的经济探索空间,我国具有丰富的绿色建筑发展资源,在社会资源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发展与应用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为社会的绿色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结合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分析策略的实际应用。

1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概述

1.1内涵

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化设计是现代太阳能采暖设计中两种能源供应形势。从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来看,被动式设计主要从能源供应的器材、能源供应的风向和供应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调节;主动式设计则是在内部空调系统中的调节。相比之下,被动式设计的建设领域更广,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整体供应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被动式设计进行太阳能转化中,可以达到对供应资源的综合应用,提高资源的应用率,实现现代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我国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的提升。

1.2特征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为社会资源的优化应用提供更完善的应用发展渠道,结合被动式设计特征,对现代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设计进行分析,将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续特征和高效率性特征。实施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将让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实现进一步拓展。在现有太阳能供应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资源应用的循环应用,保障太阳能资源的应用灵活性持续性,实现了现代建筑的水资源、材料资源的低损耗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特征。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能够达到社会资源消耗与供应资源的循环供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性资源应用循环系统。由此可见,被动式建筑资源的应用是符合本土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是社会资源供应结构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2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实现

2.1实现建筑资源应用的检测控制

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在中国本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本土建筑的资源优势,促进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发展。被动式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社会绿色建筑领域的质量控制,实现多方面寻求建筑资源供应领域的资源供应结构的完善。例如: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制冷功能的设计,应用被动式设计原理进行设计。从建筑设计太阳能的应用的资源供应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从太阳能光传播板的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实现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被动式设计院里的分析与应用。

2.2建筑细节完善

被动式设计在现代中国本土建筑中的应用,为本土建筑的细节完善提供了建筑的参考依据。建筑细节、城市以及建筑设计第三方面是本土设计师进行设计的重要部分,发挥被动设计在中国本土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整体设计结构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城市建筑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率得到完善。例如被动式设计理念能够在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制冷的主题下,通过改善建筑设计的外部设计结构,对建筑的制冷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现现代设计结构与设计完善水平的提高。被动式实施可以从本土资源的应用领域给予资源的应用,并赋予社会发展更大的细节变动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现代建筑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水平逐步更新。

2.3建筑设计的效率性提高

实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化发展的策略实施,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效率性得到提高。被动式设计的实施,为现代建筑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从我国现代建设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被动设计可以将不同形态的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实际设计中,达到建设设计的施工可以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活动。例如:施工建设的整体设计遵循建筑资源绿色化应用的设计原理,从设计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建筑设计要点与被动设计绿色资源分配的准则相互结合。而本土建筑的施工方案分析采取层次划分的策略,为现代被动式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实现现代本土绿色建筑的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社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我国现代本土建筑资源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2.4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

实现被动式设计策略在现代社会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应用效率,并为现代建筑绿色发展提供了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我国社会资源的应用中实施被动式的设计理念,能够实现现代资源的应用与分析结构多角度发展,而传统的设计分析主要采用单一的分析原理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实施被动式设计分析技术,可以从建筑设计的材料、能源供应的风向以及建筑设计的角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拓展了现代建筑绿色化设计发展的相关因素,促进我国整体建筑规划水平的优化发展,为现代资源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循环利用空间。例如:现代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中,对实际建筑设计应用的自动检测技术,智能化分析建筑空间内部分析技术,自动化制冷技术等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我国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探究发展直接体现。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上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建筑施工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理念支持,优化我国本土建筑绿色化发展。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是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渠道之一,为了实现现代社会建设中资源应用效率的全面提高,对中国本土建筑绿色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实现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创新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晔皓,王嘉亮,朱宁.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思考[J].建筑学报,2013,(7):94-99.

[2]李睿娟.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6.

[3]彭毅.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保障性住房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周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 设计策略 研究

一、 几种相关的建筑形式

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是,当前的建筑形式不单单要满足形式与功能等方面的追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自身、使用者、环境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在此情况下,很多建筑形式与理念得以产生,其中与被动式建筑相关的建筑形式主要有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之内,对材料、水、土地、能源等方面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高效、适用、健康的生存空间,提供与大自然共处的和谐性。

生态建筑住的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对群体进行建设和管理,同时要构建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体系。在管理、维护、建造、设计等方面,其基本宗旨必须是对内外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化。这样才能达到人文、自然、经济等生态目标,同时对文化、活化、美化、绿化、净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因素来说,应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节能建筑指的是利用节能型的产品、器具、材料、结构等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类型,其中,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了全部或部分的应用。在节能建筑中,应当对节能的技术方法和遵循气候条件的设计加以满足,细致的研究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环境、风向、太阳辐射、间距、朝向、单体群体、规划分区等方面的内容。该类型的建筑物具有很多指标,例如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规划当中,应当对自然通风有利,同时应当保证 35%以上的绿化率。在建筑物间距方面,应当确保在冬季的时候,每户每天至少有一个房间接受的光照在 2 h 以上。

二、 被动式建筑及其设计策略

被动式建筑最早是在德国产生的,具体指的是利用密闭结构进行房屋的建设,选择保温建筑构件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此种类型的建筑无需进行传统空气系统和供暖系统的安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够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受,建筑能耗非常低。该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和发展应用,对世界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建筑标准和生活方式。

早在 20 世纪末期,德国建筑师研究所的费伊斯特博士对被动式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进行了提出。在当时的理念当中,费伊斯特博士认为采取该类型的建筑形式,能够使室内保持冬夏均舒适的温度条件,并且不需要安装空调和供暖设备。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其核心标准主要在于保证每年 15kw・h/m2以内的能耗,也就是保持 22℃~26℃恒温区间时,每年用于制热和取暖所消耗的电量不能超过 15°/m2。家庭用电、生活热水以及采暖制冷每年的一次能源消耗应当控制在每年 120 kw・h/m2时以下。同时其气密性 n50 应当保持在 0.6/h 以内。

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对建筑构件有着很高的要求。材料应当选用保温、外隔热、高性能的,窗户应当选用保温、隔热的。还要防止出现热桥,建筑外壳应当具备较高的气密性能,同时需要对能够高效回收热量的新风系统进行配备。在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当中,应当将热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应当对太阳辐射入室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用于产生热量所消耗的电能在每年 15kw・h/m2以下。

三、 被动式建筑与其他相关建筑形式的对比

虽然被动式建筑通前文中提高的几种建筑形式在本质上都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建筑的,但是,在这些建筑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和区别。其中,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其最为突出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四节一环保”,也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自从上个世纪末期,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之后,我国政府对很多相关的法规、导则、纲要等进行了颁布,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则具有不同的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舒适实用、自洁自净、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性能和作用。在建筑措施方面,应当对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应用,对可循环利用和生态价值较高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还应当利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生态建筑形式的各方面要求。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进行了强调,同时注重良好室内环境的营造,确保使用者能够保有一个较为满意的舒适度。这样,建筑物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提供了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

节能建筑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也逐渐趋于完善。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实践应用,证明了在建筑节能方面,节能建筑所发挥出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相比于被动式建筑,在一次能源消耗值方面,节能建筑并没有给出强制性的规定和标准,没有对节约能源进行具体的分项要求。因此,在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被动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下,结合其自身对于各方面的严格要求,能够更好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项十分明智的举措和选择。在今后的发展中,被动式建筑必将成为建筑领域当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方向。

四、 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 20 世纪末期,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的沃尔夫冈・费伊斯特博士在于瑞典隆德大学的博・亚当姆森教授在一次谈论当中,第一次提出了被动式房屋的概念。随后,在德国黑森州政府的大力资助与支持下,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正式确立了被动式建筑的建筑理念。在两年后的 1990年,在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的一个城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动式标准的建筑物,它是一幢三层高的普通民居建筑。一年后,该建筑经过了节能改造,并且被投入使用。经过监测发展,该建筑的年终端耗能降低了78%,从过去每年160kw・h/m2的能耗,降低到当时的每年 35kw・h/m2。而在 1996 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正式成立了被动房屋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对被动式建筑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和推广。在此影响下,被动式建筑形式在德国本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从建筑成本的方面来说,相比于传统建筑形式的房屋,被动式建筑仅仅高出 6%左右。在新一代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当中,对精巧的中央通风系统进行了应用。其中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安置位置为并排安置,在排出温暖空气的同时,能够引进来清洁的冷空气,从而达到了超过 90%的热交换率。

五、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对建筑物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被动式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我国对被动式建筑的迫切需求,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存在了一些被动式建筑。

六、 结语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前的两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源于德国的被动式建筑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起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细致地研究,使其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建筑领域更高的发展。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第3篇

“自维持建筑”的技术是以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的,以其“完全独立运转”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或“低碳建筑”等概念。在研究节能环保建筑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可自维持建筑的理念比可持续发展建筑理念先行。这种雏形的建筑可持续理论的先行性也正突显了最初建筑师对于节能的理想化和绝对化设想。所以,当“自维持技术”在微型建筑上使用时,要求其达到的首要目标即为实现脱离市政管网下的建筑运转。首先是根据微型建筑的具体用途计算耗能(E1),通过获得太阳能、风能等能源(E2)以保证获得大于或等于微型建筑的耗能,即E2≥E1。使得微型建筑在完全脱离市政管网的能源支持下,亦能独立完成正常生活运转。其次是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耗能(E1),增大建筑自维持的可行性。具体而言,自维持的技术策略分为三方面:a)用电和采暖制冷自维持;b)用水自维持;c)排污自维持,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两方面。

2小型建筑自维持的技术策略

2.1用电及采暖制冷自维持技术建筑供给使用需满足人对于基本用电、供暖的要求,不同建筑根据功能和使用环境产生的能耗也有所不同。由于自维持建筑强调能源可持续性,要求使用清洁能源,目前较成熟的清洁能源一般采用太阳能、风能或生物能(如沼气等)等。太阳能作为一种最为普遍且最为成熟的清洁能源一直被优先利用,中国也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2/3国土面积年日照在2200h以上,年辐射总量大约在每年3340MJ/m2~8360MJ/m2,相当于110kg标准煤/m2~250kg标准煤/m2[2],所以太阳能利用具有广阔前景。对于微型建筑来说,采用太阳能供能的技术也较为普遍且成熟。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说,太阳能集热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储能率高、利用率高、可行性强等特性。微型建筑据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a)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集热设备将热量传入建筑物内分配使用,对太阳能的利用高,功率大,便于控制,但需要设备投入并占用室外空间。其中利用太阳能主要分为发电和集热两方面。目前中国国内性价比较高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为光伏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来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微建筑结合时一般有两种方式,见表1;b)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被定义为不通过传统采暖方式和主动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冬季和夏季室内环境的建筑[3]。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被许多具体技术策略与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被动式自然调节可以分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被动式降温、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这四方面[4],而后每一个方面下又有更为细致具体的技术手段支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采暖方式主要有直接受益方式、新型集热墙的使用和应用多种供暖或降温措施,如以水为媒介的蓄热器,或采用对流式散热等[5]。对于微型建筑来说,完全依赖主动式太阳能来供给采暖、制冷是不经济的,这不仅要耗费过多的设备费用,也不符合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生态要求。故要实现建筑采暖制冷自维持应一方面在设计上尽可能利用被动式太阳能,微型建筑可通过调整建筑朝向,选择适当建筑材料(最好是在当地产出的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合理建筑构造设计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供暖、采光并维持建筑能耗。综上可知,主动式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方式应在自维持微型建筑中综合运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绿色设计理念,合理利用每一束可利用的太阳光,必将创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空间[6]。

2.2用水自维持技术微型建筑用水自维持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或附近水源(如江、河、湖、海等,具体情况适建筑周边环境而定)。雨水净化是目前微型建筑自维持用水最常用也是最容易的措施。微型建筑可以采用坡屋面集水或独立装置储水方式,独立雨水收集系统根据初期弃流后的雨水水质情况和实验结果,采取雨水-雨落管-初期弃流装置-贮水池-泵-加药装置-滤池-中水-消毒装置-中水的处理流程,其出水可满足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7],该水可用作灌溉、冲厕、拖地等杂用。生活杂用水经过特殊专业处理后才能供给生活用水,以煮饭、洗澡、饮用。

2.3排污自维持一般排污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废料处理两方面。一般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厕用水,其特点有三:a)冲厕水中含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播源;b)生活污水浓度低;c)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适用于厌氧硝化制取沼气。根据以上特点,生活污水一般处理方法有:生活污水净化池技术、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其中,生活污水净化池技术由于净化池后期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每年精心管理、清洁。另外,土壤渗滤生态处理系统针对土地较少情况提出,对土地特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微型建筑中应首先考虑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即针对独户或联户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厌氧处理与生态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生活废料生活中产生的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垃圾,可降解一般采取回收利用,不可降解垃圾则一般归置到城市不可降解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2.4具体小型自维持案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师将自维持理论和技术运用于构思或实践,有了诸多微型自维持建筑的概念模型或实践案例。如JoseManuelPequeno设计的“可搬运的游客塔”、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第欧根尼”小屋,及东南大学设计的铝合金太阳能小住宅“未来屋111”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建筑在供水、用电、排污等多方面的自维持。现具体就一个实际建造案例介绍如下。“第欧根尼”小屋[8]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意大利)设计(见图1)。造价约1.72×104英镑(约合2.64×104美元)。主体为木结构,外墙是一层铝板。长3m,宽2.5m,屋顶是三角形,最高处是3.7m。室内面积为6m2,空间包含了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囊括食宿、办公、排泄、沐浴、储物等功能,空间设置合理,环保节能。房屋可以依靠太阳能和雨水实现自维持,屋顶一侧铺设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的电能可足以维持厨房和起居室的用电;生活用水由雨水供给,屋子地板下铺设雨水采集系统和净化系统,以此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且造价相对低廉,故此案例对于一般意义的微型自维持建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结语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适宜技术;绿色改造;江南水乡;村镇住宅

引 言

江南水乡地区是中国独具人文特色的区域,也是当今中国村镇经济较发达的区域。随着当地村镇经济快速发展,住宅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住宅能耗持续增长。与城市住宅相比,江南村镇住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如果以当前城市住宅热舒适度水平为标准,同等条件下村镇住宅能耗量将大大超过目前水平。这将对江南水乡建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绿色住宅改造实践中,如果盲目堆砌绿色技术,反而可能与绿色理念背道而驰[1]。鉴于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采用因地制宜的适宜性绿色技术来促进村镇住宅的优化升级。所谓适宜技术,即能够适应本地风土条件,并发挥最大效益的多种技术组合,其中既包括适当的先进技术,也包括中间技术,以及经改良的传统技术[2]。

1 江南特色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用清洁生产、不用或少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健康建筑材料。当在绿色建筑视野下审视传统建筑材料时可以发现曾广泛使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如夯土,木材,石材,竹材等,无一不是绿色建筑材料的优秀范例。

夯土在江南村镇住宅中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广泛用于墙体和地面。夯土材料的准备以及建造只需要“低技术”和极少量能源消耗。夯土墙保温性能良好,夯土建造的住宅冬暖夏凉。由于一些缺点和居民的认知原因,夯土墙在现代住宅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夯土墙经改良后,是一种十分契合绿色理念、具有江南特色的绿色建筑材料。浙江安吉环保卫士任卫中用夯土建造的农房是夯土作为现代村镇住宅绿色材料的优秀实例[3]。

竹是一种优质纯天然绿色建材。同夯土一样,竹材在江南使用历史悠久。同时,江南具有优秀的制竹工艺。竹材广泛用作夯土墙的骨料,也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如门窗、顶棚等处。诸多建筑师在现代江南住宅中发展出竹材新的使用方式。王澍在南京二分宅中将竹材作为室内装饰材料,获得独具江南特色的良好效果。

废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江南优良传统,同时也吻合绿色理念。旧建筑材料常常在建筑翻新或者重建时得到重复使用。在江南水乡村镇住宅绿色改造中,一方面要尽量使用可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废旧建筑材料。在这方面建筑师王澍做了成果卓著的探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大量将废弃的建筑材料用于新建筑的屋顶、墙体,铺地等,甚至创造性的将旧瓦用于新建筑的遮阳中,获得独具江南特色效果。

2 被动式绿色改造策略

被动式策略主要是指在住宅中采用合适的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等策略。研究证明,通过建筑师的优化设计可提供较之常规建筑节能80%的可能性[1][4]。

2.1 气候缓冲策略

气候缓冲空间是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各种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满足居住者舒适度要求。气候缓冲空间包括入口,屋檐和檐廊,天井,阳台等。

檐廊是江南雨季时节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同样起着组织通风、调节室温的功效。在江南住宅中设置檐廊和挑檐设计,可达到冬季满足日照、夏季遮挡阳光的要求。屋檐,外遮阳和架空屋顶,也是一种小型气候缓冲空间。通过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屏蔽,屋檐和外遮阳在其下部形成一个微型气候缓冲带,有效改善住宅室内环境。

2.2 自然通风策略

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环境有重要意义。江南水乡地区空气湿度大,良好的自然通风能够保证室内空气及时更新。运用自然通风系统达到与江南气候相适应,节能意义显著。在江南水乡村镇住宅的改造设计中,与自然通风相关的设计部位包括窗、中庭、天井等。

窗的设计需根据住宅所在地主导风向合理开口,将风导向人活动的地方。有些部分可将窗台位置降低甚至做成落地窗,以加大进风量。还可采用高侧窗,可以利用热压通风原理促进室内空气由于气压关系上升排出,加大室内空气置换频率来改善空气质量。漏窗也是一项充分利用风压的绿色技术手段。天井及中庭则是利用热压通风的传统智慧。在改造设计中,还可以通过风帽有效地将自然风引入室内。

2.3 微气候调整策略

水体对住宅微气候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冬季白天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贮存,晚上释放热量以提高中庭温度。夏天,由于水吸热的温度升高和中庭的气温升高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热压差,形成对流,带走室内空气中的热量。植物对微气候热环境方面的调节也有明显效果。房屋周围树木的布置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风的方向,促进室内的空气流通。植物可以遮挡和减少对地面的热辐射,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热空气起到冷却的作用。建筑表面覆盖的植物可降低墙面温度达5℃以上,而冬季的热损失也会因植物的存在而减少30%以上[5]。

3 主动式绿色改造技术

随着当地居民对住宅舒适度的提高,单独利用被动式技术已难以满足极端气候条件下对住宅舒适度的要求。根据江南自然资源的特点,适应村镇住宅的主动式适宜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以及生物质能技术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绿色住宅改造中应积极利用。主动式太阳能利用主要分为两种: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利用。地源热泵是将传统的空调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延伸至地下,使其与浅层岩土或地下水进行热交换,或通过中间介质作为热载体,并使中间介质在封闭环路中通过在浅层岩土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利用低温浅层低能对建筑物内供暖或制冷的一种节能环保型新能源利用技术。对地热能源的利用分为浅层地热和深层地热两种方式。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等转化为沼气使用的技术。

应该指出,在适宜技术的指导原则下,主动式技术应避免简单堆砌,追求与被动式策略有机融合,发挥整合优势。主动式技术因操作复杂、更新换代快、维护成本和技术复杂等,在改造设计中需谨慎使用。

4 结 语

江南传统民居中,有许多典与环境相和谐的绿色建筑,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它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并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在江南水乡村镇住宅绿色改造中,建筑师需对这些传统绿色智慧深入挖掘,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对这些原则进行继承与发展,从而创造出适合于当代江南地区的绿色村镇住宅模式。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现代绿色新技术,如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新型多功能节能材料、新型能源技术等在江南村镇住宅中的利用,创造出满足既满足现代舒适度要求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江南村镇绿色住宅,促进江南水乡地区住宅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宋晔皓.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设计发展之辨[J].新建筑,2013(4):5~8.

[2]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张明珍,任卫中.基于可持续的乡村建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2:80~85.

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及大力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发挥其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相关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对其实用性的充分发挥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实用性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反映一个城市人民生活状况形象标识的住房条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保障性住房来讲,其主要是为那些困难及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因此,在具体的房屋建筑设计方面,也提出相应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设计好保障性住房,促使其在有限的面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不仅可以解决民居问题,而且还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本文以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其中采用集成设计理念及被动式设计手法,并将更为成熟且适宜的绿色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居住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1、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被动优先原则。针对绿色建筑技术来讲,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被动技术及主动技术,在对住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对被动式技术给与优先考。采用被动式技术不仅投资较少及环境影响小,而且还特别适宜人居住。在开展设计时,可对项目相关背景资料诸如湿度、降雨量及温度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根据项目的实际状况,对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完善,例如太阳辐射较大影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在设计原则的使用上,要尽可能对冬季太阳辐射方面的使用给与尽可能增加,当建筑在夏季之时,应针对太阳辐射能量在吸收方面给与尽量减少。对于建筑物具体的朝向、建筑的蓄热能力及窗户的设计等,对于太阳辐射的充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实用优先原则。当对绿色保障性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对那些实用性较强且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首先考虑,例如节水器具的选择、节能灯具的选用、围护结构的具体优化、地下室的合理设置、及布局的合理性等。又如为了较为合理的对有限土地予以节省,应对那些具有高效性的空间体系予以建立,对地上空间的效益进行增加。对地下空间相应综合利用效率进行充分开展,促使建筑地下与地上实现有机结合,并建立更为合理、协调的立体化实用网络。对于一切可使用的资源给与因地制宜的利用,比如对自然资源给与高效利用等。最后,经济优先原则。针对保障性住房来讲,其在我国整个城乡住宅建设体系当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及实用性的住宅类型,通常情况下,政府对其给与统一规划,并将其向那些特定的人群提供使用,还可以限定其租金标准、销售价格及建造标准等。因此,从传统的经济保障性住房转变为绿色建筑,应对与之相适应的有关成本增量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例如针对那些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选择来讲,当对太阳能热水技术及太阳能光伏技术进行进行同时选择时,应对那些投资回收期段且使用经济性较高的太阳能热水技术进行首先考虑;还可以对诸如建筑自遮阳技术、固定遮阳及活动外遮阳技术等进行同时选择,针对固定遮阳及建筑自遮阳技术来讲,由于其成本比较低甚至是零成本,因此,可作为首选技术。

2、项目实例分析

2.1技术特点分析

针对早期的绿色建筑来讲,其对许多高端技术予以探索,最终造成绿色建筑成本过高的状况,并且还低效益,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的本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高效、适用及健康的使用空间,而不仅简单的高端技术的堆积,,更不是那些高成本的外在代名词,在绿色建筑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被动技术优先及主动技术为辅”的技术应用理念,在技术手段的使用上提倡采用成熟且因地制宜,以此达到对资源予以节约及保护环境的效果和目的。至此,本项目在技术应用上,着重为比较成熟的被动式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对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进行优化,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具体的选用上,对其相应的可靠性、成熟性及适宜性给与特别强调,在成本尽可能低的状况下,促进工程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得以完成及实现。本项目通过对国内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并对水资源回用、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生态绿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设计剖析。

2.2设计目标

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设计将“低成本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建设目标,对于低收入人群相应可持续居住发展相符的模式进行探索,并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乐色建筑进行相应设计和规划,并将目标确定为福建省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下就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建筑设计特点予以分析。

2.3设计特点分析

(1)天然通风和采光

各住宅建筑的主朝向为南向,日照良好;建筑房型合理,室内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效果良好;建筑平、立面布局合理,本项目采用Low-E中空玻璃,每幢住宅外门窗可开启面积均大于45%或所在房间窗地面积的8%,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2)生态绿化

室外通风顺畅,绿化率达到46%,有效缓解小区热岛效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每100m2绿地上5.3株乔木。小区的绿地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7m2,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绿化覆盖率。

(3)天然采光

室外景观照明采用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光电系统安装在9#平屋顶上,共计207块295Wp/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采用并网方式,总装机容量在61.065kW。该系统设计平日为地下车库部分一般照明提供电源,当太阳能电池板不能满足要求时自动转为市电供电。建筑均朝南向,体形系数为0.35;两楼最小的前后间距均不小于37m。地下室采光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光导覆盖区域地下室照明无需耗电。

(4)水资源回用

采用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处理采用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漫流至人工湿地后用来绿化灌溉及道路浇洒;使用雨水系统,年节约自来水9454.8吨;本项目所采用的灌溉方式为喷灌,喷灌面积率达到70%以上,能够充分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5)建筑遮阳

本项目采用Low-E中空玻璃,同样能够起到遮阳的效果。建筑在遮阳系统设计方面,主要对住宅相应立面特点给与综合考虑,在外遮阳的设计上,比较使用那些阳台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设置,从而形成与建筑物合为一体的外遮阳系统形式,针对南向来讲,其与室外空调机位置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对水平遮阳板予以设置,最终实现夏季南向遮阳效果。针对东西方向的客厅,与相应立体构造技术相结合和,采用能够对窗户予以覆盖的活动卷帘外遮阳,对于东西方向遮阳相应需求予以满足。采用外遮阳举措,能够对于建筑物的能耗予以降低,对于住宅室内的热舒适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且对于住户采暖及空调费用还起到减少支出的作用。

(6)本项目采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该热水器不仅实用且美观,促使太阳能光热应用及浇筑一体化得以实现。并且在楼层不会限制热水器的安装和使用,能够实现高层住宅对太阳能产生的热水充分应用的目的,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环保节能的未来趋势相符合。为了对太阳能更为充分合理的运用,在阳台栏板外侧给与集热器安装,并且集热器与阳台外飘板呈现出75°的夹角,促使太阳垂直光照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运用。

(7)成品房一体化装修

对于保障性住房当中的公共租赁住房及廉租房来讲,其为政府对那些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证,比较适合采用成品房全装修,并且在建设设计与装修设计上要做到同步展开,同时给与施工,以此对于装修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并且还可达到节约装修材料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卫厨的使用上,采用大量工厂预制成品,进行现场安装,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3、结语

针对保障性住房来讲,由于其是政府支撑下特别为那些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给与提供的住房类型,因此,应尽可能促使其舒适性及环境得到保证,对其相绿色建筑予以转变,需要与其自身特点相结合,采取那些较为成熟及被动式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的开展设计工作,在承办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促进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作者:刘永波 张海静 阳传 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文轩.绿色建筑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