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前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对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 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系统评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1-01

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乳腺癌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根治效果较好,但各种手术方式往往都会对患者的患侧肢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常常会使得术后患侧肢体发生一定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如何正确有效的指导患者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多有效的依据。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4.6±5.9)岁。选择病例时应该排除患者关节病以及神经疾病的患者。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位置、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按照相应的操作程序为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训练的指导。整个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均由责任护士进行,医生与患者不参与。

观察组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①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功能康复训练的原理以及方法,以此来取得患者的配合,方便后期治疗。②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确定功能康复训练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计划。③为了使得康复计划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和执行,护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训练内容制成卡片。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情况的不同,各阶段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医生为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后,由护士在床边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同时讲解项目训练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④根据术后康复训练的不同阶段将康复训练制作成康复操的形式,并将相关注意事项标注在其中,在患者出院时一并给予患者,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前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对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对于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主要分为3个等级。优:患者能够复述80%以上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法;良患者能够复述50%~80%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法;差:患者能够复述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法不足50%[2]。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在医学的不断进步,护患关系已经逐渐转变为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患者的知情配合对于疾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3]。有关研究表明,患者家属背后的支持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于乳腺癌患者,家庭内部的支持能够为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提供机会。另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患者渴望能够得到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4]。

本组研究,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上肢功能锻炼,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功能锻炼并结合一定的按摩可以使得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体积内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肢体肿胀,同时还有利于皮肤的愈合,减少术后瘢痕的增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患者的功能训练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阶段进行,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一步完成训练,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在为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时,将医生的指导、护士的监督、家属的支持以及患者的主动配合相结合,充分的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了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乳腺癌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1999,14(4):195―196

[2] 林松森,杨冬花,段林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57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记忆训练对老年记忆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有明显改善,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记忆障碍: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R749.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1-0013-03

记忆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认知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过程,记忆障碍作为认知衰退研究中的热点,是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衰退最早最突出的表现,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老年人第4位的致死原因,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在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初期对其进行训练,使老年痴呆的发病时间推迟,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将大大减少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为评估记忆训练对老年记忆障碍的效果,对本院收治的70岁以上有记忆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记忆训练,并评估其训练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老年记忆障碍患者102例,其中年龄71~9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27例,高中25例,专科及以上32例。随机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训练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71~90岁,平均(80.58±4.76)岁:教育年限(12.97±3.24)年。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71~89岁,平均(80.03±4.36)岁:教育年限(12.84±2.98)年。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入选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满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痴呆诊断标准:记忆力减退,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6个月,病情稳定,年龄>70岁,服用改善脑循环或脑代谢药物:获得其家庭或合法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语言理解或书面表达严重障碍,不能语言交流,注意力维持时间

1.2方法:

1.2.1评定工具:采用MMSE,包括6方面的内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能力执行能力和视空间能力,满分30分,大于24分为正常,评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MMqV回忆得分,是指在,MMSE所有题目都做完后让患者对刚做过的题目和.答案进行回忆,回忆出1题得1分,满分20分,评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livity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共14个项目,评定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内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钱财等评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好上述量表在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结束时进行评定

1.2.2训练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研制的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认知康复工作站,对训练组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主要为记忆训练,包括汉字再认(患者训练项目开始前电脑屏幕上显示1~5级,根据患者认知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等级,本组训练分学习和判断两部分,学习阶段每个汉字播放5~20秒,尽量记住每个字,然后自动消失,判断阶段在所有新出现的汉字中把学习阶段看到过的全部再认出来,从易到难,判断越准确越快越好,判断的时间和正确数将作为成绩记录),图片再认(患者训练项目开始前电脑屏幕上显示1~5级,根据患者认知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等级,植物动物日常生活用品等会随机选择出现5-20秒,然后自动消失,电脑画外音提示,“请您复述刚才所显示的图片名称”,若患者不能准确复述,则可点击重复键,画面重复再现,既可检验患者复述内容是否正确,又可作为再次训练的开始,从易到难,判断越准确越快越好,判断的时间和正确数将作为成绩记录),人名相貌记忆(围绕几张照片,从不同角度加深记忆,从易到难,判断越准确越快越好,阶段,将听到或看到一段小短文或新闻,在治疗师的辅导下尽量记住其中的内容和每一个细节,回忆阶段短文被分为若干段落并提示第一个字,当你不能回忆起细节可用鼠标点击希望被提示的段落,成绩记录回忆每个段落时使用提示帮助的次数以及全部回忆完成的时间),空间记忆(各种物品将随机出现在固定的位置,并记住每个位置,然后按图片呈现的顺序回忆,完成的时间和正确数错误数作为成绩记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重复训练,联想记忆,取消提示技术,间隔提取技术及无错性学习等方法并辅以注意知觉等其他认知功能的训练测验由临床心理专业心理测评师,严格按照心理测评手册指导语完成,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训练时间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6次,治疗3个月。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6.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MMSE得分、MMSE回忆得分及ADL得分比较:见表1.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前MMSE得分、MMSE回忆得分及ADL得分分别进行比较(P>0.05),表明两组人群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记忆训练,训练组MMSE得分、MMSE回忆得分以及ADL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太极拳是在我国中医学“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哲学、武术、吐纳、导引、医学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项目之一,具有简单易学、不需要特殊场地和器械、经济适用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讲究“用意不用力”,对大脑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太极拳的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求前后连贯,不仅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还需要大脑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1-2]。因此,太极拳对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太极拳在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康复运动方式。本文就近年来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太极拳在神经康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关的依据。

1脑卒中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已被国内外学者不断证实,其改善平衡功能、防止跌倒、提高步行能力及改善步态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运动功能、本体感觉及肌肉协调性丧失,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因而容易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造成平衡功能障碍和偏瘫步态。而太极拳可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行动能力和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同时可调节前庭和躯体感觉器,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防止其跌倒[3]。太极拳步态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抗重力肌肌力,改善其下肢伸肌张力过高或膝关节反张以及增强对骨盆的控制能力[4]。KimH等[5]将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10个不同的动作(具体动作不详),每次训练60min,每周2次,共6周。评价指标包括功能伸展测试(FRT)、动态步态指数、10m步行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健康调查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肌体疼痛、机体活力、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aylor-PiliacRE等[6]对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145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太极拳组53例、力量训练组44例、常规护理组48例。太极拳组采用简化24式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组和力量训练组每次60min,每周3次,共12周。评价指标包括跌倒率、2min步行测试以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

结果发现太极拳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了太极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有利于社区推广应用。ZhangY等[7]招募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简化24式太极拳中的6个动作,分别是起势、云手、野马分鬃、转身搬拦捶、搂膝拗步、收势。每次训练60min,每周5次,共4周;后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行太极拳训练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发现太极拳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项研究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显示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方法用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一项纳入9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显示,中国传统功法包括太极拳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8]。李海勇[9]研究了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他将4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太极拳步法主要包括起势、前后步、侧并步、倒卷肱、野马分鬃、云手及上下步等动作。太极拳步法训练时间为每次40min,每天1次;平衡训练仪30min每次,每天1次;治疗时间都为6周。治疗前后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及本体感觉指数(A.T.E)进行平衡功能的评估。通过试验发现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训练仪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周祖刚[4]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常规组采用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

太极拳步法包括前上步(搂膝拗步)、中定步(六封四闭)、后退步(倒卷肱)、侧行步(云手)、独立步(金鸡独立)、变向步(行步)。每次训练20~30min,每天2次,每周10次,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6周采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步态参数、功能性步行量表(FCA)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患侧步长、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步宽和左右步长差,提高步行能力。刘体军等[10]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化的太极拳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显示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内有将太极拳运用于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运用两者都具有的大脑意念活动来规范运动想象疗法的指导语内容。章惠英等[11]研究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云手运动想象,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治疗,为洗脱期;第6~8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常规康复训练加用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对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功能进行评定。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章惠英等[12]观察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1~3周、4~5周、6~8周3个阶段。A组第1阶段是常规康复训练加用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第3阶段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反之;第2阶段均为洗脱期,均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治疗3、5、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和Tinetti步态评估测试患者步行能力。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发病后病情呈现缓慢进展,最后出现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目前PD的治疗仍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毒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的费用较高,并且容易出现药物的依赖。现有新英格兰杂志首先发表了太极拳干预PD患者的报道,同时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功能,丰富了PD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KimHD等[13]观察了12例轻度及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每周3次,共12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压力轨迹变数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提高PD患者的动态控制能力。因此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安全的干预方式。GaoQ等[14]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杨氏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3次,共计12周。

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6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的跌倒次数。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降低其跌倒次数和风险。TsangWWN等[15]将195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训练、抗阻训练、牵伸训练3组。3组训练时间都为每次60min,每周2次,共24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采用稳定极限、功能伸展测试和TUG进行平衡功能的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manoS等[16]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了两组,其中Group1每次60min,每周2次;Group2每次60min,每周3次;两组都练习简化的杨氏太极拳,共计16周。对照组给予安慰治疗。采用PD评定量表(Ⅲ)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测试患者的步行能力。研究发现16周的太极拳训练并没有明显改善PD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认为短期的太极拳训练是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TohSFM等[17]对2003~2013年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702篇外文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证明太极拳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有效。汪亚群等[18]将62例早期的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加PD康复操,康复操由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云手、如风似闭、收势等太极拳动作组成;对照组单纯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采用PD评定量表(UP-DRS)中III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研究发现治疗组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太极拳组成的康复操可改善早期PD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缓解相应的运动症状,从而提高PD生活质量。黄豪等[19]研究了10例原发性早期患者,观察期间给予美多巴基础治疗,由太极拳专业教练教授太极拳“五功六法”,实验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均观察干预效果分别为1~4周、9~12周;第二阶段为洗脱期,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长期效应及疗效的消退情况。太极拳五功主要为太极桩、开合桩、起落桩、虚实桩和阴阳桩;六法主要为云手、野马分鬃、搂膝拗步、金鸡独立、左右蹬脚和揽雀尾。太极拳训练每天1次,1次3遍,每周5d,共计12周,练习时以polar表监控心率,要求患者的心率达到靶心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在第一阶段前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后给予评定。研究发现PD患者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第二阶段洗脱期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可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同时说明这种干预效果具有长期性。但是这种干预效果是否会随着洗脱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李建兴[20]将56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组和步行组,两组均给予美多巴药物治疗,太极拳训练为每天2次,每次30~45min的24式简化太极拳,共计8周,要求患者练习的心率达到靶心率,并持续8min以上,选用腕表式心率测定器SPikeWatch进行测试;步行组要求患者步行速度保持在40~60步/min,运动时间不少于40min,同样达到靶心率,并持续10min以上,共计8周。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Berg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测试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太极拳组的三项测试指标明显优于步行组,说明太极拳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加强患者的运动控制,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提高其平衡功能,降低跌倒的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张小波等[21]观察了30例原发性PD患者,研究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干预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强化Romberg检査法进行测试。研究发现PD患者的睁眼和闭眼的站立时间均增加,说明太极拳可以改善PD患者的侧向姿势稳定性,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3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又被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多病因神经变性痴呆,其起病具有隐匿性,病程呈现进行性恶化,临床主要以记忆障碍为主,特别是近记忆障碍出现最早,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非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2-23]。现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一定量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明显降低AD的发生率,从而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24]。王蔚等[25]招募了60例AD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有氧训练组采用踩车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70%),每次训练时间为40min,每周3次,共计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以及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有氧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太极拳运动舒缓柔和,强调动作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患者进行膈式呼吸,因此太极拳运动也属于有氧运动范畴[26]。李日臻等[27]将62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药物治疗加记忆思维、生活自理能力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24式杨氏简化太极拳,每周5次,共计3个月。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ADL量表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结合脑灵汤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太极拳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康复疗法。LiF等[28]观察太极拳干预年龄大于65岁的MMSE评分在20~25分之间的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6例老年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训练组和对照组,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2次,共计14周;对照组主要是由于时间和交通问题不能参加太极拳训练,因此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MillerS等[29]对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动干预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12篇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存在着太极拳运动样式、运动量的不统一以及老年人认知功能测评的差异。WagnePM等[30]评价太极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太极拳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到老年痴呆的患者都具有较小但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作用。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对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项纳入8篇文章Meta分析发现,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兼有的运动,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31]。现有研究认为太极拳可能是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动作协调性和运动身心状态等方面来改善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从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32],降低其患痴呆的风险。

4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损伤和变性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常常发于中青年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该病具有高复发率和病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各种新的治疗手段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3-34]。目前,康复训练运用于MS患者日益受到关注。蒋天裕等[35]根据MS的特点和运动康复规律,开发了一套多发性硬化康复体操。他将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MS教育,治疗组给予康复体操训练,干预时间为1个月。研究发现MS康复体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功能。因此针对MS患者的康复训练很有必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使用辅助器具的能力。制定针对MS早期和中等功能受损期,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基础,患者主动参与的康复干预模式很有必要[36]。现有研究认为,运动训练对MS患者有效,可以增强其肌力和有氧能力、改善患者的心情、减轻劳累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MillsN等[37]研究发现2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患者的情绪。JaninaJM等[38]招募32例MS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常规治疗组。太极拳组为常规治疗加6个月太极拳练习。通过干预后发现,太极拳组可改善患者平衡、协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劳累程度。AzimzadhE等[39]选入36例MS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杨氏太极拳,每次45~60min,每周2次,共计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BBS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干预可以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HeineM等[40]对46个RCT的系统评价表明,太极拳练习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劳累程度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5小结

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已被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所证实,但仍存在问题:(1)研究证据等级较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其有效性;(2)太极拳训练的具体动作和运动量多样化,无统一的标准,导致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3)太极拳样式、招式多样,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选择太极拳运动形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4)虽然目前研究显示太极拳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但太极拳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因此除了临床疗效研究外,还需加强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方面作用的机制研究,可通过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太极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宇,潘虹,文超,等.太极拳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7):67-69.

[2]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353.

[3]WuG,KeyesL,CallasP,parisonoftelecommunication,community,andhome-basedtaichiexerciseprogramsoncompli-anceandeffectivenessineldersatriskforfalls[J].ArchPhysMedRehabil,2010,91(6):849-56.

[4]周祖刚.强化太极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及步行能力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KimH,KimYL,LeeSM.EffectsoftherapeuticTaiChionbalance,gait,andqualityoflifeinchronicstroke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habilitationResearch,2015,38(2):156-161.

[6]Taylor-PiliaeRE,HokeTM,HepworthJT,etal.EffectofTaiChionPhysicalFunction,FallRatesandQualityofLifeAmongOlderStrokeSurvivors[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14,95(5):816-824.

[7]ZhangY,LiuH,ZhouL.ApplyingTaiChiasarehabilitationpro-gramforstrokepatientsintherecoveryphase: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2014,15(1):484.

[8]Bing-LinChen,Jia-BaoGuo,Ming-ShuoLiu,etal.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ExerciseonGaitandBalanceforStrok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5,10(8):e0135932.

[9]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0]刘体军,秦萍,陈杏枝.太极拳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1):781-782.

[11]章惠英,王燕,章雅青,等.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6):3297-3301.

[12]章惠英,卿阳洋,章雅青,等.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9):1268-1275.

[13]KimHD,JaeHD,JiHJ.TaiChiExercisecanImprovetheObsta-cleNegotiatingAbilityofPeoplewithParkinson’sDisease:APre-liminaryStudy[J].Journdofphysicaltherapyscience,2014,26(7):1025-1030.

[14]GaoQ,LeungA,YangY,et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andfallpreventioninParkinson’sdisease:arandomiedcontrolledtri-al[J].ClinRehabil,2014,28(8):748-753.

[15]TsangWWN.TaiChitrainingiseffectiveinreducingbalanceim-pair-entsandfalls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Jour-nalofPhysiotherapy,2013,59(1):54-55.

[16]AmanoS,NoceraJR,VallabhajosulaS,etal.TheeffectofTaiChiexerciseongaitinitiationandgaitperformanceinpersonswithParkinson’sdisease[J].ParkinsonismandRelatedDisorders,2013,19(11):955-960.

[17]TohSFM.ASystematicReviewontheEffectivenessofTaiChiExer-ciseinIndividualswithParkinson’sDiseasefrom2003to2013[J].HongKongJaurnalofOccupationalTherapy,2014,23(2):69-81.

[18]汪亚群,谢慧淼,江霞,等.帕金森病康复操佐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12-2014.

[19]黄豪,张文召,杨朴,等.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1-282.

[20]李建兴.太极拳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作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7.

[21]张小波,汪亚群.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

[22]谷巍,金晓仙,张燕军.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1156-1159.

[23]温蒲圆,周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3,33(14):3524-3527.

[24]MiddletonLE,BarnesDE,LuiLY,etal.Physicalactivityoverthelifecourseanditsassociationwithcognitiveperformanceandimpair-mentinoldage[J].JAmGeriatrSoc,2010,58(7):1322-1326.

[25]王蔚,朱奕,杨思雨,等.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51-1155.

[26]周圆,林海丹,何成奇,等.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06-1309.

[27]李日臻,刘运林,王良鑫,等.脑灵汤结合太极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693-694.

[28]LiF,HarmerP,LiuY,etal.TaiJiQuanandglobal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withcognitiveimpairment:Apilotstudy[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3,58(3):434-439.

[29]MillerS,M,Taylor-piliaeRE.EffectsofTaiChioncognitivefunctionin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Areview[J].Geri-atricNursing,2014,35(1):9-19.

[30]WaynePM,WalshJN,Taylor-PiliaeRE,etal.EffectofTaiChionCognitivePerformanceinOlderAdult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AmGeriatrSoc,2014,62(1):25-39.

[31]WuY,WangY,BurgessEO,etal.TheeffectsofTaiChiexerciseon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Ameta-analysi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2(4):193-203.

[32]ChangYK,NienYH,ChenAG,etal.TaiJiQuan,thebrain,andcognitioninolderadult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3(1):36-42.

[33]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0):849-853.

[34]谭书伟,罗家明,余巨明.多发性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2):145-148.

[35]蒋天裕,瓮长水,吴卫平.多发性硬化康复操的临床初步研究;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C];2013.

[36]蒋天裕,吴卫平,黄德晖,等.多发性硬化的家庭运动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37-340.

[37]MillsN.,Allen.J,CareyMorganS.DoesTaiChi/QiGonghelppatientswithMultipleSclerosis?[J].JournalofBodyworkandMovementTherapies,2000,4(1):39-48.

[38]BurschkaJM,KeunePM,OyHv,etal.Mindfu-lness-basedin-terventionsinmultiplesclerosis:benefici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coordination,fatigueanddepression[J].BMCNeurolo-gy,2014,14(1):1-9.

[39]AzimzadehE,HosseiniMA,NouroziK,etal.EffectofTaiChiChuanonbalanceinwomenwithmultiplesclerosis[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ClinicalPractice,2015,21(1):57-60.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针; 计算机辅助训练; 事件相关电位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uter Aided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HUA Hua,HAN Bing,ZHANG Jian-b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7):126-12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uter aided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ognitive 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 changes and analyze its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and given the routine neurological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tc.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given artificial mem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given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uter aided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respectivel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clinical effect were compared,and through the picture recognition test and analysi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EEG),patients in each group ERP changes.Result: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icture recognition test reaction time,the correct response rate,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N3000 value index detection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Scalp acupuncture; Computer aided training;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7.036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局部脑血管阻塞致血供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为主要病理改变,会造成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1],而认知障碍是脑梗死治疗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发生会减弱患者感知、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并致社会适应,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时其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标准[3],且病程在2周及以上,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经所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进行评价,均可见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既往有颅内出血史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病史或者痴呆病史的患者;存在严重的语言理解丧失或书面语表达障碍的患者;长期使用影响认知功能药物的患者;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不足5 min的患者;合并其他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及测试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4岁,平均(61.8±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8~73岁,平均(62.6±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传统康复训练。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记忆康复训练,主要是由治疗师采用器械、图片等辅助工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计算机辅助训练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独立使用RahaCom认知康复系统进行训练。同时,以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头皮针穴名国际化方案》为参照[4],分别取患者的健侧顶颞前、颞后斜线,加头维、神庭以及四神聪。在其顶颞线实施对刺法,而神庭、头维、前神聪、后神聪向头后方向,左右神聪向颞侧方向。进针时,针尖与头皮之间的角度为30°左右,快速刺入头皮下,至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以指下感到阻力减少为准),改为平行方向,向内刺入25~35 mm,快速捻针,捻针角度在90°~360°,然后常规留针0.5 h,1次/d,以10次为一疗程[5]。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图片再认测验和脑电图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情况。

1.4 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是以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6],以患者的MMSE得分为参考指标,其中,以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反应灵敏、定向健全、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可以自主进行一般社会活动的情况为显效;以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是反应速度仍旧比较慢,生活可以实现基本自理,可以一定程度参与社会活动,但人格、智力等仍存在部分障碍的情况为有效;以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进展、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灵敏度都比较低,神志呆滞,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图片再认测验结果、N3000潜伏期和波幅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图片再认测验反应时间、反应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反应时间、反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36、12.883,P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事件相关电位(ERP)指的是机体在受到特定刺激并进行认知加工的情况下,经头皮表面记录得到的大脑电位[8-9],其可以对患者执行认知活动时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进行反应,通过其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受主管因素影响小,能对其认知活动进行有效反应[10-11]。

本文分别对采用人工记忆康复训练和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图片再认测验反应时间、反应正确率显著提高。同时,患者的N3000潜伏期延长,波幅绝对值降低被认为是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12-14],其中,N3000潜伏期的延长可能与患者的大脑神经元数量、树突联系减少,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等有关,而波幅绝对值的降低可能与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15-17],观察两组患者在N3000潜伏期和波幅值等ERP电位变化情况,可知,通过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N3000潜伏期显著缩短,而波幅绝对值升高,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整体治疗效果上,也有MMSE得分显著升高,而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2.0%。

头部作为人体经络的中枢,通过头针对大脑皮层的相关位置进行针刺,可以激活大脑皮质功能,并对大脑缺血缺氧状态进行改善,有利于缺血区侧支循环的重新建立[18-19];陈岚榕等[20]的研究显示,头穴留针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较单纯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而结合现代计算机辅助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训练的自主性,并在不断的训练中促进患者掌握认知技巧、强化认知能力。赵雅宁等[21]的研究显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高,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

头针和现代计算机辅助训练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效果良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楷,王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2):1338-1339.

[2]于建波,武效芬,杨晓梅,等.头针联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36-38.

[3]林茜,陈美云,林秀瑶.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39-1041.

[4]张建博,韩冰,华桦.头针干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ERP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384-1387.

[5]周建伟,张安仁,邱玲,等.针灸康复综合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2):105-109.

[6]张茹,赵亚军,袁海花.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2):552-554.

[7]王宏图.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5(10):911-915.

[8]韩冰,冉春风,张建博,等.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7):653-655.

[9]王亚明,于新,李志超,等.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立体定位脑干及松果体区病灶活检术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2):119-123.

[10]王玉英,刘孟,暂明,等.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C].//201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231.

[11]刘磊,伦新,王翊沣,等.头部CT定位围针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69-571.

[12]周开斌,梁启东.头体针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7):64-66.

[13]胡东霞,彭慧.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25-26,29.

[14]宋志军,唐运林,陈晓雷,等.虚拟内镜技术在分流失败脑积水中的诊治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9):2359-2362

[15]梁明,窦祖林,王清辉,等.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592-595.

[16]崔志敏,王春新,朱永锋,等.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虚拟支架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1,26(4):343-344.

[17]肖湘,毛玉,赵江莉,等.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脑梗死患者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2(7):1143-1148.

[18]肖湘,毛玉,赵江莉,等.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态对称性及神经网络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04-1108.

[19]曾德银.MRI、mPET/CT评估SD大鼠MCAO模型的应用价值与SD大鼠死后大脑MRI研究[D].泸州:四川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2014.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血管病;并发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20-00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头痛、偏瘫、失语、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我院自2007年1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该类病人262例,好转出院180例,好转病人平均住院9天,这说明病人康复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中进行。如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很快恢复功能,如没有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差一些。通过对这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了一些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有效训练方法及早期康复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人262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男女发病情况见表1,病人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见表2。

2 早期康复的目的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早期康复手段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和致残率,康复的重点是偏瘫和失语。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对意识障碍明显的重型脑卒中发作病人,因病情易变,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发病后症状进展,尤其脑出血病人更应慎重。因病人卧床,不能活动,已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褥疮、呼吸道感染、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精神衰退等合并症。护理人员除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调整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药物治疗外,康复的重点放在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上。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萎缩:①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②定时翻身,更换,意识丧失的脑卒中昏睡病人,侧卧时必须将瘫痪的上、下肢置于肢体上,以防受压。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侧、仰位置协调,以防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③床上被动活动,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④按摩。给患侧上、下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按摩胸大肌。(2)、预防感染:①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吸入性肺炎。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病人,留置导尿按护理常规处理。③预防深部静脉炎,将患肢抬高,按摩患侧肢体。④预防皮肤感染,预防褥疮。(3)、处理好消化道症状。

2.2 恢复期康复护理:患者意识不清到清醒,护理工作将床边功能训练为重点,帮助指导病人由卧位坐位立位站位行走。(1)自我运动训练:①指导患者健肢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被动运动。②鼓励病人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躯。③练习腰背肌、腹肌,让病人下肢自由伸屈、立膝、扭动骨盆,“拱桥式”动作如下: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由开始坚持数秒钟到增加时间再缩短卧床时间。(2)坐地耐力训练:一般使用活动靠背床进行训练,也可借助于扶栏杆或拉绳子或自己健手支撑做起的方法,又可由床上过渡到床边和椅子上和轮椅上独立坐起。(3)上肢训练:病人健手做日常动作-解衣扣、用筷、写字、用餐、洗脸、刷牙、梳头、穿脱衣服等动作。(4)步行训练:床旁可借助他人扶持,扶床站立,迈步训练,护理人员训练病人站立行走时要立于患者患侧,借助护理人员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亦可用绷带系于患者足踝部,用健手将患肢前拉。(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纺织、书法等。(6)语言训练:训练患者以喉部发出“啊、啊”的声音,鼓励病人主动训练。

3 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时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训练计划。尤其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