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差异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第1篇

1网页设计中东西方视觉文化表现的差异性

网络作为文化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文化的延续和反映,所以它也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东西方视觉文化的差异在网页设计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对东西方网页设计特点的比较研究,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从而设计出更优秀和有效的跨文化网页。

1.1东西方视觉文化符号的差异性

东方视觉文化不仅是物质与形式化的,也蕴涵庞大的思想体系,在视觉文化符号背后往往蕴藏着东方传统精神本质。古代东方人通过抽象的视觉文化符号系统来表现世间一切事物。红色在中国具有吉祥的含义,过年贴红对联反映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红是喜庆的符号,如红灯笼、红窗花、红福字、红爆竹。中国人喜欢对称、会意或者因势造物的艺术表现方法。如中国宫殿建筑大多采用对称结构,国画的归隐意境;民间美术符号的趋吉避凶寓意。东方的视觉文化偏向于精神性,儒教、道教以及后来的佛教是其主要的精神源泉。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拼搏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所以其网页设计大多表现勇敢、拼搏、冒险等主题,版面排版不墨守成规,采用比较激烈、很强视觉冲击力人物或者实景照片作为网页背景,并加上特效光晕进行渲染,在配色上多用明度很高或纯度很高的颜色,感官刺激性强,让人印象深刻。

1.2网页设计中视觉文化表现语言的差异性

在中国网页设计视觉文化中,设计师喜欢用传统中国元素作为视觉表现语言。如意、中国结、竹子、梅花等具有美好寓意的中国元素经常被设计师用来表现中国风格网页设计。在版面布局方面,中国风格的网页设计喜欢运用国画的构图美感,整个版面呈现出清新淡雅的传统文化气息。在西方网页设计视觉文化中,文化性的视觉符号用得相对较少,设计师大多偏向于光影特效的表现手法。他们通过网格化的信息布局方式将信息条理化,运用软件渲染技术,将网页的导航栏和信息栏甚至网页背景进行光效渲染,使得整个版面给人以酷炫的视觉冲击力。西方网页设计还擅长运用flas来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体验。通过一系列的网页交互动画设计,不仅加深了与用户的交流,提升了网页的品牌认知度,同时也让用户在互动中得到了快乐。东西方网页设计中的视觉文化表现手法既相互区别,又有一定共性。东方网页设计的视觉文化表现手法上提倡网页空间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网页页面清新淡雅。西方网页设计的视觉文化表现追求酷炫、时尚、大气的视觉体验,网页画面一般色彩浓艳,视觉冲击力强其表现思路各不相同。但是对于版面的布局和色彩搭配等方面东西方网页又尊崇形式美法则等排版原则的指导。例如,杭州旅游网的网页设计属于典型的中国风网页设计。整个版面色调是米黄色,就像一张国画宣纸一样。设计师将梅花与江南庭院相结合,古朴淡雅、富有品质感和意境美。外国时尚网站的设计风格时尚大气。常用蓝色或橙色的光影效果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感受。导航条被弱化,放在了页面顶端靠右。版面视觉中心是一个热门新闻的图片索引框,版面的其他图片和文字信息被精心安排在了一个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色块中。

2网页设计中的商业性视觉文化表现的差异性

网页设计中的商业性视觉文化表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了行业特征、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目标消费人群的审美取向、传播规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网页设计风格。比如说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商业网站色调柔和,多以粉色系为主。画面优美,版面字体设计纤细。针对儿童的网页设计以卡通形象为主配有可爱夸张的字体,版面色彩丰富,充满童趣。不同企业的网站也会有所不同,机械类的企业网站会突出自己的机械产品,版面严谨。服装类的企业会色彩鲜艳,以时尚图片和个性张扬的现代字体布局网页版面等。

3视觉文化差异性环境下的网页设计策略

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符号;非语言性符号;文化差异

Abstract:Our human beings are living in the world where is full of varies kinds of sign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their own habits and customs which are culturally based.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theory put forward by Saussure that the link unifying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is arbitrary. So to some extent, these different kinds of signs reflect the cultures and conventions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Key words:sign;non-verbal sign;cultural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gns

Ⅰ.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the signs, the world is full of signs and everything around us can be seemed as different kinds of signs to our human beings. So it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make a study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signs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Ⅱ.The Defin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ign

According to Saussure,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are the two components of the sign system. The link unifying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is arbitrary. Saussure thought 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verbal and non-verbal sign. While Peirce classified sign system from anther category: icon, index and symbol.

Ⅲ. The Sign Connected with Our Body

According to Saussure, 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verbal sign and non-verbal sign, so we can take sign as a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s we know, the sign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ur body, for example the appearance, posture, gesture and facial expression.

A.Appearance

Philosopher Thomas Fuller said, "By the husk you may judge from the nuts." It is thought that appearance which can be seen as a kind of sign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around world. In most cases, the Americans are intended to value the appearance of fall, slender women. While in Japan, diminutive female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attractive than the plump women. In China, many women often keep their hairstyles simple and make little attempt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through self-decoration such as colorful scarves, jewelry or makeup[1].

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美文化;价值观;家庭教育;交际

一、比较中西方的不同价值观

中西方对待成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电影的开始,许大同获得了公司颁布的最佳游戏程序设计员的荣誉。当他被要求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时,他特别提到要感谢公司的领导与他的同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式获奖感言――在这种感谢的场合下,人们通常会提及到别人对自己成功的帮助。在中国,人际关系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得到过自己亲戚或朋友的帮助。因此当获得成功后,人们一定会感谢自己的亲友,尽管也许亲友只是起到一点点的助力。中国人很少会表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出色能力和辛勤工作。然而,美国人在这方面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更多的喜欢赞扬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努力甚于同事和上级的帮助。

二、家庭教育冲突

2.1中美家庭教育浅析。在中国,当小孩犯了错误,父母多会采取打骂来教育惩罚。中国家庭的教育以严格著称。中国自古就有关于孩子教育的古话:“打是亲,骂是爱”以及“黄金条子出好人”。另外,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教育都成为了问题。近几年,随着电视媒体的曝光,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在中国,长辈对晚辈在肉体上进行一些惩罚是一种普遍行为。长辈们通常认为这会有助于晚辈们的思维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但在西方社会里,这种行为恰恰是被强烈禁止的。任何侵犯儿童的行为在西方国家都会看做是非法行为。电影里,许大同为了表示对自己美国朋友的尊敬,从而当着朋友的面惩罚了自己的儿子:他十分生气的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我们国家,会被看成是家长给自己不良教育找的一个台阶下,但在美国朋友的思维方式里,这种打儿童哪怕是自己孩子的耳光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暴力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美国,父母从来不会为孩子犯了错误而体罚他们。美国父母不认为体罚孩子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任何正面影响。正确的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修正问题,而不是依靠打骂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这样只会错误地引导孩子。另外在美国,对孩子进行体罚是犯法的,将小孩独自留在家也是违法的。

2.2中美父母教育理念不同的原因浅析。中美父母的教育理念充满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他们个人的财产。他们认为孩子隶属于自己,因以此孩子只能在他们的看管下健康成长。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充当了改变与决定孩子命运的角色,这种关系明显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然而美国父母是公平的,自由的看待他们的孩子。美国小孩自打出生,父母就认为他们是独立的。他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他们更多的是培养和孩子平等交流以及平等看待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国父母更喜欢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因此,教育理念的不同直接导致教育方式的差异。

2.3电影《刮痧》反应出的家庭矛盾。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可以体现由于中美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发的家庭矛盾。当方大同的爸爸待在警察局的时候,方大同的妻子在工作而无法去警局接大同的爸爸回家,大同只有自己亲自去警局接父亲。当大同去警局接到父亲后,他打电话给妻子,而大同的妻子得知大同是独自去接父亲,而将孩子丹尼斯独自留在家里的时候,夫妻爆发了一场不小的争吵,从这场争吵中,我们也得知在美国将小孩独自留在家里是犯法的。

2.4中美对于人际关系的不同看法简析。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美国的文化关注的是个人主义,而中国的文化关注的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是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在人际关系的看法上不仅是不同的,更是对立的。这就是中美文化冲突的根源,也是电影想要讨论的。在《刮痧》中,当大同的妻子珍妮在医院里生下了丹尼斯的时候,大同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陪伴在妻子的身边。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这是由于集体主义要重于个人主义,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为了大家,牺牲小家”。但在美国社会,这种行为却是不可理解以及难以接受的。这种中西方的价值观冲突不仅仅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也是对于人际关系看法不同的冲突。

2.5在电影《刮痧》中反应的亲人矛盾。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与载体。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强调家人间的爱与和睦。中国有句古话:“虎毒不食子”,所以在电影中,当美国儿童福利局控告方大同虐待自己孩子的时候,方大同的反应是不可思议与难以置信。他对妻子说:“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难道还需要证明什么吗?”在大同的思维里,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不是其他人所能够干涉的。在中国,孝心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美德。电影里,方大同欺骗法官说是自己为孩子做的刮痧,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在中国人看来,方大同的做法尽管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由于他是出于孝心,因此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他们是根本无法理解这种中国特色式的孝心的。

三、结论

不同的国家,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家庭观,价值观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突出。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可以通过交流、观察以及沟通来跨越这种文化的沟壑。这也正是《刮痧》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西方国家出现文化上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冲突将是我们应好好研究的一项课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思考的。

【参考文献】

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地域性 差异

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

对于城市文化这一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各个领域都从其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但从整体上来看,城市文化涉及三个要点:一是城市文化是一种大文化的视角;一是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认识的结果。即主体对某特定城市客体的总印象;二是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科技文化、城市自然文化、城市制度文化与城市精神文化等。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二、城市文化的特征

1.聚集性

城市以其独有的向心力使人类的财富、信息、权力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汇集。这个集中过程使城市文化更具社会化,它的涵盖面越来越大、凝聚力越来越强,这必然带来文化在城市的聚集和繁荣,进而逐步形成多民族文化特色。人类创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文化。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化的荟萃之地。在城市积聚的文化有来自不同时代的文化(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和来自不同方向的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在城市积留,而且在城市融合、渗透和创新。

2.层次性

城市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类成果的总和。城市是由众多子系统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巨型多面体,城市文化也必然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由城市的各类房屋建筑,各项基础设施,市场上流通的各色商品以及行道树、草地、花卉等人工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的“表层”;由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的城市居民在这些活动中创造的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浅层”;由城市的上层建筑所构成的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由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和指导、影响、支配行为的一整套规范、准则,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心理等构成的城市精神文化是“深层”。

3.多元差异性

工业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洗礼、信息化的来临,这些冲击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加之城市生活的高度差异性,使人的生存含义发生了变化。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生活中,城市人彼此作为高度分化的角色相遇。多元差异性的城市文化环境为每个市民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个人同其同类相分离的可能性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强化着个人共性中的个性差别”。城市从来就是各民族、各种文化相互混合、相互作用的大熔炉,新的种族、新的文化、新的风俗与新的社会形态就从这些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城市文化的这种多元差异性,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的内在活力增加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吸引力。

4.地域性

城市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而成的,由于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文化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另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使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自然的影响愈是多样化,城市的整体特性就愈复杂、愈有个性。作为地域的中心,城市承载着其所在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这是城市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宿感的基础,也是城市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是城市应保存的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市民对本民族与本地区和本城市的历史、传统、及其载体的一种成熟的认同了的看法及行为表现。城市文化是城市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能够延续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一座城市,其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都是它的价值所在。若抛开长期积淀下来的城市文化,则该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辐射力就会减去大半。虽然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当代生活具有更多的共性和世界性色彩,但这并不能完全取消各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相反还刺激了各地区的城市文化向更具有地域性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总的看来,以上四个特点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地域性,亦即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是最突出的特点,而前三个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地域性差异的引申。

三、我国城市文化地域性差异的表征

我国的城市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城市文化的鲜明地域性,主要从城市市民的趋尚、行为习惯、审美趣味、处事态度、为人原则等方面体现出来。如北京人的好礼,武汉人的重商,重庆人的热情豪爽,成都人的闲适从容,上海人的精于计算,温州人的善于经营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城市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特有的地域神韵,趋时求异的创新精神,具有历史感、共同性、地域性。下面我们以南北方城市的文化差异为例来简要说明其差异表征。

我国南北方城市文化显著的地域性差异的表现很多,如“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南方路边多广告,北方街头多口号”、“北京讲主义,广州讲生意;北京出决议,广州出效益”等顺口溜,都反映了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不同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心态。

这种地域性差异往往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乘坐公共汽车来说,北京的做法是一哄而上,然后由售票员在车上大声嚷嚷:“哪位乘客给这位大爷让个座儿!同志们,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只要站起来就行了。”有没有用呢?全靠自觉了。上海的做法则是在起点站设“坐队”和“站队”,请退休工人当纠察队员,谁坐谁站,全凭先来后到,一视同仁,个别需要重点照顾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则安排到“坐队”的前面。显然,作为政治中心北京的做法靠道德,而经济中心上海的做法靠科学。前者基于人情礼教,后者基于理性精神。

再以南北方的城市服务业为例,在北京豪华型消费场所不少,而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场所比较少,北京的商业服务显然不是主要面向白领为主的中产阶层,而是老外和富豪们大手笔消费的场所。上海、广东就不同了,各种价格适中的消费场所随处可见,而且服务水准和经营功夫用在细微之处。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都是我国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的表现。

四、我国城市地域性差异成因

中国城市文化的个性差异,既是中国城市的迷人的魅力,也是中国城市地域经济发展的特殊的推动力。那么,中国的城市为什么会有这种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呢?

1.社会历史原因

中国的现代城市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密切关系。我国的城市一般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古都西安、洛阳、杭州、南京等等,都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市。这些城市与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古代城市由于规模较小,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经济很不发达,基本上属于半自然经济与半小商品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态。中国的古代城市的城市功能在大海般的封建自然经济中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中国的城市迟迟未能发展到它应有的成熟阶段,始终被强大的农耕文化影响着。这样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作用下,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化始终没能摆脱中国农业文明的印记。城市文化的这种鲜明的乡土性,在中国的城市文化中既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突出的典型性。

中国的农业文明有着华夏民族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性。这就是说每个地方的农耕文化都会给当地的城市文化造成特色化的深刻影响,自然而然地使当地的城市文化带上该地区农耕文化的特殊色彩。由于中国古代城市不仅会受到当时当地农耕文化的共时性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当地农耕文化的历时性影响,所以中国的城市从古代直到近代都长期受到中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影响。这些城市的市民与当地农村中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心态、生活习俗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市民文化中或多或少地有了小商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因素,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小农意识。这正是产生城市文化地域性差异与个性特色的基本原因。可以说,中国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是由中国古代城市文化与地域农耕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的。

2.自然地理原因

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城市所处的纬度位置、距海远近、海拔高度、地形特点、植被状况、气候特征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该城市的市民文化心态。因为自然风物的不同,必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不同的感应。客观的自然物作为审美的客体,作为人们长期生存的环境,必然反复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使人们产生相应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趋向。一切精神文化现象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建筑样式、街区布局方面一定有区别。如北京市一般少有高层建筑,单体建筑布局以四合院落居多,占地宽阔而气势庄严。这种建筑样式的形成,与北京地区的地势较高,气候偏冷,多有风沙的地域特征有关;当然或许也与北京作为的王者之气的熏染有关。而南方钟灵毓秀,崇尚精致,房舍一般都显得精致玲珑,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交融。这与南方的青山绿水、湖光山色、茂林修竹、山石清泉等物候有关。自然环境还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另一个方面――城市性格,成都人由于生活在四面环山、较为闭塞的四川盆地之中,环境的封闭平和给人以稳定感、平和感,静态特点鲜明。受这种地理环境的影响,成都人形成了气性平和、态度从容的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城市文化的选择和走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交通原因

中国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还与中国古代交通的不发达有关。一般来说,交通、通讯发达的国家,它的城市之间难以形成独特的个性。因为交流是文化融合的基本前提,没有交通、通讯的发达,则没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发达。所以中国交通、通讯的不发达,产生了一个意想之外的结果,那就是每个城市受当地农耕文化的影响,更容易形成其文化的个性特征。中国城市彼此之间文化交流、影响困难,长期处于一种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状态之中,各自比较独立地发展着、生长着,适应着各自的地域环境、传统文化。虽然在历史地域的时空中,一个城市的文化不可能完全没有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只是一种缓慢的量的积累,很难达到质的飞跃。因为一种少有外界影响的文化,要靠它自身的内部裂变造成新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交通与信息的闭塞倒是为一种文化的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结语

地域性差异明显的城市文化或者说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对城市的生存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差异性这种城市文化特色其实就是一种识别标志、认同标识,它增强市民凝聚力、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吸引投资、招徕旅游者……是促进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城市的精神内涵,是促进城市延续传承的根本。我们要明白城市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原因,认清城市文化地域性差异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努力维持城市特色,理解城市内涵,继承城市传统,维护城市灵魂,以保护个性,求得城市的最大发展和社会的最大和谐。

参考文献:

[1]武向青:浅析城市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4):75~77

[2]叶岱夫:浅议南北方城市文化之差异.城市管理,2002,(4):8~9

[3]刘中项: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湖南文理学院学报(杜会科学版),2004,(11):13~16

文化的差异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成因

1.性别语言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然而,男女两性之间由于其生理特点、心理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等的不同,他们的语言也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我们叫作性别语言的差异。

所谓性别语言,是指在语言中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同标准系统相对的语言变体。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词汇运用上的差异

1)对礼貌语使用上的差异

通常,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经常用礼貌语,女性语言中的礼貌成分和恭维话比男性更多,他们更重视交际伙伴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而男性则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思想和意见,更多的用命令和吩咐的口气。例如:

在教室里,同样是请人把教室的灯打开。女同学一般会说:“同学,请你把灯打开,好吗?”当别人把灯打开之后,女同学一般还会礼貌性的说一声:“谢谢!”话语间带着礼貌和女性的细腻。而男同学一般会直接说:“同学,把灯打开!”语气里带有吩咐的味道,留露出男性豪放的一面。

2)对颜色词使用上的差异

在对颜色词的使用上,男女两性也存在着差异。女性对颜色词的习得和掌握能力上明显强于男性。女性更善于区分不用的颜色。例如:

女性会把红色区分为很多种类:粉红色、紫红色、洋红色、浅红色、淡红色、嫩红色、暗红色、玫红色、西瓜红、芙蓉红、杜鹃红等等。而男性则很少这样细分。

3)对模糊语使用上的差异

模糊语言就是利用委婉的语气,“故意”使语言表达变得模糊,要求听话人透过字面的模糊性和语境去把握其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在交际中起到合适,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效果。[1]女性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借助于模糊语言来实现交际的和谐,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

“有点,据我所知,基本上,可能,也许,应该是”等等,这些词显得话语更趋严谨,同时避免说话武断,使说话人趋于缓和,更为听话者所接受。由于这些模糊性的语言出现在女性言语中的频率远远高于出现在男性言语中的频率,因此女性给人更有礼貌,更周全,甚至缺少权威的感觉。

4)对情感词使用上的差异

男女语言使用的不同,还体现在对情感词的使用上。语言学届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女性较男性更喜欢使用情感词。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女性情感较男性丰富。多愁善感,情感外现一向是用来描述女性的。而男性被社会和文化赋予的刚强促使他们谨慎言行,不轻易流露内心情感体验。所以,在言语交际时,女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情感词。包括语气词、感叹词等。[2]例如:

a)“天哪,准备的太隆重的!“

b)“咦?这是怎么了?”

c)“艾月来了。进门就仔细打量了李开玲一番,赞叹说:‘哇,好古典的小姐!’“(池莉《小姐你早》)

例子中的“天哪,咦,哇”这些词显现出了女性细腻的感情和娇柔的性格特征。

1.2句式选择上的差异

1)对反义疑问句使用上的差异

据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反义疑问句。例如:

“她很好,不是吗?”其实在说这句话之前,女性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已经认为“她很好”,但是要用试探性的语气去征得听话人的认同。这样的句式表现出女性委婉、柔和、甚至软弱、顺从的女性语言特征。

2)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不肯定句型

女性由于自身特有的性别特征,在交际中不善于掌控交际局面,不善于做出果断的决定和判断,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不肯定句型。[3]例如:

“我猜是这样的吧……”、“好像有点……”等等。

2.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

2.1社会文化因素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男女自身身体素质上的差异,男性更有精力和体力。所以从早先的狩猎到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养殖业,男性更多的是在外劳动,而女性主要是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这样的早期原始分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传统,男性外出工作,大到统治国家,小到养家糊口。而女性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家庭。久而久之,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就高于男性,取得了支配权。即使是到了思想解放,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女性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承担起一定的工作职位,男女在社会上的分工还不是完全平等,特别是某些职业,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性别歧视。由于男性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表现在言语风格上,男性通常更有权威和自信,女性通常更有耐心,有礼貌。

2.2性别文化因素

男女语言的差异,表现出了性别文化的差异。由于性别文化的影响,人们总是把正面意义的形象跟男性相联系,而把反面意义的形象和女性相联系;男性总是与重要的食物相联系,而女性则与不重要的事情相联系;男性往往与强势形象相联系,而女性则与弱势形象相联系。[4]这样的性别文化造成了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

2.3认知方式因素

男女性别语言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受认知方式差异的影响。心理学家哈曼・威特金和他的同事曾通过系列试验得出这样的结果:认为女性的认知活动是依赖型的,而男性则是独立型的。依赖者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上有较大依赖倾性,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所以女性在言语风格上更善解人意,更礼貌,更擅长使用模糊语。

3.结语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由于不同的文化观和社会价值观,男女两性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女性别差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差异,跨性别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男女两性都有各自的交流规则,因为会用各自的规则去理解对方的话语,这些规则的不同就会产生谈话的不同步和跨性别交际的失误。要想更好的更全面的去理解性别语言差异,就必须把这些差异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从中找出这些差异的根源以缩小并消除差异。[5]因此为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并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交际规律。(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