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我科2005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晕厥患者共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其中,心源性晕厥18例,脑源性晕厥8例,反射性晕厥3例,代谢原因引起的晕厥2例。
正常成人脑的重量约占身体重量的2%~2.5%,脑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脑耗氧量约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正常人每分钟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45~50ml,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流量突然减少到31.5ml,则会引起晕厥。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影响脑的血液供应,更易引起晕厥。同时应认识到,一个患者身上可能有多个因素参与晕厥的发生。
①心源性晕厥:在本组18例心源性晕厥的患者中,有15例是由于窦房节功能不全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动过缓引起的晕厥;2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因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功能而致晕厥;1例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因心室流出道梗阻,在情绪激动或运动等诱发因素下收缩加强及漏斗效应,梗阻加重引起晕厥。其他心源性晕厥的原因有: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瘤、急性肺栓塞、心包填塞及起搏器相关问题等。②脑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一时发生广泛缺血所出现的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管塞,其次是颈部疾患所引起的椎动脉受压。本组8例脑源性晕厥的患者中,3例是高血压伴明显的脑动脉硬化患者,5例是脑梗死致脑缺血发作所引起的晕厥患者。③反射性晕厥:多有一定的促发因素,如:疼痛、饥饿、恐惧、疲劳、咳嗽、排尿排便、变化等;晕厥前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本组3例患者均是性晕厥,发生在改变时,因改变速度过快兴奋了迷走神经或脑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等结构,经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管而发生晕厥。④代谢原因引起的晕厥:常见的原因有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重度贫血等。本组2例均为低血糖晕厥,前驱症状有乏力、面色潮红、出汗、脉速。
护 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晕厥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这样才能及时识别晕厥的发生,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晕厥的发生率和由晕厥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晕厥发生时的护理:①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通知医生,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其他人围观,保持患者周围空气流通。②根据临床症状迅速做出判断,遵医嘱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静脉采血查血细跑计数及血液生化检查,了解有无贫血、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及心肌酶谱的异常;行12导联ECG了解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急诊行颅脑CT、MRI对脑源性晕厥的鉴别帮助较大。③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快速有效地给予药物治疗,如低血糖患者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高血压患者应用降血压药物;行心电监护,监测无心律失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④病情观察:专人护理,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呼吸等,并做好记录;观察发病的频度、持续时间、缓解时间、伴随症状及有无诱发因素等;观察急救处理效果。⑤护理人员要保持镇静,技术操作要熟练,操作中要随时观察患者,询问有无不适症状,医护人员有条不紊且行之有效的工作对患者是最好的心理支持。
关键词:急诊;晕厥;抢救措施;医生配合
1. 概述
在医院急诊工作中,晕厥属于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1]。关于晕厥的定义指的是全大脑半球以及脑干由于一时性缺血不足而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出现倒地的情况,并且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知觉、行动力完全丧失。急诊晕厥患者由于病因比较复杂,再加上发病急促,若不及时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将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2. 病因
导致患者出现晕厥的病因较多,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将比较常见的临床病因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①血管迷走性和神经性
血管迷走性和神经性主要出现在单纯性晕厥、性低血压以及颈动脉窦综合征等患者[2]。该类型晕厥在临床发生中常常会出现头晕、恶性以及出汗等前驱症状。当突发意外、患者情绪不稳定以及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时,临床可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
②心源性因素
心源性因素常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以及心肌缺血等患者中。在导致晕厥的病因中,心源性晕厥是其中危险程度最高的一类,患者容易出现猝死现象。据相关资料显示[3],心源性晕厥患者半年内死亡率高达10%,针对这一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另外,导致心源性晕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器质性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心律失常。患者在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心脏便无法进行足够的心排出量,脑灌注无法维持,进而出现晕厥。
③脑源性因素
脑源性晕厥患者临床常见于脑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偏头痛等。患者在晕厥前常常出现复视、晕眩等。
④血液成分因素
血液成分因素导致的晕厥常见于低血糖、过度通气综合征以及哭泣性晕厥等。这一类型的患者临床大多出现皮肤湿冷。
3.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丧失等症状。另外,不同类型的晕厥在临床表现上略有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晕厥,都有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可能性,针对于此,患者以及医护人员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造成生命危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4. 检查
在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出现晕厥,应当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立即将患者放置在抢救床上,取半卧位或平卧姿势,给予患者吸氧处理,确保患者的头部偏向身体的左右任意一侧,避免由于呕吐物堵住器官出现窒息情况。患者在进入到急诊室抢救后便应当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的随时监测,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以及血糖检查;开放患者静脉通道,进行选择性的抽血检测,并实施常规性静脉血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以及电解质检查;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B超、胸片检查;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者还需要进行临床CT检查。
5. 治疗
患者在晕厥发作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对其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意识。患者在恢复意识之后,不能够迅速的坐起活动,而是应当缓慢坐起,避免再次出现晕厥。
当患者发生晕厥后,急诊人员应当配合医生迅速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对于血压下降速度非常快的患者,急诊抢救中应当立即对其实施输液,加快患者血压稳定,同时进行其他有效的临床抢救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
6. 预防
在晕厥患者的日常预防中,首先有过晕厥史或有可能出现晕厥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重休息,避免由于过度劳累造成的晕厥。
预防措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尽可能避免诱发晕厥的诱因,比如:情绪激动,日常增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力。已经出现晕厥的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服药,尽量避免在空气不流动或是密闭环境中工作。青少年患者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高龄患者避免在路面不平的环境中散步,避免发生摔倒等情况。
7. 小结
医院急诊在接收到晕厥患者时,应当立即配合医生检查患者晕厥症状是否危及到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对年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但是存在一定的精神刺激类患者[4],医生首先需要排除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接着再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功能性、精神性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在急诊抢救中,医生需要重视一般性疾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稀少性疾病,将所有病发可能性都考虑其中。
一、跌倒
老人跌倒,如果臀部着地,往往会发生髋部股骨颈骨折。这时,老人感觉局部疼痛。有的老人痛觉不敏感,所以可站起来行走,但出现跛行。
如果老人向前扑倒,可能会发生股骨骨干、髌骨及上肢前臂骨折,局部疼痛,明显肿胀,甚至会出现创口。如果有颅内损伤,可当场出现神志变化、剧烈呕吐、耳鼻出血,有的虽然当时清醒,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
急救方法:1.如果跌得较重,不要挪动老人身体,要先看看老人哪个地方痛。2.如果腰后部疼痛,怀疑老人的腰椎骨折了,应在腰部垫上枕头,避免脊柱屈曲压迫脊髓。3.如果怀疑老人的股骨颈骨折了,应该用木板固定其骨折部位。其他部位骨折,可用两块木板夹住骨折部位,上、中、下三个位置用绷带固定。4.有创口的老人,应该用洁净毛巾把创口包好,再用夹板固定。5.头颅损伤、耳鼻出血的老人,不要用纱布、棉花去堵塞耳鼻,否则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继发感染。6.头部着地,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有可能是颅内出血,应立即送往医院。
二、噎食
食物团块卡在食道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它是老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阻塞气管的食物有肉类、蛋黄、蛋糕、年糕、地瓜、粽子、元宵、包子等。发生噎食时,老人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的痛苦表情;老人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指向口腔;如果是部分气道被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咳嗽间歇有哮鸣音。老人一旦发生噎食,在拨打120的同时,应该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
急救方法: 让噎食的老人坐下或站立,急救者站在其身后,双臂抱其腰,将双手重叠放在老人上腹部剑突下的位置,向上、向后快速加压,利用冲压胸部时肺内的气流将食物驱出。若老人不能坐或站立,应立即让其仰卧,头后仰,急救者将双手置于老人剑突和肚脐中间,从下向上并稍向后给予猛烈冲击,使堵塞的食物被冲出。
三、食物中毒
有些老人习惯吃剩饭剩菜,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老人一般在食毒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腹泻严重者会造成脱水。
急救方法:1.如果家中有条件,要尽快为中毒的老人催吐。2.用筷子或手指轻碰老人喉咙,促使其呕吐。3.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0毫升,让老人喝下。4.如果老人已经昏迷,则禁止为其催吐,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
四、中风
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一天早晨起床后,他觉得左侧手脚麻木,视力模糊,说话不太利落。家人也没在意,只是让他好好休息。到吃晚饭时,张大爷突然口水不停地流,家人这才慌了手脚,将他送到医院。经诊断,张大爷是脑血栓引起缺血性中风,由于没有被及时送到医院,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溶栓治疗时机,张大爷及其家人只能接受他偏瘫、长期卧床的事实。
急救方法:1.有条件时可先给中风的老人量血压,脑出血时血压要比平时高,随着病情的加重血压还会升高。2.解开老人的领扣。3.有假牙者,取出假牙。4.让老人将备用的降压药立即吃下去,如不能吞服,可把药捣碎化成药水让老人服下,但不要盲目降血压。5.不要搬动老人,枕头也不宜过高,让老人平卧在床上,头偏向一侧。6.一定要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即发病6小时内使老人得到治疗,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五、哮喘
李大伯患哮喘病已20多年了。去年初冬的一天,因天气突然变冷,李大伯的哮喘病发作,他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其儿子赶紧背着他到附近的医院抢救。然而,到医院时,李大伯已停止了呼吸。据医生分析,是背李大伯这一行为加速了其死亡。老人哮喘病l作时,全身极度缺氧,呼吸肌极大限度地工作,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肺内残余气体,缓解体内重要器官缺氧。如果此时背患病的老人,正好压迫住老人的胸腹部,限制了胸腹式呼吸,加重了全身缺氧,导致老人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方法:1.应让患哮喘病的老人坐着或半卧着,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若家中有治疗哮喘病的气雾剂,应立即让老人吸入若干次。3.待病情稳定后,保持老人坐姿,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同时要避免老人胸腹部受压。
六、心脏病
某高校一老教授,每当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都会郑重地告诉学生,自己是心脏病患者,如果哪天发病,无论他躺在地上的姿势如何不雅,都不要动他,且帮忙从他的上衣口袋中取出药片让他吞下,同时拨打120。
急救方法:1.家中如果有患心脏病的老人,当其心绞痛发作且伴有大汗、心律不齐、气促时,家属应立即打120。2.保持安静,让老人平卧休息。3.帮助老人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4.保持老人呼吸道通畅。5.除了老人心脏、呼吸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外,其他情况下,不要动老人,要等候医生上门急救。
七、晕厥
晕厥表现为人突然晕倒,短暂失去知觉,但很快会恢复意识。最常见的晕厥为血管神经性晕厥,由血管舒张与收缩发生一过所引起;因剧烈疼痛、恐惧等引起,称为普通晕厥;因排尿而引起,称为排尿晕厥;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因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称为性晕厥;患心脏病的老人,因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心源性晕厥,会出现两眼上翻、口唇发紫、双手握拳、抽搐等症状。
急救方法:1.应立即将老人平放或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帮助脑正常供血。2.解开老人衣领、裤带,女性应松开胸罩,使其呼吸顺畅。3.有假牙者,应取出。4.刚恢复知觉的老人不要立即起立,防止再次晕厥。5.老人若属于心源性晕厥(一般有心脏病史),应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用拳捶击心前区进行复苏。缓解后,拨打120,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八、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当家中的老人突然出现这种危急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急救站院前急救接诊病例,共26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其中男11例(占4231%),女15例(占5769%)。
12 方法 全部患者经回访并调阅相关临床资料。其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和心肌酶谱动态演变符合WHO急性心梗确诊标准。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胸痛症状,起病表现为呼吸困难12例(占4615%),休克6例(占2308%),晕厥3例(占1154%),抽搐1例(占284%),上腹痛4例(占1538%)、左下腹疼痛1例(占284%),合并糖尿病11例(占4231%),高血压病9例(占3462%),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4例(占1538%)。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剧烈持续的胸痛,伴出汗,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症状。本组病例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①呼吸困难(12例,占4615%),最为常见。由于梗死后心脏的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导致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②休克(6例,占2308%),由于广泛的心肌坏死,心室的收缩功能受累,心排出量急剧下降,患者起病即为心源性休克。③晕厥(3例,占1154%)和抽搐(1例,占284%),急性心梗所致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可引起急性脑缺血而表现为晕厥或抽搐。④上腹痛(4例,占1538%)和左下腹痛(1例,占284%),心脏感觉纤维与上腹部脏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产生腹痛症状。由于迷走神经的传入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因此上腹痛症状更多见于下壁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等。①年龄。年龄因素对症状的影响最为明显[1]。本组患者平均达年龄69岁,国内有统计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中36%~75%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包括:梗塞区血管与神经长期缺血,对缺血刺激不敏感;冠状动脉梗塞极快,心肌坏死前尚未产生足够引起疼痛的代谢产物;严重的并发症掩盖了疼痛症状。②性别。女性患者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本组女性15例(占5769%),男性11例(占4231%),P
无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因此在院前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3]。院前早期诊断无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对策包括:①院前急救中凡50岁以上患者,尤其是女性、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难以解释的休克,必须高度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而对于晕厥和抽搐以及上腹痛的患者,诊断亦应考虑到急性心梗的可能。②心电图检查仍是院前急救时诊断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动态观察意义更大。院前急救中,必须常规检查,避免漏诊。即使心电图未提示急性心梗亦不能完全排除心肌梗死,可疑病例应监护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李果明,刘先哲,田丽红.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5,1(27).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器;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2-01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成人已被广泛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心动过缓、拟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或心脏外科手术的心动过缓患者及外科疾病伴心动过缓围手术期患者,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临床公认。而在儿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并不多见。本院于2009年8月~2011年5月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成功抢救3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8岁,因“呕吐15 h”入院。入院查体:T 37.1℃,P 48次/min,R 21次/min,BP 91/44 mmHg,神志清,精神软,咽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48次/min,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腹软,脐周及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7.8×109/L,N 89.0%,L 7.5%,Hb 115 g/L,PLT 284×109/L。心肌酶谱:CK 352 U/L,CK-MB 36 U/L,LDH 205 U/L,cTnI 1.64 ng/m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性逸搏、左室肥大伴劳损。诊断: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心律失常。入院后予阿托品针、异丙肾上腺素针、利多卡因针,辅以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VitC等治疗。入院12 h后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病情好转。次日家长要求转省儿童医院治疗。随访10 d后撤除起搏器,1年后心电图见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例2,男,8岁,因“发热、呕吐、胸闷2 d,晕厥2次”入院。入院查体:T 36.6℃,P 56次/min,R 28次/min,BP 96/54 mmHg,神志清,精神软,咽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56次/min,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7×109/L,N 86.7%,L 11.9%,Hb 130 g/L,PLT 259×109/L,CRP 6.6 mg/L。心肌酶谱:CK 1013 U/L,CK-MB 78 U/L,LDH 528 U/L,cTnI 1.39 ng/m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肌损伤。诊断: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入院后予以异丙肾上腺素微泵维持,辅以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FDP、VitC等治疗。入院5 h后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病情好转,第2天患儿又出现心率减慢至(45~50)次/min,反复抽搐,考虑起搏不良,电极移位,重新安装起搏器,第3天恢复自主心率,第8天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恢复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关闭起搏器观察1 d,病情稳定,第9天撤除起搏器。继续口服强的松、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康复出院。随访10个月心电图未见异常。
例3,男,12岁,因“发热3 d,反复晕厥半天”入院。入院查体:T 36.0℃,R 17次/min,BP 53/33 mmHg,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咽红,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快慢不一,多数(30~40)次/min,偶有100次/min,心音低钝,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脉搏不能触及,四肢冷。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3.3×109/L,N 52.3%,L 38.4%,Hb 118 g/L,PLT 118×109/L,CRP 2.2 mg/L。心肌酶谱:CK 926 U/L,CK-MB 83 U/L,LDH 345 U/L,cTnI 1.21 ng/mL。心电图: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诊断: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入院后予以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针,辅以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FDP、VitC等治疗,入院4 h后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当天恢复自主心率,第8天复查心肌酶谱:CK 67 U/L,CK-MB 40 U/L,LDH 396 U/L,cTnI 0.47 ng/mL。24 h动态示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伴成对及短串室速。关闭起搏器观察1 d,病情稳定,第10天撤除临时起搏器。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康复出院。随访9个月心电图未见异常。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轻重程度差异较大,重症者常为暴发性,多以严重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等起病,急性期病死率高达11.2%。暴发性心肌炎时已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心脏收缩功能减低,加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缓慢,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脏器灌注不良,导致肝、肾、脑等多脏器功能缺血损伤,如脏器血流灌注不足未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下,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疗效不佳,而且对心脏有毒性、损伤作用,可加重心肌损害,有报道其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1]。因此把握时机、积极安置临时起搏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已有多位作者报道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现严重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是一项简便、有效、快捷地抢救措施[2,3]。临时起搏器能通过调整起搏参数,恢复机体生理需要的正常血液动力学状态,增加心输出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且可尽早停用异丙肾上腺素,减少对心脏的损伤。
本文3例患儿均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伴有阿-斯综合征,1例同时又有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在积极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维生素C等药物综合治疗的同时,及时、迅速地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对患儿的成功抢救和改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搏器的置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正规的心导管室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还必须有良好的监护设备和急救设施。经静脉心脏起搏引起的并发症有:①起搏器故障;②心肌穿孔;③感染:常见局部切口处,严重者可致心内膜炎、败血症等;④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及起搏阈值升高等。本文3例未见并发症出现。例2在安装起搏器病情好转后第2天,又出现反复阿-斯发作,考虑患儿不配合,肢体活动过多造成电极移位,因此出现起搏不良,重新安装后病情即好转,说明在安装起搏器后应注意加强护理和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关于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拆除指针,目前尚未统一标准,有建议为恢复自主心律后2周[4]。本文3例均在安装临时起搏器后9~10d撤除,故笔者认为患儿在恢复自主心率1周左右,复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亦明显好转,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关闭起搏器24 h以上病情稳定者,即可考虑撤除起搏器。此与佟氏观点基本一致[5]。因本文例数较少,尚需积累更多临床经验。患儿如持续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需换用永久起搏器。
[参考文献]
[1] 刘惠亮. 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26例临床分析[J]. 武警医学,2000,11(2):96.
[2] 李江林,李渝芬,张智伟,等.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4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70-1671.
[3] 齐书英,高岩,孙小燕,等.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4例的临床分析[J]. 心功能杂志,2000,12(1):59-61.
[4] 方卫伦,周爱卿,王荣发. 2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随访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1998,16(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