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一、矿产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局面越来越突出。另外,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巨大的成绩,但也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1)矿产资源供需前景不容乐观。我国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很大,但人均水平不高。与需求快速增加相反的是,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在下降。一方面,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大宗支柱性矿产,如石油、铁矿石、铜、铬铁矿、钾盐等,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进口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已经从过去的基本保障供给到难以满足需求。

(2)资源浪费。虽然国家在资源节约和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丁小型矿山,特别足个体矿山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资源回收率普遍偏低。

(3)污染问题严重。我国由于采矿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相当突出,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思路

制定矿产资源战略的目标体系应当是多元化的,要通过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稳定、安全和经济的供应体系,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通过开源节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也保征我们的子孙后展的需求;通过高效利用,将矿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发展,促进地区问发展的公平性;通过战略储备,降低突发事件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重视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加强勘查,摸清家底。地质矿产是经济生活的基石,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目前国家要做的工作是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价力度,摸清资源家底;矿产资源查明之后,然后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开采的经济性,决定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否,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大,应该有能力做到基本自给。而基本自给是在摸清家底基础上的。

2.需求导向,全球配置。我国的资源供应战略应从过去“自给自足”型转变为立足国内、全球配置。首先是立足国内生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做到基本自给。基本自给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应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以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稳定供应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多元化的市场资源战略。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重点是利用国内相对短缺而国民经济发展又急需资源,如石油、铜等,以及单位经济价值较高的金、铂族金属、金刚石等资源。充分重视地缘关系,立足亚太周边国家,开拓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实现矿产资源供应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实行统一的矿产品进出口政策,积极开展国际贸易。根据比较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矿产品贸易结构进行调整:进口国内紧缺而国民经济又必需的矿产品,控制并调整优势矿产出口量,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并举,直接购买、期货等形式进口,采用单独或与跨国矿业公司联合勘探开发获取份额矿等方式,摸索“走出去”的成功途径。目前,我国石油和有色金属矿石等在国外勘查开发的份额,占国外来源矿产品总量的比例还不高。应依不同矿种具体确定安全的进口和份额矿比例,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供财政支持,减少海外勘探投资的风险。应将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与“走出去”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增强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我国对全球矿产资源的影响控制力的前提下,建立稳定、经济、多元的矿产供应体系。

2.3“引进来”战略。矿业发展战略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抓住加入WTO及国际矿业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调整并统一规划矿业“引进来”的地区导向、矿种导向,促进“引进来”的快速发展。将西部资源开发作为“引进来”的重点区域。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度高,潜力巨大。

选择必要的矿种作为“引进来”的重点矿种,推进利用外资进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步伐。要加强东北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合作,全面开放海上矿产勘查开发,共同抗御世界矿产品市场的风险,进一步促进我国矿产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

2.4矿产资源全球配置战略。从全球配置的角度出发,用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矿产资源的稳定供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宏观层次上,要对成本、就业、消费预期等进行综合平衡,做出是利用国内资源还是国外资源的取舍。应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实施有利的贸易战略,实现国内外矿产资源市场的并轨。由于国内资源的赋存特点,导致一部分资源的生产成本要高于国际水平;同样,国内矿产资源的开采也要考虑经济成本。政府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矿产勘查的投入;特定的矿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则要按市场规律运作,有进有退。对一般性的矿产资源,通过国际贸易调剂余缺,出口自己的优势资源或原料,并逐步减少出口;进口国内建设必需的资源和原料,实现供需平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展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提高矿产品产值的同时,也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2.5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优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应优化矿产开采规模结构、产品结构、上卜游比重结构等,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加强科学规划,加强中小型矿山的技术改造,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矿山企业的兼并、联合或重组,压缩矿山企业总量,关闭那些污染环境、浪费环境的小矿山,力争使中小型矿山数目有较大的减少。力争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引导开采适销对路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矿产。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课程标准:以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四版本教材编写思路的共性: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均选取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述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关系,只有人教版选取中国的案例,即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案例。虽然四版本选取的案例不同,但是教材编写思路有其共同性,都是沿着图1的思路编写。

“活动”案例四版本均选择中国的案例:中图版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省焦作转型案例、鲁教版选取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湘教版选取辽中南工业基地改造、人教版选取内蒙古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转化、运用和问题探究能力,同时也为我国其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借鉴的经验。

知识结构(人教版)如图2。

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如图3。

二、目标导航(以人教版为例)

知识与技能:举例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分析说明山西省煤炭开发的优势条件;说出“三条产业链”建立的原因及产生的综合效益;能推测出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能够理解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思路和常用方法;初步掌握收集、使用图文材料、统计数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及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方法;学会使用比较方法去探究不同区域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上的共性与差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环保意识、责任共担意识,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析

山西省煤炭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能源与矿产分布决定其区域的开发、利用方向,山西省具有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这些优势区位条件才使山西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开发条件不仅包括煤炭的储量和开采条件,还包括位置、交通、市场等条件,这些条件同样很重要,它们关系到该区域在全国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如何,还有助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即煤炭开采产生生态破坏问题,而煤炭的使用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2.教学难点剖析

综合利用的方法、措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生产结构单一,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结合本地铁矿、铝土丰富的优势,开展煤炭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三条产业链,变单一结构为多元结构,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利用的方法、措施很多,山西省为何选择“煤—焦—化”、“煤—铁—钢”、“煤—电—铝”三条产业链,原因的探讨以及产生综合效益的分析有较大难度。

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是国家为加强能源保障而采取的措施,这与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完全一致,这是个难点,必须让学生明确,否则不利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材内容教学的“归宿”,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一标题下包括两大问题,即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煤炭的开采产生植被破坏、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而煤炭的利用造成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等,这些问题多是现实客观存在的,有的则表现得十分严重。针对生态破坏问题的治理,教材配插图介绍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针对“三废”污染则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不深入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对几种措施的理解,尤其是几种措施综合运用的理解,是教学一大难点。

四、教学建议

1.方法参考

(1)学案导学、师生互动。教师编写学案,让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完成对主干知识的初步掌握,有利于课堂上师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合作探究的机会,否则,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合作学习、探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描图识记、图形转绘。例如,山西省主要铁路干线和运煤专线,可采用让学生描图,增强识记,再采用空白图转绘方式,加深印象。同时,在山西煤炭外运过程中,以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完成,可增强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意识。为了说明山西省煤炭“市场广阔”,教材41页以圆形图比较“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印象,要求学生将圆形图转绘为柱状图,以加深理解。

(3)合作讨论、辩证思考。“能源基地建设”是从国家角度而言,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三条措施”进行讨论、评价,哪些符合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哪些不符合?让学生初步认识小区域与大区域在发展中“对立统一”的关系。

(4)图示引领、深化学习。对“环境的治理”建议使用示意图(图4),在示意图中留下空白,让学生读图思考、合作完成。

2.图表使用

(1)图3.7“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可组织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根据资源状况分析三条产业链的形成原因;另一组通过比较,找出建立三条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采用组内合作、组间讨论的形式完成。

(2)图3.8“万家寨引水工程”。①要求学生在图3.4中,找出万家寨的位置。(即山西省东北、黄河干流附近)②评价能源基地建设对该地水资源有何影响?(明确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该地水资源紧张,能源基地建设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③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建设引水工程)④万家寨引水工程是否能解决山西省南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是否能解决山西省北部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万家寨引水工程主要解决山西省中北部大、中城市的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由于引水量不大,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引水工程没有延伸到山西省南部,因而不能解决南部用水紧张问题)

(3)图3.10“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可指导学生读图例,从分析各图例功能入手,提出三个思考题供学生读图思考:①固沙草方格、乔木、灌木在图示区域生态功能各是什么?它们的相对位置是否可以互相调换?②隔离坝的功能是什么?③如何实现采空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后归纳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举。

(4)图3.11“废水回收利用”。建议设置读图思考题:①要求学生读图说出废水来源有哪些?②图示处理方法是什么?还可以采用哪些处理方法?③处理后的废水如何利用?④废水循环利用在该处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为什么?问题设置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形式。

3.活动指导

(1)课堂活动指导。分组讨论完成:结合第46页“活动”和图3.9“内蒙古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采用列表比较方式,以突出比较方法的运用和比较意识的形成。表格设计如下(表1)。

(2)课外活动指导。收集安徽省淮北、淮南煤矿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资料,比较两地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异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为淮北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几条建议(提示:淮北与淮南相比,开采历史悠久,是个老矿,煤炭接近枯竭,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

五、思考与练习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济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58

1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人类目前使用大约80%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大约70%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而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矿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济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顺遂。

2济源矿产的概况

济源的矿产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就有30余种,被开发利用的也有十几种。济源矿产的分布特征是以风门口断层为界,它的南部和太行山南部的冲积平原主要产外生沉积矿产,西北部主要产内生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也就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自从五六十年代以来,济源就凭借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五小工业闻名全省。随着改革开放,矿产资源开发更是发展至高峰。由此,济源矿产经济得到发展,矿产开发也迅速成为济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济源矿产主要矿产应用类别以及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矿产资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大约90%的资源,无论我们的饮用水、农业灌溉水,还是建筑用材,抑或是工业中的冶炼、锻造等。矿产资源贯彻着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矿产资源产业可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3.2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开发矿产资源能够创造产值,为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一部分贡献,也是矿产资源产业劳动者获得报酬、企业获得利润以及上缴税金的来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矿产业以及地质勘查能够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矿产资源开发创造社会就业机会

开发矿产资源是一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可以一次性引入大量劳动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就以济源为例,仅一个小小的市就有超过五千人从事矿山方面的工作,而全国更是有2000多万人跻身于矿业。

3.4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济源市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不仅仅自身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完成很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凭借矿产资源开发为千千万万个城市提供了更好的设施条件,使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3.5矿产资源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

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硅等矿产资源,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处不在了。无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娱乐享受,我们都已经离不开了矿产资源,它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生活环境。

4矿产资源开发中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及矿产资源与经济,便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们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够更广更深地挖掘矿产资源的价值,最合理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落实到具体应对措施。

4.1调整济源矿产产业结构,推动多种矿产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济源市矿产开发格局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和个体为辅。但是我们在支持国有矿产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个体矿产,加强对其监督指导,使其合理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多种矿产经济共同持续地发展。

4.2支持济源地质勘查工作,确保矿产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济源市的矿产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能够广泛开发利用的矿产种类相对还是较少,一些较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在济源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属矿产,例如铁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等。因此,只

有充分地进行地质勘查,才能够规避矿产开发中的投资风险,使济源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4.3回收矿产废物,促使矿产经济有效循环

矿产资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通过开采产生的矿产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倘若将矿产资源,比如金属等丢弃到环境中,不只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和卫生,更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水源、空气等污染。但是,如果能够对废物进行回收,就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5结语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也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我们才能充分地考虑到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关系,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更合理地调整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单海平.矿产资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2):1618.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保护刑事手段保护意义和价值

1.引言

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各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各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如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低;乱采滥挖,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矿产资源管理混乱,工人队伍素质低;矿山周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破坏矿产资源;诱发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土地下陷;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造成当地居民的日常饮水都很困难;泥石流及其山体滑坡造成周边居民的人员伤亡及公私财物的损毁,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十分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己十分严重。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犯罪活动大量出现,犯罪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社会危害性极大,不仅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还危及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因此,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矿产资源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如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矿产资源的意义与价值

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矿产资源的意义与价值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2.1刑事手段介入矿产资源保护正好契合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要求

在法理学中,价值的意义源于伦理的判断,它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事物认知基础上的产物,即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对事物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价值判断,并随之产生相应的价值观。环境刑法的创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对环境境进行开发利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很大程度上觉得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花过程中是正常的和无法避免的,因此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均依赖于非惩罚性的抚慰性的措施,没有人将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视为传统意义上的犯罪。而环境刑法对传统刑事价值理念(“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变革就是以现代生态价值观为其根本价值理念。现代环境刑法生态价值观认为:(1)法律应承认自然规律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承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挥着各自特定的作用,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荣,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两者价值的统一;(2)法律应保护当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及其公害保障当代人的人体健康;(3)法律应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持遗传的多样性;(4)主张生物权利论以及物种平等观念,体现出尊重万物自在本性的生态主义理念;(5)主张平衡世代间人类的既得利益与长期发展,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利益公平。以这一从抽象的原则到具体的制度上做出积极的改变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导的环境刑事保护必定会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对环境刑事保护提出的特殊要求。至今世界各国的刑法中对环境犯罪大多数都是作为环境刑事制裁集中表现形式的刑罚,有传统刑法理念的僵化模式,为求突破性的理念追求,现代环境刑法生态价值理念是现代社会演进的必然需求,也是保护人类环境的必然产物。

正由于矿产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科技成果的滥用和人口的激增,人类面临的矿产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矿产资源问题已影响到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各国纷纷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立法,将严重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视为犯罪。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生产大国,但相对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矿产品需求量大而言,又是矿产品供应不足的国家,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形势严峻。而正是这场价值观的革命必将把人类带向一种新的文明时代一环境文明时代。刑法价值取向的生态化正是适应环境时代到来的要求,其介入矿产资源保护正好契合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要求,也必将促进环境刑法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2.2刑法作为最严厉的法律对矿产资源进行保护效果更为明显

从立法论的角度讲,某种社会行为能否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主要看两点:其一是该类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二是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刑事责任是否具有不可避免[]。环境犯罪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科技成果的滥用和人口的激增,人类面临的矿产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矿产资源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原有矿产资源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又有所消长,加之矿产资源犯罪又具有区域性;反复性;行政从属性等特点,因而矿产资源的司法实践客观上也要求运用刑事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保护的研究。在刑法介入矿产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之前,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规制这种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然而其他规制手段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有限。刑法作为最严厉的法律、最后的保障法,其惩治力度较之于其他手段自然有其优势。“社会和刑法之间的依赖是相互存在的,对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人们喜欢过分地强求刑法努力地去解决,从一个适当的法系统的整体实现社会系统”[]。从世界各国土地立法及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看,许多国家都在倡导矿产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和刑罚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矿产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直至1997年刑法中首次规定了非法采矿罪与破坏性采矿罪,我国逐步建立了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体系,但有关矿产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所遏制[]。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我国刑法在对矿产资源犯罪的控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一方面是对大量的矿产资源犯罪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矿产资源犯罪控制的刑罚效力。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今的社会建设中,针对开采矿产资源中的各种犯罪行为运用刑法手段介入是必然的,要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法律保护力度,将刑法手段介入矿产资源法律保护机制,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刑事手段保护矿产资源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国家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国家安全与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是与矿产资源关系为最密切的。[]首先从生态环境安全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应用对生态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在开发方面,采矿活动破坏了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占用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低不少矿区的百姓生存条件恶化、生活水平下降,矿山周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出现诱发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的情况。其次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可分为两类。(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矿产资源,供应短缺会对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损失,现有和将来的矿产资源需求40%以上要靠进口才能满足其需要。(2)国防需要,矿产资源供应短缺会对国防安全造成较大冲击。目前,我国已有约500座国营大中型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或即将关闭,余下的约一半左右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其中,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主要油田均己进入中后期,计划在西部找出接替东部油田的战略目标尚未实现,新增可采储量不足,可能再次进入“贫油国”行列;20世纪50、60年代建设起来的多数固体金属矿山资源青黄不接,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难以为继,接替资源基地甚少。我国石油已连续10年净进口,且进口量急剧上升,铁、铜、铝等主要工业原材料的进口量也在逐年攀升。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七石油进口大国,铁矿石进口更是跃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铁矿石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未来10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资源接替问题,在现有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石油和铁、铜、铝等大宗矿产的进口依存度都将达到或超过50%。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国家如果缺少适当的储备,主要依赖从他国进口,势必给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隐患,不但涉及经济安全,同时波及国防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总之,运用刑事手段惩治矿产资源犯罪,对保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规范矿产资源的开采;维持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2.4在矿难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刑事手段介入矿难案件有利于保护矿工的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矿业是世界各国所有产业中劳动条件最差、作业环境最为复杂多变和危险的企业。矿山安全事故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个人和国家的财产也造成了重大损失;对矿业或矿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损害。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不可低估,我国是世界上煤矿伤亡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煤矿的100余倍、印度的8倍。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接近2000多亿元,其中矿业开发开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人数总和,2003年我国煤矿灾难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4.00。2004年,全国煤炭共发生伤亡事故3639起,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4.0。2005年,煤矿发生事故3306起,死亡5938人,全国百万吨死亡率为2.836。2006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2586起,死亡4213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2007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2747起,死亡4776人,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1.485。而美国在1998年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3左右。由于我国目前产煤百万吨死亡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特别是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矿山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和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少矿工家破人亡,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人身权利也难以保障。因此,运用刑事手段介入矿难案件,有利于防止滥开滥采,对矿难案件起到遏制的作用,并有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地利用、开采、管理,也能更好的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与人身权利。

2.5刑法介入矿产资源保护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按照《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1994年3月25日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该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人类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人类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要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要的资源条件,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一切资源的权利,包括矿产资源。由于人类的经济行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人们受眼前利益的驱使,过度过早地大量开采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从而把应留给后代人使用的财富提前支用,给未来消费者留下无法挽回的损失。环境与资源将一国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国际社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生存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形成横向的代内和纵向的代际的社会关系纽带。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各国不能孤立的看本国的环境,还必须超越国界进行协商和合作,各国的公平的分担环境责任。因而刑法介入矿产资源保护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强调在环境的承载力内发展经济为出发点,要求使用矿产资源时,应将废物量减到最小限度;要求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料;要求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当环境退化为不可避免时,必须将其退化减至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改善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性;要求把环境效益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运用刑法介入矿产资源保护为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政策框架基础的保障和支持,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追求,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动下,人们正努力以一种合理的、与资源限制更协调的方式谋求发展。因此,通过运用刑事的手段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有利于维持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方法;创新;实践

1采矿工程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强,对于矿产资源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渐上涨,同时在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下,对于开发矿产资源的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还要确保矿产资源利用率,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及企业生产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矿产资源为大多数工业生产所使用原材料,但是矿产资源数量有限,要是不能合理规划利用,不仅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枯竭,还会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因此,必须要创新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并且要合理规划利用。

2采矿方法的影响因素

2.1地质因素

在实际采矿过程中会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因为每个矿床的条件都不一样,矿山还有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矿岩体的稳定性,并且采场地压的管理方法也会受到相关的影响。矿床自身条件还包括矿体产状,比如矿体的倾角、厚度还有矿体形状等,在矿体及其围岩中分布的矿物的实际价值,以及矿体深度等[2]。采矿场的构成和布置还有低压管理方法以及所选择的采矿方法都会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2.2技术因素

在开采矿资源过程中,相关人员勘察矿体程度还有施工设备水平以及采装机的机械化程度、地表陷落清理、技术操作和管理水平等都属于技术因素。在选择采矿方法还有优化采矿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受到采矿技术还有采矿设备的影响,采矿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技术管理质量水平的影响[3]。

2.3经济因素

采矿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必须要根据实际矿山的地质条件来进行分析原则,可制定多种采矿方案和方法,进行对比之后选择最适应的采矿方案及方法,这种方法属于直接法。另外还有间接法,根据矿山相关的地质条件还有开采条件,综合考虑所有的采矿方法,过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开采方法。必须要全面了解采矿区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之后再来进行采矿方法的选择,并且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在选择采矿方法的时候务必要有效且科学的评定采矿方法相关技术指标,才能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在实际评定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技术因素、管理水平,还有采矿设备的机械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统一考虑矿柱和矿方的采准系统和回采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和确保采矿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创新采矿方法必要性

3.1矿产资源特点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目前在世界矿产资源总量中排第3位,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导致人均占有量不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位的第53位,再加上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不均衡性,有诸多贫矿存在。现阶段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56中,其中以稀土、钨、钼还有煤等居多,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刚石、钾盐等。并且我国的矿产资源相较于世界资源大国而言,大型矿床相对不足,以中小型矿居多,所以必须要创新采矿方法以开发出更多类型矿产资源,合理规划使用矿产资源,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国力。

3.2开发矿产资源技术手段一直得不到更新

从目前矿山经营情况来看,有很多矿山管理人员的没有先进的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没有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过于注重眼前经济效益,不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严重影响着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采矿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原始采矿方式方法,比如通过人力来抗挖掘出来的矿产资源,既不能确保矿产资源的生产质量,也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再加上采矿过程中没有检修维护采矿设备,还频繁出现故障,严重还会引发安全事故,不利于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除此之外,在实际采矿过程中所使用的采矿方法具有盲目性,没有切实考虑矿井的地质构造情况,导致坑道严重破坏,引起坑道坍塌威胁着采矿人员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必须要创新采矿方式,才能更加秩序安全的进行采矿作业,并且管理人员也要转变管理意识,才能促进自身企业可持续发展。

3.3政策要求

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会造成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必须要创新技术,增强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还有开放勘察以及综合利用,才能进一步避免在开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伤害。同时,必须要不断开放研究高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技术、新材料等,在基础理论知识、新型技术方法方面也要加强开发力度和研究程度,才能切实提升采矿方法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质量,从而确保采矿质量和采矿效率。另外,采矿人员的综合素养也要进行提升,使采矿人员可以了解学习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建设一批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队伍。

4采矿方法的创新实践

4.1空场采矿法

在我国采矿作业中,最早使用的采矿方法就是空场采矿法,并且空场采矿法在现阶段的发展也趋于成熟化。最近几年,为了将空场采矿法的使用范围扩宽,相关技术人员优化改进了空场采矿法,才使开采方式更加优良,针对空场采矿法进行创新[4]。在实际开采矿产资源的回采过程中,固定采场顶板主要使用较强硬度的水泥卷锚杆或者挂铁丝方的方法来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使采矿作业的安全性提升,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4.2深井采矿技术

自从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之后,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使用,造成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再加上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表层的矿产资源以及有枯竭趋势。所以,为使企业生产的相关需求和要求得到满足,确保采矿行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矿工程的发展需要往纵深方向发展,开采矿产资源逐渐从露天开采转变为地下开采。一般情况下,地下开采的垂直深度要是高于800m,则为深度开采。因为我国深井开采技术发展较晚,没有丰富开采经验,相关的理论方法也需要在日后慢慢加以完善,正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应用深井采矿技术会存在诸多困难问题。在进行深井采矿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构造、地压、稳定还有自然环境以及开采深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随着不断增加的开采深度,地压也会慢慢增加,井内温度随着升高,所以对于开采设备还有开采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必须要不断研究优化和改善深井采矿技术,才能得到更好利用。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