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学资源

科学教学资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学资源

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资源;科学教学

所谓预成性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就已存在和形成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的预设性资源和学生的携带式资源。“预设性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开展教学活动而准备的一切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案、教参、练习册等。“携带式资源”是指学生进入课堂之前自身就已存在但未表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等。无论是预设性资源还是携带式资源,都是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已存在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与此不同。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例如: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理所当然就被当成了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抓住契机,促进“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做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液体内部的压强”这堂课的教学中,需要使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压强计由U形管,金属盒以及连接两者的橡皮管组成,课前有个调皮的学生由于好奇把连接U形管的橡皮管拔了下来,结果在课堂演示时引起学生一阵大笑。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我本想发火,但突然一个主意在头脑中闪过,于是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思路: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

“两边液面在同一高度。”学生大声回答。

“很好,这就是我们使用压强计之前应该做的,为观察方便,要先将两侧的液面调到同一高度。那么,我们现在要将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为使连接顺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沉思片刻,有学生回答:“把U形管一端用水湿润,然后插到橡皮管里。”

我按此操作,很快解决问题了。

“这样做有什么科学根据?”

“用水润湿,可以减少摩擦。”

“减少什么摩擦?”

“滑动摩擦。”

这样一来,不仅很快化解了课堂的尴尬局面,而且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和巩固了知识。因此,对于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敏锐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

二、扬沙拣金,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提炼

教师在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获取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练就出一身扬沙拣金的真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课上,我举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逐渐向B移动。

根据以上条件,你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你能解答提出的问题吗?

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在下面讨论开了。

生1:滑动变阻器接道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如何变化?

逐渐变小。

生2: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如何变化?

逐渐变大。

生3: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又如何变化呢?

逐渐变小。

……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可以,八年级的电学学得真不错,但这些问题与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有点距离,显得不够“档次”,可以提几个九年级的问题吗?

生4: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呢?

由于流过R1的电流逐渐变大,因此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也随着增大,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它消耗的电功率逐渐变大。

……

师:很好,同学们所提的这几个问题紧扣本堂课的知识点,而且每一个问题都提得很有价值,几乎涵盖了电功和电功率的一半题型。有的问题我们很快能发现答案,有的也可以到课外再去讨论,我们下节课再进行课堂交流。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教师适时进行调整,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使课堂教学向着纵横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虽层出不穷,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资源,这需要教师慧眼识金、果断取舍,让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趁热打铁,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拓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自然规律,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课本只是一个窗口,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必须凭借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闻,培养他们求异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之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给出了一道讨论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属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

生1:可以先让这三种金属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不会反应的铜理所当然就是活动性最差的,对于两种能够反应的金属,需要比较它们产生气体的快慢,产生气体较快的金属铝就比产生气体较慢的铁活泼,由此就能验证。

生2:可以考虑先让铁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反应能够进行,表明铁比铜活泼;同样的思路,再让铝和硝酸铁溶液反应,反应能够进行,表明铝比铁活泼。

师:那如果反应不能进行,又能说明什么呢?

马上有学生回答:当然是前者不如后者活泼了。

师:回答很好,还有新的主意吗?

生3:我把他的思路倒过来,先让铜和硝酸铁反应,反应不能进行,表示铜不如铁活泼,紧接着,再让铁和硝酸铝反应,反应又无法进行,表示铁不如铝活泼。

生4:我可以不用两种溶液,而是拿铝和铜分别与硝酸铁溶液反应,铜不会反应,表明活动性不如铁;铝会反应,表示铝比铁活泼,这样就可以了。

生5:我把前面这位同学的想法倒过来,用铁分别和硝酸铜溶液、硝酸铝溶液反应,前者能够进行,表明铁比铜活泼;后者不会反应,表明铁不如铝活泼。

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第2篇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契合了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让教师的精力用于科学教学,而不是浪费在寻找小学科学资料上。“校内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题的建立目的就是促进小学科学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将会减轻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负担,加强科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1.有效应用科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要围绕本校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展开深入的讨论,针对三――六年级学生特点提出了围绕“小学科学资源”设计本校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

例如,科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上了一堂《云的观测》信息技术整合课,从整个课堂活动来看,孩子们的情绪饱满,师生活动有效而灵动,学生本来对天气的相关概念比较模糊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天气科学素养得到了梳理。只有这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才能为课堂服务,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效,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科学知识的提高,我们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例如,上了一堂《轮轴的秘密》科学实践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再一次让我们明确了科学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向。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探索了另一种简单机械――轮轴。学生主动推测了它的作用。是不是可以省力呢?用实验的方法是研究解决问题的一个好途径。当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使之保持平衡时,学生会意识到轮比较省力。当他们讨论并对直径差别更大的轮轴进行测量后,学生会更肯定地认识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是有影响的,并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整理,去找寻那些属于轮轴的机械,学生对简单机械这方面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活泼而有序的课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中的大量动画、图片等资源的运用,再次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学生乐着离开课堂的同时,听课教师也兴高采烈地感叹常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会逐步提高,课堂上科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确实是一大亮点。

2.运用媒体化解难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教师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要得到提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不断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

例如,执教《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一课,大量地利用了“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科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运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化解了科学教学的难点,在潜移默化的科学教学中不断渗透科学素养。如在《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景,感知到所有的物体多受到浮力,运用多媒体动画的特点,将实验相关事项一一呈现,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使科学教学水到渠成。我们科学教学使用了多媒体来教学,实验的细节问题都迎刃而解,整个科学课堂教学严谨而活泼,科学素养的渗透水到渠成。

又如,在运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课件执教《杠杆》一课时,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在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杠杆》一课中“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在《杠杆》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的科学资源,让学生感知到物体受到重力和阻力的情景,真实再现一个杠杆的运作原理,化难点为突破点,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

3.加大科学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是从一堂科学课的精心设计,一个教学环节的智慧处理,一个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不同学生要教师因人而异地灵活对待。

例如,开设了一堂科学研究课《地球表面的地形》,从“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中地球全景走向地球表面,到引入高原、平地、峡谷、山峰等科学概念,整个课堂知识量极多而又自然有序,结合了科学素养的研究,科学课堂的容量大增。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上,从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眼神中,我们发现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从他们熟练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良好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的,现代的学生要会卷起袖管,拿起科学仪器,去发现世界,创造未来!科学素养就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科学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又如,紧密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多媒体资源,开设了一堂精彩的科学探究课《能量与太阳》。教师紧紧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出发,由浅入深,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质疑、猜想、验证等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和素养。并且,鼓励在座的学生们不要怕失败,要把失败当成磨练。然后,通过一个个科学实验帮助大家解读科学概念,给大家呈现出了他心目中迷人的科学世界的样子。这样大容量、大信息量的科学探究课堂,恰恰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上得到升华。

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第3篇

一、科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1.重视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科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既是教师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的重要场所。新教材增加了学生实验,无疑会给学校带来困难,因此重视实验室建设,改进实验条件势在必行。

(1)争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必须的仪器、设备、药品及实验防护用具,及时补充低值易耗品等。

(2)实验教师应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以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3)提倡使用低成本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4)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科学实验教学服务。

2.加强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科学新教材中以多种形式编入大量的科学实验,但如何利用这些实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这些实验的普遍适应性如何?是否能体现地方特色?实验的现象是否明显?成功率、探究性如何?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也可以重新设计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而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且又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这也是科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充分利用本地实际,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我们在提倡教材多样性的同时也注意到教材的限制,毕竟我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如能开发出体现本地区特色的科学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周围自然界中丰富多采的各种现象,体验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应用,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科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利用社区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资源,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

4.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之后,往往希望能用所学科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些新的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时,教师应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应有的作用。

二、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的整合

新课程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主要体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创设生动活泼的科学实验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能体现科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形式主要有科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1.多媒体课件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代替某些因仪器、药品、危险性等而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

(2)可以重现某些需要反复观察现象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3)可以模拟宏观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及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科学实验错误操作后产生的后果;模拟不便学生现场观察的化工生产流程;模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课件模拟实验代替科学实验事实,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事实和模拟现象之间的差距,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2.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规划;互联网技术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是一门与传统课堂书本教学不同,更加注重实践与实验的科目,学生往往通过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该门学科。新课程改革也加强了对这一点的重视,在课堂过程中及课后活动中增加了大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但是,伴随着各方面对实践性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能否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扬长避短,使其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个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挑战。下面,笔者将就不同教学阶段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做一些研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上:网络技术资源与多媒体交互配合

无论多么注重实验的课程也离不开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仅靠文字表述,小学生受限于年龄小,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社会经验、洞察力都不足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很难按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不用说进行拓展性、研讨性学习研究。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用文字和更加生动直观的图像影音材料进行教学。而互联网技术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加深理解的效果。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一系列涉及科学历史发展变迁的课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等涉及复杂结构性问题的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视频、图像、3D动画模型等,将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摆脱枯燥的纸面文字,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调动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塑造更加积极主动的班风、学风。

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多元化、多维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大限度上打破时空限制,直观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更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课下: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沟通机会

旧式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几乎在课堂上才得以进行,学生一周往往只有两到三次课的机会才能得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课下除了完成作业与看书便无法获取新知识,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亦打击了学生的求学好问精神。而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软件,完成作业布置、拓展知识阅读、临时通知、共同研讨等环节,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网络上有海量的科学知识文献可供阅读,教师在经过筛选后,可将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条件成熟后,甚至可以邀请科学界的名家进行网络直播讲座,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对科学的热情。

上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应用于科学教学,也可推广到各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是“一人对一班”的单向状态。无论是在课堂授业、作业考试、家校互动、社会实践中,真正面对面交流的往往只有学生与其任课教师,这种单向的交流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素质成长。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家校交流平台、教学研讨平台,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多样性,解决旧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课外:网络信息共享确保合理规划

小学科学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科目,许多知识单靠课上学习、课下习作,也是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性质的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团体活动中全方面发展综合素质。但是,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成本与实践,也存在安全性、时效性、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查询所需的信息,积极与外校老师交流,与天文馆、博物馆等相关人员沟通,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慎重规划课外、校外实践活动。这样做既节约了时间,又集思广益,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再一点,可以通过近年兴起的网络支付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比如,用团购的形式购买天文馆的门票、车票等,在得到网络信用保障的同时,又可以节约出行成本。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一些小型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宣传海报,开展社区活动,或是写论文、倡议书,向有关部门投稿。亲手将知识变为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

综上所述,网络不仅仅是获取、加工信息、交换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了解社会与世界的窗口。互联网技术使得小学科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接触吸收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在信息共享中,使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有利于构建良性循环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互联网技术进科学课堂,并进一步地发展为组织化、有序化、模块化的互联网教学通用体系,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科学教学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科学学科;农村资源;课堂效率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已成为科学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如何利用好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挖掘农村的现有资源,把农村科学课上好、上活、上新,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合理地编排科学教材

现行的科学教材,大部分根据季节编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做科学教学的有心人,重新按照季节或地方需要安排教学顺序,才能上好科学课。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这一课,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它提到前面学习。教学完后,把环保任务布置下去,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到学期结束,评出“环保之星”。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家庭资源

农村学生的家庭相对来说没有城里富裕,但他们有的是自家产品:各色各样的蔬菜瓜果,富有农村特色的建筑、农具……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科学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自带资源或自制学具。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这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从家里自带植物的种子,什么种子都可以,结果学生带来的种子各种各样,有花种、菜种、豆种、树种……所带的品种不下30种,远远多于书本所提供的种类,大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让他们自己得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结论。然后用自己带来的器皿种下种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对这样直观的教学,学生比较有兴趣。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沉浮”这组内容时,笔者同样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现成的东西来学校,做物体沉浮的实验。学生带到学校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石块、木块、铁片、石榴、黄瓜、西红柿、马铃薯、萝卜……比书本上提供的东西丰富得多。他们用自己带来的东西做实验,也互相交换物体做实验,同时观察别人做实验,并进行记录,从中得到的知识远远超出书本。而在“造一艘小船”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中,笔者同样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去做学具,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展示的作品中有纸船、木船、竹船、塑料船、甚至还有萝卜船、香蕉船、柚子船……有些学生还用本地的黄泥代替橡皮泥做实验。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的现有资源进行教学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农村学生所特有的生活环境就是农村大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让他们体验感悟、自主探究。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河水污染现状及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和长辈的谈话调查河水污染源,学生了解了河水被污染的原因,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还结合“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利用政府的法规与媒体宣传,继续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再通过他们对家庭的辐射作用,在社会上起到普及大众环保意识的作用。此外,还根据实际在学校里开展“最清洁校园”活动,规定:校园内不准吃零食,不准随地乱丢垃圾,不准随地吐痰,班级包干区不能出现丢弃物;垃圾要分类,可回收垃圾要积攒起来,定时卖给废品站,把卖得的钱捐给有需要的人,真正地做到“变废为宝”。

学校还充分利用生物园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物园里按季节种植瓜果,并和在校园里开展种绿、护绿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提高环保意识。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大自然的现有资源进行教学

科学课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没有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科学教学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实验器材极其短缺,绝大多数探究活动没有现成的器材,能做几个演示实验就相当不错了,不少实验连演示都不能满足。如果不想方设法寻找教具或采用替代实验,探究活动只能停留在纸上。所以,科学教师就要发掘身边的资源,为我所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科学无处不在,处处都有科学,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应在利用好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和利用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资源,丰富地方科学资源,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村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能让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比城市科学教学更有特色。科学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广泛农村教育资源,活用教材,将农村特色和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创新,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发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