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梗康复训练

脑梗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的总有效23例(60.5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35例(92.10%),对照组总有效27例(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1]。而急性脑梗塞更更有着发病快、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患了急性脑梗塞之后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发生脑栓塞,除了及时的抢救治疗之外,妥善的护理,及早的进行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将能大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脑梗塞患者76例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7±11.1)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5±11.3)岁;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史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在接受常规脑梗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经过急救期之后即开始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患者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对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康复训练方法: ①脑梗塞初期,患者尚不能进行明显的自主活动时,就应开始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当的按摩,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大约每2 h 左右变换1 次患者,避免一些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坏死;同时使其肢体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以便能维持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被动活动的方式一般包括对肩、肘、指、髓、膝、踝等关节进行屈伸、抬举等动作,使其得到被动锻炼。 ②患者能进行一定的自主动作时,可让患者掌握一些卧床锻炼的技巧。如肘关节屈曲、手指的抓握锻炼,患者在床上可进行举臂、抬腿、抬足等动作,可在其病床系上一些带子,让患者通过带子进行适当的锻炼,但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③坐起、站立、行走训练:进行最初的坐起训练时,可先从抬高床头开始,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让患者从卧床渐渐过渡到能够坐立,然后酌情逐步让患者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能够起床、坐床边、坐椅子。当患者能够坐椅子时,可考虑让患者进行一定的脚踏板锻炼,锻炼其小腿肌力。进行站立训练时,起初应由两人以上对患者进行搀扶或帮助,然后逐渐过渡到一人帮扶及最后患者自己扶床站立。当患者能够保持独立站立后,即可开始进行步行锻炼。步行锻炼也应先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先联系原地踏步,再练习缓慢移步行走,行走应缓慢 ,切勿操之过急,尽量避免脚踝扭伤、跌倒等情况的发生,鞋子应为平底鞋,能系鞋带,松软舒适。 ④语言训练:可先从锻炼面部肌肉及口腔的动作做起,如让患者进行常规的噘嘴、鼓腮、眦牙、叩齿、弹舌等动作,然后再让患者进行舌部运动,让舌头进行伸缩练习,如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舌绕口唇等动作。练习发声时可让患者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字开始训练,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4 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级~3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2,3]。

2 结果

2.1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2个月后),见表1。

2.2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5个月后),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是由于导致肢体运动出现障碍。通过康复训练可刺激患者大脑及神经,促进其受损的神经因子、反应性突触恢复或再生,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从而,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以使功能重建[4]。从表1可知,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个月),观察组38例,基本痊愈4例(10.53%),显著进步11例(28.95%),进步17例(44.74%),无效6例(15.79%),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38例,基本痊愈1例(2.63%),显著进步7例(18.42%),进步16例(42.10%),无效15例(39.47%),总有效23例(6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莎莎.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2] 屈检纯.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当代护士,2007(6):30-31.

[3] 张华清.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160

[4] 徐道华,殷立青.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1, 26(2):214-215.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训练,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ltheI评分。结果:加强康复训练患者BaltheI评分提升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强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8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其存活率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抢救后成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普遍存在智力与体力衰减,患者表现为行动与表达能力受阻、记忆力衰退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引起偏瘫和死亡[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强化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6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42例。年龄41~81岁,平均(63.1±2.3)岁。病程1~60d,平均(45±6)d。原发病40例,合并有糖尿病21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11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药物知识讲解、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2.1语言康复训练首先依据患者语言功能现状评估其

作者单位:51802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留医部急诊科

管穗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血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关系及护理对策(JCYJ2014041612282049)

失语类型,然后结合其兴趣爱好、失语程度、生活环境等为其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1)创造良好的语言训练氛围。依据患者喜好,为其床头摆放喜欢的书籍、卡片等,刺激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反射器官,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回忆或讲述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在融洽温馨的氛围中激发其沟通欲望。(2)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强调语言康复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3],训练时让患者从读音开始,并逐渐过渡到字、词、句、段。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患者某阶段掌握实在困难,也可跳过此环节直接进入下一阶段,训练原则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3)训练时要有耐心与信心。面对较为单调枯燥的字词句训练时,护理人员应有耐心与信心,并想方设法将单一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与行动去感染患者,激发其听、说、写、记兴趣。对于失准发音,应给予充分理解与尊重,对患者训练中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确保患者训练效果。

1.2.2肢体康复训练由于脑梗死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其活动能力受阻,若未能得到及时的肢体康复训练,极易致残,故肢体康复训练应趁早。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就应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4-5]。(1)被动训练。一旦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护理人员就应及时协助其在床上进行被动训练,主要训练其大、

小关节功能,尤其是指、肘、踝关节的活动训练,训练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按摩与热敷等中医治疗手段和物理疗法,以刺激患者神经末梢反射,保护关节灵活度,并防止其肌肉出现萎缩。(2)主动训练。主动训练可先由创伤训练开始,指导患者自觉主动进行摆肩、翻身等躯干肌练习,以恢复关节灵活度。摆腿与双桥活动时注意防止患者足外翻与内翻。(3)床下训练。由创伤的练习逐渐过渡到患者床下直立、搀扶行走、扶拐行走与独立脱拐行走,走平坦路、楼梯等。患者肢体康复训练原则应从简单到复杂,依据患者临床状况选择其适宜的训练内容与目标,循序渐进,让患者能以积极心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

1.3效果评定评定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测试遵循ADL量表BaltheI评分,量化标准包括洗澡、穿衣、进食与大小便等10个具体项目。每一项目又包括全部依赖、需大力协助、需部分协助与独立4个等级,每一项目分值从低到高为0~15分不等,注意每一等级分值差均为5的倍数,满分100分。依据分值高低将ADL分为独立(95~100分)、轻度依赖(75~90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与完全依赖(0~20分)。分数愈高,独立活动性愈强。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多发生于50~60岁中老年[6],患者神经细胞遭受损伤,由于大脑神经成体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而部分神经干细胞即使遭遇损伤与变故,也能通过转化部分新生神经细胞来促使神经系统的重建与完善。脑梗死患者虽经急救使其病症得以缓解,但其大脑相关神经还处于重建状态,因此需通过外界各种刺激完成神经系统重建与恢复完善。

基础护理在综合护理中是最基础,也是较关键的一步[7]。给予患者创设优良的住院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确保患者康复期间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舒适,同时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状况,有利于对其机体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调整护理方案。但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会遭受程度不一的损伤并影响其智力与体力,因此临床在给予患者全面系统护理同时,不可忽略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脑梗死后,患者语言表达与肢体行动能力均会存在一定程度下降,并严重影响其生活,使其产生消极、抑郁等负性心理,故通过康复训练与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帮助患者增强治病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因行动与语言表达等能力受阻,且病情恢复较慢,易产生焦躁、悲观、沮丧等负性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对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产生抵触行为,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性格特征、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同时,掌握患者心理动向,并依据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科学宣教,使其懂得功能训练的原理、作用及必要性。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态度温和,充分尊重与理解患者,取得其信任,为彼此心理沟通搭建桥梁,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应注重从科学宣教、暗示与情绪转移等方式入手,以消除其存在的种种心理顾虑,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减少负性心理对病症的刺激。

我院本次依据收治的患者自身病症、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等状况,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并加强对其心理疏导,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Balth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的确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

总之,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康复训练与心理疏导,有利于其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燕玉,黎志红.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160~161.

[2]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0~41.

[3]孙耀霞,杨丽丽,马静.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0~231.

[4]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28):92.

[5]陈菲,金爱玲.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9):223~224.

[6]高志良,罗玉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4):425~427.

[7]殷宝媚.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12~14.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脑血管病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1]。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2],为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对神经内科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时即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5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所有病例经头部CT确诊),男46例,女10例,年龄60~80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38例;上肢肌力≤Ⅱ级48例,≥Ⅲ级8例;下肢肌力≤Ⅱ级50例,≥Ⅲ级6例。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28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疾病程度、偏瘫侧、ADL评分、肌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按脑梗死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缎炼。康复组除按对照组护理外,同时于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影响功能的康复。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②康复训练:根据每个患者所处的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实施的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住院后第一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床上康复达到调整心理状态,预防各种并发症,为恢复期的功能进一步恢复打好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训练,Ⅰ.良肢位的摆放及变换:从住院第一天起,帮助患者做好床上的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定时给予翻身等变换,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Ⅱ.关节被动活动:如上肢的肩外展、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伸指;下肢做伸髋、屈膝、踝背屈等,每天进行3次,每次活动10次,用力适中,活动幅度由小逐惭变大,直至全范围。Ⅲ.按摩肌肉:动作轻柔、缓慢、有规律,在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的同时进行按摩肌肉。Ⅳ.早期床上活动:患者一旦神志清醒,生命征正常,体力有一定的恢复,就应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一般在入院后24小时进行,包括向患侧、向健侧翻身、床上桥式运动、床上四点跪位及跪立位、床边坐位、健手带动患肢运动等。第二阶段为住院后第二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康复训练,使上下肢的肌力得到恢复,能够自理部分日常生活;指导患者站立、协助患者双手握住单干,身体蹲下再站立、提放物品、梳头等。第三阶段为住院后第三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训练项目有:指导患者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使用快子、穿脱衣服等。

3.康复效果评价 在住院后第1天和第30天,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后肌力比较。

4.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1.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后第1天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后第30天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回归家庭占绝大多数,因此,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有研究认为,早期活动的患者再发和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康复疗法,并可减少误用或废用综合征[3]。因此,脑梗死发生后,只要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就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以免发生二次损害,如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继发障碍。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明显优于一般常规护理及随意活动的患者。脑梗死患者的主要障碍是一侧肢体的瘫痪,即通常所称的偏瘫。偏瘫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即中枢性瘫痪,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同时也不可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这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4],起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提高患肢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作用,为患者回归社会缩短了路程。

参考文献

[1]梁淑慧,李慧明,张丽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护理学报,2006,13(7):32-33.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1.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 丹红注射液 康复

脑梗塞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目前康复训练是公认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最有效方法,中医药治疗在脑梗塞恢复期的作用,还存在争议。本文就丹红注射液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8例病例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2007年1月~2007年6月住院脑梗塞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MR1检查证实,临床表现以偏瘫、语言障碍为主;②发病在1个月以上,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③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能配合检查和治疗。排除病例标准:①伴意识障碍者;②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引起中风者;③40岁以下,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各种癌症、传染病、恶性高血压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伴有精神病或重型抑郁症的患者;⑤3个月内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或血小板计数低于9万/mm3;⑥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62.89±6.25岁;对照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1~70岁,平均61.76±6.5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疾病和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Bobath疗法为主;治疗组:患者在以上康复疗法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20026866),一次40ml,加入5%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日1次。

Bobath疗法:每次治疗40 min,患者须每日在康复师指导下练习2~3h以上,每周治疗5次,持续4周。

主要训练内容:卧床期保持良好、交换、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等;离床期进行坐位运动、平衡运动、起坐训练、认知功能训练、ADL训练、作业疗法训练;步行期进行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跨栏等实际步行训练等。

1.3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次评定。

以上两组治疗前先行功能评定,然后分别采用上述治疗,4周后,再由同一个人进行评定。两组病人必要时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轻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重型患者治疗组疗前与疗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仅1例出现轻度恶心,持续用药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本试验表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了丹红注射液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丹红注射液做为国家级重点发展的药物,经多种相关性实验研究证实,它可以降低血浆内皮素,抑制血小板积聚和黏附,降低血液黏滞度,使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平衡,通过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纠正内皮功能紊乱,抑制动脉内膜增生,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使缺氧缺血的大脑组织得到供血供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丹红注射液由中药红花和丹参科学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可降低总N0s及iN0S的活性,从而减少N0的生成,减轻组织损伤,具有明显抗氧化损伤作用。因此可认为中药在脑梗塞恢复期在的治疗中与康复训练具有协同作用。

参 考 文 献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目的 评价恩必普软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发病48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为恩必普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4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比较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24天后,恩必普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脑梗塞 恩必普 功能康复 老年人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除了急性期溶栓治疗效果得到公认外,其他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恩必普软胶囊(丁苯酞)作为国家一类新药被《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在脑梗塞急性期使用,可通过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笔者观察恩必普软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南海大沥医院及东莞中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0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为恩必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7.37±6.98)岁,病程(18.42±12.1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为(9.13±2.4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为(37.1±9.8)。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6.79±7.74)岁,病程(18.91±11.22)h;NIHHS为(8.95±3.03),ADL为(36.8±10.3)。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匹配,差异无显著性。

1.2 脑梗塞、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全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临床诊断为脑梗塞,并经CT或头颅MRI证实,排除脑出血;②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患者;③60~80岁老年住院患者,性别不限;④发病48h以内;⑤无全身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⑥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②其它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③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④对恩必普软胶囊或对芹菜过敏、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订的NIHSS为指标,依据NIHHS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 进行疗效评定。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2]: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 评分法;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比较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以基本痊愈加显著进步,加进步,计算总有效率。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复方香丹注射液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药和脱水剂,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患者于入院后第1 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①床上四肢位的摆放;②运动疗法保持关节活动度训练;③平衡功能训练;④步态训练;⑤ADL训练。每天1次,每次1h。治疗组加用恩必普软胶囊200mg空腹口服,每日4次,12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治疗前基础数据的可比性采用t检验;两组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变对比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均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 指数均明显提高,但恩必普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t=4.67,c:t=5.49,P均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恩必普治疗组的显效率(70.59%)和有效率(94.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41%、41.18%),显效率比较:χ2=11.53,有效率比较:χ2=17.00,P均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最明显的是肝功能异常,发生1例(2.94%)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例(8.8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但均不高于2.5倍。其他各项检查指标如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糖和心电图等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急性脑梗塞的发生是由于脑血管血流突然受阻后造成脑组织急性缺血损伤引起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但后续的多环节病理改变对脑组织的损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脑血流中断后神经细胞会发生缺血性级联反应。细胞电生理功能停止,细胞代谢从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引起高能代谢的衰竭,继而发生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五-羟色胺(5-HT)的释放。并导致大量自由基生成,攻击细胞膜,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破裂,细胞溶解和组织水肿:开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AA)的释放;开启受体依赖性通道,使细胞外的Ca2+ 内流。膜上的Na+-K+-ATP酶失活,使细胞内的Na+升高,Na+-Ca2+交换增强,细胞内的Ca2+超载。大量Ca2+返流激活膜蛋白酶和磷脂酶,两种酶破坏细胞膜,产生游离脂肪酸并溶解磷脂,导致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自由基又可以攻击其他化合物,损伤蛋白、核酸、脂类等,引起核酸主链断裂,透明脂酸解聚,可造成核酸变性,细胞成分间的交联使神经元丧失功能[3]。造成缺血性损伤的另一种机制是细胞凋亡。对于急性脑梗塞,缺血坏死的脑组织为不可逆性损害,对于已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病例,治疗目的是抢救功能已受损但未完全梗塞的脑组织,以改善缺血局部的脑功能。因而从其他病理环节进行治疗有: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药、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等广泛使用于临床,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的神经功能的药物寥寥无几。

3.2 恩必普的药效及作用机制

恩必普软胶囊有效成分为dl-正丁基苯酞,是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多年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恩必普软胶囊具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脑梗塞作用,通过多个环节作用而改善局部循环、缩小梗塞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其机制可能是与其解除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使PGI2/TXA2比值升高,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等有关,使梗塞面积缩小[4]。PGI2和TXA2是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其比值下降是继发产生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的重要诱因之一。恩必普软胶囊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细胞TXA2的合成,而促进PGI2的合成,从而升高PGI2/TXA2的比值[5]。其二,可能通过影响AA代谢,选择性抑制AA及其代谢产物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6],从而解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三,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血管内皮NO的水平,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减轻局部脑缺血所致的脑水肿[5,7]。脑缺血得到改善,尤其在再灌注期继发性引起氧自由基增加是造成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因素,恩必普软胶囊能改善线粒体能量泵,增加抗氧化作用,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8],并维持线粒体的正常产能功能,从而逆转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

3.3 早期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练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优势

本研究采用了评价功能较好的NIHSS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48h内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加上口服恩必普软胶囊,在治疗第24天进行NIHSS及ADL评分,加用恩必普软胶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ADL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恩必普软胶囊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临床疗效肯定。治疗过程中ALT、AST的轻度升高,继续用药转氨酶逐渐恢复正常,没有明显影响;未见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有明显的影响。可以说,恩必普软胶囊作为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一类新药,在降低病残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着肯定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学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Tanaka M.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 neuroprotective agent [J]. Nippon Yakurigaku Zasshi,2002,119(5):301-308.

[4]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肽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34(3):172-175.

[6]Chong ZZ, Feng YP. 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on a rachidonic acid release and phospholipase A2 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cortex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J]. Acta Pharm Sin,2000,35(8):561-565.

相关期刊更多

工业控制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健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