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要点;规范

计算机程序的出现,进一步对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各种各样的软件为编程语言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不同的编程语言它所对应的设计要点也不一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带来了困难,文章主要探讨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的要点和规范。

1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的要点

1.1计算机对算法进行科学的设计

算法的设计在计算机程序软件中居于重点位置。所谓的算法设计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转化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程序中,使用科学规范的设计程序。这样便方便软件使用者把计算机软件的程序转化为程序语言。然后计算机再对程序进行计算,这样计算机的语言会变得越来越高级,而随着计算机语言的高级化,计算机程序运行的主要问题便是高级语言与机器之间的转化。计算机出现伊始,编写程序的语言通常都是比较低级的语言,程序的编写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是语言的转化问题,算法的设计也较为简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程序越来越复杂,从而,计算机需要执行的算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程序在对计算机算法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计算机算法的简便性,这样不论是人还是机器都比较容易理解算法,从而完成操作。同时,算法的设计还应该考虑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好的算法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并且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1.2计算机对C语言的设计要点

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是要以编写的语言为前提的。语言不同,计算机设计的要点也就不同。例如:计算机对C语言的设计要点,通常C语言中会出现自增和自减运算符,此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分类进行讨论。(1)当前缀出现自增或者自减地时候,运算符在使用之前就必须自动增加增加或者较少一。(2)当后缀出现自增或者自减,那么,运算符在使用之后自动增加或者减少一。当然在实行这个规则的时候,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前缀的自增或者自减运算符要在算术运算符之前,同时,后缀的优先级则仅比逗号运算符高。

1.3计算机对函数调用的设计要点

函数的调用对计算机软件程序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当今,是一个计算机普及的社会,计算机也由原先的单一功能转化为多元化的功能。人们的生活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因此,计算机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对函数调用进行设计,函数的调用就是对同一个函数实行多次的使用,这样既解决了程序运行的困难,也减小了函数的占用空间。一般,在对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都会把函数存放你过于内存当中,然后再把指令保存在堆栈中,这样方便之后对函数的调用。

2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的规范

计算机程序软件设计的规范与要点有所差别。计算机设计的规范是指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在设计软件的时候必需遵守一定的计算机规则和常识。截至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过程程序,另一个是对象程序。在对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不会在计算机上直接写出程序,而是现在草稿纸上编写,之后,通过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再把编写程序输入电脑之中。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规范是对工具和符号进行规范。最初,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者会依据自己的喜好,编写一些便于自己理解和极记忆的符号和工具。但是,计算机不断普及与发展,简单的个人使用的符号与工具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也不仅仅再依附于简单的程序,因此个人设计者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必须有多个软件设计者共同合作完成。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为每一个程序软件设计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工具和符号,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会造成一些困惑,从而影响了程序软件的设计。因此,如果程序软件的设计有一套规范,那么就不会造成上面不必要的麻烦,那么,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也会十分顺利。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软件也层出不穷。当然,计算机软件也有其独特的项目管理,这计算机软件项目的管理中,需要规范性的程序设计,一旦规范性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计算机软件则会出现漏洞。软件地漏洞会给用户带来大小不一的危害。例如支付宝软件的漏洞会造成用户财产的损失,还有有些软件的漏洞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等,甚至有的还会造成安全性事故。可见,计算机程序软件规范的重要性。同时,规范性的设计也有其一定的实施的步骤。例如,当对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按照这样的步骤,首先是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然后再实行语言的编写,之后再对逻辑进行分析,最后测试这个软件的实用性,看看它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存在则进行优化,如果不存在则可以上市了。并且在这整个软件设计的过程中,符号和工具的应用必须一直存在。以上便是软件的设计规范,有了这个规范,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才能更加有章可循,设计的程序软件才能更受欢迎。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设计人员都会按照规范执行。在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背规范的行为。例如:程序软件的流程不规范,设计人员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等。如果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操作,那么最终计算机软件都有可能会出现漏洞。因此,必须完善计算机设计规范制度,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培养设计人员的规范意识,使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更加科学和规范。

3结语

总之,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要点会应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计算机程序软件的设计要点要根据计算机运用语言的改变而改变。在计算机程序软件规范性方面,要解决不规范的现象,力求运用规范去设计计算机软件,这就必须要求设计人员要有规范的意识,为设计出科学实用的软件而作出努力。相信未来,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会越来越合理。

参考文献

[1]贾朝龙,夏淑芳,刘玲慧.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2):106-107.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720-03

Teaching Discussion on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Curriculum of College

YU Jiu-jiu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curriculums are required curriculums for computer specialty which opened in colleges, the teaching effect will affects the capability on computer program coding for students directly. The article is about the characters on program design language contact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ral years for author,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this kind of curriculums.

Key words: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discussion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C++、VB、VFP、Jave课程等)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程。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须掌握除C语言之外的至少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学习,学生更好的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但是近几年笔者在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仅供大家借鉴。

1 准确定位教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淡化程序设计算法思想

在教学伊始选好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目的,应当学到什么程度。具体的教学深度及难度要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该语言程序设计方法,能够利用它编写相对简单的程序,为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及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可能设想该门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就能使一个没有编程基础的初学者变成一个熟练的程序开发人员,教师应当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与估计。教师所选教材应着眼于近几年出版的,用容易理解的方法讲清楚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不宜选择篇幅过大、内容主次不分的培训类教程手册。否则在教学时会冲淡重点,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

任何语言程序在组织结构上都遵循一定的算法,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好的算法能使程序运行高效。但是算法在讲授该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所占地位如何却是有争议的。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认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程序语法,淡化程序算法。当然,淡化算法并非忽视算法,只是在完成某一程序的同时不必过分强调其算法的实现。因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要放在语法的使用上,及如何运用该语言编写简单程序。至于有关程序算法的研究和实现,可以放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计算方法》等课程中。加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初是没有算法设计基础的,教学中淡化算法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消化该课程语法本身,从而取得不错的听课效果。当然,在讲授某一具体程序实例时,教师最好要给出实现程序的算法流程图(这一块让学生完成是不适宜的),然后着重强调程序的语法组织结构,至于程序所采用的算法思想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不必作过多研究,也不必讨论有关该算法所实现程序的效率。对于课后布置学生完成的程序,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出算法流程图,以程序最终能否调试运行为考核标准,不宜追求程序算法实现的难易程度。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核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培养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制约高校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点:

1) 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不足,造成编程时逻辑不够严密。

2) 数学底子薄。程序设计的核心主要是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高级语言源程序,并调试实现。大多数语言程序设计类教程编排和例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感觉抽象难学。

3) 英语基础差。由于计算机高级语言普遍使用英文代码,运行平台也基本上以英文为主,所以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望而生畏。

因此,要培养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学生首先必须克服上述三个因素。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要学习两门以上的程序设计类课程,通常很多高校都采用理论教学2周后开始上机实践,从介绍语言的语法算法开始,然后讲书写程序,最后进入程序调试的教学过程。由于程序设计语言贯穿于由设计算法到书写程序与调试运行的一连串过程,复杂且抽象,再加上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也就是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伊始便感到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难懂、难学的主要原因。

在学习之初,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才不会枯燥无味。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核心是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源程序,并调试实现,因此第一次课最好定为实验课。通过给出几个简单且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以及它们所对应的程序源代码,边介绍程序运行平台(如C\C++ 程序运行的Visual 平台、Jave程序运行的Eclipse平台等)的操作边指导学生自己编辑调试,观察运行结果。当程序成功的输出结果时,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自然产生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程序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使程序输出不同的结果,并解释原因,然后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第一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从数学逻辑到计算机语言程序的转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3 采用阶梯法的实例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在高级语言教学过程中,都不一味地按书本去讲,而通过多举些实际的例子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但是教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如何举例,例子的难度如何,学生能否从所举的例子中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等一系列问题却摆在教师面前。笔者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阶梯法的实例教学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阶梯法实例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把同类型问题归结出来,将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排列举例,让学生从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开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理解所学知识点。例如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在讲述C语言中求若干数中最小值方法时,可以举出:

第一层问题:2个数的最小值求法;

第二层问题:3个数的最小值求法;

第三层问题:4个数的最小值求法;

第四层问题:n个数(4个数以上)的最小值求法。

第一层问题的解决:采用简单if语句

main()

{int a,b,min;

scanf("%d%d\n",&a,&b);

if(a

printf("min=%d\n",min);}

第二层问题的解决:采用简单if-else复合语句

main()

{int a,b,c,min;

scanf("%d%d%d\n",&a,&b,&c);

if(a

else if(c

else min=b;

printf("min=%d\n",min);}

第三层问题的解决:采用条件语句加上if语句

main()

{int a,b,c,d,min;

scanf("%d%d%d%d",&a,&b,&c,&d);

min=(a

if(min

if(min

printf("min=%d\n",min);}

第四层问题的解决:采用一维数组比较方式

main()

{int a[4],min, i;

for(i=0;i

scanf("%d",&a[i]);

min=a[0];

for(i=1;i

if(a[i]

printf("min=%d\n",min);}

这样通过阶梯法实例教学,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阶梯法实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目标具体,升级适度,符合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有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 培养学生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编程规范

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上机实验是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要求布置好上机作业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编程技巧,例如一些典型数学问题的运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熟练应用该语言行为编程。由于高级语言语句书写灵活,教师在实验课上应重视学生书写程序规范问题。例如,强调变量命名应顾名思义,一行只书写一条语句,每一小段程序要有中文注释等。养成这些良好的编程规范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程序,多编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当然,教师光教会学生如何编写程序还远远不够,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地调试程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语言设计课程,编写一个程序,无论大小,最初不可能一点错误都没有,无论是出现语法错误还是逻辑错误,哪怕是一点笔误,编译器都会报错。在这里,教师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编译器所报错误的类型找到程序中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而非学生在编写程序时一发生错误教师就越俎代庖,帮学生解决问题。“授之以渔,则享其生”,这个环节尤其重要,否则让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5 加强阶段性实训

阶段性实训是实验课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所授课程每一章结束之后要安排一次规模较大的实训。在实训中采取分组的形式,五人左右为一组,使每位学生都可充分参与。教师根据所学课程选择合适的课题,课题大小要适中,使学生在实训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

在阶段性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申本次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指明每个小组实训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实训中的疑难之处或容易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提示或说明,对学生随时用到的软件工具教师要进行演示与讲解。在巡回指导中,教师应把握好各实训小组的整个实训进程,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一些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解。实训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实训作归纳总结,明确撰写实训报告的有关要求。这样通过学生平时独立实验和分组实训相结合,全面巩固和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

6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编程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很重要。要想真正科学全面的考查学生是否建立了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是否具备一定的上机编程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针对程序语言中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如:考查程序语言中常识性的知识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应用能力等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程序调试、改错等可以采用上机考试。当然在课程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C++、VB、Jave、VFP等),获取证书,并宣布通过二级考试可以代替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为了能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了程序设计能力。

7 结束语

由于程序设计语言本身概念比较复杂,使用又灵活,要很好掌握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以上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该类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的合理组合,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现实中由于不同专业方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等因素千差万别,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唯一的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理解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特点,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教学手段,一定能取得理想的

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课程体系 分层分类教学

一、前言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全校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建设好该门课程,将使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轻松学习并掌握一门编程技能,因此建设好这门课有着积极的意义。我教学研究组通过五年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门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二、优质课程建设的几个方面

1.确立本课程体系设计思想和改革的主要方法。

响应学校“学会计算机”的要求,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相结合。

“学会计算机”指的不应仅仅只是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还应该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一定的了解。Visual Basic采用面向对象与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思想,使编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是一个较好的入门级程序语言。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共课。该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外,还要让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编程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Visual Basic课程还与全国计算机考级考试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Visual Basic语言能报考相应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进行认证。该证书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的国家级证书,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权威的认证,对学生以后就业也有帮助。

2.成立课程组,建立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

成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课程组要组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互相交流,通过讨论,使每个教师能发现和深刻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组开展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规划”研讨会,组织课程组老师参与“确立课程建设方向;确定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研讨。同时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同途径。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去进行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指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

3.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统一前提下开展个性化和差异性教学。

统一规范教学内容。由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的授课班级多、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大、授课教师多,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计算机系成立了课程组。课程组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层面坚持统一大纲、材、学计划。

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现状,由课程组明确划分出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上机内容、作业要求等。以案例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构建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首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最后讲解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采用分层分类的教学。根据本、专科层次的不同;理工科与文科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将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教学要求相区别,文科和理工科的教学内容侧重点进行区别。

例如,对于VB课程第一章节的VB程序概述部分,本科生要求掌握知识点焦点和Tab顺序的内容,而专科生的教学不要求。理工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编程设计能力,更注重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文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界面的设计,更注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4.加强教学资源库与立体化特色教材资源的建设。

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提供的资源有:教材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教学录像、题库、教学课件、教学计划、项目案例等多种教学材料。同时通过课程网站,给学生提供自学、自测的机会,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编写自适应性教材,创建特色化立体教材资源库。在教材建设上,自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并自编配套实验习题指导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适用教材,同时根据实验教材创建配套的实验指导、课件、教案习题等,创建立体化教材资源库。

三、课程建设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1.以应用为宗旨,改革教学方法

确立以应用为宗旨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构建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首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最后讲解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如下图所示),将教学内容融会到实际工作案例中,全程采用案例教学法。

2.以编写自适应教材为契机,建立三位一体立体教材资源库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也是所有非计算机学生应该掌握的编程技能。现有大部分教材往往只是针对知识点而出题,忽略了案例的实用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偏轻,实践性不强。同时,一般教材虽有配套光盘,但只包含课件,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料,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很多重复工作,给教学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为满足不同要求、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教学需求,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发展的方向。

从实验、考级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编写教材:编写出版实验、习题配套教材;编写出版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相关教材;编写出版理论教学的教材

认真设计应用性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并能够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设计,教材认真设计了多个综合案例,将多个部分的知识融会到一个案例中。

3.建立立体化教材资源库。

在教材建设上,为了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课程组在编写了实验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的基础上,还制作了配套的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习题集等教学材料,形成以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为主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库。

4.建立一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鼓励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承担《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教学任务,确保教学的质量,使教师团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将教育理论因地制宜的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实践中总结良好教学经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经,取他人之精华为我所用;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效果与成果

在建设与改革《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由于注重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师头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中强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狠抓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并严格地用制度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有效的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有效的培养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并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国家认证的证书,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或者是走向社会都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门计算机编程的技能,了解了编程设计的理念,建立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尤其是文科学生不旦掌握了这门编程技能,还培养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技能一生受益。

虽然《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门公共课程,涉及教学的老师很多,但经过课程组老师几年的不断努力,已经课程团队基本成熟,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大家已经能统一把握重、难点;对所授内容掌握熟练,很多老师摸索研究了不少适合公共课教学的方法,并相互学习,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力量已经成熟,其中成长了不少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

四、结束语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对完全没有程序设计思想的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文科生,因为平时思维习惯的不同,在刚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普遍都觉得该门课程比较难。但随着讲课的深入,一个个生动而与实际相关的案例的出现,学生逐渐被该门课程所吸引,特别是在机房亲手调试出一个程序时,能体会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学生虽然觉得这门课有难度但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这门课是他们打开计算机编程的钥匙。

参考文献

[1] 欧明璜.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VB教学的创新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1)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Java;网络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普通高校培养出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却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校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欠缺。在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的培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特点,培养学生应以牢固基础知识、突出课程风格、满足教学标准、强调应用实践,培养出适合社会和经济需求的高职毕业生。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学习Java课程为例,自先对Java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如何培养高职学生java网络编程能力展开讨论。

一、Java语言简介

(一)Java的由来

Java语言其实最是诞生于1991年,起初被称为OAK语言,是SUN公司为一些消费性电子产品而设计的一个通用环境。他们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一种独立于平台的软件技术,网络的出现改变了OAK的命运。从1994年起,他们开始将OAK技术应用于WEB上,并且开发出了HotJava的第一个版本。SUN公司1995年正式以Java这个名字推出。

(二)Java的定义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象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键壮的安全的,结构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Java的开发环境有不同的版本,如sun公司的Java Developers Kit,简称JDK。后来微软公司推出了支持Java规范的Microsoft Visual J++ Java开发环境,简称VJ++。

(三)Java的特点

1.平台无关性:平台无关性是指Java能运行于不同的平台。Java引进虚拟机原理,并运行于虚拟机,实现不同平台的Java接口之间。

2.安全性:Java的编程类似C++,学习过C++的读者将很快掌握Java的精髓。Java舍弃了C++的指针对存储器地址的直接操作,程序运行时,内存由操作系统分配,这样可以避免病毒通过指针侵入系统。Java对程序提供了安全管理器,防止程序的非法访问。

3.面向对象:Java吸取了C++面向对象的概念,将数据封装于类中,利用类的优点,实现了程序的简洁性和便于维护性。类的封装性、继承性等有关对象的特性,使程序代码只需一次编译,然后通过上述特性反复利用。程序员只需把主要精力用在类和接口的设计和应用上。

4.分布式:Java建立在扩展TCP/IP网络平台上。库函数提供了用HTTP和FTP协议传送和接受信息的方法。这使得程序员使用网络上的文件和使用本机文件一样容易。

5.键壮性:Java致力于检查程序在编译和运行时的错误。类型检查帮助检查出许多开发早期出现的错误。Java自己操纵内存减少了内存出错的可能性。Java还实现了真数组,避免了覆盖数据的可能。

java语言具有这么多的优点,在高职的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java网络编程能力,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二、勤抓基础,勤于思考

从基础抓起。什么是基础呢,就是指Java语法,设计模式等,这方面,有相当多的好书;学生可以从基础起步。勤于行动。很多方法都需要实际动手实践才可能有实际的体会,“自己的体会”非常重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觉无形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易云。编程说道底还是创造性的劳动,用心去做,动脑去做很有必要。随时总结,随时提高。一个问题,成功了,应该知道为什么成功了,失败了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失败的。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多向大师学习,当然大师很忙,这里指应该多看书。应该多看一些方法论的书(比如【软件工艺】【程序员卓越之道】【编写优质无错C程序秘诀】)而不是只关注具体的技术点。确立合理的目标(跳一下能够得着的),并为之努力。充分享受成功后的喜悦。这是因为,人和马戏团的狗熊没有什么不同,都需要正向刺激。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意思。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并体会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Java编程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每天都有进步,重要的一步一步接近目标,这个时候学习Java语言将会非常得心应手。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态度

计算机程序编程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

0.引言

对于一名大学教师而言,教学工作是首要工作,是其在学校的立身之本。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评估机制,由学生评价教师上课水平,而且这种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另一方面,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讲好课和培养好学生也是教师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愿望。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一名大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多数教师虽然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是专家,但是在教学上可能并不擅长,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非常缺乏教学经验。事实上,很少有教师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对于如何授课,全凭个人的摸索和钻研。笔者也曾经经历过那个阶段,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念讲义,结果可想而知。经过数年的学习和钻研,终有小成,在教学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愿与各位读者分享。

1.课程定位

教师在承担一门新课教学,准备具体的授课内容之前,首先要了解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例如,该课程是大学几年级的课程,有哪些前置课程和后继课程,每周的授课学时有多少,有无实验课时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没有前置课程,后继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实践等。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课程的授课对象。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任何一堂课,任何一部分内容,都有难易、深浅之分,而且讲课的速度也很有讲究,对于其中的分寸把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的情形下才能定夺。另外,学生的基础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既有基础较好的,又有基础较差的,这就增大了授课的难度。

如何了解授课对象的背景呢?一个简单的做法是课堂调查。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在第一堂课上,笔者都要进行一个调查,将所有学生按照编程基础分为4类,然后进行统计。学生编程基础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在充分了解课程定位和学生特点之后,我们就要为该课程制订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个人的观点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学生的特点是善于学习C语言的语法知识,而且对一些琐碎的语法细节很感兴趣,但是在解决实际编程问题时能力明显不足,教师在课堂讲解一些算法设计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也表现得很吃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

每一门课程都有大量内容,而学时数有限,因此什么内容该上课讲,什么内容应由学生自学,什么内容该重点讲,什么内容应一笔带过,这些都是教学内容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由于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能力,因此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应调整,少讲知识型内容,多讲能力型内容。在课程安排中,C语言的语法知识只占课程内容的1/3左右,而编程案例则占课程内容的2/3左右。这些编程案例并不是一些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例题,即为了演示某个语法(如for语句)的使用方法而引入的小例子(代码量只有几行或十几行),而是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例题,如猜数字游戏、八皇后问题、证券数据文件格式解析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编程案例,向学生讲解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的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订教学大纲,每一章、每一堂课讲什么内容,讲多长时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要详细列出来。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时要注意,课程内容一定要主次分明,多讲重点和难点,少讲简单的、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的内容。另外,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教师需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自己的理解引入新的内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他人的教学大纲。

3.教案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定位,制定好教学大纲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教案设计,这是创建一门新课程的最主要工作。这里主要讨论3个方面的内容:材料搜集、融会贯通以及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3.1材料搜集

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开设一门新课时,如果要从头开始一页一页地设计PPT,那么会非常困难。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如果每一页PPT都要亲自从头开始设计,那么既耗费时间,效果又不一定很好。教案的制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课程资料,如课件、参考书和习题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对于笔者而言,在开设一门新课前,要专门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搜集相关材料。材料的来源很多,一是来自于其他教师,包括校内和校外承担相同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向他们索取;二是互联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渠道,互联网主要有两个用途,不仅可以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的相关课程,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学习的知识来源,如我们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可以到维基百科等网站查询。

如何系统地搜索国内外其他大学,尤其是国外知名大学的相关课程呢?笔者的做法是构建一个国际知名大学列表,然后用搜索引擎搜索每所大学计算机系的主页,该主页中一般会有一份课程列表及每门课程的描述信息,笔者通过这些描述信息找到所需课程。例如,http://www-cs.stanford.edu/courses上的内容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课程安排。每门课程都会有一个课程主页,上面有该课程的所有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作业安排等,可以对外公开和免费下载。

3.2融会贯通

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教师手上会有很多课件、习题等原始材料,但对于这些材料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没有任何一份课件是完美的,而且即使是一份好的课件,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它,那么讲出来也会变味。事实上,即使是同一份课件,不同教师讲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在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归纳整理或深加工这些材料,将他人的、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自己特有的课件。笔者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东拼西凑法和加工改进法。

所谓东拼西凑法,即对不同来源的课件片段进行归纳整理,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这部分内容的组织结构,即分为哪几小块,每一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然后在具体实现时,针对每一小块的内容选择不同课件。打个比方,如果教师自己设计的组织结构是骨架,那么他人的课件片段就好比是血肉。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for循环语句为例,笔者首先设计好相应的组织结构,即for循环的语法、for循环使用方法举例和for循环编程举例3部分内容;其次,在原始材料中查找每一小块内容,看看哪一个课件片段写得最好,便采用它。这样,每个部分都是优中选优,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使得各个部分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所谓加工改进法,即该案例最初来自于他人的课件,题目很好,但内容写得不是太好,此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更好的例子。例如,在笔者的课件中,有一个求PI近似值的编程案例,该案例最早来源于他人的讲义,但写得过于简单,只有问题描述和源代码。这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我们对它进行改进。首先是问题分析,我们将该案例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然后研究其中的规律;其次是算法设计,描述解题的基本思路;第三是编码实现,如何把算法转换为相应的代码;最后是运行结果分析,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这样就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事实上,经过改造之后,该案例已经面目全非了。

3.3教案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有了各种原始素材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以下是教案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1)组织结构清晰。

第一个问题是组织结构,设计教案要求各章节结构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前后关联、逻辑性强、一环套一环。

以笔者承担的另一门课程操作系统教学为例,存储管理一章的章节结构如下:单道程序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虚拟存储技术、Linux的存储管理。所谓存储管理,即把程序装入计算机的内存中运行,如何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内存中只装入一个程序,即单道程序存储管理,但问题是每次只能装一个程序,而现代操作系统要求同时有多个程序运行,因此改进的方法就是分区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若干个块,每个块装一个程序;然而这样又有问题,即分区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太大了会浪费空间,如果太小了又装不下,因此提出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为很多个格子,然后把每个程序装到若干个格子中。这样还有问题,即程序的大小必须小于内存,否则就装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章又提出虚拟存储管理。最后是一个具体的虚拟存储管理的例子,即Linux存储管理。总之,每个章节的内容是前后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

另外,对于每个章节的每一部分内容,我们在设计时要有一个固定的套路:Why-What-How,即为什么要引入该内容?该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例如,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函数一章,我们可先讨论为什么要引入函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然后讲解什么是函数,C语言中的函数与数学函数的区别;最后讨论如何使用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声明和使用。

2)案例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将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案例之中。案例教学可以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并不是为了演示课程的某一小块内容而引入的简单的小例子,而是精心设计并且具有完整内容的一个整体。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一般来说,一个案例需要具备以下4个特点:(1)具有一定规模,考查多个知识点;(2)具有完整的内容,包括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3)具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4)生动有趣,能吸引人。例如,猜数字游戏是笔者课件中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可描述为:电脑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由玩家来猜,每猜一次,电脑将显示形如*A*B的结果,A代表位置正确数字也正确,B代表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总共有10次机会。

这个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游戏,一些手机、PDA等终端设备上都有该游戏。该案例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学生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该案例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如何随机产生一个数字不重复的四位数;(2)对于一个四位数,如何把它的每一位数字拆分出来;(3)对于玩家猜测的一个四位数,如何计算相应A和B的数量?

在课堂讲解该案例时,我们会从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码、测试和题后讨论等多个环节逐一细述,针对这一个案例大概需要讲解35分钟。

3)启发式教学。

在教案设计中,启发式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事实上,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引入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于一个待讲解的内容,教师尚未细述,而学生已经给出了答案。

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在讲授存储管理一章时,我们不会直接讲述相关内容,而是先提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描述:给定一块内存空间,需要在里面装入多个程序并运行,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进行内存的分配、回收和管理。这种启发式问题的意义在于:由于相关的内容尚未讲解,学生没有任何先验知识,也就没有思维定势。这时,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换位思考,即如果我是操作系统的设计者,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这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非常难得。事实上,在经过思考以后,学生都能有想法,而且这些想法与真正的存储管理方法非常接近,基本上每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如分区存储、段式、页式等)都会有学生想到。这样,等到教师真正讲解这些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4)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案设计中,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提出新的适合于该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所谓编程,输入是文字形式的问题描述,输出是源代码。整个编程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码。对于每一个步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问题分析环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掌握基本问题分析技术;在算法设计环节提出编程模式概念,类似于武术中的“套路”,它是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技术的一种具体实现;在编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在线训练系统。

总之,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编程的过程分为3个环节,然后对于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5)内容生动有趣。

教案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一般来说,一次课往往有3小节(至少2小节),每小节45分钟。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这样长时间坐在座位上,是很容易疲倦的。如果授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那就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并给学生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才能令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方法一是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把单调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递归的概念比较难懂,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他说,从前……”。这个故事正是递归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如,操作系统课程的虚拟存储管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笔者首先给学生看卓别林的电影“马戏团”中的一个镜头,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大变活人的魔术。有一个柜子,放在一张桌子上,柜子开始是空的,然后魔术师一拉门,走出来一个人;把门关上,再一拉门,又走出来一个人。柜子看上去很小,似乎只能装一个人,但为何装了那么多人呢?谜底是柜子虽小,但它下面的桌子很大。开始时,所有人都躲在桌子里,然后轮到谁出场,谁就爬到柜子里,这就是大变活人的秘密。虚拟存储管理技术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思路。柜子好比是内存,内存比较小;桌子好比是硬盘,硬盘比较大。在开始时,整个程序存放在硬盘上,然后要用到哪部分,就把哪部分装入内存,这样小内存就能运行非常大的程序。这就是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基本思路。

方法二是风趣幽默、寓教于乐。例如,函数这一章有一个知识点:在调用函数时,参数的传递是单向的值传递,只能由实参传给形参,而形参不能传回给实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个知识点,笔者例举如下函数参数传递是单向值传递的程序段。

学生看过这个例子后,往往会心一笑并记住了相应知识点。

方法三是图片和动画的使用,所谓一图胜千言。例如,汉诺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递归算法题目,说的是在一座寺庙里,有3根柱子,有一位僧人想把一根柱子上的64个盘子移到另一根柱子上,在移动时必须遵守几条规则。在讲解这个例子时,教师如果用语言或文字描述,会非常繁琐而且说不清楚,但如果通过制作一个动画以演示移动的过程,那么会非常直观。笔者制作的汉诺塔问题动画演示如图2所示。

4.课堂教学

教案设计完成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这也是一门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讨论3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状态、课堂交流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1教师的状态

在授课时,教师的状态最为重要,直接决定课程讲授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不在状态,那么再精心设计的教案也无用武之地。

教师首先要声音响亮。一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声音要足够响亮,让所有人都能听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气势,让学生觉得教师很投入、很有激情,而这种激情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除了声音要响亮,还要有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往往比言语内容更能传递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处理好授课内容与PPT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一种上课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式地念PPT,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的失败。

4.2课堂交流

在授课时,课堂交流也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要充分。课堂交流有两个目的:首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毕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如果学生不参与或者消极应付,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教学的意义;其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学生是否已听懂,听懂了多少,然后教师根据这个状态调整授课进度。

课堂交流的形式包括3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使用这些方式,让课堂交流更加充分。例如,在讲授很多知识点时,对于一些小问题,笔者会故意将答案从PPT中抠掉,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看他们能否做对,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有时笔者还会在课件中设计一些小陷阱,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在讲解if语句的用法时,笔者这样设计教案:首先介绍if语句的语法“if(E)s;”,其含义是如果表达式E的值为真,则执行语句s,否则什么也不做;随后笔者会给出如下一个if语句例子。

if(temperature>38)

printf(“你发烧了\n”);

printf(“速去医院\n”);

每当讲到此处,笔者会故意停顿一下,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确实在认真听讲,那么必定会有人站起来,指出该例子是错误的。

4.3辅助工具的使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目的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相应内容。事实上,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上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不管他讲得有多么精彩,学生也容易困倦,尤其对于理工类课程更是如此。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能够进行实物演示。那么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介绍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时,我们先用文字形式介绍这部分内容,但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不深;随后我们便拿出一个道具,即俄罗斯套娃。所谓俄罗斯套娃,即6个外形完全相同但大小不一的洋娃娃,小的装在大的里面。俄罗斯套娃与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基本原理类似,有了这样一个道具以后,学生对基于分治策略的递归算法印象就更深刻了。

此外,程序设计类课程经常需要编写程序。如果这些程序是以静态的文本形式放在PPT中,那么就有些单调和枯燥;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个辅助工具就是Visual Studio编程工具。对于课件中的编程例题,我们经常把代码从PPT中摘出来放在Visual Studio中,进行现场编译、链接、调试和运行,随时有问题随时改进,这样课堂氛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