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成性 教学资源 周期性

在人教A版必修四《1.1任意角和弧度制》的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道考察周期性的习题,经过改编成为了很好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一、提出问题

一位同学2004年3月21日过生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那么2005年3月21日这天能否是星期天?如果不是,那么还要经过多少年,这一年的3月21日(他的生日)又会星期天呢?现在给出任意一年的任意一个日期,经过多少年这一日期与原日期的星期重合?

这个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立刻给出了第一个问题“不是”的答案,因为2004年3月21日到2005年3月21日要经过365天,365被7除等于52余1,所以一年后的3月21日不是星期天。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解决后,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是7年,而有的同学在认真思考、论证后回答是6年,显然后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前一个答案没有考虑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这一年有366天。两个问题解决完,同学们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三个问题经过分组讨论,答案集中在5年、6年、11年三个结果中,同学们各有各的理由,但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二、分析问题

答案为5年的同学,所选日期都在闰年前一年的3月1日到闰年的2月28日这一时间段,在此时间段的日期到下一年同一日期间隔366天,接着间隔3个365天和一个366天,这些天数加在一起正好是7的整数倍。间隔天数为366、365、365、365、366,可把它们看作整年,对应的年份记为闰-平-平-平-闰。

答案为6年的同学,所选日期都在闰年的3月1日到下一个平年的2月28日,或是从下一个平年的3月1日到第二个平年的2月28日这两个时间段。间隔天数对应的年份记为平-平-平-闰-平-平或平-平-闰-平-平-平。

答案为11年的同学,所选日期都在闰年后的第二个平年的3月1日到第三个平年的2月28日。间隔天数对应的年份记为平-闰-平-平-平-闰-平-平-平-闰-平。

原来这三个答案都正确,用数学的语言对此进行解释,实际就是一个数学建模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建立模型

这三个问题可抽象为一个求解不定方程的数学问题,设经过m个闰年,n个平年后,两个相同的日期如果星期也一致,那么它们间隔天数之和一定是7的整数倍,即求解366m+365n=7x0关于m、n、x0的整数解的不定方程。

2.模型化简

因为366除以7等于52余2,365除以7等于52余1,根据同余原理原不定方程366m+365n=7x0可简化为2m+n=7y0的形式,其中m、n、y0是所要求的正整数解。

3.模型假设

设闰年为第N1类年,闰年后的第二年为第N2类年,闰年后的第三年为第N3类年,闰年后的第四年为第N4类年;再设N1类年的3月1日到其下一年的2月28日为M1区间,第N2类年的3月1日到其下一年的2月28日为M2区间,第N3类年的3月1日到其下一年的2月28日为M3区间,第N4类年的3月1日到其下一个闰年的2月28日为M4区间。这样除了2月29日这一特殊日期,任一年的任一天的日期都会找到相对应的区间。

4.模型求解

根据模型的化简,只要考虑每两年间同一日期间隔天数被7整除的余数,当余数的和等于7的整数倍时,就可以求得相应的解。例如:第M1区间内的日期到其后相同日期,每两年间隔天数被7整除所得余数对应的数列为1,1,1,2,1,1,1,2,…,前六项的和等于7,则在第M1区间的日期最少要经过六年,星期会与原日期对应的星期相一致,此时不定方程2m+n=7y0的解为m=1,n=5, y0=1;第M2区间内的讨论的结果和M1区间内的相同;第M3区间内的日期到其后相同日期,每两年间隔天数被7整除所得余数对应的数列为1,2,1,1,1,2,1,1,…,前十一项的和等于14,则在第M3区间的日期最少要经过十一年后,星期会与原日期对应的星期相一致,此时不定方程2m+n=7y0的解为m=3,n=8, y0=2;第M4区间内的日期到其后相同日期,每两年间隔天数被7整除所得余数对应的数列为2,1,1,1,2,1,1,1,…,前五项的和为7,则在第M4区间的日期最少要经过五年后,星期会与原日期对应的星期相一致,此时不定方程2m+n=7y0的解为m=2,n=3, y0=1;2月29日到下一个2月29日经过四年,经过的天数被7整除余5,是5的倍数且能被7整除的最小正整数是35,也就是要经过7个四年后星期相一致,此时不定方程2m+n=7y0的解为m=7,n=21, y0=5。

给出任意一个日期,首先判断是属于哪个区间的,如果在第M1、M2区间,最少经过六年,星期相同;如果在第M3区间,最少经过十一年,星期相同;如果在第M4区间,最少经过五年,星期相同;如果日期是2月29日,最少经过二十八年,星期相同。

5.模型检验

模型求解的关键是如何将日期进行正确的分区,有的同学是按照整年分区的,这就忽略了闰年2月29日前后到下一年同一日期天数的变化。如在闰年,2月29日前的一天到下一年的同一天,一定要经过366天;而2月29日后的一天到下一年的同一天要经过365天。又因为2月29日每四年出现一次,所以要特殊考虑。

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应用对本模型进行检验,若检验正确,说明模型成功,若检验有误,可以再对模型进行修改,直到检验无误。

四、总结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具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提出一个个新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呈现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问题的最后解决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学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和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存在问题,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利用上述模型求解连续8个平年的问题还要讨论一些特殊年份,这个问题学生没有讨论出来,可以留作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究。

通讯作者:文香丹

[参考文献]

[1]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4-0124-02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幼儿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幼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幼儿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幼儿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下一次活动最有效的资源,促进科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

(三)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

第一,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第二,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幼儿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现象和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师的判断和选择在处理类似现象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辨析出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选择和强调与科学活动有关的那些意见,以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晓晔,祝军.从各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纲要看幼儿科学教育走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张燕.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J].科技信息,2008,(8).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错误资源”;课堂教学;有效性

“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的无意识的教学偏差,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错误与偏差,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在集体之间进行“错误认识、错误思考、错误探析、错误纠正”等过程而生成的一种课程教学资源。事实上,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尝试错误并便别错误,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就是一次错误的尝试、一种学习方法的创新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错误的知识进行正视,并通过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错误资源”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具有关调查显示当学生对某一件事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他们的情感领域会迸发出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到与事物的相关探讨中,渴望从探讨中搜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对策的心理倾向。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资源是最贴近于学生的,也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比起教师的讲授,这种来自于学生自主的知识思维探究的结果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成效的好坏与否都是以学生的感受的角度出发的。良好的教学情感以及良好的学习情感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情感是课堂教学以及课堂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倘若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对于教学成果具有事半功倍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宽容、理解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遭遇需要怀有最大的宽容心以及责任心的与帮助学生理解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并且一点点的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以最饱满、最积极地情绪去面对学习。3.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粗物种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有时候错误“教学资源”往往比争取的教学资源更具教学价值。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呢个中我们常常会被两类问题困扰,一种是学生认为正确的,而实际上却是错误的问题,另一种是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而在集中解答似乎都是正确的问题,累世与这样的问题事实上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提出这种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去激发学生逻辑性思维,是学生烦人思维通过这种问题探讨而发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以及有效性。

二、利用教学“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呢过可能犯的错误进行一个提前的预估并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通过逻辑性的思考以及问题探究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2.精心地预设错误,引发学生质疑教学错误资源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错误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错误。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以及易错知识解答方法,有意识的去设置一些错误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去进行错误的解答,并提供学生质疑、探讨以及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问题解答思维,并通过问题解析发现错误所在,提高面对问题时的解答能力。3.及时地扑捉到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知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需要充分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给予相应的学生发言权以及时,通过这种学生间的知识点探讨教师可以及时的去扑捉学生的一些难以扑捉的、以及隐藏较深的错误性的思维,并对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点理解方式进行及时的纠正与辅导,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反思以及自我纠正错误,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错误资源”相较于“正确资源”具有它自身的独特价值,它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同时,可以通过这种“错误”引导,以及反响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话语权、提问权以及问题解答权,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更进一步践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舸,王璐.利用教学“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2013,(11):12-15.

[2]王勤洁.让“错误”变废为宝,成为一种美———语文课堂中开发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2013,(10):108-109.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范文第5篇

一、网络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导入精彩,引人入胜

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复习回顾,教师把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唤起学生的记忆;或是提出几个比较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达到回顾已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充满期待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种导入方式虽然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温习,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但是有时因上节课知识重点较多,再加上学生识记情况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时所需的时间相应较多,这样就会影响到新课的教学。另外,这种方式也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更易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第二种导入方式,一般是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然后就是让学生读书,找出重点知识,随后同学间相互交流。刚开始时学生还有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对它失去了兴趣。

利用网络资源却可以改变这一切。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小学语文学习的专门网站,如学海知心小站、人教版的官网、无忧无虑语文网、小学语文网、凤凰语文网、中华语文网、语文学科网、5156语文网等,这些网站有视频教学、学习辅导、考题、在线答疑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实物或图片素材、文字素材、歌曲影视素材、动漫素材、课件资源、教学案例、试题资源等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再现情境,激起热情

网络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如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课时,一上课,笔者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欣赏中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学生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得美丽动人,对凯巴伯森林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到非常震惊,从而激发了他们对下文的学习欲望。

(三)拓展思维,激活课堂

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想象力丰富、接受能力强,但是也容易分心;而网络资源能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利用网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目前,对这种教学形式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内容选择

教材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笔者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拟定了选取教材内容的三个原则:第一,要将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述清楚和详尽的知识点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其表达清楚;第二,要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努力创造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能够得出新的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因此,笔者以为,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网络资源。对一节课而言,也不是从头至尾都需要网络资源帮助教学。网络资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必须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而定。否则,易造成为网络资源教学而教学,形成教师、学生围着网络资源转的被动局面。

(二)注重教学设计

和教材中的素材相比,网络资源中的素材更加精彩丰富、引人入胜,有时教师会不自觉地想将某个知识点加以拓展延伸,把搜索的相关资源尽可能多地呈现给学生,甚至于追求形式或迎合学生,将与学习无关的网络信息在课堂上过度地渲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做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不要让网络资源喧宾夺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利用网络资源,它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一有力的武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