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结果:实验组病人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并发症的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系统性的生活指导可以减少创伤性截瘫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创伤性截瘫;抑郁;生活指导

【Abstract】Objectives:To approach living intervention normalization living guidance to treat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andcorrelation with normalization living guidance anddepression improve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Methods:To select 60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traumatic paraplegia of Qingzhou People's Hospital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patients), comparison group( 30 pati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to be used after two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changes, while observing the patient body temperature, toilet training,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of the skin to prevent bedsores, urina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s well as limb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other physical changes.Results: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dicato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seen as a barometer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Systematic living guidance can decrease complication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improve depression, increase quality of life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Key Words】traumatic paraplegia;depression; living guidance

1研究对象

选择青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创伤性截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系统性的生活指导)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如下:

1.1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中西医结合骨伤诊治》中“ 外伤性截瘫”的诊断标准。纳入患者的瘫痪指数在1―5,年龄在18-65岁。

1.2排除标准:

a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b年龄65岁;

c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疗效的观察;

d未按规定用药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e妊娠或乳哺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f颈椎结核、肿瘤等;

g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或治疗不足2周及资料不全不能评价疗效;

h正在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抗精神病药物或麦角胺者,酗酒或滥用其它药物者;

i有高度自杀危险者。

2研究方法

实验组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系统性的生活指导意见及建议,病人定期复查或者定时随访并处理相依护理难点;对照组患者系未制定实施系统性生活指导之前的患者,给予定期复查或者定期随访病人,复查或者随访期间处理相应护理难题,半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内容包括研究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情况变化,观察心理健康、体温、大小便功能训练及恢复情况、皮肤褥疮预防、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患肢功能锻炼的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实验组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系统性的生活指导意见及建议,病人定期复查或者定时随访并处理相依护理难点;对照组患者系未制定实施系统性生活指导之前的患者,给予定期复查或者定期随访病人,复查或者随访期间处理相应护理难题,半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1 .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变化;2.呼吸道感染;3.泌尿道感染;4.褥疮;5.消化道紊乱。

3研究步骤

3.1选择研究对象,获取测评工具。

3.2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的生活指导和护理,并测评比较干预后的身心指标有无变化。

3.3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

4研究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见表3-1、3-2。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抑郁分值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干预前后:实验组经t检验P

经X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中枢性高热、泌尿道感染、褥疮、消化道紊乱前后比较p均

5讨论

我们通过心理分期与护理特点:焦虑期、震惊与否认期、悲观期。

呼吸道护理、泌尿系护理、褥疮的护理及预防、便秘及二便失禁的处理、康复指导、营养指导进行护理。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在抑郁的干预方面,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中枢性高热、泌尿道感染、褥疮、消化道紊乱的疗效有优势。

但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存在样本偏少,大部分病例的症状统计需要前往患者家中随访,且由照料的家属提供部分数据,不排除数据的不完整性等。但是通过组织实施该课题,是对于本科学习阶段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与规范,是毕业前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这是我的一些体会。

参考文献

[1]杨世秀.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6).

[2]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3-134.

[3]张瑞红,高位截瘫病人康复期呼吸道护理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9(11).

[4]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7.

[5]刘向峰,创伤性截瘫10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

[6]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8-530.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倘若病人出现的是鹿骨部位损伤并伴有休克情况,必须要做好病人的呼吸道清理,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顺畅。

    1.1根据情况进行伤口处理

    在处理伤口的时候,必须要先检查病人的实际情况再开展对应的措施。倘若严重创伤的伤口是在外部,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感染情况;倘若病人受伤面积过大,才进行消毒以后,要实施加压止血;倘若病人出现四肢开放性骨折、皮肤撕裂、动脉损伤等情况,必须要先摁住附近的主要血管,同时为了预防神经的损伤,实施包扎以后,每半小时左后必须放松一下。

    1.2保持有效循环血量

    病人在受到创伤的时候通常都伴有出血性休克的症状,必须马上实施液体复苏。在实施液体复苏的时候要构建有效的静脉通路。倘若病人有效循环血量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在实施止血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实施输液补充。而病人血压一直无法达到标准,就必须采取紧急静脉输血,以此来减缓病人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在为病人补充容量与血液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凝血因子的补充。

    1.3随时进行病情监测

    对病人实施护理的时候,护士要认真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尿量、神志以及瞳孔等,只要发现病人生命体征出现减少的情况就必须马上处理。进行治疗的时候必须要保持病人的姿势平稳,并且重点检查病人的可疑位置,根据情况采取辅助检查。针对多发创伤要仔细观察,以防出现漏诊的情况,在检查的时候倘若发生不明原因的休克或低血压要考虑病人是否为腹内器官损伤,在实施抗休克治疗的时候要配合胸部腔穿刺与辅助检查。

    1.4心理护理

    因为创伤属于意外,病人的情绪容易恐惧和焦虑,不仅要对病人实施对应的治疗措施,还必须与病人进行交流。护士要尽力稳定病人的情绪,仔细照顾,促进病人重新树立自信心,并且要做好病人家属与社会的支持工作。这样才可以促进病人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成效。

    2结果

    90例严重创伤病人,经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之后,抢救脱险的病人为87例,死亡的病人为3例,抢救成功率为96.8%。有效抢救时间为20~50分钟,比之间的平均值提升了15分钟左右。通过上面的数据能够充分证明在严重床上病人的急救进程中,采取连续性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着的提升抢救成功率。

    3讨论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院前急救存在安全隐患的68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诊不及时有14例,占20.59%;急救反应较慢有16例,占23.5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有17例,占25.00%;急救的设备不齐全有9例,占13.24%;急救的技术不熟练有7例,占10.29%;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有5例,占7.35%。结论:规范院前急救各环节的流程,并针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救治质量,极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52

院前急救是病人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薄弱环节,它具有社会性、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多样、体力强度大、以对症治疗为主等特点,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为了探讨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预防对策,本研究选取相应急救病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院前急救存在安全隐患的68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诊不及时有14例,占20.59%;急救反应较慢有16例,占23.5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有17例,占25.00%;急救的设备不齐全有9例,占13.24%,急救的技术不熟练有7例,占10.29%;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有5例,占7.35%。

2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2.1出诊不及时在接听求救电话后到救护车开动的时间段里,接听电话人员未能及时通知齐全出车人员(医师、护

作者单位:510800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黄玉梅:女,本科,主管护师

士、担架工人、司机)出诊;或医师、护士正在抢救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出诊;担架工正在转运病人等不能马上到位等原因延缓了出诊的时间。

2.2急救的反应较慢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加之打急救电话的病人及家属心情迫切紧张,无法详细询问病人的住址,导致救护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到达目的地,延缓了病人的救治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在接听电话时未能及时询问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导致携带的物品不足以应对病人的疾病治疗,导致延误救治。

2.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在急救的过程中,急救环境条件差,情况急,干扰大,如在高速公路、建筑工地、中毒现场等,影响病人的救治质量。

2.4急救的设备不齐全由于某些药物的存放存在不安全因素,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卫生条件差等情况,再加上医院可携带的急救物品、急救器材等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导致对急救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2.5急救的技术不熟练一些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由于

缺乏经验及应急处理能力,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紧张时一些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对病人造成严重影响。

2.6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没有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搬运工具及安排合适的,导致病人的二次损伤加重病情;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师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病人旁边观察其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此外,一些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在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对不合作的病人没有及时使用约束带,导致病人出现摔倒等现象[1]。

3相关对策

3.1及时有效接听求救电话设专人接听求救电话,力求在电话响3声内接听,接听电话要沉着冷静,准确接听,尽量引导病人或家属说出事发地点附近显眼的建筑物,如酒店、学校、商场等标志,以便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问清楚病人现时状况,进行简单分诊,按病情的性质派出相应专科医师出诊,对于情况紧急的在电话中指导家属有效、简单的初步处理方法,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随时联系。

3.2做到及时出诊配备专业的司机及医护人员,在接听求救电话之后,医护人员要在2~5 min内出诊,救护车配有通讯工具,根据电话中所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及时与病人或家属联系,从而保证路线的准确。医师在电话中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做好评估工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仪器和急救物品等,保证到达现场及时使用,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2]。

3.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对急诊人员进行理论及现场技能培训,定期考核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3]。制定院前急救操作流程,巩固急诊护士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操作的综合应用,提高应变能力和困难处理能力[4],提高现场急救水平。

3.4加强沟通注重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疏导,降低其紧张、恐惧带来的不适;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在转运前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谅解,确保急救顺利进行。

3.5安全转运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并安置合适的;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盖好被子,系好安全带,踩好刹车轮,手扶担架车,保持担架车平稳、固定;经过现场急救,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可实施快速、平稳的转送,应尽量减少搬动,实行就地的原则[5]。救护车司机要减少车辆的摇摆及颠簸,避免急刹车及急加油的现象,整个转送过程,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6]。转送危重病人时,途中电话联系急诊科护士,备好床位、急救物品及仪器,通知相关抢救人员到位,等待迎接病人。

3.6强化风险意识医疗行为本身非常特殊,抢救的及时性都非常重要,而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病人的隐私、病情等,如果在护理过程中不多加注意的话,则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情况,应该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对病危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7]。抢救时要严肃、认真,避免谈论与病人病情无关的话题,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书写好出车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

3.7规范救护车的管理包括车况的管理及车上环境、急救药品、仪器等方面的管理。每日车班护士接班时要严格检查所有急救设备、急救药物及材料,及时补充所缺物品,确保院前急救物品齐全[8],做好登记、交接班工作。保持车内环境整洁,救护车结束任务返回急救站后,依据《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分类处理垃圾,如转运的是传染性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终末消毒办法》进行消毒[9]。救护车司机对车辆做好保养,保障急救通畅。

3.8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面对各种变化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秩序地完成各项工作。

4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院前急救安全隐患,规范院前急救各环节的流程,运用快速高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及时救治,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极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重视院前急救,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也是不断发展急救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19-2820.

[2]王建民.急性昏迷患者158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06-107.

[3]刘小红,徐小文,沙银娟,等.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C):268-269.

[4]徐亦男,花海明.院前急救安全性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617-1618.

[5]黄文伶,梁平华,彭爱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73例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65-66.

[6]宋明浩,李志祥,陈碧.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32-133.

[7]刘净,张世清,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0,34(8):617-618.

[8]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20.

[9]李帅.规范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19-120.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院外急救 急救护理 转运 安全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指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这对于维持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减轻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本组病例院外急救病人的安全转运进行了分析,现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人资料

本组共187例,其中女性97例,男性90例,年龄4—80岁。腹部外伤32例,心肌梗死20例,心力衰竭9例,胸部创伤2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骨折病人42例,异位妊娠35例,酒精中毒9例,蝮蛇咬伤3例,溺水2例。

2 分析

2.1转运前的准备

2.1.1工作人员的准备,接听急救电话的护士应问清出诊地点,病人的主要症状、姓名以及联系方式,准确做好记录。出诊医护人员应具有娴熟的抢救,复苏等操作技术。能熟练地运用所有急救设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富有同情心,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善于吃苦耐劳。并能针对病人情况进行现场急救。

2.1.2抢救物资器材的准备 救护车内配备氧气、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药物器械分层放置,按序排放,取用方便,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保证现场急救顺利进行。

2.1.3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2.1.3.1到达现场后评估病情,给予急救处置,使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应遵循“先救治后转运”的观念。

2.1.3.2施行必要的救护措施,立即配合医生针对病情给予救护,包括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吸氧、骨折病人应妥善固定,出血病人先止血等。

2.1.3.3进行护理体检,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等,迅速从头颈、脊椎、胸腹、骨盆、四肢进行检查,观察有无骨折、出血、血肿等异常情况,尽量去除加重病情的因素。

本组急救病例病人经现场处理,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均得到安全转运。

2.2并发症预防

2.2.1静脉留置针滑脱或堵塞25例(13%)。都发生在转运过程中,所以应选择非关节处进行穿刺,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后用敷贴固牢。固定输液瓶,以免搬运时摇晃使针头滑脱。输液瓶距穿刺部位应保持一定调试检查输液管道有无扭曲、受压和阻塞。搬运病人动作应轻稳,避免颠簸,对躁动的病人应妥善约束。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液体滴入是否通畅。

2.2.2心理护理:本组分析的所有患者及家属都存在心理焦虑、恐惧、期盼等,医护人员在接诊后,进行急救的同时安慰患者和家属,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患者成熟和发展。

2.2.3本组有2例支气管扩张病人在转运途中并发大咯血、窒息,主要原因有患者反复咯血,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情绪紧张有关。对窒息的抢救:大咯血及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备好急救器械,一旦病人出现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面部侧向一边,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必要时用吸痰管进行机械吸引,并给予高浓度吸氧。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与配合工作,以解决呼吸道阻塞。

2.2.4本组病人在转运途中有2例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经加压吸氧后症状无改善,查原因,此2例病人为胸部创伤造成的开放性气胸,由于伤口填塞处理不当引起。因此对开放性气胸病人转运前应用比伤口面积大的棉垫、毛巾或衣物在病人呼气之末迅速填塞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胸部创伤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卧位,并持续吸氧。

2.2.5对于休克病人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迅速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15分钟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肢端皮肤颜色。根据血压测定值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以防血压骤升或骤降引起不良后果。途中严防药液外渗,若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并进院内后交班处理。取休克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

2.2.6转运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10名患者中无一例死亡。本着尽早洗胃的原则,接诊途中电话联系伤者家属,咨询伤者中毒药名及剂量,准备洗胃用物,到达后,评估病情,争分夺秒立即洗胃,并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解毒药治疗并吸氧,妥善处理后转运院内继续治疗。

2.2.7颅脑创伤和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转运中首先应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生命体征是否正常,颅内高压征象的病人,应及时输入止血、脱水与降颅内压的药物并防漏出血管外。搬运时应平稳,切忌震动,使头部抬高15°,身体自然倾斜,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本组病人在转运途中无并发症的发生。

2.2.8本组有3例蝮蛇咬伤患者,在转运途中无并发症。首先稳定病人情绪,伤肢制动。在咬伤肢体近侧关节以上,或距伤口5-10cm处,用止血带或就地取材加以缚扎,松紧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以减少蛇毒吸收。用大量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3%过氧化氢、1:5000高锰酸钾反复冲洗伤口,去除毒牙与污物。运转途中保持伤口与心脏部位持平,不宜抬高伤肢。入院后,应用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防治感染。

2.3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

2.3.1 根据病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协助病人采取安全、舒适的。上车时病人头部应向车的前部,担架车应固定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从担架上翻落等意外。

2.3.2继续监护 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通过心电监护、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不间断的有效救护措施,给病人以持续生命支持和监护。有抽搐和痉挛者应取下义齿,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2.3.3记录 转运途中详细认真准确地记录所监测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及治疗措施,为院内诊治提供参考。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做好严密的观察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并做好相关记录.救护车行驶应平稳,切忌紧急刹车和过度颠簸。护理人员应时刻守护在病人身旁,勤查勤问,对意识清醒者做好解释工作,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及镇痛剂,给予心理支持,保证病人的身心安全。本组病例转运病人均无撞伤、跌伤、附床等意外发生。

2.3.4转运途中应病人病情通知有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以利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3 总结

院外急救病人转运的目的是使伤员能迅速安全转到医疗机构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转运前必须做好伤员的全面检查,医护密切配合,针对病情严密监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并详细准确地记录。急救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业务能力,以确保院外急救病人的转运安全。

4 结束语

在此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感谢刘毅勇老师对我的指导。

参 考 文 献

[1]庄一渝,虞雪琴,等.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0.

[2]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

[3]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

急救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 医院保障不到位 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 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 (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 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 。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 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 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x

【摘要】 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与隐患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在全体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 医院保障不到位 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 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 (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 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 。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 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 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 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

2.3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在医院和有关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有关培训教育到位的情况下,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不应当自暴自弃,而要从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自觉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保持对患者、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4]。要自觉持续学习,不断增强为急救工作献身的精神,不断提高和加强急诊护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时刻保持认真负责、不嫌脏、不怕累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于不幸遭受痛苦的一切病人给予积极的抢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保证做到主动接诊、及时处理、及时救治、灵活采取措施、及时运送;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消极等待医嘱,不推委病人;对危重患者,只要有1%的抢救希望就应做100%的努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与医生、司机、患者及家属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整体互助的群体救助格局。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多变性等特点,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当本着对生命热爱和对事业热爱的美好情感,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锻炼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情况,都能以稳定的情绪、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耐受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恰当处理紧急问题的判断力对待急诊患者,做到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放松病人心情;妥善安慰家属,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医疗费用持续高涨,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现象和隐患越来越多。急诊护理人员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要通过学习进修,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掌握运用法律武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

2.4加强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是急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素养的自我进修学习。要从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度,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诊护理相关的一切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与护理技能。(1)对病人进行评估和体检。检查病人意识状态,观察其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检查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其频率、节律、深浅度是否正常及气道是否通畅。扪挠动脉或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听诊心脏,注意脉率和脉律。及时测量BP判断病人BP是否正常。测量体温,观察末稍循环情况。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在进行评估时,对于极度痛苦或病情危重的病人,询问应简单明了。应根据病情、症状、体征进行具有各种不同侧重点的体检。(2)实施初步救护措施。护士应遵医嘱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初步救护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及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也可穿插在评估和体检过程中进行。(3) 迅速安全转运现场。在转运途中,要时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特别要注意有无威胁生命的潜在因素存在,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时记录或补记护理记录。要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途中输注特殊药物,一定要严防甘露醇、升压药等药液外渗,避免给病人带来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后果。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应消极等待医嘱,而应主动采取灵活措施,承担一定的抢救任务。(4)确保病人知情权。接诊病人后,在执行医嘱、迅速了解病况、实施体检、救治和转运的过程中,要随时把对病人的初步诊断、可能出现的病情、转归危险等实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保证他们了解真实情况,对可能的危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防止出现医护纠纷。

2.5在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通过提高“120”的知名度,提高全民急救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培训手段,普及急救知识,特别是CPR知识。不间断派出医生、护士与社区护士一起,与居委会、派出所、公安、幼儿园、酒店服务行业等特殊部门取得联系,给他们传授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如对突然意识丧失的病人,目击者首先怎样判断心跳骤停,然后大声呼叫旁人协助 CPR,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对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宣教的内容有:小儿食物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小儿高热抽搐等简单急救方法,并通过印发急救知识小册子、电视台等宣传120的呼叫方法,做到老幼皆知。如普及心肺复苏术,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自救、互救,为抢救伤病员的生命争取时间,为医院的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黄秋莲,李东华,范玉英,等.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103-104.

[2] 任伟.院前急救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