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第1篇

有关基金申请的一些须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获知。譬如2009年度《项目指南》前面专门列有“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清楚地说明了有关问题。所以,仔细阅读和理解《项目指南》、《基金条例》、《基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须知的基本问题主要指申请书中涉及到的非学术性填写内容。首先,申请者需要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它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它的评审原则是:“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因为这些原则决定了项目的总体资助走向,不管是从学者个人的兴趣出发,还是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终极目标都是要探索、寻找、发现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的必然性。

其次,申请者还需要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譬如关于申请条件和资格、经费预算中的管理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以及劳务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限项的一些规定,等等。此外,还需要认真阅读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与自己的申请有关的部分。这些基本的功课做完之后,动笔才会比较流畅,没有障碍。如果能做到意在笔先,申请质量应该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于基本信息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只要如实填写即可。对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组成员也不必过多,一般情况下4~6人足矣(包括研究生或博士后在内)。如果邀请海外学者参加课题,则需要提供参加者的确认函副本(传真件亦可)。

关于申请代码。2009年将使用新版申请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代码是按照学科领域涵盖原则构成的,不同级别的代码,覆盖的领域大小不同,有一些代码之间会有所交叠。不要简单按字面意思理解,找到对应的代码就一填了之,而是在理解代码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对照自己项目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再选择合适的申请代码。

关于项目的研究期限。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的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从申请年的下一年1月1日开始算起,到3年后的12月31日结束,譬如,对2009年度的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其研究年限应该是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关于经费预算。对于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地区基金而言,项目管理费用的使用额度是5%,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的使用额度是15%,劳务费的使用额度是15%,而且其使用范围仅限于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津贴。在备注栏中要给出各项预算的简单计算依据与说明,对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费用预算,需要给出较为详要的必要性说明。

关于申请者正在承担的其他项目和基金项目。申请者如果有在研的科研项目与申请的基金项目相关,应该对两者的关系给予说明。对在研基金项目进展情况如能给予恰到好处的描述,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新申请者不必考虑这一点)。

关于承诺和签字。英语中有一句谚语非常好:“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这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之一,而这里主要就是体现申请者的诚信意识。要实事求是地填好申请书的每一部分,对每一部分涉及的基本信息、使用数据和文献的真实性负责。

关于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应该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原件(纸质文本),而且单位名称必须与公章一致。

申请书的电子文本必须与纸质文本严格一致,并具有前后一致的版本号(无页码部分除外,如承诺页)。关于工作基础。工作基础有狭义的理解,也有广义的理解。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地下是有地基的。狭义上,有一些前期工作基础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前期基础往往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水中泡过足够的小时数,才能体会和驾驭水的浮力;驾驶过一定的里程数,才能开始体味驾驶的乐趣。如果没有直接的基础,也只好给出间接的基础,即概要描述自己过去曾经做过什么工作、取得过什么结果,但这些叙述只能提供一种间接证明,起到让别人了解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素质的作用。

关于工作条件。应该围绕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思路,给出必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条件,不需要罗列很多面面俱到的高精尖“武器”。如果工作中涉及到的个别工具和手段不具备,则需要说明通过什么途径加以解决。

关于申请者简历。这里的申请者既包括项目负责人,也包括项目主要参加者。所以简历的填写不要漏掉后者的信息。既然是简历,当然也包括等能够说明问题和体现个人工作价值的内容,但没有必要罗列相对次要的信息。

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前面主要罗列了一些申请书撰写须知的非学术性注意事项和说明,其实更需要申请者加强关注的是,在撰写申请书中的学术性内容时,应该怎样更好地把自己的思索和考虑变成清晰的文字表述,让自己的同行能够清楚、无歧义地理解申请项目的真正内涵。

自然科学基金新申请者,当开始考虑进入学术内容的撰写时,最先进入脑海的应该是什么呢?答案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选题和立题,即需要先考虑在申请的项目里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选题不是选领域和研究方向,而是选择一个具体、明确的科学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相当多的申请书都是给出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没有聚焦到一个“到位”的点上。此外还需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吗?其重要性如何?然后应该考虑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新视角来理解它,随后还要回答这样的思路或者理解是否对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物理学的进化》,1938年)。这需要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角度,之后才能有所发现和超越。问题锁定之后,需要的则是打开这个问题的钥匙。长时间的必然思考和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偶然所得,都可能帮助自己到达向往的彼岸。申请书是你的敲门砖

事实上,申请书设计的格式(撰写提纲)就是提供了这样的形式,让申请者能够围绕自己提出的科学问题和新思路,给出清晰、明确、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科学问题和思路体现申请者的思维、想象力和洞察力,论证则体现申请者的逻辑推断、展开和分析能力。在申请书中,这些内容是通过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的具体叙述来体现的。要想使申请的项目有竞争力,申请者需要下大气力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自己确实有想法和好的思路;第二,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两者缺一不可。项目特色或创新之处(即创新点)实际上是点睛之笔,是想象力、洞察力和逻辑思考的必然结果。

项目的论证开始于题目。题目不是简单地给项目取个好听或者好看的名字,而是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凝炼而抽象出一个到位的科学问题,使同行能够确切体会到申请项目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镁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就不是一个好题目。再比如,“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中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不是一个好题目。改善的办法是,首先申请者得清楚自己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样的具体问题。第一个题目太泛,所以显得空洞、不具体,科学问题不明确。应该围绕实际要研

究的内容,给出关于组织结构的特定演化路径对性能产生作用的微观机理。第二个题目的范围就更大了,无法判断所申请的项目具体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再譬如,“金属配位化合物抗癌药物和肿瘤显像药物研究”也不能算理想的题目,如果是“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研究”就好一些,更可取的是“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性”。

摘要部分应该看作是展现申请项目特色的地方。因为有400字的字数限制,要千锤百炼、言简意赅,充分利用好这里的空间,不要浪费文字资源,把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表达出来,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表达出来。比较好的摘要应该能使同行更好地了解申请项目的进一步信息,提供比题目更丰富和细致的内容,可以结合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概括性叙述。

立项依据的撰写应该注意,不要把它写成对于领域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的论证,或者是国内外同行工作历史和现状的简单罗列。而是应该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思路为主线展开论述。

立项依据是整个项目的立论基础,需要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什么理由和道理做这个和这样做,紧紧围绕凝练的科学问题和提出的针对性、自己的学术思路,结合本领域他人的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证,由此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简单说来,就是千方百计地把拟开展的研究和要探索的科学问题、思路等方面的道理说深讲透。这需要严谨的逻辑发展过程和缜密的连贯而流畅的叙述。还要注意叙述中的衔接和转承。这个过程很像和面,一定要把面揉透,才有可能蒸出好吃的上等馒头。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避免“三段体”式的论证,即第一部分描述领域的国际热点,接下来自然归纳出这方面的研究有意义,最后,自己也准备开展相关研究。另一种三段体的表现形式为先从各个方面叙述研究的大背景和意义,然后给出或者罗列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用几句话说明自己拟开展的研究内容。这种形式的立项依据撰写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对具体一个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提出新的想法及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论证,使申请项目的价值打了很大折扣,因为同行尽管看到申请者了解了很多信息,但申请者本人的思路并不明确和清晰。其实,领域前沿也罢、领域热点也罢,都不代表一个具体项目的研究价值。项目的研究价值应该是申请者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另辟蹊径的理解思路。

论证过程还须注意避免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以及论证叙述展开层次和脉络。注意直接相关文献的充分占有和展现。别人的工作要钻研和理解透彻,不要留下死角。通过文献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和讨论,真正理解他人工作的实质究竟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犯不求甚解的毛病,也才能真正做到视野开阔,找到特别的角度,才能真正做到独到和新颖。另外,应客观评述别人的工作,自己的观点也不要绝对化。

论证要围绕主线展开。如果选择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问题展开研究,就需要给出自己对塑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研究它,并给予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说理。再譬如,如果研究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叙述过程就不能离开这条线,在逻辑上密切相关,要始终围绕结构特征这个科学问题,通过翔实有力的分析,讲清楚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与以往别人的工作有何不同、新颖之处在哪里,唯此,才能使论证令人信服和有说服力。

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项目的研究内容。应着重考虑由科学问题延伸出来的最相关要素和本质关联作用、规律,需要重点突出,有足够的深度空间可以挖掘。引申出来的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之间可能是涵盖式的,即科学问题覆盖的范围内需要揭示的客观规律,两者的关系也可能是纲举目张式的??不管是哪种形式,需要申请者注意的是,不要罗列太多的研究内容,3~5个方面的内容应该足够了,关键是内容涉及的深度;也不要泛泛地讲述尽人皆知的一般规律性研究,一定要突出特色角度和考虑,才能引人入胜。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简洁,突出项目的科学性和学术性。科学基金的目标不是追求具体做一件什

么事情,而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以特定的思路去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该从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出发,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拟探索的最终目标。避免目标和内容相混淆和相似。归纳、凝练好的目标应该是项目的科学指向,或者是阶段性驿站。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项目的关键、难点之所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项目就可以顺利开展下去,而不至于卡壳。所以,需要在随后的研究方案部分给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案和对方案思路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应避免一般化,要有自己的特色,采取的方案能够确保内容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同样的实验手段,在解决不同的问题,研究不同的内容,甚至不同工作深度都会对方案的思路提出不同的要求,申请者应该对方案中涉及的具体方法、技术路线等给出有针对性的考虑和构思,并给出可行性分析。这里的可行性分析,重点应放在方案的思路上进行,而不是人员和设备条件。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也就是创新点。指有别于他人的学术思想或思路。可能是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最好是一种思路上的新理解,以独特的角度看旧的问题,或者提出新问题,避免罗列似是而非的东西。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想象力能否比别人走得更远。

年度研究计划。应该尽量具体一些,主要体现项目的研究进度和工作安排,应该结合研究方案,再加上时间安排,就能产生很好的年度研究计划。“一年一句话”式的表述不应该称作研究计划,只能算作计划纲要。

预期研究结果。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和学术有关的产出上,与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科学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应该与之有所呼应。重心最好放在研究工作的质量上,不是简单地发表多少论文。完成的工作发表之后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氮气-空穴(N-V)中心;约瑟夫森结(CBJJ);超导传输共振子(TLR);单向量子计算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13-02

一个量子计算机通常比经典计算机具有超过指数数量级的运算速率,例如量子计算机能够有效地进行大整数因子分解和数据搜索。一个以测量为基础的量子计算即为单向量子计算 [1-4]。单向量子计算需要量子比特初始处于高度纠缠的团簇态,并且要对相应的量子比特实施单量子比特测量。之所以被称为单向量子计算机是由于团簇态中的纠缠经过单量子比特测量被破坏了,因而此团簇态在单向量子计算中仅仅能够被使用一次,所以团簇态的制备在实现单向量子计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一个新的复合固态量子系统证明了单向量子计算的基本操作。此系统包含N 个氮气-空穴(N-V)中心与N 个超导传输共振子(TLR),相耦合,它们共同连接于一个约瑟夫森结(CBJJ)超导量子比特。通过交换虚光子,在N-V中心和CBJJ之间产生了有效的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1.物理模型及相互作用哈密顿

图1: N个NV-TLR对与一个CBJJ耦合的复合量子系统示意图,其中Cc为耦合电容,CJ为结电容,Ib为偏置电流,Ic为临界电流。每个TLR中的黑点代表一个N-V中心,N 个N-V中心显示了一维的线性结构。

2.单向量子计算的实现

2.1 制备N 量子比特线性团簇态

假设CBJJ和N个N-V中心初始时刻和N个TLR处于解耦合状态,并且它们初始处于一个直积态:

结论

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N 个N-V 中心和一个通用型CBJJ间接耦合的方法来实现单向量子计算的方案,该方案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方案。为了实现单向量子计算,我们首先制备了N -V量子比特线性团簇态;接着,利用已经制备好的4量子比特线性证明了我们的系统能够实施量子计算的基本操作:单量子比特旋转门;最后,通过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在该的系统中,CBJJ 和N-V中心的快捷操作以及较长相干时间为制备团簇态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H.-J.Briegel,R.Raussendorf,Phys.Rev.Lett.86(2001) 910.

[2] R. Raussendorf,H.J.Briegel,Phys.Rev.Lett.86(2001) 5188.

[3] R. Raussendorf,D.E.Browne,H.J.Briegel,J.Mod. Opt. 49 (2002) 1299.

[4] R. Raussendorf,D.E.Browne,H.J.Briegel,Phys.Rev. A 68 (2003) 022312.

[5] X.L. Zhang,K.L.Gao,M.Feng,Phys. Rev. A 74 (2006) 024303.

[6] T. Tanamoto, Y.X. Liu,S.Fujita,X.Hu,F.Nori,Phys. Rev. Lett. 97 (2006) 230501.

[7] J. Twamley, S.D. Barrett,Phys.Rev.B 81 (2010)241202(R).

[8] W.L. Yang, Z.Q. Yin, Q. Chen, C.Y. Chen, M. Feng, Phys. Rev. A 85 (2012) 022324.

[9] P. Neumman et al., Science 320 (2008) 1326.

[10] J. Harrison, M.J. Sellars, N.B. Manson, Diamond Relat. Mater. 15 (2006) 586.

[11] G. Balasubramanian et al., Nat. Mater. 8 (2009) 383.

作者简介

赵宇靖(1984―),女,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

方细明(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老年性痴呆;地黄饮子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704-03Effect of Dihuang Yinzi Decoction on Expression of SOD mRNA in PC12 Cells Induced by β-amyloid

Zhou Yanyan,Yao Xinmin,He Xiuli,et al // Heilong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ihuang Yinzi decoction (DYD)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mRNA in PC12 cells induced by β-amyloid.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OD mRNA was assay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SOD mRNA in PC12 induced by β-amyloid 25-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β-amyloidAlzheimer’s diseaseDihuang Yinzi decoctionsuperoxide dismutase

1)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7271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D2010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障碍和智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up】[1]【/sup】。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进一步延长,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A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基于AD发病的复杂背景,作用于单一靶位的药物效果不够理想。复方中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作用于多靶位而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立足于中医药理论寻求防治AD的有效方药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脑脊液药理学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地黄饮子防治AD的作用机制,为研制开发有效治疗AD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PC12 细胞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大耳白家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地黄饮子,由熟地、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等组成;盐酸多奈哌齐片(商品名安理申),法国PFIZER PGM公司;ExScript TMRT reagent kit(Perfect Real Time)053S,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PCR System扩增仪2700型,Applied Biosystems;Real Time PCR System,7300型,美国ABI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 PC12 细胞培养于含10% 胎牛血清DMEM的培养液中,并加入100 U/mL链霉素,100 U/mL青霉素。在37 ℃,5%CO【sub】2【/sub】/95%空气,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 d换液1次,3 d、4 d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sup】[2,3]【/sup】。

1.2.2 中药脑脊液的提取方法 2 kg体重大耳白家兔30只,适应性喂养3 d,予地黄饮子水煎剂、安理申水溶液灌胃,灌服药量均按成人量10倍给药,其余家兔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后1 h,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于无菌条件下在枕骨大孔处垂直进针,抽取200 μL脑脊液,并补充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上步骤连续3 d,把3 d获得的同一家兔的脑脊液混合,-70 ℃冻存备用。

1.2.3 实验分组及AD细胞模型的建立 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理申组、地黄饮子低剂量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将细胞以2×10【sup】4【/sup】/mL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吸去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培养液10%、正常脑脊液10%、安理申脑脊液10%及中药脑脊液低剂量5%、中剂量10%、高剂量20%。加培养液补至等量,37 ℃孵育2 h。然后除空白组之外的各组加入经老化处理的Aβ25-35(终浓度为10 μmol/L),建立AD细胞模型,空白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4 h后进行指标检测。

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12细胞SODmRNA表达

1.2.4.1 RNA的提取及检测 采用Trizol试剂盒提取PC12细胞总RNA,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纯度、含量及完整性。

1.2.4.2 逆转录反应 逆转录反应在2700型PCR System扩增仪上按SYBR ExScript【sup】TM【/sup】RT-PCR kit反转录试剂说明书进行cDNA合成。反应参数为42 ℃ 15 min,反转录酶的失活反应95 ℃ 2 min。

1.2.4.3 PCR反应 PCR反应应用SYBR Premin ExTap(Perfect Real Time)Kit试剂在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PCR反应。引物由大连宝生物公司设计和合成;反应条件:第一步是预变性,95 ℃预变性10 s,共1个循环;第二步是PCR反应,95 ℃变性5 s,60 ℃退火31 s,共40个循环。引物序列以及引物特异性介导扩增的PCR产物大小详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以及引物特异性介导扩增的PCR产物大小

1.2.4.4 结果分析 每个样本作2个复孔,实验重复5次。反应结束后,使用Sequence Detection software version 1.2.3软件(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分析PCR过程各检测样本的CT(Threshold cycle)值。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本研究通过2【sup】-CT【/sup】计算SOD相对mRNA表达水平,CT【sub】【/sub】interventionCT【sub】【/sub】intervention SOD-CT【sub】【/sub】intervention GAPDH,CT【sub】blank【/sub】CT【sub】【/sub】blank SOD-CT【sub】【/sub】blank GAPDH,CTCT【sub】【/sub】intervention-CT【sub】blank【/sub】,SOD mRNA表达差别倍数以2【sup】-CT【/sup】表示。由熔解曲线判断PCR反应的特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均在SPSS11.0软件中进行,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

2 结 果

2.1 产物鉴定 SOD、GAPDH的熔解曲线中均有单一的主峰,熔解温度分别为82.0 ℃和86.7 ℃,相同扩增条件下重复多次,得到的 SOD、GAPDH熔解温度均分别在82.0 ℃、86.7 ℃左右,上下不超过 1 ℃,说明所扩增的为特异性产物(见图1、图2)。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电泳,紫外线下扫描分析,符合设计的片断长度(见图3)。

图1 PC12细胞 SOD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

图2 PC12细胞 GAPDH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

图3 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2.2.2 【sup】-CT【/sup】法可行性分析 要使2【sup】-CT【/sup】法计算方法有效,目的基因与管家基因的扩增效率必须相等。对不同稀释度模板分别进行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扩增,得出一条以模板稀释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CT为纵坐标的直线,如果该线的斜率接近于0,说明在反应体系中,目的基因与管家基因的扩增效率接近,也就是说,可以使用2【sup】-CT【/sup】法作为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本研究中,浓度梯度线的斜率为0.0532(Y0.053 2logX+1.981),并且目的基因与管家基因扩增曲线平行,说明可使用2【sup】-CT【/sup】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

2.3 地黄饮子对PC12细胞SODmRNA表达的影响(见表4、图4) 与空白组(差别倍数为2【sup】0【/sup】1)比较,模型组相对定量基因表达升高(P

表4 各组细胞SODmRNA表达比较(x±s)

图4 PC12细胞 SOD荧光定量 PCR 扩增曲线

3 讨 论

AD的病位在脑,其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sup】[4]【/sup】。人至老年,肾虚精不生髓,髓海空虚则脑神失用,神衰智力失聪终致痴呆。所以说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肾虚精亏、髓海不足是AD发生的最基本的病机;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一方面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可导致痰浊的产生,此所谓因虚而致实;另一方面,痰浊为患又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致本虚更甚,即因实而致虚。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故诸多医家认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肾精亏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AD发生的内在机制,兼挟痰瘀是加速衰老导致老年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本方符合AD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报道该方治疗中风、脑萎缩、血管性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等脑病有较好的疗效,对神经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地黄饮子对多种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胆碱能系统、氧化反应、细胞凋亡、神经元的炎症损伤、脑组织能量代谢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体现了该方防治AD的良好前景。

由于中药复方原有成分在体内或转化成活性成分,或代谢后失活,或没有被机体吸收,或通过诱导机体内源性成分间接起作用,这使得中药复方的研究趋于困难。但由于化学成分或生物活性成分通过血脑屏障的数量有限,脑脊液药理学的方法则可以简化这种研究过程。脑脊液药理学排除了体外实验的各种干扰因素,既可反映出中药复方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又可反映出药物诱导机体产生的内源性成分的作用,较接近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的真实过程,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sup】[5]【/sup】。脑脊液药理学还解决了中药大分子能否通过血脑屏障的问题,为探讨中药复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提供了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沉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上起关键作用【sup】[6]【/sup】,纤维状沉积的Aβ是SP的主要成分,是A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也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sup】[7]【/sup】。氧化应激是实现Aβ神经毒性的途径之一,而氧自由基能促进Aβ的聚积,使其在脑内过度活跃,导致神经元退行性变而发生AD。SOD是机体内天然的氧自由基清除剂,是一种含金属抗氧化酶,是清除自由基酶系统中的较重要的酶类,SOD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标志酶。

本研究结果表明,地黄饮子能提高Aβ诱导的PC12细胞SODmRNA的表达,提高抗氧化能力,较好地拮抗自由基损伤,从而起到防治AD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民,王晶,陈欢雪.Aβ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65-467.

[2] 周妍妍,谢宁,姚辛敏,等.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学报,2010,38(2):19-21.

[3] 周妍妍,谢宁,姚辛敏,等.地黄饮子对AD细胞模型抗氧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2):249-250.

[4] 梁健芬,覃翠,杨波.肾益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39-41.

[5] 张均田.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9.

[6] 吕良,钟振国.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诱导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517-519.

[7] Zhu ZX,Dong HL,Xiong LZ,et al.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induces ischemic tolerance in MCAO rats [J].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5):474-478.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运动干预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血尿酸(UA)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而且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其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嘌呤代谢障碍及血尿酸增高所引起,所以在治疗高血尿酸症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的降低及控制血尿酸持续升高或者使其嘌呤代谢紊乱恢复正常,就是治疗高血尿酸症的中心环节。

关于治疗高血尿酸症的方法目前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及碱化尿液等治疗方法,而最与人体代谢有关的治疗方式运动在治疗过程当中仅仅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并没有针对高血尿酸症这一疾病的长期运动治疗模式;众所周知,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循环,使人体自身能够将体内的废物通过汗液、尿液、粪便等排出体外。而高血尿酸症主要是由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所以通过有氧运动来监测关节内的血尿酸和嘌呤代谢以及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变化是有研究价值的。

一、高尿酸血症的成因

(一)尿酸的产生途径

尿酸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个,内源性和外源性。

外源性:来源于食物,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由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在体内几乎都转变成尿酸,因此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反之低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降低,但痛风患者采用低嘌呤饮食或无嘌呤饮食,虽然可降低血尿酸但不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因此高嘌呤饮食不是原发病因,而是痛风诱发和加重的原因。

内源性:占体内尿酸来源的80%,是体内尿酸生成增多的首要因素。包括嘌呤生物合成增多和分解加速,可分为原发性尿酸生成增多和继发性尿酸生成增多。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都是因为尿酸生成和排泄量失衡导致尿酸值升高。根据生成情况可分为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和混合型。

(二)尿酸的排泄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的状态。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公升,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导致痛风发病。

(三)高尿酸血症产生的可能原因

从目前已知文献可知,高尿酸血症是痛风产生的最大诱因,根据门晓丽在中国水电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明:痛风的发作与尿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原因1:尿酸排泄减少:肾近端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和/或分泌减少是尿酸排泄减少的主要原因,肾小球的滤过减少也是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肾小管和肾小球上存在参与尿酸排泄的重要转运体,影响尿酸排泄,其异常与基因变异有关。

原因2:嘌呤摄入过多: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

原因3: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目前已经发现的有: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原因4: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化疗或放疗时会产生尿酸高。过度运动、癫痫状态、糖原贮积病,都可加速肌肉ATP的降解。

二、运动干预

(一)运动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不当运动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健身运动机体产热而大量排汗而排尿相应减少,从而引起尿酸随尿液通过肾脏滤出明显减少,大量的尿酸则积聚在血浆中引起血尿酸升高。在有氧燃脂的减肥运动中尤为突出。常表现在长期有氧燃脂运动出现的关节疼痛,因最好发于足部而常被误认为是关节软组织慢性劳损等关节损伤。但是经过多种治疗以及改变有氧燃脂运动方式如从跑台慢跑改成单车项目等等均不见有好转或改善。

刘刚等在1.6二磷酸果糖对疲劳性游泳大鼠自由基和血尿酸、血肌酐代谢的影响中,通过对大鼠进行疲劳性游泳运动,在大鼠经过疲劳性游泳后大鼠的血尿酸水平较运动前明显增高且运动后休息两小时,大鼠的血尿酸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很显然运动的确有使血尿酸平衡变坏的因素存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要掌握运动的强度、方法和注意事项运动对于血尿酸偏高甚至是高尿酸血症的痛风还是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力量训练的糖酵解无氧供能模式造成乳酸堆积。乳酸抑制了尿酸从肾脏的排泄而引起运动后血尿酸增高。在超常期的力量训练周期。每天进行的基本上都是大强度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乳酸堆积明显同时代谢缓慢。这样一直抑制着尿酸的正常排泄,机体也会从一次性训练的一过性血尿酸增高的偶发状态变成持续性的高血尿酸,同样常常出现非损伤性质关节疼痛。这是运动不当导致血尿酸升高的最主要原因。

很显然运动的确有使血尿酸平衡变坏的因素存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要掌握运动的强度、方法和注意事项运动对于血尿酸偏高甚至是高尿酸血症的痛风还是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高尿酸血症运动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1.预防性作用(对非高尿酸血症者的预防作用)。对于非高尿酸血症者来说,运动虽然会产生暂时性的血尿酸升高。但是运动过后,随着机体代谢能力的增强。血尿酸的代谢也增加,总体来说还是促进了血尿酸的代谢。运动提升机体代谢水平,加速血液循环等延缓和减少了尿酸盐在骨关节沉积的几率。阻碍了高血尿酸向痛风转化的进程。有助于痛风的康复。同时也改善了关节活动度和功能。使得关节软组织更加健康。

2.治疗性作用(对高尿酸血症者的降尿酸作用)。程旭光等在对6名身体健康的男青年进行两小时持续性的室内功率自行车实验中得出,本研究发现,在100W/分的负荷条件下持续2小时运动后,男性青年血尿酸含量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视为持续运动引起核酸分解代谢增加。

谢新民等在对30名志愿者进行高海拔登山运动对人体血清尿酸的影响中,得出高海拔登山运动后,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降低;有氧适应的好坏不会影响高海拔登山过程血清尿酸浓度;体脂肪含量的高低不会影响高海拔登山过程血清尿酸浓度;男、女在高海拔登山过程血清尿酸浓度有显著差异。

杨聪等在对高原地区186例痛风及HUA患者的试验中,采用运动加饮食调控的方式,其实验结果为186例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并基本体重血脂达标的患者,不用服药,2年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UA,TC,TG,LDL-C,GLU,BMI指标明显减低,HDL-C的水平有一定升高,与参与运动饮食调控前尿酸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在高原地区,通过坚持运动、饮食调控,可使血尿酸水平有一定的降低,改善痛风症状,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有良好的预防保健治疗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尿酸浓度的,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运动,也就是运动的强度是如何,因为运动强度的不适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血尿酸浓度更加的高,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制定一个良好的运动处方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小结与展望

由于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现有药物的适应证限制、不良反应及药物品种较少,导致药物选择受限,使痛风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和并发症产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涉及多学科,需要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免疫、遗传学等不同领域入手,积极探索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开发特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而运动无压力、小风险的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所以研究一个良好的专门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运动处方就非常的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薛耀明,李晨钟.痛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 陆艳萍,舒荣,韩依轩,崔刘福,宋海澄.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6(08).

[3] 门晓丽.什么是痛风症[M].中国水电医学,2010(4).

[4] 刘刚,张缨,冯美云,曹健民,文茹,杨旭.1.6一二磷酸果糖对疲劳性游泳大鼠自由基和血尿酸、血肌酐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6).

[5] 程旭光,徐明.长时间持续运动对男青年血尿酸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4(4).

[6] 谢新民,谢黎,赵芳玲,文亚兰.高海拔登山运动对人体血清尿酸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8(1).

[7] 杨聪等.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运动饮食调控疗效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11(02).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顾客满意度。因此,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将为企业带来较好的效果。本文利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结合企业物流的特点,提出改善企业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法和实施方案,以提高顾客综合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将六西格玛管理法运用到物流管理改善的适用性,然后进行基于某制造企业物流改善的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改善物流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顾客满意度 六西格玛管理 物流管理 DMAIC

基本概念及应用方法

(一)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刘华,2004)。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物流活动诸环节的管理,包括网络设置、运输、库存和包装等环节;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如物流活动的计划、质量、技术等职能的管理(朱道立等,2001)。

(二)六西格玛管理法

六西格玛是希腊字母σ,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六西格玛管理法中提到的6σ代表的是质量水平,6σ质量水平意味着100万次机会中有3.4个缺陷的可能。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攻关程式与相应工具,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性的、有章可循的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论(马林,2004)。

不同行业或过程使用六西格玛的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ses)、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即DMAIC五个阶段。这是六西格玛管理活动的一个周期。之后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以及更高层次的过程控制。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工具方法如表1所示。

(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我国的应用

自从20世纪90年代六西格玛传入我国以来,理论界对其进行了传播与推广,企业界也开始接受与应用这种新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产品与流程的质量改进。

何晓群(2003)在研究了六西格玛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其同TQC在中国实施的不理想状况后指出,六西格玛在我国推行的主要阻力还是来自于我国企业界领导的观念未更新。六西格玛是一种建立在统计方法和技术上的哲学,这对管理的量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是我国传统管理者的弱势所在。陈志祥、梁廷军(2005)将六西格玛应用于某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善,揭示了企业流程与产品质量的内在关系,以及高品质的产品必须有高可靠性与高质量的流程作基本保证的管理理念。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已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引入物流管理领域。欧阳芳等(2011)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对物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给予了关注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但总体来看,将六西格玛理论应用于实践而设计出较为全面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文献还有较大的欠缺,所以本文以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为依据,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物流改善中的应用方法和模式,对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可为企业物流状况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企业物流改善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在理论上,需要寻找、确定改善企业整体物流水平的方法与措施,在实践中,要结合企业的具体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

(二)可为物流管理改善提供规范化指导原则和标准化实施框架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往往在总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物流管理优化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因此它们在物流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经典模式,即DMAIC和DMADV模式,由于其步骤严谨、程序科学、方法实用性强,在理论上可为各种绩效改善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施技术的支持。目标明确及过程控制严谨也恰恰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另外两个重要特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物流改善管理。

(三)可为企业内部的物流改善提供协同保障

物流改善要求打破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物流与生产、营业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创造上下通畅的信息沟通和物流改善环境。六西格玛管理法提倡的“无边界合作”思想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工作流程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性,从而扩展合作机会,打破企业“金字塔”式官僚制度,使物流改善项目运作流畅。“无边界合作”思想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思想支持,确保了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融合,将沟通障碍消于无形。同时六西格玛管理法的由企业员工组成的推进团队和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能确保物流改善的成功。

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某制造业企业作为物流管理改善的案例分析研究对象。并根据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要求构建了专业小组,包括:六西格玛执行领导,项目组长,资深黑带、绿带等主要成员。此外,还委托其它相关部门的人员开展数据收据等工作。

(一)问题和目标界定

物流改善首先需要界定物流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具体过程包括:顾客关键需求的识别及需要改进环节的确认;项目任务书的完善及更新;可测量的度量指标的建立及目前六西格玛水平的测评。

为了寻求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VOC(Voice of Customer)和VOB(Voice of Business)调查问卷、以电话访问和面谈等方式对内外部顾客分别进行了意见征询。结果发现存在以下改善机会:

提高订单中的交货期遵守率;加强与顾客的信息共享,如货物的发出时间、到达时间、品种和数量等相关信息;规范订单出库管理;保障小订单的交货期;丰富常规产品库存,提高满足紧急需求的能力;提高生产部门和物流部门的订单信息共享状况,提高生产部门信息的精确性;提高季度和月销售计划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高库存盘点准确率,避免出现ERP系统中的库存状况与实际库存状况不符合的现象;提高包装质量差,增强包装应对长途运输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选取量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企业的的年度战略目标、资源水平、竞争对手水平、企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采用SMART原则导出改善后的目标,如表2所示。

(二)输入和输出测量

首先,本文从根据确定的改善目标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始分析。通过测量阶段的数据收集和评估工作,获得对问题和改进机会的定量化认识,以便获得项目实施方面的信息。

第一步需要制定CTQ数据收集计划,将其分解成可测量的变量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表3显示数据来源、收集者、收集期间、收集方法等内容。同时要注重数据的相关性,以便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数据收集和初步数据分析,本文发现一些问题可以迅速被解决,因此将其定义为快速改善点,并请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迅速改善(见图1)。而针对相对复杂、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进行下一阶段的分析,如:销售预测准确度低、生产周期不确定、安全库存基准不科学、库存不准确、出库单修改次数较多、运输工具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运送中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如:销售预测准确度低属于营业与工厂交流方面的问题,生产周期不能确定属于生产方面的问题,其余问题可被认为属于物流方面的问题。

(三)关键因子分析

数据收集是问题分析初始阶段的主要目标,本文将项目焦点主要定位在了解关键问题和改进目标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变异产生的潜在原因,减少改进阶段的不确定因素,界定容易导致高风险的输入变量。在因子分析阶段,本文通过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展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需改进的方面进行界定及简要描述。本阶段的关键在于详细研究资料,增强对过程和问题的认识,确定事故原因,使用各分析步骤来寻找“问题根源”。图2显示本文对问题分析的汇总。

(四)过程优化改进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的改善方案并加以筛选。本阶段的技术关键是明确进行项目改进,包括探求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项目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分析数据所得到的因果关系,设计、改进和优化物流过程以满足标准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阶段所提出的7个关键因子的基础之上,分别提出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订单接收过程改善为例,相应的解决方案为:

一是对营业员进行ERP培训,输入顾客需求日期时需要提高准确性。二是工厂只接收ERP订单,传真订单只作为参考,不进行排产。三是制定标准交货期,根据距离远近和订单大小对交货期进行管理。四是小订单须3T 以上按常规手续予以接收,3T以下订单需要总经理批示才予以生产和发货;对于商收尾项目需要小订单时,运费原则上由商负责,以降低商发生小订单频率。五是紧急订单需要总经理签字同意才投入生产和发货。六是由于商货款问题不能正常发货的订单,原则上2个月后予以删除,重新输入时按照新订单安排生产和出库。七是由于债权原因造成工厂生产后不能出库的订单进行严格控制,解决方案为:取消由于债权原因导致2个月不能出库的订单,从ERP系统中删除;如果需要,营业员重新输入系统,并视作新订单安排生产和出库,不为其保留库存。

(五)过程控制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改进成果。其目的是保持在改进阶段中所实施的新的工作流程或评价体系,避免旧问题重新出现。建立监视过程,明确过程已经实现的改变,制定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计划以及帮助物流经营者集中精力于最新确定的少数关键变量的测量是实施过程的关键。该阶段进行的具体内容有:规范化,即将改进阶段提出的改进方案制成规范文件;监督机制,前期推进阶段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不按照标准化执行的部门和操作者及时指正;控制重点改善点,对于需要重点改善的内容严格控制;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如ERP专业知识培训等。

(六)物流改善绩效评估

项目实施后,该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原来设定的三个主要改善指标具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交货期遵守率由原来的29.6%提高到87%:交货期Lead-Time由原来的8.6天降低到3.3天:生产计划变更率下降了70%;库存准确度由原来的18.2%提高到93.2%。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改善物流系统的建议

(一)从顾客角度入手分析物流改善中具体应该改进的指标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和降低经营成本是六西格玛管理所追求的,要提高顾客满意首先应该真正了解顾客需求,并且真正把握顾客的关键需求;除顾客明示的需求外,还包括顾客的潜在需求。并且,要运用六西格玛中的相应工具把顾客的关键需求进行多层次演绎分析,将其转化为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指标。

(二)重视领导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通常在六西格玛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物流管理只是企业职能在一个具体技术方面的体现,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是企业物流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保障条件之一。

(三)重视团队作用

在物流改善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对项目团队的业绩进行评估,从中及时发现团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团队业绩评估也是向管理者反馈团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的一种手段,它对项目团队获得管理者的支持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对项目进行控制,包括监测进程、预测、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重新计划,以使项目保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相应的手段包括向业务负责人报告,召开团队会议,进行甘特图检查等。

(四)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对于需要改善的问题不应该由预先形成的估计定义,而应该由项目团队经过测量和分析之后,根据所得数据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于物流改善中的关键指标应做到量化,比如在指标中应明确规定交货期遵守率应达到的百分数或者提高的确切比率;物流改善方案的形成也必须要基于事实和数据;改进方案是否有效也要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总之,六西格玛管理主要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查找关键因素和主要问题,并把产生的问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因而在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决不能忽略对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等方法的学习及运用也是六西格玛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六西格玛管理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在诸多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已逐渐被广大企业界认同为是依靠质量取得效益的有效途径,并逐渐发展成为在战略改进、业务变革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方面的实用工具。物流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的薄弱之处,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工具,才能使其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以上分析及案例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由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其引入企业物流水平改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现代物流管理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林.六西格玛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朱道立,龚国华,罗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陈志祥,梁廷军.六西格玛在制造流程改善中的实例研究[J].管理学报,2005,2(6)

5.何晓群.六西格玛在中国[J].电子质量,2003(5)

6.朗志正.6SIGMA法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应用中需关注的问题[J].中国质量,2003(8)

7.欧阳芳,谢克俭,魏力.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物流服务绩效提升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