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
1.内部适应性
内部适应性主要是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拓展范围,达到人人教育的目的,使人们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人员的技能以及整体素质,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出人们的潜能,提高整体生活水平。
2.外部适应性
外部适应性主要是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市场经济发展整体结构的升级,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和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围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运输、能源产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媒体文化产业等,并且对相关专业进行改革,做好课程体系的设置。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妥善地做好产、学、研三方面的事情,从而能够构建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3.自身协调性
自身协调性主要是确保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整体协调工作,对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办学优势,分工合作,衔接贯通。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拓宽,从而能够扩大现代教育体系范围。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建设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不完善,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职业教学体系涉及范围非常广,因此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包括教育制度、职业就业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经济基础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制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因为受到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影响,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③教育制度建设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统筹兼顾、内外兼修的原则,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各种利益方面的问题。
三、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1.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意识
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展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意识,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促进行业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入手,从而制定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认识到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从而能够促进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多主体精准分析并有效预测需求
供给侧改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确保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包括企业、政府以及学校等多方参与,因为市场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需要有效地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做好相关宏观调控工作,并且要根据我国相关政策,结合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经济方面的要求,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最后是需要有效地融合学校和企业以及行业方面的合作,?栏癜凑掌笠档氖导市枨笠约靶幸档姆⒄挂?求进行人才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才的适应性,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关键词:技术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技术
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教理论界较为热门的议题,也反应了实践领域的真实诉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提出,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可见,现代职教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内容。
而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中高职衔接,而且职业教育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 在中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在第一轮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育部要求学校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不升本,在第二轮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也要求学校在 2020 年前不升本。在 2011 年初,教育部在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过程中,已把高职高专处、继续教育处划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而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未作调整。由此可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似乎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未作明确思考和安排。而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相对“年轻”的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意味着什么?挤压?抑或拉动?
一、现代职教体系析解
现代职教体系由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中体现而受到各方重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提法,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现代职教体系并不是一个新有名词,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现代职教体系,由三个意群词汇组成:“现代”,非古代、近代,是“时间”意义。“职教”,即职业教育,而非别的教育类型,是“属性”意义。“体系”,非单一的类型,而是整个职教系统,是“范畴”意义。
(一)现代职教体系蕴含技术教育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使用中,我们都已习惯使用“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这个“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既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也包括职后培训,既包括狭义的职业教育,也包括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技能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动作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解决一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这两种类型的人才目前主要由职业教育培养,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包括了技术教育的。虽然从国际经验和学理上看,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差异迥然,但由于约定俗成的称谓运用甚广,我们可暂且抛离文字之辩。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所提的现代职教体系是涵盖技术教育的。
(二)现代职教体系应至本科及以上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现代职教体系提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还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而当下的状况则是发展不甚协调: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重视,而专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则未获发展空间。而且,仅从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仅有高中层次的中职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而在广大落后地区,尚未大力发展初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对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很明显,这个职业教育体系也是不完整的。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都希望通过一定途径能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求学,如果基于职业和岗位的职业教育仅到专科层次就不再有上升渠道,那么,高职毕业生只能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运行的普通本科院校就学,这既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混乱,使高职生难以适应,也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类型: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而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层次,而非教育类型,它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其层次也理应不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可以到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存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只是缺乏比较统一的称谓,有的称为“本科高职”,有的称为应用型本科,有的称为“技术本科”。但不管用何种称谓,职业教育需要发展到本科甚至以上层次,这是毋容置疑的,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二、技术本科教育之基本内涵、特征
技术本科,即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简称之为技术本科,它既包含了教育类型,也包含了教育层次,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亦可称之为“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技术本科教育是和传统本科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同“级”但有“类”差、与专业技术教育同“类”但有“级”差的教育。
技术本科教育的高等性,这是相对于专科层次的技术教育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虽然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特点,但作为本科层次的教育形态,技术本科教育还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只是技术本科教育强调的学术性,在研究方向上不同于传统本科教育强调的对高深学问的探求,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先进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本科教育的技术性,这是相对于工程教育而言。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前者培养技术师,后者培养工程师。在智能结构要求上,工程师需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最主要的需具备专深的应用科学知识。这类人才主要由学科教育(传统本科教育中的工科专业)来培养。这类人才最擅长的是筹划能力,它作为设计“做”的“想”的能力,介于理论与做之间,也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制定行动”。而技术师则相对集中于技术领域的知识,主体知识形态为技术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其知识要求上需要宽泛而不是专深,侧重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本科教育的应用性,这是相对于学术教育而言。学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学术性。它在性质上以学术性教育为主,其核心是按学科设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要求培养的学生须有“后劲”,对工作有较宽的适应性。而技术本科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应用性。它在性质上属于职业性教育,教育类型为技术教育,它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改造能力,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不太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强调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
三、技术本科教育之于现代职教体系
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意义何在?技术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该如何作为?
(一)技术本科教育可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目前,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个突破口或者“刺激点”。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在学术界多年前已有较多涉及,而在实践中,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也早已有之,譬如“三校生高考”,虽然参加此项考试的学生比例不高,录取数量也比较有限,且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但有胜于无。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不是新鲜事物。故而,中高职衔接不适宜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由于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强调,当下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声音响,认可度高,但苦于缺乏一个比较“热门”的刺激点和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可重点探索技术本科教育的学制创新,既可与高职教育学制自然衔接,也可搭建一站式立交桥,连通职业学校。此突破口一开,将会打通现代职教体系的一条重要上升通道。技术本科教育也会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亮点,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偏见,给予职校生以升学空间和希望,成为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的增长点。
(二)技术本科教育可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范例
美国、德国、日本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发达国家,三个国家虽然国情和体制不同,但其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路径则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三国都举办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已走过了数十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仅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极大地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力和地位,实现了既满足社会人才需要,又推动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双赢。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目前情况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大体有三类:独立型,即本科层次高职由独立建制的高职大学承担,比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H)、日本科学技术大学;混合型,即本科层次高职由专科高职院校及其他院校承担,如美国社区学院办的职业教育、日本专门学校的专攻科以及美国普通大学的本科职业教育;合作型,即专科层次高职与其他类型院校合作培养本科高职,如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合办的本科高职[4]。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断头”的,即止于专科层次,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而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职教吸引力以及国际经验等方面而言,都需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有较明确的发展定位和取向。我们认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模版是技术本科。首先,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看,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主要实施的是技术教育。而目前的技术本科院校大多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故此,技术本科与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历史沿承,二者衔接也就会相对较为顺畅。
在发展路径上,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可参照技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也可由技术本科院校对口招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向上求学的定点单位,使之就读于本科院校成为常态。因此,技术本科教育就会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范例,技术本科教育对现代职教体系也将起到引领作用。
(三)将技术本科教育作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衔接 现状 校企结合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45-02
现代职业教育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以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职业教育在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全体劳动者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工作会议中也多次强调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02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就要求我们在审视职业教育现状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借鉴和学习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一)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应该是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既相对独立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自成体系,又能与其上下衔接的一种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见,这也致使职业教育内部,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对此问题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参考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存在强烈的升格冲动,这也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偏差,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层次、作用,才能使职业教育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二)中高职教育内容衔接不畅
我国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2011年年初,教育部决定将两者统一划归到成教司管理,并要求中、高职教育要协调发展,而使中、高职教育达到有效衔接则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我国现在表现出的中高职衔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中高衔接不畅导致能力培养不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实现高职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现在中国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上往往存在严重的极端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接收的一般都是来自普通高中的接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的生源,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却往往忽略这一点,依然过分强调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降低了锻炼实践技能的实训课程的教学比例。这就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重复性和实践课程的缺乏性,最终导致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不高”的局面。
2.中高衔接不畅导致的学习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部分生源则来自对口的技校、中专或职高,也就是“三校生”。这部分生源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是基础文化课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如果用针对高中毕业生的教学计划来规划这部分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理论学习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最终造成没有足够理论知识为铺垫,新技术技能掌握困难的局面,达不到持续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与生产不能深入融合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常存在盲目无序性:专业建设上搞小而全,对学科越分越细,低水平简单重复,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综合,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导致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其次,在课程结构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常采取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造成教学与实际脱轨,导致学生不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大部分职业院校将教学工作简单看成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落后于时代、与实际生产脱钩的问题。少部分职业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不够,只是将“校企合作”等同于教学实习或实践环节,而不是通过合作,结合企业结构和需求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轨的问题。
(四)职业教育主体存在局限性
职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来自于社会的人,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教育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其自身价值。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教育主体的定位过于狭隘,仅仅是将教育主体定位于下级院校毕业生这个群体,而忽略了社会上其他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拓展或提高自身能力的潜在主体,这就直接导致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成为空谈。
二、国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特点
(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初级、中级、高级的无缝对接。在学生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分流到两种渠道,一种是继续高中、大学的专业学习,一种是职业教育,体现出学术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原则。其中,政府、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学培训的主导作用,并设有可以接受取得“职业会考文凭”的职业教育学生升入高等教育的制度。澳大利亚也分为三大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灵活的沟通:在职业教育中取得文凭或高级文凭后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大学学习。同时,高等教育毕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具体的技术技能。
(二)行业企业教育模式
在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也要强于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而在澳大利亚,主导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是行业企业。一份题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数据:雇主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观点与应用”的调查报告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报告表明,82.7%的雇主对职业教育培养成的员工感到满意,84.8%的雇主对国家资格准入制度的职业教育感到满意。在德国企业和学校“双元”紧密结合,共同建设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针对不同主体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将职业资格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通过全国标准的一致性,提升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而在日本,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注重从业人员新技术技能的培训。美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逐渐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化,通过调整职业教育定位以促进产教协同发展,同时重视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资助制度建设等。
三、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学习和借鉴国际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突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规范监管作用。同时,法律还可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义务和责任为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通过立法的形式还可强调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理清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大的教育体系下,既保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自独立,又要完善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多样化发展的机会,打通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学习通道。针对不同教育主体制定有针对性可行的能力培养方案,重视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不可阻挡之趋势,企业高水平技能人才需求量剧增,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始终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用人岗位的能力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教学计划。同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也要加大,甚至主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使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技术要求实现最大程度的对接。同时,双方还要遵照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为受教育人员的利益提供保障。
(四)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企业能力需要具有共通性。加强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使职业资格认证成为职业教育成果的一种检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设置不同级别的资格认证体系,从外部集合相关领域专家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结束职业教育成果内部评判的局面,对职业教育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职业资格认证,也是使职业教育和受教育人员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途径。
(五)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资源库建设主要宗旨,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集专业教学、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相关专业就业者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关键是“衔接”关于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2]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
[3]王长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际指教论坛上的讲话[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徐涵.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5]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6]朱丽佳,闫智勇,陈沛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展望[J].职教体系,2014(1).
[7]王钊.国际化视野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且这部分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知识,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实践技能既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可,如何看待现代职业教育,首先要对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分析。在职业教育中,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都引起社会组合和行为的重大变革,现代职业教育以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培养了一批现代化的教育人才,这种教育体系越来越趋于社会化,对社会人士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与咨询等,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这种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一下特点。一是适应需求的特点,经济发展,社会体系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将遵循这个需求,培养按求所需的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有机布局;二是衔接需求,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统筹安排管理,如何设置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机制如何设计,将多方面需求有机衔接,实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多元化;三是交叉式原则,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间的相互融合、相互穿插,共建职业教育人才之路。
二、青年教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优势
青年教师作为现在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青年教师存在一些自身的优势。首先青年教师作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与认真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对于教学的态度是严谨的,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任务,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弥补经验不足的缺点。其次,青年教师都接受过普通教育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他们具备了非常充实的理论知识,在知识层面走在现代知识的新前沿,有新潮的思想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们视野开阔但不拘泥于小结,渴望才华被发掘,渴望自己的价值被体现,他们上进心强、精力充沛,充满能量。教学方面学术造诣深厚,虽然教学经验不如老教师,但是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较老教师有明显的优势,能熟练运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专业上占有很强的优势,他们除了研究教学,在科研方面也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优势。教学与科研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教学水平的增长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引动力,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青年教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劣势
当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青年教师也存在自己的不足,往往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卡壳,在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老教师熟练,在应对课堂的能力方面不能得心应手的发挥自己的特长,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手段单一,不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因为教龄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法和学法上深入不够,课堂中会出现空讲理论的现象,或者实际课堂节奏把握欠佳的现象,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诉求力,导致整体教学重难点脱节,甚至课堂气氛尴尬,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情况,有时候青年教师过分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新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法向结合,忽略了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也影响到青年教师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热情度与期待值得。其次,青年教师除了在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在科研方面同样存在一个的问题,科研与教学是交互相长,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引动力,教学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和课堂的摸索实践共同完成,科研也一样,没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在科研能力和水平方面同样会缺乏一定的理性,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看待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造成教学与科研想脱节的现象笔笔皆是。
四、青年教师在现代职业中的培养发展路径探究
青年教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克服劣势,扬长避短,是本文要探究的问题所在。
1、正确处理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因为工作时间晚的原因,很多方面都不如老教师丰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想办法解决。解决的办法有多种形式。首先,自学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持之以恒的坚持理论学习,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渠道辅助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在课堂讲授方面,也要注意自身的讲授情况,从多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弥补课堂教学的沉闷性,提高教学效率。经验这个问题是要靠长时间的积累来完成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单位会在青年教师上岗前,组织青年教师培训,新教师应该把握好这次培训机会,认真参与课题研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参与基本功的培训学习与竞赛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教师进行学历上的进修学习,对于高学历教师,要加大教师岗位的培训,聘请知名老教师传授经验,并兼做指导教师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培训,制定比较详尽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使青年教师能在专业上迅速成长,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2、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对人才的培养的定义方面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人才。在这样的新目标下,要求青年教师运用现当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给教师好的平台,建立了校园网络环境、广播系统、实训教师、录播教师、多媒体教师等,满足每位青年教师备课,制作课件的需求。同时在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硬件上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也大大激发了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热情信心与动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新的课堂表现形式,利用现代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创造出多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处更多的融合数字化的新技术,新思潮来辅助学生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在使用上也要进行新的学习,要实现自我培训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普及现代教育方法,当然,在职业院校,现代教育方法不仅仅在课堂中体现,在学生管理机制上、图书管理机制以及教务管理方面也都严格实行现代化的教育,这样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整体信息化水平。当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过分依赖这样的教学手段,会限制青年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要恰当的处理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也要合适的处理好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去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必经过程。在这样一个阶段,青年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你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准方向进行努力,当然在有些单位会出现“按资排辈”的现象,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就青年教师的发展,严重的挫伤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容易在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制造矛盾,因此,各单位应眼里杜绝此类现象的产生,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各尽所能,才能形成好的良性竞争。老教师应当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目标之一,只有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教师,才能更快的促进青年教师的进步与飞速发展,也发扬了穿帮接待的优良传统。无论在工作纪律上还是业务能力上都能为青年教师做出表率和榜样,这样这种良好的作风、校风才能代代相传。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因素,要寻求共同发展之路,而不是相互之间嫉妒猜疑,搞恶性竞争,要注重自身理论的学习,不管将来如何,只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一席地位,一个人的发展不能成为成功的发展之路,只有共同进步才是良性竞争的开始。再次谨记以下原则:不盲目自大,杜绝我行我素、杜绝刚愎自用,要虚心学习、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既学会做事,又学会了做人,既保持了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儒雅气节和是非观念,又弘扬了正气和正能量。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从职业理想到严谨治学,到精益求精,都要认真规划,要学会宽容、懂得感恩,不管对单位、还是同事的都要懂得感恩和感激,如果没有这样的现代职业教育平台和他人的帮助和衬托,青年教师将无法进步,也更一事无成,任何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不是必然的,除了我们个人努力的结果之外,更多的便是单位的认可和同事的礼让而得到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微妙的。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代沟小,这将是个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青年教师较容易的融入到了学生之中,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能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注重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交往中获得技术与交往能力。相反,青年教师因为经验不足,在课堂的组织管理方面能力有限,因此要特别注意去学习这中管理艺术与能力,才能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4、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关键字:现代职业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一、职业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teaching)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models)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范式。其由思想、理念、形式、过程、方法和评价等组成一个系统。
职教的教学模式反映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轮廓,为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界定的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范式。其是在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等理念的引领下,实施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二、职教现代教学的理念
1、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2、教师主导的教学思路
3、半工半读的教学组织
4、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
5、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
6、感性构建的教学环境
7、全面互动的教学方式
8、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9、直观多元的教学方法
10、合理有效的教学媒体
三、职业教育动态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动态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以问题、项目、任务、活动或学科为中心,在各类教学场所,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等,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以期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沟通和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范式。
职业教育动态教学的要点
1、情感的交流
2、心灵的沟通
3、思维的碰撞
4、兴趣的激发
5、教学的互动
6、六边的融合(边听、边看、边想、边做、边讲、边议)
动态教学模式的若干要素:
民主教学,教学民主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营造相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激情。
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进行提问和引入新知识。
注重学习过程的累积和迁移。
经常性的观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
引导学生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遵循学习的认知规律。
五、职教教学的实施方法
1、综合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职教课程观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应用相应的教与学的技巧、并融入人性化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动”起来从内心迸发出一种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四导教学法
领导(教师学生)
策划、组织和领导好学生以某课程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特点:单向。
引导(教师学生)
采用有效的教学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循循善诱,并带有艺术性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
特点:单向。
指导(教师学生)
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反问、介题、举例、观看、演示以及让学生提问等),进一步在面上指导学生理解和巩固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特点:互动。
辅导(教师学生)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教学平台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辅导原则上是使“差生跟上,统一进度”。辅导分课内和课外辅导两种,较普遍的问题课内辅学,个别的可课外辅导。
特点:互动。
3、四级教学法
准备(讲解)
首先要作好物质上准备;其次是编写实训指导课教案,教案中要突出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学)这三个重要环节,接着就是上实训指导课,使学生明确本次实训的内容、要求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
示范(教师)
学生明确实训任务后,教师要给学生作操作示范。在教师向学生作操作示范时,必须边操作,边讲解,动作分解(缓慢进行),让学生充分看清教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如有必要也可以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连贯地向学生作一次全面的操作示范。
模仿(个体)
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已作的示范,可让1-2位学生动手模仿操作。要突出试做、理解、说明三个主题。
练习(全体)
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4、项目导向法(任务导向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5、问题引导法
教学中所授的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的方式提出,并采取大班式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然后由教师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各种意见,并与学生互动对话,最后讲解问题的答案,即讲授的课程内容。
6、活动中心法.
按照培养目标中的能力标准,教师(或德育工作者)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来训练学生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这里所指的活动是指“广义”的活动,其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
结束语:现代职业教学的特征是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并具有实践、直观、形象、生动、实用、有效的职业教学特点。把握和遵循知识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职业教学模式相融合,在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精髓的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现代职业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参与到发现过程中,分享的学习的快乐,体会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项目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