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第1篇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可高效整合科研优势资源,并通过团队协同创新,催生创新成果,在现代化科研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安徽地方高校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匮乏,学术成果不多,在合作研究、团队攻关、协同创新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将团队重点项目放在资源分配的关键环节,优先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要加大对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使其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积极搭建研究平台。高校应改善研究平台建设的条件,搭建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平台,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以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作为依托,组建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较强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三、聘请与培养团队带头人。要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学术成就卓越的带头人,以建设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质量团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培养基地,设立培养基金,为领军人才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科研成果到企业运用科研成果,要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要从团队中遴选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带入企业,协助企业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推动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发展

宁夏“因黄河而存、由黄河而兴”。397公里的黄河流域宁夏段穿越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的10个市县(区),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3.2%,聚集了全区57%的人口和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全区90%的财政收入,是全区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水生态健康欠佳,生态系统脆弱。二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生态保护欠账多,监管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系统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和工农业生产对流域水循环、生态系统等的影响,推动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整体化、规范化。要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创新有宁夏特色的黄河生态发展模式。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沿黄省区间的协同合作。要积极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发展规划,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协调治理、统筹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促进沿黄省区生态保护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加强与沿黄省区间合作;推动银川市融入重点城市经济圈,成为西部中心城市,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措施,保障生态发展。要做好生态网络覆盖和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举措。一是要建立、完善流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流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赔偿磋商、生态修复的实施规则。二是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第2篇

华夏儿女们:

黄河哺育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哺育了华夏儿女。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她正在大声的呼唤着我们:“儿女们,救我!救我呀!救我!”这一次比一次更悲哀、更失落的呼唤声刺透了我们的心。原来朝气蓬勃的她,如今却陷入了逆境,难道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不应该救救母亲吗?我相信,不,我坚信华夏儿女们都会坚定地说:“会,我们一定会!”

现在我们的母亲河身负重伤,我们一定要保护她。从今天起我提议一定要保护她,以下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二、不要在旁边修建工厂、医院等。

三、工厂排废水、废气、垃圾不应倒在水里。

四、在黄河两岸多种树,防止水土流失,河水不再会泛滥。

五、限制捕捞打鱼,如遇稀有鱼种要上交国家保护。

黄河的呼唤让我们想起黄河的过去;黄河的呼唤,让我们悲痛至极;黄河的呼唤,让我们重新站起。我们不会让母亲再失望,再悲哀!

我倡议:我们一定要遵守以上几点,一定要让黄河回到昔日的黄河,让我们的不亲重新美丽。

倡议人:

倡议日期:

保护黄河倡议书2

各位同胞们: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

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倡议人:

倡议日期:

保护黄河倡议书3

各位同学们:

在我们美丽富饶的神州大地上,那本应两岸都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黄河,由于人们的破坏却变成了这副样子:黄土地露了出来,部分土地上荒无人烟,没有树木,稻草。使大量黄土被河水卷走,因此清辙的河水已经变得浑黄,正因为如此,如今的黄河已经由孕育我们的母亲河变成了一条人畜皆吞的魔鬼河,由于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坡的土地一天天的变得贫瘠

因此我建议:

1、沿黄河两岸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鼓励人们在黄河边种植草坪,保护土地,不要让那些珍贵的泥土随着河水流向下游,造成河床增高,引发洪水。并将在黄河边上种植埋在的第一季的花早作为肥料土里滋润那些贫瘠的土壤,相信用不了多少年,那里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

2、沿途建立多个水站,对黄河水进行过滤,使它经过沉淀后再流向下游,并将过滤出来的泥土放回黄河两岸,以达到减少水流失的问题。

3、加大污水治理的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杜绝直接将污水排放入黄河。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严厉处理。

4、改善黄河水质和生态环境。

5、加大宣传,力度,多出版一些关于黄河方面的书,阐明保护黄河的厉害关系人们若不好好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就会造成动物流离失所,濒临灭绝,进而使人类受到牵连,从而引导人们自觉保护黄河,爱护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不可缺失的滋养品而黄河是 所以请大家好好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黄河口  入海流路    稳定   对策建议

    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

    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

    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傕。只有通过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2提高河口防洪抗凌能力

    河口的防洪抗凌能力是关系到能否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问题。近年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量一直在减少。水少沙多使主槽淤积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移,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口段主槽平摊流量减少,同流量的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二级悬河,滩地横比降增大,中常洪水也可使河势发生改变,形成横向流或者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所以,应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堤防和河道工程,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加固,加快淤背区建设力度,使悬河变为地下河。同时选择适当河段,采取挖河疏浚、束水导流、护滩保槽、稳定河势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河口的防洪压力,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目的。与此同时,冰凌也是造成不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课题。来水量减少,封河水位低,开河时更易形成冰坝,因此,充分发挥水库防凌运用模式的作用,抬高封河水位和降低开河期的下泄流量。应采取在开河期要有实现分水防凌的条件,利用齐河北展宽工程、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可以用于分水防凌措施。

    3加强河口治理的科学研究,为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提供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此,加强河口的治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黄河口演变规律错综复杂,受许多内在条件和外界因素制约和影响。为此,必须正视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工作。

    就目前而言,一些急需的系列资料尚不具备,制约了河口治理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利津断面至入海口有112公里的距离,利津站的水文特征值难以代表河口段的河道情况,无法据此对河口冲淤变化做更为科学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丁字路口附近建立一个水文站,搜寻整理并分析入海口附近的水沙资料。其次搞好黄河河口河势、拦门沙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是综合治理黄河河口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有利于黄河河口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建议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4实现河口统一管理和依法管理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环节,还得靠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河口治理的各项工作由黄河河口管理局、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共同管理,工程投资也由三方筹集。多部门共同管理对河口综合治理与开发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今,黄河河口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允许有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黄河河口治理必须纳入统一的管理渠道,只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河口治理的有序进行。但由于河口治理与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密不可分,河口来水来沙量的调控是河口治理成败的关键,而黄河全流域水沙又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同一调度的,因此建议,成立由黄委会牵头,地方政府、胜利油田以及海洋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河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加大法治管理,实行以法治河,此举也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对河口的一些特殊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不完善、不具体。虽然在河道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都已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有时在各法律之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操作难度大。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河口管理法》,实行黄河河口的法制管理,笔者相信,只有法律、法规作支撑,一定能够有效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第4篇

黄河,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河,她养活了多少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但是她辛苦养育的儿女却为了金钱毅然背叛了她,在她的身上任意宰割。如今,我们的母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汹涌澎湃了,现在的黄河是如此的衰弱。

记得1995年6月下旬发生在黄河济南段的那一幕吗?济南人民好容易才盼来一次流过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糊糊的污水,河上漂浮着大量的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

看到养育我们的母亲这样衰残你们忍心吗?你们想让历史重演吗?如果你是炎黄子孙,那么请您投入到这场拯救黄河的运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下面我仅代表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①黄河流域附近的地方环保局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

②各人民应自己约束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③人们应多开展并参与对黄河的绿化,整治活动。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第5篇

黄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盐卤、湿地、动植物以及土地资源。概括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类:

1.1水资源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37mm,地下水位低但因矿化度高含盐量大而不能被利用,因此黄河、引黄干渠、数量多面积大的人工水库蓄水是其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无可替代的水源,也是形成和维持本区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根据利津水文站的实测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年径流量为286亿m3,上世纪90年代后年平均径流量仅为140亿m3左右。除黄河外,该区还有溢洪河、挑河、神仙沟等排污、排涝河道单独入海,且均为季节性河流。

1.2湿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共有天然和人工湿地402071公顷。其中以浅海湿地面积最大,有167940公顷,占湿地面积的41%;其次是滩涂湿地,有101913公顷,占25%;再次是沟渠湿地,有35150公顷,占9%;沼泽和草甸湿地,有23459.7公顷,占6%;其它类湿地所占面积均不超过5%。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布是沿海区(县)湿地面积广阔,分布集中,随着向内陆的深入,主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分布也较零散。从行政区划来看,湿地在该市各区(县)的分布也不均匀,以河口区的湿地面积最大,占全市湿地的41%;其次是垦利县,其湿地占全市湿地的35%;东营区占全市湿地的10%;利津县和广饶县分别占8%和6%。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黄河经过了10次调水调沙后,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3动植物资源黄河三角洲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三角洲保护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据初步调查,该保护区内有海洋浮游植物116种,有各种植物393种,海洋浮游动物有79种,陆栖动物331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地区有鸟类26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31种;世界上鹤类共有15种,中国有9种,该地区已观察到灰鹤、丹顶鹤等5种。

1.4后备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国土总面积80530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48公顷,高于山东省人均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平均每年携带4.1亿吨泥沙进入河口地区,使该地区每年新增淤地1230公顷,为该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后备土地资源。2.5矿产等其他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矿和地热资源,是我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其独特的黄河入海景观和极富特色的动植物景观,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内容;大量天然和人工湿地的存在,不仅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徒的重要越冬地,而且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局部气候;湿地的部分水域更是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

2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1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对地区环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大河三角洲中海陆变迁最活跃的地区,黄河口造陆速度之快,尾闾河道迁徒之频繁更是世界罕见。黄河高含沙水流和河口弱潮作用,使黄河在给河口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沙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环境的不稳定。黄河自1855年在黄河三角洲实际行水156年,较大改道变迁有11次,决口50多次,入海口门摆动弧线距离近150km。黄河尾闾每次改道、决口和口门摆动,就使原天然湿地遭到破坏,水文生态系统演替,又发育成新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泥沙淤积造成的河口频繁变动以及洪水、冰凌,给油田和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困难和威胁。随着油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三角洲地位及作用的日益重要,保持黄河入海流路长期稳定、确保防洪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

2.2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该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均水资源仅有288m3/a,低于山东省334m3的平均水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7。黄河是该地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源,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用水量增加,加上降水偏少等原因引起的水资源量减少,黄河天然径流量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东营为例,该市多年平均引黄量为9.55亿m3,但是按照国家的分水方案,东营的分水指标为7.3亿m3,超指标引水30.82%。黄河水量持续减少,不能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加之水资源浪费和水质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而危及到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高效、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2.3风暴潮灾害严重三角洲沿岸是我国风暴潮的多发区,平均约10年一次。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渤海沿岸发生风暴潮12次,平均3-4年一次,其大风暴潮4次,也平均10年左右一次。每次风暴潮,特别是特大风暴潮,都发生较大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三角洲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威胁,还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为抵御风暴潮灾害,三角洲地区20世纪50年代就修建了部分防潮堤;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防潮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为减轻风暴潮灾害损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已建防潮堤大部分标准偏低且不连续,有的经海潮多年侵袭,损坏严重,已失去防潮作用,与防护对象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2.4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渍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每年以12.3km2左右的速度造陆,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多数地区土壤以粉细沙为主,成土时间短,质地均匀,草甸发育程度不够,海拔低,潜水位高,盐分易升地表,导致土地盐渍化,加之旱涝灾害影响以及海潮的侵袭,使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5工农业生产、油田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矛盾黄河三角洲原为农业区,但近年来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中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大片的林木、草地、池塘等被工厂、企业、城镇、油田开发建设所代替,不但在利用面积上把天然植被全部破坏,而且在周围相当大面积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和动物资源也受到严重破坏,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开发存在矛盾。

3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3.1加大河口尾闾部分的治理力度,使入海流路尽量保持长期稳定黄河尾闾的每次改道和决口,都使原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文生态系统演替,又发育成新的水文生态系统。为此,必须加大河口尾闾部分的治理力度,使入海流路尽量保持长期稳定,以求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3.2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要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首先要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流动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实体资源,一条河流不可分割开发、治理,也不可单目标开发、治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不能只图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而应该从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出发,统筹考虑各行各业、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等方方面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力争使有限资源在上、中、下游都发挥作用。为此,统筹规划和统一调度水资源,在黄河流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其次要继续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使黄河下游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再次,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南水北调后水量到黄河后,通过河道可以将清洁的水资源直接送到河口地区,通过现有的引黄渠道可以把调来的水量配置到广大的黄河三角洲平原,这样做不仅将大大减少调水、配水工程投资、节省工程占地,同时也改善了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

3.3提高防潮大堤的标准和高度为了降低风暴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今后应继续提高风暴潮的防御标准,并考虑风暴潮对黄河口延伸形成的影响及如何逐步形成包括保护三角洲生态环境系统在内的完整的风暴潮防护体系,还可考虑防潮大堤和沿海公路相结合,一方面可少占用土地,另一方面可节省投资,而且也提高防潮大堤的防护抗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