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骨折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早期运动康复;肘关节骨折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2-02
肘关节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骨损伤,由于肘关节的特殊性,在发生创伤之后极易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了早期运动康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41.3±8.2)岁,在骨折类型方面,39例为肱骨远端骨折,22例为鹰嘴骨折,11例为冠突骨折,8例为桡骨小头骨折。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于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护理方式:
对于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指导,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指导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为其讲解术后实施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好相应的训练方式,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关的心理疏导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并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必备的心理支持[1]。
1.2.2 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评估患者的综合评分,并予以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于评分超过7分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开始进行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的锻炼,指导患者运动患侧肩关节、手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在术后3d后,对肘关节进行持续性的训练,根究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增加运动强度。在训练结束之后,进行冰敷处理,术后7d后,循序渐进的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在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阻力训练;术后9周,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患者肌力以及日常活动的训练[2]。
对于评分介于4-7分的患者,在术后进行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手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在解除制动之后开展被动关节的活动,活动完进行冰敷;在术后5周,在以上训练基础上开展抗阻力训练;在术后9周,进行关节活动、患肢肌力与ADL训练[3]。
对于评分不足4分的患者,在术后1d训练方式同上,在解除制动之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关节屈伸运动,在术后6周继续以上训练,术后9周,指导患者进行ROM、肌力与ADL训练。
1.3 疗效评估方式
在手术结束的3个月后,根据Mayo标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
2 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疼痛、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肘关节是协调人体前臂、肩关节与腕关节活动的主要关节,肘关节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骨骼完整性或者连续性中断,同时也会导致患者韧带、肌肉、皮肤软组织发生损伤,这均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后应该及时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就现阶段来看,康复治疗是改善患者骨关节运动功能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康复治疗时,需要把握好干预时机与干预方式,着重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4-5]。
考虑此类患者的康复问题,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时先使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评估患者的肘关节损伤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了针对性的肌肉训练与ROM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在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疼痛、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干预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刘晨红,高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01):227-229.
[2]李剑锋,闫金玉,李瑞峰.儿童肘关节骨折手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11(03):182-183.
[3]Modabber MR,Jupiter JB.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 1995.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髓内钉;胫骨骨不连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a)-0162-0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bone nonunion
LU Haiyan HAN Xingu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bone nonunion.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tibial bonenonunion treated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and observation group (from August 2014 to July 2015) according to registration order, 45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for 2 months, Barthel index, VAS, negative emo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Barthel 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nursing, VA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nursing,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5.56%, low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93.33%),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bone nonunion, improve daily living ability, reduce the pain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Tibia bone nonunion
胫骨骨不连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结构,若在此处发生骨折则易造成动脉离段,使局部血液供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未能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策,期间还可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化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髓内钉凭借其突出的弹性固定能力,有利于骨折部位的轴向加压,从而快速促进骨痂的形成,在临床范围内被广泛应用[2]。有研究报道指出,在采取髓内钉治疗胫骨骨不连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3]。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胫骨骨不连的治疗过程中,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接受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不连患者,均在我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骨不连诊断标准[4]:骨折后3个月内拍片检查可见骨缝隙仍然存在,尚未有骨折愈合的倾向,随着时间的延长,至6~8个月后骨折仍未愈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7月)与观察组(2014年8月~2015年7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43.1±3.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6~45个月,平均(28.4±2.3)个月;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4~66岁,平均(42.5±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7~43个月,平均(28.9±2.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审核。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肿胀及皮肤颜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及性格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操作、麻醉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鼓励其倾诉担心与不安;在病房内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原因及通过手术可获得的治愈目的,请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讲解治疗心得,鼓励病友之间探讨病情等。②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活动,待术后患肢恢复感觉后,即可完成足背伸曲运动;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保护下,术前第1天给予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活动,2次/d,每次锻炼15 min,带康复训练2周后进行扶杆站立训练,后再改为两下肢的交替进行训练,同时增加踝内外的反抗阻训练;根据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扶双拐、四点步行,逐渐增加患肢步行时的负重量[5]。③术后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包括新鲜的水果蔬菜、鸡蛋等增强体质,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强,辛辣过咸的食物。④出院病情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待其出院1 d前制订出院计划书发放给对应的患者,并与患者家属取得沟通,指导其按照计划书M行出院后的康复功能训练;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诊,告知其复诊的重要性,强调负重及弃拐行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循序渐进[6]。
1.3 观察指标
连续护理2个月后,对比两组以下观察指标:①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级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项目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及小便、如厕、床椅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强[7]。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操作方法:使用一根10 cm的游动标尺,标尺上有10个刻度,一端为0分评为无痛,一端为10分评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8]。③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均给予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9]。④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量表中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康复效果、舒适度等,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评为非常满意,得分6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VAS比较
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较护理前升高,VAS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胫骨骨不连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综合以往研究发现,造成胫骨骨不连的原因如下:①局部软组织因感染长期不愈合或瘢痕形成影响骨折端血液供应;②骨折端血运障碍;③骨折端发生坏死或无法吸收营养导致骨髓炎;④发生开放性骨折行固定治疗后的效果较差,骨折未能良好愈合等[10-14]。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骨不连患者多具有手术经历,若未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康复训练则易引起膝关节功能受限、足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较差[15-16]。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不连被广泛应用,一方面原因是膨胀的髓内钉能够固定轴线与肢体力线相一致,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肢功能的早期康复;另一方面原因是髓内钉在轴向为一弹性固定,存在微动态的特点可有利于骨折部位的轴向加压,加快骨痂的形成,促进改善预后[17-18]。但期间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样至关重要,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以往临床上使用的常规护理仅可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但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较差[19-21]。因此,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了系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解答其关于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疑惑,强调了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消除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2]。术后康复护理及饮食护理干预则通过增强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促进康复,出院指导则是通过患者个体病情制订出院计划书,延续院内的护理对策至院外,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较护理前升高,VAS、HAMA及HAMD评分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该研究结果与尤思森[23]于2015年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证实了系统护理干预突出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改善髓内钉治疗胫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疼痛感及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由于本次试验样本量有限,未能进行长期随访,可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获得精确结论。
[参考文献]
[1] 孟莹,牛志霞,伍晓林,等.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护理[J].科学技术与功能,2012,12(13):90-91.
[2] Odhouri-Koudou TH,Gouli JC,Kreh JB,et al. 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paediatric traumatology at Yopougon Teaching Hospital [J]. Afr J Paediatr Surg,2011, 8(2):155-158.
[3] 牛会彬,刘中国,邓岗西,等.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79-680.
[4] Cui L,Liang F,Rong W.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ilon fractures [J]. J Nurs Sci,2011,25(22):27-28.
[5] Liu Q,Zhou L,He X. Nursing care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incongenital hip dysplasia [J]. Progr Modern Biomed,2011,11(7):1333-1335.
[6] Suksathien Y,Suksathien R. Clinical study of a new design multifunction dynamic external fixator system for open tibial fracture [J]. J Med Assoc Thai,2011,94(9):1084-1088.
[7] 杨叶锋,林树体,周东,等.弹性髓内钉治儿童桡骨颈骨折26例[J].海南医学,2013,24(23):3545-3547.
[8] Guan T,Feng R,Lin J,et al. Nursing care of tibial bone nonunion with using half-ring external fixator [J]. J Trad Chin Orthop Traumatol,2011,18(10):82-83.
[9] 莫凤莲,莫丽华,罗燕云,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2):73-74.
[10] 梁东升,任志勇,张维彬.胫骨截骨延长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 30(5):727-728.
[11] 李杨.骨搬移-延长手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46-147.
[12] 邓家丰,王丛笑,郄淑燕,等.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1645-1646.
[13] 俞军英,谭颖微.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0):109-111.
[14] 巩文庆,曹溢,郑曙翘.交锁髓内钉加扩髓产物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30):53-55,68.
[15] 曾湘云,李刚,郑勇前.综合护理干预在牵引复位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 5(13):123-124.
[16] 张林根.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20-121.
[17] 谭群,朱琼.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4,6(9):1797-1798.
[18] 陈永香.循证护理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909-910.
[19] 梁代萍,陈志红.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267-1268.
[20] 谢丽娟,郭丽萍.优质护理模式在髋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195-196,封3.
[21] 霍正英.综合护理干预对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80-182.
[[关键词]儿童肱骨干骨折;综合护理干预;疼痛;术后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肱骨干骨折患者70例,并按扔硬币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12(6.52±2.34)岁;致伤原因:摔伤12例,车祸伤14例,高空坠伤5例,砸伤5例。研究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13(6.55±2.39)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车祸伤15例,高空坠伤4例,砸伤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换药、术后康复锻炼等;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先向患儿家属介绍手术过程,向其讲述优秀病例,以构建和谐且可靠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此外,在手术前要让患儿处在舒适,做好营养液补充,借助肢体接触或物质奖励安抚患儿。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在麻醉前加强与患儿的沟通,通过做游戏、聊天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让其恐惧、不安、焦躁等情绪能够平复,保持平和且安静的状态进入麻醉,提高麻醉效果。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平稳地将患儿送入病房,并确保病房的舒适度,尽可能满足患儿各方面需求,在为患儿换药时一定要确保动作轻柔;康复训练过程中则可以借助电视、游戏等手段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效率和质量,促进患儿尽早出院;最后,在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也应与患儿家属保持联系,让患儿定期回院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定疼痛程度,其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此外,记录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ˉ)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15.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护理前,两组患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预后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住院时间为9.25±3.75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2%、住院时间为16.83±4.40天。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 重庆市长寿区 401220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无痛护理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疼痛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理念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康复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无痛护理;术后疼痛;老年骨折
骨折是指患者的骨结构发生断裂,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或者儿童,但尤对以老年人的影响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骼的强度和硬度明显下降,而且术后愈合时间长,疼痛感强烈[1]。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目前常用的老年人骨折术后护理方法为无痛护理。此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 名患者,年龄在50 ~ 65 岁,平均年龄(55.89±2.19)岁。对照组100 名患者,年龄在53 ~ 70 岁,平均年龄(60.37±1.79)岁。200 名患者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40 例,肱骨骨折50 例,腰椎骨折40 例,其他类型骨折共4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首先进行康复指导,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其次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防止发生相关并发症;最后是进行药物护理,对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防止患者伤口感染。
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方法,首先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采取鼓励的办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其次是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采用按摩、心理疏导、热敷等方法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最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保持康复环境的干净、整洁,保持通风。检查病房的检测仪器,及时检测患者的疼痛情况。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诱发患者疼痛感的因素,例如冷刺激。
1.3 观察指标
VAS 疼痛评分标准,总分为10 分,0,无痛;1 ~ 3 分,轻微疼痛;4 ~ 6 分,中度疼痛;7 ~ 10 分,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并用t 检验,当 P<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对比: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48h 后,研究组患者轻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为(4.30±1.30)分。对照组患者轻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为(5.31±1.60)分。研究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果
骨折是老年人常有的疾病之一,其外部暴力因素是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患有骨折的老年人会伴有发热、畸形、休克等症状。
对于老年骨折,大多数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手术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帮助老年人实现骨结构的复位和固定,术后痊愈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康复训练[2]。
老年骨折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但是术后疼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常用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为无痛护理方式,基本原理是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和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术后痊愈,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3]。无痛护理方法要求的是细致的护理工作,把患者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一切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出发,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轻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为(4.30±1.30)分。对照组患者轻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为(5.31±1.60)分。
研究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痛护理理念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康复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利萍. 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1):20-23.
舒适护理是指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骨科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疼痛、焦虑等身体、心理不适,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减轻患者焦虑、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我科于2008年6至12月对65例住院的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并用,将生物全息论引入现代舒适护理工作理念中,对骨折患者进行身体、心理并行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5例,均为我科2008年6月至12月的住院手术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岁,均属于四肢的创伤性骨折,其中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6例;砸伤6例,车祸伤19例,摔伤27例,坠落伤13例。
2 方法
2.1 心理护理
2.1.1 常规护理 ①舒适的环境:环境安静、整洁,尽可能降低一切噪声。②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其对疼痛的主诉,理解其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等,并给予安慰。③良好的病室氛围: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互相鼓励。④舒适的:卧床时卧健侧或平卧,用软枕抬高患肢;站立时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2.1.2 舒适护理 向患者说明舒适护理方法的作用及效果,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①分散注意力法:包括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剧、读小说、读报纸),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和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患肢或伤口周围的皮肤)。②幽默法:给患者讲笑话或看幽默风趣电视相声、小品、肥皂剧等。③放松法:在音乐辅助下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慢节律呼吸。④皮肤刺激法:冷敷、热敷、按摩以及皮肤搽剂(如活络油)。
2.1.3 引入全息理论 全息学说认为,每一个机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组成的。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机体的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或者说,机体的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就是一个全息胚。在全息胚内,各个对应点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一个对应点的特性都与其对应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学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处于某种滞育阶段的胚胎。因此,其内不仅含有全身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信息,而且在病理条件下,全身或局部的病理信息,也相应地出现在全息胚或其对应点内。宇宙是一个全息系统,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精神、心理的变化均受社会全息律的影响[2]。①在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3]。家属对骨折的心理反应、认知状况、理解及支持程度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原因。因此,护士要对家属进行有效的卫生宣教,让家属了解骨折的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配合治疗。本组有6例儿童骨折患者,家属对治疗及功能锻炼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痛苦,从心理上承受不了,护士应对家属讲清治疗及功能锻炼与预后的关系,在家属的配合下按要求完成康复训练使患儿骨折愈合良好。②本组65例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患肢肿胀和功能障碍,患者情绪常表现的焦躁不安、恼怒、易激惹、好发脾气,护士在理解患者的同时又注意耐心周到地护理患者,搬运患者和进行治疗时非常细心、轻稳,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不同病情的个体因人而异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病信心,面对伤痛的困境能够忍耐。心理疏导频率为每班次2次(每日6次),做到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在对患者心理疏导的同时,并辅以手法按摩患肢和穴位,一方面可以纠正正气不足、肾阳虚损的状态,增强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达到“补虚疏郁”的效果;另一方面按摩可作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授入性,赢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使服务对象在祥和、随意、舒适的气氛中放松心情,使躯体不适得到缓解。经过心理护理,65例骨折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有所减轻或消失。
2.2 饮食护理 手术后初期因患者精神不振、疼痛剧烈或者有感染发热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腥荤油腻及生冷之物;待病情稳定,食欲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后,可给予鸡汤、瘦肉汤等清淡滋补之品;损伤后期多进食滋补肝肾之品,如动物肝肾、嘱多喝骨头汤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愈合,还应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4]。
2.3 功能锻炼 预防骨折部的肌肉萎缩和强化肌力,防关节僵硬、挛缩,尽早恢复功能活动,促进肌肉生理作用[4],骨折整复后1~2周内活动指趾关节,做腕、踝关节的背伸屈活动,鼓励及早锻炼坐起和做抬臂动作。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伤后或术后的粘连,预防肌力消退和肌萎缩,2周后骨折肿胀疼痛减轻和消退,骨断端初步稳定,可加大活动范围,并延长练习关节活动时间,上肢3~4周可加大活动量,下肢6~8周可下床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指导要耐心,制定锻炼计划,协助并督导患者完成。
2.4 穴位全息按摩 人体任一肢体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穴位,如果以其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的名称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使每一肢体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恰像是整个人体的缩小,并且每两个生长轴线连续的肢体或每两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位,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人体的任一肢体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各肢体的长骨并不是正好穿过各肢横截面的中心,而是偏向一侧的,长骨所偏向的一侧为背侧,与背侧相对的一侧称腹侧,全息穴位就分布在各肢体的腹侧。
2.4.1 耳穴按摩 骨折发生后,在耳廓上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点,在这些敏感点的穴位上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起到通经活血、消肿止痛,能促进骨骼愈合。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肾、肝、脾和骨折相应的部位。对骨折肿胀疼痛不严重者,嘱患者和家属在耳穴上自行按摩:每天数次。对骨折较严重、肿胀疼痛较剧者,应用耳穴贴压法,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贴压在以上穴位,双耳交替进行,每2~3d更换一次,7~10d为一疗程,休息2~3d,再进行下一疗程。
2.4.2 第二掌骨侧按摩 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从而有较好的疗效[5]。方法:取第二掌骨侧[6],从头穴到足穴端,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找到敏感点(有麻、胀、重、酸、痛感觉),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圈为一下,频率为150下/min,每次3 min,400下左右,按摩次数随患者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功能锻炼前按摩,可促进肢体血运、软化组织、松弛肌肉、增进功能锻炼的效果。按压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每次按摩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皮肤损伤。
2.4.3 患肢推拿 骨折早期,推拿对缓解肿胀疼痛具有一定的作用[5],手法以按揉为主,轻柔沉稳,不能造成骨折移位和局部的再度损伤,也不能加重患者的疼痛,对恢复期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者,推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法以揉、推、按为主,并注意点按伤肢近、远端的穴位,能起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功能,使经络舒畅、气血流通、有消肿止痛作用。
3 讨论
3.1 在舒适护理并引入全息理论应用骨科 全息论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通过人的感观作用于人的情志而影响人体。躯体的伤残可致精神的伤害,往往比形体的残疾更为严重,情志因素不仅是内伤疾病因素之一,同样会影响骨折的恢复,延误病情。要想达到理想的医疗质量水平,医护、患者及家属必须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不能仅满足于执行医嘱,而是积极参与、主动地着手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7]。
3.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促进骨折愈合重要措施 穴位按摩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6],按压肾、肝、脾等穴能起到滋补、强筋壮体、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了耳与全身各部存在着生理学上的联系,故按压耳穴可达到很好的疗效。而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对骨折的创伤修复能力,按照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原则,骨折的因素有肝肾虚损,筋骨为肝肾所主,气血所养[8],食动物肝肾有坚筋骨,补肝养肾之功效。中医学认为使用某些食物为改善骨基质的亲水性,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4,9],因骨头中含大量的骨胶原蛋白和软骨素。喝骨头汤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防骨质疏松。
3.3 穴位按摩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骨折发生后,常伴随其他的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失眠、便秘、褥疮等。本组有5例骨折患者,由于失眠、头痛,经按压耳穴的神门、枕、脑点、心穴、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心穴效果良好,使头痛、失眠症状消除。发热时加按肾上腺、耳尖穴有退热止痛的作用,便秘时加直肠下段、便秘点等,有通便疗效。
3.4 全息按摩能减少因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中国古人有“以痛为腧”的原则,在第二掌骨侧穴位上按摩,可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6]。临床上因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引起患者大量出汗,使血容量下降,而老年患者大量出汗又易发生脱水的危险;血液相对浓缩,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0];大量出汗时又可致患肢固定的敷料等潮湿造成患肢皮肤不舒适;频繁更换衣被又增加患者疼痛。本组45例没有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免除了用药的不良反应。原来约需3~5d才能使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而穴位治疗后,可缩短至2~3d,防治了骨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65例没发生骨延迟愈合现象。使用生物心理疗法针对病因以除其情怀,用全息穴位按摩以疏通郁滞,以除其所苦(症状),用食疗以补其所虚,再加以康复训练以壮其体而益其志,全方位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医院、社区、家庭保健中,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按摩方法简便易学,教会患者后,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目前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呈现出泛化与交叉的态势。临床护理思维也必须向多向思维转化,护理学科必须引入边缘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嫁接和创新[11]。要做好舒适护理,需要我们具有生物全息理论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知识,培养护士整体护理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萧丰收.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2]叶永在.全息生物学原理与应用[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40.
[3]李立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71-74.
[4]郭子光,张子游.中国康复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45-56.
[5]张露凡.中医骨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25.
[6]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45.
[7]孙琳.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9-11.
[8]韩其帮,陈烯华.健康长寿要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46.
[9]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