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工教育 其他教育阶段 关系

1、从职业教育的观点来看职工教育

职业教育,小学开始就有从事文体技艺的职业学习教育,随着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职业学校教育的建立、健全,使职业教育得到了进步扩展,形成了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从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行为,他包含了职前、职中(在职,即职工教育)和职后教育(老年教育)。它跨越时段最多,历时最长。职工教育仅是职业教育中的某个时段。(见图表1)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的重点在“就业前”和“学校”的教育。而职工教育强调的是“在职”和“结合实际的教育”。应该说:职业教育从教育时段上涵盖了职工教育,在职业和专业上虽未能全部覆盖职工教育,但也包括了其大部内容。1996年9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2、从成人教育的观点来看职工教育

我国在1949年就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就是以在职职工为培养对象的成人教育。随着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的并提,就把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混淆在了一起。在众多院校挂出“XXX成人教育学院”的牌子后,成人教育就更显正规化。成人教育,它与职业教育在时段上相近(见图表1),强调的是成人之后的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成人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它也涵盖了职工教育,比职业教育少了18周岁前的一些时段。它是从人的成熟度的观点概括教育行为,为其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他在教育时段上包涵了18周岁后的高等教育和60岁退休后的老年教育。成人教育虽然没有立法的支撑,但在《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在教育部的机构中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来主抓。

成人教育与职工教育的差别是成人教育强调人的认知、自觉能力和社会性以及非正规性,而职工教育是在此框架内特别强调与专业岗位结合的能力提升教育。

3、从继续教育的观点来看职工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并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他跨越两个教育时段(见图表1)。包含了不在职教育和职后教育(即退休后的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的施教主体是“XXX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专业技术人员。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他强调的是在某些教育阶段之后的“继续”,不考虑是否“在职”的教育。

职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在职职工,包括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其施教主体按其施教对象不同有不同的选择。

一是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依靠行业的党校、干部学校和地方行政学院进行。主要是培养领导决策能力和规范管理能力,努力提升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应由工作单位结合岗位实际与“继续教育学院”沟通制定教育培训方案,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由“继续教育学院”实施。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使科技创新与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和训练得到加强。重点是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技能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依靠行业内的单位、企业联合共建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与行业内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其重点是以本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改善知识结构、加快提升岗位技能为目的,按照职业技能规范要求,大力开展对行业领域技能劳动者的岗位教育培训。

4、从终身教育的时段来看职工教育

终身教育理论自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和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大系统。虽然各国在终身教育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实践阶段,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终身教育制度。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其特点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以终身教育理念来分析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难看出,终身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等全部教育。职工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强调的职工教育是对在职员工,针对工作岗位技能需要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教育。职工教育既有成人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还与继续教育相似。它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其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IC3;能力图表;应用能力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什么行业,快速、正确地掌握信息,都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计算机基础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质与能力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考量其是否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否能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

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国际认证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权威认证标准。分析、对比IC3的标准,对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无裨益。我国职

业教育长期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能力上,通过分析与对比,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1IC3能力标准分析

IC3能力标准从实际应用出发,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全球数字素养委员会组织来自全球22个国家的专家,使用DACUM的科学方法,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来划分应用领域,再细化出单项的项目,最终细化为单项能力,组成IC3能力图表[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是我国对计算机基础能力基本要求的代表之一,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基本要求”则代表了我国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基本要求与IC3能力图表,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对计算机基础的基本要求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两个显著区别。

1.1IC3标准更具体、细化

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为“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1]。IC3能力图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则强调“计算机性

作者简介:李京平(1958-),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本科,曾在英国东伦敦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能”,其中也体现了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的要求。经过对计算机性能方面的细化,得到的能力点为:微处理器速度、随机存储器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存储设备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等。因此IC3能力标准比笼统的“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更加具体、明确。

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对应用软件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和Excel(或WPS)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1]。考试内容要求“文档的创建、打开;文档的编辑(文字的选定、插入、删除、查找与替换等基本操作);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IC3能力图表对这部分的要求为:编辑与格式化,更加细化后的能力点为“选择文本,清除选定文本,复制选定文本,粘贴被剪切或复制的文本,使用撤销、恢复或重复命令”。与等级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文档编辑相比,IC3能力点的要求细化为复制过程中更详细的步骤。

在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中,基本要求有“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考试内容包括“Windows的特点、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对应的IC3能力图表中,相应部分的要求更加细化,仅“配置”一项就细化为多个具体要求,如“显示控制面板”、“识别控制面板上的不同功能”、“时间和日期的设定”、“修改显示设置”、“改变系统设置时的常见问题”、“改变操作系统设置解决常见问题”等。

经过上述几个特殊点的分析可以看出,IC3考核的能力标准更加具体、细化,更适合对操作能力的要求与考核,也可以看出我国与国际标准在能力与考核要求等方面的主要差别。

1.2IC3更强调基本应用

在技能应用以及操作能力的选择与划分上,目前国内定义的内容与国际标准也有区别,这也体现为对基本技能应用与能力认知方面的差别。

在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中,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要求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电子邮件及浏览器的使用”。对应的考试内容有“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浏览器IE的使用”。IC3能力标准中,除了上述内容的要求外,还强调了“搜索引擎的使用”,“计算机安全”等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IC3的标准立足于常用,把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最常用的内容提炼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来划分对基础能力的要求。在普及和推广使用计算机方面,国际标准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IC3除了包括“计算机的概念”、“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外,还了诸如“购买计算机”等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没有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我们都会购买计算机,购买计算机时需要考虑的硬件和软件配套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购买计算机的类型等,正是我们经常遇到却容易忽略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对计算机基础的要求中,类似的区别更加明显。例如,在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基本要求”起草小组编写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了“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中断技术”、“数字接口电路设计”等内容,计算机网络部分还包括了“局域网设计”、“网络编程”等内容。这说明高等学校对计算机基础的要求更加宽泛,但其强调的是专业领域的应用,而不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因此,从能力确定的标准和对所要求的能力选择方面,我国提出的基本要求出发点和国际标准具有较大差距,能力的细分和确定也就会有更大差异。从大学教育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框架的要求看,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必要的,但从日常应用方面看,国际标准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2IC3考核形式分析

IC3采用网上考试,标准统一,要求一致,更适合大范围考试。

2.1形式多样化

考试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配对题、填空题、是非题以及操作题。选择题与是非题适用于考核基本知识;多选题可用于考核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内涵与延伸;配对题、连线题适用于考核多个知识和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填空题可考核知识与概念,又可考核基本能力;操作题适用于考核综合能力。以上各种题型出现在IC3考题中,最大的特点是每个题目都着重在能力考核,侧重于应用能力的考核。

2.2考题内容紧扣能力图表[2]

IC3考题完全围绕着能力图表,充分体现了能力图表规定的内容。

例如:能力图表有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包括处理器速度、内存、外存和其他因素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有如下考题:

(1) 下列哪些组件对计算机执行速度影响较小?(请选三项)可选答案有:

(A) 硬盘的品牌 (B)微处理器的速度

(C) 硬盘大小(D)光驱的速度

(E)RAM的大小

(2) 当计算机同时执行几个应用软件时,影响计算机速度与效率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3) 当一个应用程序正在运行时,电脑变得非常慢,而且每次操作时还可以听到硬盘高速运转的声音,最后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由此可以看出,根据能力图表的要求,考题可以变换多种形式,较好地考核了学生对给定能力的掌握情况。IC3考题都围绕能力图表的要求,全面考核考生对能力图表的掌握情况,非常科学。

2.3注重应用能力考核

IC3非常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很大比重的考题都涉及实际应用,很少直接对名词和概念进行考核。因此,参加IC3的学习并通过认证考试后,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下面几个例子说明了IC3考题的特点。

题目1:计算机主机电源不亮,与下列什么无关?

(A) 未开机或已经关机(B) 电源线未接好

(C) 设备未接好(D) 电源故障

题目2:在Word或Excel中,下列哪一项可以用来设定文件的页码?

(A) 插入符号(B) 插入图片

(C) 页面视图(D) 页眉和页脚

题目3:在Excel中,若存储格式显示为【####】时,表示什么?

(A) 栏宽不足以显示(B) 内容有误

(C) 数据已经被删除(D) 格式设定错误

题目4:请显示Excel【绘图】工具栏。

题目5:让所有的幻灯片以【溶解】的方式【每隔5秒切换】

题目6:如何将选定的多个单元格合并为单一的

单元格?

题目1主要考核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知道了原因也就不难得到解决的方法。题目2虽然是选择题,但侧重点仍然是考核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题目3考核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隐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题目4~6则完全是操作类型的综合应用问题。

IC3的考核题目绝大多数都如上述例子,侧重应用。这样的考题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指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应用上。这样的引导正好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吻合,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取向。

3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仍然留有很多学科教育的痕迹,IC3标准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1) 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应该摒弃学科要求的知识框架内容,放弃日常工作中很少用到的知识,真正从实际应用出发,把日常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有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参与,而不能仅包括教育方面的专家,保证教学目标真正是日常工作与学习要用到的内容,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 教学重点的转移。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 考核形式的变化。

考核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因此,考核一定要围绕能力标准,去掉那些空洞的名词,即使对基本概念的考核也应该与具体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考题形式可以没有实质的改变,但是每种类型的考题都可以加入实际应用的因素,使考核真正落实到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上。

总之,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将起到促进作用,并逐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观念;内涵和意义;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98-02

当前,社会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良好的发展空间,此时,中职学校应该抓住机会,认清自身现状,从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理念、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打破陈旧的观念,使办学质量得到提升,即赢得了社会声誉同时又增强社会吸引力。但是,目前中职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教师队伍状况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学校招生困难,生源数量少,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为了形势发展和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职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从“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来看,一般情况下对“中等”一词的含义上可以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化一些,称之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从内涵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要把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区分开。职业教育从教书育人出发,其直接目标是有意识开展一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而职业技术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其出发点是专门进行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两者在内容上进行比较的话,“职业教育”重点在于提高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综合素质,其内容要更为丰富。第二,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也有区别。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作为职业定向的启蒙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如何在职业定向以后获取上岗资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稳定上的贡献,尤为突出。纵观以上几点,国家和社会在职业教育上所投资的财力物力,可以算的上是一本万利,是利在当代,功盖千秋的好事。所以,不能让当前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阻碍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脚步,国家和社会也不应该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有所保留。应创造优质的条件,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使其更好的为国家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主要是学校教育,缺乏跟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由于职业教育大环境如此,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都不够符合标准,无法立足于当前需要综合型技术人才的社会。虽然,经过一些教育改革,情况有所改观,但是根本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2.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以当前经济市场的需求为前提,中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盲目追风,盲目的开设针对性的新专业、热点专业课程是当前中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种做法的问题体现在,第一,就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而言,学校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到学校的建设中,因为,开设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很高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团队。这样就给财政增添了极大的包袱,一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的影响就极为严重。二是,同一区域的学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比较容易出现热门专业重复的现象,例如,曾经热极一时的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都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两三年后有可能成为冷门,所以,新课程的开设也影响到毕业生的再就业。

3.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对于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各校关注,中职毕业生一直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就业质量就差强人意。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毕业生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做好就业跟踪服务。目前毕业生再就业的现状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薪资较低;还有一部分多次安置就业未果的学生,校方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很难再就业。

三、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1.社会应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同时还存在如资金不足、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的现象,造成我国人才结构造失衡的现象,一方面,中职毕业生面临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极度缺乏技能型人才。由于大量缺少技能型人才,严重影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没有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在思想上轻视中职教育,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发展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无法契合实际的制定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措施,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因此,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度,必须要有所转变。

2.中职院校应尽快转变中职教育的观念

为了使中职生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转变中职院校的人才观念,这样才能为学生开辟一条宽阔的成才之路。想要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应该有针对性的消减中职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证压力,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前,重点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突出特色;其次,想要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第三,应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使职高生的职业能力有所提升,进而达到增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劳动市场打下基础。

3.中职学生自身应提高对中职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是个失败者,而中职院校是个不得已的选择,学生应该端正自己对于中职教学的态度,不要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中职院校以及中职教育观念相当排斥,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困难,对家长管教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不满,学习自信心不足,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由于受到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加之对青春期充满困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出自卑、悲观、失望的情绪,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倾向。事实上,读中专、技校和职高的毕业生,毕业后可选择就业或参加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的成长空间。职校生应转变旧观念,发掘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作为一个中职生,其前途和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四、以中职教育观念为基础加强中职教育的具体的措施

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当前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以及作风等要求,由于受到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领域越来越宽等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开张课程时,应着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到“想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没有“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营销专业,学生不具备“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理念,将无法胜任该岗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重视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观念。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中职院校师资团队的基本情况是,缺乏专业技术的教育工作人员,因为大多中职教育的教师是从普通教育转行过来的;再加上,开设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能够授课的教师,急需提高专业能力。专业课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欠佳,致使师资结构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应该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利用培训和观摩课来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大赛的专业教师应给与鼓励和奖赏。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教改能力,才能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完善中职教育制度,改善就业误区

中等职教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有钱就上学,上学就毕业”。其实,中职教育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广阔的。据企业调查显示,生产第一线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由于,很多岗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供不应求的状况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对于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样需要。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的国家,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大问题。想要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设,使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所提高,就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对制度、管理观念、办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彻底清除,为了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而努力奋斗。

五、结语

当前,全球都处于经济化时代和教育化时代,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更需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所以,中职教育必须朝向持续发展是之路迈进,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光荣使命,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中职教育的实际性是其发展、立足的关键,在正确面对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之路。只有保证中职教育能够科学、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革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2]邵春芳.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第4篇

一、影响农村创业型人才成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农村人才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制约其队伍壮大的瓶颈。研究认为,影响农民成为创业型人才的制约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因素:

(一)农村经济环境

资金的缺乏必然不利于创业人才的成长,在经济上制约了创业型人才成长的脚步。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0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5,后者是前者的3.3倍。根据对农民创业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72.6%的农民也选择了是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

(二)农村教育环境

教育与培训是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人才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教育和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的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受到良好教育和高技能培训的创业者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三)农村政策环境

一是农村人才大都没有享受政府给予的任何物质和政治待遇,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方面缺少必要的保障。二是重视不够。县乡两级的工作重心普遍放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上,对农业科技、农村管理、农技服务、乡土能人的社会关注度不高,这也造成了在农村人才开发上的投入不足。

二、积极构建农村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新模式

创业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技术、经验、资金,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及科学文化水平。本文认为:应发展基础教育模式为创业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构建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为农村培养创业人才、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模式适应农村创业型人才成长需求、改革高等教育模式培养高级农村创业人才。

(一)发展基础教育模式

创业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基础教育则是教育体系的基石。由于对农村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基础设施不完善、素质教育未能全面落实等问题,导致农村基础教育滞后严重影响农村人才的成长,因此要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必须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基本科技文化素质的新的教育模式,为创业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

1、教育渗透模式

创业教育所要培养的创业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较高层次的素质,它区别于基础素质又植根于基础素质,对它的培养决不能和基础素质的培养脱节。首先,依托劳技课进行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充实劳技课内容,革新劳技课教学方法,使其更贴近时代要求和社会生活。其次,在各门学科中有机渗透创业教育,在强化本学科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教材篇目和章节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有目的地进行恰如其分的创业教育。

2、远程教育模式

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发展多层次、多类别的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建立计算机教室。以上三种远程教育模式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辐射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教育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业动手能力,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模式

构建创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向融合的培养模式。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就是把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新体系。同时,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123”模式。具体来说“1”就是营造一个环境,即创新与创业教育环境。“2”就是搞好两个结合。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实践相结合。“3”就是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保障。

(三)完善各类成人教育模式

成人教育研究的发展离不开成人教育科研队伍的壮大与完善。不仅要在数量上壮大成人教育研究队伍,根本的还要优化成人教育科研队伍素质,根除浮躁的治学风气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大胆发展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大学的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研究成人教育的机构包括大学和大学以外的研究机构,大学是其主要阵地,大学以外的一些学会、研究会等成人教育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协调培训工作。

(四)改革传统高等教育模式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秘专业;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这里接受教育后直接就业,因此中职也是“工作”的教育,所以有人说中职教育的核心是工作。市场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中职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才。文秘专业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前导的教学模式,是中职文秘专业教学的改革根本,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岗位技能、专业素养,就要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中职学生的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就业现状密切相关,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是现实,所以教学改革也要体现文化课的重要性,适当增加文化课的比重。但是又不能抢占更多专业课时间,毕竟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就业的目的。文秘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有明确规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培养文秘人才,工作内容包括秘书、文书、档案管理、信息资料搜集以及攻关礼仪等。所以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内容的改革。计算机能力、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都应该成为教学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专业和认知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效果高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下功夫。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施教,是提高文秘专业教学效果的根本。这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实现高效性的教学。同时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职业意识提高的保证。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是优化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任课教师认真探讨。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也应作为职业教育的改革的一个重点,这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标志。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是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案例中,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中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容易得到保证。

三、教学情境的改革

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要具备四大要素,其中教学环境就是四要素之一。学生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具备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学校效率就会提高。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这也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以往的教学只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块发黑板,再加上教师的一张嘴。而如今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学情境创设得到了老师的重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必要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在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必要的场景,给学生一个近似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模拟情景进行教学可以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实战的环境是职业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要区别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创设情境和模拟实战情境也是有区别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针对性的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要保证学生形成实践能力是改革的关键与核心。

四、构建初级的职业能力培训平台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就业,如果学校能够为学生搭建职业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的职业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秘专业的教学要强调学生体验性学习,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重视校内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实训情境,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获得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创设一个虚拟的企业,将企业运营中的资料进行归档和装订,整理后形成可供上级领导顺利查阅的档案资料。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的需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中迅速成长是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五、应用项目驱动法促进能力的提高

项目驱动法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的环境中,设置具体的实际内容,给学生必要的实践机会。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办文工作、办会工作、办事工作、办公室日常事物等几大项内容,通过一定的实训模拟,给学生一定具体的实践目标,让学生完成必要的专业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驱动法被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秘专业的职业教育要从素养和素质培养入手,从能力提高着手,从优化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开始,进行中职文秘专业教学的改革。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徐普平.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