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C(Aetivity-Based Costing)法,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是精细化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计算的核心是作业,是把资源费用通过资源动因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归集到产品或成本对象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ABC法最初应用于营利性、生产制造业,经过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从制造业扩展到非营利性的高等职业院校。
根??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焰的提到的,实施ABC法的组织机构具有下列特征: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较好的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二、基于ABC成本核算视角分析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条件
高职院校是按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按国家统一要求设置,会计核算系统相对稳定,报表口径与国家上级部门一致。随着院校对教职员工的培训的深入展开,财务人员素质及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逐渐增加,为ABC法的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条件。
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看,对照实施ABC法的组织机构特征,在很多方面与ABC法的特征相吻合。学院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其复杂性。而培养学生发生的费用主要与教学、教学管理、后勤等活动有关。教师的人工费用是直接费用,其余发生的费用多属间接费用,且间接费用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较高,ABC法的本质就是能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分配,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科学。
服务型企业是ABC法最理想的适用者,不论把高职院校看成生产性还是服务性的机构,在基于ABC视角进行成本核算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比如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以反向选课为标准进行扩大选修课,为文科学生开工科类选修课,为工科开文科类选修课。另外,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是在进行单独招生,高中毕业生直接参加学院单独招生考试可以直接入学,为高职教育量身做专业课程,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这些举措就是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要。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每届学生从招生到毕业,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作业。随着培养对象日益多元化,提供教育服务的种类也较多(如文科、理科、工科等),具有不同层次,如:中专生(原五年制高职未升高职)、高职生、应用型本科生等。不同院系、专业培养学生的成本费用相差很大,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活动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活动侧重点不同。比如实习实训活动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理工科专业学生以实验、操作为主,而文科专业学生以模拟实习、实训为主,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同。从ABC视角可以分析不同类别、专业、层次的教育的不同的资源、作业、动因,按资源动因把成本分配至不同作业、作业中心,最后分配到不同专业的教育产品中,使得教育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三、基于ABC成本核算视角在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应用的优势
从ABC视角核算教育成本,必须得到院领导和部门领导高度认同与支持,且以身作则,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
基于ABC法视角能有效找出高职院校成本核算整个教育作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院系的教育成本分析,可以找到提高学校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年度的教育成本分析,高职院校可以找到教育成本升降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不同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分析,可以找到降低高职教育整体教育成本的途径。提供的不同院系的教育成本和分类别不同专业的教育成本信息,可以为学院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依据,可以为高职院校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强化内部管理,从宏观上控制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提高学院的在社会上的声望。
四、基于ABC视角核算教育成本的建议
ABC视角核算教育成本要与高职院校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相结合,这样有助于财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适应ABC法的操作,更利于ABC法的推行。
可以尝试绘制培养学生的作业流程图,使教职员工对增值与非增值作业形成共识,这是ABC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教育成本核算作准备工作。
在高职院校推行ABC法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个部门,涉及到全体教职员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加强宣传力度,使ABC法深入人心,先在学院内部有选择性在费用项目多的部门系部进行,循序渐进,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基于ABC视角核算教育成本,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分析抓住关键作业,识别 “不增值”的浪费,开发作业成本软件与原有财务软件衔接。目前,没有作业成本软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EXCEL的强大的功能来实现,这样可以减少核算工作量。
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
面对这种状况,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立足学校实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不断改革。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能体现计算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
在配置好学生用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演示用机的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能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学阶段,学生应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方法。这就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操作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需条件,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设计;教学改革
信息系统工程教育论坛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始建于1987年,历经20年的发展,为油田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这个培养目标,结合目前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本硬件系列课改方案。
一、硬件系列课改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随着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核心技术愈来愈集中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软件设计这两项技术中,其中CPU和OS设计技术是最核心的两项技术,特别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一直是衡量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硬件系列课程里,培养学生CPU及相关硬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并能够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部件的能力,是当前计算机硬件课程重要的改革方向,也是目前社会迫切需要的计算机硬件人才[1]。因此,适应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硬件系列课程的培养方向,既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又有利于学生及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对扩大我院学生就业,树立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意义深远。
二、硬件系列教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由于我国的制造业比较落后,一直以来,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技术未能被国内掌握。相应地,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像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重要硬件课程,传统上仅仅以讲授、分析原理为主,且内容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国外一些知名大学非常重视计算机硬件的教学,美国的许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中都无一不是安排了CPU设计方面的课程和实验内容。例如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相关课程是《计算机系统设计》,学生在实验课中,须自主完成ALU、单指令周期CPU、多指令周期CPU乃至实现流水线32位MIPS CPU和Cache等的设计。Stanford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生也有相似的课程和实验。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开展硬件设计技术的条件已逐渐成熟,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硬件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技术,一是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的成熟,可以在一个芯片中通过编写硬件描述语言设计CPU和全部的相关硬件电路,减轻了硬件芯片间连接的复杂性,同时消除了硬件制造的限制。二是硬件描述语言的成熟,以VHDL和Verilog VHDL语言为代表的硬件描述语言,可以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来描述极其复杂的硬件电路逻辑,大大降低了以前采用手工方式设计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在最近几年里,也相应地增加了硬件电路设计在教学中的比重,据我们了解,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工大、哈理工等一些学校,已经修改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把利用CPLD/FPGA和硬件描述语言设计CPU及其相关硬件电路作为重要内容加入到课程体系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及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逐步实现了与发达国家高校计算机本科教育的接轨。
三、目前我院硬件系列教学现状及不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硬件系列主要课程设置始于20年前,期间虽经过部分调整,但基本教学内容依然延续20年前的知识体系。按授课先后次序排列,这些课程包括:《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计算机体系结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硬件课程设计》等7门。基于当前硬件课程系列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存在以下的不足:1.从整体上看,硬件系列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缺少能够验证原理、实际实现这些原理及方法的手段,导致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对原理和方法认识模糊,会说不会做的现象比较严重,创新能力较弱。2.《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这两门课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在内容上存在承上启下的关系,前者是讲述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组合及时序电路的传统分析设计方法,后者则介绍组合及时序电路的现代分析设计方法,基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合并成一门课讲述。3.《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两门课,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CPU及相关的硬件电路,从而加深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基于现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还无法达到上述目的。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两门课存在较大的内容交叉。这两门课都是讲述特定计算机在控制及嵌入式产品中的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介绍的是8位机MCS-51的原理,《嵌入式系统》这门课介绍的是32位机ARM的原理,鉴于目前嵌入式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建议取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5.《硬件课程设计》作为硬件系列的最后一门硬件设计课,学生已掌握了较丰富的软硬件知识,因此应该具备设计较复杂的硬件电路的能力,目前的设计内容较简单并与《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课程实验存在一定交叉,建议选择有一定复杂度并较实用的设计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硬件知识及硬件设计能力。
四、硬件系列教学新课改方案
针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总的硬件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对硬件系列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课程合并:《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的先修课,为保证能及时开课,同时该课和《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这门课有密切的联系,合并为一门课,仍称为《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并适当增加学时,建议在大二上学期开课,取消《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这门课。2.《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改为《计算机组成及设计》,增加CPU及相关硬件电路设计内容,在讲清楚组成原理的基础上,以设计为重点,建议在大二下学期开课。 3.《计算机体系结构》:适当增加设计内容,原学时保持不变,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开课。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本课程取消,鉴于目前嵌入式系统涉及软硬件知识较多,难以在一门课程中全面系统学习,因此另开设一门《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重点讲述如何设计编写嵌入式软件程序,建议在大三下学期开课。5.《嵌入式系统》:这门课作为《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先修课,重点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方法、ARM处理器的硬件工作原理、接口、汇编语言等,而相关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等知识暂不涉及,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开课。6.《硬件课程设计》:在设计题目中,引入嵌入式系统、FPGA及计算机组成等知识,适当增加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建议在大四上学期开课。基于新的硬件系列课程体系,能够有效理顺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并把硬件课程均匀分散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同时对重要的课程及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加强,例如数字电路设计贯穿在整个硬件系列课程中;舍弃了过时的技术,增加了新技术的份量,例如去掉了单片机,加强了嵌入式系统。因此,我们认为:调整后的硬件系列课程是较合理的,它吸收了当前先进的硬件设计技术,保证了知识的实用性,有一定的前瞻性。
五、结束语
高等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生存本领、服务社会的最后一站,教学内容及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不断教学改革,保持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直是高教课改的目标之一。通过这次课改,理顺了我院硬件系列课程的教学关系,增强学生未来服务社会的竞争力,因此很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军 崔旭 李建平 单位:1.东北石油大学 2.大庆市萨东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地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一类学科设置,下设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业方向。
1、信息工程。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一项专业。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