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困难原因

呼吸道困难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困难原因

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发生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首次窒息的程度、羊水污染的程度、再次复苏的效果,分析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与窒息程度及羊水污染的关系,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结果 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羊水污染严重的患儿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清的患儿。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后喉镜下清除呼吸道的成功率为90.6%。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吸入粘稠污染的羊水或者窒息情况严重时,呼吸道深部的黏液或窒息物不易吸出,很容易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故对于羊水污染严重以及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复苏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防止再次发生窒息。对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应立即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清理后呼吸困难症状未改善,应考虑其他原因,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再次呼吸道阻塞,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胎儿呼吸的改变,继而引起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改变[1],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恢复呼吸,部分患儿在复苏后再次出现呼吸道阻塞,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了相关临床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发生新生儿窒息183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92周;体重在2 700~4 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3806.95g;发生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144例;伴有羊水污染46例,无羊水污染137例;183例患儿经初次复苏均成功,有32例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喉镜下可见咽喉部及气管内泡沫样分泌物。

1.2 抢救方法 : 新生窒息经复苏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注意轻轻转动并上下提拉吸痰管,并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两次间隔不能少于3分钟。并保证插管和间歇时输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在6~8L/分,注意严密监护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寻找病因并立即处理。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 32例发生窒息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经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9例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成功率为90.6%;3例症状未改善,经儿科医师会诊,转入儿科治疗。

2.2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关系: 3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 28例伴有羊水污染,4例无羊水污染。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重度窒息的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3],如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多数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可恢复呼吸,部分患儿窒息程度较重时羊水被吸入细支气管或肺泡内,复苏时不能被吸出,或者因羊水污染,污染的羊水粘稠,黏附在呼吸道粘膜上不宜吸出,正常情况下,当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吸入的羊水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如羊水粘稠则肺的清除功能不能完全将吸入的羊水排出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的再次阻塞。而由于呼吸道再阻塞的症状不明显,大多无口唇紫绀等症状,如复苏后观察病情不及时,则容易被忽略[4],所以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对患儿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肌张力及神经系统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护。本文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窒息的程度及有无羊水污染的关系密切,所以,如胎儿娩出后有羊水污染或窒息严重,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观察呼吸音有无异常,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防止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较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对患儿呼吸道刺激性小,且成功率较高,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复苏成功后立即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另外,由于新生儿窒息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应注意抗生素的应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16~118.

[2] 刘云荣.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2,10.9(10):958.

[3] 尚萍.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0.18(10):74~75.

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肺结核;呼吸困难;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65—02

呼吸困难是心肺疾患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均出现异常,呼吸费力,甚至发绀。呼吸困难引发的原因主要有肺源性、心源性、血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源性所致。呼吸困难患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渐进性呼吸困难,若发生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时则多呈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并伴有胸痛、明显发绀等表现,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1] 因此,给予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及时救护非常重要。本文笔者特对80例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的80例患者,男 45例,女35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46.7±3.6岁。所有患者均因肺结核引发,临床表现为呼吸费力、胸痛、部分发绀。

1.2 护理方法

1.2.1 生活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以及病室内外确保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同时,对呼吸严重窘迫患者,指导他们尽量少谈话和减少过剧活动,以减少耗氧量,避免严重缺氧而呼吸困难。其次,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呼吸顺畅,减轻呼吸困难。

1.2.2症状护理

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口腔卫生。 呼吸困难患者的气道常分泌物较多,形成痰液容易阻塞呼吸道,增加患者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患者将痰液充分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从而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利于减轻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同时,定时给患者做好口腔卫生护理,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其次,及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检查结果分别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和给氧浓度,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恢复脏器功能,能够有效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在氧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以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温化和湿化,以防止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及气道黏液栓的形成;吸氧面罩、导管、气管导管等应定时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3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护理人员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科学给药,使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舒张剂等的应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做好临床护理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必要时调整治疗措施。

1.2.4窒息的护理

对于产生窒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迅速协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并在患者的背部轻轻拍打将呼吸道内血於排出。[2]然后,及时将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内血於物清除,或迅速用鼻导管接吸引器插入气管内抽吸,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患者呼吸道内血块清除后,对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应行人工呼吸,并给高流量吸氧,或者遵医嘱给予患者呼吸中枢兴奋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及凝血机制,以防患者二次窒息的发生。

1.2.5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患者常常因自身症状引发烦躁不安、紧张,甚至产生恐惧,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适时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病情会迅速好转,从而使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有利于后期治疗。

1.2.6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穿衣保持宽松,减少胸部压迫,并指导患者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劳逸结合。同时,保持适宜温湿度,空气洁净、清新,避免和去除诱发因素,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80例因肺结核引发呼吸困难患者经上述个性化、专业化护理措施,98%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3 结论

呼吸困难的一个重要症状是呼吸功能不全,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呼吸困难引发的原因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如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 胸膜疾病等,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呼吸困难,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中的呼吸困难患者是由肺部疾病中的肺结核引发的,患者表现精神极度紧张、有窒息感、恐惧等不良反应。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措施、临床症状护理措施、用药护理、窒息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并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做好呼吸困难预防措施,使绝大多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转危为安,取得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同时,积累大量临床救护经验,为今后更好服务临床奠定基础。

总之,对于结核病引发的呼吸困难患者,我们要根据病人个体病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救护措施,能够使绝大多数患者呼吸困难得以改善,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呼吸困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59-02

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困难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食管癌术后的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回顾分析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食管癌(包括贲门癌)术后患者611例,出现呼吸困难65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5~78岁,呼吸困难时间1~15 d。患者主要表现为自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90%,氧分压<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45 mmHg。气管切开4例,机械通气6例,最长机械通气时间15 d。经过精心的护理,6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反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2呼吸困难原因分析

发生呼吸困难的相关因素主要有:①术前患者吸烟时间长,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年老体弱,呼吸功能欠佳。本组患者有吸烟史的51例,烟龄19 ~33年。②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尤其是需要颈部吻合者,刺激气管使分泌物增加。本组患者颈部吻合者60例。开胸手术后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肋间肌肉,膈肌的切开,使患者肺的“通气泵”受到严重损害,资料表明,术后第1天肺功能下降到术前的45%以下,一般在术后7 d恢复到较稳定水平[1]。③术中、术后呼吸道清理不及时,导致肺不张并发肺炎。④术后胃的压迫限制了肺完全膨胀,减少了肺活量。⑤切口疼痛影响了呼吸运动和有效排痰。

3护理

3.1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讲解吸烟对手术的影响,使其彻底戒烟。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进行正确咳痰的锻炼。

3.2留置气管插管

在ICU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定时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3一般护理

患者入ICU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对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听诊双肺呼吸音,如有异常,查明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患者全麻清醒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取半卧位,使患者膈肌下降,腹肌放松以利于呼吸。

3.4合理氧疗

术后常规吸氧24~48 h,氧浓度40%,必要时可再延长吸氧时间,间断给氧。

3.5留置胃管、胸管的护理

3.5.1持续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可以减少肠胃过度膨胀而压迫肺组织导致的呼吸困难。

3.5.2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有效引流,避免胸腔内积液、积气而引起呼吸困难。

3.6加强呼吸道管理

3.6.1开胸术后呼吸道管理是改善呼吸困难的关键[2]。术后患者要加强体疗,定时雾化吸入,雾化量必须适中,过度可致痰液过度稀释和痰量过多,应注意防止雾化吸入药物可能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及混合感染。

3.6.2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可压迫刺激气管进行咳嗽排痰,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患者咳嗽无力时,要及时吸痰,经口或鼻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6.3定时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同时,对开胸术后的患者采取每1~2小时翻身1次,翻身应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对全麻未清醒患者,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以防止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肺泡萎缩及肺不张的发生,保证痰液引流通畅。

3.6.4叩击背部。通过叩击震动患者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随时观察面色及呼吸等状况。拍背方法:将患者半坐卧位,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使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至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但对老年人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3.7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困难不能自行缓解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期间,要严密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及时吸痰,气道湿化。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3 min,以免发生低氧血症。定时监测血气指标,根据血气值调节呼吸机参数。掌握撤机的指征,撤机前一定要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本组患者6例机械通气,5例患者在机械通气24~72 h内顺利脱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15 d后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3.8止痛、镇痛不充分患者的护理

止痛、镇痛不充分的患者,在术后早期,由于疼痛,往往表现为呼吸浅快、肺活量减少,呼吸诱发或加重手术部位的疼痛而导致患者惧咳、惧动、长时间保持仰卧位,有效咳嗽进一步减弱或无力,此时,疼痛所致的无效咳嗽不仅无益于痰液排出,反可增加机体的氧耗,并可因诱发剧痛而惧深呼吸、惧咳造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哮喘、肺炎、肺不张、心律失常乃至呼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般认为,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重要因素[3]。控制术后疼痛对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呼吸功能很重要。本组65例患者均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10例患者效果欠佳,临时肌注镇痛剂后缓解。

4体会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环节。

[参考文献]

[1]陈鸿义,王俊.开胸术后早期肺通气功能变化[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1993,9(1):61-62.

[2]盛大兰,陈璇.全麻开胸患者呼吸道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8):582.

[3]崔玉尚,张志庸,阿伊都・阿布都热伊木.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09-912.

[4]李树林,李章红,江柏清.高龄患者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41-42.

[5]李硕娟.高龄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8-70.

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呼吸系统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除了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系统而全面的护理,尤其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危险期,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呼吸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愈成功的关键环节,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致呼吸困难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均为截瘫,均为男性,年龄40岁-63岁,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例因伤势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0例行颈椎前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术,1例行颈椎后路切开植骨融合术。

2 引起呼吸道功能改变的因素

2.1 颈髓损伤后,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致呼吸抑制;或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及肺不张,或副交感神经功能活跃,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内血管扩张充血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致使通气功能减弱。

2.2 由于病人卧床进食,易误吸,加之咳嗽、吞咽反射较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患坠积性肺炎而影响呼吸功能。

2.3 持续低流量吸氧使病人气道干燥,使用甘露醇脱水或病人饮水少,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易发生气道阻塞致呼吸困难。

2.4 颈髓损伤后植物神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使膈肌运动受限。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伤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是因膈肌和肋间肌瘫痪,腹肌麻痹所致;术后则多由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或痰液阻塞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故对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及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症状,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 。本组有1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症状改善。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 肺活量训练颈脊髓损伤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需要配合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湿润气道稀释痰液,达到改善通气的效果。同时,加强呼吸肌训练,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肌的耐受性。从患者入院时即开始指导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呼吸系统功能训练:(1)用吹气球法、缩唇呼吸法、深呼吸锻炼肺功能;(2)教会患者有效咳嗽,鼓励督促其排痰;(3)同时辅以被动呼吸锻炼,由护士或家属挤压患者胸廓,持患者双臂行扩胸运动;(4)定时翻身、拍背、排痰。

3.2.2 气管推移训练欲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3-5天常规进行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护士指导患者以2-4指在皮外侧插入切口侧内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一天3次,每次10-15min,必须将气管、食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s,放松气管食管返回原位休息30-60s,重复动作,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训练时出现呛咳,恶心应及时停止,嘱做深呼吸。上肢瘫痪者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

3.2.3 及引流: 协助给予舒适可稍微抬高床头20-30度,改善呼吸情况。颈部用颈托妥善固定,呈中立位防止颈部过抑,松紧适宜,同时两侧放置小圆枕加以限制,以防止颈部转动。平时翻身拍背时,采用轴式翻身,拍背时,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央,有节律地拍背部,叩击力量要适中,以不使患者感到疼痛为宜。

3.2.4 加强呼吸道湿化: 颈椎、颈髓损伤后易引起呼吸功能低下,咳痰无力,使痰液阻塞气道,通过湿化,可以增强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固结痂促使痰液排出,起到化痰、解痉、抗感染的作用,采用雾化吸入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3.2.5 及时有效的吸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多少均及时给予吸痰,并与翻身、拍背及雾化相结合,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注意无菌操作,手法轻柔、娴熟,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3.2.6 预防腹胀: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4 小结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死亡的常见原因,而系统全面及时的呼吸系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变化,加强呼吸系统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4,26(3):437;

[2]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3]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呼吸道困难原因范文第5篇

一、气管导管拔管困难

气管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相对应的处理为:

1.气管导管气囊未放气,这是拔管困难最常见的原因;

2.气管导管气囊过大,气囊嵌在声带部位;

3.由于未用剂,导管气囊或导管与气管壁粘连;

4.外科缝线将气管导管与邻近组织固定,可见于颈胸颌面手术;

5.气管导管过粗,插管用力,或喉部解剖异常;

直视下手法推动喉与导管,旋转导管退出;

6.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后,气囊形成袖套样皱折,使管径增粗,难以通过声门:

处理:①再插入:旋转、退管;

②再插入、充气、放气、退管;

③皮肤钳或血管钳帮助下减小气囊皱折,退管。

二、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气管导管拔管时约有70%的病人出现心率和收缩压升高20%,甚至更高。

(一)原因

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插管后1~10min,可出现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二)临床意义

大部分病人可耐受气管导管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但是某些病人可能不能耐受这种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影响心肌氧耗与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主要与心动过速明显相关,而不是高血压。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2. 高血压病人对苏醒和拔管的高血压反应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这种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肺水肿或脑出血等。

3. 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与气管导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均严重。这种病人平均最大升高幅度为平均动脉压45mmHg,肺动脉压 20mm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0mmHg。并且这些变化在拔管后持续至少10min。妊娠高血压为妊娠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立即致死原因为肺水肿或脑出血。

4.颅内手术后停止吸入麻醉,拔除导管。其中有91%的病人出现高血压。这种病人可能存在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障碍,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引起脑血流量与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疝或脑灌注压下降,造成脑缺血。

(三)预防

1.拔管前应用吸入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但是这可能抑制呼吸与循环,亦可能亦造成上呼吸道梗阻。禁用于气管插管困难、面罩给氧困难以及误吸高危者。

2.拔管前2min,静注利多卡因1mg/kg,对防止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有一定效果。

3.拔管前2~5min静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1.5mg/kg。该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的优点。

4.脑外科手术病人应用扩血管药物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血容量增加,颅内压升高。因此建议应用α-与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可在拔管前静注0.5~1mg/kg。

三、拔管后并发症

(一)创伤

气管导管拔管后的气道创伤可能涉及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任何结构,但是困难拔管后更常见的是喉与声带损伤。

喉结构损伤可能发生在插管时或插管早期,但是一般地仅在拔管时或者拔管后不久才表现明显。杓状软骨脱位往往发生在困难插管后,亦见于无困难插管者。一般表现为吞咽疼痛和发声改变,但是这种表现亦可能见于拔管后因即发的上呼吸道梗阻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者。因此,拔管后早期出现的上呼吸道梗阻均应考虑杓状软骨脱位。研究显示以往认为拔管后声门水肿的病例中某些即为杓状软骨脱位。如果病人有急性呼吸道梗阻,则需要立即插管。后续治疗包括取压舌板轻压杓状软骨,使之复位;或延长气管插管时间;或气管造口,以防止杓状软骨移位(运动),促进移位关节愈合。

(二)气管塌陷

气管软化可能为原发性或继发于甲状腺等病变后。这种病人气管导管拔管后可能立即发生呼吸道梗阻。

继发性气管软化可能是由于不断扩大的甲状腺肿长期压迫所致,尤其是在胸腔入口处。支撑气管的软骨环可能被削弱或被破坏。当外源性压迫解除后,气道的结构完整性受影响。气管塌陷一般见于气管拔管后,必须紧急重新插管;其它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受累气管,气管内部或外部支持,或受累气管下通过气管造口术作为气道改道。

(三)气道梗阻

拔管后立即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喉痉挛、喉水肿和声带麻痹,亦应考虑异物所致,如咽部填塞物、牙托和血凝块等。

气道梗阻亦可能与手术有关,如甲状腺手术或其它颈部手术并发出血。研究提示,这些病人上呼吸道梗阻可能是继发于血肿引起的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的喉部与咽部水肿,而不是血肿对气管的压迫。对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病例,立即松解伤口缝合线以颈部减压可能明显改善气道梗阻,但是确实可靠的治疗措施必需气管插管,而后手术减压,充分止血。

(四)喉痉挛

喉痉挛定义为喉部肌肉本身作用而引起的声门关闭。喉痉挛反射是一种由迷走神经介导的保护性反射,其作用在于防止异物进入气管与支气管。

喉痉挛为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常见于小儿上气道手术后。例如扁桃腺切除术后发生率约为20%。一般认为,当麻醉深度过浅,不足以预防喉痉挛反射时,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声带局部可引起喉痉挛。因此,在清醒与深麻醉状态之间的麻醉状态病人,气管拔管后最容易发生喉痉挛。

清醒与深麻醉状态下气管拔管与喉痉挛及其它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氧分压下降的关系仍有争议。然而,对于饱胃或气道困难病人应待清醒,避免立即拔管。

利多卡因可用于防止扁桃腺切除术后拔管后的喉痉挛。拔管前1~2min,静注1~2mg/kg可明显减少咳嗽及小儿喉痉挛发生率。但是此时必须保证存在吞咽动作。

喉痉挛轻者可表现为轻微吸气性喘鸣,重者可出现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尽管前者不属致命性发作,但是处理不当可迅速发展成后者。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表现为吸气性喘鸣消失,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无声”性梗阻不能误认为临床表现改善。

气管导管拔管后喉痉挛在明确病因、直接喉镜去除病因以及咽喉吸引前,必须给予紧急处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给予纯氧吸入,必要时纯氧正压通气,直至病人清醒,喉痉挛消失;

2.应用静脉或吸入麻醉药加深麻醉,直至喉痉挛及其它反射消失。

必要时,可给予短效肌松药,需要的话应行气管内插管。一般认为,拔管后喉痉挛病人SpO2

(五)喉水肿

喉水肿是小儿气管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新生儿与婴儿。

1.喉水肿发生的部位及易发因素 喉水肿可能局限于声门上、杓状软骨后或声门下区域。

声门上水肿:水肿发生在会厌前壁及杓状软骨与会厌皱壁的疏松结缔组织。肿胀组织可能将会厌向后推移位,吸气时阻塞声门口,导致严重的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杓状软骨后水肿:水肿发生在声带下方,杓状软骨后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从而限制了杓状软骨的移动(运动),亦限制了吸气时声带的外展。

声门下水肿:声门下区域具有脆弱的呼吸上皮细胞,其粘膜下结缔阻滞疏松,易被损伤而出现水肿。环绕声门下区域的环状软骨呈不可扩张性,是小儿气道最狭窄部位,可限制水肿向外扩大。

新生儿与婴儿声门下即使轻度水肿亦可能引起喉内横截面积明显减小。正常新生儿该面积为14mm2以下。声门下区域水肿厚度1mm,可将该面积降至5 mm2 (正常的35%)。而在成人,同等程度的水肿不会造成气道明显梗阻。

水肿发生率与下列因素明显相关:①

研究提示水肿与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相关。

2.喉水肿表现 喉水肿者一般在拔管6h内易出现吸气性喘鸣。尤其应注意吸气性喘鸣减轻或消失,可能为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的征象,而不是通气功能改善。

3.喉水肿的治疗 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喉水肿严重程度。

轻度喉水肿可吸入湿化的、加温的氧气;局部喷雾1:1000肾上腺素(0.5ml/kg,最多可达5ml),可重复应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不肯定,可选用地塞米松0.25mg/kg,立即静注,而后每6小时0.1 mg/kg,用24小时。上述方法无效或重度喉水肿,可面罩加压给氧,氧合改善后插入较细导管。

(六)声带麻痹

支配声门区域的迷走神经有两个分支:①喉上神经:其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支配声门以上的感觉;②喉返神经:其主要支配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以及声门以下的感觉。

声带麻痹可见于颈、胸部手术后,亦见于与颅内压升高的有关病人,还可见于头颈以外的手术后。气管插管本身亦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分支损伤,造成声带麻痹。喉返神经沿气管食管沟自环甲关节后方入喉,立即走向甲状软骨板中央,分成前支与后支。其前支位于粘膜下,易受气管导管气囊压迫而受损害。

迷走神经或其分支损伤所致声带麻痹较罕见,但是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侧声带麻痹一般表现为术后数周声音嘶哑。双侧声带麻痹病情严重,可表现为拔管后立即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喉镜显示声带无运动,呈内收状态,声门口极度狭窄。一般可恢复,但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可能需行暂时性气管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