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的经济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经济(Tourism Economy)是指由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同旅游企业之间以及旅游企业同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相应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服务,而旅游者给付一定报酬,从而形成了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安排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需要同有关其他企业或部门发生经济联系。这些经济联系便构成了旅游经济的内容,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部分。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旅游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旅游市场荏苒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上,不仅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还有营销体系、政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通往世界旅游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有一段路要走。现时期的中国旅游业应该着手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销体系,改善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体系,这都需要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二、旅游英语对开展国际旅游的重要性
据WTO的报告称,下世纪不仅旅游业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且中国将于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旅游的热点。据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接待游人的速度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国,旅游人次将达到1.371亿,其次才是美国, 法国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中国香港第五。从长远看,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我国旅游业的优越地位,以为凭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能保证旅游业长久的兴旺发达。但是我国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我国对外旅游发展的重要难题。旅游英语发展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我国对外国际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市场国际化对人才的需要
一名合格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高等教育学历;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拓精神;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勤勉敬业,诚实守信。因此,要大力培养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在旅游企业,也需要一批能从事应用技术的英语高级人才以及在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服务经营的人才。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比较,这类人才在知识、能力、专业面及深度上都应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在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都需要提升,这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之中,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涉外宾馆酒店旅行社都为高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旅游英语教育对英语高级人才需求负有时代重任。如英语导游首先要能熟练应用中外两种语言,口笔表达能力要强,口齿清晰度要好,反应速度要快,声音要亮,具有健全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工作时做到不紧张, 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解决问题,正视各种挑战,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有清晰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演讲才能和组织能力,在各种复杂的场合要有果敢的处理能力。
四、培养旅游英语产业化人才途径
(一)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做到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
为适应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旅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应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和现场管理、导游等技能,就业后能很快上岗并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一是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课程模式的目标去向是“人格本位”,即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二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旧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技能形成为根本,将整个教学内容模块化。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四大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旅游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
(二)培养途径要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产学结合。因此除了加强实训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外,还应根据社会岗位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生国际旅游知识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外语过关,而且还充分了解当前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快的适合国际旅游工作。
小结 旅游英语的发展是符合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只有充分培养好专业旅游英语人才,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经济提供充分的动力。使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慧.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09, (26) .
[2]唐红梅. 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所以,如何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
1、旅游业的发展特点
1.1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发展特点。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国内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创外汇均起了重要作用。
1.2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其次,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增加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
1.3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在观光旅游产品方面,我国的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最能反映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这类产品具有垄断性,而且内容丰富,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竞争的长久优势。适应市场的需求,旅行社大力开发了观光旅游产品,使我国的观光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旅行社开发的专项旅游产品比较新颖、独特、别致。如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脉络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乡村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丝绸之路游、长城之旅、马拉松团、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等几十个品牌。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1.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以及经济交流
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系和相互合作。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例如从其他产业中采购原料设备、购入先进技术、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等等,使旅游业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其贡献已超过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从而有助于世界国民经济及其总产值的不断增长。
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尤其由于垄断经营所带来的官商作风,效率低下,如开放旅行社,对发达国家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很难承受。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可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并可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我国旅游业的革新、改造和发展。我国旅游市场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度,特别是对旅行社的开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服务市场的饭店、宾馆早已对外开放,而旅行社和旅游交通业仍受国家高度保护,外资不能插手。其次,由于旅游服务业涵盖面广,对旅游与相关服务行业如何配套均衡发展问题要发展旅游业,住、吃,行、游、娱,购之间因相互关联,须均衡发展,如仅单独发展一个方面,则很难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但当前由于我国的财力有限,无法实现这一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扩大开放利用外资方面,由于国家保护程度不同,有的开放度大,且开放的时间也较早,如饭店宾馆,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有的如购物行业和交通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仍不能适应扩大旅游市场的需要;特别是有关增强旅行社运营活力和完善旅游景点设施问题,使其能与其他相关联的服务行业保持均衡发展,以达到与外部国际环境相适应和接轨的要求。
3、发展旅游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4、如何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4.1 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4.2 更加注重旅游公司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还有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的触点。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旅游发展方式是低碳旅游。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在“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因此,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1]。旅游业是低污染行业,可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响应,具体体现在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上。构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运用低碳技术创新吸引物类型,也可以直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包装成为直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提高设施水平,也可以直接使用低碳技术旅游装备,节约旅游运营成本。对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既可以通过提高环境的生态化含量,增加绿色环境对碳的高吸收、高贮备能力,也可以通过高碳汇机制的创新来提高旅游体验环境质量。在引导旅游消费过程中,既要降低个人的旅游碳足迹,也要倡导生态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1]。如果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旅游理念的话,那么低碳旅游便是一种旅游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可操作性。
二、旅游“三体”的低碳化
旅游“三体”指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从旅游“三体”的角度看,低碳旅游是指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三者的性质、功能、状态等均合乎旅游主体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
旅游客体的低碳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客体的低碳化包括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低碳化,它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
旅游媒体的低碳化是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提供主体都是沟通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的媒体。旅游媒体的低碳化主要体现在其产品或服务内容的低碳化。旅游媒体的低碳化有赖于培训、教化和企业文化的再造等。
旅游主体的低碳化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市场角度看,旅游客体和媒体的低碳化都是服务于旅游主体低碳需求的。但是,仅有旅游客体和媒体的低碳化是不够的。从一定意义说,旅游者自身的低碳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旅游主体的低碳化在于正确的低碳观的确立和旅游行为的低碳化实践。
三、低碳经济对旅游“三体”的影响
(一)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产生和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旅游业和各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的发展[2]。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是研究旅游主体的重要内容。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个人收入、旅游产品的价格、其他物品的价格、个人偏好、闲暇时间。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个人偏好的影响来影响旅游者需求[3]。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产生了低碳理念如低碳旅游,旅游者就会在旅游需求上提出一些低碳的要求,比如将有低碳理念的景区、低碳的旅游活动作为首选。旅游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旅行和游览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它涉及旅游的六大要素。在低碳旅游观念的影响下,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方式将会有所改变。(1)采用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如尽量选择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放弃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2)在选择同一类型的旅游线路时,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3)在选择住宿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4)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如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
(二)对旅游客体的影响
旅游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对象与之对应,这些对象物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等。旅游景区是这些对象的主要的载体。低碳旅游的实现路径主要是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配置低碳旅游设施。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游业的行业地位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热潮将要来临。在景区开发方面,一些本身具有低碳性质的旅游资源如森林、海洋、湿地、湖泊、江河等,将会得到开发,而一些已经开发但是收效不好的旅游吸引物将会得到重新包装。一些有远见的业内人士,已经在推进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山东德州皇明集团打造的“太阳谷主题公园”,展示的是具有显著低碳、微排特征的未来生活场景。太阳谷正在朝“一个低碳社区,一个低碳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一个高品级低碳旅游景区”的方向发展[4]。在景区建设方面,政府会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在低碳经济渐成共识的当下,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应该成为景区评定的硬性指标。低碳旅游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绿色、环保、生态。中国景区建设需要转变固有的粗放的经营发展模式,必须以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为根本。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低碳旅游道路,使用低碳旅游交通工具等,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使用低碳材料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
(三)对旅游媒体的影响
旅游企业在旅游者与旅游对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是克服旅游障碍(语言障碍、货币使用障碍、生活习惯障碍等)的重要保证。现代旅游中的国际旅游,大多要借助于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媒体的桥梁作用才能得以实现[5],而新的旅游理念主要是从旅游媒体中传播出去的。
1.对旅行社的影响
旅行社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需要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产品。如神舟国旅集团,于2010年2月推出了“畅游新春:天宁塞班同业家属团”低碳旅游新品,选择直航包机,在线路的行程安排上加入低碳元素,价格经济实惠,让游客领略到迷人风光的同时又能深入体验发达国家居民的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旅游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旅行社则可借此机会重新组合旅游线路,或者冠以新的形象,推出一些旅游目的地。如2010年3月重庆商报推出了国内五大低碳旅游地,即燕子沟、峨眉山、张家界、香格里拉、大兴安岭。
2.对旅游交通的影响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由此可见,旅游交通在低碳旅游方面任重而道远。
外部交通方面,要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和直接包机形式。包机不仅机票价格便宜,而且节省了不少旅途时间,可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游客从北京去马尔代夫度假,如果从北京直飞曼谷,往返时间只需15个小时左右,比以往节省了10个小时,这意味着会少向大气层排放8万kg的CO2。在景区内部,越来越多的景区已经开始以电瓶车取代机动车。如西溪湿地景区,陆地交通工具变成了电瓶车,水上交通由漕舫船承担。在改变交通工具之后,以30km计算,人均的碳排放量比乘坐大巴要减少一半以上[6]。
3.对旅游饭店的影响
酒店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酒店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且呈上升趋势。对于酒店来说,节能减排不仅能凸显酒店企业的社会责任,为酒店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能降低酒店运营成本,大幅提升酒店企业的盈利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也要求,“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5年内要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对酒店业来说,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只是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响应政府的号召,更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流程、定位、行业、供应链、价值链,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价值并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旅游业;总收入;GDP;经济增长
一、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
自海南建省以来,海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海南省GDP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变得越来越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1987年到2011年,海南省旅游业的国内收入从0.71亿元增长到299.47亿元,增长了近422倍. 2011年国内外旅游人数为3001.34万人次是1987年旅游人数的40倍。本文拟建立回归模型,利用海南省1987年―2011年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进而说明海南旅游业总收入对海南经济的影响。
现有的文献对海南旅游业与经济影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关联度、影响旅游业收入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层面,很少有人对海南省GDP与旅游业总收入进行实证分析,而本文对海南省GDP和旅游业总收入进行实证分析,为海南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二、数据及模型的建立
本文从众多指标中选取了以海南省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指标,采用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总和:用当年的汇率把外汇收入转换为本币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加总求和得总收入作为衡量指标来衡量旅游业的发展,收集海南省1987年―2011年海南省GDP和旅游总收入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利用Eviews得到如下结果:
表1 回归结果
参数估计和检验结果为:
(-0.2503)(49.5114)
由上述方程可知,所估计的参数 ,说明每增加1亿元旅游业收入,就导致海南省GDP增加7.6527亿元。 的值为正值,表明海南省GDP随旅游业的增加而增加。
三、模型结果分析
由上图我们可知,可决系数 ,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旅游业总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南省GDP”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
对回归参数 进行t检验:原假设H0: ,备择假设H1:
由上图可知值为 ,在a=0.05,自由度为n-2=25-2=23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为t0.025(23)=0.069,因为 ,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不拒绝备择假设,表明回归模型中旅游业总收入对海南省GDP是有显著影响的。
本文选用White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通过EViews软件得出White检验为:
表2 White检验结果
从上表可知,nR2=3.0691,在a=0.05下查x2分布表,得临界值为 ,因为,所以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关键词:韩流汉风旅游经济旅游业
一、韩中旅游文化产生后对两国旅游经济的影响
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根据1995年中韩往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访问韩国人数为17.8万余人,韩国人访问中国人数为40.4万余人。2004年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客源国。但是到2005年韩国访问中国人数达到355万,但当年日本访问中国的人数是339万(两国访华人数相差16万)。这也就是说在2005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客源国。据统计,从2006年1月截止到10月韩国访问中国的人数已经达到326万,与此同时日本访问中国的人数是308万人,到2006年年末韩国访问中国的人数将达到400万之多。2005年中国访问韩国的人数达84万余人,2006年1月到10月中国访问韩国的人数已达92万人,韩国观光公社预计到2006年年末人数将达110万之多。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两国互访的人数已经达到500万人,两国客流量呈大幅度增加趋势。现在中韩两国的旅客都已经成为两国旅游产业中稳定的消费者,给两国都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旅游者的互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数,很大一部分是受“韩流”和“汉风”文化影响的。很多中国人因为喜欢“韩流”文化中影视剧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而希望到韩旅游,韩国人也在学习汉语的热潮推动下,纷纷到中国留学,踏上寻访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遗迹之路。韩中旅游发展得如此迅速,文化功不可没。正是因为这种日益增多的文化交流,使韩中的旅游业保持了活力和发展机遇。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贯穿旅游的始终,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二、“韩流”对韩国旅游产业的影响
韩国旅游观光公社的“韩流部”在促进“韩流”对旅游的影响方面,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韩流”文化的巨大魅力及其对韩国旅游业的贡献。下面是中国的“新京报”和新浪网合作的一项调查数据(“韩剧启示录”联合调查):
性别:男8.59%,女91.41%;是否看过韩剧:是98.99%,否1.01%;是否会因为喜欢韩剧明星,而购买他的周边:会82.32%,不会17.68%;是否会因为热爱韩剧,前往韩国旅游:会76.77%,不会17.68%。
数据显示,76.77%的中国人会因为对韩剧的喜欢而去韩国旅游,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因为在中国,喜欢看韩剧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例,有46.97%的中国观众观看过10到50部韩剧。中国人越来越多的选择了韩剧,也使“韩流”得到发展。这样,在“韩流”的影响下,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韩国旅游,“韩流”文化为韩国旅游业带来了机遇,也为韩中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韩流”产业的广泛性对旅游业的影响
“韩流”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最初韩国的歌曲、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足球,进一步扩展到韩国的游戏、服装、化妆品、餐饮、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各个领域。这些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本身就具有广告作用,以其自身对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好了铺垫和宣传。同时,在这些行业中又涌现出一批大腕歌星、影星、球星、音乐人、舞蹈家、模特等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的目光。这些明星的宣传作用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韩流”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已极大地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决定着人们的旅游选择。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的播放更使“韩流”的传播面越来越广,借助于现代媒体,“韩流”风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直吹到一些内地城镇和乡村。“韩流”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从“韩流”中了解韩国的文化,发现了韩国的产品,产生了好感,很多人选择了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
2、客流量
到韩国旅游的入境游客中,中国人所占的比例日益升高。几年来持续增长的旅游人数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中国,年轻人一般比较喜欢韩剧,现今到韩国旅游的游客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受到“韩流”文化的吸引而喜欢韩国,希望利用假期时间去韩国亲身体会自己在银幕上看到的感觉。因而在去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中,年轻人高达70%以上。在对韩国的总体印象中,大多数人的反应都较好,其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从韩国观光公社在2001年的外来游客调查中,对501个中国人分年龄段进行的调查分析,大部分中国人对韩国的印象很好,其中又以年轻人的比例居多。也就是说,受“韩流”文化影响的人数较多。“韩流”让中国人认识了韩国,也让中国人选择到韩国旅游。
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来韩旅游出入境动向”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在“韩流”的带动作用下,来韩国旅行的外国旅游者达到582万人,创历史新高。2004年外国游客人数比2003年增加22.4%,比预期目标(559万人)多4.1%。从国家和地区情况看,中国台湾地区的旅游者比上年增加56.7%,增长率最高。日本游客占来韩游客的40%以上,比上年增加35.5%。亚洲地区是受“韩流”影响最多的地方,不难看出,“韩流”所蕴藏的巨大的旅游商机。
“韩流”带动了旅游热。显然,这种持续增长的客流量,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于“韩流”文化来实现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旅游业一直不景气,连续5年旅游服务收入下降,借助韩流文化,2004年才止跌回升。据韩国观光公社委托韩国学者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美国的《纽约时报》将裴勇俊称为“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韩国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勇样经济效果”本身就超过29亿美元,其中为韩国旅游业创造10亿美元收入,相关产品出口到日本则赚取约19亿美元。拍摄裴勇俊出演的电视剧《冬季恋歌》外景地,一个私人拥有的小岛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要以千计,光门票收入都使小岛的产权所有者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大长今》的热播,韩国的“大长今主题公园”游客怕得日以数千计了。
三、两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共同改进的方面
1、韩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饮食。中国人喜欢吃炒菜、多油的食物,而韩餐以非常清淡的小咸菜、泡菜、汤为主。中国饮食讲究用油,而韩国料理讲究去油。现在中国团队在韩国用餐的餐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只接中国团的餐厅,一类是既接中国团又接待韩国本地人的餐厅。从实际情况看,同时接待中国人、外国人的餐厅客人意见不大,而专门接待中国团的餐厅由于旅行社的报价低导致餐费也很低,提供的饭菜质量较为低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客的旅游心情。
(2)饮水。韩国人饮水以凉水为主,大部分的宾馆饭店都不供应热开水,所以中国游客在韩国很难喝上热开水。
(3)导游。现在90%以上的中文导游都是旅居韩国的华侨或是近几年由中国去韩国的留学生或打工者,他们的韩文中文都很流利,但是普遍缺乏对韩国历史及文化的深层次了解,致使对中国游客的导游介绍上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同时缺乏导游的专业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不高。
(4)路线安排。由于价格原因,一些真正反映韩国自然文化精华的旅游景点往往不被安排到旅游行程中,使中国公民在韩国旅游后有时会觉得“不值得”。
2、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经营韩国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大部分掌握在承包和挂靠的个体经营者手中,其经营成本低,价格灵活,不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经营范围混乱,搅乱了正常旅游市场,给韩中双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中国这些年接待了大量的韩国旅游者,但旅行社的经济收入普遍很少,拖欠款的问题十分普遍。同时,由于一些旅游团队接待质量低,引起了韩国旅游者强烈反感。
(2)一些韩国旅行社的代表或私人,以挂靠、就职或承包等不同形式,进入中国旅行社从事旅华市场的销售。这些人不仅向韩国旅行社通报经营成本,还存在中国旅行社与各景点、购物点之间的协议,以至韩国旅行社要求报价时把各种回扣、“人头税”计入利润,将原本已经很低的报价再向下压,形成市场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3)推出的旅游线路过于大众化,热点集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深层开发,现有的市场面狭窄。现在向韩国旅华市场推出的是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率较高的大众线路。但实际上,由于文化、历史原因,韩国旅游者有着和其他传统客源市场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统线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和特殊偏好。
(4)缺少优秀的韩语导游。科班出身或经过正规培训的韩语导游不多,韩国旅游者来中国各城市,韩语导游大多数是来自延边的朝鲜族,其中相当部分未经培训、无证上岗,这些人也多是挂靠某家旅行社交纳“人头税”,过着半自由职业者的生涯,其导游业务素质、敬业精神令人担忧。
3、两国共同改进的方面
首先,韩中两国政府要共同加强对旅游的宏观调控。针对目前韩中旅游存在的弊端,两国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管理政策,进一步规范韩中旅游市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中旅游市场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旅行社及导游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势必会给韩中旅游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韩中政府都应根据各自的市场特征,对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控制和调整。同时,通过出台政策加强管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其次,两国政府应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指导企业大力开发针对对方的特色旅游路线。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韩流”与“汉风”文化分别给中韩旅游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针对这种发展机遇,创造相关的特色旅游文化路线,将会吸引大批游客,繁荣旅游市场。因此,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和协助企业开发特色旅游路线,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跨国旅游产品,打造连接相关国家、面向全世界的旅游精品。
再次,韩中两国应共同抓好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没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旅游业就不可能兴旺发达。韩中两国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就必须针对相应的旅游产品,建立相关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在安全保障上做更多努力,以游客的满意为基本要求,尽量做到最好。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韩中两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经验交流,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虽然韩中两国的旅游业在经济、政治、资源特色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下各有发展特色,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韩中旅游逆差也让韩国专家颇为担忧,但两国各取所长,通过交流和学习共同促进旅游的发展,则是毋庸置疑的。韩国旅游业利用近年来广泛流行的“韩流”文化,创造特色旅游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效仿和学习;中国旅游在近年来努力改造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完善旅游服务、开发特色线路等措施取得的成功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说,加强韩中两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共同加快两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林:略论旅游文化内涵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3(1).
[2]李学江:旅游文化论[J],东岳论丛,2004(11).
[3]刘江: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专题论坛,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