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差异的概念

文化差异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差异的概念

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第1篇

对基本文化权益概念的考察

基本文化权益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现时概念。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目前最权威的表述是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一句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不管对于文化权益做出什么样的话语阐述,其基本内涵无外乎两个方面,即权力和利益两个方面。从权力层面来说,文化权益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同时,权益的主体应该具有无差异的特点,任何公民都有公平、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从更加具体的利益层面来讲,文化权益的保障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涉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开展文化活动等实实在在的知识信息获取,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审美愉悦的获得和价值观念的确立。而对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来说,文化权益中的利益要素又有一种个人的价值诉求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诉求的有机融合的需要,因为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容提供及实现是与社会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的,不能超越也不能低于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1

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渠道的考察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在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2009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292.32亿元,与2005年的133.82亿元相比,增幅达118.44%。“十一五”以来,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5年间增幅分别达到110.24%和140.98%,均已实现“翻一番”。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增幅为114.07%。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也显著增强,仅2009年就达到29亿元,“十一五”前4年总计投入63亿元,是“十五”时期总和的8倍。2在投入增加的基础上,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城乡居民文化参与的载体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基本达到“县县都有图书馆、乡乡都有综合性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文化三下乡等,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3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投入18亿元资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经完成“村村通”目标,累计服务超过8亿多人次;公共设施免费开放也在继续推进。4

重大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 至2009年底,数字资源量达92.27TB,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2009年底,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县级支中心达到2814个,覆盖率达到96%;乡镇基层服务点达到15221个,覆盖率达到44%;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村级基层服务点达到75万个,其中配备文化共享工程专用设备约47.5万个,覆盖率达75%。2010年底即可实现“村村通”。国家数字图书馆经过近5年的建设,数字资源量达到327.8TB,服务范围覆盖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卫星、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使县级图书馆读者都可享用到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推进,设立“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5

以地处西部的青海省为例。而对于地处偏远而且经济相当不发达的青海省来说,近年来也着力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这一五级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是保证村村有文化活动室,乡乡有文化活动站,县县有图书馆。目前青海省已建成1850个农(牧)家书屋,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全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还投入资金为全省623个民间剧团、歌舞队、皮影社、曲艺队配备了服装、乐器等演出设备,这些民间文化团体已经成为基层文化活动中的“领头羊”和骨干。6从文化场所建设到演出设备的配置,都为方便城乡居民低成本地接触文化信息、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公民基本文化生活参与的载体免费接触。“十二五”开局之年初,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2012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到2012年底,全国所有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两个以上服务品牌。其他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7这一大重大改革举措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个步骤。

当全国性不同层次公用文化设施在不断完善,同时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完成从封闭向免费开放的转变后,公民基本文化生活参与的载体在放大、接触费用的零成本也使得文化参与的自由度增加。同时,各种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使得公民的文化自得到实现。

“一切人类个体参与文化的别无选择,唯有在参与中才确认其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参与的多少则直接关系其人的意义和价值延展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文化参与权是人的文化权益义项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8可见,参与文化生活的权益是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核心,其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直接关涉其它四方面内容的实现。作为一项基本的文化权利,必须建设公民人人有资格参与的渠道才能使其内容的设定得以真正实现,所以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产品的供应来说,渠道建设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内容到达的效率,才能使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效益在各种复杂的传播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1 参见: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2 《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省略/wh/whtzggyfz/201008/t20100831_45781.htm

3 乡村文化之路如何走“盘算”农民基本文化权益xnagri.省略/asp/detail.省略/xinwen/content/2011-01/11/content_754141.htm

5《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省略/wh/whtzggyfz/201008/t20100831_45781.htm

6 《根据村有文化活动室 乡有文化活动站 县有图书馆 文化进乡村 百姓受益多》nlc.省略/yjfw/2011/0104/article_2236.htm

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影响,对策

在当今中美贸易中,由于双方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等文化差异的影响,国际商务谈判会产生很多误会甚至冲突,从而影响谈判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合作失败。因此,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要注重细节,学习和把握对方国家的文化差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更好地探讨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以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游刃有余,维护我方利益。

1、中美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或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域、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差异所产生的习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各不相同,使得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呈现巨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当事人对同一事物或者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或看法。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域、民族、宗教、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实体,两国的国际商务活动将日益频繁。但是,两国之间文化上存在着时间观、空间观、法制观、集体观以及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巨大的差异,对两国国际商务谈判及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

2、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现状

2.1国际商务谈判概述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跨越了国界的商务谈判,具体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了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一定的需要而彼此通过交流、协商、沟通、妥协而实现交易目的的行为过程。国际商务谈判由谈判主体、谈判客体、谈判信息、谈判时间、谈判地点构成。

2.2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现状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对人员要求较高,需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人员,现有谈判人员的谈判技巧不够成熟。当前我国与美国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状况整体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我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较多的考虑本方经济利益,不太去关注对方的经济利益,这样不利于双方长期合作;我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不重视商务关系和人情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双方以后的顺利合作;我国国际商务谈判大多集中在国际商务活动频繁的沿海地区,对美国的商务谈判尤为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我国的国际商务活动才得以发展起来,开展国际商务谈判时间较短,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3、中美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美文化差异不仅影响着国际商务谈判的沟通交流,还影响着国际商务谈判的风格以及决策方式。

3.1文化差异对沟通交流的影响

语言差异影响着中美谈判者的沟通交流。在正规的中美商务谈判中,雇佣翻译是一种常态,但是翻译是对语言的一种转义,可能导致信息的缺失或误解,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肢体语言差异影响着中美谈判者的沟通交流。谈判人员往往在谈判中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发出或者接受大量的、可能比语言更为重要的信息。所以,谈判一方发出肢体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另一方极易误解这些信号,且意识不到发生的错误,可这能影响谈判的顺利进行。

语境差异影响着谈判者的沟通交流。中国是高语境文化的国家,谈判者往往含蓄而间接地表达见解,很少直接予以拒绝或反驳;美国是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亦即低语境文化的国家,谈判者往往直接而清晰地表达见解,经常直接予以拒绝或者反驳。

3.2文化差异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谈判风格,是指谈判过程中,谈判者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习惯爱好及处事方式等特点。比如,美国人性格外向、随意,中国人性格含蓄、内敛,这注定了两国谈判者在中美商务谈判中谈判风格的不同。中美文化差异主要从时间观差异、“面子”观差异、法制观差异、集体观差异等方面影响着中美商务谈判的谈判风格。

3.3文化差异对决策方式的影响

美国文化偏好形象思维和分析思维,他们谈判决策往往采取顺序决策法;而中国文化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中国人的谈判决策往往采取通盘决策法。思维方式的区别,导致决策方式的不同,决策方式的大相径庭往往影响着中美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4、基于中美文化差异的国际商务谈判对策

中美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影响很大,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企业自身应高度重视,精心研究,具体包括基于沟通交流差异的对策、基于谈判风格的对策和基于决策方式的对策。

4.1基于沟通交流差异的对策

沟通交流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谈判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求谈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2基于谈判风格差异的对策

4.2.1时间观差异

赴约,美国人时间观强,强调对赴约的守时,所以,与美国人谈判,一定要守时。

寒暄,是为了了解谈判对方的背景与兴趣,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但是,不同文化对谈判中的寒暄看法不一。美国人时间观强烈,注重实效,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谈判的实质性问题。所以,美国谈判者花在寒暄上的的时间较少。与美方谈判时,尽量避免东拉西扯,最好尽快进入主题。

4.2.2面子观差异

中国人面子观较强,他们更愿意采用间接的方式;美国人大多面子观较弱,他们不太重视谈判前建立的私人关系。对他们来说,朋友和生意是分开的,所以它们在谈判中会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谈判中的不满之处也会直接予以指出。

4.2.3法制观差异

中国法制观念淡泊,美国法制观念强。所以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美国人对合同条款非常重视,履约行动以合同规定的条款为准。所以建议与美国人签署的合同中要把权利和义务表达详尽,尽量避免模糊的易造成误解的条款。

4.2.4集体观差异

中国人集体观较强,个人服从集体,强调集体责任;美国人集体观较弱,强调个体主义,个人意识强烈。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美方一般只派一至两人出席,在谈判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决议,美方代表可直接确认。中方可根据这个情况收集信息了解对方谈判人员的身份、性格、兴趣、能力、弱点以及谈判意图等等,以在谈判中对症下药,游刃有余,从容应对。美国谈判人员一般较少,这为收集美方谈判人员的信息提供了便利。

4.3基于决策方式差异的对策

中美谈判人员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决策上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文化偏好分析思维,谈判决策采取顺序决策法。他们往往从具体问题入手,一个问题解决了,再解决下一个问题题,最后的协议就是已经解决的一连串协议的总和。所以,与美方谈判最好适应他们的节奏,从细节入手,在一些不必要的小问题上做适当让步。

中美国际商务谈判比较复杂,企业及谈判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放松心态,扬长避短,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刘遂.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分析.文摘版:经济管理.2016.1

[2]王寅.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商场现代化.2013

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西方文化;差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通用语言,因此,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促进我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有效交流,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结合我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的基础习惯之上,尊重我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的习惯差异,使翻译作品能够做到二者兼顾,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发展与进步。

一、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的往来密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也越发突显,英语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部分,而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够让中国读者更深入体会到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拉近中国读者与英语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促进中国与各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此外,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要选择其对应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准确表达文学作品中的内涵。探析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效处理方式,使文学作品翻译不只针对英语单词,而是让中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英语文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策略

1.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要合理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首先,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要根据该作品的体裁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技巧,从而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作品进行透彻的分析,再进行翻译工作,以便对英语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做出更准确的表达。其次,由于英语文学作品体裁多元化,例如:散文、小说、科技应用文以及诗歌等,其中散文、小说与诗歌这些文学体裁的文化元素具有多样性特点,能充分展示出作品的文学性与以艺术性。因此在翻译散文、小说或者诗歌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对该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其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感悟,再结合中国人语言与阅读的习惯,对英语文学的翻译技巧进行合理调整,以便在翻译时能将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正确体现出来,便于中国读者正确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文章主旨,有利于提高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性与文学性。最后,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科技应用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而文化元素较少,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着重掌握翻译作品的核心内容,对专业用语或者专有名词必须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手段,而对于其中的文化元素则不必过于考虑。2.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方面入手,合理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equivalencetheory)源自于美国,其强调的翻译概念是: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词汇含义上的对等,还要使翻译中整体文学作品的风格、体裁以及语义都要形成对等,从而更准确的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文化。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让中国读者能够了解该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含义。例如:“Thewaterthatbearstheboatisthesamethatswallowsitup.”如果按照直译,将会翻译为“载着小船的水和把它吞没的水是一样的。”,这很显然没有清楚表达这句话背后的深意,而如若翻译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促使中国读者更直观的理解其内涵。3.正确解读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理论,合理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异化与归化是一种翻译理论,源自于20世纪末的美国,由LawrenceVenuti所提出。其中,异化理论强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要以文学作品中源语言文化为最终目标;而归化的理论强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要以文学作品最终所翻译的语言文化为目标,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赞同异化理论的翻译人员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是使中国的读者能够领悟并接受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重点在于“接受”,而不需要读者去了解其中的内涵;赞同归化理论的翻译人员则认为,翻译作品应遵循“功能对等理论”,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使所翻译的作品能够符合中国读者的文化与语言习惯,让读者能够充分感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其重点在于“感知”,二者都有各自的道理与优势。对于异化理论而言,可以使翻译作品更符合原文的中心思想,更能尊重原文的语言文化;对于归化理论而言,则更注重文化的内涵能否被读者所理解。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英语文学作品文章的主旨,合理使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理论,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例如:“HighbuildingsandlargemansionsarespringinguplikemushroomsinShenzhen.”译文应该为“高楼和高楼大厦在深圳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果按照异化的理论,将其直译为“高楼和高楼大厦在深圳犹如蘑菇般涌现。”这种表达方式很符合原文的主旨,却让中国读者难解其意,但如果根据归化理论,将其译为“雨后春笋”就能够很容易的被中国读者所理解,符合中国的文化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翻译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内涵,再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英语文学作品既能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底蕴,又能便于中国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有利于我国跨文化交流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谭颖.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2):36-37.

[2]郭晓斌.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大观,2016(4):110-110.

[3]彭莹.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文学翻译[J].芒种,2015(24):103-104.

[4]刘果.论如何正确处理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广东科技,2014(14):203-203,205.

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原因 教授方法

对于英语的学习,传统看法是只要学会语音、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WTO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交际。有的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够讲出一口语音标准、语法结构正确的英语,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语用意义,听不懂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或看不懂文字层面背后的东西,以致在语言交流中产生误解。究其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文化素养的作用或对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意味着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对他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英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词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很不相同,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词语,它的产生、发展、丰富和词义的演变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对词汇的理解就涉及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理解时就会出现文化错误。

比如说,“dog”和“狗”这两个词,在语言意义上两者是相同的,表示一种动物。由于文化差异,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含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般都有厌恶、鄙视狗这种动物的心理,所以常常用狗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在汉语中用狗指人就是骂人,如狗腿子、走狗、狗头军师、落水狗等。但是在英美国家,他们非常喜欢狗,并且认为狗是人类忠诚可靠的朋友,常常把人比作dog,却没有丝毫的贬义。英语中dog一词很受欢迎,并且往往含有褒义。例如:lucky dog表示“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表示“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人人皆有得意日”。

2.英汉结构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汉表达的结构差异体现在排列信息内容的顺序、表达中各环节间的关系、话语发展的趋势等方面。比如,英语中的时间、方位、地点表达的排列顺序往往是由小到大的,而汉语则相反。例:

英:at two o’clock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28th of May in 1998

汉:1998年5月28日下午2点钟

另外,英语的修饰要求把主要意思放在句子的开头,即“中心词”往往放在首位,然后围绕“中心词”逐步发展,形成先正后偏的现象。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则是由表及里,先交代旁枝末节,最后点明主题。英语的定语和状语往往放在所修饰的词语后面,汉语则反之。

英:This is the book that she gave me.

汉:这就是她送给我的书。

二、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当然,词序与汉语大体一致的句子在英语中也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好理解,无需比较。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如下。

1.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观念上的和心理上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如英美人交谈忌谈年龄、收入、信仰等有关的话题,他们认为那是个人隐私,不容侵犯。而中国人见面则问对方:“你多大了?”“你收入多少?”等。

2.不同文化的人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如英语国家对家庭及亲属关系的概念较笼统,但汉语中非常明确具体。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分别表示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而cousin则涵盖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姑表兄、姑表弟、姑表姐(妹)、姨表兄(弟)、姨表姐(妹)等12种亲属关系。

三、中西文化的教授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我们在平时应多向学生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如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体态文化,这样才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中西文化差异的掌握及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阅读课的教学。

文化差异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跨文化交际是对不同文化源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因为文化差异,阻碍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如何扫除这些障碍,使商务活动能够有效沟通和进行,最终取得商业活动的成功,这个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在商务活动中关心和急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跨文化商务交际(ICBC)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化差异根源、差异主要表现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跨文化商务交际冲突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一面临海、三面险阻的陆路交通地理环境,它使得中国与外界相隔绝,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内陆性质的“大陆民族文化”。中国长期处在这种半封闭的环境中,培养出老百姓仁爱善良,朴实平和的民族性格。但同时,自我封闭和天朝上国的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滞了中国文明进步的步伐。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其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农业为主的社会型文化、和谐统一型文化、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在政治制度方面,封建统治制度一直是中央集权帝王统治的,下面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在中国人们的心中。这个也反映在商务活动中,总裁制定计划和制度。公司的员工只是遵守规定或是按章办事,创新意识被大大的减弱。

与中国文化相反的是,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和希腊半岛,它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希伯来文化,是一种较开放的“蓝色文明”。人们注重与外部联系,向外扩展,强调竞争和个人主义,具有较强的冒险和创新精神。西方文化有别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宗教,基督教在西方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人们有很强的,“人生来就有罪”这一思想意识一直存在于他们脑中。因此,他们渴望被救赎,渴望灵魂得到拯救,祈求来世幸福。宗教文化上的不同,也影响到商务活动中,尤其是很强的国家,我们在同其交际中,要格外注意。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人们普遍把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uward Hall)的著作《无声的语言》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霍尔在这本书中,对于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思想时会产生差异。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冲突,提到文化差异的表现,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分类,荷兰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国家文化维度模型,他从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避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和女性化,以及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五个方面分析了各国文化。我国学者吴为善和严慧仙在编写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一书中,从五个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差异的原因。分别是语言行为差异、精神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行为文化差异、非言语行为差异。参考了前人的观点和理论,本人认为,至少有几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语言的差异往往是商务活动失败的重要原因。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通过本族文化与其他各族文化的比较。在差异中找到特点,从而掌握它。在当今的国际商务活动中,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词汇,我们在掌握不同语言交际和和交流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的沟通。中国向来是一个崇尚个人内在修养的民族,不喜欢咄咄逼人的雄辩,表达语言时,以委婉、简约、含蓄为常,不轻易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异议和不满,肢体语言也较少。而西方人强调拼搏,鼓励独立思考,在语言表达时,多为精确、直接、单刀直入,肢体语言也较为丰富,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引起双方反感的词句,注意避免西方人忌讳的事物和表达。在交谈中,要体现出真诚和自信。

充分地了解西方国家的,不但可以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而且方便人们更好地进行商务活动。

(二)社会规范差异

社会规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一定区域内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约定俗成的。风俗、道德、法律、宗教条文等都是社会规范的具体形式。中华民族的礼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传统的家族观念使中国人有明显的长幼尊卑意识。中国人崇尚和谐、与人为善、礼貌待人、重视亲情。在商务交际中,喜欢礼尚往来,古语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说法。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人喜欢自由和冒险,崇尚个人主义。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变现尤其明显。他们喜欢直接进入主题,经济利益方面,他们尤为关注近期利益。而中国人比较喜欢运用关系,更看重长远的利益。

(三)思维方式差异

由于文化土壤不同,各个民族的知识、观念、思维意识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思维受地理环境和长期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影响,产生出一种大一统的思维方式,具有求稳、保守及求得统一的观念,强调整体。不像西方游牧民族和海洋文化那样,具有冒险性和扩张性,强调个体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取得了一点成绩,总会说:“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体成员的努力配合下,才取得这点成绩。”这些话都表现出中国人强调集体力量,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不忘强调别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这在西方人听起来好像取得的成绩不在自己而在别人,很是迷惑不解。同时中国文化中也反映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中国自古就有“物生有两、一阴一阳”的辩证思想。例如,汉语中有“今天死活完成不了”的说法。这里的“死活”外国人很是费解,又是死又是活,事情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了吗?外国人不理解,这里的“死活”是一种程度,是表达“无论如何”的意思。

(四)价值观差异

提到价值观,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如时间观、金钱观、隐私观、宗教观、个人集体观和社会观等,这些价值观念都是在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下形成的。中国人的价值观还体现出了古代儒学的中庸之道,无论办什么事情都不走极端,采取一种平衡的做法。在时间上,一次商务活动中,外商问中国代表,“你晚上九点能来我房间一下?”中方代表回答说:

“不一定,看情况再说吧。”这就体现出中国人既是又不是的价值观,倾向于否定,但话里留有余地,没有说死。在个人集体价值观方面,西方人重视个人主义,中国人重视的是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潜力的发挥、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注重群体关系和谐,集体努力达到共同目标。价值观是某种文化中所蕴涵的无形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各种文化中的商务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获得成功,不是单一处理好其中的一项或两项问题,而是要综合的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从总体上把握。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应对策略

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和表现,我们就可以有目的的提高涉外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此,我建议采取一下策略:首先。我们应对各国文化的差异持乐观的态度,树立多元文化概念。其实各国的基本文化概念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责任、荣誉、爱、公平、公正等等。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生物多样性一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可以使我们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商务活动策略,而且让我们的举止更得体。其次,我们在国际商务活动时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各国的文化都有其民族特色在里面,我们要相互理解,避免产生冲突。最后,对于那些国际商务恬动中的涉外工作人员,我们要有意识的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不同国家的人文状况,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制度法规,聘请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官员对其进行商务方面的专业培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交际问题的产生源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果我们缺乏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就很容易出现摩擦。因此,具备对文化的敏感性,跨文化商务交际,多元文化概念等很是必要。交际在从事跨国商务活动时,应当了解、重视、研究各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的进行,商务活动最后获得成功,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宏印.跨文化传通[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3]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新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