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转贴于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教学提高质量。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抓常规夯基础。扎扎实实搞好常规落实,抓好备、教、改、辅、考每一个环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二是抓备考提质量。普高继续打造艺术类升学特色,多出本科生。职高创新思路,紧盯优势专业,抓好基础教学和技能训练,打造对口升学亮点。初中抓好培优补差,做大做强,实现县城初中教育三足鼎立。
2、抓好教研激发活力。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适应新要求,积极创建新课堂,持续抓好公开课,发挥师能标兵、县级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观摩课。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科研水平。结合实际搞好校本教研,大胆创新,激活课堂活力。
3、抓好学校规范管理。继续开展远学衡水、近学一中活动,持之以恒的抓好学校管理,实行住校生封闭式管理,提升管理档次,实现各项管理的精细化。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多管齐下,强化学生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4、抓好学校基础建设。进一步搞好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280万元的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汽修实训楼建设和投资600万元的标准化塑胶操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初中、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三个教学区相对独立,互补干扰,增强学校发展实力。
5、抓好职业培训工作。学校继续坚持把社会化短期培训作为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因需所培作为重要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县劳动、民政、扶贫、农牧等有关部门合作,搞好“阳光工程”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年内完成培训1000人次以上。
6、抓好联合办学与校企合作。一是抓好与知名院校的联合办学,实施“3+2”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县职教中心学习高中或中专课程,后两年到对口大专院校学专课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搞好与知名企业的合作,通过走出去,联系几个就业形势好、发展潜力大的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三是搞好与县内重点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岗前、岗中、岗后培训,年内完成培训技术工人1000人次以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技能竞赛;赛教融合;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平面设计赛项以个人的形式参赛,从校级、市级到省级逐层选拔,最后参加国家级比赛。此项比赛包括广告设计、编辑设计、企业和信息设计等工作任务,竞赛时长共6小时,得到了各中职学校的积极响应。在艺术设计类的比赛中,平面设计赛项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赛项之一。技能竞赛能够促进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完善赛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一、以竞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参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规程,首先调整竞赛内容,由原来的两个任务“标志设计”“主题海报设计”变成现在的三个任务“广告设计”“编辑设计”“企业和信息设计”[1]。虽然任务只增加了一个,但是调整后的竞赛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的项目,完成三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企业中一个具体的项目。其次,比赛时间由原来的210分钟调整为现在的360分钟,主要目的是考查选手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中合理地安排任务打好基础。最后,取消理论的考查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考查选手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创新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艺术修养。平面设计技能竞赛的各个环节越来越注重统一协调,如,文字、色调、图案、标志、企业文化等都需要统一风格。平面设计课程需要细化人才培养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从2020年的赛项内容与分值的调整看,竞赛的内容不仅更加紧贴行企业需求,而且提高了对参赛选手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应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着力点,根据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2]。
二、以竞赛为桥梁,促进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指的是实训设备,而软件资源指的是教学仿真软件。不论是实训设备的建设还是仿真软件的购买都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教学管理者都需要慎重地考虑。如果实训设备或仿真软件是技能竞赛中需要的,教学管理者会优先考虑,加大投入,以此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以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在2019年地市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中,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省级比赛,这引起了一些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学校先后为平面设计专业建设了摄影摄像技术实训室(包括数码相机、彩色喷墨打印机等)、3D实训室(包括3D打印机等)、数字影音设备与维护实训室、虚拟演播室,完善了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增设了数位手绘板和彩色激光打印机),同时也购买了相应的教学仿真软件。几年内,学校购买了几千万元的软硬件设施,完善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以上实训室和仿真软件不但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使学校成为兄弟学校的榜样,许多兄弟学校来到学校参观学习,这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争取了一些机会。另外,地市级的教研活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在学校举行,举办各类专业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软件资源的建设。
三、以竞赛为纽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备战市级、省级、国家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教师提升了专业能力,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如各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金牌教练等。同时,指导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如,受邀请到兄弟学校介绍经验,申请省级课题,等等。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竞赛成绩较为理想,因此,竞赛指导教师经常受邀到兄弟学校介绍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平面设计专业群也被立项为“双高”专业群,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平面设计专业还申请到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和1门在线精品课程,这些活动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现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企业的力量,聘请平面设计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作为辅助指导。这些专家和大师不仅熟悉平面设计赛项对应的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而且大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学校的辅导教师也可以从这些专家和大师身上学到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在“双师”建设方面除了要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还应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将企业中的大师或技能竞赛中的专家裁判等纳入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拓宽高技能人才的从教渠道,促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学校聘请杰出的企业平面设计师、省级技能大师等能工巧匠为校外聘用教师,扩充专业师资力量;同时,邀请杰出的校友、劳模来学校举办讲座、座谈等,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指导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共同研究新技术、新手法,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训,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扎实专业技能的教师创新团队。
四、以竞赛为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将竞赛精神传递给每名学生,实现竞赛的成果人人享有,学校借助竞赛平台,以竞赛为“指挥棒”进行课堂教学改革[3]。1.教材改革——适时更新的新型活页式教材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一些案例与当下企业的生产实际脱钩,实用价值较低。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开展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规划教材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教材,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加强企业、院校调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应开发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校本教材。受到编写、出版周期的限制,书上的一些案例已经过时,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补充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校本教材,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新鲜案例吸引学生。“互联网+”的环境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题材和资源变得容易,让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也让教材的形式从纸质的一维变成富媒体的多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4]。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教材上的一些案例陈旧,学生兴趣不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时间点,依托“互联网+”环境,方便快捷地确定当下时间的设计主题,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避繁从简,把教材原有的目标和要求、课程的应知应会要求(素养、知识、技能)结合进行教材重构。如,2020至2021下学期,平面设计课程5月的案例主题重构如表1所示。适时更新的多类型、富媒体、立体化新型教材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果,需要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打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是以教材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目标是让学生乐学、爱学并学有所用。2.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中,相关人员非常注重对参赛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考核。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教师适合采用让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顾泠沅曾说:“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兴趣,只有激起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回顾以往的教学改革,最终离不开下面这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5]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为突破口,能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具体过程如下。(1)设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挑战自我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可根据当下时间点设计教学情境。如,为母亲节设计电子贺卡,为国际博物馆日设计宣传招贴,为校园科技文化节微视频大赛设计海报,为电影《悬崖之上》设计观影宣传海报。与时俱进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效果展示,观察分析,明确制作要求与思路向学生展示一张教师已经完成的母亲节电子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提出母亲节电子贺卡的设计要求:有“母亲节快乐”主题词、母子形象元素、祝福语或想说给母亲的话,背景干净、美观、温馨,画面装饰元素使用合理,体现母亲节主题,整体设计、构图排版、色彩和谐、美观、不杂乱。(3)通过“互联网+”环境推送学习资源(微课、要领等)推送资源有微课、技术及艺术要领、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平台、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互联网+”环境。教师通过设定情境,任务,展示参考目标效果,分析制作思路,提供必要资源,营造信息化环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使命感、荣誉感,明确制作任务和制作思路,通过“互联网+”环境获取完成任务需要的资源,开始自主创作。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要以“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4)实现分层次教学依托“互联网+”环境,搜索具有开放性的参考设计效果和素材,制作过程通过互联网、开放教学资源平台、微信群等获取帮助。教师点评不同层次学生提交的作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实现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的优点,有利于创设环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信息收集能力。让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有幸福感的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3.课程思政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中,项目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基础性、关键性的环节。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探索项目式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置相关的教学专题项目;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如,在讲解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中的蒙太奇效果时,笔者选用电影《横空出世》中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片段作为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和课程思政教学。创作者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所有人激动、兴奋的场景刻画得非常形象:先是表现所有人激动奔跑、跳跃的远景、全景,紧接着展示几个特别人物的近景、特写画面,如,用大特写表现冯石将军眼里的泪花,用近景表现陆光达教授与妻子紧紧相拥而泣的场景。这一系列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艰苦创业、无外在经验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儿女朝着共同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感受到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挚爱国情怀[6]。平面设计技能竞赛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授基础知识应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通过板块、专题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教师应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4.评价方式的改革竞赛的评价标准是许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教师应将竞赛的考核标准、规则作为参考,通过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参与,分别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参与度评价: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度,对其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思考等进行过程性考核。二是完成度考核: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如圆满完成、超额完成、未完成。三是创新性评价: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元的智能数据进行学前、学后的对比分析。四是缩合性评价:包含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等多方位的评价。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价,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课程改革措施。竞赛是剂,能让指导教师、校级领导、行业专家静下心思考,真正地实现“课赛融通”,让每名学生享有竞赛的成果,同时也能让竞赛促进日常的教学改革。改革的任务应由管理者、专家、教师共同承担,每位实践者的通透理解和熟练掌握是最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2021年度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批赛项竞赛规程[EB/OL].(2021-01-18)[2022-09-07].
[2]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EB/OL].(2020-09-16)[2022-09-05].
[3]黄忠仕.浅析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9):74-75,79.
[4]贺美珍.探索以赛促教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2):162.
[5]陈佶.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7(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