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邵亚琦.浅谈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3,11(22):91-92.
[2]李绍青,侯彦宾.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2(28):87-88.
【关键词】差异;英语;中西企业;文化;交流
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的人才资源短缺(指高级管理人才),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及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三百家在中国开设分公司,都主张在中国对其使用国际一流企业的要求,而且转向利用外国高级管理人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难同国外的管理人员竞争。 这就需要商务英语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让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跨文化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明确英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当今的中国已正式步入国际化,机遇、挑战和生存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英语逐渐的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通行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国民的重视,全国全社会都在学英语,英语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者来说,英语在他们肩上的担子是不轻的。因为领导者往往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很少关注,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组织能具备全面的能力。一般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问题抉择能力,这些能力则将决定你在今后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对英语有一个重新、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和怎样更好的去利用和发挥它极大的作用。
二、如何掌握英语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的技能
我们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应掌握的技能包括;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环境能力、建立关系能力、思维能力、礼仪端庄能力、善于交际能力和问题决策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国际贸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这些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中得到磨练和验证,实践所得经验和学习培训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可以看出的是,商务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都不是英语,这就使彼此地交流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易懂英语词汇、清晰的口语来表达,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来表达。若谈判者一方能清楚、快速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对商务谈判者来说,就非常容易的继续交流并合作下去。
如何做,我们才能更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持积极乐观、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要理解双方在文化、风俗习惯、地域差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间的差异,并关注两国文化差异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的掌握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理解各自文化的差异,不要拿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要求对方。还应积极的探索与发现各国文化差异的共同之处,促使跨文化商务谈判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同时,还要加强自身适应各国不同文化的本领。首次面对各国不同文化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文化冲突,一时很难理解与适应。此时,应积极的去理解并适应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尽快认识并了解其差异的根源所在,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就要求交际者在商务谈判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提前熟悉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信念,尽可能地了解并认识到双方的文化差异,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克服英语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误区
在中外跨文化的交流中,非语言性文化与语言性文化相比,不仅更直观,而且还更全面。通过实验测试得出结论,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而在不同文化体中,身势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体态语又被称作“身体语言”,意思为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说明动向的主要沟通方式,包括手势、仪态、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方式。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手势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一个“好的(Okay)”手势,在美国表示好的,而在法国却表示“为零”或者“毫无价值”。因此在中外跨文化交流谈判工作中,手势语更要谨慎使用。在中外跨文化的商务谈判工作中,他们同样也可以传递和表达各种信息。客体语意思为与人体有关的体貌、服饰、饰物、气味、字迹等所表达和传递的交际信息。例如,国际间的跨文化商务谈判工作活动中,十字形的挂件预示着不吉利的预兆。环境语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空间、时间与室内中的标识、颜色、灯光、气味等。例如,中国人对体积大小通常没有更多的要求,人们能够忍受狭小的空间,甚至容忍拥挤;而在西方人看来,根本无法接受近距离的接触。一旦发生阻塞、拥挤的情况,他们首先会选择回避一下。
另外,文化迁移也是避免预设差异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预设差异就是要保持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思想。我们必须要拥有先有观念,这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把这些观念当成是预设差异的一种假设,需认真阅读并思索接受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并随时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照这样看来,我们就能在实践中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
总之,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要做一个有优秀品质的交际者,但要求我们把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当作是第一要任,做到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把我们的创业素质充分展示出来,才能让我们的英语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也有一个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柳青军,李娟.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关键词】新媒体 全球传播 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传播时代,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掌握了未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空前剧烈的信息流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相对狭隘的国际传播,取而代之的便是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全球传播。在当今新媒体语境下,全球传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以SNS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伴随着高度的互动和参与特性的多样表现手段,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突破了国际传播的壁垒,成为全球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
一、全球传播的实质
全球传播理念的产生与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一方面国际的、地区的、全球的权力结构限定了国家的实际行动。这些权力结构包括国际规制和组织、世界经济日益居于主导地位的逻辑,国际法的约束以及民族国家安全能力的下降。”①毫无疑问,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就越来越需要借助全球传播在其全球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影响促成了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重要区别的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是以国家和政府为单位进行跨国、跨文化进行传播和交流,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并且其将对象国的阅听群体作为受众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播的进行和效果的发挥。与国际传播不同的是,全球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的确立以及价值定位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恰如传播学中对于全球传播的定义: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不同国家社会系统之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而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则是全球传播。②这就厘清了全球传播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即整个世界的阅听群,而其传播理念无非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塑造民族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全球传播区别于国际传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跨文化传播作为传播重点,并且不以官方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其实质便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文化作为外包装,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隐性目的,淡化官方色彩并且以整个世界的阅听群体为受众的传播。
二、传播模式的转换
如上所述,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传播对象、传播制度架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播模式的转换亦在情理之中,也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有利于在国际传播中争取到好的效果。
1、多样化的传播媒介
在国际传播向全球传播的过渡过程中,媒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传媒产业属性的凸显,传媒业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势头最强劲并且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很多国家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逐步放松了对传媒业的管制,以发展传媒经济。在此背景下,传媒业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比如说我国近期正在推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举措便是题中之义。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快速,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都会对全球传播产生正效应。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媒介的形态也越来越多元化。当前媒体格局中,诸如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全球传播中地位固然不可或缺,但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替代。社会化媒体使得政府对信息的管控更加困难,信息流通更加方便流畅,使得个人有成为全球传播主体的可能性。并且,网络的出现在真正意义上将整个世界连结成网,其直接后果是传统的民族-国家的地理和文化界限日渐模糊,传统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概念面临深刻的危机。用自然分界来划分民族、国家和社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象征性分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全球传播体系中,出现了超越传统政治力量和地域界限的“超国家领域”。③“超国家领域”的出现,使得全球传播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各国重视加强全球传播以在全球领域内发挥更重要作用。
同时,媒介自身经营管理的多元化也是促进传播走向全球的重要促进力。许多成规模的传媒公司纷纷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是传播走向全球的基石,促进全球传播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
2、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全球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随着信息通信不断发展,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媒体、政府、跨国公司、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作为传播主体参与传播活动。以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优势便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信任性。在六度分割理论的指导下,业界开创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的新局面,通过“熟人的熟人”来拓展网络社交。④现在一般所说的社会化媒体,其内涵已经远远突破“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信任建立在“熟人”的关系网中,便会产生说服力,这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
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经过数年的发展,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标志性事件就是2010 年Face book超越Google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有人称这是互联网应用领域的转折点,是在获取新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新媒体因此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其在全球传播中不但没有消弱媒体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地位,反而在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传播网络中,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小组、个体)都可能成为再传播的主体,并且随着传播主体群的扩大,使得传播过程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3、个人化的“全球媒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传播主体的跨越地域或者国界的信息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在以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诞生之后尤为突出。互联网的易获得性使受众可以参与到新媒体信息生产的过程中。理论上,任何人只要拥有个人主页或建立个人网站,就可以和全世界网民进行信息交流。个人化的“全球媒体”应运而生,这与国际传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其主要表现为各个社会化媒体推出自己的APP应用,以满足受众日益移动化的需求。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以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接收终端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其更加注重互动和分享,并且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特色所带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其成为社交网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使得传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拓宽了用户面。2011年谷歌的中国城市地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城市智能手机用户最常用的十大用途中,社交平台的使用位列第六,接近35%。在几乎“人手一机”的时代,个社会化媒体也都和适宜的推出了Android版、iphone版手机终端以及ipad等平板电脑终端,以迎合受众移动化的需求。
三、跨文化传播
“文化即交流”。任何辉煌的文化都具备相同的特点,就是开放和包容,只有保持与其他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明才能继续。当然,在文化交流中,相对弱势的文化可能需要面临更多的调整和转化。⑤毋庸置疑,跨文化传播是当今全球传播的重要一环。
1、文化多样化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跨文化传播,它总是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正常交往活动。作为全球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的各种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跨文化传播虽是以西方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传播,但毕竟为每位受众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多样性是只增不减的。
这一理念在实际行动中已成为现实。比如说,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公司曾促成了在英国举办的“古代中国奥秘展”。美国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表示,他们进入中国是要把中国音乐介绍到国外去, 是挖掘中国音乐的素材及演唱者,经MTV 国际化包装, 再通过MTV 的国际化推销网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⑥与跨国传媒公司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2、文化霸权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文明发展在现今阶段呈现的格局,是西方文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人类文化传播中处于“文化施动者”的地位,非西方文明则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处于“文化受动者”的地位,受动体民族在处于施动者地位的民族或国家面前往往存在自卑感。⑦的确,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存的全球传播体系虽然单纯在形式上打破了地缘政治的限制,但在内容上仍然充斥着文化霸权的色彩。由于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落后,欠发达国家在全球传播中一直处于劣势,而条件相对较好的发达国家则在全球传播中处于优势。发达国家利用这一优势在国际上压制欠发达国家的声音,借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美国普华永道的数据报告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影片占据八成,牢牢占据垄断地位,进入21世纪,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的出口则超过了航空航天工业产品。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因此得以绵延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的组成,也是在众多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诞生的。跨文化传播对中华文明所带来的,毋庸置疑,主流是积极的一面。面对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展开跨文化交流,对于丰富民族文化本身是有益的,不能狭隘的否定跨文化传播这种重要的全球传播手段,正如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所说的,仅仅推广一种唯一的文化模式将是灾难性的。
但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我国所面临的西方文化入侵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在美国被视为垃圾食品的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我国却拥有青少年儿童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另外,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丰厚的票房收入,出国热以及近年兴起的洋节热等都是西方文化向我国渗透的表象。我们不反对跨文化交流,但我们必须反思,在与别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我们给西方传递了什么样的文化和信息,我们损失了什么获得到了什么。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作为全球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充分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传播中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文化霸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文化,是值得深思的。
结语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新媒体对于全球传播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促使全球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范围、传播对象、传播制度架构等方面较国际传播更完善。同时,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多元传播主体和传播介质,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辐射面,使得个人有成为全球传播主体的可能。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进行全球传播的同时,怎样利用社会化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来应对文化帝国主义,怎样努力使本国文化和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①陈定家主编:《全球化与身份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41
②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11
③刘国强,《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范式转换》[J].《新闻爱好者》,2010(5)
④周勇,《传统媒体借力社交网站—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模式》[J].《新闻与写作》,2009(10)
⑤⑦张二伟,《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J].《新闻世界》,2009(8)
⑥李巍巍,《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J].《新闻爱好者》,2008(5)
关键词:高校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Lasswell传播模型
1 引言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其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越发频繁。中国于各国留学的人不断增多,而各国在华留学人数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高校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再者,新一代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网页,尤其是各大高校英文网页亦必将成为向世界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让各国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各高校英文网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研究者已有所研究。
通过知网检索得知,目前研究集中在文本语言翻译方向,指证高校英文网页存在的语言失误,而甚少立足网页这种传播载体,从文化交流或设计角度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我们认为高校网页的信息传播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过程,本文将以跨文化交流角度,试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英文网页之目的,毫无疑问,在于使受众获取其所需信息,完成文化交流。这一过程体现着高校的管理水平。Lasswell[1]的传播模型能够很好解释高校英文网页的信息传播过程。他的传播模型(Lasswell’s Communication Model)被许多传播和公共关系学者认为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模型。”[2]他将传播五大要素描述成一句话: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To What Effect?在高校英文网页里,这五大要素的所指见下表1.3。
下面解释各要素。中国高校英文网页的受众(Receiver)主要是英语为其母语或官方语言的人士,范勇[3]将这些人分为六个类别:
(1)有意与中国某一高校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或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或其他机构的学者、教师、研究人员或管理员;
(2)有意来中国某一高校留学深造或进修的学生、有意来中国高校当访问学者或研究的国外学者;
(3)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高校或中国高等教育信息,以供研究之用的学者与研究人员;
(4)对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感兴趣并有合作意向,或有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投资的企业家或投资者;
(5)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或高校的访客;
(6)偶然进入中国高校英文网页,出于好奇而浏览高校英文网页的人士。
因为这是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为了实现英文网页的信息传递功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Intention),高校(Communicator)必须排除传播交流障碍,如言文本和网页设置不明。因此高校须选择合乎受众需求的信息类型,确保语言正确,另一方面考虑到网页这一特殊载体,信息还需要以方便合理方式呈现(Message)。
2 样本说明
本研究选择了国内外有广泛代表的30所高校的网页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陆地区14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港台地区4所,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外地区选择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以及最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的大学,共计30所。
文化交流是一个互相交换或共享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主体,一是施者(Sender),二是受众(Receiver),而后者,是交流的方向所在。为了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那么就需要了解受众。因而,需要获取学生对高校英文网页的认知信息。于是我们对119位留学生作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浏览过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的有52%,不能的则高达48%,说明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设置存在问题,致使不便查找资料;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的有46%,不能的则超过一半达到54%,说明网页文本设置存在问题。两个问题里,是与否的比率都较为接近,暗示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质量参差不齐,有可能含有地区差异。另一方面,浏览过大陆以外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高达93%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不能的仅有7%;高达95%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不能的也只有5%,说明这些英文网页能够有效克服传播交流障碍,很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基于上述,可以假设:总的来说,大陆地区高校未能利用好网页载体,将信息有效地以合理方式呈现,完成跨文化交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在Message与Medium阶段,出现了交流障碍。在下面证明假设。
3 问题分析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输的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网页是高校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手段。互联网无疑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可运用多媒体与数字技术。匡文波[4]描述了万维网的优势:
第一,可运用多媒体;
第二,拥有可连接多条超文本(Hypertext)的超链接(Hyperlink),使用户可轻易地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
第三,友好(User-friendly)的用户界面。
此外,亦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网页设计的具体方法或技巧。任孝瑜[5]提及使用超文本的益处:
第一,主要条款可通过超文本扩展;
第二,超文本可制成注释的形式,或链接到其他网页;
第三,超链接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个人、组织、事件、历史背景等;
第四,超链接可以用来做多层写作。网页主体提供一个框架,而详细的信息可通过超文本进入,因此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而决定进入相应的层级。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排除文化交流障碍时,既要考虑到受众特点,同时需充分利用具备上述特点的网页介质以顺应受众需求。若未能考虑周全,则极可能给受众带来不便。
3.1 页面导航
学校网页内信息众多,如前所述,超链接能为信息分类整合提供了便利,一个清晰、简便而又全面的页面导航能使浏览者迅速查寻到所需各类信息。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网页,都有以功能为向导的页面导航,即是以信息类型为基础的分类导航,如“About The University”、“Academics”、“Admissions”、“Faculties & Departments”、“Research”、“Campus Life”等,这说明在技术上,各高校有能力驾驭网页这一媒介。此种导航能够让那些带着清晰信息需求或熟悉学校的浏览者迅速获取特定数据,然而不一定能向浏览者提供全面且合符其身份的信息,致使浏览者需点击查看多处链接。因而,若以受众为目标,方便交流,那么还应该设置浏览者导航,以弥补或配合功能导航。所谓浏览者导航,是指网页中以“Prospective Students”、“Current Students”、“Faculty & Staff”、“Visitors & Friends”、“Alumni”、“Media”、“Parents”为条件设置页面导航。这种导航以浏览者身份为中心,能使浏览者迅速获得适合自己之全面而详细的信息。关于此种导航,各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3.1。
港台及国外大学英文网页除开东京大学,皆设有浏览者导航。大陆地区大学情况较为复杂,仅有7所大学设有此种导航。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网页没有设置,反而中文网页有设置;南京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都仅仅设置了未来学生导航(南京大学为“International Student”北京外国语大学为“Future Student”)。地区上,7所中有6所处在沿海经济发达区,1所位于首都,地区差别相当明显。
为何大多数大陆地区高校没有设置浏览者导航来呈现信息呢?文化交流是以人为中心的,受众(Receiver)是目标。浏览者导航恰好符合以人为核心这一特征。在功能上,浏览者导航又能弥补功能导航的不足。共用两种导航无疑能够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方便文化交流。我们认为英美大学的导航呈现方式显示了其以平等个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历史传统由文艺复兴时期传承至今,港台与日韩文化受英美影响甚大,从而反映到各大学导航呈现方式上,像东京大学这样的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大陆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受众为归依的氛围较浅,反映到网页导航呈现方式上就是缺少浏览者导航;而在那些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平等、服务、受众为上等现代观念更为深入民心,于是这些地区的大学英文网页设有浏览者导航,即使不是很完善,但起码是有了,而位于有平等开放传统地区的中山大学还设有中英文的浏览者导航,这是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介别人的行为的标准”。(贾玉新[6])那么,为了最大程度便利跨文化交流,改善网页管理,大陆地区高校应该清楚认识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或价值传统,并将认识整合到网页信息呈现方式(也就是Message阶段)上,以免滞障跨文化交流。
3.2 界面处理
网页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界面,它是一种由非物质化数字设计形态与人进行交互的,这些形态构成元素如色 彩、文字、图形等都表现出了非物质的特性。(廖晔[6])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界面上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
互联网媒介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丰富而多样。为了节省时间,浏览者阅览网页的速度远远超过他们阅读印刷材料,他们的阅读焦点主要集中在文本开头(任孝瑜[5])。那么,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就不能过多了。若信息量大,可加工文本格式,或者可以考虑在网页上充分运用超链接或多媒体来传播信息。
调查中,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相较于其它地区出现了以下两种问题:
(1)以大量未处理格式的文本呈现信息
大陆地区高校普遍存在文本信息过载问题,而且文本格式也没有加工,如没有突出重点字眼,设置段落小标题等。如此呈现文本信息无疑会使浏览者不耐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致使无法获取有效信息,那么文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就无法实现了,更遑论文化交流。
以北京大学英文网站“Admission”下的“Graduation”简介为例 ,页面恰恰是一片没有加工的文本信息,由于文本信息量大(统计显示有541字),网页也被拉长,需要拖动窗口浏览信息,与“简介”一词相当不符。如此冗长地呈现文本确实难以令人有看下去的兴趣。
港台与国外的高校网页也有文本信息多的网页,然而它们会利用两种方式解决问题。第一,设置小标题,并按数字排列,还设置标题颜色,扩大字号,使文本层级分明,另外还用异于标题与正文的颜色强调重点字眼(如香港城市大学);第二,对信息分段概况后,设置小标题,并设置超链接以收纳其下文本信息,且在导航中清晰显示层级(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除了使用超链接,也有使用Flash收纳文本信息以及设置层级,效果与使用超链接一样,不同的是使用Flash无需再建新网页,可以更高效地在一张网页下显示大量信息而不占用大量页面(如剑桥大学)。
这些高校的信息呈现方式完美结合了浏览者(受众)需求与网页技术,克服了因文本信息过多而带来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障碍。
(2)以汉字呈现文本信息
高校英文网页有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更遑论汉字。若高校英文网页在呈现信息时出现汉字,浏览者定会十分困惑,那将会阻碍受众获取信息。调查发现,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普遍出现汉字,主要出现在新闻(如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网页)与招生入学(如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网页)栏目。而同样使用汉字的港台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则没有出现此问题。解决语言不通问题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要解决此问题,改善网页管理水平,需要各高校认识到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的性质,将信息翻译为地道的英文,为受众排除汉字障碍。
根据上述,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上述界面处理问题,并不是因为技术有限,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充分考虑到受众(Receiver)一方的文化传统,如语言,并结合网页(Medium)这一特殊载体来呈现信息(Message)。换句话说,就是高校在受众(Receiver)、网页(Medium)环节上存在失误,高校管理英文网页的部门或人员未能予以重视。
4 结语
高校英文网页的制作必须要坚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这一原则(黄友义[8]),由于中外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英文网页信息呈现方式必须要顺应受众的期待、共享知识、信仰、价值观等,总之要以受众为依归,这样才能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避免交流滞障,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Lasswell,Harold D,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J].Say 24 K -Bahar,2007:215-228.
[2]Pamela J.Shoemaker,James William Tankard,Dominic L Lasorsa.How to Build Social Science Theories[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4:109.
[3]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翻译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
[4]匡文波.网络传播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9.
[5]任孝瑜.University Webpage Translation:A Mass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16-30.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
一、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主要方法
1、加强跨文化交流。企业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员工相互了解、理解、适应和融合彼此的文化。文化交流是广泛而深入的立体交流,既存在于不同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人素质各层面之间,又贯穿于各层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各部分。文化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化敏感性训练、联谊会、研讨、换位思考。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跨文化交流整合创造物质条件。要发挥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理解和融合空间,以便为跨文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实施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异质文化的敏感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冲突的沟通处理、区域市场环境模拟等。跨文化培训可以打破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心中的文化障碍,强化合作与联系,在企业的群体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跨文化环境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备跨文化地进行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活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取得,也有赖于跨国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国际经营特点所进行的跨文化培训。我国企业需要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这两个跨文化管理中的因素进行跨文化培训,以提高跨文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培养跨文化管理者。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来自母国,也可以来自东道国,或者第三国,被任命的管理人员除需要具备包括会计、工商管理、法律、营销等专业知识,还应能对所辖企业了如指掌并能与东道国周旋。企业可以在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教育资源,为企业不断输入所需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总之,要培养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分析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异文化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文化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最终实现跨文化的相互理解,推动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4、共建新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面对着多国的文化模式,实施跨文化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东道国员工共建新型企业文化。基于已有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的深远性和长期性,新型的企业文化既要有足够的包容性,又要有创新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知识化趋势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既要有本企业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文化习惯,不能把国内的企业文化和做法照搬到国外。企业文化是否合适,关系到子公司能不能融入当地社会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吸引并且利用当地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企业文化更应该体现东道国文化的理念。
5、实行人才的本土化。现在的管理新准则是全球化思想,地方性行动。这个“地方性”就突出了东道国在跨国经营中的重要性,作为以人为管理核心的跨文化管理,也要适地而变。因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员由于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和作风等方面的差异,在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从而给企业的全面经营埋下危机。从我国企业自身来看,在众多的海外市场,不可能全部外派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实行管理本土化。本地化战略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本地经理,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业务。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明显劣势之一是人才劣势,表现在缺乏一批优秀的、熟悉世界市场的国际经营人才。因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海外经营人才思路。
二、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基本策略
1、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策略。“本土化”战略模式是20世纪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在“无国籍化”经营战略基础上的发展,它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经营本土化、管理本土化、文化本土化等许多方面,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新发展。一个国家的特有文化来源于社会深层的信念结构,这些信念结构是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力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经营与财富创造的方式和特征。如美国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为取向,决定了其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维系关系;日本坚持以“大和”精神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则产生了其企业终生雇佣制和家庭式管理。当我国企业进入某个国家时,首先要在对该国的这些基本文化和价值观取向做出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将拥有的企业文化主体性特征,以及这些主体性特征将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然后再实行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
2、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自主性策略。所谓跨文化管理的自主性,是指以母公司的文化作为关联公司主体文化的基础,把关联公司所在地的文化和关联公司原有企业文化移植到母公司的文化之中。在国际竞争中,创名牌不易、树名牌不易,保名牌更不易,企业拥有国际名牌,才能成为国际型知名企业,因此名牌是企业跨向世界的最佳通行证。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跨文化管理自主性策略的核心是,企业派遣人员担任海外关联公司的高级主管,通过这些管理人员,把母公司的文化习惯全盘移植到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关联公司中,让关联公司里的当地员工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外来文化,并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开展公司的日常业务。这种跨文化管理策略能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快速的实现利润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