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部门团建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80-02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社团建设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可以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在单一的专业学习中,而是希望在大学期间把自己打造成发展全面、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同时兼顾个人个性特长的社会人。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各种社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正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平台。
2.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为促进大学生自我锻炼和成长成才提供更多广阔的平台。目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原有的学生组织形式(如学生会等)对某些学生来讲门槛高、竞争性过大。而社团的性质、目的和功能与这些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很大的吻合,为这些有爱好特长或有管理才能、希望得到锻炼的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加强大学生建设也正是推动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
3.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传承和培育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积淀可以通过单纯的展示活动体现出来。但是要是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根植于基层学生的社团就能发挥极大地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社团发展的规划设计,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省内大学生社团的现状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大致分为理论学术、志愿公益、文体艺术、科技实践及其他五大类,其中文体艺术类社团由于活动入门难度较低、群体性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参加人数上都是最多的;理论学术类社团参加的学生最少;志愿公益类社团虽然数量上最少,但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且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入门难度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参加学生并不在少数。具体见表1。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70%的高校以团委为指导社团联合会的方式来管理社团,与学生会呈“两翼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管理模式在重大演出活动期间,两会间的高度配合会体现出较高的执行能力。但在日常管理、建设方面也难免会产生混乱;在社团成员方面,1~3年级学生是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力军,社团干部则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指导教师对于社团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省内高校社团教师的覆盖率普遍较低,仅有5所高校能达到100%,最低的仅为14%,外聘指导教师较少,且大多限于文体艺术类和科技实践类社团中。社团不能得到有效指导也是影响社团延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被调查的高校近三年注销的社团数量都在3~58个不等,究其原因,除上述缺乏指导外,还包括社团活动能力偏弱、社团参与人员过少、社团职能相似合并、社团缺乏组织纪律性、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等。种种因素都制约了高校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省内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社团的作用。高校领导应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建设,将其纳入到高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辅助成才的重要阵地,使社团发展能够得到坚实的保障。
2.逐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古语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规章制度作用尤为重要。社团管理部门应从社团人员构成、内部环境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和发展的运行机制。要规范学生社团资格的审查、章程的审定、活动的考核以及年终的评比,还应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同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挂钩,增强社团的吸引力。
3.逐步提升社团发展环境。社团发展环境不仅指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硬件建设,而且还有诸如经费保障、指导教师保障等软件建设。高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在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社团开展工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为社团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指导教师保障方面,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具体的指导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教师凭着责任心和热情对相关专业和爱好的社团进行指导,还有很多社团没有指导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社团建设和指导中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评聘上制定相关政策,如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在工作量、岗位聘任等方面提供保障等。只有这样,社团活动的内涵才能真正得到拓宽、加深,才能避免肤浅化、表面化和平面化的弊端。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诸如社团成果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巡礼等活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主题和内涵,为社团品牌的创建、社团组织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社团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供良好的条件。
4.抓好社团干部培养。社团发展的层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个人能力,培养好一支社团管理的学生骨干队伍,是高校社团实现良性发展的又一基础。
首先,社团管理部门对社团选拔干部既要敢于放手,又要避免放任自流。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将品学兼优、作风正派、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其次,要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定期举办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使他们在社团任职期间能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素养以及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社团的战斗力;再次,要把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选拔、管理、考核中来,以提高社团干部的积极性。
5.扶持和培养优秀社团,实现社团档次的全面提升。学校在大学生社团发展方面注重量的变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质的变化。应引导学生社团从重娱乐消遣到重成长立业方面的转变。大力扶持理论学术型社团,热情鼓励科技实践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公益型社团,正确引导文体艺术类社团。要定期搭建平台推出典型社团、品牌社团、星级社团的评选,形成良性竞争与协作机制,引导社团活动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以此带动社团的共同发展。
6.加强社团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高校社团数量的逐年增多,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将是势在必行的工作。高校应将社团建设与党团建设结合起来,在一些发展成熟、机制健全的社团中建立团组织,积极寻找社团自身建设与社团团支部建设的有效结合点,使学生的社团工作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利延伸,同时,党团组织保障社团发展在思想上的正确导向,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社团建设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校园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高校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帮助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社团也为高校拓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合格的大学生提供平台。因此,建立积极向上、优质进取的学生社团对于打造高品质的大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建立社团的意义
1.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社团以兴趣爱好和学术研究为主,且学生在加入社团时也大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团。在社团中,学生以兴趣为起点,所学专业为基础,通过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
2.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是许多学生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生活。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对未来的迷茫等问题困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在社团中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并迅速融入新的集体,有助于学生快速熟悉大学生活。同时在社团中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学长、学姐,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专业,树立奋斗目标,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社团,高校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社团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通过社团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社团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优秀的接班人。
4.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通过参加社团,锻炼能力,学生可以为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都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保护下,与社会交集少。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到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为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胜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5.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社团是学生依照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展现了高校的精神面貌。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化修养,形成繁荣稳定、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社团由校团委统一管理,如果把社团活动单纯地看做学生的自娱自乐,那么当前的管理体制就没有问题。但要把社团当作育人的重要手段,这样的管理就存在很多问题。团委本身承担着大量工作,投入到学生社团中的精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而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又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投入少难出成果,但投入多又会影响其本身的正常运行[1]。高校社团的建设不是团委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高品质的社团。
2.高校社团内部制度不健全。
高校社团基本上由主席团、组织部、策划部、宣传部、办公室等构成。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没有明确的划分,活动中各部门成员不明确自身的任务,导致社团成员没有统一的调度,工作效率低。加之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团成员奖惩机制和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导致社团成员工作缺少热情。一些社团干部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妥善处理社团事务、管理社团成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社团的长远发展。
3.高校社团缺少物质保障。
高校社团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只能凭借学校拨发的活动经费或向校外取得的赞助。但学校社团众多,分配到各个社团的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而校外的赞助又因为各个社团的影响力不同,取得的金额也相差悬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经费不足,无论活动策划多有创意,工作人员多有能力,也只能沦为空谈。并且学校社团缺少固定的办公地点和活动场地,社团成员开会和举行活动时只能临时寻找场地,给社团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4.社团之间缺乏交流与联系。
目前,高校社团基本上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圈子,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其服务的对象和活动范围,大多是本社团成员和学校内部。由于社团的活动大都安排在相同的时间,导致社团成员很难关注其他社团的活动,失去了高校内部社团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同时高校社团缺乏引进来,走出去的精神,仅局限于本校的“一亩三分地”,与其他高校的社团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这是高校社团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和问题,也是今后高校社团建设中应当努力克服的问题。
三、促进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建立完整的高校社团建设和管理体制,制定社团发展相关的政策。
充分认识社团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全面客观地审视社团的意义、地位和作用[3]。一方面要在提高社团干部的素质上下工夫,社团干部是社团的灵魂,一个优秀的社团干部可以带领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团队,而一个失败的社团工作者会使团队的士气涣散而成为一群散兵游勇。高校要加强社团干部自身素质的培养,建立起完善的社团干部考核机制,使优秀的社团干部得到应有的荣誉,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社团干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团的自主性,打造特色化社团,举办一些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使社团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同时社团也要努力提升活动品质,多举办一些高水平、高层次的活动,体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另外,学校可以展开社团活动评比,使一些深受高校师生喜爱的社团涌现出来,并加以表彰。在资金和活动场地上为这些社团提供便利,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使其他社团努力提升活动品质,加快社团发展。
2.加大投入,为社团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一是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投入,将社团建设真正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社团支持和便利,为社团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加大对社团的经费的投入,学校可以设立社团发展专项经费,在学校的整体经费预算中单独划出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经费投入要对优秀社团予以倾斜,同时,社团的主管部门可以积极地支持、引导和监督社团,充分发挥社团对外交往的民间优势,通过与社会的沟通大量吸纳赞助和以提供有偿服务等多种渠道获得资金。社团主管部门成立社团资金管理部门,帮助社团进行资金规划,引导社团正确地使用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3.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
一方面社团成员要认识到与其他社团交流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其他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多接触其他社团的活动,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学习其他社团的优点,反思日常工作之中的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加强社团建设。另一方面高校社团主管部门要意识到社团之间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为社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条件。例如:社团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召开社团交流会,为社团成员之间交流提供条件,也可以借此加强对社团成员素质的培养。同时高校可以开展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联谊活动,引进其他高校学生社团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活动策划,并使本学校的社团走出去。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加以完善,提升社团品质。
4.利用网络,打造社团品牌。
一方面高校社团要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社团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通微博等方式,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吸引社团的粉丝。提高在师生之中的影响力加强与师生们的互动增加社团的知名度打造社团品牌。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吸引民间赞助,为社团建设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网络的利用,派出专业的教师对社团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社团快速地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站,为社团树立起良好形象。同时,社团主管部门可以进行社团网站评比,对一些优秀的社团网站进行表彰,在资源上向优秀社团网站倾斜,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促进社团建设。
5.创建特色社团文化,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社团文化是在社团活动中积累沉淀形成的。社团在符合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结合社团特色创建特色社团文化。一方面社团要清楚认识到社团文化是社团的精神传承。社团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要意识到创建社团文化的重要性,引导社团形成积极向上、符合学校大环境的特色社团文化,营造健康和谐、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红梅.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与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7,22(5):73-76.
12月24日―28日,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2014年全团“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统一部署和《云南省团的机关干部随机调研联系服务青年制度》要求,团省委书记杨军、副书记罗永斌一行,先后深入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大田坝镇、田园镇等地,慰问看望农户,就基层团建、非公企业团建、青年就业创业、学校共青团及少先队工作、青少年活动阵地、新媒体运用等工作进行随机调研,并与昌宁县各行各业的团干部及青年代表深入座谈交流、共谋发展思路。
期间,杨军同志一行来到昌宁县大田坝镇,分三个组深入6个村22户农户家,看望慰问联系农户,并与昌宁县、大田坝镇、田园镇党政领导以及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的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少先队辅导员、创业青年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听取了大家关于共青团工作的做法、成效、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建议。
调研过程中,杨军同志指出,在团省委挂钩帮扶近20年的时间里,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田坝镇发展呈现新态势、旧貌换新容、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下一步发展中,要认真学习领会好经济新常态的精神实质,持之以恒,再接再厉,认真谋划好2015年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同时,杨军同志对昌宁县共青团工作的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把握趋势、创新理念、破解难题,做好新时期团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领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主动适应当代青年的变化,深入研究和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努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三是要把打造服务型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四是要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和标志意识,在开展活动时将团徽、团旗等形象标识展示出来,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五是要积极整合资源,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团的工作,学会借船出海、借台唱戏,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提升共青团的能力,壮大共青团的实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共青团活跃的良好格局。
大家认为,这次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谋划2017年工作、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的关键时点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内容丰富、及时高效,对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提高发展改革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徐绍史主任作的主题报告全局性、政治性、时效性、创新性、指导性都很强,充分体现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发展改革部门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发前行的务实作风。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思想深刻、观点新颖。报告对2016年全国发展改革工作总结了十个方面成绩和五条发展经验,在深刻分析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五个把握”,对做好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提出“六个聚焦”,这些观点的阐述精辟到位。二是重点突出、措施务实。报告从九个方面对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重点任务做了明确部署,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体现出重操作、重实效,务实管用的鲜明特点。三是责任明确、要求严格。报告很好地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快发展改革系统定位转型的新要求,提出2017年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比一促”活动,强调责任担当、能力提升和整体合力,这些措施讲得很深很透很到位、要求很严很实很具体,必将为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大家一致表态,会后将第一时间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会议精神,并结合各地实际,抓好重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分组讨论中,各地与会代表在介绍和交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分类施策,增强政策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广西自治区建议国家针对西部地区财政实力弱,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的实际,加大对西部地区政策及财力的倾斜支持,同时完善当前以片区县、重点县数量为主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后,按照新的贫困人口数平均分配中央财政扶贫相关资金。新疆自治区认为发行专项建设基金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有效政策工具,建议在西部地区12个省区继续发行专项建设基金,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发展。自治区建议国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允许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超前实施规划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互联互通。
二是坚持区域协同,加大重点区域发展支持力度。江苏省建议国家尽快启动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着力打造淮河入海黄金航运水道,指导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发挥宁杭沿线区位、交通、生态及人文优势,培育长三角地区新的生态经济走廊。新疆建设兵团建议国家支持兵团向南发展,目前已编制完成《兵团在南疆发展规划纲要》,并上报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哈尔滨市建议国家推动建立东北地区培育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统筹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整体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加快转型升级。北京市建议发挥超大型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城际铁路联络线将周边城市联通起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哈尔滨市建议国家关注哈尔滨与深圳创新开展的“双创”模式,将哈尔滨市纳入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支持两地探索开展跨区域“双创”合作,同时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在哈尔滨市建立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自治区建议国家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对推进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国家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暑假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
第六组认真学习了学校制定的2014——2015的学年工作计划,大家很受鼓舞。第六组按大会要求,针对第六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所反映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1、校园的环境建设还要再上一个台阶。特别是教研组的建设很薄弱,几乎没有老师到教研组,教研氛围比较差,教研组对老师的吸引力不够。建议学校能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教研组,最好让教研组和年段办公室在同一栋楼。教研组长根据本组的特点,带领本组老师努力建设好教研组,提高教研组的温馨度和使用率,使教研组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
2、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而是长期地坚持,不断地积淀,从而被社会广泛认可后形成的。目前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很多工作要继续深入。创特色的措施制定得很好,很有可行性。关键是加强落实,坚持到底。因为特色不是靠自我标榜,是靠社会的认可。
3、学校的社团建设要靠各部门的配合,不能光靠团委。学校应提供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劳技等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的特长与风采。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相应的认可,从而增强学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