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 Marxism's practice view as the basis, expounded tha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process's importance, simultaneously, had pointed out complet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way and the way.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重要性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mporta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43-02
培养高等专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符合的实践观
实践观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生活。实践活动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二是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活动中确认的;三是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固有之意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职业教育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手工业时期,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进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实践教学的雏形。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量生产一线工人的需要,因此,开始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培养产业工人。随着这类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可见,职业教育是从对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它产生初期,就非常重视学员的动手实践操作。其次,从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来看,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职业性,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则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可见,职业性所包含的这些特征都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再看,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综合能力的养成,其实践的“味道”越来越浓。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产业工人也好,开展应用性的研究也罢,总之,社会的发展是由实实在在的生产劳动推动的。不仅如此,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也归属于应用性研究,而这些均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内,其实现都会依靠具有实践能力的劳动者。
2.人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教学得以体现
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既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改造的过程,也不是受教育者被动、僵化的接受过程,而是以受教育者自身为活动对象,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
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实践教学正是通过突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项目设计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实现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3.实践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践观认为,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可见,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世界观的形成或改造、社会生活基本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个人能力、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统一。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以自身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及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地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充分认识高职教育教程中实践教学的作用
1.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强化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定位,是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较高层次的技能。作为高职教育,就应突出它的职业技能教学的特色。技能的训练,掌握技术.才是向社会表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才会受到社会的关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需要按技能的要求从事训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是学习”。所以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相结合而进行研究探索。
2.要确立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只有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实践教学才会发挥出作用。在德国,专职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从学校毕业就可以当教师,必须在企业中工作3―5年之后有了实际工作的经验,有了企业的思维方式之后,才可以在职业教育的院校中担任教师。而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基本是由普通院校直接转到职业教育,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文件方面,都是重视理论课教学及提高。尽管也意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但由于能力、环境、方法等因素,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实践教学充其量只起到一个验证理论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管理、教学的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迫使教学、管理、评价打破原有的惰性.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才可能确立。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教程中,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验课教学的类型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过去,高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实验主要不是为理论教学服务,而是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是技能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2.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根据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目的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编列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它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非常直观形象地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它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际问题特别感兴趣,我们要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在提出案例的同时还要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组织计划,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做好实习工作。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类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认真编制实纲和实习计划。带队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进行考试和评价。特别是毕业实习,它是在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要有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习或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围绕实习课题,通过实践收集所需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一方面,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主体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从理论上说,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数量上进行积极扩充;努力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库”,为实践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支持。
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实践教学更有现实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关键词: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74-1
1 驾驶员队伍出现的新问题
1.1 少数驾驶人员缺乏政治、业务教育,思想素质不高
榆树台镇现有驾驶员1800余人,拖拉机驾驶员1700多台,特别是拖拉机驾驶员比2005年增加一倍,其中,老年驾驶员逐年减少,中青年驾驶员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在初中以下,其中有少数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驾驶操作技术较差。他们这些人长年在外,对时事政治比较淡漠,不注意道德和文明行车,有的野蛮装卸、粗暴待客、言行举止粗鲁。
1.2 法制观念淡薄,从事不正当的运输活动
一部分驾驶人员较差,没有接受普法教育,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因而违章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运啥拿啥,公开向货主和物资部门要吃要喝,索取不义之财,弄虚作假,利用交通工具之便,伙同社会上的一些“倒爷”,大搞转手倒卖;还有的为了个人私利,超载、超重、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行车,以致造成重大的行车事故等等,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同时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唯金钱论”的思想严重,享乐至上
在驾驶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达一响,黄金万两”,意在捞钱容易。少数驾驶人员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管干了什么事情,钱能够成为他们的通行证。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地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了逃避监理安全检查,白天不走,晚上走,钻交通征费的空子。还有的一些驾驶人员钱捞多了无处用,于是有的酗酒,有的聚赌,甚至玩到通宵,致使行车途中精神恍惚,反应迟缓,很容易出事故,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针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增强驾驶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多做驾驶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增加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2.1 要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
近几年来,运输企业普遍执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运输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一部分驾驶员富了起来,但有的片面认为这是凭本事,靠运气赚钱,对党的政策缺乏认识。还有的人总觉得党的政策变来变去靠不住,搞承包租赁的个体经营是暂时的,不能长远。趁政策“宽”的时候捞一把再说。有的在承包任务上讨价还价,“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给多少奖金我跑多少公里”,甚至拼车拼设备,进行掠夺式生产。有的则钻当前制度、管理不完善的空子,想方设法从企业和旅客、货主身上捞油水,有的时候挣不义之钱,发不义之财。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有必要集中对他们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多渠道的发展运输,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要对他们进行承包经营的意义、目的再教育,进一步摆正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以主人翁精神搞好本职工作。
2.2 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日常教育
拖拉机驾驶员成天与钱款、物资打交通,其生产经营活动又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和图实惠的心理致使吃、喝、玩、乐和贪、占、拿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把法规宣讲和日常违章事故案例结合起来,使拖拉机驾驶员依法营运,遵守职工道德,农用拖拉机分布面广,流动性大,不便集中管理,有些运输单位和联户往往只看经济效益,对驾驶员的问题,即使有所闻,也是睁只眼闭只眼,针对这种情况,县农机监理站采取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网联保承包制,签订合同。通过实行安全联保责任后,一连三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县每年都树立典型,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安全月活动,一年评选一批先进驾驶员。还通过办集训班、图片展览、放录像片等办法,开展普法教育,实行既抓人头,又抓车头,把政策思想做到家里头。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广大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多年来,农机事故始终控制在1.0%以下。
2.3 要解决驾驶员的后顾之忧,做好思想教育
摘要:为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大赛的广泛开展和技能竞赛制度的逐步建立,引导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进作用。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社会的需要,就是就业的保障,这是决定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为国家培养直接面向企业生产的技能型人才,其重要性日益显现。中等职业教育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也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检验了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的教学检验。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从而引导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的动手学习兴趣是潜能开发的激发点。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创造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魄力,有动手解决问题的真本事。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来自中考失利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初中生,学习上欠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以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室教学为辅,技能训练操作环节相对薄弱,这种教学方法,使本来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学生反映学习理论知识过于枯燥,接触不到实际操作技术,这就反映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很难培养出拥有精湛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的过程,老师精心的操作指导,同学的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作为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对学到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是一种直接的考验与磨炼。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加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带动周围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从校企合作走向企业,推进中职教学体制创新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联合办学,校企培养,推行“订单”培养式的职业教育。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参与教学课程设置,同时企业能够优先录用技术过硬的毕业生,学生经过各类技能培养,从学校走向社会、企业时已经是一名技术能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欢迎。
职业技能大赛的定位是技能比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参与相结合,这对于引领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打造技术型人才,为社会、企业、行业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把工厂、车间办在学校内,既是课堂又是实训车间,我校也适应形式的需要充分发挥实训车间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同时进行,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赢得学生们的广泛称赞。有此可见,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要更好的满足社会、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提。
在中职校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同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教学成果也在渐渐拉开帷幕。学校负责引入社会资源,创新培养模式;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岗位。人才培养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链”,就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引入企业对接学校专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兼职客座教师授课,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顶岗实习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开创了一条产学相结合双赢的新路子。
三、扩大学校知名度,有利于学生就业
中职校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新理念、新思路、新的方向标,是企业、行业市场需求技术人才类型的一个坐标,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必须是企业、行业市场上最需求的。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是一个教育质量展示、专业技术相互交流的平台,中职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中职学校办学的实力和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的实力将会得到社会、企业的重视,从而为自己赢得很好的就业发展机会。这让企业会更青睐信任中职学校,也决定了校企合作必须更加深入、更加持久,对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师资力量的建设
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拼,也是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比拼,要培养出技术水平过硬的学生,指导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理论水平都要求更高。职业技能大赛强调突出专业特色,在技术要求上又有一定的难度,要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在教学内容上敢于创新,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将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在设置上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中职学校的教学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要求。
关键词 中等职业 体育 健康教育 必要性 迫切性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而且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其作为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能够适应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的特点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力,所以在这个形势下,如何有效的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之一,其自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般来说,15岁至19岁之间的学生正是处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阶段,而如果按照发展心理学上的年龄分化,这一阶段正是属于学生青春期的时间段,而从生理上来说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会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充满活力,但是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就读期间是能够树立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阶段之一,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应试教育占据整个教育的主置,导致在社会上,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总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和负担,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偏激的行为或者是言语,导致学生的情绪波动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1]。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继续深造,而另外一种就是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要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动工作者,而步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其自身的一些职业原因,导致其自身的一些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比如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眼睛部位的疾病;而从事脑力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神经衰弱等病症,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能够逐渐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传授一些有关于卫生保健或者是体育锻炼的常识,让学生们能够加以理解和认识,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卫生保健内容的制定,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到健康体育的必要性,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的适应自己的未来职业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及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2]。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能够辅助学生打下良好健康教育基础的阶段,所以在这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是非常迫切并且必要实施的,对学生的日后就业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常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缺乏体育锻炼的常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一些卫生知识或者是运动常识知道的很少,包括一些运动损伤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知道的更加少,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难免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控制负荷和强度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甚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另外,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扭伤的现象,虽然是比较常见的运动受伤现象,但是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有部分的学生知道理论性的知识,自己明白如何处理,但是在实践上却缺乏实践能力,处理的方法不够正确,导致伤势更加严重[3]。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开展就更加的必要和迫切,在学生的思维中,并没有强烈的体育锻炼常识意识,导致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危险运动的状况,对学生的身体以及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也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展开健康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不仅要适应当前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够紧跟上社会时代的脚步,逐渐的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向素质化教育的方向转变,让学生能够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立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
一、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的现状
(一 )高校对实践教育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
大学教育是综合教育的过程,高校要想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
才,就要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正处于舒伯生涯阶段理论中的探索阶段,是完善自我,探索职业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急需通过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有效指导,而使自身的生涯规划更加科学有效。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各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列入必修课程,但在扩招背景下教学任务的艰巨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这门课程未达到应有的效果,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二 )实践教育的科学有效性亟待提高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很多高校开设的时间不长,从师资上讲,大部分承担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往往是普通负责教学或者是思想政治教师兼任,尽管这些教师也有加强实践教育的主观愿望,但由于自身在社会实践方面,尤其是职业世界经验方面不具有能够辅导学生的能力,使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中的实践教育内容设置较为随意,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高校缺乏实践教育过程中风险规避的制度和措施
在当前形势下,影响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适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多数高校也未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加之某些企业在市场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高校顾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安全、财产、权益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所以不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 )将实践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工作,使择业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实践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全程。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一年级,实践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从而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学生开始步入到了职业世界的探索期,对应的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宏观状况,通过初步探索寻找差距,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三年级,实践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确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大四阶段,实践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求职行动,通过实战的方式训练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并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在教育方式上,除了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外,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方向给学生提供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训、实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社会公益、寒暑期短期实习工作、周末兼职工作等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记忆,使大学生尽早与用人单位接触,及早了解目标职业和工作环境,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二 )大力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育水平
高校教师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思维过程和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实践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学校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内部教师资源,要本着“教育者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的理念,对于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教育的教师与辅导员,要积极联系接收单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进修、深造的条件与机会,此外,还要充分吸取社会资源的宝贵养料,积极联合社会力量,邀请相关专业的创业者、行业标杆人物,企业人力资源专员以及教育学与心理学专家等,到校开办讲座或座谈,为高校的实践教育课程做必要的补充。这种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师资为主体,其他院系教师、校外聘请教师为补充,统筹配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
(三 )加强实践教育过程的风险管控意识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在探索期,对社会和工作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特点在一个规范的实践环境中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但是在离开了校园的安全环境后就会存在一定风险,高校教育者要加强风险管控意识,一方面,要不断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推进立法进程,明确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使实践教育有法可依,为学生建立健康有序的良好环境和实践运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关注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制定风险管控制度,帮助学生树立风险意识,使学生安全有效的完成实践教育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践教育是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的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摸索,才能逐步完善和健全实践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谷兰.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任凤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