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支持;引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51-1一、有效的科学活动组织需要选择有效的活动材料支持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便于自主操作的材料,利于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如:科学活动《小鼻子真灵》。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各种有气味的液体,如:醋、酒、辣油、香油等装在留有小孔的瓶中,在猜猜、闻闻、说说后再倒出,验证自己的感觉,充分让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选择幼儿需要的与感兴趣的材料,激发保持探索欲望。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当在给女孩梳头时,塑料梳子吸起了长长的头发,“磁铁能吸东西,这塑料梳子也能吸东西吗?”基于孩子们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后,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科学活动开展。

3.选择结构合理、具有探索价值的材料,为活动目标服务。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许多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幼儿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的时候,可能就把他们当成了一般玩具玩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扣紧科学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能激发他们操作欲望,并能通过操作能获得一定科学经验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二、有效的科学活动组织需要有效地引领探究过程

1.不可忽视猜测与验证环节。猜想、验证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提,如我们开展了“穿越弯管”探索活动,“有趣的磁铁”探索活动,在“沙中探宝”游戏中,幼儿先进行猜测,再带着自己猜测进行操作验证,发现用磁铁很容易将沙中含铁的物品找出,接着在再次设疑、猜测、在验证中幼儿惊喜地辨别了磁铁只能吸含铁的物品,不能吸塑料、纸类物品。孩子猜测、反复实验验证,不仅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更让幼儿从现象中感悟科学。

2.关注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成功的基础,有人甚至将提问比喻为“教学的生命”。教师对幼儿提问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

有的时候在提出问题时,幼儿们就会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并不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每一种材料都尝试一下,在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让幼儿共同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在《穿越弯管》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发现比管子细的毛线却无法穿过弯管。教师善于接过幼儿的“球”,提出建议性的问题:“想想、试试能否请一些小东西帮忙它穿过弯管?”在老师鼓励下,幼儿大胆尝试,发现小锣帽等一些小的重物一下子就能带着毛线穿过弯管,让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有效的提问应依据探究的目标或原理设计提问,提问指向要明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幼儿逐步向探究原理迈进;在提问的同时教师更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通过倾听收集来自于幼儿答案中的信息,了解幼儿是怎样认识问题的,发现幼儿答案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进行鉴别、筛选、评析,并积极加以反馈。

3.重视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记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具有独特作用。幼儿学习记录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沉与浮》活动中,我们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也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到水里的变化,并自己用方法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和表示物品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画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引导幼儿对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引发了幼儿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为每个幼儿搭建起自主的舞台,孩子们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更建构起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原本不断重复的枯燥学习富有了主动性、趣味性。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第2篇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不是一步生成的,而是一个循序的、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感受任务合作尝试(实验)交流验证合作应用课外制造

1感受任务:这是一个以师生群体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互动起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某种现(情景)的感知后交流,一方面回顾旧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诱发对新知的疑惑。

2合作尝试(实验):这是一个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以教师单个指导为辅的自由探究(实验)环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多样性,实验结果的异同都是教师的期望所在。例如:做“改变玻璃瓶的沉浮”的实验,看到的是玻璃瓶浮在水面上,如何使他沉下去?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动手实验,结果分别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还浮在水面上,第二种是悬浮在水中,第三种是沉到了水底。针对这几种情况,学生会有满腹的疑问: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情况呢?激发他们思考研究。

3交流验证:这是一个通过交流,并验证原理的课堂教学核心环节,一般以小组代表汇报探究信息,然后全体讨论初步形成共识,再小组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验证,得出明确结论。

4合作应用:这是让学生利用新知,结实生活同类现象,或进行技术应用、创新、发明等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改变物体沉浮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去思考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一块牙膏皮或者橡皮泥,放到水中就沉,如何让她们不沉下去?结果学生通过互动研究,把它们做成“中空”的形状来增大体积,从而使它们浮起来。通过这一阶段的互动,学生会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第3篇

一、观察和实验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环节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实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比如“油和水的分层”与“有机溶剂和水”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这样,观察和试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环节。

二、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实验的特点、要求和目的

1.实验内容上的特点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强调这三方面的效果,都应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实验要求方面

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中学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比如钠与水的实验,只要求教师根据实验原理熟练地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比如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实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地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比如“醋酸与碱的反应”,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即可。

三、重视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1.重视化学史教育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很好材料。例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模型、波尔模型发展到如今的电子云模型等,无不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通过这些科学发现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科学成果只属于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创新勇气,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闯,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志,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不畏艰苦,不怕失败。

2.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的“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3.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指,要了解实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记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以便更好地掌握实验操做技能,为以后独立操作奠定基础。

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精神,并领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要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手、眼、脑并用,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第4篇

新课改的实施让学生走上了舞台,成为课堂主角,如何挖掘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积极探究,主动性学习,成为教育课堂改革的首要问题,课前预习是保证新教材实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的进入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快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课堂效益,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1.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有一个过程,课堂上老师的直接讲解对学生来说,一方面有一个认知上的缓冲,不能够及时掌握,另一方面,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如果不进行预习,上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被动学习,反之,如果课前进行了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会产生想学、想问、想解决,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新课中的重点和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2.预习可以完善上节课及之前学习的相关内容,了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做好铺垫;通过长期预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习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发挥其主动性,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模式。

3.通过预习,先预习后听讲,先思考后提问,带着问题与思考进入课堂,不间断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实现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的连续性,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学习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预习,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上通过检测让学生体会预习效果,激发其探究、学习热情,树立信心,体现其成就感,达到对其情商的激发,激发学习热忱。

二、课前预习的设置

1.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课前对知识认真阅读自学,细读课本,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搞清楚哪些是自己懂得的,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读不懂、理解不透的标记说明,这些问题即为将来课堂听讲的重点,这样,课堂目标明确,重点听疑难解析,当堂突破,对能力要求高的学生,要精读课本,深化理解,分析知识点的应用,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比较老师的讲解,学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提升自己思维水平。

2.查漏补缺,数学知识连贯性强,前后知识有一定的衔接性,预习中发现学过的知识有不明确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查补漏洞,实现学习的主动有效。

3.自我检测,针对预习内容,设计题目对预习知识进行检测,检查预习效果,自查自纠,对出现问题作出分析,及时改进。

4.问题反馈,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针对性总结,及时反馈到课堂,重点解决,使得课堂目的明确,精讲精练,提高效益。

三、课前预习的指导

学生往往把课前预习简单理解为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即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仅要读,还要想,要有目的、有条理。

1.编制预习提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通过提纲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通过提纲,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探究解决。

2.问题设计,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预习提纲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编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就不会觉得索然无味了,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学会分析、总结。

3.设计针对预习的练习,检测、巩固预习效果,做到即时反馈,并坚持落实。

4.养成教育的培养,学生往往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重视,仅仅局限于看看书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让其认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区别,做好对课前预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跟靠指导,让其从高一伊始对课前预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学习思路,长期坚持。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范文第5篇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本节课笔者创设情境,播放不同乐器演奏不同音调的乐曲,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要有所发现。有的学生发现乐曲的音量时大时小,有的学生发现二胡演奏的音调时高时低等等。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中有的提出:“为什么不同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提出:“声音为什么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有的提出:“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等等。问题的提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猜想推测

猜想与推测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笔者根据之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推测,并为他们的猜想铺设了下面的台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源的振动有时快,有时慢,振动的幅度有时大有时小,你们从中领悟到什么?有的学生猜想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可能与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声音的高低(即音调)可能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也有其他不同的猜想。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领导者。

三、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笔者以“扶”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也就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步骤,提出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控制什么因素,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从而进行正确的实验探究,少走弯路,避免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地去做实验。

四、实验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本节课笔者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五、归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