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服务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urrent society. In order to reduce vehicle emissions and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new energy vehicle has become the key project of government and vehicle industry. Due to the problems of cost and technical factor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g, and after-sale servic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is slow. As effective measures of cost contro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product warranty can promote after-sal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brand image, and etc. For the viewpoint of product warran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vehicle manufactures.
关键词: 产品保证;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策略研究
Key words: product warranty;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new energy vehicle;strategy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48-05
0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对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储存量显著减少。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与大气污染颗粒超标排放,雾霾与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现象也使得新能源领域研究显得尤为迫切[1-2]。在这种环境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环保组织、相关领域学者、制造企业、居民等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能源开发与新能源产品推广等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行业的工作重点[3]。
我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同时汽车尾气也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以汽车尾气污染对北京地区PM2.5影响为例,尽管不同学者与研究机构对汽车尾气占PM2.5贡献比值认知存在差异,然而普遍认为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贡献比值为30%左右[4]。在汽车行业,为了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战略。经历数年沉寂之后,在我国化石能源消耗急剧上升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条件下,自2008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政府、汽车企业、研究机构等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导、关注与研究有了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迫切性凸显。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国务院、工信部等六部委相继出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资金扶持、政策优惠、购车补贴等方面进行政策指引。例如,为了降低新车排放量并引导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2012年国务院会议决定至2015年乘用车每百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量为6.9升,至2020年进一步降低为5.0升/百公里,在这种政策约束条件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降低汽车企业新车燃料消耗均值作用明显。因此,无论是从节能减排战略角度、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以及汽车企业市场拓展与利润增长需要等方面考虑,新能源汽车都必将是我国汽车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方向。
1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按照动力来源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主要方向。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等出台了种类繁多的新能源汽车利诱政策,然而相对于常规动力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仍然严峻。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总量比值为例,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23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增长3.5倍的条件下销量仅为7.5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且政府主导因素购买的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有相当比例,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无法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此外,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和充电站数量少且分布范围窄、成本与技术因素、安全性、售后服务保障等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1.1 制造成本与售后服务成本
为了刺激企业生产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6万元。在政策刺激下,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均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尽管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制定多样利诱政策,然而消费者购买成本与维护成本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成本与维护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扣除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与类似配置常规动力汽车相比贵60%~100%左右。如国内某款新能源汽车扣除国家补贴后,消费者购买成本比同级别常规动力汽车贵70%以上[5]。此外,售后维修服务成本大小与成本承担者不确定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成本作用主体对象不同,按照加权成本定价法,消费者购买成本为制造商生产的原材料、工时、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的数量加成。结合可靠性理论与动态优化理论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成本管理研究,考虑新产品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关联性,优化产品可靠性系数,降低新能源汽车总成本,进而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1.2 技术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核心是电池技术,与常规动力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系统技术要求更高。201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有了迅猛发展,然而相对于常规动力汽车仍存在续航能力不足、电池衰减中期短等问题。此外,技术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一直进行大额补贴,然而汽车制造商如果不能对制造技术、工艺流程等技术问题改进,在国家补贴力度降低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厂乃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制约。
1.3 充电基础设施问题
充电桩、充电站作为新能源汽车必需的基础配套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首要工作。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数量少、基础建设费用高、成本回收期长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相对于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规模、试点城市数量等建设进度十分滞后,其中中国电网与南方电网一度将充电设施业务偏向道路两旁,弱化城市充电设施建设。为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程,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相继的,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过缓与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到2020年为500万辆电动汽车建设充电桩与充电站超过480万个(座)。
在当前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与消费者充电服务需求的条件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契机,国家电网等多家电力企业也分别制订了长期与短期建设目标。在政府与社会资源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按照新能源汽车类别、数量、区域分布、充电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电压影响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顺序、布局策略等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提高消费者充电服务便捷性与满意度至关重要。
1.4 售后服务保障方面的原因
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内容与售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消费者售后服务满意度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包括:汽车、重型机械、数码产品,市场策略的重要内容。在汽车行业,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10月1日颁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规定》,对家用汽车的质保范围、服务内容、义务与责任进行了明确。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工信部规定了新能源汽车质保时间与里程,部分汽车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长。与常规动力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电池、配套充电桩等方面存在不同,售后服务网点、维修服务策略、二手车交易、汽车回购等方面仍有待明确支出。此外,关于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效率、质保政策执行、质保期内故障索赔等方面仍有待市场检验。从部分新能源汽车暂行质保政策与财政部等部委规定差异分析,仍有较多企业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并且关于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执行约束、惩罚机制等尚待完善。因此,无论是政策保障、服务策略、售后服务执行、服务品质、服务便捷性等方面,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保障与常规动力汽车仍存在差距。
从以上现状与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成本分析与控制、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策略设计,以及售后服务策略研究等方面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合理设计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策略与维修策略,满足消费者价格接受程度、服务便捷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关键问题。
2 产品保证相关研究
产品保证(Product Warranty,PW)是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内容等方面达成的协议,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与义务[6-7]。 通过对产品保证领域文献回顾分析可以看出,产品保证在成本控制(质量成本、产品保证成本、供应链成本等)、降低质保期故障索赔、提高消费者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9]。鉴于此,从产品保证管理视角多新能源汽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10-13],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意义明显。
产品保证最早在16世纪被理解为保护消费者免费质量低劣产品欺骗,但关于产品保证的研究很少,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有学者从管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对产品保证展开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后,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与生命周期明显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售后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要求增加。与此同时,产品保证领域研究成果在MS、POM、EJOR、RESS、IJPE、IJPR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数量有明显增加趋势[14-15]。目前,产品保证已经作为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彰显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6-18],而这些作用恰恰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说,按照产品保证维度、服务期限、服务方式等可以将产品保证类别分为一维产品保证与多维产品保证(N?叟2)、基础产品保证与延伸产品保证、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产品保证、免费与按比例付费产品保证等[19]。
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产品保证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诸多学者从产品保证视角对新产品可靠性、企业生产计划、市场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产品保证领域,通常以汽车作为研究对象,为了降低汽车制造商的制造成本与产品保证成本,大量研究对产品保证预防性维修策略、修正性维修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维修程度对质保期内故障索赔数、产品保证成本、产品可靠性等存在影响,关于最小性维修[20-22]、不完全维修[23-24]、完全维修以及组合维修策略[25-26]研究受到了大量关注。产品保证管理已经被诸多学者认为是降低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市场策略与技术策略是制造企业的两个重要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技术瓶颈,新能源汽车特有部件的可靠性设计、质保期内故障数、失效分布函数等问题也是制造商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在产品保证领域已有部分研究对新产品可靠性、销量、价格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研究[27-28],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安全性等技术瓶颈得到解决或缓解的条件下,参照常规汽车产品保证研究规律,新能源汽车整车或部件的可靠性与生产计划、维修策略设计与优化等研究必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外,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服务质量是产品保证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29-30],近年来政府机构、汽车制造商对于消费者售后服务水平及权益保护的关注度也明显增长。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行业乃至于国家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然而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产品保证策略研究还鲜有[31]。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近年来产品保证领域研究已经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借鉴产品保证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服务体系,对于满足消费者售后服务水平提升、汽车制造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3 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策略研究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成本控制、服务网络设计、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策略设计、产品保证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问题。鉴于产品保证管理作为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消费者售后服务质量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从产品保证视角对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布局策略设计、产品保证服务策略设计与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产品保证成本分析、评价与控制三个方面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向产品保证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与发展策略如图1所示。
3.1 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布局策略设计
目前诸多学者对服务网络优化、设施布局选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还缺乏系统地对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布局策略设计进行研究[32]。与工厂、商店等设施选址不同,不仅要考虑距离、数量、区域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区域电力网络等方面的影响。在政府与社会投入资源有限的条件,如何合理设计布局优先策略、分配策略、集中策略、分散策略等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充电网络布局策略设计方面,首先需要挖掘新能源汽车分布、潜在市场情况、资源配置、区域电力异质性等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与作用机制。然后,结合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数量、车辆类型等,结合多层规划理论等对服务层级与服务网点进行设计,并对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基金设计与服务能力均衡研究。最后,运用动态优化控制理论,依据市场调研、实证研究结果对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设计结果进行方案优化,保证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性,并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 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策略设计与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与电子产品等质保政策相比,汽车质保政策存在明显滞后。在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缺乏完善的质保政策约束。尽管汽车三包规定已于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然而从实际实施过程可以看到消费者退换货服务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33]。新能源汽车设计、部件安全性、动力系统等与常规动力汽车存在差异,而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保证服务策略尚有待研究。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已经被证实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不活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与购买意愿持观望态度的条件下,对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策略进行设计,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期限等,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新能源汽车行业形象。
此外,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服务策略的执行、监控与改善有促进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策略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配套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如何考虑消费者个体感受、服务内容结构及重要度、服务能力、产品保证成本等因素,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消费者服务质量感知与评价结果对服务策略进行调整与优化。
3.3 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分析、评价与控制
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产品保证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不能仅仅依靠政策补贴,通过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降低制造成本与产品保证成本是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分析、评价与控制方面,首先结合新能源汽车结构特点、可靠性、故障概率密度函数、可靠性与制造成本关联、维修策略等,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与影响因素映射关系,考虑因素不完备、不确定、不相容的特点,挖掘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的关键因素,构建产品保证成本分析模型。然后针对产品保证服务策略,结合产品保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与调查分析,对产品保证成本进行质量加权评价,为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最后,考虑政府投入、企业资源、消费者体验等因素,结合质量加权成本评价结果,应用动态最优控制理论优化产品可靠性设计、维修策略、服务策略,对新能源汽车产品保证成本控制研究。
4 结论
在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汽车行业,为了减少尾气排放与能源消耗,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成本与技术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缓慢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公交车与出租车等政府主导车型。产品保证管理作为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提高消费者服务质量与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据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与存在问题,从产品保证管理角度对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与充电网络布局策略设计、产品保证服务策略设计与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产品保证成本管理三个方面,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贾林娟.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3):26-29.
[2]佟琼,王稼琼,王静.北京市道路交通外部成本衡量及内部化研究[J].管理世界,2014(3):1-10.
[3]张国兴,高秀林,汪应洛,刘明星.政策协同: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的新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3):545-559.
[4]史小静.尾气真的只贡献了4%吗?[N].中国环境报,2014-1-3.
[5]王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6]Blischke W R, Murthy D N P. Warranty Cost Analysis [M].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4.
[7]Blischke W R, Murthy D N P. Product Warranty Handbook [M].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5.
[8]仝鹏,刘子先,门峰,徐超,曹立思.基于产品使用率的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20(5): 1149-1159.
[9]仝鹏,刘子先,门峰,曹立思.基于模糊粗糙集的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成本数据挖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20(12):3189-3198.
[10]Shafiee M, Chukova S. Maintenance Models in Warranty: a Literature Review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9(3): 561-572.
[11]Yun W Y, Murthy D N P, Jack N. Warranty Servicing with Imperfect Repai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1, 1(0): 159-169.
[12]Su C, Shen, J. Analysis of Extended Warranty Policies with Different Repair Options [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2, 25(0):49-62.
[13]Bouguerra S, Chelbi A, Rezg N. A Decision Model for Adopting an Extended Warranty under Different Maintenance Polic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5(2): 840-849.
[14]Shafiee M, Chukova S. Maintenance Models in Warranty: a Literature Review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9(3): 561-572.
[15]Peng Tong, Zixian Liu, Feng Men, and Lisi Cao. Designing and pricing of two-dimensional extended warranties contracts based on usage rat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4, 52(21): 6362-6380.
[16]Yeh C W, Fang C C. Optimal Decision for Warranty with Consideration of Marketing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5, 53(18): 5456-5471.
[17]Balachander S. Warranty Signalling and Reputatio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9): 1282-1289.
[18]Chiodo J D, Ijomah W L. Use of Active Disassembly Technology to Improve Re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utomotive Appli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12, 27(4): 361-371.
[19]Blischke W R., Murthy D N P. Product Warranty Management-I: a Taxonomy for Warranty Policie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2, 62(2):127-148.
[20]Iskandar B, Jack N, Murthy D N P. Two New Servicing Strategies for Products Sold with Warranty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 29(3): 1-16.
[21]Chien Y H, Zhang Z G. Analysis of a Hybrid Warranty Policy for Discrete-time Operating Products [J]. IIE Transactions, 2015, 47(5): 442-459.
[22]Baik J, Murthy D N P, Jack N. Two-dimensional Failure Modeling with Minimal Repair [J].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51(3): 345-362.
[23]Banerjee R, Bhattacharjee M C. Warranty Servicing with a Brown-Proschan Repair Option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 29(3): 1-13.
[24]Yeo W M, Yuan X M. Optimal Warranty Policies for Systems with Imperfect Repair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 199(1): 187-197.
[25]Su C, Shen, J. Analysis of Extended Warranty Policies with Different Repair Options [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2, 25(0):49-62.
[26]Pascual R, Ortega J H. Optimal Replacement and Overhaul Decisions with Imperfect Maintenance and Warranty Contracts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06, 91(0): 241-248.
[27]Shafiee M. Chukova S. .Optimal upgrade strategy, warranty policy and sale price for second-hand products [J]. 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2013, 29(2): 157-169.
[28]Huang H. Z.,J. Z., Murthy ?D. N. P. Optimal reliability, warranty and price for new products [J]. IIE Transactions, 2007, 39(8): 819-827.
[29]Darghouth M N, Chelbi A, Ait-kadi D. A Profit Assessment Model for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placement under Renewing Free Replacement Warranty Polic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5(2): 899-906.
[30]Kim B, Park S. Optimal Pricing, EOL (end of life) Warranty, and Spare Parts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mid Product Transi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 188(3): 723-745.
[31]Mohamed L S, Andreas A M, Sreekanth P, Chen D. A Consumer-Oriented Control Framework for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J]. IEEE Transations on 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2015, 23(4): 1451-1464.
[关键词]碳成本;低碳贸易;投入产出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55-06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显著增加。从2007年起,由于经济的显著增长,以碳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以及出口的增加,使中国的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日益增加的碳排放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倡导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也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50%的承诺。就当前形势,国内部分的能源消费是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对象,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所消耗的能源并非全部用于境内消费,相反,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了解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成本,可以帮助我们从低碳贸易的视角调整贸易政策,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
早在20世纪后期,各国学者就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Schaeffer和Sa(1996)测算了巴西1972—1992年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表明,导致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是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把国内的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造成的[1]。Shui和Harriss(2006)研究了1997—2003年中美两国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估软件获取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考察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中隐含碳的排放明显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隐含碳的排放[2]。Mongellietal(2006)研究了意大利的商品贸易能耗问题,在对其生产部门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了各部门中商品贸易产生的隐含碳排放,结果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①”[3]。Weber等(2008)基于1987—2005年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研究表明,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增长态势明显,从出口隐含碳占总排放比重可以看出,从1987年的12%增长至2002年的21%,到2005年已占到1/3[4]。Giles Atkinson和 Kirk Hamilton(2010)使用投入产出理论和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估算了样本国国内生产和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结果显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隐含碳净出口国[5]。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问题上涉足较晚。齐晔等(2008)运用投入产出法,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97—2006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估算结果显示,我国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该时期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已增长至29.28%[6]。赵玉焕等(2011)运用投入产出法,以1999—2008年中国海关货物出口商品分类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我国在此期间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结果显示,我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7]。高金田等(2011)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2002、2005和2007年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果表明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国,现存的贸易结构不利于节能减排[8]。闫云凤等(2012)采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了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分分解的分析[9]。许冬兰等(2012)利用投入产出法,分别测算了1997、2000、2002、2005和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和隐含能,研究显示,我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和隐含能的净出口国[10]。
本文参考上述文献,在模型方面,利用修正了的台湾地区的技术系数计算进口产品的隐含碳,在数据方面,以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做了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二、模型与数据
(一)投入产出模型
(三)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了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和2007年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主计处 2001年4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06年5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国各部门的能源消耗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台湾地区各部门的能耗数据来自台湾经济部能源局2001年和2006年的能源平衡表,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各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IPCC,2006)。考虑到大陆投入产出部门和台湾地区投入产出部门以及投入产出部门和能源消费部门的分类不一致,本文对投入产出表以及能源消费部门进行相应合并,最终形成21个部门。
三、隐含碳的实证分析
(一)国际贸易碳成本核算分析
本文计算了1998—2007年的三个量: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EE、进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EI和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EB,其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在出口方面,1998—2007年,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在此期间先小幅下滑后又呈显著增长,1998—2001年,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从58850.2万吨标准煤下滑到2001年的54728.97万吨标准煤。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一路上扬,从2002年的58307.75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7年的185278.38万吨标准煤。
在进口方面,进口贸易额从1998年的11626.10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73300.10亿元。然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并没有随着进口贸易量的迅速增加呈现显著增长趋势,1998—2002年基本维持在7500万吨标准煤左右,而在2003年有较大增幅,达到17693.92万吨标准煤,之后一直维持在18000万标准煤左右。
通过以上三个量的分析,表明我国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在迅速增加,隐含碳排放出口大于进口,这个差值逐渐扩大。这表明我国是隐含碳净出口国,且碳顺差现象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大而愈发严重。
(二)碳贸易条件分析①
图3列出了我国2002年和2007年的21个部门贸易中的净出口隐含碳,2007年与2002年相比,隐含碳顺差最大的几个部门没有变化,依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纺织业。不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相较于2002年却有了很大的上涨。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是着重于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相对来说能耗低、碳排放少、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布局中所占比重较小,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四、低碳贸易政策分析
(一)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1.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这使得我国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减轻以煤为主的消费能源结构给我国出口贸易碳成本所带来的压力。以发电为例,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以火电为主,通过淘汰小机组、采用超临界发电机组等,能有效降低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量。
2.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应用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集中发展优势新能源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发展清洁能源(CDM)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的合作领域,逐步实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现新能源合作的多样化。
(二)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贸易
1.货物贸易。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货物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附加价值较低,从贸易隐含碳部门分析来看,我国贸易中大部分产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机制。我国急需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充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和出口关税等经济手段,严格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过快增长,通过技术创新使其节能降耗,实现行业整体向“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化。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国内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环境友好型转移。
2.服务贸易。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注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因其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附加价值高及技术密集等优点,已成为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服务贸易可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缓解贸易发展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发展服务贸易,首先要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制定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同时需注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增强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支持;其次要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推动通信、软件、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出口,加大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加快制定相关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扩大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
五、小结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1998—2007年的中国和台湾地区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其贸易条件指数,同时分析了贸易中的部门隐含碳,得出以下的主要结论:
1.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体上不平衡,从贸易总体隐含碳排放的情况来看,1998—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引起大量的隐含碳排放。从净出口贸易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更为明显,特别是2002—2007年,伴随着贸易顺差额的扩大,隐含碳的净排放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在获取巨大的贸易顺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碳成本。
[关键词] 农村沼气 后续服务 能源 服务体系 模式分析
这些年来,我国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能源事业的发展,并取得长足且显著的进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新能源的发展也不断深入,其中沼气能源的普遍推广具有代表性,农村沼气池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大。但是随着发展的推进,后续服务和管理问题也越为明显地显现出来,推进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今农村沼气事业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我国南方农村能源沼气存在的后续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
我国的农村能源在功能上主要涉及建设、农业、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在目前来说,我国的农村能源仍然处在多头监管的状态,这种不尽科学的管理体制削弱了农村能源的主体地位,更不利于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的协调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建设。
虽然我国南方适宜建设农村能源沼气的地区市县大都设有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如浙江一省就有70%左右的市区县设立农村能源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管理机构因为人员配备不足,出现人才缺乏,甚至人力不足的亲故康,有些没有对外挂牌,未能充分履行管理的职责。与此同时,还有些乡镇一级的农村能源管理体系出现机构断层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成为了建立完善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障碍。
还有些突出且不得不提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地方政府整体对能存能源后续服务体系的建设扶持力度不大。虽说财政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给县市一级的农村能源机构也发放了建设资金,但是针对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尚且没有颁发相应的支持政策,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报酬也不高,甚至有的没有得到公务员应有的福利保障,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设我国南方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典型模式
建设科学的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既能促进我国南方农村沼气的长远发展,发挥农村清洁能源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又可以保障我国农村沼气的安全生产,可谓一举多得。这些年来,我国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依据管理物业化、服务专业化、政府引导、方式多样,多元参与的原则,对我国南方农村沼气的后续服务体系模式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模式。
1.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专业合作社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农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沼气服务组织。依照退会自由、入会自愿,民管、民建、民受益的原则,订制沼气合作社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合作章程,明确沼气后续服务的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专业合作社模式建立具体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到集资工商局登记许可领得许可证后组建沼气合作社,分区域在各村建立能源服务推广站,服务网点以及一些村级的沼气能源后续服务站,让服务网络尽量覆盖整个区域的所有沼气项目村。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专业合作社要购置的主要专业设备污水泵、沼液车、沼气检测仪等应配置有专项资金。村民加入沼气合作社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便能享受规定的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
2.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依托型服务模式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依托型服务模式是指沼气后续的服务组织依托该地农村能源推广机构建立,并为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组织配置专业人员以及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3.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的市场化服务模式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市场化服务模式指的是成立独立的法人工资,实施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市场化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个人或者是集体成立一个沼气服务企业,承接农村沼气池出料、维护、施工、配件供应以及沼肥施肥等业务,为沼气用户体用专业且全方位的服务。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企业在硬件设施上争取政府补贴,由政府搭台,在运作上采取沼气用户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运作模式。
4.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建管合一模式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建管合一模式指的是乡镇建立沼气服务站,依照政府扶持、谁建谁管、建管合一、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运作模式,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建管合一后续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农村沼气建设责任、服务责任以及所得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确定为服务站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三、各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模式优缺点对比分析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专业的合作社模式有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关系简单的特点。这种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模式能调动农民积极性,但是缺少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合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依托型服务模式在技术、政策和资金上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但其缺点在于农村能源机构在编人员不足,难以满足大量沼气用户的需求,因此这种模式适用于以沼气建设散户为主的区域。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市场化服务模式通过市场化竞争,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和管理,但是我国沼气配件产品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生产企业间有激烈的竞争,这也影响了沼气配件产品的质量。再者,这种模式缺少技术支持和政策保护,推广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所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农村能源沼气后续服务建管合一模式实现了农户、技术和行政之间的对接服务,而且组织方式比较灵活,无论是技术上、管理上还是政策上都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值得进行深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炳照. 闽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猪—沼—果产业化发展的探讨[J]. 海峡科学. 2011(0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开始由单纯的输电线路逐渐转变为调整具有资源配置、引导生产以及布局等多种功能的服务系统。大力加强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有具体以下几点作用:
1.1优化现有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供应
由于我国人均煤炭数量以及人均传统能源数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传统能源数量。所以大量清洁能源的需求应该是我国能源发展重点。介于我国太阳能以及风能发电产区与用电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能够保证长距离输电,安全高效的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迫在眉睫。
1.2提升大范围能源转移能力
由于我国能源高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以及北部地区。所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运输性质极其严峻。这一严峻现状促使我国必须要重点建设我国的能源配置产业,降低我国在能源运输上的压力。电网则作为能源资源科学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在大范围内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从中国国情实际具体出发,加快建设具有坚强骨架的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的大规模大范围低损耗运输,促进能源基地的集约式开发,可以推动能源在国际上快速流通,实现国际能源优化配置,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3加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
建设智能电网可以加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发展提供气体与基础。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东南沿海经济区的能源需求也能大力带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后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整合了自动化以及储能技术。这样的电网可以将所有的能源接入并且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以及统筹安排。并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大量电能接入电网而产生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问题,提升电网系统对于安全能源的接纳能力。
1.4满足用户(文秘站:)实际需求,改进用户体验与电力系统服务质量
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的服务能力。坚强智能电网可以保证电能质量与电力运用的安全性。智能电网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加强供电方与用电方的积极互动,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使服务更加多元化。通过运用智能电网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户方便地接入退出,可以极大地促进例如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电力投入与产出研究
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对电力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科学分析方法对投入以及产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具体得到影响投入及产出的具体几点因素:
2.1新兴技术的发明以及创造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技术新发明被创造并投产,例如电动汽车等行业逐渐成为主流。由于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兴盛,大量电能被消耗,而能源问题特别是电力能源问题成为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可以增加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2新型能源结构的逐渐架设
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显现,大量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取决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大型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传统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战略调整。可以在环境问题如此严峻的今天仍然可以保证较大的产出。所以加大智能电网的投入可以保证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
3.智能电网对国民经济影响研究
我国智能电网的完全建设仍需将近10年左右。十年间电网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本文通过对文献查阅并通过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
3.1运用影响力系数的分析
通过运用影响力分析对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分析我们得到07年以来电力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系数低于1。这说明07年以来,我国电网建设投入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小,但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影响较小,但是每年增幅较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大。也通过数据显示在2020年左右具体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在2020年左右可以在国民经济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3.2运用感应度系数分析
通过运用感应度系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网建设在感应度系数一直大于2。也就是说我国电网建设的投入一旦有较大变动便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地影响。特别是在这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电荒的现象,可以明确地看到只有加大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投入方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并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对我国能源战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与高耗能产业分布的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但可以在电力调度上产生巨大的优势。智能电网也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并促进互动,提升电力产业互动。
(2)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可以在保证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更加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可以促进例如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国网电子商城 运营服务模式 激励策略 用户拓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建设电力企业发展迅猛,但是电力企业与用户间仍旧缺少互动[1]。智能用电、电能替代等电力特色服务没有融入商城服务体系中,传统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随着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与此同时,能源技术正与信息技术逐步融合[2]。因此,积极推进“互联网+”融入电力营销服务,建立具有“电力特色”的国网公司电子商城,开启国网公司客户服务的互联网时代,是实现营销服务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3]。
为此,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电子商城的服务模式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模式与电力商城用户激励与拓展机制两方面内容,为国网电子商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传统商城服务模式
1.1早期服务模式
早期的国家电网商城采用以线下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通过在各地区开设营业厅等方式,让用户自行到营业厅购买产品、办理业务。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来提高营业额。其效率低、成本高、内容有限。
1.2现有服务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商城开始向电子商务转型,引入企业-企业商城(B2B)、企业-个人商城(B2C)和个人-个人商城(C2C)的服务模式。
B2B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B2C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业服务模式。C2C指消费者间二手货交易为主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将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它极大地降低了营销的成本。
二、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
2.1能源服务
国网电子商城以“电”为主线,专注“节能”、“智能”,遴选出具有电力特色的智能家居、新能源、电力专业三大板块,包括智能家居电器、电力图书音像、商旅服务、电动车、以电代煤服务、分布式电源方案、电工电气设备、合同能源管理、客户侧电力工程服务九类业务。
2.2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用户期待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电网企业可以参照淘宝、美团、大众点评等成熟运营模式,结合“能源服务”等特色服务,设计开发具有电力特色的商务运营模式,其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2.2.1新能源推广服务
通过电子商城平台向用户推广新能源产品的优点,采用节能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用户购买新能源商品。以电动车为例,以“线上购车预订+线下专属服务”模式促销。在电子商城平台对新能源服务进行宣传介绍。
2.2.2滴滴能源服务
参考“滴滴打车”的服务模式,为不同用户群提供点对点能源服务。用户可将自己的需求到平台上,商城确定用户的具置后为用户筛选合适的能源供应商,匹配确认后双方可进行进一步协商和交易。
2.2.3能源点评服务
参照大众点评的运营模式,开发能源领域的点评软件。根据用户反馈的数据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深度挖掘潜在用户源。能源点评服务中交易信息的公开化,有利于能源行业与其他商业模式的数据共享。
三、电力商城用户激励与拓展机制
根据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激励方式是增值服务的主要方式。依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将用户划分成几个用户群集合,确定该集合中用户的具体特征。
3.1用户激励模式
3.1.1需求响应激励
通过合理设计电价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用户自主调节用电行为。需求响应激励政策可以概括为:节能补贴、峰谷电价、分时电价等。通过用电程度给予相应的积分,为用户提供电价折扣、电器赠送等优惠。
3.1.2虚拟币激励
参考“淘金币”提出“电力币”的概念。用户通过在电子商城购物获得电力币用来兑换商品、抵扣现金。这样增加用户用电响应程度,扩大电子商城的影响范围。
3.1.3商城折扣激励
进行大规模促销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营业额。新用户注册国网电子商城、邀请规定数目好友注册会得到代金券或免费礼品;在网购狂欢节适当调整商品价格,采用秒杀、限时抢购等活动来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
3.2激励模式下的用户敏感度分析
用户敏感度分析,即通过改变商品的价格、以及营销策略的手段分析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喜好。通常影响用户对商品价格敏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商品因素、激励策略因素和用户群因素。
3.2.1商品因素
只有用户认为商品物有所值时,产品的销售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特别是对于网购而言,商品的性价比越高,用户对它的敏感度越大。因此,国网商城应确保商品技术先进、质量过硬,努力提升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3.2.2激励策略因素
相对于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价格策略更为直接、有效。价格变化幅度与基础价格比例越高,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越高。降低参考价格从心理上影响用户的价格感知。
3.2.3用户群因素
不同的用户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高收入用户群对商品价格相对不敏感,因此,国网商城通过分析、比较用户的浏览记录挖掘出用户的喜好商品,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类似“猜你喜欢”的服务。
3.3基于用户敏感度的用户拓展机制
国网电子商城O2O运营模式的用户拓展机制包括发展新用户、维持老用户、提高用户粘度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扩大用户数目,提高电子商城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国网电子商城向“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转型,以销售“节能”、“智能”用电产品为主,提供具有“电力特色”的商品。随着未来消费者对用电商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国网电子商城提供的商品、服务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瞻性。
参 考 文 献
[1]黄莉, 卫志农, 韦延方,等. 智能用电互动体系和运营模式研究[J]. 电网技术, 2013(8):223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