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急救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手术室急救;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护理措施
在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1]。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发生骨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向严重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最多。由于这种形式的创伤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一旦在手术室急救中出现延误,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我院对此次所收治的手术室急救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呈现,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急救以及护理的50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对患者采用CT或者X线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没有出现凝血或者造血功能障碍,患者不是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2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44.0±1.0)岁。对照组(25):其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46.5±1.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和急救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等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成立相关的系统化流程护理小组,对之前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制定相关的手术室急救流程。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熟练度。
在患者住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由组长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支持措施和急救方法[2]。此外,在移位时要注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保护。对患者的呼吸道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吸痰和辅助呼吸等护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紧急气道,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对发生休克的患者要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及时的排查,并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较为隐秘的潜在出血点进行检查,同时组长要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包扎等,并将心电监护仪开启监护[3]。
在手术室中急救过程中,组长要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同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相关护理等。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办公室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交流和沟通,保障患者的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地传递到所需科室。
1.3观察指标对整个手术室急救过程中术前准备和完成基本支持以及护士交接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症状,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几率和致死以及致残率[4]。这种疾病的患者病情十分危险,常常会出现休克和外伤等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则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性的代谢功能失调以及生理功能紊乱等情况,进而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对患者的早期症状进行及时控制,并且要将患者的危重情况进行缓解,同时还需要稳定患者的内部缓解,避免对患者的内部器官组织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患者一般采取积极复苏和紧急处理以及有效止血等处理,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往的护理工作中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及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进而导致出现手术室急救紊乱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采用系统化流程护理,其主要是按照先后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来实施,进而能够做到有条理和有计划的进行操作。在护理中,成立相关的流程护理小组,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集中在一个统一的规划内,最终形成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达到最终的抢救目的[5]。在实施急救流程化护理小组之后,能够使得护理人员之间和医护之间以及各个科室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缩短了各个流程的时间,赢得抢救的时间[6]。同时护士长可以根据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流程方案实施者、患者的反馈,对流程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并逐渐将其完善,这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可以将急救护理质量不断的进行提升[7]。经过此次的研究表明,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流程干预,有效地缩短各个流程的时间,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手术室急救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文.舒适护理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6:123-125.
[2]刘华.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病房的急救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304.
[3]王雪梅.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3:37-38.
[4]俞海萍.成骨不全致多发性骨折1例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6:119-120.
[5]徐爱香.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146.
[关键词]髋臼; 骨折内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03-0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2例,女34例;年龄l6~87岁,平均39.3岁;年龄分布l0~l9岁6例,20~29岁6例,30~39岁38例,40~49岁34例,50~59岁12例,60~69岁2例,70~89岁2例,以30~50岁居高峰共7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8例(73.6%),高处坠落伤4例(3.8%),跌倒摔伤14例(13.2%),塌方砸伤8例(7.5%),挤压伤2例(1.9%)。新鲜骨折102例,陈旧骨折4例(受伤时间>3周)。本组98例在伤后2~7 d接受手术治疗;4例骨折无明显分离或非负重部行保守治疗行骨牵引,4例陈旧骨折(伤后行保守治疗>3周)行I期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10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按Letoumel-Judet分类:后壁骨折20例,后柱骨折8例,前壁骨折10例,前柱骨折4例,前壁和前柱骨折4例,横骨折2例,后柱和后壁骨折30例,横行和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无,双柱骨折24例。该组患者中34例合并股骨头脱位(32.1%),22例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0.8%),20例合并耻坐骨上下支骨折(18.9%),腹腔脏器损伤2例(1.9%),软组织挫裂伤2例(1.9%),下肢多发骨折8例(7.5%),腰椎骨折2例(1.9%),合并多发肋骨骨折2例(1.9%),尿道损伤2例(1.9%),头颅外伤2例(1.9%)。
1.2 治疗方法
术前拍摄标准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常规进行骨盆CT平扫,对于损伤严重的进行CT三维重建,并根据影像学分类和选择治疗方法。对有神经损伤的做肌电图明确损伤程度,制动及神经营养,同时积极准备早期手术。对半有胸腹腔及泌尿系损伤的患者行B超检查并请相关科室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尽早手术。对有股骨头脱位及负重区关节内软骨下压缩骨折者采用临时固定以减轻疼痛,持续牵引防止股骨头受压造成关节软骨面的继发损伤,术前卧床制动皮牵引3~5 d。
本组98例手术患者中Kocher-Langenbeck后侧人路52例,髂腹股沟人路14例,前后联合人路10例,Smith-peterson人路8例,Y形入路8例,改良的Gibson切口3例。98例新鲜骨折手术时间选在伤后2~7 d,平均4.5 d。骨折类型与手术人路的相关联系,见附表。手术均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内固定采用AO的重建钢板2~9孔不等和AO 3.5 mm或4.5 mm中、长皮质骨拉力螺钉。4例后壁加后柱骨折粉碎程度重,骨缺损明显,行异体骨移植。除了对于骨折无明显分离移位(移位3周)行I期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2结果
术后拍片,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4例(移位3mm)。随访52例,失访54例(失访原因:伤者为外地务工人员无固定的联系方式及地址,车祸肇事方在伤者出院后即与医院失去联系)平均随访时间为40.5个月(4~60个月)。随访52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良率为65.4%。30例仅诉天阴时偶有疼痛,6例行走受限约500米伴有关节活动障碍
3 讨论
3.1 骨折的的类型和手术入路与预后效果密切相关
本组106例入院后即拍摄标准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常规进行骨盆CT平扫,对于损伤严重的进行CT三维重建,根据影像进行分类。术中所见充份证实了影象学资料对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及对手术入路选择的重要指导价值。叶晖等[1]总结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骨折暴露、满意复位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根据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本组骨折类型与手术入路的相关联系见附表。
3.2 围手术期的治疗
LETOURNEL[2]总结牵引对于髋臼骨折都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伴有脱位的关节囊或软组织完整的骨折,没有足够的牵引解剖复位不可能。笔者的经验是术前常规牵引3 d不仅能为手术解剖复位做好准备,而且能明显降低因移位及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所造成的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Salter[3]明术后早期应用CPM机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非常有益。LETOURNEL[2]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手术入路,CPM都可以连续进行18~21 d,对术后功能恢复作用明显。本组术后除股骨头脱位、负重区关节内软骨下压缩骨折患者及保守治疗者卧床制动皮牵引2~4周,其余患者术后第2天在床上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功能锻炼,5~7 d至8~12周行不负重下床活动训练关节,l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随访中除2例尿道损伤患者因行尿道重建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外,其余患者均能在有或无拐杖的帮助下生活自理,52例随访中仅4例行走受限约500米伴关节活动障碍
3.3 许多骨折类型相同,但临床结果差别很大往往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早期的坐骨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本组在22例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中,仅2例诉术后患肢肌肉萎缩明显恢复,余随访患者诉仍存在患肢感觉麻木,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众所周知创伤对关节面的损伤在关节退变、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8例,均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随访中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叶晖.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进展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lo6,14(8).
[2] LETOURNEL E,JUDET I乙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M].
关键词:院前急救;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9-02
在院前急救病人的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静脉给药,更能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抢救与治疗、药液的充分快速的运用。而常规的透明敷贴粘贴法往往由于患者疾病或皮肤问题(老人、哮喘等疾病发作或气温所致全身大汗、狂躁病人等)导致针管在活动和搬运中容易脱出,从而造成抢救延误和治疗的中断。另外,当一些高难度血管、大出血休克的病人静脉留置针脱出后,往往随着病情的变化更难穿刺。所以在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后,保障静脉留置针的通畅和固定尤为重要。我科对2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固定,分别采用常规透明敷贴及在常规透明敷贴基础上辅以透明通气胶带加强固定,并观察比较其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院前急救患者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14~60岁,平均38岁,所选患者均要求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穿刺病人性别、年龄、血管条件、穿刺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病人均选用左上肢主要静脉。留置针均采用飘安集团公司生产的Y型留置针,敷料采用医用透气胶带及3M公司生产的6cm×7cm无菌薄膜敷贴。穿刺成功后用蓝色圆珠笔在与留置针外套管尾部相对应的皮肤上画一约2cm长的水平线做为标记。
1.2.1 固定方法:对照组将静脉留置针以常规透明敷贴固定,观察抢救病人留置针固定情况。
观察组置管后先以无菌胶带粘贴于针柄然后按常规透明敷贴固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分别取透明通气胶带20~25CM(可多取,利于首尾相粘贴)三段,分别贴在透明敷贴外留置针针柄处,透明敷贴的上缘、下缘。首尾相连,环形粘贴。并将延长管及“Y”型管粘贴在透明敷贴上,方向朝上。观察抢救病人留置针固定情况。
1.2.2 胶带固定注意事项:在粘贴透明敷贴前可先以输液贴固定针柄,若使用针头直接插入肝素帽,辅以输液贴粘住针柄和肝素帽。根据病人实际皮肤,胖瘦及皮肤出汗情况来调节胶带松紧。一般以不勒皮肤为宜。可一日更换一次。对于危病重患者,特别是老弱及昏迷患者,要加强皮肤护理和观察,及时更换和调节松紧。
1.3 观察指标:留置针针头完全露出皮肤或已脱落;留置针外套管尾部超出所画水平线且穿刺点周围有渗漏。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均为针头脱出血管。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表1示,2组针头脱出血管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的固定方法针头脱出血管率显著低于传统固定方法。
管损伤及患者的痛苦,保护静脉通畅,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适用于各种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患者, 对急诊科各种意识不清及躁动的患者和需要大量快速补液的休克患者更加适宜。传统的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的方法因患者的躁动,出汗等,常出现留置针的滑脱,再加上患者的不适,常常自行拔出, 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抢救及治疗[1]。为了保证患者在转送途中的输液通畅、用药及时,避免延误抢救时机[2],静脉留置针固定妥当与否,直接影响静脉给药的进行和留置针的效果[3]。
我们对照两种固定方法后,采用透明通气胶带三层固定法可降低静脉留置针头脱出血管的几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更有效的为患者急救用药赢得了时间。透明通气胶带三层固定法对留置针采取了双层的加强保护:第一步固定针柄里层,避免因为活动而引起的针栓脱落和移位,保证了固定的基础,而后贴上透明敷贴;第二步,以三条透明通气胶带分别固定透明敷贴上缘,中间,下缘。以首尾相粘的方式将透明敷贴稳固的粘附在留置针上。能尽可能大的防止躁动和大汗等患者的留置针及透明敷贴脱出。此方法不仅方法及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可以有效的防止滑脱及患者自行拔出,加强了留置针固定。而且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4]。同时在病人能配合治疗阶段,也能更好的防止意外脱出的风险,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长,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参考文献
[1] 钱进琴, 褚安红.自粘绷带用于急诊躁动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4):22
[2] 潘志萍.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体会.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219-220
组、高盐他汀10 mg组与控盐他汀10 mg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低于高盐他汀5 mg组(132.52±13.25)p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原发性高血压;血压;醛固酮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65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 其中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1-5]。本研究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此类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高盐他汀5 mg组、高盐他汀10 mg组、控盐他汀5 mg组、控盐他汀10 mg组, 每组40例。高盐他汀5 mg组男女比例21∶19, 平均年龄(46.84±4.07)岁, 平均病程(8.78±7.80)年;高盐他汀10 mg
组男女比例23∶17, 平均年龄(44.96±3.86)岁, 平均病程(9.11±5.99)年;控盐他汀5 mg组男女比例18∶22, 平均年龄(45.65±4.14)岁, 平均病程(8.91±6.90)年;控盐他汀10 mg组男女比例22∶18, 平均年龄(44.72±3.91)岁, 平均病程(8.41±7.49)年。四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符合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同时未使用或停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他汀类药物4周以上者。高盐习惯饮食组:入选后不纠正高盐习惯同时24 h尿钠排泄测定>200 mmol。控盐饮食组:入选后纠正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钠盐
1. 2 方法 高盐他汀5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高盐他汀10 mg组采取高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 控盐他汀5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5 mg, 控盐他汀10 mg组采取控盐饮食+瑞舒伐他汀10 mg。所有入选患者控制血压均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 清晨口服;2周后如血压未
1. 3 观察指标 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血浆醛固酮水平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高盐他汀5 mg组与控盐他汀5 mg组、高盐他汀10 mg组与控盐他汀10 mg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持续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6-9]。近年来醛固酮对高血压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明显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或微量白蛋白尿[10]。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导致容量增加而升高血压, 同时对心血管系统还存在多种独立的毒性作用。
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他汀类药物, 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有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11-14]。不仅强效降脂, 还逆转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 改善内皮等功能。我国人群盐敏感性检出率较高, 盐是影响血压的环境因素之一[15, 16]。
本文通过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高盐饮食、控盐饮食下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探究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患者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添甜, 孙光, 张潇怡, 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4):308-312.
[2] 吴晓春, 季乃军, 吴少琴, 等.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4(5):818-820.
[3] 林建珍, 章文杰.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动脉弹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海峡药学, 2016, 28(10):104-106.
[4] 刘吉香, 杨文东.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4):37-39.
[5] 王丽丽.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819-820.
[6] 杨光, 玄春花.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 8(2):118-119.
[7] 谢文超, 李平, 陈坚, 等.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4):268-270.
[8] 张超, 陶新, 徐俊蛟, 等.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影响的观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6):450-451.
[9] 彭娜娜. 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9):1612-1613.
[10] 黄敏, 李丽军, 赵旦.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中南药学, 2015(5):537-540.
[11] 陈晓风.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5(4):30-31.
[12] 闫洪娟, 郭建华, 张颖, 等. 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2):199-202.
[13] 张秋兰, 晋万强, 赵静茜. 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4):357-360.
[14] 仲鹏. 瑞舒伐他汀对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翰颊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 济南大学, 2014.
[15] 陈林祥, 余泽洪, 容永怡, 等.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 20(5):460-462.
[16] 徐卫东, 闵兆晗.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27-28.
[收稿日期:2017-02-14]
【摘要】 利用输液袋包扎在三角巾底部替代充气甲板,或包扎在双下肢关节内侧替代敷料,打气加压包扎止血和骨折临时固定。认为该包扎方法简便,体积小携带方便,节约大量敷料,骨折临时固定效果确切、安全可靠,适合战地急救。
【关键词】 气囊;战地急救;包扎;四肢骨折
四肢是在战斗中最容易暴露和受伤的部位,同时受战地机动能力和灵活性的限制,防护也是相当困难。四肢开放性损伤和骨折相当多见,截肢的比例较高。现场急救处置时间紧迫,环境条件简陋甚至恶劣,快速加压包扎是最为简单实用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置措施。
1 存在问题
目前军用防护装备主要应用于头部和躯干,并且大多是以防破片要求为基础而设计的,冲击波引起的骨折的防护基本无法完成,同时受机动能力和灵活性要求高的限制,四肢防护相当困难。对四肢骨折的现场急救包扎,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长夹板、敷料、纱布绷带、胶布等。由于长夹板携带不便,加上伤员数量大,供求矛盾突出;同时纱布绷带包扎费时费力,方法原始、操作不便,不利于危险环境里大批量伤员急救使用和指战员自救互救。我院利用三角巾、简易气囊袋等对四肢开发性伤口和骨折进行加压包扎,达到加压包扎止血和骨折简单临时固定的目的。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包扎操作简单快捷,可提高一线急救质量,节约大量敷料减少携带量,结构简单兼容性强,疗效稳定可靠等优点。
2 简易气囊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1 结构 首先器材的准备:准备废弃的不同规格的液体软包装袋,与橡胶肝素帽相连接密封,用注射器抽净少量的残余液体气体,制成简易气囊(图1、2);该气囊气密性好、体积小、总量轻、结实耐用。准备数量相当的三角巾备用;三角巾是我军统一装备的通用战救包三角巾,它具有简便、迅速、易于掌握、包扎面大、通用性强、效果确实等优点;气压表和打气球是普通血压计的组件,两者固定连接,并且在气管的末端连接1枚临床配制大输液专用16#侧孔针头,以便与气囊的肝素帽连,组成充气加压调控部分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反复利用。据文献报道四肢骨折临时固定气囊压力控制在10kPa为宜[1],创面止血气囊压力控制在3~5kPa为宜[2],我院在气压表上3~5kPa 和10kPa处作上1个标记。该加压包扎方法可以纯手工单人操作,无需电源等动力装置,特别适合现场急救和战地救护使用。
2.2 使用方法 四肢骨折战地急救时,选择适宜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平铺(开放性骨折需在活动出血创面上铺垫少量敷料),按常规方法用急救包三角巾,尽量完全覆盖软包装袋气囊,暴露进气排气管和肝素帽,打结固定牢靠(图3);接上打气球和气压表充气加压(图4)。根据需要充气加压到相应压力,拔卸气压表和打气球,气囊导管上的肝素帽自动封闭保持气囊适当压力,即完成下肢骨折临时外固定和创面加压包扎止血的全过程(图5)。下肢多发骨折也可利用对侧肢体固定,方法是在双下肢关节部位夹垫输液袋,利用三角巾捆扎,接上打气球和气压表打气加压,使双下肢关节适当分离(图6),避免关节骨性结构直接接触挤压,尤其是在后送途中因颠簸等发生疼痛不适和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在战地一线急救时,可以完全卧倒操作不受限制。伤员后送过程中,可以适时接上气压表和打气球,检查气囊压力并加以纠正。
图1 简易气囊实物未充气(略)
图2 98年试验时保存的简易气囊实物已充气(略)
图3 包扎完成准备充气(略)
图4 充气过程(略)
图5 包扎完成充气完成(略)
图6 膝关节夹垫气囊(略)
3 结论与评价
该简易气囊在战地四肢多发骨折中包扎急救的方法经我院临床初步试用和我院卫生员训练使用,效果良好,它起到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临时骨折固定的多重效能。
本方法取材方便,应用了废弃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来源广,价格低廉(可废物利用)。应用我军统一配发的通用战救包三角巾,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卫生急救器材,节约大量卫生经费;它继承了我军传统的战伤急救中已成功应用多年并且技术娴熟的三角巾所有优点,设计应用原理结构简单,包扎方法动作要领与单纯三角巾包扎相通,使得卫救、自救和互救训练方便快捷,适合我军的实际情况,简单易用高效的加压包扎止血和骨折临时固定直接前伸到战地一线,缩短获得初次救治的时间,有望在创伤白金时间内得到初次救治,提高初次救治的水平和质量,改善院前救治结果。
气囊充气加压后,利用气囊内压力可调控性、压力分布均匀性、压力持久柔和以及气囊具有可塑性等特性,解决了常规包扎松紧度不便掌握和不易调整的问题,解决包扎易松解和滑脱、防止伤口再次暴露的问题;突出了加压包扎有快速止血和局部骨折临时固定的功能。
充气气囊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敷料,减少敷料的用量,减少急救人员的携带量,有效地解决一线敷料携带受限供应紧张与敷料用量大的矛盾;在下肢多发骨折固定时,替代敷料夹垫在关节部位,不仅仅节约大量敷料,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气囊压力分布均匀性、压力持久柔和以及气囊具有可塑性等特性,避免了关节之间的直接骨性压迫,有效地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关节骨性部位的压力,提高伤员的固定舒适程度和降低局部压迫坏死等并发症。尤其是在后送途中,由于气囊的弹性减少因颠簸造成骨折形成假关节之间的碰撞,降低局部疼痛,有助于降低休克发生率。
当然,该方法需要多个三角巾的包扎,把气囊全部包扎在内,与甲板固定相比,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包扎后需要充气加压包扎时间相对延长,应用训练时偶有气囊外露现象(少部分外露不影响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