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第1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党的*和*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技术

城市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我国独创的,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把城市管理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采用网格划分和事件管理、城市部件等方式,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数据库实现管理对象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以及管理流程再造和体制创新,通过建立公共政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解决管理波动、职能交叉、信息滞后等在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城市管理达成由静态向动态、由粗放向精细、由分散向综合、由开放向闭合、由单一向互动、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提升城市管理的品质、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些年,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数字化城市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城市的水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优化生产关系。从生产的产值来看,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基本城市化,人民群众的生产关系以及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促使了城市本身的迅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容器和载体。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城市的短期战略目标有重要促进作用。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就像机器零部件,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良好的工作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增强本地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增强本地产品的竞争力,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发展肯定会为优化组合市场要素创造条件。

再次,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众所周知,城市化的高质量、大规模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意义,但是城市本身已经问题重重,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如何才能完成城市化的国家任务,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趋。

最后,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密集地区,科学的城市管理有利于协调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的前期投入及运行的成本过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的研发、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培训以及运行后的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上海市的长宁区、北京市的朝阳区、杭州市等等城区的经费投入都在几千万元以上,对于这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来讲,资金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来讲这种大额度的经费投入对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所以这种高成本的投入和维护,制约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2、系统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目前,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国内很多城市仅仅把系统运用于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城市监察和市容市貌等领域,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功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关键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捕获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使相关的市政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例如交通、绿化、市政、民政、治安、人口等等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加入系统功能。只有设计适当的标准和管理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才可以运用于所有领域。

3、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处置不及时

对于信息的收集,很多城市化管理采用的是市民热线和设置城市管理员等方式,如果人员配置不合理加上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就会造成死角和盲区,另外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的话更会出现互相推诿、处置拖沓、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根据不同城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管理方案,配备专业的、充足的、管理人员,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统一指挥,由专业的信息采集单位统一采集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全面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

4、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很多城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类似室外大型液晶屏幕等等的先进数字化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只有在文明创建或者领导视察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致力于提高实际的管理效果,要摆脱面子工程等思维定势。

5、信息的透明度不够,绩效评价不够公开

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的绩效评价,目前很多城市的做法是以简报或政府文件的形式报送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审阅,只供内部交流不对外公开。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就无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得不到群众的信息反馈政府部门就缺乏动力,也阻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策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是,综合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理顺关系、创新模式,才能使数字化城市管理更加完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水平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3、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得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

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评,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

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虽然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继续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并且尝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必将逐步完善直至成熟稳定。纵观我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研究出了相应技术成果,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规范,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能,这对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民主化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数字化城市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其他城市或者城区横向拓展,向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纵向延伸。

数字时代赋予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机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城市管理上的创新,如何更好的管理城市、服务市民、服务社会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完善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应用使中国得以与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充分结合了数字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将跻身于世界的前列。(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第3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08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城市信息化;基础资源数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在二十世纪末,“数字治理”的概念被提出来,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通过数字化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实现高效能服务的优势显而易见。在现代化信息发展过程中,今后数字城市的建设将会是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为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是从提高城市管理便捷高效性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思路上侧重用户界面的直观友好,系统操作的简单易用,业务操作的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处理能力,从而减少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在设计的时候重点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对系统划分成单独的模块进行设计和处理,总体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该能达到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必须拥有先进和高度商品化的硬件平台,并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系统的安全性要充分考虑网络的高级别、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备份系统、防火墙和权限设胥等措施;其次,系统应当具有可维护性,系统能够提供集中的、智能化的维护工具,尽可能减少手工维护工作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系统应当具有可扩展性和开放性,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系统应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框架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应该包括:

(1)基础设施层,即硬件设施和网络设施等,比如服务器硬件、网络设备等;

(2)系统数据层,即信息资源库和业务数据等;

(3)支撑软件层,即主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4)业务应用层,即包括个功能子模块的应用子系统,比如城市视频子系统、城市地理子系统等;

(5)用户界面层,即客户的操作平台。

1.系统物理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企业集中式的物理架构,包括系统机房、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以及专业部门、视频监控等。系统机房主要由GIS(基础地理信息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容灾备份服务器等组成。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保障各个系统中心能够及时对现有情况进行处理。

2.系统功能框架

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有GIS(基础地理信息库)、应用服务、视频监控、城管协同模块、公众举报模块、无线网关、行业网关等组成。其中GIS包括数据建库与管理、地图和数据管理、网络管理、查询及定位管理、事件管理等,应用服务包括监督指挥平台、综合评价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和业务报表等,视频监控包括视屏图像的采集、解压、存储、定位和显示监控等功能,城管协同模块包括问题上报、任务列表、公共信息查询、人员查询等功能,公众举报包括WEB、短信等,无线网关和行业网关主要包括一些数据同步服务、短信通知服务、数据交互和更新服务以及上网服务等。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将应用作为主导,建立能够充分反映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的、统一的、可及时更新且可以共享的业务数据库,此外,应该将完善版本管理机制作为重点,在解决数字化城市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业务流程可调性之间矛盾的基础上,确保业务数据的稳定。

数据库可以划分为平台支撑数据库、城市管理业务信息库和基础地理信息库,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系统数据库都分别包括平台支撑数据库、业务信息数据库(这两个业务库简称MIS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库(简称GIS数据库)三个部分。其中平台支撑数据库包括组织机构定义、业务定义、工作流定义、表单定义和图层定义等与维护系统相关的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库的内容有办理过程、业务表格、项目监督信息等城市管理业务信息等;基础信息空间库主要包括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城市管理电子地图、基础地图以及其他专题地图等地理信息。

4.数据库安全设计

数据库的安全非常重要,一般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都有数据库安全的特别设置,主要包括用户权限、数据库密码管理、数据容错备份、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容灾设计等。

用户权限是数据库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建立的不同用户组和用户口令验证,对非法的用户访问进行阻止,另外,数据库如果选择Oracle,则还可以通过授权对Oracle用户的操作进行限制,在设置用户权限时,需要特别注意对SYS和SYSTEM这两个特殊的账户的保密管理。此外,数据容错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设计,其包括硬件容错和数据备份恢复两大块,硬件容错是指用多余的硬件来对系统的连续运行进行保护,比如使用磁盘镜像技术等,而数据备份恢复是指在计算机的软硬件发生故障时,利用数据库的备份进行数据库备份以恢复破坏的数据库文件,是系统得以正常。

5.系统接口设计

系统接口主要有系统内部接口和系统外部接口两个部分。内部接口指的是下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级管理系统的内部各类借口,外部接口主要是指系统的接口,比如城管网络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外部接口主要有无线数据传输接口、采集器与各协同工作子系统的接口等。

三、小结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城市的管理部门在其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主要探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注意事项,简单分析了项目的背景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比较重要的总体框架、数据库框架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长远计划和具体实施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励雅,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

[2]安荣.宝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安人学,2010.

[3]刘南.Web GIS原理及其应用:主要Web GIS平台开发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园林绿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2005年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试点以来,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城管的城市达到128个,36个大城市中有30个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数字城管工作。2005年7月,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试点该模式,深圳市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区),深圳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两步实施的办法,特区内一期工程于2006年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实践证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不仅是观念上的变革,同时也是城市管理机制上的一种创新。更是真正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系统应包括绿化审批管理系统、绿地实景影像养护管理系统、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及城市绿地遥感识别系统与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整合。

1.数字化城管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综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形成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新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达到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2.建设绿化管理信息系统

绿化审批管理系统、绿地实景影像养护管理系统、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及城市绿地遥感识别系统与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整合。

2.1绿化审批管理系统

绿化审批管理系统为加强绿化资源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措施,规范绿化审批程序,及时受理申请,高效完成审核、审批工作,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尽量缩短审批时限,高效履职,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提供信息化帮助。

2.2城市绿化门户网站

建设城市绿化门户网站,方便市民查询我市绿化管理有关信息,包括公园和绿地地图,古树名木保护情况,扩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平台。

2.3实景影像绿化监管系统

基于实景影像信息平台开发实景影像绿化监管系统,提供全市管辖范围内的绿地实景影像,使各绿地中的草坪、树木具体信息,通过实景影像展现出来,并可根据实景影像情况进行各类绿化监管管理。

2.4绿化管养系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绿化管养系统,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及创新的业务管理模式,提供一个作业公司、监理单位共同运用的绿化管养管理系统,实现各管养作业公司、监理单位、管理人员三级的过程管理及管养情况结果管理。

作业管理的网络化。

2.5古树名木管理系统

本系统结合GIS、GPS技术,基于深圳市数字地图和影像,将古树名木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建立记录古树名木全面数据的数据库,将大量的图形、图像、关系性数据、多媒体数据存储于大型数据库中;对获取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评价;提供各种级别的数据保护和权限控制机制。系统提供市、区、街道三级古树名木管理平台,并实现数据维护、查询统计,快捷的报表生成,专题图打印等功能。

2.6绿道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绿道进行管理,系统设定市、区、街道三级管理模式,各区、街道可根据预设权限对辖区内绿道进行管理,市主管部门可对全市绿道进行管理。系统内容包括绿道的地理信息展示,绿道长度统计,巡查情况记录等。

2.7城市绿线管理系统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绿线进行管理,将规划局已划定的绿线直接落实到绿地,提供全市、各区、街道绿化现状数据(含骨架树种、风格、管理责任单位、建设时间、改造时间、设施使用时间等)的查询,绿地面积、乔木数量及各类设施数量的统计,各类报表生成。

2.8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整合)

整合现有的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林业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形成信息化的林业。系统综合运用GIS、R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全市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功能,为全市林业和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和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9绿化管理考核评价系统

对我市绿化管理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各项指标和责任制考核计分标准进行量化考核,由计算机程序进行自动评分、总计,生成考核评价结果。

3.效益与风险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3.1.1数字城管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构建和谐城管需要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要把关注民生、维护民意、保障民权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民生需求呈全面性、均等性、多样化的特征。通过数字城管建设,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人民,从而提升民生工程,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推进群众生活朝着便捷、高品质、幸福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1.2有利于优化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

数字城市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在数字城市管理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全方位、智能化、实时化的管理系统建设,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投资创业等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并带来城市管理领域的三大飞跃:智能识别、智能监测、智能定位。

3.1.3有利于提升城市未来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管,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数字城市管理是在已有“数字城管”建设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管理、运营理念的融合。它站在现代城市管理运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城市管理进行前瞻布局。从目前来看,数字城市管理还是一个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但对未来发展的意义已被广泛认同。数字城市管理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城管建设的制高点,有望在未来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加快数字城管建设,走出一条有智慧、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3.1.4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人们有序生活的基础,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影响公共安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和难预测性,这使得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非常棘手。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应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物联网技术是城市发展通向智能化的桥梁,是数字城市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防控事故的技术手段,借助物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一整套监测和预警系统,这样有利于城市管理者有效地进行城市日常管理,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而保障了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节省城市管理时间,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直接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数字城管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融入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相关的新产品、高技术,是创新城市管理、运营模式的新方法、新思路。它的产生,将进一步提高深圳市日均立案数量,提升任务派遣准确率和月结案率,缩短案件平均处理时间,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而效率的提高必将带来城市经济效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