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知识 途径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小学计算机课程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开设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之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呢?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动

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能接触、了解计算机,但由于计算机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各校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使用制度,老师对学生的使用作了严格要求,使学生不敢动。这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之前,我先从计算机的发展史谈起,告诉学生:计算机价格昂贵是由于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它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使用,不仅不会损坏,还能为我们服务。然后讲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开关机按照一定的程序,不要频繁地开关机等。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关机的方法。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操作得认认真真,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计算机课程是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条普遍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计算机课教学中也不例外。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计算机课中的操作更是举不胜举。小学计算机课程仅仅学习计算机的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遇到困难疑惑主动提出,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教学鼠标的操作方法,如果老师就操作讲操作,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单击选中图标……这样学生亦步亦趋,仅仅学会了这一次操作的方法,遇到其它图标时就不一定会了。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开始就把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方法教给学生,并告诉他们“选中用单击,打开一个图标或执行一个程序时用双击……”,这样,学生掌握了普遍的操作方法,遇到类似的操作就不会被难倒了。

三、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爱”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儿童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认识键盘”一课中主键盘区的学习,仅仅让学生进行键盘练习,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不能产生兴趣。但教师制作一些多媒体游戏课件,在情景游戏中,输入动物的中文拼音让学生顺利帮助小动物走出困境。这样不但锻炼了指法、熟悉了键盘,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学生往往都能很快熟悉键盘,掌握指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写字板”的教学,我不是孤立地教学软件的使用,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本中选择喜欢的作文进行录入、编辑,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编辑成班级学生作文选。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达到了学习编辑设计的目的和效果,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练习不仅克服了学而不用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编辑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发展特长兴趣,使学生“乐”动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一、摊余成本的内涵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对持有到期投资做出如下规定:“持有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减去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再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上述规定中,在规范摊余成本的含义时,“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一句过于模糊。一些教材对此根本没有涉及相关例题,或是例题的计算存在明显问题。根据摊余成本的含义,当确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后,期末摊余成本应按期初摊余成本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确认,因此,下一年的实际利息收入应按调整后的期末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求得。依此类推,以后每一年的实际利息收入都要按照调整后的期末摊余成本来计算,所以,需要重新计算并编制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计算表。当以后某期又发生减值损失时,期末摊余成本仍应按期初摊余成本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确认,仍然需要一切重新计算。

但有学者认为,当发生减值损失后,以后各年的实际利息和期末摊余成本都要按未发生减值前的余额处理,即期末摊余成本按照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计算表中的当年的期末摊余成本减去确认的减值损失。这种做法与上述摊余成本的内涵有很大出入,容易误导读者。下面笔者举例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二、发生减值损失后摊余成本的计算

现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情况下,当发生减值损失而不考虑分次收回本金时,两种不同理解的摊余成本如下:

[例]2005年1月1日,A公司从活跃市场上购入面值200000元,期限6年,票面利率6%,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B公司债券作为持有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为210150元,初始确认时确认的实际利率为5%,A公司在初始确认时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1:

2007年12月31日,因B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预计所持有的B公司债券只能收回分期支付的利息以及80%的本金,2008年12月31日,因B公司的财务困难加剧,预计所持有的B公司债券只能收回分期支付的利息以及50%的本金,2009年12月31日,A公司财务困难明显缓解,预计所持有的A公司债券能够收回分期支付的利息以及90%的本金。

A公司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算如下(省略了会计分录以及查现值系数表的过程):

(1)2007年12月31日

B公司债券预计到期可收回本金=200000×80%=160000(元)

查表得,预计可收回本息的现值=160000×0.8638+12000×2.7232=170886(元)

资产减值损失=205446-170886=34500(元)

(2)2008年12月31日

B公司债券预计到期可收回本金=200000×50%=100000(元)

查表得:预计可收回本息的现值=100000×0.9070+12000×1.8594=113013(元)

债券摊余成本=203718-34560=169158(元)

资产减值损失=168158-113013=56145(元)

(3)2009年12月31日

B公司债券预计到期可收回本金=200000×90%=180000(元)

查表得预计可收回本息的现值=(180000+12000)×0.9524=182861(元)

债券摊余成本=201904-(34560+56145)=111199(元)

资产减值损失=111199-182861=-71662(元)

资产减值损失为负数,表明B公司债券的价值部分得以恢复,应将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

从上例的做法可看出,(1)中没有问题,而(2)中,债券摊余成本用发生减值前已计算的表1中的203718减去减值损失34560来计算的,这一计算公式中,前提203718本身是错误的,因为表1中的203718是假定未发生减值损失前计算出的期末摊余成本,而上年已发生了减值损失,所以上年期末摊余成本即本年期初摊余成本已经变了,所以,203718是错误的,尽管20318减去了减值损失34560,仍然不符合摊余成本中减去减值损失的含义。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3)中,(3)中债券摊余成本也是用表1的201904减去上两年的减值损失(34560+56145),201904也是错误的。其实从发生减值损失时应该重新编制利息收入和摊余成本计算表,表1已经不能再用,因为摊余成本变了。上例中,笔者认为应这样做:

2008年12月31日

B公司债券预计到期可收回本金=200000×50%=100000(元)

查表得预计可收回本息的现值=100000×0.9010+12000×0.8594=113013(元)

当期实际利息收入=170886×5%=8544(元)

当期利息调整余额=12000-8544=3456(元)

期末减去减值损失前摊余成本=170886-3456=167430(元)

资产减值损失=167430-113013=54417(元)

期末实际摊余成本=167430-54417=113013(元)

2009年12月31日

预计可收回本息的现值=(18000+12000)×0.9524=182861(元)

当期实际利息收入=113013×5%=5651(元)

当期利息调整余额=12000-5651=6349(元)

期末摊余成本=113013-6349=106664(元)

资产减值损失=106664-182861=-76197(元)

上式计算结果为负数,表明B公司债券价值部分得以恢复,应将原确认的减值损失76197元予以转回。由于当期无减值损失,所以期末摊余成本即106664元,不需像(2)中期末实际摊余成本计算那样去掉当期减值损失。本文仅以(2)(3)为例,以后各年不再赘述。从以上对(2)(3)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看出,二者对摊余成本的理解不同,第一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每一次算摊余成本时都未减去减值损失,也未调整今后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和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做显然违背了企业准则中对摊余成本的理解。而第二种做法则按照准则要求,在计算摊余成本时减去了发生的减值损失,也调整了今后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和期末摊余成本。所以,笔者认为应按照第二种做法确认期末摊余成本。

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摊余成本的概念不仅存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而且还存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在持有期间确认利息收入的方法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即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当发生减值损失后,摊余成本的理解同样适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的后续计量中。当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持续下跌,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已经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当期发生减值损失。此时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同样要用期初摊余成本减去减值损失,同样也要调整以后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和期末摊余成本,关于发生减值损失后摊余成本的计算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作用;在转变培训观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校本教师培训应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制订可行操作策略,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设计校本培训内容,引领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发展。

    一、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校本培训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培训院校的弊端提出来的新概念,强调将继续教育从以培训院校为主转移到以任职学校为主;强调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由任职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主组织培训活动,其基本精神是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而计算机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再就是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策略

    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实施完善校本培训,为我校的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一)制订培训目标,落实校本培训理念

    1.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全体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动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了解各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背景下的新变化,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处理教材、创新娜学的课堂实践能力。

   (二)优化校本培训方式,构建校本培训特色

    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训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师集中研讨会,提前拟定研讨主题及主题发言人。全体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片断;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个人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组成小组学习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2.课题带动式: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解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3.外出观摩与回校汇报相结合。学校每学期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培训平台,组织多批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级以上教研培训。外出观摩的教师回校把学习的收获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让全体教师都能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开阔全体教师视野,拓展研究思路。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字:施工工程;成本控制;决算

中图分类号:F213.3 文献标识码:A

1 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进行控制

1.1 施工材料方面的控制

在进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用量和施工材料的价格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控制,施工的材料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方面的花费是占很大的比例的,在施工预算进行制定的时候,材料费用的比例通常都是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比例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就会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浪费,因此,对施工材料的使用量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材料的控制方面还有一点是十分的重要的,那就是施工材料的价格的控制问题,在施工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必要的比较以后,在进行材料的采购。在现在,市场中一种施工材料会有很多的厂家生产,进行材料的采购的时候,不但要选择价格便宜的材料,还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只有做好材料的采购和材料的使用量的控制,才可以使得在材料方面做到很好的成本控制。

1.2 在工程施工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做好成本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突发的一些因素,使得施工的过程会出现一些变更的情况,一旦原来的施工被打破,就一定要对新的施工情况进行成本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的施工情况和设计的图纸不符的情况或者是施工的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设计的标准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或者是增加建设内容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控制这些情况的发生。对于发生的变更会导致费用的增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先进行成本的核算,再进行工程的施工,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施工的成本,以便进行成本的控制。在变更的情况发生以后,要做到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共同的对变更的设计进行签字,以防施工方在施工的时候随意对施工的工程进行变更。对于施工的企业来说,可以在施工的现场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成本控制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使得施工方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的情况。

1.3 工程造价方面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的单位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严格的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一定要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建设材料的代用或者是发生工程施工以外的一些费用的支出。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施工过程中各种记录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隐蔽工程是施工记录。在进行施工的施工,隐蔽工程的施工是在施工比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施工。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必要的签证的工作,而且要对隐蔽的工程进行工程的验收的工作。如果,工程的隐蔽工程施工的不好,对于整个工程以后的使用是会带来很大的弊端的。

1.4 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督促施工的单位要按照施工的合同进行工程的施工。要认真选择监理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理制度。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现场监理人员要做到认真监理,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对工程监理的失职行为要严肃查处。

1.5 在工程资金支付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

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施工计划做出现金流量预测,正确编制现金预算,并且将现金预算与现金流量表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企业的现金运作特点。同时,还要注意某一期间内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匹配。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与管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应根据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按照施工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做到拨款有度,心中有数;并随时检查进度款的运用情况,保证施工进度如期按约正常进行。在资金支付控制中要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具体做到,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2 工程决算时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

工程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重点检查施工概算调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和变更建设内容等。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核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程序及准确性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的结算,投标人的综合单价要一次包死不作调整。结算时,实际发生的、招标时所依据的施工图纸以外的工程量变更和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误差应予调整。在工程量的调整进行结算的时候,工程量清单中原有的项目,应按报价中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有类似项目的,应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报价中的综合单价商定;工程量清单中没有的项目,按现行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结算。

结语

在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基础工程的施工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施工的企业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和施工的决算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施工的成本得到控制,还可以使得施工的企业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徐玥.探析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2010年.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新会计制度;成本核算;财会管理

眼下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医院会计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制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我国于2010年开始试点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经近几年来各地的时间可以看出,新《医院会计制度》相较于旧制度来说成本费用科目更加合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成本费用的支出,对医院财会成本核算的改革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对此作了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成本核算的积极影响

(一)对成本核算进行了有效规范

新会计制度中对医院会计权责给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会计要素,其中包括有资产、负债、收入净资产以及费用支出。彻底取消了收实现制,对费用和收入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配比,有效改善了传统核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了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谨慎性、配比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避免虚假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定会计科目也发生了变化,促使科目可以和成本相互对应,例如:将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扣科目关联到一起,这样可以直接且明显的反映出固定资产地损耗和使用情况。取消部分会计科目,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度,例如: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改变了“药品支出”和“药品收入”的核算方式,调整了传统的药品售价核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控制了医院的虚假开支,大大提高了药品的根本职能。

(二)实现了科学化的成本核算

新制度的实施也进一步强调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每一项费用的支出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预算说明。新制度对于和国家的对接比较注重,这种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成本核算的实施。除此之外也完善了财务报表内容,加强了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一一俱全,有效提高了医院财政报表的合法性以及所发表文书的公允性。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成本核算意识严重不足。甚至有些职工一致认为成本核算工作是财会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业务扯不上丝毫关系,使成本核算工作遭到了严重忽视。导致在医院管理过程中频频出现注重收入忽略支出现象。不利于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和发展。

(二)医院成本管理尚未明确职能,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在绝大多数的医院对于成本核算都不是很重视,并未全过程的实施,只是事后在进行核算,这样一来成本核算所反映的信息也只局限于事后成本,对于事前和事中成本来说并未有清楚的揭示和分析,同时缺乏严格的成本考核。对于药品、材料、物资等的耗费没有控制,一味购入,不计产出,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占用、资源浪费等现象。

(三)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极具多样性和专业性,分工较为精细,使得成本核算包含超大的数据信息量,同时众所周知医疗服务是按照项目收费,成本要素一时难以界定,导致传统的手工核算无法适应目前的需要,只能使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相关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在成本管理体系上尚未完整,缺乏科学性,有待改进。

三、对于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缓解成本信息的局限性

新制度规定成本价格必须要在医疗服务价格之上,道理上来讲成本不能完全决定医疗服务的价格,定价太高群众肯定无法接受。但是如果为了降低价格而降低服务质量也是违背伦理道德与医疗改革要求的,再一点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价格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因此医院可以据此实施“差别定价法”,以成本为基础,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统一定价法”,根据差别进行买单,根据基本原则提供医疗服务,对于难以解决的费用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除此之外新制度的实施也重新规定了药品的核算方法,实施个体计价方法,这种方法的实施影响着药品的生产效率,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对药品采购进行计量。

(二)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由于医院职工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较高的认识,因此领导层必须要将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在有很多的医院职工

都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毫无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成本核算工作就会难以完成根本目标,严重者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未来发展,对此,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必须要从多方面实施,大力提倡相关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最新要求,从多方面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会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定期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加强计算机等信息软件的技能教育,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新会计制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建立在旧制度之上的,尚未完善,基础较为薄弱,导致整个医疗系统缺乏严格的控制,严重影响到了最终的核算质量。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应该在很多方面结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以医院的实际事务为基础,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尽可能的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满足新制度的最新要求。

四、结束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制度的实施虽然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医院内部必须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有效改善,使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筱芬,医院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4):170-172.

[2]胡静,李诗,李长庭.简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5):48-49.

[3]刘敬华.新《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4):88-90

[4]蓝艳娜.试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