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的科技

计算机的科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的科技

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当前计算机硬件科技高速更新的角度入手,对如何顺应潮流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更新实践进行了论述,为新一步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自上世纪末9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同步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也在不断顺应着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着高速的改朝换代,从而达到匹配其需求的目的。时至今日,随着人机互动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普及,各种新颖的输入/输出硬件不断的刷新市场,这都给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硬件教学顺应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是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 当前计算硬件组装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相对于软件教学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繁复,而且一些硬件与具有着高集成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计算机硬件在教学内容本身上就存在着学习的硬伤,再加上教学时许多问题比较抽象,如果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就容易让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轻视硬件组装课程学习的心理。而且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受到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演绎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就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2 计算机硬件科技发展的背景

从学生的就业形式上来考虑,学生们所学习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知识,必须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产品,所以制定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要时刻关注计算机市场动态,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应配件的换代情况。但这对于计算机学校的财力要求比较高,要尽量协调资源,尽量避免用废弃教学机或是淘汰落后品来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的情况发生。同时,从2010年对我国计算机维修市场的调查统计中显示,只有5%的硬件维修任务是出在硬件实质损伤维修/维护上,也就是说有95%的的硬件故障任务用简单的更新/更换硬件方法得到解决,粗糙而浪费资源,这客观反映出当前我国计算机硬件市场急需硬件专业技术人才,这也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工作提供了动力。

3 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原则

3.1 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首先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如:电子电路基础、各电子元配件(包括电阻、电容等)工作原理、相关硬件的匹配原理等都是具有着极强知识性和极强实践性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多课时、多层次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的。因为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首要原则。

3.2 以学生就业需求为教学目的

随着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以就业为主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思路。同样的,计算机硬件行业也迫切需要适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聚合性、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效果,在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计初期,就要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教学根本原则进行设计。

4 针对计算机科技发展的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改革措施归纳

4.1 灵活应用调研/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课程时,绝大多数是被动式学习,只能通过机械的反复操作,反复记忆达到一种,“心里没记住,但手却记住了”的操作熟练状态。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学习的厌恶或抵触情绪。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尽量的多利用多媒体手段,(当然如果能找到硬件实物则更为理想)模拟制作相应的硬件实体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的作到知识点与实物结合。同时,要尽量用多媒体课件代替相对枯燥的板书教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的获得信息量,如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可以进行全体教师的调配,大家分章节制作课件,然后串换使用,这样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使枯燥的硬件装机内容尽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要尽量多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相关的硬件信息调研或市场调研任务,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际调研过程中客观了解到所接触到硬件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学生对硬件的理解和记忆。

4.2 尽最大努力多安排实训课时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最忌讳的教学效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所有的操作知识步骤都能靠着反复死背而记牢,但当进行实际操作或是出现一些灵活问题时就变得不着头绪。因此,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多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实训课程,这样在学生巩固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给学生多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专业公司协商,承接一些计算机硬件维修任务。初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后期达到独立完成维修任务的目的。这样通过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心的思考所学过的知识技能,并将其用在实处;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代入到实际存在的故障中,将实训课程的内容和社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并可以和市场上一些专业公司合作,推荐一些在实践操作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去该公司进行实习,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与以后走入社会生存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提前作出规划。

4.4 考核体系的完善

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考核体系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是由实践操作报告来进行分数评定的,这样得出的分数与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出入,因为考核所进行的操作部分题目大多是验证型题目,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完成,这样所得出的分数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能力。因此为了针对计算机科技的发展需求,对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的考核体系也应当系统化,比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考核标准,或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家统一的认证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即通常说的CITT)、信息产业部推出的硬件工程师认证考试等等。

5 虚拟实训室的建立,符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

前文已经提到过根据计算机硬件科技发展的情况,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实训用计算机硬件材料,但这样的更新耗损非常巨大,尤其现在计算机职业院校多为私立办学形式,这种理想化的硬件组装实训形式无法达到。所以虚拟实训室这种以软件替代硬件的高科技形式就得以发展了,通过市场调研将最新的硬件配件进行编程模拟,这样在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的同时,也大大弥补了实训资源的不足。而且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硬件装机实训教学过分受到时间和空间制约的事实,完成了教学模式的更新。在对市场上新出现的硬件产品进行编程虚拟时,一定要与模拟实体保持一致,对于设备的接口、具体操作法要完整的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模拟,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普通的计算机职业院校是无法达到硬件模拟高度仿真指标的,因此,虚拟实训室不能完全的代替实物实训教学活动。

同时,虚拟实训室是一个依赖硬件实物模拟单元和操作模拟程序存在的实验场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经费紧张而无法实现的硬件元器件无法更新的情况,而且由于他是虚拟系统操作,其实训效率远远超过了实物实训,而且由于其实验所用单元完全虚拟,将不会受到规格和品种不全的限制。但由于要求实训过程的逼真,其中各个硬件单元组装教学的过程必须用连续动画效果表示,这些动画的制作非常繁琐。最后要强调的就是,虚拟实训所操作的效果都是将操作进行理想化模式进行的,在和实际操作接轨时可能会出现手动失误或操作缺憾等问题,所以它并不能代替实物实训。

参考文献

[1]万晓冬.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

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硬件教学 教学实践 

自上世纪末9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同步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也在不断顺应着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着高速的改朝换代,从而达到匹配其需求的目的。时至今日,随着人机互动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普及,各种新颖的输入/输出硬件不断的刷新市场,这都给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硬件教学顺应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是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1 当前计算硬件组装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相对于软件教学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繁复,而且一些硬件与具有着高集成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计算机硬件在教学内容本身上就存在着学习的硬伤,再加上教学时许多问题比较抽象,如果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就容易让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轻视硬件组装课程学习的心理。而且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受到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演绎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就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2 计算机硬件科技发展的背景 

从学生的就业形式上来考虑,学生们所学习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知识,必须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产品,所以制定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要时刻关注计算机市场动态,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应配件的换代情况。但这对于计算机学校的财力要求比较高,要尽量协调资源,尽量避免用废弃教学机或是淘汰落后品来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的情况发生。同时,从2010年对我国计算机维修市场的调查统计中显示,只有5%的硬件维修任务是出在硬件实质损伤维修/维护上,也就是说有95%的的硬件故障任务用简单的更新/更换硬件方法得到解决,粗糙而浪费资源,这客观反映出当前我国计算机硬件市场急需硬件专业技术人才,这也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工作提供了动力。 

3 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原则 

3.1 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首先由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如:电子电路基础、各电子元配件(包括电阻、电容等)工作原理、相关硬件的匹配原理等都是具有着极强知识性和极强实践性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多课时、多层次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的。因为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首要原则。 

3.2 以学生就业需求为教学目的 

随着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以就业为主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思路。同样的,计算机硬件行业也迫切需要适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聚合性、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效果,在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计初期,就要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教学根本原则进行设计。 

4 针对计算机科技发展的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改革措施归纳 

4.1 灵活应用调研/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课程时,绝大多数是被动式学习,只能通过机械的反复操作,反复记忆达到一种,“心里没记住,但手却记住了”的操作熟练状态。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学习的厌恶或抵触情绪。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尽量的多利用多媒体手段,(当然如果能找到硬件实物则更为理想)模拟制作相应的硬件实体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的作到知识点与实物结合。同时,要尽量用多媒体课件代替相对枯燥的板书教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的获得信息量,如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可以进行全体教师的调配,大家分章节制作课件,然后串换使用,这样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使枯燥的硬件装机内容尽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要尽量多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相关的硬件信息调研或市场调研任务,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际调研过程中客观了解到所接触到硬件的价值所在,

有助于学生对硬件的理解和记忆。 

4.2 尽最大努力多安排实训课时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最忌讳的教学效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所有的操作知识步骤都能靠着反复死背而记牢,但当进行实际操作或是出现一些灵活问题时就变得不着头绪。因此,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多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实训课程,这样在学生巩固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给学生多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专业公司协商,承接一些计算机硬件维修任务。初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后期达到独立完成维修任务的目的。这样通过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心的思考所学过的知识技能,并将其用在实处;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代入到实际存在的故障中,将实训课程的内容和社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并可以和市场上一些专业公司合作,推荐一些在实践操作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去该公司进行实习,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与以后走入社会生存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提前作出规划。 

4.4 考核体系的完善 

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考核体系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是由实践操作报告来进行分数评定的,这样得出的分数与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出入,因为考核所进行的操作部分题目大多是验证型题目,学生比较容易通过完成,这样所得出的分数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能力。因此为了针对计算机科技的发展需求,对于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的考核体系也应当系统化,比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考核标准,或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家统一的认证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即通常说的citt)、信息产业部推出的硬件工程师认证考试等等。 

5 虚拟实训室的建立,符合计算机科技发展需求 

前文已经提到过根据计算机硬件科技发展的情况,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实训用计算机硬件材料,但这样的更新耗损非常巨大,尤其现在计算机职业院校多为私立办学形式,这种理想化的硬件组装实训形式无法达到。所以虚拟实训室这种以软件替代硬件的高科技形式就得以发展了,通过市场调研将最新的硬件配件进行编程模拟,这样在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的同时,也大大弥补了实训资源的不足。而且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硬件装机实训教学过分受到时间和空间制约的事实,完成了教学模式的更新。在对市场上新出现的硬件产品进行编程虚拟时,一定要与模拟实体保持一致,对于设备的接口、具体操作法要完整的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模拟,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普通的计算机职业院校是无法达到硬件模拟高度仿真指标的,因此,虚拟实训室不能完全的代替实物实训教学活动。 

同时,虚拟实训室是一个依赖硬件实物模拟单元和操作模拟程序存在的实验场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经费紧张而无法实现的硬件元器件无法更新的情况,而且由于他是虚拟系统操作,其实训效率远远超过了实物实训,而且由于其实验所用单元完全虚拟,将不会受到规格和品种不全的限制。但由于要求实训过程的逼真,其中各个硬件单元组装教学的过程必须用连续动画效果表示,这些动画的制作非常繁琐。最后要强调的就是,虚拟实训所操作的效果都是将操作进行理想化模式进行的,在和实际操作接轨时可能会出现手动失误或操作缺憾等问题,所以它并不能代替实物实训。 

 

参考文献 

[1]万晓冬.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 

[2]张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及目标[j].西北职教,2009:5. 

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外科技竞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020-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在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过程中,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已经逐步为人们所理解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一理念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近几年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嵌入式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自主研制了适合实验教学、创新竞赛、课外活动及毕业设计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仪器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科技立项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表1列举了学生在2010~2012年间获取的国家级奖项。通过一系列比赛,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较高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提高了学校声望。

笔者作为“挑战杯”“研华杯”等创业大赛的指导教师,连续几年参与计算机学科竞赛指导工作,深切体会到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如何借助课外科技竞赛平台,采取有效的途径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值得探讨。

1 课外科技竞赛平台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目标的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高等学校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而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把创新创业的内涵渗透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应当充分利用课外科技竞赛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它可以考查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可以检测大学生的信心、意志、勇气、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借助校内外科技竞赛平台,有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科学的冒险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博采众长的学习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1 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也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必须认真分析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和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和分析区域和学校的有效资源,明确产业发展对计算机类创新人才的合理需求,运用资源配置优化理论,通过工程应用、校企融合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2.1.1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环境

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高校可从实验仪器、教材建设和网站建设等多方面构建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环境。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如下实践。首先,我们自主研制的“飞思卡尔嵌入式开发系统”实验仪器已形成系列,包含MT-S08、MT-S12、ColdFire、Kinetis等多个应用开发套件。各开发套件中均包含扩展板、核心板、评估板、写人调试器、集成开发环境、规范源程序、配套教材、实验指导书(或讲义)及课件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并可用于构筑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生开展课外创新竞赛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目前,该实验仪器已推广至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50多所高校。其次,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们先后编著了《单片机原理及其嵌入式应用教程》《嵌入式应用技术基础教程》《嵌入式技术基础与实践》(“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嵌入式系统:使用HCS12微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基于32位ColdFire构建嵌入式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ARM Cortex M4 Kinetis微控制器》等近十本教材和专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还于2010年5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最后,为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下载相关教学资料,我们开办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站和“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精品课程网站,并与“与非网”合作开辟了“苏州大学嵌入式学习社区”网站。

2.1.2 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团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只有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科技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

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且富有耐心和责任心的高素质教师充实到指导教师团队中去,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教学团队由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带领年轻教师成立与教学相关的科研小组,并积极和IT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与设计中,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为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我们教师团队已完成的横向科研项目有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几十项,并发表30多篇与此相关的科研和教学论文。

2.1.3 组建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骨干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发掘具有科技创新活动兴趣和能力的同学,将那些“有兴趣、基础强、肯吃苦、善钻研”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养对象,鼓励他们参加研究生的科研例会,在日常的科技创新研究中给予场地和设备的支持,积极为这些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推荐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以教师团队的各类科研项目为依托,组织大学生申报校内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由此来培养具备较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骨干队伍。此外,高校还可积极鼓励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传帮带”刚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以保持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新模式

基于教育部“卓越计划”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按照计算机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等教育应当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以达到校企共赢互促的合作效果,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外经验证明,开展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不同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可构建企业与学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积极有效的合作新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技术创新的机会。同时,高校可从项目中深入开发竞赛功能,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3 设计并实践双导师制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双导师制,是指同时安排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实践课题研究。在产学研实践教学中,我们进一步设计并实践了双导师制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的专门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再由学校聘任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兼职导师来协同指导学生,由此形成全新开放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参加公司研发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012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当前要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要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更广泛的协同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促使广大的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积极参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双导师制”已在我国很多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双导师制”已经在我院计算机专业的部分高年级本科生中试行多年,且已有多项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本科生课题入选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已经和摩托罗拉、宏智科技、快捷半导体、奇梦达资讯、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从而全面保障了双导师制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2,4

建立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为此,高校应当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监督控制功能,建立健全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与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系列文件,组织并实施基于自制实验仪器的实验教学、暑期自主生产实习、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零距离模式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等教学和教研活动,由此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3

结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展、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创新人才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构建、产学研结合和双导师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实施。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课外科技竞赛平台的重要作用,全面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燕,曾凡智,杨广发,科技竞赛驱动及多知识点融合的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6):19-22

[2]蒋华伟,袁秀珍,李琳,等,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4):8-11

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

1计算机科学技术对计算机教育中的意义

现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千家万户,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借助计算机。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需要的素材。第二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2.1帮助教师日常的教学管理

一提到计算机,我们首先想到的形容词就是简洁、高效。针对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管理,如果只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那么不仅效率低,而且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影响教师的管理工作。但是,如果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不仅效率会提高,而且效果也会很好。举个例子,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之后,学生完成,然后课代表把学生完成的作业收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然后再发回到学生的手里。然而,如果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日常作业进行管理,就不会这么繁琐。教师直接在网上把作业通知给学生,学生完成作业够直接发给老师,老师批改以后再发给学生就可以了。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在传统的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时候,得把所有的学生分派在很多个考场,每个考场安排几十个学生,还有至少安排两个教师进行监场,而且,一场老师至少要维持两个小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我们开发一种考试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测试,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监考,这样,教师的工作只是批改学生的试卷,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2方便学生日常学习

计算机网络超越了时空的枷锁。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地搜寻到我们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上传文件,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发现更多的知识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上的丰富的资源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层面的知识。当上课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话题就会更广泛,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除此之外,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她们的学习进度也不一样。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讲一遍,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吸收不了,但是,计算机就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教师可以把需要讲授的只是制成视频发给每个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就不会限定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她们可以多看几遍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视频中还可以为学生拓宽知识面,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可能就不会为学生拓宽课外知识。

2.3帮助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节约教育资本

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和图片,还可以看到一些视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计算机促进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资源,还可以节约资源。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所用的各种资料都变成电子稿,学生不再是笔试考试,而是机考,学生不再在纸上做作业,而是以word,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丰富了。而且计算机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如果学生想要学习一些朗诵的知识,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搜索一些名家的朗诵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增加学生对朗诵的理解,使朗诵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计算机科学技术对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

3.1积极创新

现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创新,在计算机教育中更是如此,只有创新,计算机教育才能够取得长久的发展。要想进行创新,就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这样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所以也要求具有更高的创新精神。

3.2规范教师对计算机教育的使用

在计算机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课堂,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针对于学生在计算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知

我们总说,计算机就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教育也一样,在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方便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计算机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与教材结合在一起。

4结束语

计算机的科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辅助与管理

在计算机教学中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

一、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教育的辅助作用

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计算机当学习的工具的时候是很有实际作用的,帮助学生获得,储存,还有交流的整个过程,计算机的这些功用都是通过一些软件来得到实现的。计算机里都会能安装很多的软件的,我们会使用到的有数据库处理的软件,文字处理的软件,绘图用的软件,都是很有用的软件。除了这些日常用的软件还有一些是专业用的软件,比如动画制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编程用的程序语言,还有用来制作多媒体的软件;学习领域的软件也是有的,在通过选配了一些很不一样的装置以后,可以用来给学生提供很有效的帮助,一起来组成一个实用的组件,学生们可以选择来掌控实验要设定地条件,要测量的数据和实验得出的结果。计算机教学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进行实时地学习上的辅助,辅助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各种形式的传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

二、计算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要想有很好的效果就要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们对我们整个的教学的程序上所做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地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整个教学程序进行管理是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测,还有要对班级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在一般的课堂里,这些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做的,这些事其实是非常繁琐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更能互相理解的交流和辅导,也影响了老师发挥其创造性地一面。计算机的很多的软件其实都能对计算机管理整个教学系统起到帮扶的一面,我们也要看到在管理的教学上,计算机的集成系统能够计算和检测各种软件,还可以在管理的时候给老师腾出时间和空间来辅导更多的学生学习。

(二)远程教育的开发

计算机教育离不开远程教育,现代的远程教育是在通信技术的作用基础上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计算机的之间的相互性和网络的广泛分布的情况都是综合性的体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是能够使人们得到广泛地远程教育的机会。整个世界现在都已经对教育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现代的远程教育都是一个受到很多关注的项目,许多的科技创新人员和教育研究的人才都把这个远程教育当作了重点的研究的对象。和传统的电视教学的区别是,现在的远程教学是拥有实时性的能进行交流的一个程序,学生能够根据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声音进行多种信息的转换,每一个学生在随便一个地方的任意时间都能够学习各种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的进度的。

三、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教学的贡献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用计算机来制造出学生掌控这个能发现很多新信息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里可以看到的一个大的趋势。像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们都能够很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在探索的领域里得出正确的假设和实验的结果。这种模式是把学生的自知的能力摆在了首位,充分地发展了学生进行复杂思维的能力。教师们也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来给学生进行组织和解释一些用普通教学方式难以传达的知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是很能帮助计算机学习的人得到很多现在社会所产生的有用的新信息。

(二)电脑的职能性辅导